h*****0 发帖数: 145 | 1 下面的最新经济学杂志排名(2004年)使用了最复杂和详细的方法,是至今发表在最高级
别刊物上Econometrica(2004年)的排名,纠正了以往排名的缺陷,这些方法包括
1. 校正了引用杂志的水平(比如一篇文章被AER引用和被CHINA ECONOMIC REVIEW引
用的得分是不一样的),
2. 使用更长的时间段。SSCI 的影响力因子(IMPACT FACTOR)只用了过去两年发表
在某杂志上的论文在今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使那些时髦杂志如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占了便宜(JHE的影响力因子有时可以排经
济学前5)。而这个排名用了过去7年发表的论文。
3. 采用的公理化(axiomatic)的体系。该文证明了其采用的排名的方法是唯一满足4
个公理的方法。这四个公理是 reference intensity, weak homogeneity, weak
consistency,and invariance to splitting of journals。
该文名字是“THE ME |
|
z****e 发帖数: 438 | 2 The ranking does not make sense. First of all, we can always change rules to
make the traditionally top journals to be on the top of the list. The
standard is so subjective.
Secondly, for general journals such as Econometrica, JPE, AER, RES, etc., it
makes sense to have a ranking. However, it does not make any sense to
include field journals in the ranking, such as JME, JHE... I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publish in the top journal of the field. It is no any easier to
publish in the Journal of Publ |
|
f******d 发帖数: 202 | 3 老邹什么感触?
改给林行长打工了。
林老师是真做大事的。看看他的几大步迈得真要有勇气
投笔从军
孤身泅渡
赴美求学
学成回国
建立CCER
估计大多数人有其中一条就停步享福了。
想起这几件小事,记下。
接触过林本人多次(不是想沾光,只是个人感触)。第一次采访他是在他家,中式棉袄
,见面双手伸过来说:“我是林毅夫。”很真诚,很尊重人,很儒雅的学者。(仔细想
想,林先生基本没有对其他人品头论足过。)要知道,国内很多经济学家那个架子大了
去了。(本版也有这样的人。)
十多年前了,在天则开会,记的林先生是少有的,在纸板上画各种曲线讨论问题的学者。
问过和林老师合作的蔡(日)方,一个土博士怎么和海龟搞在一起连出了好几本书。蔡说完全是巧合。一次在天津开会,在回北京的火车上聊天,当时林刚刚回国,很多东西和国内的实际联系不上,蔡给他讲了些国内的情况,林老师很感兴趣,结果促成了后来的合作。
有一次在他在开会的宾馆房间里见面,采访中,顺便瞟了眼茶几上放的书,是本AER。
还有次印象很深。中心有个学生意外触电。当时中心老师都乱了,本来约好跟林老师谈
的事情也告吹了。中心老师说,林先生心情很糟,取消了所有安排 |
|
k******r 发帖数: 28 | 4 作者文中所谓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章近来频频出现在aer,jpe,qje的话好像不是现状。以
目前的现状看,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章和学者的确是处在二流的,这是一个positive的判
断;至于要回答作者题目所问的问题,有待时间检验,尽管大家心里面都非常希望和相
信不是二流。我觉得魏的评论[5]很中肯,目前做a的人比例偏多,做出来的东西基本还
是二流,在美国career opportunity很少,而且对主流的影响有限;林算是少数做b的。
作者是宏观背景,较少提到微观应用领域研究,这是对你问题的回答之一。另外,微观
应用领域的研究如果按照魏的标准,目前是不是全是a,而且仅仅是用中国数据模仿已
有研究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跟接近二流了吧。 |
|
m******y 发帖数: 266 | 5 今天刚听了一篇Cho&Yoo, AER 2001.
说的是有multiple agents 在team work的时候,厂商如何设置工资结构来激励agents
。结论是静态模型里,可以用老鼠赛跑的方式,奖励相对优秀者。长期的模型里可以利用agents之间的互相监督,根据团队表现来奖励。其条件是agents之间能互相观察到effort. |
|
e********I 发帖数: 693 | 6 ☆─────────────────────────────────────☆
CaMKII (不作postdog) 于 (Fri May 30 04:08:34 2008) 提到:
http://www.gsm.pku.edu.cn/store/detail/article.asp?articleId=5084&Columnid=1&view=
光华蔡洪滨和陈玉宇教授的论文被《美国经济评论》接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蔡洪滨、陈玉宇与杜克大学方汉明教授合作的论
文,近日已被《美国经济评论》接受。《美国经济评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最好杂志,以
发表经济学中高质量的论文著称, 许多成果对经济学研究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该
杂志是季刊,全年出四期,外加一个会议增刊。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工作的经济学家在
该杂志发表论文为数甚少。
蔡、陈和方的论文题目是《Observational Learning: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观察中的学习:来自随机实地实验的证据》)。该论
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清晰 |
|
|
f*********a 发帖数: 25 | 8 皇家经济学会会刊,不错的杂志,现在不如AER JPE,历史上很显赫
不是field journal,所以和兰德不好比 |
|
|
d***t 发帖数: 133 | 10 原来是Papers and Proceedings,这海闻也太不厚道了,这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这
AER和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能互换吗?
Discrepancies in International Data: An Application to China-Hong Kong
Entrepôt Trade
# Robert C. Feenstra, Wen Hai, Wing T. Woo and Shunli Yao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9, No. 2,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One Hundred Elev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May, 1999), pp. 338-343 |
|
f********n 发帖数: 9 | 11 看智商到底有多低了。
如果稍低于平均值的话,我看做一般的经济学研究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你不是很偏执
的要做开创性的贡献,那很多小问题都是可以写点文章的。比如人家搞统计的弄出了什
么新方法,你可以在经济学里应用一下;看了别人的理论模型,你可以把条件弱化一下
等等。在经济学的生态圈里,牛人有牛人的圈子,衰人有衰人的圈子,各有各的活法。
我看很多人发不了AER但照样过的很滋润。
如果智商实在很低,人家经济系都不会录取你,所以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P |
|
t****a 发帖数: 144 | 12 偶总结滴常见的经济学引用格式是(比如AER):
一、文中:(last name, 1991)和 last name(1991),多作者都写出来
二、参考文献按last name排序,last name在前用逗号,可有或者无序号
可还没发现一个latex里的交叉引用格式十分满足这个,谁知道的提供点线索?
thanks~~~~~~:) |
|
t****a 发帖数: 144 | 13 没找到唉
AER有自己的latex模板,符合这个格式的,可一直报告错误。。。
这东东总不好意思写信给作者要吧。。。 |
|
k***g 发帖数: 7244 | 14 \bibliographystyle{aer} |
|
G*********e 发帖数: 614 | 15 ☆─────────────────────────────────────☆
castaway1234 (castaway1234) 于 (Sun Jul 20 05:59:43 2008) 提到:
今天看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的经济学杂志排名,我觉得有两个专业杂志是否排名可以
讨论一下, http://www.econ.shufe.edu.cn/cn/edudetail.asp?id=166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AN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这两个难道
不是top filed 国际一流, 不知道为什么在财大的位置这么低。
不知道大家这么看这个问题,反正在我们老
板眼里,好像前面的两个是很不错。
本人是学财政的,这不是说,除了发AER等,如果我去才财经大学,就永远要比学其他
专业低一个档次。那我还敢去吗?
杂志的排名是由很强的导向作用!
☆─────────────────────────────────────☆
hayou (economics) 于 (Sun Jul 20 06:0 |
|
c**b 发帖数: 474 | 16 杨涛简历写的不实在,他简历上两个AER都是paper and proceedings,可他都把后半句
省略了。不过如果没省略的话简历就不那么漂亮了。
陈松年去新加坡国立了。
张俊森的特点是丰产。是国际二流写手里的高手。现在LI HONGBIN 也在走这个路子。
Wing Suen是慢工出细活,他在香港经济学家里离国际一流较近。 |
|
m******y 发帖数: 266 | 17 1. Garicano, Luis. (2000) ìHeirarchie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in
Productionî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8(5) pp. 874-904. October.
2. Garicano, Luis and Tom Hubbard (2007) ìEarnings Inequalities and
Coordination Costs: Evidence from
U.S. Law Firmsî. Mimeo
3. Garicano, Luis and Tano Santos (2004) ìReferralsî AER 94(3) pp. 499
- 525. June.
2 可能是你想要看的,1,3 我没读过,或许与你做的有点关系。
!! |
|
h*******l 发帖数: 359 | 18 正好相反。过去20年的AER,JPE,QJE, 宏观经济学的文章90%以上使用的是美国的数据,
再加上几篇关于日本的,甚至这几篇关于日本的,基本都是没有模型,纯实证的文章。
这是因为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只需要根据美国的现实来构
造,只需要美国数据来检验?还是经济学家隐隐的觉得,那套理论只适用于美国呢?
如果是后者,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中国国情”,不是被严重滥用,而是被严重低估了。 |
|
m******y 发帖数: 266 | 19 看着名字象是印度人吧。且不说文章发表的数量和档次,主要是这个哥们的文章还真的
是好。带着5篇AER和1篇JFE上
JM,还有10篇和诸多牛人合写的working paper,估计只要打印五六份简历就够了。
别人怎么活啊 |
|
h***u 发帖数: 245 | 20 AER有2篇,剩下3篇是P&P。已经相当牛了,productive而且质量高。 |
|
i*******e 发帖数: 349 | 21 RBC很多大牛批过,比如output dynamics的propogation非常弱等等,其对真实世界的
近似程度,似乎和开普勒的三大定律相去甚远。
央行搞的那套用Bayesian方法估计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表面上“有坚实的统计理论
所支持”,实际操作的时候非常ad hoc,比如我见过一个prior mean为0.95的变量的
prior standard error只有0.001还是0.0001,这和simultion已经没有什么差别。问题
的根源很简单,五六个highly persistent的、200个季度的宏观变量时间序列所包含的
信息实在是不够用来估计几十个参数用的,不大力使用prior得出的参数估计和标准差完全拿不出手。我非常怀疑这样的
方法可以算作solid statistical practice。
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的CGE模型,大家simulate不同的政策的福利影响,不知道有几个
人发现不同政策对应的consumption equivalence变化超过0.1%的?有谁能够真正反驳
卢卡斯前几年在AER上说经济周期对福利影响太小的文章?虽然卢卡斯这个观点不一 |
|
h*******l 发帖数: 359 | 22 这个牵涉到我以前在这里说过的一个理论,要靠文章闯荡江湖,至少需要两篇。第一篇
让别人知道你,第二篇让别人知道第一篇不是蒙的。我以前office里有两个人,找工作
时候分别有了Econometrica和AER唯一作者的论文,但也未必significantly比啥都没有
的强。根据经济学的出版周期,毕业时候的publication大都是二年级的term paper,
可能因为构思巧妙而发好杂志,但是深度始终不够。
至于上海3、50万的收入和这边比较,其实也见仁见智。考虑life income,人力资本的
折旧速度在美国和美国之外是不同的。而且牛校经管没出国的人,很多去了金融业,工
作5、6年之后,50万收入也很普通,百万以上也不少见。当然如果不和以前的同学比,
关起门坐研究也还OK,问题是这么心如止水的人,当初大都不会折腾出国了。 |
|
I****M 发帖数: 143 | 23 另外,找工作还要please自己系里写推荐信的教授。不要小看这点,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我知道很多人到毕业的时候发现要拿到够数目的推荐信都是很难的一回事。虽然
posting上都说三封,但一般都要有四封。只要一封说你不好就很难找得很好。大部分
认只和两三个教授比较熟,要第四个说你好话
就很不容易。很多文章看上去很强的人找的工作不好,都是其他一个方面没做好造成。
深有体会,马上要去问一个有点名声的教授要第四封推荐信,名人也都是忙人,经常临
时改变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有时想想心里窝火,为什么教授不会尊重学生的时间?再一
想,一定要好好please写信的教授,很多事情就是没有公平可言,只能希望将来如果自
己能作faculty, 善待自己的学生。
另外发文章大部分是coauthor,这个committee的人没法区分,因为虽然有一些文章主要
工作是学生做的,但也有很多文章学生只是帮个手。这样就得看推荐信。我知道有老板
乐意把学生名字加上发在AER上,但写推荐信写得很一般的,自然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
coauthor的文章如果作为job market paper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你和导师的想法 |
|
I****M 发帖数: 143 | 24 所有人都会有home-bias,也都有不同的偏好。
如果有一天最规范的学术论文可以同时用英文和中文写,
如果有一天经济研究和AER有一样的ranking,
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骄傲和欧洲人对欧洲文化的骄傲一样强烈,
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纽约的20万而不是上海的50万? |
|
h***u 发帖数: 245 | 25 就是AEA会议上面讨论的paper,精选一部分出来成为一期。所以叫做AER P&P,不需要
审稿等等。 |
|
h***u 发帖数: 245 | 26 Fang还是相当牛的,做了很多一流研究。这篇关于点菜的实验是和光华的Cai和Chen
合作,已经被AER接收。 |
|
m******y 发帖数: 266 | 27 呵呵,心态不错。有些人整天不找一些比他差的拍一拍,就感觉不到自己的优越感。说
实在的,除了学术大牛之外,
都是一份工作,50步和100步而已,开开心心混碗饭吃就得了。真要叫劲,去AER, JPE
, Econometrica上灌水去。在
BBS上叫嚣老子天下第一有P用。 |
|
m******y 发帖数: 266 | 28 你不会是说只要靠自己毕业前整出一篇econometrica, 两三篇AER,JPE什么的就OK了?
那干脆现在自刎算了。 |
|
m******y 发帖数: 266 | 29 呵呵,这不是Econometrica 和 AER吗?
看来偶们是不是走中间路线要搞一点:semi-structure model。
象现在的一些动态博弈模型的估计, structure是走的有点过了。既有精确的跨期替代
,又有复杂的strategic
effect,你觉得有多少现实合理性在这样的empirical work里面?
子是铁盒,按照博士的方法照
样能够搞定。
设条件满足(盒子能给吹
走),则是很有效的。
像做一个reduce form模
型,能够很容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要来做政策试验或者counterfactual 分
析,就不太容易了。 |
|
p****2 发帖数: 119 | 30 在座地千万不要把这些期刊不当回事。国内的主编们牛逼轰轰的恨,连国内的三流经济
学期刊的主编(例如云南财经学院学报,虚拟的名字)都头疼稿件太多,来美国访问
见到小弟我还说以后想发文章可以找他,CSSCI国内还是很响亮的。国内的教授副教授
那个不是靠这些期刊一路混过来的?
全国有一千所以上的高校,基本上都有经管商科类院系,经管类发考题至少有十万人吧
?每年每人发两篇就是二十万篇的文章。人家要是每年发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顺便带
上七八篇二三等期刊,绝对比你的AER有声势。
中文学术期刊的生命力,会非常长久。 |
|
p****2 发帖数: 119 | 31 没错,需求极其地旺盛。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价廉物美的产品永远有无止境的需求。AER
之流可能永远都是奢侈品,人家不鸟你就可以了。 |
|
h*******l 发帖数: 359 | 32 经济研究: AER
经济学季刊: QJE
经济学报: JPE
一百年后反过来 |
|
l*****d 发帖数: 2 | 33 对国内的生态好像存在一些误解
darkestforce: 对国内高校排行要明白瘦死骆驼比马大的道理,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光
其品牌就值十几亿以上,北大经院最近获国家开发银行巨额资助成立金融研究中心,北
大深圳商学院最近获汇丰巨额资助冠名,上海交大获上海市政府帮助成立上海高级金融
学院。从经费的永续性来看,这些综合性大学里面的正规学院的地位和资源不是财经类
大学能比的,这也是mmily常讲的。
关于发表文章:在国内做研究,唯一能发top journal的办法是做theory或者
randomized experiment。但是这些topic在国内没有影响力(比如最近有大陆作者及单
位署名的aer,econometrica文章),领导的激励也不在上面。领导虽然关心总的发表以
及质量,但看看上财最近的统计就知道文章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凑的。另外上财list里
面有些top20 top30实际上是统计,保险等学科的top20 top30,影响力和质量反不如经
济学里面的top100。通过journal排名来judge quality本来就很困难,field和field之
间就不好比,经济金融统计管 |
|
d*****n 发帖数: 65 | 34 做研究和信仰是两件事好不好。
而且杨的publications里面肯定有些是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审阅的/
至少AER,JPE的审稿人不会全都脑残吧 |
|
d*****n 发帖数: 65 | 35 其实学术做的好的人,很多都有点坚持甚至偏执,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做研究做得好的基本要素之一。
姑且不说你自己的经济学水平如何,
你随便找个经济学的Phd问问,在AER,JPE发5篇文章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人很差?
中国人里面聪明人很多,如果yang没有水平的话不可能骗得了这么多人吧。
话说话来,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按照中国人的道德,
你这样实在很不礼貌,尤其是你自己承认自己只读了本经济学入门读物的情况下。
我不打算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 |
|
h*****0 发帖数: 145 | 36 according to some survey, Econ. Journal is not as good as Game and economic
behavior
For finance department, J. Finance can be better than Econometrica, AER |
|
h***u 发帖数: 245 | 37 后者不是吧?因为最最好的Finance的paper还是发在AER等等的。呵呵。
economic |
|
k***g 发帖数: 7244 | 38 简单的 impact factor 也不可靠,07年 AER 按照 impact factor 排,都跌出前十了
,影响因子还没有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高,GEB和JET都排到30开外了。。。 |
|
l******n 发帖数: 213 | 39 EJ不怎么样。JET显然很好。
JF比JB低?不会吧。据我观察对于finance的人还是AER(JPE)>JF>...
如此多杂志都出现了,econ letter也该出现下吧 |
|
m***y 发帖数: 42 | 40 第二篇了,真是大牛人。还是和Yang Zaifu合作。
Sun上一篇挂了上海交大的名字,做了这么大贡献,上海交大居然还拽,只给人家评副
教授,结果就被上财经院以教授挖走了。上交安泰真土啊,让上财这回发大了,听说上
财正在努力给Sun申报长江学者。
另外听说复旦经院也有一篇合作的Economtrica的R&R,很有希望发出来。加上北大光华
金赛男的Econometrica,北大光华Cai Hongbin, Chen Yuyu和Fang Hanming合作的AER
,这几年来自中国大陆的Top 3增加很快啊。 |
|
t*******i 发帖数: 255 | 41 复旦经院有这样的人?
who?
第二篇了,真是大牛人。还是和Yang Zaifu合作。
Sun上一篇挂了上海交大的名字,做了这么大贡献,上海交大居然还拽,只给人家评副
教授,结果就被上财经院以教授挖走了。上交安泰真土啊,让上财这回发大了,听说上
财正在努力给Sun申报长江学者。
另外听说复旦经院也有一篇合作的Economtrica的R&R,很有希望发出来。加上北大光华
金赛男的Econometrica,北大光华Cai Hongbin, Chen Yuyu和Fang Hanming合作的AER
,这几年来自中国大陆的Top 3增加很快啊。 |
|
g****8 发帖数: 1 | 42 rotten parents 这篇文章是hrsz 2003 AER的扩展。宋学宏观出身,数学好,但是没有
好的idea,这篇文章其实他做的就是数学的证明,也就是所谓的dirty job,看看数学附
录就知道了。我要是zilibotti,是不会让他署名的。 |
|
g******h 发帖数: 369 | 43 If she did use the words "make no sense" and "ridiculous" and her paper is
not AER good, it is absolutely fine for you to reject her paper.
Giving others' works, especially job market papers, such personal nasty
judgement is too mean to be acceptabl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Suppose
she is a nice member in this community, she would never do that. Suppose she
is a smart one, she would never do that either. I saw some similar cases
before, and others are not to blame for their failures. Offendin |
|
i*******e 发帖数: 349 | 44 忘记说了,SHLEIFER有篇86年的JPE文章,叫做Implementation cycles。FRANCOIS和
LLOYD-ELLIS的AER文章Animal Spirits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讲Creative
Destruction如何可能引起周期。
我个人感觉这些是都是可能的内在机制,但和经济周期的实证检验还有一定距离。 |
|
l*******e 发帖数: 61 | 45 这个倒是,很少见有数学出身的人做应用微观发JPE,AER之类的东西。虽然
Econometrica牛,但上面的文章倒也不见得有多么经济学。有时候可能经济学的腐化一
部分也是由于一些不懂经济学的数学,统计出身的人混入经济学圈子造成的。当然我不
是否认数学,统计在经济学中的价值。
生的途径,只是一种训练。 |
|
z****e 发帖数: 438 | 46 认识有人在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被拖了一年多,然后收到一REPORT,
只一句话,给拒了。AER也就算了,RIE这样也太搞了。希望你投的不是RIE. |
|
h*******l 发帖数: 359 | 47 发过AER,JPE的郎咸平,和没有国际文章的周其仁在一起辩论,怎么判断谁是民科? |
|
c**b 发帖数: 474 | 48 每期可以从10篇加到20篇啊。3%的接受率在这种level的journal我还第一回听说。如果
这样,那jet的接受率该是多少?连JPE,AER听说都有6%啊。 |
|
h*****n 发帖数: 41 | 49 JDE是第二轮,一般来说,R&R后被接受的机会很大,因为如果是不确定性很大的修改,
Editor可能就不会给你这个R&R的机会了。
但是对于top journal像AER, JF,R&R被拒的事情还是经常有所听闻。但是也至少有60%
以上机会最后get in 吧。道听途说,不对之处,请高手指正。 |
|
V**0 发帖数: 889 | 50 谢谢!
是说第一档是AER,Econometrica等
第二档可以算上RAND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