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nibbana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25 10:30:47 2011, 美东) 提到:
鬼仙---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
人仙---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
地仙---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寒暑不侵,水火不惧,具有神通.
天仙---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
大罗金仙---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
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从鬼仙以上, 层次级级加深。
至于“神仙”,这应该只是一种世俗对仙的一种统称
☆─────────────────────────────────────☆
Yisu (大头教主) 于 (Fri Nov 25 10:46:00 2011, 美东) 提到:
吕洞宾是不是也只修到了天仙还差一点。。?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25 11:05:05 2...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01:12:52 2011, 美东) 提到:
喜戒尊者 (Sayadaw U Silananda)著
尽管现今已经越来越多人认识上座部佛教,可是依然还有一些人对于上座部佛教存有少
许的误解。甚至有人依然相信并说(或写)上座部佛教只倾向于阿罗汉果。在我们还未
谈论此课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阿罗汉的意思。根据上座部佛教的教导,阿罗汉是证得
第四果或最高证悟阶段的圣者。所有证得第四果的圣者皆被称为阿罗汉--值得尊敬者。
值得什么呢?值得接受信徒的供养,因为供养那些圣者会带来无上的福果。依据这个解
释,所有证得这个阶段的圣者,无论是佛弟子还是佛陀(以及辟支佛),皆被称为阿罗
汉。在巴利圣典里无数次地提到佛陀为阿罗汉。注意佛教徒每日所诵念的礼赞文:“礼
敬世尊、阿罗汉、无上正等正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同时注意有关《律藏》--《大品》(Mahavagga of Vina...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
bdbd (kakali) 于 (Sat Jul 2 15:31:21 2011, 美东) 提到:
好奇。。。。。继续修行? 谁爱打仗,谁打? 念经请菩萨? I do not know......
☆─────────────────────────────────────☆
leonana (leonany) 于 (Sat Jul 2 17:09:24 2011, 美东) 提到:
非佛教徒, 消灭日本鬼子,顺便消灭日本
☆─────────────────────────────────────☆
SeeU (See you) 于 (Sat Jul 2 19:33:17 2011, 美东) 提到:
印顺法师
『印度之佛教』自序─编述之缘起、方针与目的─
佛教之末流,病莫急于「好大喜功\」。好大则不切实际,偏激者夸诞,拟想者附会,美之曰「无往而不圆融」。喜功\则不择手段,淫猥也可,卑劣也可,美之曰「无事而非方便」。圆融方便,昔尝深信不疑,且以此为佛教独得之秘也。七七军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12:23:3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作者] 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We all know what happens when a fire goes out. The flames die down
and the fire is gone for good. So when we first learn that the name for the
goal of Buddhist practice, nibbana (nirvana), literally means the
extinguishing of a fire, it's hard to imagine a deadlier image for a
spiritual goal: utter annihilation. It...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
bdbd (kakali) 于 (Wed Nov 2 22:09:50 2011, 美东) 提到:
一个朋友的未婚妻跟他的弟弟跑啦,2个月以后同居,8个月以后就结婚啦。 那个未婚
妻只跟他弟弟说了几个小时话就改主意取消婚礼啦。
☆─────────────────────────────────────☆
BlizzFlare (爱哭鬼冰火) 于 (Wed Nov 2 22:18:40 2011, 美东) 提到:
为什么倒霉呢?
☆─────────────────────────────────────☆
desertland (沙漠之狐) 于 (Wed Nov 2 22:21:25 2011, 美东) 提到:
聪慧人遇上了智者。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Nov 2 22:22:21 2011, 美东) 提到:
后来呢?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小乘佛教如何修炼?
☆─────────────────────────────────────☆
acerlonglive (James) 于 (Fri Dec 2 17:45:59 2011, 美东) 提到:
小乘佛教在东南亚国家非常流行,也是最近接释迦摩尼当年传道的教义的。
它本身也是劝人向善,也是做人处事了,同时清规戒律比大乘佛教少多了,更接近人性。
小弟想知道如何可以有效的学习小乘佛教? 在中国文化中,佛教主要指大乘佛教,咱
没兴趣。
☆─────────────────────────────────────☆
SeeU (See you) 于 (Fri Dec 2 19:11:14 2011, 美东) 提到:
Eightfold noble path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ble_Eightfold_Path
Out of the eightfold noble path,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tipatthana
For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
bdbd (kakali) 于 (Wed Nov 2 22:09:50 2011, 美东) 提到:
一个朋友的未婚妻跟他的弟弟跑啦,2个月以后同居,8个月以后就结婚啦。 那个未婚
妻只跟他弟弟说了几个小时话就改主意取消婚礼啦。
☆─────────────────────────────────────☆
BlizzFlare (爱哭鬼冰火) 于 (Wed Nov 2 22:18:40 2011, 美东) 提到:
为什么倒霉呢?
☆─────────────────────────────────────☆
desertland (沙漠之狐) 于 (Wed Nov 2 22:21:25 2011, 美东) 提到:
聪慧人遇上了智者。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Nov 2 22:22:21 2011, 美东) 提到:
后来呢?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Nov 23 14:09:26 2011, 美东) 提到:
Carl Jung published a lot after this NDE, and this was one of his two major "creative" illnesses he experienced (suffered or blessed). The other one was the deep depression he experienced after his break-up with Freud (several of Freud's former disci
committed suicide after such break-ups.)
Update: I found a link with the same content, but perhaps it's easier to read than the pure text below:
h...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I think an analogy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issue of Nibbana.
As the sutra says, Nibbana transcends worldly affairs. If the world is a box
, Nibbana is outside the box. You can't describe what's outside the box
properly with the language or thinking inside the box. It would seem
paradoxical.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 let's suppose ants live in a two dimensional world
ants see something, it must appear on the horizon initially, and move closer
or further away. Now you put a sugar cube on the table...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第一 根本五十经篇
第一 根本品
MN.1.1-10
MN.1.1 根本法门(The Root of All Things)经
1.1.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郁伽罗(Ukkattha)幸福林(Subhaga Grove)的一棵
王家沙罗树(sala)下。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
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1.1.2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根本法门的论述。你们要仔细聆听和注意思惟我要说
的话。” “是的,大德!”比丘们回答道。世尊说道:
1.1.3 “比丘们!这里,一个未受教导的凡夫,他不重视圣者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
和未经受训练;他不重视善人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和未经受训练,他认知(perceives
)地为地。他已经认知地为地之后,他设想(conceives)他自己是地,设想他自己在地当
中,设想他自己与地分离,设想地是“我的”,他因地而欢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说
,因为他没有完全了知它。
1.1.4 他认知水为水。认知水为水之后,他设想他自己是水,设想他自己在水当中,
设想他自己与水分离,设想...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七天[转载]
对微细与粗重感受保持平等心的重要性~觉知的持续不断~五个朋友(五力):信心(
信)、努力(进)、觉知(念)、专注(定)、智慧(慧)
七天过去了,你还有三天可以用功。把握这几天努力不断地用功,了解你应该如何修行。
这个修行方法有两方面:觉知与平等心。你必须对身上出现的所有感受发展出觉知,同
时你必须对感受保持平等心。由于保持平等心,自然地你迟早会发现,以前没有感受的
部份,感受开始出现了,而粗重、坚硬、不愉悦的感受开始融解成微细的振动。你开始
在全身体验到一种非常愉悦的流畅精力。
这时的危险,是将这舒畅的感官经验当做努力的目标。事实上,修行内观的目的不在体
验某种特别的感受,而是要培养对于一切感受的平等心。感受持续变化,无论是粗重或
是微细。你修行的进展,只能以培养出的对感受的平等心来衡量。
即使你体验过微细的振动畅流全身,很可能粗重的感受会在某处再度出现,甚至没有感
受。这并不代表退步,而是进步。当你增强了觉知与平等心之后,自然会深入心的潜意
识,挖出潜藏的染污不净。只要这些深藏的情结还存在潜意识里,它们必会在日后带来
痛苦。消除染污不净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浮现到心的表面,然后消失灭去...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感恩节师姐棒喝
☆─────────────────────────────────────☆
SeeU (See you) 于 (Fri Nov 26 21:14:34 2010, 美东) 提到:
感恩节到师姐家吃晚饭(她开玩笑说我去应供),师姐刚从澳洲禅修一月归来,气色极佳,脸色红润,连皱纹都似乎消失了。师姐得了三禅,习性大变,过去狂爱华衣美食呼朋引伴玩耍,话痨一个,是个气场强大的女人,家里几个男人都乖乖听她的。现在只想禅悦为乐,平日闭门谢友
贝虬纾眯兄晃蓿路蟀胨腿耍约赫掌既恿耍バ吹奈恼乱捕簟!刚庑┒际窃銮课野矗静换岽纯炖帧!故闳缡撬
师姐听我说最近不想禅修,想找女友,直呼「Mara 已经在你脑里建立了根据地。你要小心。」「不过 Mara 其实也很好对付,阿含经中 Mara 一旦被识破,就说 "The monk knows me." and disappears.」
「你现在不要急著找女友。把精力放在修禅定,得到禅悦后你就不会想找女友了。维持好的 relationship 或婚姻都是很累的事,两个人要互相迁就。你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LP 还指望你替她排忧解难。两个充满烦恼的凡夫纠缠在一...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14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Yisu 请进
☆─────────────────────────────────────☆
SeeU (See you) 于 (Mon Oct 17 12:09:58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board
标 题: Re: 请即日解除Wisdom版版副JeanIris的职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7 12:06:39 2011, 美东)
Yisu 一下说要辞职,一下不辞要罢免版副,说话没有信用,没有担任版主的资格。
现在谁看得起她?
Yisu 自已为是毛泽东,想搞阳谋?
☆─────────────────────────────────────☆
SeeU (See you) 于 (Mon Oct 17 12:14:25 2011, 美东) 提到:
Yisu, 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出尔反尔吧。
你学佛持戒嘛?
不妄语、不两舌,你当真嘛?
☆─────────────────────────────────────☆
akju (金斗爸) 于 (Mon Oct 17 12:21:00 201...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曲解:道道名名
Yep, the people on this board are far away from Nibbana,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Nibbana better is meaningless.
Understanding Nibbana in a comparatively right way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Buddhism system and practicing it.
Languages, names, and consciousness are not all for ego, or not for ego.
They, e.g. languages and names, are quite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think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老子曲解:道道名名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Nov 8 15:25:54 2011, 美东) 提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石解:
道如可以人心循之,则非常道,真道,原道。
名如可以人言名之,则非常名,本相,初义。
道是原初之理,名是原初之相。
可道而为人所道,可名而为人所名,都是雨霁呈七彩虹,捏目见第二月。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ue Nov 8 16:17:20 2011, 美东) 提到:
如果道无名, 为什么我们还叫他'道'呢?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Nov 8 16:19:57 2011, 美东) 提到:
老子被逼的无奈呗。或者是闲的无聊:)
☆─────────────────────────────────────☆
Yisu...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家庭琐事请支招。
☆─────────────────────────────────────☆
Yisu (大头教主) 于 (Mon Dec 12 10:10:52 2011, 美东) 提到:
如果仅仅是这一件事, 可以劝一下你朋友不必为这个烦恼。 同时也不要让孩子觉的有
什么不好。。比如说可以告诉她, 住的远就可以不被吵, 不被吵就可以睡的香。。。
哈。。。
住哪个房子应该是小事,但是如果这背后隐藏着男方对大的爱的太多, 就是另外一回
事了, 可能表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房子的问题, 可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如果是
那样, 可能会很影响大家在一起。 如果是因为对孩子根本有不公的地方, 也要好好
地去交流。总之, 把自己应该做到的先做到, 像对大的孩子要好一些等。。其它的就
是孩子的命了。。对女方来说, 如果可以自食其力, 最糟糕的情况下(实在接受不了)
,也不是没有选择。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被关照的少一点未必是坏事。摘一段网文给您的朋友:
孩子的命
很多人不明白怎么名人之后优秀的少呢?因为不知道名人背后要有所缺憾。过去的
电影演员演什么的孩子有出息?演反派的演员孩子多出息,如陈佩斯的父亲陈强、...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357
19
寺院講堂的教師或講者只談到死後才得涅槃,然而在三藏教典裡,我們並沒有發現這
種說法。有的是「現證涅槃」(行者親自體證的涅槃sanditthika -nibbana)與「現法
涅槃」(此時此地的涅槃ditthadhamma nibbana)。在四色禪(rupa-jhana)和四無色
禪(arupa jhana)中,所經驗到充滿喜悅的意識狀態,就是「現證涅槃」或「現法涅
槃」。但就目前要討論的主題來說,可以將前兩者解釋為涅槃的前體驗,它們擁有涅槃
的滋味,但不等於真正的涅槃。因為那種狀況是不圓滿、不究竟的,稱為「現證涅槃」
和「現法涅槃」(泰本巴利藏第23冊,475頁)。
還有比這些更好的說法,在一次場合裡,佛陀描述了貪、瞋、癡的止息為「直接體證(
sanditthikam),當下可以得到成果(akalikam),請大家一起來看(ehipassikam)
,向內觀照(opanayikam),智者親自體證(paccattam veditabbam vinnuhi)」,這
些措辭意味著一個活生生能明瞭、感覺、體味到涅槃的人,可以呼朋引伴同來欣賞他的
發現。如此清楚地顯示他還沒有死,而他的內
l****u
发帖数: 21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我的讨论
Non self 描述的是conditional phenomenon 的特征,
它是个特征,所以不该把它当成四圣谛来理解
它描述的是conditional 的事物,所以不要用束理解nibbana。
这个是用来meditation, training mind 的途经,观察无我,是way to nibbana.
观察无我,就是comtemplate 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can point out being the
substantial driving force to your
meditation object.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十天[转载]
第十天开示
修行方法回顾
十天过去了,让我们复习一下你们这十天所学的东西。
你们一开始的功课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们这样做,并不是
从一个宗派转变到另一个宗派。在内观中的转变只是从痛苦到快乐,从无明到智慧,从
束缚到解脱。这整个教法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你们皈依并不是皈依某个人、皈依什么教
条或教派,而是皈依觉悟的性质。发现了觉悟之道的人就是佛,所发现的觉悟之道是法
,所有依法修行而得证圣果的人是僧。我们受到这些人的感召启发,而皈依佛、法、僧
,以达到内心纯净的相同目标。事实上我们皈依的是觉悟的性质,也就是人人皆能向内
寻求开发的佛性。
同时,任何走上这条道路的人,都会油然生起感恩之心,并发愿要服务众生,不求任何
回报。这两种特质在悉达多.乔答摩,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佛陀(释迦摩尼佛)身上,
十分明显。他完全经由自己的努力达到开悟,但他对众生满怀悲悯,因此致力将他所发
现的修行方法教给别人。
所有修习这个修行方法,并将自我的旧习气根除到某种程度的人,都会有相同的特质。
真正的皈依,真正的护佑,是你在自已身上所培养增长的正法,不过随着你对正法的体
验,必然也会生起对释迦摩...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Nibbana can't be clung to by enlightened ones.
Remember the simile of the raft crossing the river. Claiming you don't need
a raft when you are on this shore and want to cross the river is irrational,
but you don't need it after you cross over.
There ar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is the middle way to Nibbana. In
Turning the Wheel of Dharma Sutra and early Buddhism, it refers to
eightfold noble path. In the last discourse of the Buddha, this was re-
iterated. "Without the eightfold noble p...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JeanIris (Iris),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8 09:27:50 2011, 美东)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
Concept and Reality
英译中:metta
2010年11月
(This is the appendix B of the book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by Ven. Sayadaw
Sujiva 这是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 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B)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meditator understa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pt” and “ultimate re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direction
which he...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近行定与安止定-zz
近行定与安止定
慈济瓦法师讲
郑栢青译
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
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禅
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
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
修行,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
,意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visualisation〕)
、不净观,在《清净道论》里有四十...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6
☆─────────────────────────────────────☆
leonana (leonany) 于 (Fri May 13 15:30:55 2011, 美东) 提到:
“因为只有一位神,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提摩太前书二5)
“除他(基督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
着得救。”(使徒
行传四12)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
音十四6)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May 13 15:33:58 2011, 美东) 提到:
加上一句话就完全说得通,“对于信我的人来说,。。”

☆─────────────────────────────────────☆
Yisu (yisnotme) 于 (Fri May 13 15:42:55 2011, 美东) 提到:
对当时听他这话的那些人显然是正确的, 因为...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7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Sun May 15 01:15:17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StephenKing (88),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01:03:01 2011, 美东)
9 - 当有人说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你觉得受到侮辱。
但是圣经说人类是土捏的,你觉得没问题。
8 - 你嘲笑多神论者。
但你觉得三位一体没问题。儿子就是爸爸OK。安拉就是玉皇大帝不OK。
7 - 因为911你谴责安拉
但耶和华屠宰所有埃及的婴儿,并在“约书亚”中灭门,包括妇女和儿童!
你只觉得神的伟大。
6 - 你嘲笑印度教中神的人性,以及希腊神话中的乱性,
但你相信圣灵进入玛丽的子宫,然后处女生下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爸爸。
5 - 你不愿意花一点时间,阅读一本薄薄的科普,了解地球存在了数十亿年。
但是你认为圣经绝没有错,地球是几千年前神变出来的。
4 - 你张嘴闭嘴说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English version here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dhamack3.htm#75
Thus refreshed, they go back to th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the
miscellaneous volitional activities. In this way, when vipassana samadhi
nana becomes strengthened, the yogi can engage himself in continuous
meditation day and night without physical or mental discomfort or distress.
The meditational objects seem to arise in the mind of themselves. With
effortless mindfulness, the process of knowing the reality as it is fl...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
heyes (hoooyou) 于 h 提到:
大念住经
我这么听说:
当时世尊与库汝族人一起,居住在库汝国的城市--卡玛萨达芒。
世尊对僧众说:“僧众啊!”
僧众恭敬的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宣说:
“僧众啊!这是唯一能净化众生,克服悲伤与哀恸的道路。
能消除痛苦和忧伤,依此是达到正道的途径,依此能证悟涅盘(解
脱生死)。这就是四念住。”
“什么是四念住?”
“僧众啊!僧人在生活中于身处实践观想于身念住,以精
进、正知和正念,弃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僧人在生活中于受处、心处、法处实践观想于受念住、
心念住、法念住,以精进、正知和正念,弃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愁。”
==========
身念住观
------
1. 出入息观(anapanasati)
“僧众啊!一名僧人如何在生活中,于身处实践观想于身念住?”
“僧众啊!一名僧人到树林里去,在大树底下,或在空旷
的地方,以双脚盘叠的姿势打坐,将身体挺直,他努力使正念现前。”
“他在吸气时保持正念,他在呼气时保持正念。”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清...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One more question on 生灭
I was describing the state of nibbana.
There is no thinking in nibbana, and whenever here is thinking our mind
is divided.
Y**u
发帖数: 5466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One more question on 生灭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Nov 2 10:30:26 2011, 美东) 提到:
I read more of runsun's post: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523515.html
and I seem to understand more of what he has said.
One question remains, especially on this entry of his: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24839_0.html
I have no problem to accept this statement:
这个世界,真正存在的,只有一刹那,短短的一刹那。
However, I don't think that his example using 天上有很多的星星, which may
have faded before th...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孙不二女丹诀诗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at Jun 18 01:37:43 2011, 美东) 提到: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五祖故事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Mon Dec 5 21:43:23 2011, 美东) 提到:
转贴 五灯会元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
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
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日:"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
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
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
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
"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
------------------------------
看了别处的解说,才理解出神入化超乎想象,这个故事,是说:
1. 五祖当年遇见四祖时想学佛法,但是四祖说你老了,学了也不能度什么人,如
果能再来,或许我还可以等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争议的解决办法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Dec 7 06:32:48 2011, 美东) 提到:
同学们好。
关于大小乘的争议, 前面有同学问到底有什么办法。 大家都动动脑子,我也给几个选
择, 你们看怎么样:
1: 斩猫的做法,我把版上的文章全删了,然后我们通知站方取消这个版面, 各回各
家去。
2: 确定新的版规,严禁大小乘之间的相互挑衅。
3: 组织一个正式辩论, 大乘的输了,以后不能把大乘佛法放在一起,小乘的输了以
后请主动在这个问题上息声。
肿末样, 大家选哪个? rcam, seeu, rapier, etc..也说说你们的诉求和想法吧。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Wed Dec 7 07:44:12 2011, 美东) 提到:
谁输谁赢的解释权在斑竹?
☆─────────────────────────────────────☆
bdbd (kakali) 于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Thu Dec 8 08:52:54 2011, 美东) 提到:
前有版主的大乘佛法与人生的帖子, 后有人对我的学佛修行有点好奇,我就随便谈谈自
己的事情.随意而谈,扯到哪算哪.
我没有多少修行, 算个佛学爱好者, 但不怕献丑. 一个人的经历, 不论好坏,对有的人
或者也有点益处. 为何? 好的东西,别人也许有启发,坏的东西,别人也可从中知道教训
和警惕.
我的学佛过程, 从最开始到现在的状况, 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期间有过两次主要的
思想转变.
1. 接触佛法和起步阶段
在大陆, 过去学佛的人不多的, 现在好像多些了. 我们受无神论的教育多年. 小时候,
看《西游记》,或者算是最早因缘吧. 那是也不是信, 只是喜欢这故事. 到了大学, 在
学校图书馆有佛教经典,于是自己看了几本,觉得不错,感觉有道理啊,喜欢. 当然这佛经
,是汉传大经典了. 那时,根本没有想什么修行, 书看完就完了, 就算知道些道理, 如选
修了一两门文化课. 那时, 我也会去逛寺庙, 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GWZW (GWZW) 于 (Fri Dec 9 15:51:30 2011, 美东) 提到:
发现了4万美金时,你会怎么做?
美国犹他州一个叫费林的人,刚刚买了一个老房子。房子成交之后,他马上来到这个已
经属于了自己的领地里”探险”。
当他在车库里溜溜达达,琢磨著要把自己的工具都放到哪里,挂在什么地方时,他
发现屋顶上面有个开口,露出一小块地毯角,似乎里面有隐藏的空间。
他想那也许能成为他两个儿子冒险的好去处。他搬过来一个梯子爬了上去。
上面很黑,但是还是能够看到地上放著一个又旧又脏的弹药盒。他拿起来掂了掂,盒子
挺重,他猜测里面或许装了块木头或者金属什么的,随手给打了开来,却吓了一大跳,
里面装满了钱,一卷一卷的现金!
他马上合上盖子,把盒子拿了下来,放到他车子里的后备箱中锁了起来,然后给他
老婆打电话︰”嘿,你绝对不会相信我在咱们刚买的房子的阁楼上发现了什么!” 他
以为盒子里可能就有八百、一千块钱的样子,等到他爬回阁楼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想到
又发现了七个装满了现金的盒子!

他把八个盒...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对话守则
☆─────────────────────────────────────☆
SeeU (See you) 于 (Mon Dec 19 16:28:55 2011, 美东) 提到:
哈维尔等在布拉格“公民论坛”制定的对话守则∶
1.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2. 不做人身攻击。
3. 保持主题。
4. 辩论时要用证据。
5.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 对话要有记录。(按∶匿名也要负责。)
8. 尽量理解对方。
RIP: Vaclav Havel, Oct. 5, 1936-Dec. 18, 2011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Mon Dec 19 17:11:22 2011, 美东) 提到:
色大师的对话守则就是,
1 对老子就利就出头,对老子无利就王八缩头。
2 老子不喜欢的就告他PA,但老子喜欢的人PA老子就装他妈的看不见。
3 叉乘才是真理,真理就是叉乘。
4 狗肯定要继续吃X,但一定要对外宣称不再吃了。...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38
http://dharmatreasure.com/question-answer/practice-in-ones-dail
Question: how does one bring one’s practice to bear, 100% effectively, 100%
of the time, with no lapses in attention, poise, tranquility, and natural
confidence, in daily waking life? If this is not happening, what does one do
about it?
Answer:
Thank you for introducing this topic, becaus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one.
You have already received some good suggestions and I hope there will be
more to come. Here is what I have to offer,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ak-khandha)。于(阿毗达摩)论教,诸究竟法则归纳为四种类别。首三
种──心、心所与色──包含了一切有为法,
经教里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究竟法)。识蕴(vibbana)在此列为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41
關於涅槃的迷思(Confusion about Nibbana)
有許多關於涅槃的討論,整本書都在討論涅槃的也不少。有些人認為:涅槃之樂是一種
特別的身心狀態。有些人相信它存在自身之中;有些人說:當身心寂滅後,所剩下的便
是永恆的安樂。
有些人也許充滿懷疑,他們說:「如果涅槃是身心的寂滅,怎麼會有東西留下來讓人體
驗呢?」不經由感官而體驗到的快樂,教人難以想像。對沒有禪修經驗的人而言,這本
書中所討論的,就像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只有親自體驗過涅槃的人,去談論它才有說服力。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可談
,曾禪修到有涅槃經驗的人,會對此感到熟悉。
有些人認為:涅槃是某種特殊的名或色。其實不然,有四種巴利語稱之為勝義法(
Paramatta dhammas),前面曾經提過,是指不經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或思考
而能直接體驗的實相。這四種勝義法分別是:色法(material phenomena)、兩種心法
(mental phenomena):心本身,和每一心剎那與心俱生的其他心所,以及涅槃。因此
涅槃是不同於色法,也不同於心法。
第二個錯誤的觀念是:涅槃是名法和色法寂滅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G**8
发帖数: 1209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丘处机和全真教
首先说佛教:
Siddhartha Gautama的真传思想在后世被贬低为Hinayana Buddhism(小乘佛教) - - -
Gautama认为人需要认识并且控制(主要是压抑)自己的内心,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得
到真正幸福的人称为“佛”。所谓“佛”不是神,是有特异功能的人而已,一样会死;
不过对于“佛”来说,死亡是通向永久平静(Nibbana)的解脱道路。在这个思想体系里
,根本没有“神”的位置。所以正统佛教实际是一种无神论,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类
似于Platonic Academy的一种哲学流派。
认识自己的内心太痛苦了,而且Gautama的认识有很多现在看来并不“科学”- - - 真
正对内心在哲学上系统的思考要到Schubenhauer才集大成、科学上系统的研究要到
Freud才开始。所以传统佛教很快变异为有神论:Mahayana Buddhism(大乘佛教)。大乘
佛教告诉世人存在一种特别爱你的东西叫菩萨,只要拜菩萨就能成佛。那些坚持
Gautama正统思想、试图通过艰难了解自我来成佛的人,被贬为“小乘”并且各种被泼
污水。从此佛教充满地狱天堂之类莫明其妙的垃圾(唐朝...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paticca.htm
Avijja-paccaya Sankhara
这个Avijia就是无明,从这里开始,到
Bhava-paccaya Jati
Jati-paccaya Jara-marranam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anassa Upayasa
Sambhavanti
这个Jati就是生命,然后老病死,种种苦果纷纷而来。
链条的第一环是无明,砍断无明其它的自然消灭。
传说佛陀成道之时,这样说: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g****d
发帖数: 3461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paticca.htm
Avijja-paccaya Sankhara
这个Avijia就是无明,从这里开始,到
Bhava-paccaya Jati
Jati-paccaya Jara-marranam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anassa Upayasa
Sambhavanti
这个Jati就是生命,然后老病死,种种苦果纷纷而来。
链条的第一环是无明,砍断无明其它的自然消灭。
传说佛陀成道之时,这样说: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第三天开示
内观第三天开示
八正道:慧(pabba)~闻慧、思慧、修慧~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四元素)~
三个特质:无常、自我的虚幻本质(无我)、苦~透视表相
第三天已过去。明天下午你将进入慧(pabba)的领域,八正道的第三部份。没有慧则
修行之道仍不完全。
持戒是踏上修行之道的第一步,也就是不伤害他人;但即使你不伤人,却仍被自己心中
产生之不净杂染所伤害。所以要修定(samadhi),学习控制自心,抑制不净杂染的生
起。然而,只是压制并无法断除不净,不净杂染仍然在潜意识中不断繁衍扩增,持续造
成对自己的伤害。所以正法的第三步骤-慧:既不是放任,也不是压抑,而是让不净杂
染浮现并连根拔除。当这些不净杂染被根除,心便不再受污浊烦恼束缚。而一旦心净化
了,便会自然对他人充满善意、慈悲,自然不会有伤害他人之举。相同地,也自然不会
伤害自己,也就会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八正道的每一步骤必需导向下一步。戒引
导你去发展定-正确的专注;定引导你发展慧,净化心的智慧;慧引导你至涅盘(
nibbana),从所有不净中解脱,完全证悟。
在八正道中与慧有关的有两项:
(7)正思惟(samma-savk
d******y
发帖数: 3668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手Google, copy & paste
http://www.fjland.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
七净门与禅观诸境
马哈希法师 着
智如比丘 译
唯依佛法正修,方能取证道、果、涅盘(nibbana ),清除我见、疑使,免沦恶道
,息诸烦恼,脱离诸苦,而得究竟常乐。兹简介七净门及禅观诸境,使正修法门者知循
道智(magga nana)及果智(phala nana)趣向涅盘。
一、戒清净门
欲入戒清净门者,居士持五戒或八戒即可,僧众则须依奉波罗提木叉律仪戒、根律
仪戒、活命遍净戒、资具依止戒。实在说来,僧众须守持波罗提木叉律仪戒以获得「戒
清净」(sila-visuddhi)。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華原始佛教會 創會緣起zt
原始佛教的「般涅盘」 (parinibbana)是指「不再有五蕴的涅盘」,佛与阿罗汉的死是「般涅盘」。
原始佛教佛与阿罗汉活著时是「有余涅盘」(nibbana),「贪瞠痴永灭」,此无故彼无,死时「般涅盘」。
杂阿含740经
「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余涅盘;及命终
时,(不得现法智);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若不尔者,得生般涅盘;
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盘」。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18.html
r****n
发帖数: 731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几句粗话,不好听

you know Pali, that is so awesome!
ok, I read in whole the ‘Nibbana Sutta: Unbinding’ which you kindly
provided the link: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an/an09/an09.034.than.html
so the whole sutta is trying to explain the pleasure of unbinding.
eventually
...."Furthermore,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with the complete
transcending of the dimension of neither perception nor non-perception,
enters & remains in the cessation of perception & feeling...."
now, how you explain the mean
a*****y
发帖数: 3318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三天[转载]
第三天开示
八正道:慧(pabba)~闻慧、思慧、修慧~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四元素)~
三个特质:无常、自我的虚幻本质(无我)、苦~透视表相
第三天已过去。明天下午你将进入慧(pabba)的领域,八正道的第三部份。没有慧则
修行之道仍不完全。
持戒是踏上修行之道的第一步,也就是不伤害他人;但即使你不伤人,却仍被自己心中
产生之不净杂染所伤害。所以要修定(samadhi),学习控制自心,抑制不净杂染的生
起。然而,只是压制并无法断除不净,不净杂染仍然在潜意识中不断繁衍扩增,持续造
成对自己的伤害。所以正法的第三步骤-慧:既不是放任,也不是压抑,而是让不净杂
染浮现并连根拔除。当这些不净杂染被根除,心便不再受污浊烦恼束缚。而一旦心净化
了,便会自然对他人充满善意、慈悲,自然不会有伤害他人之举。相同地,也自然不会
伤害自己,也就会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八正道的每一步骤必需导向下一步。戒引
导你去发展定-正确的专注;定引导你发展慧,净化心的智慧;慧引导你至涅盘(
nibbana),从所有不净中解脱,完全证悟。
在八正道中与慧有关的有两项:
(7)正思惟(samma-savkap...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