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发帖数: 286 | 1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 怎么给删了?? 重贴。:-))
----------------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4 老印抢老中credit的争斗可有传统了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8%BF%9B%E5%88%B6
一般“共识”认为现在世界通行的十进制起源于印度。从20世纪初,国际上许多学者,
包括李约瑟在内对印度起源论提出了质疑。
早在1907年印度学者Kaye指出“我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出我们关于现代数学记数的基础
很不牢固,值得重新研究。从印度文字,碑文证据,早期印度日的记数法,以及现代印
度土著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指明现代记数可能来自外国[14]
印度学者Datta and Singh认为,“印度不存在记述这些数字及其基本算术运算方法的
早期文献,发明人不可知”[15]
德国学者Menninger 认为印度十进制的起源,模糊不清。[16]
李约瑟指出,古印度的数字系统,用单独的符号表示10和10的倍数,相对于希腊或希伯
来数字系统,毫无进步……印度数字中的0,很可能起源于东印度和中国南方文化接壤
的地区。印度是否采纳中国算筹的空档而受启发?关键在于中国在比孙子算经早很多的
时期,已经拥有十进位值制。[17]
曾任小学教师的法国通俗作家I...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turnV (土星五号),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十进制数的成就被老印占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30 19:07:42 2018, 美东)
看到维基百科;
李约瑟指出,古印度的数字系统,用单独的符号表示10和10的倍数,相对于希腊或希伯
来数字系统,毫无进步……印度数字中的0,很可能起源于东印度和中国南方文化接壤
的地区。印度是否采纳中国算筹的空档而受启发?关键在于中国在比孙子算经早很多的
时期,已经拥有十进位值制。[17]
新加坡著名数学史家兰丽蓉认为阿拉伯数字的基本概念,不可能起源于印度婆罗迷数字
,而是起源于中国筹算。筹算用九个符号代表一切数,其加法减法,天然包含在算筹之
中,三减三就是从算版上取去三个算筹,算版上自然而然留下一个空位,这就是零,筹
算中称为‘空’。无独有偶,印度在没有发明‘0’这个符号之前,和中国的筹算一摸
一样,也用一格空档来表示零,称为“sunya”!,这就没有天然的理由了;而“983
542”到底是一个数字还是两个数值,容易产生混淆,后来印度才用“...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6 数学史名著《古今数学思想》古代数学部分,连一章讨论中国的都没有,把东方数学代
数的成就,十进制数,阿拉伯数字,无理数,开方,都算成了印度数学的成就。
但是实际上中国在7世纪之前,在算术方面明显是非常领先的
李约瑟指出,古印度的数字系统,用单独的符号表示10和10的倍数,相对于希腊或希伯
来数字系统,毫无进步……印度数字中的0,很可能起源于东印度和中国南方文化接壤
的地区。印度是否采纳中国算筹的空档而受启发?关键在于中国在比孙子算经早很多的
时期,已经拥有十进位值制。[17]
美国学者Robert Temple根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缩写的“Genius of China”,
认为今日世界通行的十进制,真正起源地在中国。
新加坡著名数学史家兰丽蓉认为阿拉伯数字的基本概念,不可能起源于印度婆罗迷数字
,而是起源于中国筹算。筹算用九个符号代表一切数,其加法减法,天然包含在算筹之
中,三减三就是从算版上取去三个算筹,算版上自然而然留下一个空位,这就是零,筹
算中称为‘空’。无独有偶,印度在没有发明‘0’这个符号之前,和中国的筹算一摸
一样,也用一格空档来表示零,称为“sunya”!,这就没...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74 | 7 提要:本文从定义、歧义、论证、作用四个方面,对印度大乘佛教龙象龙树"空"的思想
作了深入论析。
关键词:空无自性遮遣法
龙树(公元三世纪左右)是印度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人物,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他在
佛学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被称为是"八宗共祖",他的核心思想"空"几乎成
了佛学的代名词,佛教也因之常被称为"空门"。但龙树的"空"是晦涩难懂的,常常引起
人们的误解,本文拟对之进行概要的分析和论述。
一、"空"的定义
龙树的"空"的思想直接渊源于大乘般若经典,在悟入般若经的精义之后,他造了《
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著将般若经的"空"义理论化和系统化。"空"
的梵语为sunya(形容词,抽象名词是sunyata),本是指外表臃肿而中间空虚,因而有虚
、没有、欠缺、不真实等意。另外,sunya在印度数学中表示零。1可见"空"在梵文中是
一个含义并不确定的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般若经的"一切法空"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人们
误解,他们把"空"等同于"无",以为它否定了作为佛教基础的罪福因果和转凡成圣。小
乘学者斥之为邪说,而接受这种观点的"方广道人"则拨无因果,恣意妄为,这些对大乘 |
|
j**v 发帖数: 38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YA (荪亚),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回国带《花花公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0 23:28:58 2010, 美东)
回国带两本《花花公子》,到中国海关会被开箱检查,罚钱收书么?谢谢! |
|
s*y 发帖数: 18644 | 9 chinatown的新雅(sunya?) 两三个星期前吃的,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了,快结束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0 这个an education写得挺好的啊。我还回了一大段,然后发现回不上了。再贴一下不? |
|
s***a 发帖数: 54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YA (荪亚),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上课受到不公平待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0 07:45:20 2010, 美东)
本学期上一门课,是商学院的,课程主要是小组作业,我们组一共6个人,3个美国人,
3个中国人。
课程每星期一次,小组meeting一次,然后大家一起做了2个project,2个presentation
.所以工作基本上是平均分配,大家共同参与,合作也基本愉快,3个白人关系比较好,3个中
国人关系比较好,有一个白人一直比较傲慢,大家也都没说什么...
整个学期没有考试,成绩基于project和presentation,我们组的成绩是A. 老师说最后
一节课是peer evaluation,然后说成绩这样评,“如果小组5个人,有3个人给你评B,而小组成
绩是A,那么你成绩就是B。如果四个A,而小组成绩是A,那么你成绩是A."当时没有人有异议。
接着成绩出来,我一看傻眼了。我只得了B+,马上打电话给其他几个中国人,说是分别得了B和B-。
然后大家都说我们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2 跳梁小丑罢了。
量子理论解读佛教空性
量子理论解读佛教空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空性与量子理论的当代对话
作者王萌(1965-)男,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与其他
文化的相关研究。
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社会中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们的对话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人类文化
寻求自我融合的一个必要途径。佛教文化作为传统的宗教文化形态之一,在与科学的对
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当代科学的进展,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
跃局面。认识和揭示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对于深化科学的哲学反思和促进
现代文化的融合都是极为必要的。
一、佛教的空性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革命
佛教以义理的宏富玄奥而著称,佛教的空性理论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一古老的理
论超越巨大的时空跨度与当代科学的量子理论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思维
的深刻统一性。
1.佛教的空性概念及其宗教含义
空性(sunyata),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佛教认为,空性就是依空
而显之实性,它是一切法(dharma,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性。在此意义上,“
空性”与“空”(sunya)的概念具有...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3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世界观
世界如何形成?万物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看似重要,但真正肯下工夫研究的人,实在不
多。就连许多宗教,对此问题也不深究,一是可能由于问题太玄,无法探讨,二是多数
宗教的最主要目的,都集中最现实的「救人脱苦」这个大目标上,先要为人类解决答复
这个问题要紧。因此,都把世界观放在次要地位。例如道教虽崇老子为始祖,但以后的
道教并未在者子最喜讲的「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见道德
经)的宇宙本体--「道」--上下功夫,而却专门在与人有大关系的符录、祈祷、炼
丹、服药等长生不老术上拼命努力;此即道教的救人脱苦之法。本篇将看看基佛两教对
世界形成、变化与万物来源等的信仰或解释作一番探讨。
基督教的世界观
旧约圣经的第一章,便是记载上帝用他的灵和他的话,创造了世界一切万物。「起初上
帝创造天地,…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一1-3)
。由此可见,基督教不单能清楚肯定地答复世界万物从何而来,也表示基督教对世界观
极其重视,毫不含混疏忽。
基督教的创造论否认了无神论,因为她确认在宇宙中有最高主宰上的灵,也推翻了在宇
宙间有一善一恶,...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4 人为何会有痛苦?这是许多宗教想要解答的一个主题。人在今世的各种痛苦,一定有其
来源,探本溯源,是一个研究宗教者必做的一件大事。
基督教的罪恶观
在诸宗教中,基督教讲罪最多,基督教的主要教义集中在人人有罪,耶稣救人离罪的道
理上。不单耶稣讲罪,使徒们更讲罪,尤其是保罗。因此,如说基督教是一个专讲罪的
宗教,也不会太过。
什么是罪?罪不是物质体;物质或能引诱人犯罪,但它本身并非是罪。有的宗教修行者
,努力摧残自己的身体,以为这个肉体是罪,妨碍人修道上进。但基督教却认为身体是
上帝的殿,人必须妥予保养(林前三17,殿字的解释甚多)。有人以为罪是由动物遗留的
兽性所致,因人与兽在太初时原为一体。但野兽无道德生活,无精神生活,何况人兽有
别,不能混为一谈。也有人以为罪是人欲达到某种道德的最高境界,而却无法达成时,
便就是罪。但当知判断道德与不道德的标准不易,因人、地而异,在甲地算是极道德,
在乙地也许分文不值呢!
基督教以为罪是一种心灵上的产物。既不能见,亦不能摸,唯有籍着人的行动,才能将
罪表明出来。罪是人在思想上、言语上和行为上,不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
罪如何发生?基督教极清楚地告诉人罪的起...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5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16 以修證果位而論:小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阿羅漢果,大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佛。
大乘(梵語maha-yana)與小乘(梵語hinayana)所修持之法門,略有偏重之別,以小乘修
持法門而言,著重自覺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語 duhkha)、空(梵語sunya)、無常(梵語
anitya)、無我(梵語anatman)、五蘊、四聖諦(巴利語ariya-sacca)、十二因緣(梵語
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語bodhi-paksika)為進修的道糧
,勤修空觀,斷見思惑,出離三界,證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後成就阿羅漢果。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啟示,往往厭離心較強,所謂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
,因此,對五欲六塵極為厭惡,隱居苦行居多,對弘法利生總是抱著隨緣的態度,不會
積極濟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獨善其身為小乘行者的風貌。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濟世的熱誠,不但自利而且還要利人,乃至自覺又要覺他,如此兼
善天下的悲願,是大乘佛法的傾向;大乘佛法以六度萬行,不二法門,中道實相義諦為
進修的道糧,大乘行者廣修中觀甚深義理,頓破無明惑,實證一切種...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7 这个说的很不严谨,作者应该对阿含不熟,任意把大乘概念套在佛法上。
四圣谛中∶
苦(梵语 duk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
十二因缘属于集谛。
三十七道品属于道谛。
<转法轮经>说修证,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说勤修空观,也不恰当。阿含是以四圣谛现观为核心,空观说得不多。见空得道,还是
见四谛得道,部派意见不一,正因为阿含没有明说。怎能说都修空观?有部说的,正是
见有得道呢。
用圆融无碍来形容中观思想,让人摇头,印度中观师没有圆融的。圆融无碍的是如来藏
思想。 |
|
J******s 发帖数: 7538 | 18 以苦(梵语 duh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anitya)、无我(梵语anatman)、五蕴
、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
至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为进修的道粮勤修空观,断见思惑。
=================
这个表述有问题。 |
|
w*****r 发帖数: 7106 | 19
如本法师开示:以修证果位而论:小乘佛法修证终极果位是阿罗汉果,大乘佛法修证终
极果位是佛。 大乘(梵语maha-yana)与小乘(梵语hinayana)所修持之法门,略有偏重之
别,以小乘修持法门而言,著重自觉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语duhkha)、空(梵语sunya)
、无常(梵语anitya)、无我(梵语anatman)、五蕴、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十二
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为
进修的道粮,勤修空观,断见思惑,出离三界,证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后成就阿罗
汉果。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启示,往往厌离心较强,所谓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
,因此,对五欲六尘极为厌恶,隐居苦行居多,对弘法利生总是抱著随缘的态度,不会
积极济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独善其身为小乘行者的风貌。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济世的热诚,不但自利而且还要利人,乃至自觉又要觉他,如此兼
善天下的悲愿,是大乘佛法的倾向;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谛为
进修的道粮,大乘行者广修中观甚深义理...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0 "空性"(sunyata), "真如"两词在原始佛法很少使用。
"空"(sunya)在原始佛法是”无我”或"没有..." 的意思,没有在大乘中那么重要。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KulGeek (似是故人来) 于 (Fri Mar 16 01:42:35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对
“无我”和”无常“的理解是否一至?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Fri Mar 16 15:20:32 2012, 美东) 提到:
友情帮顶......
☆─────────────────────────────────────☆
Yisu (大头教主) 于 (Fri Mar 16 15:42:34 2012, 美东) 提到:
是相同的。 唯一有点不同的就是一个把这个当成唯一的指南, 一个是为了对治'常'
而设立。 具体含义上没什么不同。
☆─────────────────────────────────────☆
KulGeek (似是故人来) 于 (Fri Mar 16 16:01:13 2012, 美东) 提到:
mm够意思。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