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tsung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x********u
发帖数: 1150
1
well said.
As famous Tsung Hsien Lee said: "apply algorithms to every aspect of your
life bah!"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JobMarket版 - 中国前3的硬件手机公司
中国前3的硬件手机公司, 在Santa Clara, CA 找一个W2-Contract Software Engineer
position. 需要Java and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Jmeter or Tsung,
Database like MongoDB or MySQL.
感兴趣的请发简历至 [email protected] or Wechat:650-591-5448. If you
have referrals, please feel free to reach out to me.
j*****2
发帖数: 457
3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美国科学院院士痛苦流涕诉衷肠
四华裔科学家当选09年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他们是:张圣容、蒲慕明、王永雄和谢宇
附:美国国家科学院部分华人院士名录
张光直(Chang,Kwang-Chih) 哈佛大学
张立纲(Chang,LeroyL) 香港科技大学
陈省身(Chern,ShiingShen) 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
钱煦(Chien,Shu)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卓以和(Cho,AlfredY.) 卢森技术贝尔实验室
朱经武(Chu,CW) 休斯敦大学
朱棣文(Chu,Steven) 斯坦福大学
冯又嫦(Fung,Inez)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冯元桢(Fung,Yuan-Cheng B)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胡玲(Hu,Evelyn)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叶公杼(Jan,Lily Y)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詹裕农(Jan,YuhNung)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贾兰坡(JiaLan-Po) 中国科学院
简悦威(Kan,YuetWai)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雷干城(Louie,Gwon Sheng)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李雅达(Lee,PatrickA) 麻省理工学院
李政道(Lee,Tsung-Dao) 哥伦比亚
g***l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据考证,有两个中国人---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时,他们持有中华民国护照。还没入美国籍。他们分别于1962年和1964年入美国籍。
获奖时应是持有绿卡的中国人。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57/index.html
Chen Ning Yang Tsung-Dao Lee
1/2 of the prize 1/2 of the prize
China Chin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NJ, USA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b. 1922 b. 1926
e****e
发帖数: 975
5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請教臺灣同學一個拼音的問題
我认为是 Li Tsung-Te,不过不确定。

的拼
D*******e
发帖数: 258
6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請教臺灣同學一個拼音的問題
还没google出来?
李宗德
漢語拼音 li zong de
注音二式 li tzung de
通用拼音 li zong de
威妥瑪拼音 li tsung tê
耶魯拼音 li dzung de
s*******w
发帖数: 2257
7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zt 国际共济会最高华裔组织
国际共济会最高华裔组织
(2015-02-16 00:32:02)
2012-12-27 08:43:04| 何新
Committee of 100
百人会徽标:
人字象征金字塔
2012年12月27日 - wanshi - 何新网易博客
2009年奥巴马提名两位华裔担任其内阁部长——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两
人均为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成员。奥巴马政府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五位华裔担任高官,其
中三人出自百人会。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1990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一个华人精英组织,是共济会
的外围。发起人是共济会华裔石匠大师、33级会员贝聿铭和共济会员、音乐家马友友。
百人会有会员140人左右,其中多数是美国各级共济会员,全部是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
力与知名度的华裔组成。
百人会的入会资格十分严格,最主要的入会标准是: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要在全美甚至
全世界都有知名度,此外还必须得有好的声望和品行。
与共济会相同,加入百人会须有3名老会员的推荐,百人会设有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进行
资格审核和批准。其会员年费为2000美元左右。
百人会成立时人很少,只有五六十人,至200...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2485
8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合集] 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
☆─────────────────────────────────────☆
kloos (klaus) 于 (Fri Oct 8 14:38:54 2010, 美东) 提到:
问:有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答:有,但他们都拿着外国国籍。
问:有没有中国公民获得过诺贝尔奖?
答:有,但他们都是中华民国的公民。
问:有没有新中国的公民获得过诺贝尔奖?
答:有,但他不承认自己是中国公民。
问:有没有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新中国公民获得诺贝尔奖?
答:有,但是我们不承认他是中国公民。
问:有没有自己承认自己是中国公民,国家也承认他是中国公民的新中国公民获得诺贝
尔奖?
答:有,但他在监狱里。
☆─────────────────────────────────────☆
huamei91106 (菜花+菜心的干爹) 于 (Fri Oct 8 17:17:57 2010, 美东) 提到:
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
kloos (klaus) 于 (Fri Oct 8 17:57:24 ... 阅读全帖
j**4
发帖数: 10425
9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WSN有福了
Hong Kong 'playboy tycoon' offers $65 million to find husband for lesbian
daughter
By NBC News staff
Hong Kong property and shipping magnate Cecil Chao Sze-tsung
announced he would offer HK$500 million (about $65 million) to the man who
can woo and marry his 33-year-old daughter, Gigi Chao,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reported.


Follow @NBCNewsWorld
"It is an inducement to attract someone who has the talent but not the
capital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Chao told the BBC.
"I don't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165
10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怀孕了,关于Stanford Hospital OB选择
刚测出怀孕,决定去Stanford Hospital, 想找个女OB,如果会中文就最好了,没有会
中文的也不要紧。如果你本人,家人或朋友有用过Stanford Hospital的OB,麻烦给一个
推荐?
http://www.lpch.org/findADoctor/search/searchDocResults.pl?last
里面好像有一个华裔:Jane Tsung Chueh, MD,不知道好不好?
衷心感谢!
m*******a
发帖数: 4507
11
来自主题: Basketball版 - 菲律宾爽完这把别在亚洲混了
CT led by 5 when they grabbed the rebound and passed to the front court and
probably would have 3 seconds left if they made the basket. It is commom
sense not to score at the final seconds when you already seal the game in a
profession game to show your respect to your opponents but it might cause
you a medal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I blame coaches not paying
attention to details since they should be the one to think through all
scenairos when they get into 2nd round.
Now with Lee Hsueh...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9398
12
Baoxiang Bai of China wins World Amateur Go Championship
June 2, 2011
On June 1 2011, China’s Baoxiang Bai (in photo at right) won the 32nd World
Amateur Go Championship (WAGC) with a triumphant clean sweep of 8 wins.
South Korea’s Woo Soo Choi finished in second place with an impressive 7
wins – losing only to Bai in round 5. Arguably, Bai’s match with Choi in
round 5 determined the winner of the tournament. Interestingly enough, in
last year’s 31st WAGC, China and Korea also met in round 5 to...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1917
13
美国公开赛第二轮后并列第三呀!好像是台湾来的!也是咱们华人同胞是不是?周末给
他加油!要是能赢公开赛那可就创造历史了!加油!
u***t
发帖数: 3986
14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我的比赛第一个EVENT今天6点开打
中午前封盘, 希望大家踊跃购买彩票, 赌我赢!
今天的U2000参赛人员有:
Yang, James Eddie (2060)
Ochsner, John P. (2049)
Siu, George (1998) <---- 这个人谁认识?
Tanti, Alan (1996)
Yang, Larry (1990)
Mokuolu, Adedayo (1984)
Tran, Matthew (1983)
Louie, Ryan (1980)
McQueen, Jim (1980)
Nguyen, Tai (1979)
Tran, Erica (1976)
Dhami, Parminder (1971)
Tran, Joe (1969)
Arellano, Ronald (1963)
Stasinowsky, Kym (1958)
Le, Ly (1956)
Cone, Derrick (1949)
Rozenblat, Ilya (1948)
Liu, Bruce H. (1942) ... 阅读全帖
N***2
发帖数: 53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年终征文】母女关系
Amy Tan曾经在Joy Luck Club一书里曾经提到她母亲和她的一段对话,她母亲对她
说:“I never expect, just hope.”。每一对母女都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无论是一种
根的延续,还是一种性格的撞击,都只有她们自己才能体会。这种关系会在时间和空间
的变化中越拉扯越紧密。当然,每段关系都有一段特殊的背景,当当事人分享自己的故
事的时候,旁观者当然也只有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背景下去理解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就喜福会里提到的四对华裔母女,她们的关系也在美国的环境下改变着。那些母亲
有着不同的过去,她们中有人逃婚,有人被强奸,有人在逃难中遗失了自己的孩子,有
人看着自己母亲自杀,不论她们曾经的命运在她们的性格中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她们被
改变后的性格也都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得到了延续。在新的环境下,女儿们带着自己的个
性依然经历着那些看似与父辈们不同却同样折磨人的生活,女儿们能否在母女关系的成
长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从而去获得真正的幸福呢。故事里的母亲最终都赋予女儿更强的生
命力去面对未来。
真正的爱是有伤害的,爱得越深伤害也可能越深,哪怕是母女之间,因为...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给女孩们推荐汉服
嗯,在纽约发明的:
The dish is named after General Tso Tsung-tang, or Zuo Zongtang, a Qing
dynasty general and statesman, although there is no recorded connection to
him. The real roots of the dish lie in the post-1949 exodus of chefs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sh is reported to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New York City
in the early 1970s as an example of Hunan cooking, though it is not typical
of Hunanese cuisine, which is traditionally very spicy and rarely sweet.[1]
[2] The dish was first mentioned in Th... 阅读全帖
a*f
发帖数: 5682
17
我最近买了一本他07年出的书,History Images,主要记录中国城市正在发生的巨大变
迁。这本书有些地方稍显重复, 但有好些张我觉得非常强。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3865212743/ref=s9_simh_co_p14_
刚刚发现stephen shore在里面写了篇essay,稍后补上照片。
他最近出了本新书,horizons,看着好像很有意思, 我买了一本,还没有到。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3775737898/ref=s9_simh_co_p14_
z***i
发帖数: 1122
18
能不能简单说说为什么觉得他的有些作品非常强?
另外我感觉很多大幅摄影作品就是要放大挂墙上的,
缩成一本书大,功力已经被减了八成。
希望将来能有“投影书”往墙上投了再欣赏。
a*f
发帖数: 5682
19
Stephen Shore 的essay(对于在城市里拍片的人我觉得值得一读)
a*f
发帖数: 5682
20
既然作家选择了出书就说明他觉得书也能反映出他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喜欢的这
几个大幅的摄影家基本上都选择出书而不是只卖print,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让更多的
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吧。
至于这个人,我觉得和当初看到stephen shore的某些大场景的片子的感觉类似,复杂
场景的结构非常工整。
举个例子
年纪轻轻(大概和德叔一个年纪吧)作品就被Met Moma收藏,我觉得还是很有前途的。
t******k
发帖数: 5617
21
弱问这张好在哪里?没有dramatic的light,对比度也不够导致照片灰蒙蒙的,色彩也
不够鲜明。另外从构图上也没有那种很严谨的赶脚。
k*****e
发帖数: 1235
22
感觉场景很宏大。
结构,总觉得右下角那个直角围墙有点空,没有其他地方的pattern那么密集。
z***i
发帖数: 1122
23
看照片很年轻。不知你看过alec soth的blog里关于摄影师年龄的讨论,特别是
martin parr的回答,挺有意思。
http://www.littlebrownmushroom.com/age/at-what-age-do-photograp
a*f
发帖数: 5682
24
左上也相对空一些。我倒不觉得全满了可能会更好。不过这种类型的片子得大尺寸能看
到细节才更有看头。
a*f
发帖数: 5682
25
没有看过这个讨论,不过上次Alex Webb的workshop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两
个问题,一个是年龄和出代表性作品的关系,一个是年龄和收到承认的关系。都只具有
统计意义,对于个体不具太多指导意义。我觉得相对于年龄,对项目更具有有决定性的
还是投入的时间长度。
a*f
发帖数: 5682
26
从你的问题本身看来,我觉得还存有不少偏见。请允许我通过反问的方式来继续这个
讨论,(我会根据你的回答进一步提问)。暂且不考虑这张照片。为什么让你喜欢的照
片要有dramatic的light,鲜明的色彩,强对比度(不灰蒙蒙),或严谨的构图?
k*****e
发帖数: 22013
27
这一张第一眼的感觉,令我想起这一张,
因为细节多,小山小水拍出了像巨幅山水画一样的气势,
顶楼的地平线又是另外一个风格,minimalist
a*f
发帖数: 5682
28
这张也是我的favorite
b*****t
发帖数: 3928
29
你经常说过类似的照片要大尺寸看。
我一直觉得,清明上和图这样的题材,是,或者只能是靠绘画的手段来表达。摄影是很
受尺寸限制的。胶片的大小,像素的多少等等,都和这个尺寸有关。
那么,尺寸这个变量,如果对一张照片有影响,是否可以广义的说,也是一种构图因素
?为了更好地利用尺寸,和单张比较,拼图是否更有利于这样的拍摄题材和目的?
a*f
发帖数: 5682
30
大尺寸除了能提供更多细节以外还从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者的感受。同样一副照片,iPad
上和一整面墙的观感是完全不同的。不少拍大幅的摄影师之所以用大幅就是在拍摄之前
就决定他要大尺寸的最终观赏效果。
也许拼图可以实现和大幅类似的效果,但我没有研究过。我觉得在大幅上用毛玻璃构图
,然后用多次后背曝光应该没啥问题。但如果是只用135 拍多张的话,要实现非常精确
的构图可能会有困难。
最近我开始意识到复杂场景下构图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可以就在相机机位高低左右几厘米
的差距之间。
T*******a
发帖数: 23033
31
这两页说的是建筑摄影,leong马马虎虎提了一句。你这是拉大旗做虎皮。
T*******a
发帖数: 23033
32
这篇乱中有序,和经典构图没有任何抵触的地方,和版上淡水完全不是一回事。
T*******a
发帖数: 23033
33
这个不关山水什么鸟事啊。尼玛重点是塌方中的汽车。
k*****e
发帖数: 22013
34
每个人看各有重点。
z***i
发帖数: 1122
35
他的照片很好看。好奇大幅的技术关键在什么地方?
如果我等也买了同样的相机镜头,站在同一地方,光线差不多,
是不是能弄出同样的print? 是不是后期的技术挺多?
a*f
发帖数: 5682
36

我也想知道,不过我猜恐怕得修个半年假才有这个可能性。平常业余时间拍拍的话可能
还是可以随身携带的相机更有效率。如果说从数码转胶片之后拍摄速度大大降低,那也
主要是按快门按的比较省而已,到了大幅那是真的把拍摄速度彻底降下来,我记得在哪
里看到,大幅快的话大概十几分钟一张,一天高效的话可以拍个十几张。 从器材版转
出去开新网站里面好像有几个拍大幅的,你可以去问问?
z***i
发帖数: 1122
37
好。一天拍几张倒也不怕,就怕有好多暗房绝门功夫不透露的,
自己拍了色不正什么的,根本拿不出手,也不知怎么办。
a*f
发帖数: 5682
38

送lab吧。
yo
发帖数: 2534
39
I saw his work in SFMOMA in a group exhibition five years ago, the single
print felt taken out of context, and not very effective, this is so much
better than the group exhibition...
yo
发帖数: 2534
40
You have to go through a lot of fine tuning on a LF camera, but it offers
unparalleled control on perspective, that's one of the reasons it's still
preferred by landscape and portrait photographers..
a*f
发帖数: 5682
41

对的,你这个照片上稍微明显一点,我之前没有提,他这本horizons里面似乎所有的照
片的地平线都在完全相同的一个位置上。
他在纽约的画廊正在个展他的作品
http://www.yossimilo.com
t******k
发帖数: 5617
42
alf你不要说我有偏见,我是真的不理解这个照片好在哪里。评判一张风光照好坏当然
是要从光线,色彩,对比,构图,意境各个方面去衡量的,一副好的作品不一定这些方
面都好,但是如果这些方面都不好的大都是平庸的作品。在我看来,这张照片更像是半
成品,就像是用单反刚找出来的RAW文件稍微加了加锐化就放上来了似的。
或者你来说什么叫好的风光作品? 这张照片又好在哪里?
z***i
发帖数: 1122
43
我插一句。我感觉这位摄影师追求的目标和你追求的不一样。纽约时报采访他时,说:
http://www.nytimes.com/2008/04/06/arts/design/06geft.html?pagew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his preferred evenness of light occur either at noon
, when the fewest shadows are cast, or when it is overcast. “When things
fall into deep shadow,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capture a detail,” he said.
就是他要在正午或阴天下拍照,因为他不想要阴影,特别是日出日落时的长阴影。
他的目的是“capture a detail”。
t******k
发帖数: 5617
44
我糊涂了,很多人都说,要追逐 light,所以要早出晚归,怎么大中午拍照也成追求的
一种了?那下次我也大中午拍照能不能说是也是我特意追求的?

noon
.
a*f
发帖数: 5682
45
你的偏见就是你说这个评价标准。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把它叫做偏见。
艺术是没有客观好坏标准的。(关于这点,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自己必须去搞清楚,
因为这是我们逻辑的根本出发点。)
那么你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唯一的标准就只能是你自己的个人感受。
如果你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脑子里有一组先入为主的“客观标准”在左右你对作品的
感受
,那难道不是偏见么?
思考一下,请随意提问。(不过,我可能每次只有时间回答一两个问题)
k*****e
发帖数: 1235
46
先说一下色彩。
以前alf提过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几千年来的风光画家不画鲜艳的色彩?
举一个例子,你觉得这张山水画好看吗?色调和那张片子差不多,主要是褐色
为什么不画橙黄色的晚霞,碧蓝的水,满山金黄叶子,不用饱和的色彩?
l***a
发帖数: 5114
47
也不能这么说,中国画有许多清淡的,但艳丽的也不少。西画中鲜艳更加的有的是。。
。古画颜色暗淡有客观原因——颜料不是那么好做的,特别是色彩艳丽的。比如,米开
朗琪罗《最后的审判》里面用了大量的蓝紫色,这在当时其他画里是看不到的,就因为那
是一种贼贵的颜料。
a*f
发帖数: 5682
48
也许我当时没说清,我说的是风景画。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
在于色彩的鲜艳程度不是一个评判标准,因为看到低饱和度就说这照片颜色不好是一种
偏见。

为那
l***a
发帖数: 5114
49
no hard feelings :) 纯探讨纯探讨。 好像文艺复兴以前风景画不算主流哈,基本都
是画大场面顺带画点的感觉。。。文艺复兴以后也有好多大红大绿大黄的呀~~~~
不过这确实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拍摄目的,和想要表现的东西?
a*f
发帖数: 5682
50
lemma I hope you know me enough by now to know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over
interpret my feelings. I am just discussing as well, same as you.
There are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bold colors, especially from painters
using color to express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o capture the beauty of
nature.
anyway I think here we have little if not none disagreement.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