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yamanaka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
l**********1
发帖数: 5204
1
忽然有个想法:
要是iPS 在低氧的环境里或就在充满氮气的容器里进行 Yamanaka and Takahashi 那几
个因子 诱导筛选
和以前的那几个因子是同样结果吗?
还是会是24个因子中的其它的一个或数个? 如有不同 新的因子 和 ROS 或 NOS 有啥
关联吗?
l**********1
发帖数: 5204
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lncRNA问题请教
Re LZ
pls go to
one RNA-seq blog
one topic:
Long noncoding RNAs in pathogenesis
web link:
http://www.rna-seqblog.com/
LncRNAs (pronounced “link”) are long non-coding RNAs that are emerging as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gene expression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diseases
. In this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two papers connect
lncRNAs to inherited conditions in humans.
Sylvia B-hring and colleagues at the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in Berlin found a chromosomal ...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939
3
王俊都还不算winner 要哪样才算winner呢 各位眼光真是高得不得了阿 说起ips大家都
都知道Yamanaka 说起sequencing大家都知道Jun Wang 都是领域内的翘楚 这还都不算
winner吗 如果中国各个领域都能有王俊这样的人物 那就nb发了
a********k
发帖数: 2273
4
有人会说Yamanaka那可是诺贝尔奖
不要忘记印度多少炸药奖,韩国多少炸药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归根结底还是生
产力而不是科学技术。
d********r
发帖数: 3279
5
it's about time!
http://www.nytimes.com/2013/02/20/science/new-3-million-prizes-
Eleven scientists, most of them American, were scheduled to be named on
Wednesday as the first winners of the world’s richest academic prize for
medicine and biology — $3 million each, more than twice the amount of the
Nobel Prize.
The award, the 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by four
Internet titans led by Yuri Milner, a Russian entrepreneur and
philanthropist who caused a stir last summer whe...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5204
6
要学Yamanaka Lab PD Takahashi iPS 4 因子 筛选那样
样品攒足了 分成 50份
先高浓度 IP down 整死那个 No. 50
再一步一步 浓度 减法 Immunoprecipitate 下一份 No.49
>No.48
.
.
.
>
>
>
>No. 01
也未尝不可
l**********1
发帖数: 5204
7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一直有个疑问
1964 Tokyo Summer Olympic then 2012 Yamanaka S,
before then 1987 Tonegawa S also got nonel but TS did his noble paper at
Basel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 in Basel, Switzerland, so it was not
indepedent Japan's contribution
2008 Beijing Summer Olympic (original should be 2000Y) so 2048 or about
at least 10 Ys earlier around 2038 100% contributed CHINA's noble (biomedi)
that dream might come true.
ps: before than even from Taiwan Nobel (biomedi) might be more earlier than
mainland China...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本期Cell封面很有中国特色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法和理论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作的评论文章。
“Seesaw模型”的landscape图
细胞命运决定的“跷跷板模型”
2006年,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向小鼠体细胞转入胚胎干细胞特异因子(
OCT4, SOX2, KLF4, c-MYC)可以完成体细胞的重编程。在此之后,细胞重编程领域普
遍认为向目标细胞状态的转变需要靠在目标状态中特异高表达的...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本期Cell封面很有中国特色
邓宏魁今年爆发了,又一篇Science:
《科学》(Science) 杂志发表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使用小分子化
合物逆转“发育时钟”
日期: 2013-07-18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Science Express)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
——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
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这项研究中,邓宏魁团队仅使用四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可以成
功地逆转其“发育时钟”,实现体细胞的“重编程”。使用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地将已
经特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了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各种组织器官类型的“多潜能性
”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
”,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
分化的成体...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89
10
非常佩服日本科学家.2009年RIKEN一个会议,Saitou, Mitinori刚发表了Bmp4的Cell
paper,一上台就说:Shinya Yamanaka是我们日本人的英雄。会上RIKEN的所有人都说,
我们要全力以赴研究iPS。
短短几年间,日本人确实在iPS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现在iPS的应用,以及可以预见的
将来一系列经济上的专利垄断,日本人当仁不让。
他们非常有创造力,在战略上的判断也很准确。只能佩服。
K********g
发帖数: 58
1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邓宏魁老师讲课笔记
邓宏魁老师讲课笔记 作者: 陈润哲
邓宏魁老师的授课很精彩,邓老师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极具有亲和力的老师
之一。邓老师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今天他的课启发性
非常大,能勾起人极大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因此,将他讲课的内容凭自己的记忆整理出
来。
邓宏魁老师,与1980—1984就读于武汉大学,取得学士学位,于1984—1987就
读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于1990—1995就读于美国UCLA获得免疫学博士学
位,随后在纽约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一年(注意:只有1年,邓老师笑言这是他比较引
以为自豪的事情),期间发现了HIV感染人所需的特定受体CCD5,成果发表在Nature上
,现已引用近1000次。邓老师在美国博士后两年后进入美国一个制药公司,2000年被引
进回北大,受聘长江学者。可以这么说,邓老师现在在中国甚至是在世界都是研究干细
胞的具有影响力的大牛。这个暑假能在北大,聆听邓老师讲课,实乃幸运之至。邓老师
对科研的激情以及亲和力都使我对干细胞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了,邓老师的声音
很好听。
首先,邓老师在讲...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12
s******r
发帖数: 1245
13
他这篇science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yamanaka找到的那些因子全部用小分子代替,这
个东西很多实验室在做,之前已经找到了分别代替单个因子的小分子,但是合起来还是
要用到至少一个因子,差的就是临门一脚把这最后一个代替了,但大家都卡在这一步,
他们这篇文章里仔细摸出了条件,有点新东西是加了点小分子来调节甲基化。这篇文章
的意义主要是技术上的突破,就是实现了全部小分子reprogramming,证明了全小分子
这条路是可行的,这个对以后ips的应用非常有用,因为之前的所有方法多多少少都要
用到转基因,而一般认为只用小分子的话会更安全。当然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有多大
的意义还需要更多验证,比如在其他种类的细胞特别是人的细胞上也要能重复出来,他
们文章里用的MEF本身是非常容易reprogramming的细胞,而他们做出来的效率虽然够用
了但是相当低的。
他五月份的那篇cell是一个跟其他实验室完全不同的新思路,那篇文章找到了新的因子
来reprogramming,意外的地方在于这些因子是定义胚层分化的因子,而通常人们认为
reprogramming是去分化的过程,两个相反的方向可以到达... 阅读全帖
b***2
发帖数: 348
14
我对本文谨慎乐观。丁胜几年前就筛出oct4加小分子的条件,这次是临门一脚把oct4也
换下了。但是另一方面,之前有报道说小鼠的oct4本来就是可取代的,而人的oct4是不
可取代的。所以在纯化学诱导人的方法出来之前,我持谨慎态度。nn【在 skycolor (
ss)的大作中提到:】n:他这篇science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yamanaka找到的那些因
子全部用小分子代替,这n:个东西很多实验室在做,之前已经找到了分别代替单个因
子的小分子,但是合起来还是要用到至少一个因子,差的就是临门一脚把这最后一个代
替了,但大家都卡在这一步,他们这篇文章里仔细摸出了条件,有点新东西是加了点小
分子来调节甲基化。这篇文章的意义主要是技术上的突破,就是实现了全部小分子
reprogramming,证明了全小分子n:这条路是可行的,这个对以后ips的应用非常有用
,因为之前的所有方法多多少少都要n:用到转基因,而一般认为只用小分子的话会更
安全。当然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还需要更多验证,比如在其他种类的细
胞特别是人的细胞上也要能重复出来,他们文章里用的MEF本身是非常容易
reprogr...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5204
15
Don't sigh
within one dozen Ys,
some marine organism compounds might can replace Yamanaka S those key
factors even within human iPS reprogramming. Compare to land organism marine
source might be better to reverse programming to somatic cell to iPS
process.
l*******i
发帖数: 153
16
干细胞只是众多细胞形态中的一种,并不比其他状态(如成体干细胞,終末分化细胞等
)的细胞处在高一级的状态上,还是我之前说的那样,所有形态/状态的细胞处在同一
水平面上,理论上,所有细胞形态中,任何其中两个都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当然,邓的这篇文章比yamanaka的iPS还有一系列transdifferentiation的文章,更进
一步佐证了这种理论,尽管从其实验结果推出其模型,过程似乎并不solid。从这个层
面上讲,邓的“跷跷板”模型是有局限的--不是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应该是“多态平衡
”。
众所周知,GATA3/6, GMNN,HNF4a等TF在Blastocyst之前阶段是高表达的,其对
totipotency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有一种可能--正如同期preview评论的--需要考虑
到,等所选用的那些lineage specifier可能通过别的pathway,间接地促进endogenous
pluripotency genes(OCT4, NANOG, SOX2等)的表达,来实现reprogramming--类比
miRNA在reprogramming中的作用。如果这种...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125
17

我没在日本读过医学院(也不认识读过的),不过看电视剧里面日本的医生住院医生期
间貌似是要做科研的,当然很临床型的医生一般不会花特别多的时间在实验上(外科)
,会找比较好答辩的题目选为论文范围(比如病理),既然是骨科,那么我猜测
yamanaka 实验估计是phd期间/以后做得吧。
s****e
发帖数: 5429
18
"只有MD学历"是相对Yamanaka有MD和PhD而言。MD不好拿和LZ的帖子无关。LZ的假设是
MD受的训练是看病,PhD受的训练是搞科研。MD再不好拿,也不能跑去编程不是?
c****l
发帖数: 1086
19
yamanaka的postdoc好像和干细胞没有毛关系。
o**4
发帖数: 35028
2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万能干细胞
最开始的yamanaka的方法,重编程3周也就够了,
现在有很多方法能加快速度了。
t********n
发帖数: 64
2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两个博后offer,求建议
阿戈是行家哈。。確實,哥大的AP之前是在一個做神經的lab做心臟然後發的nature,
而且據他自己說,stanford那個實驗室之所以做iPS也是因為他,考慮到Yamanaka也是
京都大學的,我倒是覺得有這個可能

rising
t********n
发帖数: 64
2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两个博后offer,求建议
阿戈是行家哈。。確實,哥大的AP之前是在一個做神經的lab做心臟然後發的nature,
而且據他自己說,stanford那個實驗室之所以做iPS也是因為他,考慮到Yamanaka也是
京都大學的,我倒是覺得有這個可能

rising
p*******r
发帖数: 4048
23
我个人心路,我个人以前还是很看重技术,最近到没那么感冒了。因为毕竟科学问题是
更重要的。
从国内的现实角度来说,技术平台要真正超过美国还是很难。一般来说也就是接近美国
+人海战术。
我现在觉得在国内要成功,恐怕就还是要象Yamanaka那样,认准一个科学问题,坚定不
移地走下去,不跟风。

士生
a*******a
发帖数: 4233
2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饶毅其人其事 by 施一公
bio2000太偏重神经我们都是去打瞌睡的,当然我们不是头一炮,后来的格调变低了也
说不准。最火的是王晓东的课,不过那几天我的文章在revise逃了。
我现在有印象的只有两件事了。一个是第一篇讨论文章是yamanaka的那篇cell
还有一个是坊间流传某做核孔复合体的老师的儿子连民办都考不上…
我的入门课是戈鹉平的第一作者讲坛,怎么做课题,怎么走出逆境,怎么处理和老板的
关系,说的真好。可惜后来的人都是讲自己的工作就没
意思了。其实不管是什么课,讲自己的工作是很没意思的,自我粉饰自己多么多么牛有
什么意思?讲自己怎么失败才好玩。
啊呀说了这么多会不会被人肉啊…
l**********1
发帖数: 5204
25
do you think his achievement already be same or at least near level such as
PCR (Mullis KB),
GFP (Shimomura O), iPS (Yamanaka S) or TofMass (Tanaka K) ?
if didn't think so,
how you could hypothesize he will be awarded explosive prize?
No way to him if only by above accomplishmet
--just my one cent
l**********1
发帖数: 5204
26
do you think his achievement already be same or at least near level such as
PCR (Mullis KB),
GFP (Shimomura O), iPS (Yamanaka S) or TofMass (Tanaka K) ?
if didn't think so,
how you could hypothesize he will be awarded explosive prize?
No way to him if only by above accomplishmet
--just my one cent
T****u
发帖数: 424
27
Agree。
重复是为了建立体系,有了体系,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完善了,可以进一步往前推进。
如果结果有缺陷,可以进一步改进。
Yamanaka factor的实验不知道被多少实验室重复过,正是由于重复了,大家才会
进一步去modify,才会有进步。
H**O
发帖数: 89
2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孔老千 zz
理砖科的论文,是和别处不同的。多是第一作者为主要的砖工,后边几个帮忙的
,再后边几个打酱油的,最后挂上老板的名字是为通讯作者。做工的人,PhD毕业之后
,往往先做一两轮postdoc,攒几篇paper,然后去找教职——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
要做到四五轮——有了大paper,后面找postdoc便有底气;倘若有了CNS,便可从AP做
起谋个PI当了,如果有几篇CNS,或者已经当上AP,A/P,那兴许就能评千人锦衣还乡了
。但多数的砖工,智商情商拙计,大抵没有这么顺利。只有牛人,才能当上老板push别
人干活。

我从大二起,便在村口的文理学院砖厂里打杂。老板说,too young naïve,
怕做不了独立的项目,就跟着别人做点事提提质粒蛋白做做克隆吧。做克隆虽然事小,
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哪一步出个小bug,便P不出来后面的也做不了。所以
过了几天,老板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砖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总...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153
29
不是iPSC的文章,是Yamanaka早期的一篇文章,一个figure有问题。
f******g
发帖数: 1003
30
这么有意思的文章没有人感兴趣吗?
难道没有做造血的吗?
这篇文章要是和yamanaka同年发,就厉害了
f******g
发帖数: 1003
31
能给个文章链接吗?
吧什么细胞重编程到肝细胞,用的是yamanaka因子了吗?
p*******r
发帖数: 4048
32
我感觉现在国家思路基本是中科院学德学,搞大科学。
大学学美国,广撒点小钱养点后备的人吧。
我只是觉得有点悲哀而已,真正非主流的科学家现在全世界都没有藏身之地了。
Yamanaka这样的人现在注定就是死路一条。但说实话,这样的人永远会是我心目中的英
雄。:)
s********3
发帖数: 231
33
《科学》对STAP手稿的专家评审意见曝光
《科学》对传说中的STAP细胞论文的三名评审专家意见,过去一直被雪藏,今天终于
被曝光。专家对这一研究的评价不高,认为非常全面的描述性研究,如果结果确定,可
能导致发育生物学大厦的颠覆,其实是不相信这种研究结论。因为没有当时的投稿件,
所以没有办法对这些评价进行更深入分析。不过这些资料显然都在某个地方,只是拥有
的人不愿意拿出来。
Retraction Watch readers are of course familiarwith the STAP stem cell saga,
which was punctuated by tragedy last month when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two now-retracted papers in Nature committed suicide.
In June, Science‘s news section reported:
Sources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confirm that early version...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89
3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我给施一公说句话
你不知道我多么嫉妒IPS是由Yamanaka发现的
我能看到我所在领域中的数个及其重要的问题,一旦攻克,都是了不起的发现。我真心
希望是由中国人完成。
说不定二十年后的人还羡慕我们这个懵懂的时代
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生命大概存在了37亿年,人类已有20万年的历史,但是人类自
知,认识自己和世界,从伽里略算起不过几百年,中国人真正做科学不超过30年。生存
在我们这个时空,本身就是极大的幸运。
不要再和我说时代错误了。
l*******i
发帖数: 153
35
抛开小保方文章中的某些图片剪贴等“造假”嫌疑不说,就这个STAP cell本身,我觉
得大家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回顾科学史上的诸多重大发现和进步,最初都是被
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但是后来很多都被证实了。
这个STAP cell有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答案是肯定的。如sunnyday说的,其实,不仅
仅干细胞,诸如癌细胞等,都存在被stress影响的可能,最明显的证据就是stress引起
的epigenome的改变。干细胞领域某些大牛实验室正在这个方向努力。这可能也是为什
么小保方的文章一出来后,引起的争议这么大,但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实验室或个人
在“评头论足”。
这个现象很像2005-2006期间iPSC的“传说”扩散开来时,大家都吃惊不小,却又难以
置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益之争。要知道,好几个之前在干细胞领域耕耘十几、甚
至二十余年的大牛实验室,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验证这个想法了,谁知会被当时还“
名不见经传”的Yamanaka捷足先登呢!
回到STAP cell,从实验和技术本身来看,完全编造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其中的实验和
逻辑细节,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实验数据证明...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863
36
这事和yamanska有本质的不同吧,yamanaka factor几乎立刻被一流实验室独立证明。
和这次n多人重复不出来有本质区别,而且不光是屌丝大牛lab肯定也有在重复。
stress 和stem cell 这个领域以前有人发现Cancer Stem cell本身对irradiation
resistant,这是stem cell 自有性质还是induce的很难说.楼主好像以前也发帖支持过
stap概念?我觉得与其在这里发帖,不如自己去重复(或者换条件)去证明stap这个概
念。
l*******i
发帖数: 153
37
支持谈不上,宽容对待、合理质疑而已。
小保方的案例与Yamanaka其实很相似,只是她没其前辈幸运。,她选择了一个更tough/
tricky的题目。
我的兴趣不在这方面,而且类似概念的实验验证应该很快就会被公布于世,不知到那时
算credit时,是不是又会像现在这样,引起这么大争议.
l*******i
发帖数: 153
38
抛开小保方文章中的某些图片剪贴等“造假”嫌疑不说,就这个STAP cell本身,我觉
得大家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回顾科学史上的诸多重大发现和进步,最初都是被
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但是后来很多都被证实了。
这个STAP cell有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答案是肯定的。如sunnyday说的,其实,不仅
仅干细胞,诸如癌细胞等,都存在被stress影响的可能,最明显的证据就是stress引起
的epigenome的改变。干细胞领域某些大牛实验室正在这个方向努力。这可能也是为什
么小保方的文章一出来后,引起的争议这么大,但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实验室或个人
在“评头论足”。
这个现象很像2005-2006期间iPSC的“传说”扩散开来时,大家都吃惊不小,却又难以
置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益之争。要知道,好几个之前在干细胞领域耕耘十几、甚
至二十余年的大牛实验室,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验证这个想法了,谁知会被当时还“
名不见经传”的Yamanaka捷足先登呢!
回到STAP cell,从实验和技术本身来看,完全编造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其中的实验和
逻辑细节,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实验数据证明...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863
39
这事和yamanska有本质的不同吧,yamanaka factor几乎立刻被一流实验室独立证明。
和这次n多人重复不出来有本质区别,而且不光是屌丝大牛lab肯定也有在重复。
stress 和stem cell 这个领域以前有人发现Cancer Stem cell本身对irradiation
resistant,这是stem cell 自有性质还是induce的很难说.楼主好像以前也发帖支持过
stap概念?我觉得与其在这里发帖,不如自己去重复(或者换条件)去证明stap这个概
念。
l*******i
发帖数: 153
40
支持谈不上,宽容对待、合理质疑而已。
小保方的案例与Yamanaka其实很相似,只是她没其前辈幸运。,她选择了一个更tough/
tricky的题目。
我的兴趣不在这方面,而且类似概念的实验验证应该很快就会被公布于世,不知到那时
算credit时,是不是又会像现在这样,引起这么大争议.
y*********u
发帖数: 183
4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强调“productivity”是个大错误
这个听起来太片面的。
Crisper技术出现前那些搞cas9的人的工作该有多无聊啊,还不是修修补补修修补补的
。 量变到质变就草机变凤凰了。
iPS出现前那些搞 ES transcriptome 的人也是够无聊的,全是大量低级积累的信息。
不过没有那些信息yamanaka也圈不出最初那数百个candidate.
s********6
发帖数: 89
42
http://www.amc.edu/PR/PressRelease/04_20_15_drs.html
http://www
Albany Med Announces 2015 Recipients of Albany Prize in Medicine
Albany, N.Y., April 20, 2015—A pair of scientist/inventors who developed
widely used modern research technologies that promise to accelerate medical
discoveries have been announced as the recipients of the 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Bio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for 2015. They are:
Karl Deisseroth, M.D., Ph.D., D.H. Chen Professor, Professor of
Bioengineering... 阅读全帖
o**4
发帖数: 35028
4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这是生物faculty最高年薪么?
这哥们在神经领域地位咋样?
yamanaka赚的应该也不少吧
T*********i
发帖数: 416
4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这是生物faculty最高年薪么?
我还没五万呢

这哥们在神经领域地位咋样?yamanaka赚的应该也不少吧
c******i
发帖数: 63
4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张生家事件和沃森事件的不同
最近网上有一种观点,即沃森因为获得富兰克林的结构数据从而提出双螺旋结构,进而
拿到诺贝尔奖。姑且不说这件事是沃森的污点,拿这个给张生家洗地根本占不住脚。当
年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侵略我们,今天我们强大了,也要效仿他们么?这两件事看似相似
,本质上并不相同。
首先,沃森他们是1962年获奖,而富兰克林1958年就去世了,诺奖不可能颁给死人;而
且那年富兰克林的老板威尔金斯也和沃森共享诺奖,这表明诺奖委员会是认可DNA晶体
结构在双螺旋模型中的贡献。
其次,富兰克林的作用被低估是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低。富兰克林在当时的科研界也算是个另类了。另外,员工做出的结果,credit往往归
老板,这是科研界不成文的规定。Yamanaka由于iPS技术获得2012年的诺奖,而他的学
生享受不到这项殊荣。
第三,晶体结构是双螺旋模型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一条线索也至关重
要,即嘌呤嘧啶的比例,而它的发现者是查可夫。当初,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解开DNA结
构的线索,而沃森和克里克刚好从不同人那里知道所有的线索。他们能够提出双螺旋模
型,运气也是好到爆棚。这跟他们当时所处的...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63
4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张生家事件和沃森事件的不同
最近网上有一种观点,即沃森因为获得富兰克林的结构数据从而提出双螺旋结构,进而
拿到诺贝尔奖。姑且不说这件事是沃森的污点,拿这个给张生家洗地根本占不住脚。当
年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侵略我们,今天我们强大了,也要效仿他们么?这两件事看似相似
,本质上并不相同。
首先,沃森他们是1962年获奖,而富兰克林1958年就去世了,诺奖不可能颁给死人;而
且那年富兰克林的老板威尔金斯也和沃森共享诺奖,这表明诺奖委员会是认可DNA晶体
结构在双螺旋模型中的贡献。
其次,富兰克林的作用被低估是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低。富兰克林在当时的科研界也算是个另类了。另外,员工做出的结果,credit往往归
老板,这是科研界不成文的规定。Yamanaka由于iPS技术获得2012年的诺奖,而他的学
生享受不到这项殊荣。
第三,晶体结构是双螺旋模型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一条线索也至关重
要,即嘌呤嘧啶的比例,而它的发现者是查可夫。当初,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解开DNA结
构的线索,而沃森和克里克刚好从不同人那里知道所有的线索。他们能够提出双螺旋模
型,运气也是好到爆棚。这跟他们当时所处的...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63
47
之前网上有一篇关于今年诺奖的预测贴,提到Crispr会是化学奖三个候选之一,而
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是这个奖项的两位候选者,没有张峰。
基于自2002年以来汤森路透成功预测化学、物理、生理及医学、经济四个奖项中的37个
,预测成功率为71%(37/52),具体到Crispr有23.7%,已经很高了。
不过考虑到crispr刚刚热起来,而且目前在临床上尚无应用,候选人还很年轻,我的判
断是今年crispr不会获奖。基于接下来几年的研究及应用情况,5-10年内获奖的可能性
更大。
第二个相关的预测是如果crispr获奖,有没有张峰的份?从中国人的立场出发,我们自
然希望张峰获奖。但客观来说,虽然张峰在crispr的完善及普及上功不可没,但诺奖是
颁给做出原创发现的。就像干细胞领域的Rudolf Jaenisch,虽然他在iPS领域的文章数
目远超yamanaka,但没人觉得他会因此获诺奖。汤森路透给出的候选人榜单,基本上反
映了主流意见。因此,张峰获奖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这一领域目前只有两个候选人
,加上张峰也不为过。
以上是...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25
4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zz颜宁对韩春雨的评论
理性地讲,颜宁的说法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国内拿韩春雨猛炒作,目的显而易见的。但就韩的文章本身来说,我们还是应该持
谨慎的态度,等上个一年半载,第三方实验室的验证出来再庆祝不是更好吗?远的不说
,06年Yamanaka的IPS刚出来时,说石破天惊都不为过吧,不也是被质疑了大半年;相
反,小保方的STAP一出来,半个日本都癫狂了,各种宣传,可是一年后被打脸,成了科
学界的笑话和丑闻,有人甚至搭上了性命。
对韩春雨,国内不应该过于吹捧,特别是现在还没有第三方验证出来的情况下。令人遗
憾的是,现在国内一边倒地对韩春雨各种宣传,其实是一种捧杀。
科学家,或者说科研工作者还是多一点波澜不惊的心态比较好。
a******n
发帖数: 392
4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Muse cell 和 iPSC 之争
大家对Muse cell 怎么看?发现者认为Muse cell是体内自有的pluripotent stem
cells, 并且认为iPSC是来自初始细胞里混杂的Muse cell, 而不是来自于其他已分化的
细胞。Yamanaka factors 并没有赋予初始细胞的多功能性。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628574
s******e
发帖数: 163
5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人类的寿命到底能有多长?
人类寿命目前的上限在110左右,改变这个上限有很大的困难。目前的医疗保健的努力
是致力于将大部分人的死亡时间都推后到这个时间。
前沿的科研致力于寻找同时推后所有人死亡时间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换血疗法,杀死
老细胞方法,Yamanaka因子法等等。
目前临床上正在试验的抗衰老药物就是二甲双胍,但是科研人员并未寄希望它能延长健
康人的寿命,只是希望它能将一些病人的寿命改善到和正常人一样。
有意思的事情是,前沿的研究组看起来都放弃了开发抗衰老药物。主要原因是大家在
Sirtuins家族研究过程中受到的挫折。Sirtuins的激活剂的临床试验已经被叫停。白芦
藜醇并没有延迟正常小鼠的寿命。
东方国家比如中国,日本发现了EGCG延迟寿命的功效,但是西方国家对此却是置若罔闻
,各种综述绝口不提。EGCG延长寿命的机制当然仍然在迷雾中,但是小鼠实验已经证实
它可以延长寿命20%以上。
目前衰老研究的瓶颈在于没有合适的靶点去开发抗衰老药物,因此导致科学家寻找其他
的方法。据小道消息,已经有实验组找到了抗衰老的特效药,并声称效果超出以往已知
的药物。籍此消息,目前健在的人类都可以多活20年以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