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一孔之见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f******m
发帖数: 231
1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所以楼主才会说这是一孔之见:)
美国的交通事故和凶杀案是个存在的事实,可是换个角度看事情其实挺有趣的。
D*****t
发帖数: 235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今书家,一孔之见
古今书家,每人对他们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来发表一下一孔之见,算是抛砖引玉,期望
引起大家的讨论,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后可以陆续添加更多书家,今天先从一古一今
说起。
谈论具体书家之前,先概括说一下我自己的审美取向。我两三年前刚开始学毛笔字,案
头摆的是如下楷行草三本字贴:欧阳询的《九成宫》,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和韩道亨
的《草决百韵》。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书法的“宗”大概就是以这三个贴为代表。
我喜欢干净利落的字。比如楷书,柳体字非常精到,但是我觉得它笔法有点儿太繁复了
,不如欧体更直来直去的贴近自然。再比如,郑板桥的六分半别有意趣,但正因为它太
有个性了,别的书家最好不要模仿,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不是书法的主流,而是一个分
支,一条死胡同。另一个例子是怀素的狂草,虽然很好,但是太狂了,我更喜欢一些中
庸一些的草书。上面说的《草决百韵》其实是入门教材,这一类的代表应该是孙过庭的
《书谱》。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逐一评论书家。
1。田韵章
英章、韵章田氏二兄弟在当代以欧体楷书名世,其中尤以其兄韵章著称。韵章先生在天
津搞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我看了全部365集。田先生展示了过硬的基本功,他...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6
3
来自主题: AC版 - [转载] 禅悟 ----一孔之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phenixly (天堂鸟), 信区: Wisdom
标 题: 禅悟 ----一孔之见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Apr 27 08:45:12 2002) WWW-POST
很高兴遇到也喜欢禅的,自己心有所动,于是零零碎碎写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希望得到大
家的指正。
d********a
发帖数: 3698
4
我国化工现状和发展之一孔之见(2):概况
摘要:我国是化工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不但原材料,还有许多重要的高附加
值产品均仰赖进口。对基础原材料等进口要鼓励但要有控制(价格来源等),同
时应该大力发展环保精细医药农用生化新型材料等等化工过程,加强执法力度,
强制淘汰高污高耗低效的落后过程。加强研发,管理,降耗节能,根除污染,加
强对国外先进过程(包括技术及行业标准等等)引进中的选择和管理,总体上提高
化工生产的水平效益,赶超先进。
化工是原料材料能源生产的主要行业。去年世界化工产品销售额大致为2.5万亿美
元,欧共体厂家的销售占1/3,美国约占1/5,中国与日本接近,均约3千亿美元左
右,约占世界的1/8。前四大加起来就占了约80%的份额。如果按单一国别计,中
国基本上排在美德日之后居于第四,但与日本相当接近。这个结果与中国的GDP实
力算略强(GDP按汇率算中国排第七位),如果GDP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取平均值
可能就是这么个结果,则大体上也差不多反映了中国的地位。
现状很重要,发展趋势更重要。从1994-2004年里,欧共体的化工生产平均年增3.1%,
是其GDP年增率的两倍(GDP
j******u
发帖数: 41683
5
【一丁不识】 一字不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意林》卷一引《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 惟圣
人能行
之。”《汉书·萧何传》:“夫能诎於一人之下,而信於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一
人,
谓天子;万人,谓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一人之交】 好友;至交。谓亲密如一人。
【一人有庆】 《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 “天子
有善,
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谓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语本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汉王充《论衡 ·道虚
》:“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
会淮
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於云中
。”
后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 ②喻
凡事为
... 阅读全帖
c****p
发帖数: 6474
6
列下你的观点:
1.非基只知道以“一孔之见”,只知从细处入手,以细微的地方去评判“全能的”神
2.把“圆”放大了看,计算机作图里面圆用直线代替,普通人(相比于地球而言)眼里
的公路是平直的,所以你得出结论:直线和圆“不矛盾”。
对于没看懂的人,我换个说法:
一位基说:
1.非基只知道看细微之处,没全局观(所以看不到直线和圆是“一样的”)
2.只有看了细微之处,才会知道圆和直线是“一样”的。
结合以上两点,我觉得对于全局观这点而言,非基恰好是有全局观的,反倒是这位基只
知道着眼于细节。
另外,计算机CAD里面用多段“线段”围成的(近似)正多边形来代替圆并不证明所谓
圆和直线之间的“等价关系”。如果真要follow你的逻辑,每条短边,因为像素精度问
题,不能如数学定义那样精确地显示,只好用一小段线段来“近似”对应的那段弯曲的
弧。——这和一条线宽为一个像素的斜的直线(与x轴不水平或者垂直)会显示成若干
间断且平行的短线段(极端情况下,如果斜线斜率的绝对值是1的时候,会显示成若干
间断的像素点)是一样的原理。这个说白了是个像素显示技术上的问题,拿来当做所谓
“直线就是圆”,还有“不懂没事,不...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4430
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撑粤语的同学们也不要过于冲动
安全,嗯,的确。
该游的不游,不该游得瞎游。我的一孔之见。
H****g
发帖数: 14447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革余孽反动言论选,供大家批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6 02:08:09 2012, 美东)
http://view.news.qq.com/zt2012/fzwg/index.htm
腾讯绍兴市网友 故人 评如何防止“怀念文革”的歪风23小时前
政治上文革时期所有一切干部都在百姓的众目监视下,谁也不敢违法乱纪,所有一切坏
分子也不敢为所欲为,根本没有什么村霸地霸也根本建立不起黑社会,毛泽东的枫桥经
验就是一个不杀,大部不抓,那时采取的是真正的人民监督制度!文革中虽然有人人自
危,但真正被迫害的还是少数人,那时没有刀具管制,汽枪允许随便购买,但犯罪率是
多少?是否可以公布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被判刑人数是多少,被判决死刑人数是多少,
与那个时代的判刑人数来个比较,以证明那个时代的社会治安状况.....经济上,那个时
代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现在国债每年发,地方政府也举债,总数达到多少?摊到每个公民是
多少?是不是我们的某些繁...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3247
9
喔,开始口水战了。算了,熟悉我的ID都知道我也不是什么固执己见的人。你要是觉得
我那几句话太刺激,我道歉。其实这些话在bbs的争论中常出现的。你要是对此比较敏
感的话,我可以在和你讨论的时候更小心些。基本上俺还是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讨论问
题的。
说到论证,以我一孔之见,如果你想论证孙策如果和袁绍合作干掉曹操没任何好处,可
以这样做:1. 袁绍会和孙策翻脸的(这个你已经说清楚了)。2. 袁绍不会给孙策任何
消化成果的机会就会出兵。如果孙策能像曹操在汉中那样即使丢了地盘,但把人口都迁
走,那还是赚大了。时间尺度是重要的。我不会无耻到跟你纠缠三天还是三秒。不过一
个月和一年还是会很不同的吧?3. 如果立即翻脸,袁绍不会顾及后果。这样干其实以
后有不要想着有盟友了。当时各处诸侯还不少,我想袁绍也不会全无顾忌。4. 袁绍有
立刻翻脸的实力和军事准备,在对曹的恶战后可以在不修整的情况下连续作战。时间尺
度在此也同样重要。你把道理讲清楚了大家看着也明白啊。这个翻脸的论证问题,我算
是说清楚了吧?
另外,我抄书的原因:那本来也不是给你看的,我相信你也看过。版上人多了,会有人
愿意看一眼的。不要只是想着
w****2
发帖数: 12072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子乔:就义和团运动与袁先生商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3:01:07 2011, 美东)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3718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诗的疑问
这个问题方舟子研究过, 大家讨论讨论,我个人同意方舟子说法,《木兰诗》并非唐人
所作,顶多是韦元甫修改过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ssays/mulan.txt
(原载《文史知识》1998年11月号,中华书局出版。现略加修改定稿)
《木兰诗》种种
·方舟子·
最近迪斯尼电影制片厂改编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推出了动画片《木
兰》,在海外华人社区掀起了一股木兰热。笔者近日为本地中国文学读书会讲解
《木兰诗》,为此翻查了近十几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木兰诗》的论文,发现有几
个问题在学界仍悬而未决。在此试图在众说纷纭中理一头绪,一孔之见,就教于
高明。
一、《木兰诗》的创作年代
现在可以确知的《木兰诗》的最早版本录于唐人吴兢的《古乐府》,此书已
失传,但南宋曾〔忄造〕所著的《类说》辑有佚文三十一条,包括《木兰诗》的
全文,题目作《木兰促织》。其后此诗录入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2
这篇,说是转自乌有之乡。当然,乌有之乡一般会站着农民军的立场上说话。
http://bbs.xhistory.net/simple/?t19814.html
张献忠屠蜀考辩―兼论屠蜀的真凶
作者:叔子 转自:乌有之乡
张献忠屠蜀考辩―兼论屠蜀的真凶
去年是1644年后第6个甲申年,四川一些文化界名人(如流沙河)借此组织发表了
一系列所谓“反思大屠杀”的文章。反思历史本无可厚非,但细读这些文章却发现其内
容不过是依据《蜀碧》《后鉴录》之类在建国后被胡昭曦孙次舟王纲等学者据实批驳的
史料,对张献忠进行丑诋而已。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无回应,致使社会网络上谬论广传
。笔者在诸位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此问题发一孔之见希望以正视听。
一从明代四川人口的分布看张献忠屠蜀
张献忠据有全川的时间非常短,自1644年8月张献忠攻占成都后,到1645年春明总
兵曾英即赶走大西守将占领重庆,同时川南也被明将王祥杨展等人占据,而川东北的山
地则控制在“摇黄十三家”等土匪武装的手中。此时的大西政权控制地区仅局限于以成
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北地区,据杨济堃先生考证在当时四川管辖的“府十一,直隶州六
,宣抚司一,...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3
吴法宪回忆录中的高层政治斗争真相
大中小2014-11-02 21:54:58
多维历史
作者按:吴法宪将军去世已有两年多(2006年——编者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部期
盼已久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上下册)。很早就听说吴将军身后留下了一
部回忆录的书稿,记述了他自己人生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的
风风雨雨的历程。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此书的问世,盖因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谓“林彪
反革命集团”中主要人物首次公开发表的回忆录。以往的三十多年里,相关的信息和资
料被封锁之严,实为前所未有,即便有一些披露,也多为政治说教,少有可称得上历史
科学认可的材料。我们听惯了也看惯了官方就“文革”史和“林彪事件”的一家之言,
几十年来官方的说辞充斥着各种媒体,不少书籍和刊物也是东抄西抄、人云亦云,前后
不一,矛盾百出,致使历史的真相被掩盖、搅浑,甚至被歪曲,但我们却从未知悉当年
这些身在其中、经历其事的另一方的主要当事人是如何叙述这段历史的,他们讲述的亲
身经历对解开那段历史之谜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阅读曾任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兼空军司令吴法宪将军...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4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袁伟时先生说:“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
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也就是...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5
http://view.news.qq.com/zt2012/fzwg/index.htm
腾讯绍兴市网友 故人 评如何防止“怀念文革”的歪风23小时前
政治上文革时期所有一切干部都在百姓的众目监视下,谁也不敢违法乱纪,所有一切坏
分子也不敢为所欲为,根本没有什么村霸地霸也根本建立不起黑社会,毛泽东的枫桥经
验就是一个不杀,大部不抓,那时采取的是真正的人民监督制度!文革中虽然有人人自
危,但真正被迫害的还是少数人,那时没有刀具管制,汽枪允许随便购买,但犯罪率是
多少?是否可以公布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被判刑人数是多少,被判决死刑人数是多少,
与那个时代的判刑人数来个比较,以证明那个时代的社会治安状况.....经济上,那个时
代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现在国债每年发,地方政府也举债,总数达到多少?摊到每个公民是
多少?是不是我们的某些繁荣是建立在债务上?还有那时都是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属于全民
所有,现在基本都被转卖了,有没有把转卖的钱分给百姓?在侵犯百姓权利上,黑社会猖獗
,暴力执法,强拆房屋,这种现象是不是比文革还暴力!人民需要一个安定与相对公平的社
会,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留下它的历史烙印,只有对比... 阅读全帖
e**i
发帖数: 1983
16
谢谢OckhamT1兄仗义执言!:)
我来简短说说我看到(注意只是我的一孔之见!)的“薄熙来思想”,准确说是“重庆
模式理念”:
①共富: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11403_t0_213433.html
傻逼才相信“共同富裕不可能”!共富,我没查,但其精神肯定不是均富,是大才大富
,小才小富,无才,只要你肯劳动,也能通过劳动有尊严的生存和供养家庭……限制极
端化的犹太效应和极端化的贫富两极分化……
②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间的关系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11403_t0_213433.html
这一切的前提是精英们要有德,所以才要提高全民精神素质……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最终归根到底仍是人治——在完善法制下有道德的精英们依法治理国家……
︵︵︵︵︵︵︵︵︵︵︵︵︵︵︵︵︵︵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11403_t0_215729.html
其中mechcat的跟帖“太表面化。毛的一个重大发明就是群众路线。把社会上大多
数的人发动起来,什么统治者、入侵者看了都害怕。”不错。
而... 阅读全帖
s*******k
发帖数: 1161
17
http://www.dsucn.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3
薄案收场日 即是决战时

项观奇
最近海外网站又发出不少关于薄熙来同志案件的谣言。过去是配合打击薄熙来
,散布诬陷薄熙来的谣言,最近则换了一种方式,好像在为收场造舆论,说什么已经退
休的江、朱、乔等老领导保薄熙来,还说薄熙来“不配合”审查,不便开庭,因而拖了
下来……不管造得怎样有鼻子有眼,经验告诉我们,这全是谣言,只有一条是真的,谣
言有背景,谣言有目的,这背景、这目的,对我们认识薄熙来事件还是有价值的。
我看,最新的谣言告诉我们,薄熙来案搞不下去了。而且,事情正在起变化。
何以见得?我说点我的分析和估计。当然,这样做是有困难的,因为整个案件
是在违宪、违法的情况下进行的,谷...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21010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思考白人这个种族到底强在哪?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carl (盛笑笑),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思考白人这个种族到底强在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9 20:12:53 2013, 美东)
当今的世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是个白人的世界,不是黄人的世界,更不
是黑人的世界。虽然不需要大家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徒,去相信白人就是要把其他种
族排挤个光,但是作为黄种人的一分子,思考一下白人这个种族作为一个整体,究竟比
我们黄人强在哪(黑人太差了,不值得考虑),那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为将来黄人社
会的发展建设有贡献的。日本韩国的社会我不了解,对照的时候就说我们中国人社会吧。
白人作为一个整体有很多优点,比如有自我克制,有法制和民主。但是这些东西我们黄
种人也有,就是民主法制可能差一点。我看白人和我们黄人最大的差别在于:白人有对
神性(或者说高于人的动物性)的自觉追求。
这个东西什么意思?白人这个神性的产生,不是个简单的迷信的产物。能在过去2000年
里横扫全球,这个基督教骨子里的核心东西还是对一般的人类成员有很深的...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168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twinlight198 (雙灯), 信区: Family
标 题: 面对AA法案, 我不再忽悠孩子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7 16:33:32 2013, 美东)
面对AA法案, 我不再忽悠孩子们
来源: 大坐家 于 2013-05-07 02:45:49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6642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2
早年间,我做教师的时候,每每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话,激励学生不怕困难
刻苦学习。那时,我真的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什么是大任呢?除了政治、经
济、军事、科技方面外,对一个民族来讲,塑造精神灵魂的文化创造更为重要。历史上
文化创造者往往经历了较多的苦难。司马迁从自己的坎坷遭遇出发,列举了周文王收押
在监,完善了《周易》;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攻没饭吃,修改了《春秋》;屈原遭流
放后,写出了《离骚》;左丘明眼瞎了,《国语》问世了;孙膑脚砍了,完成了...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0
红旗文稿:中国梦与民主政治道路选择
2013年06月13日22:07 红旗文稿
原标题:“中国梦”与民主政治道路的选择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
展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国梦”,需要选择正确的民主政治道路。最近,在关于“中国
梦”的讨论中,宪政再次成为焦点。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梦”就是“宪政梦”:宪政
就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宪政的方向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宪政民主是最高的国
家利益。在当前的舆论话语中,“宪政梦”也可能表达了一些立言者对于美好政治的憧
憬。但是,憧憬是一回事,实践过程是另一回事。“中国梦”显然不是“宪政”一词可
以概括的,不是“宪政梦”可以指代的。
一、“宪政梦”里有什么?
宪政是什么?“宪政梦”里有什么?有一种代表性的回答是:宪政的核心内容就是
自由、民主、人权。从一般意义上看,抽象地看,民主是个好东西,人权是个好东西,
自由何尝不是一个好东西!如果把宪政理解为自由、民主、人权的汇聚,那么,宪政当
然也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从实践层面上看,从行为、过程和历史来看,无论是自由、
民主还是人权,特别是宪政,都是一个动态的过...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21
http://yxjedu.bokerb.com/499859.html
孙经先的“重大谣言”与“营养性死亡”
[推荐]
博主:应学俊  发表时间:2013-09-09 14:24:36
——孙经先“研究成果”的“亮点”与质疑
(原创:应学俊)
【核心提示】孙经先教授敢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结论先行”和“选择性取证法”以
及笃信“孤证”的所谓“研究”实在太可笑了;如这样指导博士生论文真的要误人子弟
吧?孙经先是在公布个人“研究成果”还是在“举报重大谣言”呢?其“研究成果”和
举报“谣言”能获得立功授奖吗?
先看看孙经先教授“研究成果”的三大“亮点”。
2013年9月6日,《环球时报》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报》一篇文章,标题赫然——《三年
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是重大谣言》,作者系江苏师大孙经先教授。文章开篇直言:
“最近30年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的重大谣言。”而
孙教授的“研究结果”是只“饿死250多万”——结论如此悬殊,缩水9成以上,这大约
是第一大“亮点”?
好家伙,在当下打击“谣言”正嚯嚯“亮剑”之时,此文标题不能不说赫然,不能不说
“石破天...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2785
22
鼠目寸光,一孔之见。
n**d
发帖数: 9764
23
"基础教育包括本科"
这个有共识,还是你的一孔之见?
o****c
发帖数: 511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人不适合住楼房
以偏概全,一面之识,一孔之见
S****t
发帖数: 2183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主选举制度的一些不足
民主选举制度的一些不足
近观美国中期选举和台湾九合一选举,让我对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略有些反思。这里说
点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各位讨论。
1. 党争不断。利益之争,变成政见之争,政见之争又变成党派之争,造成国家意志不
统一和行政能力削弱。不同利益集团党同伐异,不问对错,只要是不是自己一伙的,就
什么都说no,并从中作梗。奥巴马任期内谋划的几件大事,无不是由于党派利益之争而
大打折扣乃至无功而返。
2. 为选举而选举。选举按道理应该是选贤任能的过程,但现在发展到为了选举而选举
,四年任期,首先想的是能不能连任,中间还夹杂中期选举,这就让领导人无心做事,
一心作秀。而选举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玩各种选举策略,炒作各种议题,分析基本盘,
分析怎么争取中间选民等等。
3. 选举变成选秀。选举过程不问贤愚,只看是不是能说,甚至看家庭背景,看长相。
按照这个做法,选举李宇春当国家主席不是笑话。美国不就选了个没什么人脉,只是能
说会道的奥巴马;台湾不就弄了个长得帅,但没胆子没气魄的马英九吗?
4. 乱开支票。为了赢得己方阵营选民的支持,乱开支票,而不考虑整个国家的长远目
标和规划,反正只要自己能上台就行。奥...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183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方政治体制陷入六大困境(ZZ)
发信人: SidRat (I am Sid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主选举制度的一些不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 05:05:21 2014, 美东)
民主选举制度的一些不足
近观美国中期选举和台湾九合一选举,让我对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略有些反思。这里说
点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各位讨论。
1. 党争不断。利益之争,变成政见之争,政见之争又变成党派之争,造成国家意志不
统一和行政能力削弱。不同利益集团党同伐异,不问对错,只要是不是自己一伙的,就
什么都说no,并从中作梗。奥巴马任期内谋划的几件大事,无不是由于党派利益之争而
大打折扣乃至无功而返。
2. 为选举而选举。选举按道理应该是选贤任能的过程,但现在发展到为了选举而选举
,四年任期,首先想的是能不能连任,中间还夹杂中期选举,这就让领导人无心做事,
一心作秀。而选举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玩各种选举策略,炒作各种议题,分析基本盘,
分析怎么争取中间选民等等。
3. 选举变成选秀。选举过程不问贤愚,只看是不是能说,甚至看家庭背景,看长相。
按照这个做法,选举李宇春当国家主席不是笑话。美国不就选... 阅读全帖
w***b
发帖数: 535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驳所谓的真实民国
一孔之见,政治从来都是精英政治,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阶层的流动,不然像现在美国民
主党这样搞平均主义,事实上会搞死美国社会的活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蝼,这么普通的
道理却要劳驾楼主打这么多字。
民国在思想上出名的自由,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黄金时代,出了很多大师,此文却纠结
于小资,琼瑶这个满遗的小说看多了吧,本人从不看她的东西,包括改编的电视剧,那
时的很多文人心怀天下,哪里那么多小资,倒是因为看不到中国前途希望以自杀来警醒
国人的有不少,看过林觉民与妻书吗,那才是精英,同学,精英,什么是精英楼主懂不
懂,精英就等于楼主的大脑,民众过的苦,精英的痛苦就会加倍。
理工从本质上和文科没什么区别,只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因为经过满清的野蛮统治,在某
种程度上轻视理工,但是理工的高端人才比现在只多不少,而且多建技校这个想法本来
就非常对,都读大学,结果大部分人眼高手低,造成社会的退化,看看台湾就知道那么
多大学没帮助台湾转型,反而是害台湾失去了竞争力。
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形态,其中战争等灾难连绵不绝,尤其是抗日战争国家财政
事实上已经完全破产,民国真正的黄金时代其实很短,就是满清灭亡到卢沟桥事变之间
几...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子与圣经》
第三节:道的永恒性:"常"
《老子》通篇有18章出现过"常"字。其中15章的"常"字明显是"通常"、"经常" 的
意思,如"常有,常无","常使人无知","使民常畏死"等等。另有3章(十六、五 十二
和五十五)用"常"字描述道体,是"永恒"之意。
一、道之常:"谷神不死","其名不去"
我们先来看道本身的永恒性。老子说:悠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6:1)
世间万物没有不死的,唯有那创造万物的自在者,才能不死。凡有形体的没有不化
的, 唯有那无形之神,才能不化。凡是数目没有不变的,唯有"一"才能不变。凡有限
的没有不 亡的,唯有永恒之道,才能不亡。
老子又说:"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21:4);"应当祭祀敬拜这完善者,
子子孙孙永不停息"(54:2)。
需要说明的是,老子又说过"道的名份常向世人隐藏着"(41:7);"道通常不显露
其名份"(32:1)。这怎么解释呢?事实是,道的确不常为世人所明了,这是事实。直到
今天,认识自在之道的仍属少数,因为他"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14:1)。
其实,当老子说"道隐无名"时,已说出了他,即"道",表明自己是识他信他的人;"无
名...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29
一孔之见,哈哈

发帖数: 1
30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分享到:
时间:2017-09-30 09:3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斌
•浏览:644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郭沫若研究在80年代以来的遇冷,跟“非郭沫若”认识装置有关。“去革命化”“现代
化范式”“为学术而学术”“纯文学”是这种认识装置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学术和文学
创作为革命和现实生活服务的革命者郭沫若,被排除在这种认识装置之外,在相关的文
学史和史学史研究中被割裂、放逐、抛弃。同时,郭沫若研究受“非郭沫若”认识装置
的影响,一些成果出现了偏差。反思“非郭沫若”认识装置,需要反思80年代以来的社
会思潮,但又不是回到“革命史范式”,而是突破专业分工,重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
体感的研究范式,从而寻求知识分子跟政治、社会、阶层、种族、媒体等构建新型关系
的另一种可能性。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李斌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尽管自80年代以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
可讳言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说回国感受,包括医疗这一块
今年秋天回国待了一个月出头。以前每年回去时间较短,或者窝家里做"乖宝",或者匆
匆出门做游客和食客。这次多一些接地气的观察,也有点可以说说的话题。
先说大前提。我基本不插言中美两边的政治、制度、机遇等话题,不仅是说不清楚,而
且大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各执一词,仅从自己的经历就推演涵盖一切。美国大选
之际我在同学群里破天荒说了点对中美格局的浅见,大家说:"咦,你说的和我们看到
宣传不太一样呢,有点道理嘛。" 呵呵,忘了出身了?一点点童子功总还是有的。
这次回去有一天坐滴滴,司机说他的车有时会被包来用作清除上访的钉子户,那些细节
我听着真堵心真难过。贪腐垄断、阶层固化、弱势群体、空气食物等等问题,无法视而
不见......
但如果着眼小处,故乡故土的生活和情意,我觉得还是挺暖心挺舒服的。
如派妹所说,近年来,国内百姓生活的方便程度已经到了极致,一机在手,啥都不愁。
亲戚们都坐在家里舒舒服服享受各种服务:大到旅游团购、电器安装、家政服务,小到
订餐外卖、买点针头线脑,都网上订、当日送。
食品安全仍有问题,但现在有网络和各种点评监控,花点功夫还是可以找到可靠的店家
,至少可以规避明显不放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斌 时间:2017-12-27
92 0 意识形态安全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提要:“重写文学史”、“为学术而学术”影响下的“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出现,主
要源自知识界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质疑。他们急于抛弃社会主义中国和左
翼知识界的历史,拥抱“历史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80年代以来,尽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可
讳言,在文史领域,郭沫若研究已经成为相当冷门的专业。在文学史专业中,郭沫若研
究不仅不能跟鲁迅研究相比,也无法跟周作人、沈从文研究相比;在史学史和近代思想
史研究领域亦如此,与研究章太炎、胡适、陈寅恪等人相比,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郭沫若研究一点都不为过。
郭沫若研究在近三十年来遭受遇冷的原因,与其说是郭沫若在婚姻生活、道德品质、人
生道路以及学术成果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不如说是我们关于郭沫若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
子的奋斗目标、人生路向及活动方式的认识装置发生了改变。新时期以来,对于中国独
特的现代化道路,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知识界...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3
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
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李鸿忠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
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化思想
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扎实深入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在
天津的实施,奋力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汇
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市政协主席
盛茂林出席。市领导张玉卓、程丽华、王小宁、赵海山、姚来英、尚斌义结合工作实际
,围绕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重点发言。孙文魁简要总
结全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并就下一步重点任务发言。
李鸿忠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之际,我们
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全市各区和市直各主要部门动
员部署会“三会合一”的形式,重温习近平总...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34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226/c64094-29834997.html
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
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李鸿忠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化思
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扎实深入推进重大国家战略
在天津的实施,奋力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汇
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市政协主席
盛茂林出席。市领导张玉卓、程丽华、王小宁、赵海山、姚来英、尚斌义结合工作实际
,围绕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重点发言。孙文魁简要总
结全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并就下一步重点任务发言。
李鸿忠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之际,我们
...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60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家年纪轻的,能回国的赶紧回
哥们儿,我存粹是一孔之见,见笑了!
要说同学之间肯定有距离产生美的因素,但是亲戚好友,初高中死党,这个具体情况我
是了解的。
普遍来讲,同等智商,同等努力的情况下,国内的人目前普遍在财富与社会地位上远超
我,而且在可见的未开,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老婆很抗拒回国,喜欢加拿大稳定的家庭关系,这个完全可以理解,作为男人显然国
内会面临更多诱惑。但是这不是我劝大家回国的理由啊。
最最关键的是你想一想,大学时和自己伯仲之间的同学好友,现在天天在新闻里看到,
这个心理落差真的蛮大的。人生几十年,还是要有点儿追求吧……
[在 stevejbs (牛熊互搏) 的大作中提到:]
:兄弟,我一般在美国呆10个月,在国内呆2个月,我对国内非常了解,我们家在两边都
:有不少财产,我不用工作,吃穿不愁,我父母坚决不愿意让我回去,把财产转出来让
我呆在国外,说美国的环境比国内强十倍。没钱在国内就是被虐的命,国内也是官和有
钱人的世界,底层的只能用到垃圾级的资源,你感觉好只是距离产生美而已。
M******a
发帖数: 6723
36
虞云国 随读随写
你看我看
大家看
就是好看
本文摘自《三声楼读记》,虞云国著,“素心文丛”之一
也说晚清民国学术及其他
“思勉原创奖学术研讨会”主办方指派给我的任务,是评点葛兆光教授的发言。他的题
目是《温故知新》,如果我的猜想不太离谱的话,他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时,就温
故言,第一,当然要重温中国史上有名者或无名者的思想史料之“故”,采铜于山,这
是人文学科原创的第一要件;第二,学界在他之前已有同类名著,所以也要温习前辈研
究之“故”,才能找准自家的原创点。说到知新,我想,他的大著能够荣获“思勉原创
奖”应该是评审专家对其原创性的肯定,用不到我再来饶舌。不过,我发现,他的发言
没在这两点上现身说法,或许是那部大著的《导论》卷已有充分的阐述,自然也无须我
来辞费。他的发言围绕着晚清民国学术与所谓国学,倒是说了许多高见,我只得临阵磨
枪,活学活用,说点一孔之见。
先说晚清民国学术。拿出那一时期的学术来说事,与当下的学术当然是互为参照系的。
葛兆光教授认为,人文学术的朝代间比赛,标准既不统一,排名也难作数。他从典范转
移角度让关公战秦琼式的比武者闭嘴,大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在他看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成今年来登陆我国最强台
风,广东超5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超20万亩,倒塌房屋6间,4人死亡。昨天的惊
心动魄在一夜过后,化为了宁静。在中国城市任何一场风雨中,永不缺席,因为一群不怕
死的警察逆风而行,城市才会一如往昔般安宁。
中国的曾先生及其父母在瑞典遭到警方暴力执法事件,随后引起国内舆论的关注。随着
事实的逐渐披露,社交媒体上也对此事出现了一系列质疑:是否在旅店大厅赖着不走?
是否面对警察撒泼碰瓷?整个事件是否是中国游客把恶习带到外国导致的冲突?
但是中国的警察被言语侮辱、暴力抗法到恶意举报,有的甚至连累了家人。仅今年上半
年,北京平均每天有4.67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遭遇侵害。虽难免是一孔之见,却也未必
不是一叶知秋。
我们可爱可敬的警察,时时在流血、天天在牺牲,成为和平年代牺牲最大的一支队伍,
2017年有361名公安民警牺牲,6234人因公负伤或致残。这些数字与我们执法的温柔有
直接关系吗?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M******a
发帖数: 6723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法国大革命:历史会重演吗?
原创:大笨蛋 一见斋 微信号 fengyujianghu1972
功能介绍
一见:意见,异见,一孔之见,百闻不如一见。感谢订阅,欢迎分享,欢迎批评。转载
需获得本人许可。
(一)
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对当时的法国社会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对世界历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以人民的名义发动的革命,不仅把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夫妇送上了
断头台,也使得成千上万的贵族和无数的无辜者失去了性命。革命到最后,演变成了血
流成河的恐怖专政和群氓暴动的无政府主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场革命在一开始其实并不激烈,实际上可以说是一场为了改革的斗争
。当路易十六因为王室财政紧张,决定召开中断了173年的三级会议,讨论加征税收时
,参加会议的人们却将讨论偏离了国王预定的轨道,他们要求改革。一开始还只是第三
等级(市民阶级)要求税收平等,因为贵族和僧侣向来不纳税,他们要求,无分贵贱,
一体纳税。渐渐地,随着多方博弈的深入,人们提出了要订立一部宪法,不仅限制贵族
和僧侣,还要限制王室的特权。
注:大革命前的法国,虽然被称为绝对君主制,但其君主专制的程度仍远远比不上同时
代的东方国家。特别是国王的征税权力受到...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9
原创:谌旭彬 史料搬运工 微信号 shiliaobanyungong
功能介绍
人事终变,天道能还。
文 | 谌旭彬
今天是“双十节”,亦即“辛亥革命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自然就要谈到一个话题
:清廷为什么会灭亡?或者换一种问法:清廷灭亡的真实历史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民意所趋”、“腐败亡国”之类的说法,自然是扯淡的。没有“力量兑换机制”的民
意,必然是连狗屁都不如;没有“恶政惩罚机制”的腐败,同样也从来不会构成统治机
器的危机。
对帝制政权而言,真正构成致命威胁的因素,只有两类:
(1)外敌入侵,朝廷威望折损乃至趋零。
(2)蛋糕分配机制生变,内部利益集团发生分裂。
清廷在进入20世纪之际,恰恰完全满足了这两点。
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1890年代的中日战争,虽然对清廷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也使部分
体制内要人产生了变革的想法-——中法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张树声曾用遗折的方式呼
吁朝廷开设议院,建议一种新的“朝廷内部民主决策机制”,以之取代现有的最高层决
策模式——众人论政于议院,而非一、二人独裁于深宫。戊戌年的改革上书,也大体不
出这个范畴——但总体而言,此一时期,朝廷的威望仍在...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5274
40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第五组迷面出炉
一孔之见,一面之辞
l****u
发帖数: 8729
41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合集] 第五组迷面出炉
☆─────────────────────────────────────☆
lanzhu (小懒猪) 于 (Wed Feb 16 12:56:06 2011, 美东) 提到:
中奖名单
1,2,4, 6, 10 bingchuan
5,8,9   shopper2
7 makejian
3, akts
迷面请看8楼,9楼
这次我加了些小难度,别退缩哦.
☆─────────────────────────────────────☆
bingchuan (履霜冰至) 于 (Wed Feb 16 13:11:15 2011, 美东) 提到:
好啊
发现我每次上线都能赶上
真好
☆─────────────────────────────────────☆
lanzhu (小懒猪) 于 (Wed Feb 16 14:49:36 2011, 美东) 提到:
十个题, 序号分别是一到十.
为了鼓励自己动脑筋,不用狗狗,选用兔子做了道具, 还用到了古代文字,大家要多
费心思了.
现在太钝了, 可能得稍...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Salon版 - 走了,随便说几句。
将近三个月的潜水,收获很多,失望也很多。
“民主”和“中国新闻”永远只属于这里,对我们这些国内的愚民恐怕
永远只是梦中的晚宴。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走之前,也想谈谈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也算是一孔之见吧。
“民主”:
文化太低,虽然在这里突击进修了将近三月,还是对这个名字解释不清。
我只是觉得如果有人强制性要求我每天都吃一种食物,即便它是山珍海味
我也会厌倦。“民主”个人觉得其实就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只不
过是精神上的而已。离开中国来谈中国的“民主”,不仅仅是可笑,更多
的只不过是“意淫”而已。
“中国新闻”:
在国内已经没有新闻可言,虽然人们流传的“中央电视台除了日期和时间
之外再也找不出真实的东西”似乎有点片面和过急,但从中可以看出大家
对新闻的失望。这个没有国人参与的中国新闻,其可信度真的应该大打折扣。
“小将”:
一群“脑残”、“脑残”后代。其实有两种“小将”可以谅解,其一是既
得利益的“留学垃圾”,另外就是“五毛党”。因为人都是自私的,换个
角度想,我要是其中一员,我可能做得比他们更过份。余下的,我觉得只
能用“脑残”来概括。以前在我心中“脑残”两个字是送给fl
m******n
发帖数: 6327
43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医疗系统在哪个国家都是庞然大物,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医疗改革喊了多年,终于出
了欧巴马全民医保这个大动作。对美国国家,对美国医疗系统,对华人家庭,到底是福
是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全民医保还没有全面铺开,很多争论停留在形而上,
估计上马后,将来多年还会是美国各界争论的热点。最近版面上的争论,好多也像有意
挖坑,有老邢炒作的嫌疑。现仅就个人所知,贡献点信息。
首先,美国医疗改革的前提之一,美国医疗系统效果在发达国家中摆尾巴,这个说法是
不确切的。比如说发达国家美国人均希望寿命最短的说法,下面这个研究就有驳斥。
http://www.forbes.com/sites/theapothecary/2011/11/23/the-myth-o
研究大意是,考虑到美国凶杀案和交通事故频发,把这两个因素导致的寿命减低排除后
,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全球第一。也有学者指出,CONCORD考虑了这两个因素,美国排名
提升并不高。研究者回应,他们是把凶杀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根据GDP加权后作的调整
,CONCORD的调整没有按GDP加权。也就是说,美国医疗系统的成果是否在发达国家中远
远落后,并不是一个毫无...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44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支持一下.
S**C
发帖数: 2964
45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I think it is right to exclude death of traffic accident and homicide, but I
do not get how and why weight over GDP. In addition, one would imagine life
expectancy should increase if accidental deaths are excluded, unless old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die of car accident or get murdered in their 80s (
what a novel concept by the way). Japanese life expectancy drops from 78.7
yrs to 76.0 yrs if accidental death is removed?
I call it rubbish.
m******n
发帖数: 6327
46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可以看作者的文章,他们用的是“负”排除,就是把美国的交通事故,凶杀按各国GDP
加权到各个国家的数字里去。也就是说如果日本GDP和美国一样高,凶杀、交通事故和
美国一样高之后他的人均期望会掉。

I
life
older
S**C
发帖数: 2964
47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Given what I saw from their conclusion is essentially sometimes 1+0.1 = 0.9,
I think there is no need to look further.

GDP
m******n
发帖数: 6327
48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1 - 0.1 = 0.9, 他们用美国凶杀、交通事故数字调整其他国家的预期寿命。

9,
S**C
发帖数: 2964
49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OK,so you are saying US at 76.9 is the baseline? Fine, then Japan excluding
accidental death should be higher than 78.7, still way higher than US. I can
se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US adjusted ranking can be about the same
as UK and Germany, but the ranking calculated by the author(s) is pretty
much voodoo statistics.
k***n
发帖数: 3158
50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医疗改革:我的一孔之见

I thought "枪支泛滥" made US people safer overall considering how many
people
might have been killed without their guns.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