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丁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s
发帖数: 665
1
17岁时,张爱玲就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虱子。 ”一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想来令人恐怖,不幸的是一语成谶。张爱玲的一生,正是与“虱子”战斗的一生。
张爱玲晚年生活的中心不是写作,不是研究,不是游历,而是艰苦卓绝地与虱子战斗。张爱玲如此频繁地搬家,仅仅是为了“躲虫子”——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强迫症,一种病态。
36岁时和美国作家“奉子成婚”
1952年开始,张爱玲在香港一住三年,并认识了名作家宋淇,她从此得到很多帮助。
到了1955年,张爱玲到了美国纽约,住在一个叫“救世军”的女子宿舍。她孤身一人,没有亲友可以投靠。另外,张爱玲没有大学学历,她在香港大学读了一年多,战事爆发后就回上海了。重回香港,她不可能复学,因为没有学费,所以她始终没有一个大学文凭。大家知道在美国那个社会,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是无法找到工作的,尽管你很有才。在这样一个陌生社会里,想立身就只能结婚。
1956年3月,她申请到文艺营住半年。这个文艺营由著名作曲家爱德华·麦道伟的遗孀玛琳·麦道伟所创立。她老公死了,留下一大笔遗产做...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
张爱玲的人生,在旧上海的前半生是人们熟悉的,在美国的后半生是人们陌生的。2013年3月,92岁的夏志清先生在台湾出版了《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让张爱玲在美国的境况,有了清晰一些的面貌。
2008年庄信正出版《张爱玲来信笺注》公布84封信,2012年苏伟贞出版《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公布十余封信,《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收录135封信,其中32封首次面世。
张爱玲到美国后,从上世纪60年代起和夏志清通信。从1997年4月至2002年7月,台湾《联合文学》曾断断续续刊载过这些信件,每封信后都有夏志清的按语说明。
1
谋生的刀子悬在头上
作为“登高一呼”,给予张爱玲文坛重要地位的夏志清,他和张爱玲的通信,意义也非同寻常。
这些信件最终结集,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场大病有关。“当时,他就说,我哥哥的信放在哪,张爱玲的信放在哪,好像在跟我交代后事。”夏志清夫人王洞对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其实,我想就是他年纪大了,应该出这么一本书。”
夏志清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最新披露的32封信无法亲自编写按语,都由王洞代为完成,夏志清审核认可后发表。王洞虽称“我这个人对文学没有兴趣”,但还是花了很大精力完成按语的编撰...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3
胡绳先生在世的时候——已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曾问他:“当年你们都是反对钳
制舆论的先锋。那时你们确信思想不能查禁,真理不能封杀,它必会赢得群众。所以,
尽管政权在国民党手中,报刊也大都在他们手中,你们除去思想与自信,两手空空,但
无所畏惧。为什么现在政权在共产党手中,报刊在共产党手中,反而好像缺乏了当年的
自信?对那些不一致的言论,难道不能用说理的方法,而一定要用查禁的方法?”
胡绳沉吟片刻,说:“现在不同了。”
“什么不同?”
“现在掌权了”。
“是因为掌了权,所以觉得运用权力禁止比运用思想说服更为简单方便吗?”
他又沉吟片刻,说:“掌权了,就怕乱。”
“那么当初呢?”
“当初乱,是乱了国民党”。
我没有再问下去。胡绳是前辈,又身居高位,同一个交往不深的晚辈,能这样不以为忤
,坦率交谈,已是非常不易。

我之所以向胡绳先生提问,是因为想到了鲁迅。鲁迅从以往的事实推测将来,说得那样
深刻,深刻得令人战栗。而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序言》与胡绳论述鲁迅思想发展道路
的长文,是我昔时读鲁迅的重要参考。
鲁迅关于《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是1927年在上海暨南大学作的。按照对鲁迅思
想...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
stephenwu 2009-6-22 14:13
“日——王”象征模式的现代化
“日——王”模式的象征性叙事,产生并且运用于有王的王权主义时代,但是,随
着新时代里王的退位,王权的终结,王权主义却并未寿终正寝,在一波高似一波的革命
声浪中,它略施化妆术即可粉墨登场,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这其实也是一种“现代
性”,一种革命的“现代性”,自然,亦是一种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的20世纪,革命与日有着很深的缘分。日充满着光、热、力,革命也是。革命
就是要像日一般地照亮一切,熔化一切,破坏一切,造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五四
”文化革命中的狂飙诗人郭沫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赋予日以革命的象征,他的《女神
》几乎篇篇见日。他高声宣告:“我崇拜太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诗人眼中
的太阳,“好像是赤的游龙,赤的狮子,/赤的鲸鱼,赤的象,赤的犀”,在此雄劲之
光的照耀下,“明与暗,刀切断了一样地分明”,而这 “正是生命和死亡的斗争”(
《日出》)。斗争即是破坏,太阳就是一种破坏性的神力:“我的心和日火同烧”,“
太阳的光威/要把这全宇宙来熔化了”(《浴海》)。破坏即是新生:“光芒万丈地,
将要...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瞿秋白何以由领袖成为叛徒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394
在三味书屋的演讲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陈铁健老师为我们做演讲。陈铁健老师
,字石之,祖籍浙江绍兴。1934年生于黑龙江安达。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0年代初、中期,陈老师先后发表瞿秋白研究方面论文数十篇之
多,在深入研究基础上于1986年出版了饱含他数十年心血的《瞿秋白传》。这本书出版
后“标志着对瞿秋白进入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开创了为中共领袖人物立传的先例”,陈
老师本人也被大家称为瞿秋白研究的大家、功臣。
陈老师的著作有《瞿秋白传》、《蒋介石与中国文化》(合著)、《绿竹水南集》、《
〈多余的话〉导读》等。1978至1996年,与李新老师共同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
,发表过《重评〈多余的话〉》、《论西路军》、《代人受过的陈独秀》、《北伐漫议
》、《西安事变简论》、《AB团肃反之“法理”依据与文化根源》等。今天陈老师为演
讲的题目是“瞿秋白何以从领袖成为叛徒?”,下面我们请陈老师为我们做演讲(掌声
)。
陈...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温相评高华-5
我所认识的高华——3.从周扬引出的话题
2012-01-06 00:46:17|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高华曾经为号称是“周扬的第一副粉丝”的徐庆全(周扬生前身后粉丝很多,就目前看
,第一副粉丝应该是徐庆全,常务副粉丝应该是顾骧,其他副粉丝不必一一列举了)写
过一篇序,徐某人当时是准备在香港出版一本关于周扬的书,应该是中文大学出版社吧
。这篇序后来在徐庆全管理下的杂志上发表过。我看了以后,就跟他聊了起来,我素来
主张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我当时纳闷的是高华怎么会给周扬这种变色龙写序呢?
这次聊天很长,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他那时候在等医生,就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我到现
在都倍感内疚,因为我对他的病情始终没有深入的了解,尽管高华曾经让我帮他联系过
北京的医院,可我竟然始终认为他的病可以控制,这个念头直到得到他的讣闻时还根深
蒂固的存在着。这次聊天的结束是医生在喊高华了,他才不得不中止跟我的聊天,而且
他用了一句话:“抱歉啊”。这就是高华,自己重病在身却不愿意让别人感到半点的遗
憾。每忆及此,都感喟不已。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这篇给徐庆全写的序,里面涉及到了丁玲和周扬的旧日恩怨,其...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7
作者:萧沉
--1949年南京市民庆祝新中国成立(邹健东摄/图片转自中国知名摄影家作品档案网)--
-1949年/解放-
以1949年为界,中国大陆六十年来似乎已习惯了将1949年以前称之为“解放前”,1949
年以后称之为“解放后”。但我讨厌“解放”这个词,谁解放谁呀?这都是哪儿对哪儿
呀?这个词,即使是针对当时中国广大的穷苦农民乃至工人也一样,纯属精神忽悠。我
们不是哭着喊着还要去“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么,但八十年代国门一开,才
恍然,全世界那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原来全在中国大陆!所以,我们“解放”什么呀,
我看最要紧的还是“解放”我们自己吧,先从言论自由开始。
邹健东先生摄于1949年的这张南京市民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照片,说实话,我看了很
恐怖,领袖崇拜从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年就大面积开始了,整个一个“毛密集”,如电脑
病毒,难道还不恐怖么?这哪里是什么“解放”啊,分明是造神!分明只是“解放”了
毛泽东及其执政党高层圈子那有限一班“领导人”!呵呵,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圣明,
他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大独裁者》中,一不留神便道破了天机,他说----“独裁者
解放的是自己/奴役的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2017年,是反右运动60周年。被打为右派的315万(包括反社会主义分子),遗世已不
多,可能只剩那数字的零头了。我这打入右网幸存者中的幸存者,活到85岁,还身健脑
健,难免不忆念那些苦难中逝去的同侪、同学以及同吃一锅牢饭的老伙计们,不能不为
他们沉冤一呼了。
当年反右,他们被污名化、栽诬了不少罪名,乃至用文字、漫画、戏剧、歌曲丑化他们
的形像。1978年,胡耀邦主持平反冤假错案时,邓小平称他主持的反右运动是正确的必
须的,只是扩大化了。且用“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去阻止清算历史,还以“团结起来
向前看”阻止去清算回顾历史罪错,敷衍塞责留下的后遗症是60年后,社会仍被左右撕
裂,1992年,再突出姓社姓资分裂时,老邓以不争论再阻止,今日,社与资,右与左,
仍在社会中纠缠,在网上斗争,甚至,形成文革式暴力,再现打砸抢抄杀类纳粹演义。
最近,山东建筑大学邓相超教授,便遭此纳粹加义和团式围攻,这几乎是1957年对敢言
知识份子的打击重复。中国知识份子与文化人受60年的浩劫,还能再继续下去吗?
难道,从1949年后,镇反运动灭旧军政界知识人,土改运动灭继承传统文化的士绅、乡
绅,反右运动,又灭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透过胡风看历史
作者:
蒋祖权
批判胡风的漫画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原名张光人(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
日本留学,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抗日战争爆发
后,胡风主编《七月》。1949年后,胡风任《人民文学》编委。
1954年,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在文艺理论上表达了他的观点
,对改进文艺工作提出了他的看法,然而胡风却因此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并被打成了
反革命集团,涉案人员达2100多人。
1955年5月25日,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会议,将胡风从中国作家协会中开除。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主持会议,他说:“胡风集团已不仅是我们思想上的敌人,而且是
我们政治上的敌人。”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陈伯尘报告了胡风的罪行,要求把胡风从革
命阵营里清除出去。
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叶圣陶,梅兰芳,欧阳予倩(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曹禺,
艾青,夏衍,田汉,李伯钊(文联副主席),李希凡,陈沂,吴组缃,冯雪峰,陈荒煤
,吴伯萧,方纪,冯至,吴雪(《白毛女》导演),阳瀚笙,洪深,陈其通等。
...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854
10
靠,你说张爱玲,ft
我以为你说民国时的丁玲呢
丁玲和冰心当年都是女文学家中top 10的
c***c
发帖数: 21374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王实味之死
王实味在延安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
共译出近二百万字的理论书稿。王实味的津贴是四块半,比当时边区主席林伯渠多半块
,比毛少半块。在工作中跟陈伯达意见不合颇有嫌隙。在延安王实味和自己以前在开封
女中的学生薄平有一次短暂的婚姻。 王实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事直言指责,得罪人
很多。鲁院与文抗之间有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的派别区分,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因为
丁玲、萧军、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
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
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当时他已经料到了这类文章会被国民党利用,但是他说“
(敌人)……倒更希望我们讳疾忌医,使黑暗更加扩大。”当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思潮
,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
毛亲自指出:“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
会上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
事后在1945年七大时毛说:“他(指王实味)是总司令,我们打了败仗。我们承认打了
败仗,... 阅读全帖
q****i
发帖数: 1395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主席的女人缘(四)
丁玲这个破鞋应该好好写一下,当时最著名的两个破鞋,一个是丁玲,一个是爱玲,叮
玲是革命的鞋,爱玲是反革命的鞋,关键是看穿在谁脚上。
主席也不是谁都操,当时的风气不允许。彭德怀不就说自己是他父母操逼快活的产物吗
?李德那根像牛鞭一样天天勃起的东西,不就遭到了广大共产党人一致的鄙视吗?当时
共产党的女人对操逼普遍有一种罪恶感,把夫妻行房弄得跟通奸似的。所以毛主席怎么
把江青弄到床上干,应该也不是一件看似简单的事。
g*******1
发帖数: 6009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反党集团和反革命集团的区别
你丫懂个屁的党史啊.
丁玲陈启霞反党集团主犯丁玲被北大荒强制劳动12年之后,又坐牢5年.
T**********e
发帖数: 29576
14

丁玲还是延安窑洞时资源太少凑合用用,看丁玲那模样有了江青后老毛就没怎么搭理了
。文化人还是太复杂牵扯太多,不如小姑娘招之即来。
r*****2
发帖数: 2682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江青才是不一般
偶然,老毛是靠自己,江青纯偶然。
老毛不娶江青,也有丁玲等,上海北平来的女人多得是。丁玲搞文化大革命也会惊天动地
d****i
发帖数: 2048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作家王实味被GCD下令砍了头
《野百合花》是于1942年3月13日、3月23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一组杂
文,作者王实味。
“前记”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他在北大时那个“圣洁的影子”——李芬,一个在北京大
学入党的女共产党员,1928年春天她在故乡湖南被自己的亲舅父缚送给当地驻军,穿着
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从容赴死。作者写道一生都忘不了这个“圣洁的女殉道者”
,并从她的影子里汲取生活、战斗的力量,促使他写下这些文字的也是这一力量。作者
由李芬想起了一切倒在血泊中的同志,所以他才批评延安“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
的一片升平气象。[1]
这篇文章共四个小标题,分别为“我们生活里缺少什么?”、“碰《碰壁》”、“‘必
然性’‘天塌不下来’与‘小事情’”、“平均主义与等级制度”。[1]
作者批评“革命圣地”缺乏人际之间的温暖,多少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就是为了寻求“美
丽与温暖”,所以对“丑恶与冷淡”忍不住要“发牢骚”。他说:“要想在今天,把我
们阵营里一切黑暗消灭净尽,这是不可能的;但把黑暗削减至最小限度,却不但可能,
而且必要。”他反对以“必然性”、“天塌不下来”、“小事情”为借口推卸每个人(
尤其是“大人物”)...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wyiqin (QQ),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作家王实味被GCD下令砍了头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30 11:59:08 2013, 美东)
发信人: dadidi (isl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作家王实味被GCD下令砍了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29 11:44:54 2013, 美东)
《野百合花》是于1942年3月13日、3月23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一组杂
文,作者王实味。
“前记”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他在北大时那个“圣洁的影子”——李芬,一个在北京大
学入党的女共产党员,1928年春天她在故乡湖南被自己的亲舅父缚送给当地驻军,穿着
三套密密缝在一起的衬衣裤从容赴死。作者写道一生都忘不了这个“圣洁的女殉道者”
,并从她的影子里汲取生活、战斗的力量,促使他写下这些文字的也是这一力量。作者
由李芬想起了一切倒在血泊中的同志,所以他才批评延安“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
的一片升平气象。[1]
...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一天吃一只鸡
你不要轻信wikipedia上的东西。
王实味在延安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
共译出近二百万字的理论书稿。王实味的津贴是四块半,比当时边区主席林伯渠多半块
,比毛少半块。在工作中跟陈伯达意见不合颇有嫌隙。在延安王实味和自己以前在开封
女中的学生薄平有一次短暂的婚姻。 王实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事直言指责,得罪人
很多。鲁院与文抗之间有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的派别区分,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因为
丁玲、萧军、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
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
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当时他已经料到了这类文
章会被国民党利用,但是他说“(敌人)……倒更希望我们讳疾忌医,使黑暗更加扩大
。”当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思潮,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
毛亲自指出:“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会上
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事后
在1945年七大时毛说:“他(指王实味)是...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754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xtGener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ml (wml),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 题: 长征中女红军扔孩子如扔装备 “她们更爱革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 16:17:41 2014, 美东)
核心提示: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
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这样她们觉得还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装备一样。
本文摘自:《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美] 索尔兹伯里,出版:解放军出版社
这个故事是毛的警卫员吴吉清讲的,他当时负责照顾贺子珍。开始说这孩子出生在名叫
白沙的地方,但白沙离赤水有一百三十英里。后来他说也许出生在遵义北面的枫香坝或
云南境内的威信(扎西)。可是这几个地方都同红军当时在行进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
—尽管红军总是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行军的。
贺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长征路上妇女的不幸。尽管刘英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同洛甫结婚,但
她很了解妇女的处境。据刘英回忆:“长征开始时,贺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后,
只得把孩子留下,没有别的办法。部队在行军。这样做很...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51年镇反总共杀了70多万人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作者:陈 益 南
原载:《南方周末》报 2014/04/17
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萧军《延安日
记》中,多达21次。这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
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面,一些鲜为人知的想
法、观点与作风。
毛泽东与作家萧军的交往,虽然常有真伪难辨的片断文字,散见于书报之中。然而,系
统、完整而可靠的权威实证,却始终未能见到。值得庆幸的是,2013年问世的萧军《延
安日记》一书,展示了很多细节,由此,人们便可较为清楚地了解到这段历史。
虽然《延安日记》只是个人的视角,而并非官方档案的解密。但是,当事人一方的即时
记录,其可信度,应该说还是很大的。
致信毛泽东要求见面
萧军第一次到延安,是与丁玲等人在1938年3月从山西去西安的途中,而当时,毛泽东
与萧军之间,显然还没有个人的接触。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进入延安,并在此工作
生活了五年多,直至抗战胜利。这期间,萧军与毛泽东有了多次交往。
不过,萧军第一次与毛泽东的交往,却并非是他初到延安之际,而是在...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23606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吃狗肉没有人扯沛县?
不是说沈从文和丁玲有私情,沈从文跟丁玲关系不错但应该没上过床。
我是说沈从文传授点小手艺给胡也频,然后冯雪峰就落荒而逃了,这
不明摆着沈从文手艺高超么
m********3
发帖数: 3280
22
最近才发现,里也有一个文革博物馆,而且搞了一个文革征文活动。读了几篇征文后
发现,绝大多数作者要么站在一个受害人的角度控诉文革,要么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眼
光,看待一个似乎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奇闻异事。
的确,文革时期发生的一桩桩悲剧和荒诞剧在今天的人看来真是匪夷所思,难怪80
、90后们都几乎把文革往事当笑话看。这也不能全怪这些娃娃,因为有关文革的回忆鲜
有触及灵魂般的深刻。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巴金的《随想录》。提到巴金,不能不说他是建立“文革博物
馆”的倡导者,但是很少人注意到,提议建立“文革博物馆”只是《随想录》中很小的
一部分,随想录的意义远不止反思文革和建立文革博物馆。
巴金晚年用其全部人生的感悟倾心创作的《随想录》实质上是一部“忏悔录”,饱
受文革磨难的巴金其实是最有资格控诉的,但是他没有,相反他打开自己心菲,真诚地
忏悔:
“我对自己的表演,也感到恶心,感到羞耻,今天翻看三十年前写的那些话,我还
是不能原谅自己,也不想要求后人原谅我。”
巴金不愧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勇士,他勇于解剖自己而不是控诉别人。那么巴金
究竟对自己怎样的“表演”感到愧疚呢?其实这不是秘密,文革中许许多... 阅读全帖
a****h
发帖数: 6153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毛为女民兵题照
据一些回忆文章记载,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是1960年2月写给女机要员小李的,
摘录如下: 1960年的一天,毛泽东的女机要员小李送文件到菊香书屋。这时,正站在
窗前沉思的毛泽东忽然问她:“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参加啦。”小李回答。“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毛泽东又问。小李答道:“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呗。”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参加过民兵,小李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训练时拍的照片
给毛泽东看。照片上,小李剪着短发,白衬衣束进蓝色长裤里,右手扶着步枪,昂首站
在一棵树旁,背景是蓝天和远山。“好英武的模样哟!”毛泽东称赞。又对小李说:“
给我拿支笔来。”他接过铅笔,顺手拿过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
方,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
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40/14721883.html) 这位小李是谁呢?她叫李原慧,是毛泽东诸多“女...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24
个人资料
周碧华

博客年龄:8年6个月
访问:3237464次
文章:2682篇
个人描述
姓名:周碧华职业:记者年龄: 位置:中国,湖南个性介绍: 纵情山水 热爱自由长
篇小说《特别护理》正在搜狐网火热上线。女性性心理描写精彩是其特色。阅读地址:http://vip.book.sohu.com/book/131616/
博主被推荐文章
周碧华:朱元璋赐的翦姓竟是维吾尔人?(图)
搜狐博客
周碧华:习近平为何婉拒老红军送的茶油?
搜狐博客
致两会:如何破解中国春运困局(图)
搜狐博客
周碧华:柴静热后的冷思考
搜狐博客
大陆航班飞越台海中线意味着什么(图)
搜狐文化艺术博客群
台湾政坛将产生武则天为何说特荒唐?
搜狐文化艺术博客群
周碧华:2015 我要做一只羊(图)
搜狐博客
湖南卫视直播惹巴拉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搜狐文化艺术博客群
周碧华:女诗人李小雨留给我的特殊礼物(图)
搜狐博客
周碧华:首席舆情官是个美女?
搜狐博客
更多推荐文章>>
博主最新文章
副县长穿名鞋引发的思考(图)
北漂的丁玲(图)
实拍五颜六色的蛇(图)
姚明葡萄酒为何只产1200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5
九妹小政2016-10-25 08:07
超级震撼的历史总结:《文革前后》
前言:文革不是一天炼成的
文革之前有土改运动,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肃反,反资,反右,整资整社(反五风
,反五股黑风)等等运动。尤其是斗地主,给地主定罪,但不直接枪毙,先让大家都来
斗一斗,大家手上都沾点血,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这些运动一边不断推动着全民斗争
走向文革,一边等待着1949年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
因为文革之前,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运动,来不断进行政治小白鼠试验和煞费苦心演练
,也需要等待在高呼万岁中出生的那一代人长大,那是注定要被狂热利用的一代人。不
等这一代年轻人长大,发动老人小孩是文革不起来的。文革需要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更
广阔的土壤,需要大量年轻狂热大脑,需要时间进行反复试验和测试。
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就是政治小白鼠测试的经典案例,胡风事件的试验结果表明,很
多人可以出卖灵魂。
(一)文革之前的胡风事件
胡风评述开国大典:时间开始了!——这句话堪称经典。
胡风(1902——1985)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胡风去日本留学
,后来因为组织抗日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与鲁...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6442
26
老毛操玉凤,基本是大家的共识。
操老乡丁玲不好说,虽然丁玲很骚,当年在上海跟两个男人一起过。
c*********d
发帖数: 9770
27
http://www.jianshu.com/p/fb82fea8a544?utm_campaign=hugo
96采薇12
2017.12.06 07:35
文一品布衣
胡风,一位倔强的学者,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
执着和宁折不弯的性格,使胡风一生中遭遇三次重大挫折。
青年时,去日本留学,由于参加日本共产党并组织反战团体而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
中年时,时逢中国抗战时期,在上海和重庆主编多种刊物,创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重要的“七月”流派。1945年,在周恩来的关照下,创办《希望》文学杂志,但由于在
杂志上批评党内有些官员的官僚主义,被定性为散布反党言论而遭到批判,杂志也因此
被迫停办;
老年时,由于一篇《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强调文艺作品不能只写“
光明面”却忽视“落后面和阴暗面”而触犯天条,这次,他遭遇的是灭顶之灾。他的理
论先是被斥为“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继而上纲为“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他的一
家之言也被扩大为“宗派小集团”,再被人编织出一个“反党集团”,最后撒出大网,
网罗出一个“反革命集团”。
1955年5月,胡风遭到逮捕,莫名其妙受到牵连...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3
28
鹿野:红色经典回归高中语文推荐书目了! ——浅谈高中语文推荐书目的变迁
分享到:
时间:2018-04-01 18:13
•来源: 察网
•作者: 鹿野
•浏览:605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文学竟然成为一种禁忌,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幸运的是,随着十八大以来各项整顿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在逐渐得到克服。在去年制
定,不久前刚刚公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推荐书目又有了明显的变化。总数
增加到了50种,接近建国初期的水平。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
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习总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
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这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等一系列机构。应该
说,这些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特别是文科类的思想政治导向方...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6袁凌 水煮历史
http://www.l99.com/EditText_view.action?textId=9564329
至少生两娃 2016-08-31 21:58
2014-01-16袁凌 水煮历史
2013年4月,山东曲阜一幢底层的教师宿舍楼里,八十三岁的张元勋没有等来劳教营的
最后关闭。在和存世56年的劳教制度的年龄竞走中,这位当年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右派
学生”倒在了终点线前面。
这也是诸多“坏分子”和所谓“社会渣滓”的命运。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他们的命
运被一项法外的刑罚莫名主宰,身入劳教营,甚至成为终身居民。在大饥荒和随后的政
治碾磨与生存剥夺中,无从计算的生命和姓名逝去了,和遍地丛生的劳教营一同隐匿。
这些劳教营曾经显赫一时,血统延绵至今,却大多隐藏在档案和卷宗的尘霾中。近年来
,随着当事人回忆和有心人的发掘,中国“格拉古群岛”(注:右派语,倒用索尔仁尼
琴的著作《古拉格群岛》名)轮廓逐渐浮现,尤以夹边沟农场为著名,余者仍影影幢幢
,无从清晰勾勒。这些劳教营大多和劳改营混在一起,更为它们的身世蒙上了面纱。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幸存者,分别来自当年显赫一时的几座劳教农场:夹边...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853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
你这就乱讲了。
江青,美龄,丁玲,是同一级别的姿色。
主席能操江青,丁玲,就看不上美龄?
b****l
发帖数: 23606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爱玲流逼的地方有两点
弃妈不是说了吗?张恨水就比张爱玲强。
我觉得张爱玲也就丁玲这个级别的。
不过丁玲拥共了,被小资所不喜而已。
c*********d
发帖数: 9770
32
作者:张素华
来源:人民网
毛泽东与林彪
1月29日上午,是七千人大会开幕十九天以来的第二次全体大会,由林彪讲话。
林彪是中共中央六个副主席之一、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之一(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
全会增选)。十大元帅当中,其名次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排在第三位。林彪还兼任国
防部长,负责军队工作。可见林彪在中共党内地位之高,在军内也享有极高的威望。大
会上,在座的不少官员都曾是他的属下,今天亲聆老首长讲话,大家自有一种企盼的心
情。
然而,人们未必曾想到,今日的林彪已非昔日驰骋疆场的英明统帅,他已蜕变为不讲原
则而攻于心计之人。他现在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尽快使国民经济走出困境,如何总结经验
教训,找出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使国家繁荣富强,而是想办法要抓住和利用一切机会
,来获得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从后来搜交出来的林彪、叶群的“笔记”上看,上述判断并不是我们强加于人,而是有
所根据的。这一时期的林彪,对如何迎合毛泽东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他的笔记里,
凡提到毛泽东时,都用“一号”、“姨毫”、“老东”等字样代替。林彪对自己,也用
“一零一”、“老巴”之类的代称。在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中曾这样记载...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326
33
周恩來,張國燾都蹲過北洋大牢。而且張國燾后來被軍統軟禁,也沒有給國民黨做過多
大貢獻。
江青貴為中革小組第一副組長,入政治局,還不算?丁玲曾經做過中央警衛團政治部副
主任,而且丁玲
可是老毛的紅人。
c*c
发帖数: 2397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5 09:32:33 2011, 美东)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作者:梁由之 提交日期:2005-10-08 11:10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一.从何说起
现在的报纸很多。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委实没有多少看头。我已经很少看报了
。想起曾经象追星族一样追着读过多年的两份报纸,恍如隔世。
我指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周末>>。
老读者应该都还记得<<体坛周报>>在上届世界杯前后卑劣下作进退失据的丑陋表现
。让人倒足了胃口。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这份报纸。
至于<<南方周末>>,情形则更为复杂一些。自从空降一个新主编后,每况愈下,一
蹶不振,终至惨不忍睹。有心的读者仔细看看前期它煞费苦心为顾雏军预作的无罪辩护
和对长虹管理层曲线收购化公为私的回护,再看看该报科龙和长虹的广告,就...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35
来自主题: Talk版 - 【唐子专栏】谁爱党谁亡国
2011-04-02 13:04   作者: 唐子
——从要求学生“精忠报党”说起
近日,清华大学宣传部举办了“精忠报党”的讲座。看来,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区分
“中共”和“中国”的时刻,这个党干脆就脱光衣裳裸奔上课来了,想直接搂抱大学生
。这跟父辈所受“要做党的驯服工具”、“把一切献给党”的洗脑,跟我所受“党的需
要就是我的自愿”的灌输如出一辙。常听人说,见过脸厚的,没见过这么脸厚的。过去
一直以为烂娼最脸厚,现在知道还不是。
一、共产党最初以创建新中国的名义诱骗民国学生。
这个党问世之际,就以“人民”和“民主”为幌子骗人,以革命党形象出现中华民国,
在江西岁月的共匪时代没多少学生理会。《红星照耀中国》发表之后,许多中学生、大
学生,因为向往自由民主和婚恋叛逆等原因,例如胡乔木、丁玲、艾思奇、胡耀邦、万
里等人,他们不满国民党和蒋介石,却也有基本的政治伦理,不幸被诱骗到延安苏区(
抗战时期的边区),步入反传统的邪道和反人类的魔路,成为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乱
党分子和祸国魔怪。民国学生到了延安,在整风等运动中被迫清除了原有的政治伦理,
被抗大和鲁艺洗脑后,成为革命魔术师。
1949年1...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共历史上的“反党集团”何其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 12:59:09 2016, 美东)
中共历史上,曾有无数人被打成大大小小“反党集团”。这些人有非共产党人,但更多
是共产党人;有一般干部、党员或群众,也有党、国家领导人;有新党员,也有建党初
期老党员;有文化教育界人士,也有党、政、军、政法人员;有已被平反的,也有结论
至今未变的。这是中共历史上一个重要问题,但因很敏感,至今无人系统研究。
按历史时期,中共“反党集团”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一)延安整风:
“反党集团”开始出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党内斗争虽然很激烈,很多人被打
成形形色色的“集团”,如“AB团”、“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第三党”、“
托派”等,但一直未用“反党集团”名称。最早定性“反党集团”的,应是延安整风中
王实味、潘方、宗铮、陈传钢、王汝琪“五人反党集团”。
(二)1955—1956年:
“反党集团”扩至高层。中共建政后最早... 阅读全帖
gi
发帖数: 496
37
西方当代左派与当年欧洲上空飘荡的那个幽灵,其理念本质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源于
同一个恶者。 然而许多左派知识分子仍旧高谈阔论于一些不知所云的哲学,自以为高
。孰不知,离开真理和常识的哲学除了忽悠自己外带误导他人之外,百无一用。这些左
知,一方面批评布尔什维克,另一方面却抱持与布尔理念一脉相承之西方当代自由派理
念。这些崇尚西方哲学之左派,若能在此生明白真理,他们将必然后悔;因为有相当部
分的右派乃是从左派转化而来,而右派转化为左派的只有希拉里这样的投机客。否则只
能左派一场,自欺一生、糊涂一世。
社会//主义终极目标是“经济平等”、“贫富大同”。西方自由派:终极目标在左派鼻
祖“贫富大同”基础上已经与时俱进“发展”到了新境界——“种族大同”,再时髦一
点的说法是“国际化”。
社会//主义的“平等”观,本需淡化贫富差别。但事实上他们却反向以贫富量化细分阶
级,财富越多越“坏”,财富越少道德越高、政治正确度越高。小说《活着》就无情地
道明了以财富论是非之荒诞不经。
同理按照自由派的“种族平等”观,种族差别本需淡化,但事实上他们却反而专以肤色
种族量化细分,言必谈肤色, 口必称种族。肤色越浅...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754
38
核心提示: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
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这样她们觉得还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装备一样。
本文摘自:《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美] 索尔兹伯里,出版:解放军出版社
这个故事是毛的警卫员吴吉清讲的,他当时负责照顾贺子珍。开始说这孩子出生在名叫
白沙的地方,但白沙离赤水有一百三十英里。后来他说也许出生在遵义北面的枫香坝或
云南境内的威信(扎西)。可是这几个地方都同红军当时在行进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
—尽管红军总是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行军的。
贺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长征路上妇女的不幸。尽管刘英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同洛甫结婚,但
她很了解妇女的处境。据刘英回忆:“长征开始时,贺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后,
只得把孩子留下,没有别的办法。部队在行军。这样做很惨,但在那样一种危险的情况
下,我们不能考虑个人的感情了。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
别人或扔掉,这样她们觉得还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装备一样。
长征中,遇到这种可怕困境的妇女不光是贺子珍。“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前纺织工业
部...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754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xtGener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ml (wml),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 题: 长征中女红军扔孩子如扔装备 “她们更爱革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 16:17:41 2014, 美东)
核心提示: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
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这样她们觉得还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装备一样。
本文摘自:《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美] 索尔兹伯里,出版:解放军出版社
这个故事是毛的警卫员吴吉清讲的,他当时负责照顾贺子珍。开始说这孩子出生在名叫
白沙的地方,但白沙离赤水有一百三十英里。后来他说也许出生在遵义北面的枫香坝或
云南境内的威信(扎西)。可是这几个地方都同红军当时在行进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
—尽管红军总是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行军的。
贺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长征路上妇女的不幸。尽管刘英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同洛甫结婚,但
她很了解妇女的处境。据刘英回忆:“长征开始时,贺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后,
只得把孩子留下,没有别的办法。部队在行军。这样做很...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754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xtGener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ml (wml),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 题: 长征中女红军扔孩子如扔装备 “她们更爱革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 16:17:41 2014, 美东)
核心提示: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
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这样她们觉得还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装备一样。
本文摘自:《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美] 索尔兹伯里,出版:解放军出版社
这个故事是毛的警卫员吴吉清讲的,他当时负责照顾贺子珍。开始说这孩子出生在名叫
白沙的地方,但白沙离赤水有一百三十英里。后来他说也许出生在遵义北面的枫香坝或
云南境内的威信(扎西)。可是这几个地方都同红军当时在行进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
—尽管红军总是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行军的。
贺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长征路上妇女的不幸。尽管刘英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同洛甫结婚,但
她很了解妇女的处境。据刘英回忆:“长征开始时,贺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后,
只得把孩子留下,没有别的办法。部队在行军。这样做很...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951
41
王实味在延安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
共译出近二百万字的理论书稿。王实味的津贴是四块半,比当时边区主席林伯渠多半块
,比毛少半块。在工作中跟陈伯达意见不合颇有嫌隙。在延安王实味和自己以前在开封
女中的学生薄平有一次短暂的婚姻。   王实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事直言指责,得
罪人很多。鲁院与文抗之间有歌颂光明和暴露黑暗的派别区分,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
因为丁玲、萧军、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
出《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
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当时他已经料到了这类文章会被国民党利用,但是他
说“(敌人)……倒更希望我们讳疾忌医,使黑暗更加扩大。”当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
思潮,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
毛亲自指出:“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
会上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
事后在1945年七大时毛说:“他(指王实味)是总司令,我们打了败仗。我们承认打了
r******s
发帖数: 925
42
☆─────────────────────────────────────☆
happyfather (zz) 于 (Tue Mar 8 21:58:13 2011, 美东) 提到:
HAHA
☆─────────────────────────────────────☆
IOI (IOI,OIO) 于 (Tue Mar 8 21:58:19 2011, 美东) 提到:
re

☆─────────────────────────────────────☆
reelin (cast) 于 (Tue Mar 8 21:58:21 2011, 美东) 提到:
re
☆─────────────────────────────────────☆
bunbon (雷蒂帮帮) 于 (Tue Mar 8 21:58:22 2011, 美东) 提到:
re~~
☆─────────────────────────────────────☆
jjeagle (enjoylife) 于 (Tue Mar 8 21:58:2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w****0
发帖数: 339
43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我在听第三遍四世同堂
小时看过"作家的童年"这本书,第一辑里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家:郭沫若、老舍、丁玲
、冰心、张天翼、臧克
家、秦牧、杨沫、柯蓝,别人都是自己写的童年事,只有老舍的是儿子舒乙整理的,可
怜这么个温情善良幽默的
人,六十七岁就命丧太平湖,连写正儿八经自传的机会都没有。童年最幸福的是冰心,
爸爸是船长。丁玲杨沫的
童年也很惨。
s**a
发帖数: 8648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汇报20总结
章诒和编的那本往事並不如煙,我前段时间还看了一章,讲组织上怎么攻破丁玲、冯雪
峰右派反党集团的,史料功夫做的很扎实(至少我这个外行看了还是很佩服的)。最有
意思的是把许广平抬出来一起批判丁玲冯雪峰,许广平最不满的,就是把一些说不清楚
地事,推到鲁迅身上。
wh
发帖数: 141625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wh
牧马人我只记得朱时茂。女的是谁,斯琴高娃?
我读书时丁玲死了,我们老师挂了个小桔灯,大家哄笑说小桔灯不是丁玲写的,是冰心
。我以前记得清楚,但被她那么一搞,后来老是吃不准小桔灯到底是谁写的。
wh
发帖数: 141625
46
刚在未名新闻上看的,晕一个,还有於梨华……
张爱玲晚年信件被曝光: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
2013年04月21日20:22:43 [新闻大杂烩]
张爱玲的人生,在旧上海的前半生是人们熟悉的,在美国的后半生是人们陌生的。2013
年3月,92岁的夏志清先生在台湾出版了《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让张爱玲在美国的境
况,有了清晰一些的面貌。
2008年庄信正出版《张爱玲来信笺注》公布84封信,2012年苏伟贞出版《长镜头下的张
爱玲》公布十余封信,《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收录135封信,其中32封首次面世。
张爱玲到美国后,从上世纪60年代起和夏志清通信。从1997年4月至2002年7月,台湾《
联合文学》曾断断续续刊载过这些信件,每封信后都有夏志清的按语说明。
1 谋生的刀子悬在头上
作为“登高一呼”,给予张爱玲文坛重要地位的夏志清,他和张爱玲的通信,意义也非
同寻常。
这些信件最终结集,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场大病有关。“当时,他就说,我哥哥的信
放在哪,张爱玲的信放在哪,好像在跟我交代后事。”夏志清夫人王洞对记者回忆当时
的情况说:“其实,我想就是他年纪大了,应该出这么一本书。”
夏志清年...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6354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lol,你不说偶都不知道丁玲赵树理竟然是那个时代人,狂汗😓,偶一直以为这
些都是属于五四之后到当代之前那漫长年月里的人,最起码比张爱小个二十岁的样子~
~因为偶记得五四的那些人物全部都是绕着国民党和日本人打转转,亲近也好斗争也好
,还是根本没站队,但都木有敌后根据地的事儿~~而且丁玲那个气息啊,也太土了吧
,掉渣渣ing~~
这几个人其实都只在偶的历史课本里出现过,貌似还是后面我党革命的章节里的一个边
边角角,记得说到小二黑结婚,全班都要笑死啦~~压根木有搭上文学的边边啊~~
l*****f
发帖数: 13466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没听说过这位哎。我印象里那段主要是读他的呓语狂言,事件顺序大致是郭沫若写点名
批判文,然后丁玲应该是见过他的,比较冷淡吧,毕竟两条道上的人了,然后是自杀,
但是感觉自杀是积累过程,不是或不单是丁玲态度,是他身边所有家人,朋友都很积极
,快乐,觉得到了新时代,但是他却预见到陷入深渊,感觉非常孤独。他好象怕连累张
兆和,有跟她离婚的想法;张家人思想是一直偏左的,也有共党亲戚;不过读过张当时
劝他的信,感觉还是安慰,共患难的意思,当时对他最友好给他安慰的应该是梁林夫妇
。他曾说过不要在乎不把我们当朋友的人(大概意思),这些朋友里不知道指谁,估计
有一拨所谓积极要求进步的人士吧。所以我觉得温文里说婚姻矛盾,似乎不太公平。说
他习于论战,也不太对,以前的论战,学术意气之争,哪有一次能跟48/49年的泛政治
化相比?主要是当时政治气氛问题,他完全无法接受这种政治,故在当时处于非常孤独
,并且怀疑自己的状态。后来是为了家人,他采取妥协,甚至极力想改造自己。
l*****f
发帖数: 13466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没错。这几段读来好熟悉,可能凌宇写的那本传记里也是这么写的,也可能是金介甫写
的那本里,还有他自己书信集里。个人肯定是倾向沈旁边人的回忆的。丁后来嫁的那位
年轻丈夫也是党内人士,回忆未必可信。沈写的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都非常好
看,他们三个年轻时候是真正好朋友,可惜丁后来完全被政治化了。不过这些卷入政治
的所谓文人也蛮颓的。49-51年是沈非常艰难的几年,49年自己深陷批判重围,
自杀未遂,51年六弟在镇反中被枪决,他自己决定妥协改造,下乡参加土改啥的。
l*******r
发帖数: 39279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4 - 第51届台湾金马奖提名名单
金士杰得最佳男配的可能性很大
郝蕾有机会女配么?演丁玲有点夸张,也可能丁玲就这球样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