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三业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a***n
发帖数: 199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2
有没有真正修习大圆满法门的师兄?对达照法师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评价?
——————————————————————————————————————
——————————————
前言
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
,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
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
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反而是修行净土法门,自东晋至今约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在汉地
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经上记载,不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提倡修净
土法门,就连印度的龙树菩萨、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也是大力提倡修净土法门;自佛
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后入净,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
教史上,特别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传记中可以看到,修净土法门得大成就者举不胜
举;不但过去如此,就是现在,我们汉地因修净土法门而成就金刚不坏体的人也不少。
如此圆满微妙的大乘法门,现在却被一些诸如“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光念念佛
没有用”,这些...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求品位高上。
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生,有所
谓的这个“九品三生”。那么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
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所谓心大是
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
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
的心量你的心念是不是广大。所以说如果能够依著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大势至菩萨
念佛圆通章〉里面所教导的无相念佛法门,这样子修学无相念佛成功。因为依著 大势
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
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
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
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
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著真实的这个...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8
六字真言法要
六字真言法要
班禅大师讲
民国二十年六月,请护国宣化广慧大师班禅讲六字真言於宝华山之护国圣化隆昌寺
,僧俗与会听法者四百馀人。大师於先一日洁身净虑,著法服,陈十供,礼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其本宗初祖宗喀巴大师,行其本宗所传之瑜伽正法,凡一
昼夜,不寝不食,虔诚之情,为内地说法者所未有。时至,整容正衣於佛殿;礼拜已,
始登座持诸种加持真言,而後演说法要曰∶
昔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之高弟,具足诸行、等解万法、等慈众生,发大誓愿曰∶
「尽我形寿,遍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觉。若我於众生未尽度
之时,自弃此宏誓者,则我之脑裂为千片。」发此誓已,专心极意,悲智双运,现诸神
变,应境行化,度脱众生。如是经无量劫,其所度脱之众生,尽恒河沙所不能计。而环
顾世间众生,生者无量,而愚痴堕落,受诸痛苦;造诸恶业者,亦复无量;轮回不已,
则众生之苦终不能绝。於是菩萨生大忧恼,谓∶「众生之苦,乃与众生之生以俱来;世
间既存,苦何能已?苦若不已,度岂能尽?昔年之誓,是徒自苦,而於众生亦无有益;
无益之行,何必坚持?」此退转心甫生,而应誓之相已现,菩萨之脑,忽然自裂...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9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力-百度百科
业力
目录
字词信息
业力概念
业力论
业力介绍
印度教业力观
佛教的业力观展开
编辑本段
字词信息


基本信息

梵文: ??????
英文: Karma
古代中文:羯磨
现代中文:业
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
解释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
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
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
用语。)
编辑本段
业力概念
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
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
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
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编辑本段
业力论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1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贴几个咒败火净净口。 呵呵
————————
净业真言
(净口业真言,净身业真,净意业真言,净三业真言)
净口业真言:这是清净(消灭)口业的咒。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净身业真言:这是清净身业的咒。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ōng,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 mó lì,xiū mó lì,suō pó
hē。
净意业真言:这是清净意业的咒。
唵,嚩日啰怛诃贺斛。
ōng,wá rì là dá hē hè hōng。
---
净三业真言:这是清净身口意三业的咒。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ōng,suō wá,pó wá shú tuó,suō wá dá mó suō wá,pó wá sh
ú duó hàn。
净业真言注音注解: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无此
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斛:读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0:53:33 2011, 美东)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0:53:33 2011, 美东)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0:53:33 2011, 美东)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3)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佛陀的根本教义
何谓根本教义
此所谓根本教义,顾名思义,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或原则。佛陀悟道之前的印度,没有
这样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开发了自有地球的人类历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真理,
这个真理,便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及其变迁的原理,明乎其中的道理之后,便可循着
此一道理的轨迹,走向超脱的境界。
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
教义。但是,佛陀在世,一共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传道生涯,在此漫长的岁月之中,他遇
到了各色各样的个人和群众,也经历了好多文化背景和风俗语言并不相同的环境,为了
适应各种不同的对象,便以种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宣说他的教法。然而,宣说的角度
和方式虽有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原则,站在同一个基础,那便是佛陀的根本教义。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类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认为宇宙万物均系梵天所生,在祭师阶级的婆罗门,优势独占
的情形下,又将人类的产生,分为四个等级:由梵天的头上生出职业的宗教师婆罗门族
,由肩上生出武士及王者阶级的刹帝利族,由腿上生出农工及商业阶级的吠舍族,由足
上生出奴隶贱民阶级的首陀罗族。此系出于四吠陀中最早出现的梨...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0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护三业里面一开头就教我们“善护
口业,不讥他过”,就是此地所说的。由此可知,修净土是从善护口业开始。我们知道
了,应该明了这一段教诲的重要性。
什么是“恶口”?这两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恶口是说话粗鲁,音声、态度、
词句都令人家难以入耳,现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个包子分享一个修行方法
我也来一段, 这是大藏经中诸宗部禅宗永嘉集里的一段, 虽然大家一直都说禅宗是
顿法, 但是看了这一段, 我们可以了解其实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短短的一段文字
, 把慕道,求道, 修道, 行道, 自利利他串在了一起。。(注:括号里的注释是我
个人的)
大章分为十门。
慕道志仪第一。夫欲修道。先须立志。及事师仪则。彰乎轨训。故标第一。慕道仪式。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当求出离解脱)
戒憍奢意第二。初虽立志修道。善识轨仪。若三业憍奢。妄心扰动。何能得定。故次第
二明戒憍奢意也。(五戒十善先除掉最粗重的妄想)
净修三业第三。前戒憍奢。略标纲要。今子细检责。令粗过不生。故次第三明净修三业
。戒乎身口意也。(善护身口意)
奢摩他颂第四。前已检责身口。令粗过不生。次须入门。修道渐次。不出定慧。五种起
心。六种料简。故次第四。明奢摩他颂也。 (培养专注的力量,安定身心)
毗婆舍那颂第五。非戒不禅。非禅不慧。上既修定。定久慧明。故次第五明毗婆舍那颂
也。(修习内观禅修)
优毕叉颂第六。偏修于定。定久则沈。偏学于慧。慧多心动。故次第六明优毕叉颂。等
于定慧。令不沈动。使定慧均等。舍于二边。(定慧等持)
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
Hermes99 (Hermes99) 于 (Sun Jul 8 23:14:21 2012, 美东) 提到:
觉得这个活动会很不错,会给大家带来些利益。斑竹看看,批准不。我有些钱,但
不多,还需要斑竹赞助。
参与的人每人每次五个包子。每人限于参加最多两次,两次参与之间要间隔5人次。
活动截止日就是此届斑竹(Yisu)任期结束的时候。
希望呢,分享一个你看过的修行方法,包含次第,字数大于50字。
出处暂时限于三处:
佛家的大藏经(不限版本),道家的道藏(不限版本),再加上个四库全书。
所谓修行方法,不一定就是求成佛求解脱的修行,可以是:治国、修身、齐家、求智慧
等等都可以。比如,你要是想分享如何成为钦天监的修行次第,也可以。
对次第的描述,可以细,可以粗,但要求起码有个有为的脉络。如果您觉得次第的话提
有点大,或者有其它的原因不能展开的话,也可以就该次第方法中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经
典部分作一个介绍,或发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还有,希望不要把整本经都贴上。如果经太长,可以自己概括缩短一下,让大家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3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章十门
<禅宗永嘉集>
慕道志仪第一。夫欲修道。先须立志。及事师仪则。彰乎轨训。故标第一。慕道仪式。
戒憍奢意第二。初虽立志修道。善识轨仪。若三业憍奢。妄心扰动。何能得定。故次第
二明戒憍奢意也。
净修三业第三。前戒憍奢。略标纲要。今子细检责。令粗过不生。故次第三明净修三业
。戒乎身口意也。
奢摩他颂第四。前已检责身口。令粗过不生。次须入门。修道渐次。不出定慧。五种起
心。六种料简。故次第四。明奢摩他颂也。
毗婆舍那颂第五。非戒不禅。非禅不慧。上既修定。定久慧明。故次第五明毗婆舍那颂
也。
优毕叉颂第六。偏修于定。定久则沈。偏学于慧。慧多心动。故次第六明优毕叉颂。等
于定慧。令不沈动。使定慧均等。舍于二边。
三乘渐次第七。定慧既均。则寂面常照。三观一心。何疑不遣。何照不圆。自解虽明。
悲他未悟。悟有浅深。故次第七明三乘渐次也。
理事不二第八。三乘悟理。理无不穷。穷理在事。了事即理。故次第八明事理不二。即
事而真。用祛倒见也。
劝友人书第九。事理既融。内心自莹。复悲远学。虚掷寸阴。故次第九明劝友人书也。
发愿文第十。劝友虽是悲他。专心在一。情犹未普。故次第十明发愿文。誓度一切也。
B***o
发帖数: 13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深妙禅偈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
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
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
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
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
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
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7
(二)密宗。
从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称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于这是佛自己亲
证的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明白,以此名之为密。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
都如聋如盲,虽在道场中看见佛在说法,但和瞎子和聋子一样,没有领会,从这个意义
说“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个等次,从众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称为
秘密庄严心,从这个秘密庄严心显现:真言、种子字、手印、曼陀罗等,称为如来的身
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来亲证的秘密庄严心的无量殊胜功德。至于我们众生的身口意,
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善业、恶业,总之都是业,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
业。密宗的方法,是让凡夫的身口意三业顿时契同于如来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
证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为众生用功下手之处,这就是从果上起修,所以称为
果教派。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
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
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
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凡夫三业顿同佛的三密...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金刚经论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后赵 天竺僧 佛图澄 译
《金刚心总持论》又名《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金刚果论》,佛与菩萨问答之语也
。篇中字字真修,言言妙道。与夫善恶因果,毫发不爽。普令法界有情,见者闻者,
皆能祛迷剔障,悟明自己本来金刚妙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中清净台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相与围绕,听佛说法
。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
,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问,不得近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知诸四众心之所念,即作方便,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
慈,愿设方便,开示初机,直指众生,见性成佛,及为末世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正
知见,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有大方便,
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尔所问,当为尔说!时诸大众
,默然而听。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善男子,云
何名金刚心?
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
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作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转: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3 22:51:52 2012, 美东)
http://a.bonze.cn/wlsjwz/305.htm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卷一)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太上感应篇
感应篇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0
**《和谐中的快乐》---闻 思 觉 悟 正念
**●想要修行先要闻、思,在此基础上才是修,不经过闻、思,怎么知道修什么?怎么
修?闻、思之后,不结合自己的身心去修行,也得不到实在的益处。
●很多人没有广大的闻思,尚未通达教理,既无充足的福德资粮,又无一定的护持方法
,内心还不甘寂寞,就想一个人闭关——魔在等着你呢!
●人世间是一个过度场,可以上升、可以下降,主要看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据说天鹅能从奶和水的混合物里,把奶汲取出来食用。我们也应从浩如烟海的佛法里
,提炼精华来学习。
●能够在每一个场合控制自己并不等于获得自在无畏,真正的无畏是当你在任何场合根
本没有一个“自我”需要去控制。
●如果你做的是善行,你不需要向佛菩萨祈求保佑;如果你做的不是善行,祈求谁也没
有用。
**●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
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虽然我们的起心动念,某些行为不为人知,但不可欺瞒自己的心。
●我们以不净的三业,如何同三业清净的本尊相应?就像我们去五台山朝圣,有谁见到
了文殊菩萨?能梦见文殊菩萨都已是很大福报。
**●“千江有水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 阅读全帖
q******r
发帖数: 1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教菩提心
若说菩提心,是要依照次第修持.下面的连接里有完美的双七支菩提心依于八基正见修法.
分别针对未觉悟者和已经觉悟者所修持的.
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16384523
未觉悟者所修持的: 大悲我母菩提心

1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來於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2.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於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於我,
為我 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3.报恩:知父母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於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
此发心,施之於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為报恩。
4.慈爱:每时每刻,从於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
祥,终生喜乐。
5.慈悲:於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
回解脱诸苦。
6.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於心,养成三业无著善行,故成天然
自行,本质為善,并非刻意所為行善,做了即忘了。
7. 断执:於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什么是三眼国土
有人问: "什么是三眼国土"。 师回答说:"我和你一起进入净妙国土中, 穿清净衣,
成法身佛。 然后进入无差别国土中, 穿无差别衣, 成报身佛; 再进入解脱国土中,
穿光明衣,成化身佛。 这三眼国土不同, 不同的是衣服。经论家认为法身是根本体
, 报化二身是用。 在我看来, 法身的说法是不根本的。 所以古人说'身依义立,土
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 很明显,这都是建立之法,依通的国土。好像空拳和黄叶
都是用来骗小孩的, 干草刺和枯骨头上又哪里还有什么水。 心外无法, 心内也不可
得。你想得到什么呢? 有很多人说什么有修有证。 千万不要搞错了, 如果有什么可
以修得, 都是在造生死的业。你说六度万行齐修, 我看全是造业。 求佛求法是造地
狱业。求菩萨也是造业, 看经看教也是造业。 佛和祖师是没事人, 所以无漏无为是
清净业。 有一群瞎眼和尚, 吃饱饭就去打坐,在念头上用劲,讨厌嘈杂, 欢喜安静
, 这是外道法。 以前的祖师们曾说 你要是住心看静,向外观照,收心向内以求干净
。制心一处以求入定,等等如此都是造作。你现在当下听法的, 用你去修他证他庄严
他吗? 这不是可以修...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zz佛谈如何做女人
☆─────────────────────────────────────☆
bigbowl (Big Bowl) 于 (Wed Jun 9 00:16:07 2010, 美东) 提到:
佛谈如何做女人
作者:佛陀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324 更新时间:2010-6-7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
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佛告宝女,有以下所列诸法,可以使少女言辞清净,气质
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常生快乐:
1.羞惭:一个好女人,要常常有羞得脸红,惭愧惶悚的样子,才不会为人所厌恶。
2.造德:一个好女人,不可生缺德心,做缺德的事;凡是所言所行,一切造作,都
要表现出一种女性柔美之德性。
3.常怀耻愧:一个好女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切实的觉悟,自知廉耻,颜面上要
有惭愧的神色,而心里觉得不好意思。
4.等修于善:一个好女人,在平时对身、口、意三业,要同时等修一切善法。
5.不为劣恶:一个好女人,不可作出卑劣而使人觉得厌恶的事情来。
6.不索讥谤:一个女孩...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8
台长今天继续跟大家讲,我们都要做功德,但有些人做功德没有发心,因为做功德
首先要发心,才能做得好功德。也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你首先要想,我为什么做,然
后呢,再去做一件好事,并想一下我的发心对不对?比方说,现在很多人在赚钱的时候
,他也有发心,他的发心是什么呢?就是我要多赚点钱。这个就是他的发心,所以所做
的事情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台长希望大家发心要正,我们做任何事情实际上都有个意念
,就是说,我今天做这个事情,到底跟我的学佛和修持有没有关系?另外呢,是不是有
誓宏愿,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有愿力。我今天想做好人了,那么我多做善
事,我今天想帮助人家了,那么你就是个好人,今天我实实在在地去与人为善了,那么
你就是个善人。所以,佛经上有一句话,叫“善男子、善女人”,实际上说的就是一心
为善。我们修心的人,必须要身口意三业都要清净,也就是说,你不但行为上在做善事
,你在嘴巴里讲出来的话也必须要善。很多人行为上做很多好事,但是嘴巴里讲出来的
话很难听,这个也不算善业。还有很多人明明知道一些情况,比方说,我今天要做些好
事,但是呢,好事是做了,嘴巴里说,你看,今天要不是我做好事,...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9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0
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希拉,
也是藏地历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汉地又为达摩祖师。
往昔释迦佛等曾作过授记,当巴桑吉尊者是弥勒佛的补处法王子,将来成佛号狮子佛。
为了利益众生,曾在印度多次受生,此生转世为七世大菩萨,约于公元八世纪降生于东
印度,曾五度进藏,兴建了著名的定日朗可寺,弘扬《息结般若能断教授》并创立息结
派,度化了无数众生。
尊者曾对弟子说:“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
如秽;人多聚处,不如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当以平等菩提心对治。摩尼宝自己已原有
,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
水处则较明朗,殷重如水,加持如月呀。”
摘录尊者到汉地的事迹:
随后尊者又给多康上下部的众生,各各开示了相应的法,将他们安置在成熟解脱道上后
,就到摩诃支那(汉地)去了。
在往支那五台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手里拄着拐杖的文殊菩萨化身的老仙人,对当巴桑
吉尊者说道:“在印度金刚座有《尊胜陀罗尼经》,你需在今天取回来,这里在闹瘟疫
,必须在今晚息灭瘟疫。”尊者答说...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1
有三处乱码, 不好意思, 原文就是如此
也没有作者和其背景, 正在“学习”五蕴,觉得有意思就转一下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百度文库
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
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一一对
应。五蕴是十二因缘的十二支的共同基础。它们之间具有源流的关系,即五蕴是比十二
因缘更原始的理论。从五蕴到十二因缘的传承不是一种直线的发展,而是发生了从朴素
存在论向精致人生论的根本视角转换。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caskandha and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And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sKey words: Buddhism, philosophy, Pa?caskandha
,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Relation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link of logical structure, but no...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3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6日)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主要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让
自己的心变得清净,是佛教,是佛法。佛法的核心主要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行一切
善。如果想学佛,想解脱,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第一,不杀生。不仅不杀生,还要保护自他的生命。不直接或间接杀害任何一个众
生的生命叫断恶;爱护自他的生命(动物、非人)叫行善。
第二,不偷盗。不偷、抢、骗属于他人的财物,叫断恶;行持布施,尽量帮助他人
,叫行善。
第三,不邪淫。不邪******断恶,受持戒律叫行善。戒律有在家的戒律,也有出家
的戒律。
这三种主要是身所造作的,所以称为身三业。
第四,不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这是断恶。说实话,这叫行善。
第五,不恶语,不恶口骂人,叫断恶。说好听的话,让对方生欢喜心,让对方开心
,叫行善。
第六,不挑拨离间,叫断恶。他人之间有怨恨、矛盾,自己力所能及地去...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转载
==================================================
摩诃是梵语,翻译中文叫“大”,英文叫big。那么什么叫大?就是体、相、用都
是大的。体遍十方,所以叫大;这个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它是没有相的,可是无
相无不相。这个用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这个相
是大相,这个体也是大体,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摩诃的意思。萨怛多也是
梵语,翻译过来叫做“白”,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所谓白净法,
清净没有污染的法,这《楞严咒》是白净法。
般怛啰也是梵语,翻译中文叫“伞盖”。伞盖是譬喻,这个伞盖它是用荫万德,这
伞盖的用,就是保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就能遇到这种白净法;没有德行的人
,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才说:
  三光普照透三才 阎浮世界你不来
  大德大善能于得 无德无善不明白
“三光普照透三才”,这三光不是日、月、星,是你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
,口里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转载
==================================================
摩诃是梵语,翻译中文叫“大”,英文叫big。那么什么叫大?就是体、相、用都
是大的。体遍十方,所以叫大;这个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它是没有相的,可是无
相无不相。这个用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这个相
是大相,这个体也是大体,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摩诃的意思。萨怛多也是
梵语,翻译过来叫做“白”,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所谓白净法,
清净没有污染的法,这《楞严咒》是白净法。
般怛啰也是梵语,翻译中文叫“伞盖”。伞盖是譬喻,这个伞盖它是用荫万德,这
伞盖的用,就是保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就能遇到这种白净法;没有德行的人
,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才说:
  三光普照透三才 阎浮世界你不来
  大德大善能于得 无德无善不明白
“三光普照透三才”,这三光不是日、月、星,是你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
,口里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6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7
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白话整理)
缘 起
事情发生在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当时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正值国难当
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国民党的民国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当时的
国民党政府主席林子超以及其各部会官员,除了一面忙于战事,为了安定人心,还派出
了屈映光、张子廉两位居士到云门山,代表国民党政府欢迎虚老赴重庆主建息灾法会。
是年冬十一月六日,虚老启程,抵重庆后与林主席和法务长戴季陶商定,在慈云、华严
两寺分建法会。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即1943年)一月,在息灾法会上修忏仪,至廿
六日圆满。林子超、蒋介石、戴季陶及何应钦等都分别设斋招待虚云大师,席间非常详
细的讨论了唯物唯心的哲理,以及基督与神的问题。
这次讨论的内容,虚云大师事后曾整理成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后被收录在《虚云
和尚年谱》中,题为《答蒋公问法书》。现在重读这篇文字,可以发现虚云大师解答了
许多常人较难理解的问题。老人家畅谈佛教的理论,完全是站在客观中道的立场上,没
有任何政治倾向和宗教偏护,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佛教的世界观作了阐扬。时至今日,
仍能很好地起到劝化众生、改进世道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7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布施的种类
第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什么意思?就是以人的信誉,就
是我这个人很讲信誉的,我答应帮你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到。我很讲信誉的,你布施他
、你帮助他,得离众嫉妒,人所尊敬。比如当一个人布施帮助人的时候,就是说我帮你
,我很讲信誉的。听得懂吗?我有信心我讲信誉,我很重信誉的,这种人会离开众生的
嫉妒,人所尊敬,这就叫以信心布施。
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依照时间来布施,也就是说依照正好这个时候
人家需要什么,你就帮助人家什么,人家正好缺什么你正好这个时间帮助什么。犹如现
代人的“雪中送炭”,这个人可以得到三业清净,四时安稳。
第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就是经常行布施的人,经常做布施的人,得身
心适悦。也就是说经常布施的人,他身心很开心一天到晚都很快乐。没有散乱失,就是
心很集中的,心不会经常散乱。
第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什么事情布施我亲手去做。大家要明白,亲手
施和托人家帮忙布施是不一样的概念。比如这个人生病了,我亲手给人家送药和托人给
人家送药是不一样的。你们知道亲手施得什么吗?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比方说我今
天给人家买了包子,我...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