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 发帖数: 1865 | 1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马鸣菩萨告诫学法者:修学止观的时候,是要依止观双运而修,不应当偏止或观
任何一边,如果执著修止却不修观,贪著定中的乐受,不能够依“止”入“观”,证入
佛法智慧,或者不修止,偏在修观,只是依文解义思惟经中义理,没有“定”作为庄严
,来依所观经文法义降伏自心;这依“止”修“观”的意思,详细点说就是说,能依六
识心如理作意思惟法义之后,说服了自我第七识意根末那,使这个心发起决定性,于所
观照思惟之法,不怀疑、不退失,因而有了该分佛法智慧的实证。所以不修止偏于观是
一样有过失,过失就在没有办法来实证佛法,出生智慧,即使有智慧也是属于干慧。意
思是说,好像井中泉水干枯了,没有办法如泉水般源源不绝,流注胜妙佛法智慧,当然
也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这里仍然先就偏修止的部分过失,来为大家探讨.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
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
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为大家逐句说明这意涵之前,先为大家讲解止观的定义内涵。
所谓“止”,...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5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10:06:07 2014, 美东)
http://www.dahhw.net/html/lmds/lmjy/2009/1205/5631.html
究竟一乘宝性论(1)
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
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
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
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
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
里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
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
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
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
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6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7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774 | 8 书名:《妖刀记》卷廿三 造极之战
作者:默默猴
出版:台湾河图出版社
手打团将会常驻本吧,第一时间为书友奉上妖刀记以及多数河图有爱书籍的手打
版(仅供试阅),欢迎广大书友们前往探讨。
《妖刀记》卷廿三 造极之战
第百十一折 飞鸢下水,当者无畏
第百十二折 鼎天剑脉,伐毛洗髓
第百十三折 难陀现首,代战者谁
第百十四折 九诀三易,起手无回
第百十五折 皇律清夷,鸟散鱼溃
人设:
李锦屏:17岁,153公分,85C、57、83。
武学:水月三十六势、水月剑式?郢都白雪。
外号:当年还在当大户人家婢女时,外号李剃头。不过谁敢当面这样叫,李剃头
会翻脸。但是方翠屏很爱这样叫。
方翠屏:16岁,155公分。81C、57、83。
武学:水月三十六势、水月剑势?太华青灯、水月剑势、燕子梭(暂名)。
琉璃佛子:年龄不明,180公分。
萧谏纸:67岁(老而不死是为贼也)、172公分。
出身:鲲鹏学府、玉霄派
武学:云海苍茫诀、八表游龙剑、各门派剑法若干。
第百十一折 飞鸢下水,当者无畏
迎着满场的错愕目光,李寒阳浓眉轩起,抬头扬声:“这便是你的条件?”
蒲宝被瞧得浑身发毛,猥琐的笑意全僵在脸上,...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9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0 济群法师问:
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密宗部
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
向往,对密宗非常崇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
拜。事实上,我对这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
所说的那样,包含着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
的一切法门,一切教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
想?
索达吉堪布答: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
个教派的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
更没有在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指导下进行过实修,那么在这种前提下
再去探讨甚或质疑密法,与在空中楼阁之上指手画脚又有何不同?比如说如果有人要研
究汉地佛法的基本特征,但他本人对汉语却一窍不通,又从没有实地接触过汉地的佛教
界人士,更没有深入显宗的诸多法门中去亲身修学一番;此时仅仅根据一些书面材料或
所谓的考据学原理,再...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1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2 顶礼南师!师兄过谦。
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慈悲和智慧。以下是索达吉堪布的一篇开示,和师兄们共勉。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3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印顺法师一直主张复归印度大乘,他对中国化的台、贤、禅宗等宗派颇有看法,认为
其所标榜的“真常唯心论”虽渊自一类大乘经典,但“融摄世俗的方便更多,也与婆罗
门教更接近”,乃为佛教受婆罗门教梵我一如论影响的产物,并非纯正佛法。他不仅以
考据化的治学方法对这些宗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批判,又在《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等
文中大肆攻击了密法。他称密教乃“即鬼神崇拜而达于究竟”,指认密教的双身法、极
端尊重上师等是渊出自婆罗门教,并讥讽密教修法时自观为佛“无异乞丐妄称国王”。
他更进一步“怒斥”密教为“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可谓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
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
从上引文字中,我们似乎已能感觉到印顺法师以佛教正统自居,对密法恨不能一下剿灭
尽净的决绝态度。但就是在这种表面化的慷慨激昂的态度中,诸多缺陷同时也悄然浮出。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个教派的
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更没有在
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4 索达吉堪布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建设者,由《金刚顶经》开出的,即将此一理论付
诸于实际的生活。一切都成为‘即事而真',‘事事无碍'的结果,淫、...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圣言量(一)
要探讨的问题是“佛说的圣教量经得起考验吗?”
在应身如来入灭之后的佛弟子,已经没办法像在佛世时,常常亲自聆听、受持佛陀
的教诲了,大多就只能够以佛陀所留下来的言教,也就是圣言量或称为圣教量,来作为
修学佛法的依止。
但是因为佛陀在世时的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记录下来,只是靠著佛弟子彼此
间的口耳相传,一直到佛陀入灭之后的经典结集,无论是大迦叶尊者和五百罗汉在七叶
窟内所结集的阿含诸经,还是窟外结集的大乘诸经,都是靠著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以“
如是我闻”的言句,一一诵出而流传下来的,后来才逐渐以文字在贝叶上面记录下来。
但是因为大乘法太过于甚深微妙,除非是多劫以来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的久学菩萨,一
般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是难以测知其内涵的,所以从历史的流传来看,大乘经典大约是在
佛陀入灭五、六百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较为普遍的流行起来。有
一些修学二乘法的凡夫,就因此认为只有四部阿含才是佛陀所说的,并且认为大乘经典
不是佛陀所说的,而都是后世的佛弟子所编造,伪称是佛陀所说的法,因此就对大乘经
典的可信度,以及教义的内涵有所质疑,而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8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
|
l***5 发帖数: 420 | 19 书名:《妖刀记》21
作者:默默猴
出版:河图出版有限公司
出处:红领巾手打团
简介:「你说佛这么好,大水冲倒俺屋舍、卷走俺妻女时,佛在何处?俺走
几千里路来东海,慕容柔却要赶我们回去,路上不知还要死多少人,佛又何在?」
面对激动哭号、满面血泪的难民,那人只摇头道:「佛不在。」众人哗然。
此世无佛,救赎何在?当朝廷旁观袖手,当镇东将军闭门自固,佛的使者要如何
拯救苦难的百姓,领他们度过长夜,迎向黎明?
人物介绍:东郭御柳:身为邵咸尊的亲传弟子,东郭同时也是师傅的得力助
手,受命在三川一带是、招央土流民,送往青锋照设置在央土、东海交界的难民
营「安乐邨」安置。对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师妹芊芊怀有特别的情愫。
年龄:26岁身高:175 公分出身:青锋照外号:「飞花剑」
武学:道器离合剑、归里截气手、不动心掌、沧浪腿法师承:「文舞钧天」
邵咸尊身分:邵咸尊座下四大弟子之一专长:冶铁铸炼、轻功、暗器
邵咸尊:东海正道第一名士,学问精深、乐善好施,受万民景仰,与赤炼堂
总瓢靶子雷万凛形成强烈对比,人称「青善赤恶」。两人少年时齐露头...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0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bigfool (fool) 于 (Sat Dec 10 16:24:1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3. 为什么相对佛乘,声闻缘觉二乘被称为“焦芽败种”
焦芽败种这个东西在这里也屡屡被附小乘和附南传翻出来,屡屡让这些人跳脚,
不过有的敏感的人,连声闻缘觉都能成为攻击诬蔑他们心中所谓“原始正教”的词,
对于这样的受迫害妄想,只能摇摇头。
这里先大概的讲一讲为什么有“焦芽败种”之说。
首先从佛法的传承上看,佛法并不总在世间的。
佛法是存亡续绝的过程的,类似种子一代代传递的过程。
有佛出世甚为稀有难得,有佛法驻世甚为稀有难得,这个南北传经典都讲了很多。
经过时间不长的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就是无尽的佛法失传的时期。
有佛法的时期就像一个短暂的春天,其间是漫长的没有佛法的严冬。
那么如何有佛法再重新出现呢?
那就要靠行菩萨道的追求佛乘的菩萨们在漫漫的长时期,包括短暂的有佛法的
时期和极其漫长的没有佛法的严冬时期,圆满完十波...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2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3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4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首先介绍“狂禅”,狂禅有两种:一种是有悟的狂禅,一种是没有悟的狂禅。什么
是悟呢?悟就是要证悟我们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称为阿赖耶识,
祂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如来宝藏的所在,也可以说是如来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
祂也是法界的实相,也是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第一因,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五阴、身心出
现在这一个世间?为什么会有世界、山河大地?这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因此祂就是大乘
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证悟就是要悟如来藏。
可是证悟有浅有深,依证悟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说,可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道种
智和一切种智的差别;所以不是证悟如来藏以后,就马上能够断尽一切烦恼,马上就能
够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后起修。悟后要修什么呢?悟后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悟后要
依止如来藏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依止如来藏来修这六度,断除
一切烦恼;经过菩萨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才可以成
就佛道。所以根据每一个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证的差异,这一世证悟就会有深有浅不同
的差别;有人证悟是七住位,有人证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证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
至有人证悟就可以进入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前言
浴佛节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
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
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
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
二龙王以清净水(注1)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
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
众生的无边恩德。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
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注2)之处,常得修学
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注3)。 经中
,如来还教导大家,应当如何起造佛像及安奉舍利塔,即使只是在小小的有如枣子般大
小的舍利塔中,安置犹如芥子般细小的佛舍利都可以(注4)。
由经中 佛陀所教导有关建造佛像的开示来看,佛陀的目的并不是要后世弟子们建
造如何昂贵精美的佛像,而是应该“随己力能,至诚殷重”,见像如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那在讲到《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定位之前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含经》
总共有几部呢?《阿含经》各自在说些什么样的内容呢?《阿含经》总共有四大部,《
阿含经》有《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还有《杂阿含》,叫作四阿含、四
大部。那四大部的阿含其实已经总述三乘佛法了,这个我们在后面再来作一个详细的一
个说明。
我们现在大约说明一下,《长阿含》是在说明什么呢?《长阿含》最主要是以四圣
谛还有八正道,还有十二因缘法等等二乘法为主,而且兼破六十二外道见。那《中阿含
》呢?《中阿含》所说的与《长阿含》大略相同,这两部经都兼说“世界悉檀”、“为
人悉檀”、“对治悉檀”,而且这个当中其实 佛已经隐含“第一义悉檀”。因为第一
义隐覆难知,所以没有具有法眼的人并不能够了知,但是 佛其实已经在这个地方隐含
第一义悉檀,在阿含里面已经埋下伏笔,作了说明了。
另外一部叫作《杂阿含》。《杂阿含》所说的大部分都说什么呢?其实《杂阿含》
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叙述第一义谛。《杂阿含》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是在这个中间其
实 佛已经处处隐覆密意而说有如来藏;在这个时候其实在阿含里面已经有说“如来藏
”,还有...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9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0 在此娑婆世界修行要达到不退转(阿惟越致)很难,但是极乐世界即使下品下生的也是
阿惟越致。实在是难信之法。龙树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
便在于,用极致的环境帮助我们修行。用圣境(六尘说法等)熏染我们的心,就像我们
去了一个风景极美的地方,可以忘掉俗世的烦恼类似。
南无阿弥陀佛!
易行品
龙树菩萨 造
【初、序说】
〔一、举难请易〕
问曰:是阿惟越致菩萨,初事如先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
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说:「
若堕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萨死 则失一切利
若堕于地狱 不生如是畏 若堕二乘地 则为大怖畏
堕于地狱中 毕竟得至佛 若堕二乘地 毕竟遮佛道
佛自于经中 解说如是事 如人贪寿者 斩首则大畏
菩萨亦如是 若于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应生大怖畏」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
,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1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2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泉边林下
在此之前我先向“一切智者”文殊菩萨敬礼,他留下很多大乘的教诫,祈祷他的智
慧加持,同时要感谢普贤菩萨,他的十大愿是一切行者修行的基石,希望从他那儿获得启
示。即使外在的显现如佛陀的预言,这是一个斗争坚固的时代,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无
休止的争吵,我们作为佛教徒还应达观地看待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
,也帮不上忙,我们还是多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多注意佛法。
佛法内部的争执也非常厉害,但是我们这个传承是三乘佛法为一体的,即小乘基础
,大乘为方便,禅、中观、大圆满为了义。所以我们今天简单梳理一下,我们先从外层
、内层、密层、无上秘密层方面辨别一下。在外层,因为每个人每个时期的法缘条件不
太一样,每个人根基也不同,所以佛法的教授也不尽相同,佛法在每个时代所显现兴盛
之地也不同,每个时期因为众生的根基的变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佛法发展到后
来,门派变得越来越多,这是外层。
内层上有的是针对普通根基培养善根的一些方便法,还有一些比较了义的佛法,比
如一个初果要七来人间,必须再来,而且必然证果,这些人的心中自然会有此生一定成
就的决心,不会等待死后往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我们所要讨论的范围是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要对缘觉菩提做一个简单的简介。
对于缘觉菩提的简介,在前几周很多的课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亲教师、老师们,已经针
对于声闻菩提的部分,有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大家如果有如实的去思惟整理
的话,透过听闻思惟惟整理的话,那就能够了知佛法所注重的是实证的内涵。在这声闻
菩提的部分介绍完了以后,我们接下来要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来做说明。缘觉菩提的
内涵,主要就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而实证;实证什么呢?实证于解脱于三界的生死
,这就是缘觉菩提一个主要的一个目标的宗旨!
那在讨论这个缘觉菩提的详细内涵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缘觉乘,它是摄属于在三乘
菩提
当中的定位是什么?缘觉乘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叫他说叫作辟支佛乘,有的时候叫他
是中乘,就是大中小的“中”,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中乘的缘觉乘,还有小乘的
声闻乘。一般我们说明时会把缘觉和声闻会叫作二乘菩提,所以(佛法说)有大乘菩提
和二乘菩提!那么缘觉菩提就属于中乘的部分,他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的实证而证
得解脱。
在这个时候我们来了解缘觉大概有几种分法:一般来说缘觉,有一种是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前言:
净土法门为古今以来极重要的佛法修学法门之一,佛教历来高僧大德如印度之马鸣
菩萨、龙树菩萨、世亲菩萨;以及中土之窥基菩萨、慧远大师、延寿大师、莲池大师;
乃至近代之广钦老和尚、印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等,都信仰净土法门,教人念佛发愿
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近代台湾之印顺法师对于净土的研究论述也颇多,主要和本文直接
有关的,如1951年冬,讲于香港青山净业林的〈净土新论〉,1953年讲于台北善导寺的
〈念佛浅说〉。这二篇讲文后来和1955年的〈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1962年讲于慧日
讲堂的〈东方净土发微〉、〈宋译楞伽与达摩禅〉、〈东山法门的念佛禅〉,合辑成《
净土与禅》一书p.91;另外相关的文献还有1963年的〈往生净土讲记〉,和1980年的《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可以得见印顺法师对于净土问题的关心,前后长达近
三十年之久。
本文主要从〈净土新论〉与〈念佛浅说〉二文中之内容,来探讨印顺法师净土思想
的矛盾;就其中两极不相容的说法,并佐以当时的时空背景,来探讨释印顺法师(西元
1906~2005年,以下简称印顺)对于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净土的存在,究竟采取什么观
点以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幾何原本/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幾何原本
文章還沒有進行過校對和格式化,或文章還不全,不能保證任何部分可靠。
卷五 ◄ 幾何原本
卷六 ► 卷七
西洋利瑪竇譯
卷六之首[编辑]
界説六則[编辑]
第一界
凡形相當之各角等而各等角旁两線之比例俱等為 相似之形
甲乙丙丁戊己两角形之甲角與丁角等乙與戊丙 與己各等其甲角旁之甲乙與甲丙
两線之比例若丁角旁之丁戊與 丁己两線而甲乙與乙丙若丁戊與 戊己甲丙與丙乙若
丁己與己戊則 此两角形為相似之形依顯凡平邊 形皆相似之形如庚辛壬癸子丑俱
平邊角形其各角俱等而各邊之比例亦等者是也 四邊五邊以上諸形俱倣此
第二界
两形之各两邊線互為前後率相與為比例而等為互 相視之形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两方形其甲乙 乙丙邊與戊己己庚邊相與為比例 等而彼此互為
前後如甲乙與戊己 若己庚與乙丙也則此两形為互相 視之形依顯壬癸子丑寅卯两角
形 之壬子與丑寅若丑夘與壬癸或壬癸與丑寅若丑 夘與壬子亦互相視之形也
第三界
理分中末線者一線两分之其全與大分之比例若大 分與小分之比例
甲乙線两分之于丙而甲乙與大...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欢迎诸位收看正觉的弘法节目,在这里有很多亲教师为大家演说佛法,都是非常
胜妙的。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
就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
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 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空间,寿就是时
间,空间与时间交叉这一刻,就是您生命存在的当下,这是最好的祝福,是无量的祝福
,一切平安、健康、吉祥、快乐等等,都包含在里头;所以诸位听到这一句佛号,应该
欢喜信受。不要像有一位,他母亲病危送回家里等待命终,我们就帮她念佛,念到天亮
之后,没想到她又活过来了。她的儿子很惊讶,跑去问他父亲说:“爸!怎么他们替她
念阿弥陀佛!妈又活过来了?”他的父亲骂他说:“死仔啊!你以为他们念阿弥陀佛是
叫她赶快去死、赶快去死啊?”这就是说,没有听人说佛法,才会有这样天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在学佛”?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8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序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12:23:3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0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1 一 、法藏大师法界缘起说的组成
通过对上举《华严经》要品的解释,即可显现法藏大师成立华严思想的根本背景,
但从《华严经》整体上独特的“说相”与“结构”看,却是依《华严经旨归》中的“十
门”、《华严策林》中的“九义”,及《五教章》的施设异相的“十异”为主要组织。
这些都是由《文义纲目》、《探玄记》的注释而发展教理组织的程序。但其组织基础,
仍依《华严经》之如来显现为圆成法界的组织论。
所谓如来显现的内容,乃站立在缘起观上而论,故法界缘起,即以正觉的《华严经
》思想为基本,所以成立缘起论为藏大师成就其思想体系的基础。因此,华严的宗旨即
该摄因果二门,因是普贤的行愿,果乃舍那之业用,是以诸界为体,缘起为用,体用全
收,圆摄于一际的妙论。
藏大师对于经义的诠明,特以“十玄门”的“十义十对”扩展而显示十无碍,即是
以“十玄”门为一经的根本思想,将经内所含妙意,以法相圆融的“十因”来树立缘起
的基础而开显妙旨。
藏大师为巩固智俨大师的缘起说组织,乃承其思想以染法、净法、染净合说三种来
树立法界缘起组织。
所谓染法缘起,分为皆集一心门、摄本从末门、摄末从本门、本末依持门等四门;
净法缘起则分为本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今时佛教有大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法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
道次第混淆,此五乃佛教未来弘传之大患也。
云何言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佛教之密教化也。西藏密教虽然身著佛教法衣
,住于佛教寺院中,本质却是外道法,完全不具备佛法之法义基础,乃是以种种取自外
道之世间法,冠以佛法名相及修证果位之名相,取代佛法所说之种种修证境界,令佛法
之本质消失于无形中,令佛法转易成外道法。如是身现佛教僧宝之相,暗中和平转易佛
教法义成外道法;今时若不加以揭穿及阻止,未来将再度重演古天竺密教兴而佛教亡之
故事;如是身住如来寺院、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却是假说如来法、以灭如来法,消灭
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将令佛教唯余佛寺、佛像、僧人、及佛法名相,本质则同于印
度教享受淫乐之世间宗教,重蹈古天竺晚期密宗佛教僧人公然享受女欲淫乐之覆辙,师
徒同堕地狱重罪中。如是而修、而传者,皆是破坏佛法者,将来必令佛教李代桃僵,故
说密教化、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
云何言世俗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诸方大师同以建大庙、办大型诵经法会、说种种
肤浅佛法、作种种世俗服务,作为佛法修行之主要内涵,而不弘传真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找到你的摩尼宝珠(一)
我们要探讨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
生死,是为了要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呢?为什么要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
死亡的那个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那个苦痛;又无非是因为种种贪
、瞋、痴的烦恼,它会带来种种的苦。好比说,有了贪就会有求不得苦,这个求不得苦
:比如说钱财求不得;比如说身体的健康求不得;比如说眷属求不得;比如说事业的顺
遂、家庭的和乐求不得……因而有苦!讲到这个学佛要了脱生死,说因为对于死亡的恐
惧有苦,然后想要来学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
、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还有一点就是死亡之后到底是什
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不可知、不可
预测的这些未来,就会让人产生恐惧,所以说想要来学佛。那我们就要先了解这个死亡
的恐惧是为什么而来,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烦恼的苦。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讲:
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欢迎诸位收看正觉的弘法节目,在这里有很多亲教师为大家演说佛法,都是非常胜
妙的。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看这种节目?您要告诉他:佛法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
为您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您不想看;当您知道佛法对我们是这么重要的时候,您就
非看不可了,因为不看的话,对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阿弥陀佛是一句佛号,也是最好的祝福!阿弥陀佛是一尊佛,也是三十六万亿一十
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 阿弥陀佛,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即是空间,寿就是时
间,空间与时间交叉这一刻,就是您生命存在的当下,这是最好的祝福,是无量的祝福
,一切平安、健康、吉祥、快乐等等,都包含在里头;所以诸位听到这一句佛号,应该
欢喜信受。不要像有一位,他母亲病危送回家里等待命终,我们就帮她念佛,念到天亮
之后,没想到她又活过来了。她的儿子很惊讶,跑去问他父亲说:“爸!怎么他们替她
念阿弥陀佛!妈又活过来了?”他的父亲骂他说:“死仔啊!你以为他们念阿弥陀佛是
叫她赶快去死、赶快去死啊?”这就是说,没有听人说佛法,才会有这样天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人在学佛”?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宗教。许...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47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今将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
建立一乘第一 教义摄益第二 古今立教第三 分教开宗第四 乘教开合第五 起教前
后第六 决择其意第七 施设异相第八 所诠差别第九 义理分齐第十
初明建立一乘者。然此一乘教义分齐。开为二门。一别教。二同教。初中二。一性海果
分。是不可说义。何以故。不与教相应故。则十佛自境界也。故地论云。因分可说果分
不可说者是也。二缘起因分。则普贤境界也。此二无二全体遍收。其犹波水。思之可见
。就普贤门复作二门。一分相门。二该摄门。分相门者。此则别教一乘别于三乘。如法
华中宅内所指门外三车诱引诸子令得出者。是三乘教也。界外露地所授牛车是一乘教也
。然此一乘三乘差别。诸圣教中略有十说。一权实差别。以三中牛车亦同羊鹿。权引诸
子务令得出。是故临门三车。俱是开方便门。四衢道中别授大白牛车。方为示真实相。
若彼三中牛车。亦是实者。长者宅内引诸子时。指彼牛车秪在门外。此应亦出即得见车
。如何出竟至本所指车所住处而不得故。后更索耶。亦不可说界外索车但是二乘。以经
不说彼求牛车人。出门即得彼牛车故。又不说彼索先许车唯二乘故。是故经中诸 |
|
S**U 发帖数: 7025 | 48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上)
林建德
既然「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
那么它是否禁得起考验?究竟有那些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是否如恒毓所质疑的「充满了错误的内容」?
前言
印顺法师的思想近来在台湾与大陆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半年多前,笔者在「现代禅」
网站看到恒毓先生所写《印顺法师的悲哀》一书,一路读来,有关他对印顺法师的批评
几乎全然难以同意,于是以此文表达个人的看法。
恒毓之所以用「印顺法师的悲哀」作为书名 (1),是认为印顺法师的佛法思想充满谬误
与邪见,所以在书中做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印顺法师的思维过于简单,与无比深刻、
严谨的佛法思维很不相称……印顺法师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违背佛法的论断和对佛法
的种种曲解……」又说∶「印顺法师的著作只是充满了各种知识性的言论,很少有佛法
的智慧,而其所表述的知识又往往是正确与谬误不相上下。」及「我们所揭示的印顺法
师的理论、逻辑和知识性错误就至少有十二个方面。而这,其实在我所发现的印顺法师
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中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还有大量的问题,我真的不忍心写出来……」
这种种的描述多少让人心惊胆跳,学佛者将「因盲目阅读印顺法师的著作而落入...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9 四大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慈悲的意义
二、慈悲的类别
三、慈悲的重要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号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性别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本迹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慈悲的代表—观音菩萨的圣像
四、慈悲的代表—称念观音的功德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道,实践无边愿行,是下化众生。但当我们开始上求下
化时,首先必须具备无限度的慈悲,然后始可展开弘法工作,建立利生事业,以完成佛
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达到学佛、成佛之目的。因此,今晚要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
无限的慈悲’。可分慈悲的意义,慈悲的类别,慈悲的需要,以及慈悲的代表四点来说
明。
一、慈悲的意义
何谓慈悲?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亦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的大乘教义及利他的
行为,皆本自慈悲。而慈悲又本自人性的平等。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有
生命的动物,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冤与亲,人与畜,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
,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自然对一切众生流露...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50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文:सद्धर
मपुण्डरीकस&
2340;्र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法
华三部经之一,其余两部经为《无量义经》与《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梵文 Sad-
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
莲华)为喻,象征每个众生都有本来自性清净的真如佛性,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法之
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
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
了义。在天台宗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槃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
明示不分贫富贵贱,只要依循佛法,人人皆可成佛,...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