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三农问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
s*******w
发帖数: 2257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查建英的《国家公敌》及其它 zt
查建英的《国家公敌》及其它 --
我的2016第一天的阅读及其它 2016-01-01 18:54:29

在网上看到查建英写的关于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文章,传给朋友看,有积
极的反应,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查建英写的纪念同父异母的哥哥查建国的文章《国家公
敌》。查建国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党”,1999年被判刑9年,查建英的文章就是写到位
于北京郊区的监狱探望哥哥的经历和思考。我将文章找出来又看了一遍。
同时又见到了题为“'国家公敌'一文引起的话题”的文章。作者华新民是有心人,由查
建英的文章钩沉出了查氏家族的其它陈事,两篇文章连起来看更有'趣味'。我将两篇文
章都附在下边了。
又在网上查了一下,看到查建国坐满九年监牢,2008年被放出来了,不改初衷,至今还
有文章面世。
我要在新年向查建国查建英等人送上我诚挚的新年祝福!
国家公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多舛人生
作者:查建英
一、
北京市第二监狱位于这个城市的郊区,驱车过去,单调乏味的路上看不见任何标识。入
口隐在离公路大约0.1英里的后方,我通常要不断提醒出租车司机留意左边的岔道,不
然很容易错过。拐进岔道,第一眼看到的...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2

2010年上半年我的日子很惬意。除了给傻逼织毛衣【2】,买了一块罗马表【3】之外,
每天闲来无事,便和韩局长一起用“羊羔体【4】”写写日记【5】,陪凤姐一起读读《
知音》、《故事会》【6】,在郑州火车站玩玩纸牌【7】,和“力量哥”一起裸裸奔【
8】,去张家港吊吊水【9】,和周立波一起在网上泄泄私粪【10】,去天上人间【11】
寻找一下失足妇女【12】。
但我并不喜欢偷菜,因为文化部说“偷菜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
发智力的益处”【13】。

同时我也有好好学习。只不过偶尔碰上广东揭西官员葬母这样的事情,就停课去给他
们抬抬花圈【14】。

六月份我参加了高考【15】,但我落榜了。我猜测我没考好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最喜欢的
《背影》因“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被语文教材删除【16】,也不是因为“数学帝”葛军
老湿出了“史上最难高考数学卷”【17】。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民办历史教师袁
腾fly总是发表“错误言论”【18】,没把我教好。

对此,著名书法家、演讲家、中国首位70后少将毛新宇【19】皇孙安慰我道:“民办教
师么,这个怎么说呢,我考虑到,观察了很久这个民办教师,...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
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
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过去两会引用过的诗词:
2003年两会回答中外记者:
面对困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工作风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岸关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
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税费改革: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
2004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今后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027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nog (大家好),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广州日报全文:袁隆平说三年大饥荒饿死了4000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2 15:36:03 2011, 美东)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难度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4-0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向荣、关家玉
袁隆平终日在他的水稻研究基地里忙碌。
袁隆平的身后是那辆人们熟悉的“奥迪”。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合影。
袁隆平在接受专访。
在三亚水稻试验基地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后平价卖出
“袁隆平”,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名字。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让
人人都能够享受的福祉。没有人怀疑,他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记者获悉,在4月中旬的博鳌亚洲论坛前后,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南繁杂交水稻试
验基地接见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三亚拥有充足的阳光,水稻可... 阅读全帖
u***u
发帖数: 1
5
严重声明:本文所有文字(包括汉字、拼音、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日语假名,阿拉
伯字母,单
词、句子、图片、影像、录音,以及前述之各种任意组合等等)均为随意敲击键盘所出
,用于检验
本人电脑键盘录入、屏幕显示的机械、光电性能,完全不代表本人观点。如需要详查请
直接与键盘
发明者及生产厂商法人代表联系。谢绝跨省。
开始语:“人生已经如此地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林宥嘉《说谎》
2010年上半年我的日子很惬意。除了给傻逼织毛衣【2】,买了一块罗马表【3】之外,
每天闲来无
事,便和韩局长一起用“羊羔体【4】”写写日记【5】,陪凤姐一起读读《知音》、《
故事会》
【6】,在郑州火车站玩玩纸牌【7】,和“力量哥”一起裸裸奔【8】,去张家港吊吊
水【9】,和
周立波一起在网上泄泄私粪【10】,去天上人间【11】寻找一下失足妇女【12】。
但我并不喜欢偷菜,因为文化部说“偷菜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
发智力的益
处”【13】。
同时我也有好好学习。只不过偶尔碰上广东揭西官员葬母这样的事情,就停课去给他
们抬抬花圈
【14】。
六月份我参加了高考【15】,但我落榜了。我猜测我没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如果老人还能帮着带孩子,或者认为自己出去挣钱比孩子重要,一般女的都会出去打工
,或者是跟着老公去外地打工,或者是就近在附近的城市打工,都不太愿意留在农村。
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多数情况下,如果老公不在家,是不愿意在婆家久住
的。
真正的留守妇女,多数是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老公一般多数就在附近的城市里搞建筑、
装修之类的,孩子如果还小,就只能让女的在家照顾孩子,顺便看家,男的在外面打工
。这种农村妇女绝大多数是比较顾家的,里里外外的活儿都得干,有些也自己在家里搞
点养殖、种植之类的,也得挣钱。
前面不少回答都在说,好像留守妇女特别容易出轨。这个问题要这样看,不光是留守妇
女出轨,有的人其实是老公在不在家,她都会出轨。我老家村里有个女的,老公也在家
,她就跟别人胡搞,那个男的也是在我们村里,而且有一段时间干脆搬到他们家去住了
,连他自己喂的一群羊,都弄到那家去了。他老婆、儿子劝他,他也不管。
八九十年代,我们村里出去打工的人还不多,这种胡搞的事情也挺多的。家里妇女出轨
,或者公然与村里其他人胡搞的,很多都是老公在家里,而女方往往比较强势,老公比
较弱势一点,这种情况比较多。我们村有...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7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喜欢种菜的请进
有的人已经搞得有点大, 象小农场了. 很多地,
还雇了人. 似乎不是自家小院了. 想新建一个新版(快乐农夫), 被钻风否决.
而这个版闲了很久, 我和版副还有钻风商量了一下, 就凑在这里了.
以前有人在版上讨论三农问题, 现在还是可以讨论. 不过没什么好坑.怕只是种菜人气
不够,
有点想加点国家地理的内容, 放了一些山水视频.
现在的版名是原来的名字, 如果需要, 可以日后改变. 现在上任没多久, 还在调整中.
如有好的想法建议, 欢迎及时提出. 有奖励.谢谢.
s*******s
发帖数: 5087
8
田野也是文学版?我一直以为是讨论三农问题的。。。
s*******s
发帖数: 5087
9
田野也是文学版?我一直以为是讨论三农问题的。。。
h*****n
发帖数: 2023
10
安徽,一个人杰地灵、名山秀水的地名;安徽,一个深深打上贫穷、落后烙印的代名词
;安徽,一个让人沉重而又让人心痛的地方。
公元1667年,清康熙6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清政府以安庆和徽州二府
首字取名为安徽省。
公元194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合肥。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
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
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省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辖17个市、5个县级市
、56个县,人口6516万。
长江、淮河两条黄金水道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
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
、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
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安徽交通便捷,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
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193
11
根据这个数据推测,全国饿死35000万是比较靠谱的,菌斑的脑残们极力否认这个数据,
真他妈的该下地狱!
--------------------------------------------------------------
http://news.sina.com.cn/c/sd/2013-09-24/170628288891.shtml
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
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
我将材料上报王从吾,王从吾跟安子文商议过,中监委副书记钱瑛也有明确指示。
领导决定,由中监委办公厅对原报告略加修改后,以我个人的名义,报送时任中共中央
总书记邓小平
本刊特约撰稿/米鹤都
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组建高规格的,以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与中央组织部在北京西单北大街198号合署办公。当时中组部已经在这个院里面了,
两个部门的行政后勤管理合成一套。当时中央组织部大约有300人,中监委大约有120人
,在五层的大楼里中监委占一、四两层。
我父亲李坚那时任中监委农村工作处处长,负责检查处理在三农问题上违纪违法的
省级官员。我家也随之搬进位于西单的组织部宿舍,但是生活方式...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193
12
根据这个数据推测,全国饿死35000万是比较靠谱的,菌斑的脑残们极力否认这个数据,
真他妈的该下地狱!
--------------------------------------------------------------
http://news.sina.com.cn/c/sd/2013-09-24/170628288891.shtml
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
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
我将材料上报王从吾,王从吾跟安子文商议过,中监委副书记钱瑛也有明确指示。
领导决定,由中监委办公厅对原报告略加修改后,以我个人的名义,报送时任中共中央
总书记邓小平
本刊特约撰稿/米鹤都
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组建高规格的,以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与中央组织部在北京西单北大街198号合署办公。当时中组部已经在这个院里面了,
两个部门的行政后勤管理合成一套。当时中央组织部大约有300人,中监委大约有120人
,在五层的大楼里中监委占一、四两层。
我父亲李坚那时任中监委农村工作处处长,负责检查处理在三农问题上违纪违法的
省级官员。我家也随之搬进位于西单的组织部宿舍,但是生活方式...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7843
13
来自主题: Hebei版 - 挖个新坑
就是我党狠重视三农问题
w*********r
发帖数: 599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河南省委书记呼吁取消农民工称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0 15:50:21 2011, 美东)
省社科联五楼的会议室,可以说是中原经济区诞生的“红船”。2009年12月,刚刚到
河南任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在这个会议室与全省社科专家座谈,第一次抛出命题让专家学
者和全省领导干部研究——什么是中原?什么是中原崛起?什么是经济区?昨天,还是
在这个会议室里,还是和省社科专家一起吃着盒饭,对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
区建设,如何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又进行一
场坦诚的座谈和交流。
要敬畏科学、尊重科学
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每年都举行一次,卢展工说,每年与各位专家学者
进行一次这样的交流,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卢展工说,中原和中原经济区概念的起源就是在2009年这个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提出
的,之后,在座的很多同志参与了中原经济区这个重大课题研究,包括起草省“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 阅读全帖
S****9
发帖数: 8108
15
三农问题政府很重视,农业税取消了,粮食肉制品价格上去了,农民日子大概比以前是
改善了;同时乡镇企业搞得,农民也转行去工厂了,但剩下的农民应该更有发展空间了
,物以稀为贵。人口大国,农业肯定比工业重要呀。农业省是潜力股啊。科学种田、提
高耕作效率、开发农产品新品种,别的不说,如果能把大米的质量搞得像东北一样就牛
白了。
h*****e
发帖数: 3619
16
来自主题: HuNan版 - 俺的回国务农计划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AU 讨论区 】
发信人: longkouwan (longkouwan), 信区: CAU
标 题: 俺的回国务农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1 10:57:24 2012, 美东)
看到huibo在帖子中提到了三农问题,本想写个回帖,但是越写越多,决定新开一贴说
说俺的回国务农的计划,表示支持。
本人学农,深知粮食安全对于中国,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直想把农业科研与粮食生产
真正结合起来。
所以今年回国开会的时候,便在老爸的帮助下在村里着手承包土地。成片的土地(大于
5亩)基本没有,都是一家家分散的2-3亩地,有的甚至是5分地。由于当地农民打工价
格较好,所以都不愿种地,基本上白菜价就承包过来了。到现在,已经到了几百亩的规
模,许多小面积的地块,也开始成片。于是今年一年,老爸就成为本地的种粮大户(最
低标准是100亩)。
下一步:
1.希望自己成为我们那一片的土地流转中心,有地就要,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
2.农业实验。主要是小麦玉米的品种比较和高产栽培实验。我们那里是山东很早的吨粮
县,我现在的目标是实现亩产3000斤。通过参加我们... 阅读全帖
j*j
发帖数: 5564
17
是吗?我觉得在三农问题上,我对政府的态度算比较一贯的,就是一直都没满意过。
减免农业税只是个小恩小惠,只要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民当三等公民对待等等问题不解
决,农民永远是最苦最下层的。。。
不过,话说回来,农民生在浙江,还算是幸运的。但浙江农民的生存状态改善,基本上
靠农民自己的勤劳打拼,政府没多大功劳;如果没有政府那些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浙
江农民的生活应该会更好。。。
i**********5
发帖数: 261
18
就象前面有人说的,虽然跳出了农门,还是要关心三农问题的。
a**i
发帖数: 289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ayanami (横着爬的螃蟹/见坑就跳),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zz] 农民土地财产权: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at Dec 27 04:01:16 2003) WWW-POST
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036/2263344.html
农民土地财产权: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
网友:石书军
尽管“三农”问题在党的十六大后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高度,十六届三中全会以
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处在“重中之重”位置的三农问题,出台了重大措
施、作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尽管生效于2003年3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力。但在实际运行当中,近年
来,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无论是在土地承包、土地调整,还是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等环节
都受到了来自县、乡、村等强势组织的不同程度的侵害。围绕着土地剩余索取权之争,几
乎一刻也没有停息。
h****f
发帖数: 228
20
中国的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让大家头疼不已。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系列的经济政
策造成的,经济学家固然有其问题,但政府如果在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慎重一点,问题就
不会发展到这样严重的程度。
其实,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看看统计报表,就能早发现,只要及时调整就可以解决。
我们来看一下1978年到200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构成: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
比例,我们暂时假定它在这20年间基本未变,为9比4。(在一些文章中经常引用农业人口
9亿,城镇人口4亿。)
在1978年,农村居民消费为1092亿,城镇居民消费为667亿。农村与城镇消费比为1比0.66
(人均消费比为1:1.485);从1985年起,这一比例开始逐年下降,到1994年下降到1:1(
人均消费比1:2.25);到2001年下降到1:1.22(人均消费比1:2.745)。这种城乡差距的
加大过程持续了18年,到去年似乎刚被发现。
这种差距具体是什么政策造成的,我们现在来看看其中之一:
1994年起,(又是1994,这年是中国的灾星年吧?那个分税制也是这年的产物。)教育家
们说,中国政府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那么大学收费就是理
g**n
发帖数: 25142
21
来自主题: board版 - 申请ruralchina版主
spt
话说,这个版我也挺有兴趣的,三农问题以前一直很关心。。。
b*******n
发帖数: 12321
22
现任版主支持alexlovedove的申请。
作为田野版常驻id,该同学积极参加版面活动,并关注本版的发展和走向。
更难得的是,alexlovedove同学小小年纪却游历广泛,对社会和历史尤其是农村问题有
着对我自己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所以非常适合版三一职。
富二代也好,穷二代也罢,我不了解,也不care。但是肯花时间和精力来关心三农问题
的同学,我都举双手欢迎。
请站务尽快批准他的申请。
谢谢
m****s
发帖数: 18160
23
来自主题: board版 - [合集] 申请ruralchina版主
☆─────────────────────────────────────☆
lanzhu (小懒猪) 于 (Fri Jan 21 13:00:57 2011, 美东) 提到:
是否已阅读:1)《站规》2)《版务操作简易手册》?:

[申请ID]:
lanzhu
[申请版面]:
ruralchina
[申请职务]:
版主
[版务经验]:

[申请纲领]:
求真务实,爱护版面
☆─────────────────────────────────────☆
baozi09 (包子拿来) 于 (Fri Jan 21 13:02:49 2011, 美东) 提到:
spt

☆─────────────────────────────────────☆
codycody (cody) 于 (Fri Jan 21 13:04:33 2011, 美东) 提到:
spt
☆─────────────────────────────────────☆
churchance (小二 橙管) 于 (Fri Jan 21 13:05:56 2011,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11384
24
这种垃圾版关了算了,根本没人关心三农问题
t*****r
发帖数: 747
25
来自主题: CAU版 - [合集] 俺的回国务农计划
☆─────────────────────────────────────☆
longkouwan (longkouwan) 于 (Sun Nov 11 10:57:24 2012, 美东) 提到:
看到huibo在帖子中提到了三农问题,本想写个回帖,但是越写越多,决定新开一贴说
说俺的回国务农的计划,表示支持。
本人学农,深知粮食安全对于中国,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直想把农业科研与粮食生产
真正结合起来。
所以今年回国开会的时候,便在老爸的帮助下在村里着手承包土地。成片的土地(大于
5亩)基本没有,都是一家家分散的2-3亩地,有的甚至是5分地。由于当地农民打工价
格较好,所以都不愿种地,基本上白菜价就承包过来了。到现在,已经到了几百亩的规
模,许多小面积的地块,也开始成片。于是今年一年,老爸就成为本地的种粮大户(最
低标准是100亩)。
下一步:
1.希望自己成为我们那一片的土地流转中心,有地就要,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
2.农业实验。主要是小麦玉米的品种比较和高产栽培实验。我们那里是山东很早的吨粮
县,我现在的目标是实现亩产3000斤。通过参加我们山东组织的玉米和小麦的高产...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6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35期

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组建高规格的,以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与
中央组织部在北京西单北大街198号合署办公。当时中组部已经在这个院里面了,两个
部门的行政后勤管理合成一套。当时中央组织部大约有300人,中监委大约有120人,在
五层的大楼里中监委占一、四两层。我父亲李坚那时任中监委农村工作处处长,负责检
查处理在三农问题上违纪违法的省级官员。我家也随之搬进位于西单的组织部宿舍,但
是生活方式全然不变。

记得中组部大院里有一个行政楼,是座1920年代建造的小洋楼,我对其记忆清晰。因为
1958年大炼钢铁,在那楼后面修了一个小高炉。我曾亲手摸过中组部、中监委干部们炼
出来的所谓的“钢”。其蜂窝状的外形,经常让我联想到商店里卖的萨其马点心,只是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以我当时6年的人类社会生活经验,我知道那不是可以吃的东西,
但是不懂得,那些有知识的大人们炼出这些东西,却又丢弃在院子角落里废弃不用,究
竟是为了什么?

那个年代,身处京城的我决不可能明白这一切狂热行为的后果是什么,也想象不到中国
的基层百姓将会为此付出何等惨痛的代价。...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组部大字报:大跃进饿死三千五百万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4 23:40:35 2015, 美东)
——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
作者:米鹤都
1967年的北京城,大字报可以说无墙不在。当时有个干部在中组部的院墙上贴出一张大
字报称:1958年至1962年间,中国总计饿死3,500万人。很快那张大字报就被人清除掉
了。虽然中组部大院和大字报那时对社会公众开放,但是在短时间内,恐怕没有几个人
会在上千张毛笔书写的大字报中注意到那一段文字。但是,这消息却在中组部院内逐渐
传开。
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组建高规格的,以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与
中央组织部在北京西单北大街198号合署办公。当时中组部已经在这个院里面了,两个
部门的行政后勤管理合成一套。当时中央组织部大约有300人,中监委大约有120人,在
五层的大楼里中监委占一、四两层。
我父亲李坚那时任中监委农村工作处处长,负责检查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22:00:03 2015, 美东)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 阅读全帖
S****9
发帖数: 8108
29
来自主题: _LoTaYu版 - 张玮玮《米店》
喜欢这贴,不喜欢这歌词。为什么米店会空空的,三农问题不是早解决了吗?还有这两
句:
我会洗干净头发 爬上桅杆
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
爬上桅杆要干啥,这是拿自己当旗子了,还是要耍猴?南方又是怎么长出葡萄的。。。
x***u
发帖数: 6421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30年的包产到户 被旱灾一下打回原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5 14:12:14 2010, 美东)
作者:会飞鱼
云贵旱灾区基础水利设施不如30年前 农村失去组织化致旱灾肆虐
西南旱灾愈演愈烈。曾在云贵两省各进行过1年扶贫工作的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
平24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南旱灾区的基础水利设施不如 30年前,旱灾影响范
围如此之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被破坏,因为失去了农民集体的组织
,一家一户的农民完全丧失了对天灾的应对能力。
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严重倒退
李昌平说,他2004年在云南扶贫一年,2005年在贵州扶贫一年,对云贵两地很了解。
他说,据他了解,当地农村,乃至全国农村在毛泽东时代修的很多水利设施现在基
本都已经破坏掉了。现在很多水利工程都卖给私人开发小水电,根本没有人站在农民的
整体利益上去思考这些问题。
“这么多年,连毛泽东时期修过的水利我们连维护的能力都没有了,别说重修。现
在电视台播出的修了一条
x***u
发帖数: 6421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i (科学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严重的倒退--云贵旱区基础水利设施不如30年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8 01:54:13 2010, 美东)
云贵旱灾区基础水利设施不如30年前
原文:http://news.sohu.com/20100325/n271090326.shtml
农村失去组织化致旱灾肆虐
西南旱灾愈演愈烈。曾在云贵两省各进行过1年扶贫工作的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
平24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南旱灾区的基础水利设施不如30年前,旱灾影响范围
如此之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被破坏,因为失去了农民集体的组织,
一家一户的农民完全丧失了对天灾的应对能力。
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严重倒退
李昌平说,他2004年在云南扶贫一年,2005年在贵州扶贫一年,对云贵两地很了解。
他说,据他了解,当地农村,乃至全国农村在毛泽东时代修的很多水利设施现在基
本都已经破坏掉了。现在很多水利工程都卖给私人开发小水电,根本没有人站在农民的
整体利益上去思考这些问题。
“这么多
w****2
发帖数: 12072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月夜逃亡),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个当事人对农业发展原因的思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0 10:52:55 2011, 美东)
http://www.ccthere.com/alist/1718059
1978年1月,我离开了农村去上大学,但仍然保持与农村的联系。每次暑假回家,都要
回生产队去看一看。第一次我是约好几个朋友一起去的,在孙队长家坐了一会儿。有好
些人来看热闹,我在与老乡的对话间,流露出一些大学生的优越感,思之有愧。第二次
我一个人去的生产队,并过了一夜。我已经忘了农民五六点钟就早起的习惯,七八点尚
未起床,孙队长还以为我病了。此时他又做了队长,这天早晨未出工,带着我到田间去
转了一下,告诉我生产队的一些变化。第三次,是81 年夏天,下了暴雨,沱江发了很
大的洪水。我到了区上,正准备去队里,却见到了来开会的孙队长。他对我说,在忙着
分地搞承包责任制。我记得这正是他以前对我称赞过的刘少奇的搞法。但这时他说,很
不愿意这样搞,无奈上面压力太大,顶不住。我大...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3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毛泽东传》作者李捷系统谈毛泽东
第二就是路径的选择。制度的选择之后有一个路径的选择。这个路径的选择,我指的是
一种比较低层面的路径选择,主要是指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搞初级的工业化,这
个时候工业在创始阶段,这笔资金不可能从工业内部、第二产业内部产生,当时更谈不
上第三产业,那么资金的来源,也就是原始积累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有几种途径:要么就
像西方一样通过殖民扩张来取得;要么就是牺牲农民的利益,像当时英国的“圈地运动
”这样一种东西,还有一种就是像苏联一样来搞高积累,也是带有牺牲农民的色彩。
作为中国来说,毛泽东在路径的选择上是很艰难的,怎么艰难呢?你仔细看他的《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面,如果从表面的形式逻辑来看,你会发现有一个矛
盾,他一边说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是搞工业化的一个客观规律。你不搞重装备怎么能
建立你的工业基础啊?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讲,一定要农业优先,按照农轻重的
比例关系来安排生产。从形式逻辑来说,你看到它是一种矛盾,这里面就反映了一个客
观的事实,就是说在初始工业化阶段必然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优
先发展重工业这部分的启动资金,我们称之为原始积累的这些资金,从哪里...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4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韩德强:评说邓小平时代
韩德强沙龙:评说邓小平时代
争议"不争议"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各方面都在准备纪念这个一百周年。无论如何,邓小
平的确开创了一个时代。不过,邓小平时代究竟应该划分成几个阶段,还会有不同的观
察。我以为,邓小平时代起自1978年,终于1992年。1992年以后,邓小平已经失去实际
的主导权。各方政治力量打着邓的旗号,"一中各表",各取所需,争夺主导权,进入了
后邓小平时代。以三个代表写进宪法为标准,一个完全不同于邓小平时代的时代到来了
。其标志是,邓小平时代的关键性话语都已经消失,比如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四
项基本原则,共同富裕等。取而代之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千秋万代都适用的"三个代
表"。
尽管如此,邓小平时代仍然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遗产,无论是成就、还是问题都仍然
在引起争论,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都承认,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
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开放产生了中国经济越来越高的依附性。但是,按照邓小平的说法
,中国改革开放如果产生两极分化了,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了,改革开放就失败了。现在
,舆论似乎回避这个问题。失败并不可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失败的事情多了,可怕的
是不承...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月夜逃亡),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18 21:53:24 2011, 美东)
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
——王绍光博士专访
本刊记者 阳敏
王绍光,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英文学术刊物《The China
Review》主编,1990年-2000年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对于五七年反右,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搞的是“阳谋”,先“引蛇出洞”,后“聚而歼之”,反右早
在计划之中;有些学者又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原先只是整风,后来情势发生逆转,
才演变为反右的——我想知道,您对五七年反右持什么样的看法。
王绍光(以下简称“王”):“阳谋”是毛主席后来自己讲的,但是开始就是要
“整风”。我一般讲毛泽东跟别的领导人不一样,他老想改革自己一手创立的制度,
1949年之后他有三次大的社会实践,第...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6
王绍光:中国知识分子权益过大 工农权益被忽视(旧文)
作者:王绍光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385 更新时间:2011-9-25 顶 荐 【字体
: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原标题: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
——王绍光博士专访
记者 阳敏
王绍光,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英文学术刊物《The China
Review》主编,1990年-2000年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对于五七年反右,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有
的学者认为,毛泽东搞的是“阳谋”,先“引蛇出洞”,后“聚而歼之”,反右早在计
划之中;有些学者又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原先只是整风,后来情势发生逆转,才演变
为反右的——我想知道,您对五七年反右持什么样的看法。
王绍光(以下简称“王”):“阳谋”是毛主席后来自己讲的,但是开始就是要“
整风”。我一般讲毛泽东跟别的领导人不一样,他老想改革自己一手创立的制度,1949
年之后他有三次大的社会实践,第一次是“百花齐放”,第二次是“大跃进”,第三次
是“文革”。“百花齐放”是他的一个试验,他已经意识到中国新建立的,尽管...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7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周家庄农民为保人民公社摁下红手印
http://bbs.m4.cn/thread-3466038-1-1.html
周家庄农民为保人民公社摁下红手印(图) [复制链接]
文图:忠言
成立于1958年的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充分显示了人民
公社的顽强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其健康发展、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成功实践,充分
显示了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昭示着中国三农问题的光明前景。
今年,也是周家庄人民用勇敢和智慧在解散人民公社风潮中,摁下红手印明志保留人民
公社30周年。1982年,在全国政策性、强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压力之下,周家庄人民公
社党委实事求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排除种种干扰义无返顾地选择继续走社会
主义集体化的共同富裕道路。
当时,担任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雷金河怎么也想不通,新中国开创的农业集体化
道路有什么错?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错?况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人民公社已经具备了十分雄厚的物质基础,十分适合社会化的大生产,如果分田单干必
然是对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许多的公社顶不住压力纷纷解散,周家庄人
民公社面临生死考验。当时,河北省调整县级领导班子给...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8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小农没有出路
第一部分 小农没有出路——从土改到农业集体化
建国之后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指由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
农业集体化运动。该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土地私有制被消灭,所有的农民都被纳入基层农
村组织当中。
今批判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言论主要基于下列原因:其一,内战时期(或者按官方术语来
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耕者有其田”为号,打土豪分田地,
使佃户成为自耕农。农民获取了土地,从而支持共产党,中共依此得天下。而得天下之
后,竟翻云覆雨,又夺走农民的土地,将自耕农变为连佃户都不如的国家农业雇员。自
食其言而又恩将仇报,实属寡廉鲜耻。其二,农业集体化导致大饥荒,饿死成千上万的
人,故罪大恶极。
首先必须承认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农业集体化却是中国必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华
民族发展最有利的选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的“
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走现代工业化道路的大门。而且农业集体化泽被后世。其遗产
直到改革开放私有化时期还在发挥作用。这道理有点复杂,我甚至怀疑当时的中共领导
人也未必能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起初只是想模仿苏联而已。所以说...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721
39
来自主题: _TheGate版 - 为什么支持共产党z
我出国以后,在网上读的第一份资料就是丁先生写的[阳谋][人祸]以及关于文革方面的
资料,相信你也一定看到。当时难受了好几天。我为在我出生的土地上发生的不幸,感到
很沉痛。我完全相信那是真实的,那的确是中国人的悲剧,伤痛。错在谁??当然是在政
府,在共产党,在毛泽东。这一点我毫不否认。但是我也不会接受像九评那样,真假掺拌
犹如大字报一样的完全批判。丁述的文章关键在于使用了大量的资料,完全呈现了当时的
现实;而为了反共毫无逻辑的东西,我当然要仔细分析,判断。包括你说的打黑枪。
现在问题来了,那我为什么还替共产党说话??因为那些错误共产党已经承认了,现在的
共产党实行的完全不同于当年的制度。我反对当年的错误,那我又怎么拿当年的错误来反
对现在的共产党。还有,你觉得在美国,会有人用同样的是共和党的前总统犯下的错误,
来反对现在的共和党的总统吗。
那么现在共产党的执政效果怎么样。问题很多,我承认,但经济上去了这是事实,科技发
展了,这也是事实。国力有没有提高,大家不是瞎子,不会看不到吧。
国内现在的矛盾很多,经济不平衡,收入水平拉大,社会保证跟不上,三农问题,廉洁问
题。往大了说,还有少数民族问
a**i
发帖数: 289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ayanami (横着爬的螃蟹/见坑就跳),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zz] 农民土地财产权: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at Dec 27 04:01:16 2003) WWW-POST
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036/2263344.html
农民土地财产权: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
网友:石书军
尽管“三农”问题在党的十六大后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高度,十六届三中全会以
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处在“重中之重”位置的三农问题,出台了重大措
施、作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尽管生效于2003年3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力。但在实际运行当中,近年
来,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无论是在土地承包、土地调整,还是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等环节
都受到了来自县、乡、村等强势组织的不同程度的侵害。围绕着土地剩余索取权之争,几
乎一刻也没有停息。
h****f
发帖数: 228
41
中国的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让大家头疼不已。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系列的经济政
策造成的,经济学家固然有其问题,但政府如果在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慎重一点,问题就
不会发展到这样严重的程度。
其实,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看看统计报表,就能早发现,只要及时调整就可以解决。
我们来看一下1978年到200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构成: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
比例,我们暂时假定它在这20年间基本未变,为9比4。(在一些文章中经常引用农业人口
9亿,城镇人口4亿。)
在1978年,农村居民消费为1092亿,城镇居民消费为667亿。农村与城镇消费比为1比0.66
(人均消费比为1:1.485);从1985年起,这一比例开始逐年下降,到1994年下降到1:1(
人均消费比1:2.25);到2001年下降到1:1.22(人均消费比1:2.745)。这种城乡差距的
加大过程持续了18年,到去年似乎刚被发现。
这种差距具体是什么政策造成的,我们现在来看看其中之一:
1994年起,(又是1994,这年是中国的灾星年吧?那个分税制也是这年的产物。)教育家
们说,中国政府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那么大学收费就是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