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双身法的藏传密教到底是喇嘛教还是佛教?如影随形跟随佛教约有一千五百多年
的密教,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分不清藏传密教到底是不是佛教?有人说佛教不是有禅、
律、密、净吗?那密就是佛教的一宗又复何疑?可是佛教之密就是喇嘛教之密宗吗?把
喇嘛教称为藏传佛教而说它是超越佛教显宗的金刚乘密宗,这就是密教借壳上市,绵延
一千多年而不绝的原因。造成这个误会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佛教界的僧伽、居士们没有智
慧去辨别,任其渗入佛教,最后将是李代桃僵,由密教取代了佛教,而真正的佛教就不
见了!这不就是印度佛教灭亡于密宗的历史写照吗?
为什么密教取代佛教,佛教就会灭亡?这就值得学佛人认真地去探讨其中的道理和
原因,才不至于被误导。否则像印顺法师他明明知道密教的所作所为,却还是把它当作
佛教,而且努力弘扬它的某些教义,看来密教对于无智慧的修行人还真是有它致命的吸
引力。大家可以想一想,修行人是背俗的,所谓“俗之所珍,道之所贱;道之所珍,俗
之所贱。”学佛人努力要远离财色名食睡、酒色财气,贪权力、名闻利养等等都要舍离
,可是密教却不必舍离,反而要你大贪特贪,美名为以贪止贪。所以密教当人王也要当
法王,既喝酒也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一)
我们来聊一聊鸠摩罗什法师是谁?也就是“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鸠摩罗什法师生活在公元344年到413年之间,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佛教在佛经翻译
的成就上,最重要的两位大师之一,另一位则是玄奘法师。如果就影响中国佛教徒的广
度上,罗什法师甚至超越了玄奘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与佛弟子结缘最多、最广的一位译
经法师。
我们先简单地来说一下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生平,有关他的故事在坊间非常的多、也
很详细,他的名字鸠摩罗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作童寿,也就是期许他在童年的时候
就已经有一个老人的德行。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叫作鸠摩罗炎,出生在中印度的官宦
之家,也就是刹帝利种姓;依印度当时的种姓制度,这个家族是可以世袭官位的。可是
罗炎不愿意做官,他比较喜欢云游访师学道,于是就各处的去游学参访;他到了龟兹国
,也就是现在新疆库页附近;国王呢,听说从印度来了名人,就请他到宫里头去接受供
养,国王相谈甚欢,就把王妹耆婆许配给罗炎,后来生下了鸠摩罗什。比较特殊的是在
耆婆怀孕期间,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梵语,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竟然忽然会了印度
语,而且辩才无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如果是求生极乐世界,那也很好;但是去极乐世界以前,千万得要在这里先破参
;破参了以后去,可以上品上生,生西后立刻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少是初地,那
是多快的事!如果这边明心了再去那边,成为初地、二地、三地──最好是三地满心了
才回来──因为三地没有满心以前,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大多会瞧不起你,像我今天不
被诸方大师所认同支持,反而常遭消极和积极的抵制与诽谤;所以未到三地满心就回来
时,在这里成不了大作用!我这是说老实话。三地满心以后回来,有了意生身;众生─
─特别是四大山头的大法师们──要是不信你所说的妙法,你就每天晚上去跟他托梦,
托上一个月,他也就会信了!就不会再造作谤法及谤贤圣的大恶业了,就可以救护他们
了。因此,千万明心了再去极乐世界,否则,在短时间里一定证不到初地的证量,更不
要说三地。明心了以后去,求弥陀世尊加持,千万三地满心以后再回来住持正法, 释
迦世尊的正法就不会像今天正觉同修会有内忧外患的问题。”
整个佛菩提道之正修行,是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首,然后依所证如来藏而亲自
现前领受如来藏之体性,因而发起般若慧之根本智与后得智。行者由于亲证...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 好多禅书:讲的是打坐,而不是般若
世人多誤會 打坐修定即是參禪, 禪七道場也都是以盤腿打坐修一念不生。
然而, 事實並非如此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定慧品第四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如
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
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
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
善知识,莫闻我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
。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
|
发帖数: 1 | 5 当头棒喝
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止”的意思是“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指的是实证般若实相
的离一切世间戏论的境界;而“观”的意思“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指的是现前观察世
间万法皆由实相因第八识如来藏心出生,一切善恶业也都由如来藏记存的智慧现观。在
这里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里说的止,是心得决定、无所怀疑住于如理作意的第一义
谛智慧“明见”境界,而不会单纯的是四禅八定的定境修证。因为禅定的止与实证解脱
智慧无关,更与实证般若智慧无关,只是将觉知心制心一处、安住在定境中。纵使证得
四禅八定的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仍然还是世间中的定境,仍不脱世间戏论,所
以不是马鸣菩萨所说的能“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既然无法离开戏论,便仍在生死当中
尚未解脱。
马鸣菩萨在这里对于止观的开示,是佛法般若实证智慧上的心得决定、心不动摇的
止,显然对于许多将止观一味解释成静坐禅定、一念不生的说法,无疑的作了一个当头
棒喝般的破斥。因为这样狭隘的将止观解释成静坐求一念不生,事实上是对于佛法的内
涵并非真正的如实了解,其实是以定为禅,而又证不到禅定境界的错误行门。因为这样
既不能真正的证得“息灭一切戏论境界”第八识清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6 虚云弟子具行和尚的修行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
山祝圣寺求见虚
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
将我入赘曾氏,
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
有两个儿子,我
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
走投无路,只好
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
慈悲的,这等小
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
菜,施肥浇水。
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
从早做到天黑,
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8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988 | 9 转载一下别人对这篇文章的驳斥:
藏密喇嘛教妄称喇嘛教,在论及四皈依的问题时,由于拿不出明确的佛经依据,就以《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最上乘金刚大教王经》、《佛说般舟三昧经》、《佛说瑜伽大教王经》、《苏悉地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等经典中记载的“重师”偷
换概念,其实,“重师”是指对师尊的尊敬,并非等同“应皈依于师”的概念,这彼等
喇嘛教徒所罗列之以上经典中,无有一处曾教导四皈依(皈依上师、佛、法、僧),而
且,在其中的《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佛说般舟三昧经》、《苏悉地经》、《佛说未
曾有因缘经》中,还是非常明确地教导三皈依的。具体如下: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有“时阿阇梨与弟子受三归依。忏悔罪障回向发愿。乃至弟子以
身命布施发大菩提心。即说三归伽陀曰
我今归敬于三宝 我佛旷劫超三有
妙法能除烦恼根 获成圣众离欲尊
我昔所作诸罪业 今对三宝至诚忏
回施功德利群生 誓愿求证菩提果 ”
“阿阇梨先下粉。然后令弟子同作第一结界地。第二与弟子受三归。第三令弟子入曼拏
罗 |
|
j******g 发帖数: 2689 | 10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索重心
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萧丽华
一、前 言
古印度吠陀时期的《奥义书》中可知印度是诗的民族,佛典许多文字明显有诗的形
态,而中国历来也是以诗歌为主流。诗与禅之间在现实世界里似乎注定有许多共通的特
质。佛典初译入中国的汉晋阶段,诗体与音韵都起了变化、融合与反省,这是诗与禅在
中国最初期的「交涉」,(注1)佛教三藏中丰富的诗篇在中国寻求出以「偈颂」(注2
)的面貌出现,中国诗歌的句数篇幅乃至由抒情主体过渡到叙述与说理形态的变化,也
正是诗禅之间相互影响、交汇、合流的痕迹,因此,我们可以说诗禅交涉是中国文化史
上除「格义」之外,在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另一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一直潜伏不彰,
直到唐宋才蔚为大观,引起广泛的注意,尤以唐人「以禅入诗」及宋人「以禅喻诗」是
禅学影响诗歌与诗学理论的两大风潮,但这毕竟是
以诗为本位的观察方式,如果以禅为主体,仍可看出诗歌影响禅僧所呈显的乐道诗
与偈颂诗作。有关诗禅之间交互关涉的研究一直是较薄弱的一环,直到近年来才渐渐引
起学者的注意,目前已有不少篇论著谈论到诗禅之间的关系,可惜多为大陆学人之作,
(注3)本文之所以赘添一笔...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4598 | 13 菩薩的心
菩薩未曾染著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
不住一切諸三昧,
所有功德悉迴向。──六十華嚴經卷一四.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第二十一之一
此偈是說,菩薩在人間,也和我們一樣,有色受想行識等五陰所構成的肉體生命,但卻
不像凡夫那樣地貪戀執著;菩薩雖已修成一切禪定的三昧境界,但也不會耽著那些禪定
境界的享受,而把他們所有的成就,都奉獻給廣大的眾生。
菩薩有兩類:1.是初發心凡夫菩薩,不論是誰,任何人只要有心學習菩薩的精神,並且
發願將來成佛,便是菩薩。是已證無生法忍的聖者大菩薩,無生法忍是不再有煩惱生起
的意思,也就是只有慈悲而沒有情緒的智者。最具代表性的,如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等。
這兩種菩薩,前者必要來世間受生為人,後者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也會接受人身,以人
間身來度化人間的有緣眾生。一般凡夫是以所造的業力受生,菩薩則是以所發的慈悲願
力受生。同樣都有五陰組成的生命,一般人迷戀貪著生命,菩薩則將生命當作自度度人
的工具,使用工具、珍惜工具,但不會把此工具當作捨不得放不下的自我來執著。菩薩
不戀生死、不畏生死,這叫自由生死的大解脫者;他們沒有一定要活多久或不活多久,
沒...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16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1632 | 19 哈哈,印象中三昧真火的三昧不是那个梵语的音译,所以查了一下:
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气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这三昧分别叫做元神、元气、元
精,能生真火。
乐啊,呵呵。 |
|
z**n 发帖数: 22303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21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37 | 22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象讲慈悲一样,讲慈悲
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
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令人
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觉得刺激的话题,像是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生都
要有慈悲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导,并不是让你听了就算
了,而是要你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靠听
就够了,你可以做得比说的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吃掉
就是了,这样子,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样的
,四加行也是要去实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刚波巴说:
“心要转向法,如果我们的心一直停在轮回里,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所以,我们
的心一定要进入法。
但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法、佛法、或精神的领域,我宁可叫它作“精神性的物质化
”。现代人所说的精神上的修行,即使不比我们追求物质方面差,但也不会比这好到哪
里去。如果持续这种情况,就表示佛法被我们...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公元一世纪时 马鸣菩萨往生,二世纪时 龙树、提婆菩萨往生,约五世纪时 无著
、世亲菩萨往生。至公元664 年唐朝高宗时,玄奘菩萨往生;约早于此十多年前,印度
戒日王往生,相对稳定的中印度政权随即开始分裂斗争,全印度相继陷入动荡战乱的纷
争时期,于是印度全境形成比戒日王时期更为四分五裂的状况,直到十三世纪时全印度
才被回教军队完成统一,结束各国割据的局面。然究其实,印度自从公元前232 年左右
,孔雀王朝阿育王死后,就已陷入各国分裂的情形了;后代之印王就算是勇猛如戒日王
一般,只能够统一掌控中印度以北的国土,也只是五天竺的国王之一而已。因此可说,
自阿育王死后,印度全境即已陷入列国分据,互相争战,政治混乱,各自为政的状况了。
从宗教上来看,无著、世亲菩萨在世时的笈多王朝,并不是以佛教为国教,而是以
婆罗门教为国教,当时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在全印度各地兴盛弘传、广建寺庙。佛教
势力并不是主导印度宗教的主流思想。至八世纪时,更出现了大规模的印度教排挤攻击
佛教的活动。换句话说,印度在四、五世纪时,传统婆罗门(印度教)思想等早已泛滥
,当时 世尊的正法,虽然号称有 玄奘菩萨等诸大菩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在西游记中,有个一家三口的妖怪,每个妖怪都让孙悟空栽了跟斗头。
这一家三口是谁?牛魔王一家。
牛魔王一家三口的实力可以算得上妖魔界的第一,干倒孙悟空都不在话下。
第一个,红孩儿,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打斗的本事不大,但是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估计
连他老爹都怕。孙悟空跟红孩儿斗法,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得半死,龙王的水也无法
破得了红孩儿的火,最终请来了观音菩萨才降住了红孩儿。
第二个,铁扇公主,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的本事也算不上很大,但是铁扇公主有一
件厉害的宝贝——芭蕉扇。芭蕉扇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在和孙悟空斗法中
,铁扇公主一扇子把孙悟空扇了五万里,如果扇的是人的话会飘八万四千里。
最后,孙悟空在灵吉菩萨那拿来了定风珠,才克制住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最后来说牛魔王。牛魔王和孙悟空是结义兄弟,七人结义牛魔王排第一,在孙悟空号称
齐天大圣之后。牛魔王也称平天大圣。牛魔王的实力,可是不比孙悟空的差。
孙悟空会的七十二般变化,牛魔王也会,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去铁扇公主那骗走了芭蕉扇
,牛魔王又变成了猪八戒把芭蕉扇夺了回来。
牛魔王和孙悟空打了半天没分出胜负,然后孙悟空和猪八戒...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25 124反客为主,杀上老巢!
一夜过去。
“对!给本大王带人搜山!这八百里黄风……清风岭,料定那和尚是定然逃不出那么远
的!”
黄风怪如今可是火冒三丈,他昨日里狼狈逃回洞府,琢磨了一整夜,越想越不对劲。
那孙舞空的眼睛里进了三昧神风,哪有那么容易恢复过来?
当日里,那人可是说了,就算功德通天的大能,吃了这一记风,至少也要眼疼个三五七
天,流泪不止,更不用说靠着眼睛战斗,可是……可是……偏偏他当时一时心慌,就吃
了那大圣少女的唬!
想想当时的状况,两眼上挂着硕大黑眼圈的黄风大妖一咬牙一跺脚:他妈的,中计了!
黄风怪会被孙舞空骗过那一阵,实在不是他本身脑筋转不过来,而是被吴克那突如其来
的表现狠狠地吓了一大跳。
不是说那唐三藏只是个空有一身功德,却无法动用的肉和尚么?他怎么就可能扛得住那
三昧神风?
不只是扛住了三昧神风,而且还安然无恙地从风头里钻出来,险些给了他一杖,就是那
一杖,险些把他的胆气都吓破了。
那可是功德无量的唐三藏,虽然使出的力气实在是连他也有所不及,可是……这事情实
在有些蹊跷。
且不论那和尚,事后收回神风,黄风怪惊讶地发现,这风的劲头居然比原先还小了一些
,显然是在先前施...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26 南师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首愚法师:关于准提咒的开示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7-31 15:02:29)
转载▼
标签:
佛教
释迦牟尼佛
准提菩萨
密宗
莲花生
灌顶
分类: 持咒禅定功
南师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首愚法师:关于准提咒的开示
南师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见者得灌顶!
在人间
在人间按:南师就是厉害啊!赞叹!本文除了揭示了下面这五个问题外,南师还传授了
准提法门的修法、在家居士的修法,同时给大家做结缘灌顶!供养有缘,多多转载!
1、真正的财神法的奥秘?
2、世界上真正的福气是什么?
3、修准提法需要灌顶吗?究竟什么是灌顶?(南师第一次透露这个秘密)
4、手印和“卍”字的奥秘。
5、抓妖抓怪、赶鬼赶尸、人坐在鸟背上飞起来的方法。
讲到感应方面,诸位特别注意啊。有许多人来修佛法、修密就求感应,求什么?保
佑我,保佑我发财,又保佑我健康,保佑我妈妈好、儿子好、孙子好、老公好、太太好
、外婆好,都好,你拿些什么代价?就是“南无飒哆喃 ? ”不用力气去讲一句话,然
后什么都要,你看这个人可以学佛吗?佛要去掉贪嗔痴,结果我们学佛的人比什么人都
贪、都小器,十块钱买三...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6488 | 27 行法因缘
在2004年前,我是不知道有《佛说般舟三昧经》的。2004年4月有机会到昆明出公差,
临行时在地藏论坛上询问到云南有那些佛教胜地必去,大家为我推荐了鸡足山。这才知
道有一个华首们。于是发愿去朝拜鸡足山华首们,拜守衣入定的迦叶尊者。上山的前一
天,祈求佛菩萨派人接我上山,结果大理宾川县候车室碰到大雄师和果杰师,于是我们
一同上山来到放光寺,在途中,大雄师问我知不知道那两部经先灭,我说只知《楞严经
》,大雄师告诉我另一部是《佛说般舟三昧经》,并从怀中取出来给我看了一眼。当我
离开放光寺时,大雄师赠送了我一本,当我知道大雄师行了90天般舟时,也发愿在三年
内要行一次7-21天的般舟。回到家,隔三岔五的读诵一遍《佛说般舟三昧经》,期间又
在网上看了其他人行般舟后的感受(http://wlgjt.clubhi.com),越发想行,结果在2004年11月份时,机缘终于成熟,行了一次35天的般舟,虽然极不如法,也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虽没有吃着什么味道,但吃了,这对于我下次去如法行时,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
|
f******e 发帖数: 6488 | 28 求法、拜经
我是11月21日到的北京,在处理完公差后,24日坐夜班火车到的辽宁海城(硬座94元,卧铺
180元),用了12个小时(如果坐汽车只要6个小时,150元)。从火车站到保安寺打的只
要5元钱,保安寺在海城厝石山公园内,在市内,非常好好找。
到了保安寺,拜见了当家师德灯师后,讲明了来意,说想行般舟。德灯师当时就同意了
,并拿出印刷精美的行般舟公约(条件)给我看。主要为:如果行一日夜,需要背诵《
佛说般舟三昧经》中的三字诀;如行7天需要拜经,拜《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字一拜
(大概有7000多字),同时要会背三字诀;如行90天需要完整背诵《佛说般舟三昧经》
,同时需要拜经一遍;其它还有服从常住和护法安排,发心要正等等。这时正好从丹东
来了位居士,也要求行7日般舟,于是我们就一起到大殿里开始拜经,刚开始拜时,比
较轻松,大概连续拜了1000余字,就比较累了,而且腰疼,拜上30分钟到一个小时就需
要休息一下,尤其第三天时,非常累,十几分钟就休息一下。丹东的师兄身体比较好,
尤其是意志比较坚强,用了不到三天就拜完了,他基本上不休息。而我特别怕苦怕累,
用了4天才拜完,到第四天时就不那么累了 |
|
f******e 发帖数: 6488 | 29 如何才能最容易行法:
我的建议是:
1.第一次不要求那么长,一般1-3天最好,等有经验了再7天,就会非常如法,收获就更
大,行过一次的人,再求法就容易。因为行一次后就会具足一切福德。
佛告跋陀和:“有闻是三昧不轻笑,不诽谤,不疑,不乍信,乍不信,欢喜,乐书学,
诵持者,我悉豫知见之,其人不独于一佛、二佛所作功德,悉于百佛所闻是三昧。却后
世时,闻是三昧,书学诵持,守之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得阿惟越致,所愿者得
。”
2.最好到寺庙劳动几天供养师父常住。
3.第一次行时,最好两人一起,可以互为增上缘。
4.等条件具足后再求21天、49天、90天,不要象我这次一样,没有准备,行的很不如法
,而且较苦)。
跋陀和问佛言:
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
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
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
云何行?得长寿;
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
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艳;
云何行?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
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
云何行?降魔怨;
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
云何行?得入总 |
|
r*****e 发帖数: 1196 | 30 ☆─────────────────────────────────────☆
runsun (runsun) 于 (Thu Apr 17 08:57:12 2008) 提到:
四祖就修行方法而言,他所倡导的作为“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的“念佛禅”,也是开
创性的——它不仅开启了中国佛教后代禅净合流之先河,更为末世禅净二宗各自重新走
出低迷的困境带来了一线光明。
念佛作为入道之方便
念佛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修行方法。“六念”法门的第一念就是念佛。汉魏以来,随
着《般舟三昧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的传入,弥陀信仰日渐
深入人心,后经昙鸾、慧远、道绰等人的大力宣扬,“念佛求生净土”之法门,已焕然
成为一宗。尔后所形成的其它诸宗派,如天台、华严、禅宗等,虽然都各自有自己的理
论系统,但是,对念佛法门也都极为关注。如天台智者大师生前就曾经行过般舟三昧,
写过《观无量寿经疏》和《般舟三昧行法》等著作。尤其到了禅宗那里,古老的持名念
佛方法,当它与即心即佛、见性成佛的观念结合在一起之后,其魅力更是艳光四射:对
修行人而言,念佛不仅仅是临终往生的捷径,同时也是当下契入佛心、见 |
|
r****n 发帖数: 8253 | 31 再來看宗喀巴的一段
明上三灌顶后依及结行仪轨品第十之一
酉二 密灌顶
先供物请白者,以幔帐等隔成屏处,弟子胜解师为金刚萨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
母,生处无坏,年满十二等之童女,奉献师长。如〈大印空点〉第二云:「贤首纤长目
,容貌妙庄严,十二或十六,难得可二十,廿上为余印,令悉地远离,姊妹或自女,或
妻奉师长。」论说:「彼若无者,余者亦可。」是说年华容貌等德,非说具三昧耶或可
例外,以说「喜依不具足三昧耶明妃」犯粗罪故,
------这段就是说的修密法的弟子要将童女(生处无坏的处女)、漂亮的姐妹
、妻子、女儿等来奉献给上师。而且还有年龄的要求(十二或十六,难得可二十) -- |
|
b*****l 发帖数: 3821 | 32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
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
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
往生?’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
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
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
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白话释】
问: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他们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功德也一样。修行 |
|
a*****y 发帖数: 33185 | 33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4 第一章 定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5:07 点击:189
第一章定
定的基础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清净道论.第一章.第1段》.
现在我们要开始走上一条正道――培育内心宁静安详之道,亦即一般所说的「定」。在
佛法的修学上,这是我们称为「心清净」的道路。这条道路唯有「住戒」或「立足于戒
」的人才能履行。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立足于戒的人才能无愧于心。唯有以一颗坦荡无
愧的心,你才能顺利地培育定力。因此,如果我们真心要培育定力的话,就应当稳固地
建立起自己的戒行。什么是「戒」呢?扼要地说:不作诸恶,实践善行,清净自心,是
诸佛教。《法句经.第183偈》在这首偈中有三项要点,其中前两点是戒的范畴:一、
不作诸恶――身业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业方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
口、不绮语;意业方面:不贪婪、不瞋恨、不邪见。二、实践善行 ――身业方面:救
护众生、布施、贞洁;业方面:诚实语、和合语、柔顺语、利益语;意业方面:出离、
慈爱、正见。三、清净自心――当一个人具备了不作诸恶与实践善行的基础之后,他应
该进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5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6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7 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
名三昧。’同二十曰:‘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摄心,皆
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
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
印顺都分不清如来藏系的定指什么定。 |
|
a***n 发帖数: 1993 | 38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心之同时
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
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理一心的
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生之法身
,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众生之本
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地处,好
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然会禅;
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知识,亦
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曰:「现
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念佛,皆是实相念佛。何
以故?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0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1 我觉得,梦肯定有这么回事,每个人都会做梦,
佛经里也有不少做梦的事情,比如密勒日巴弟子冈波巴的梦,
还有《佛说阿难七梦经》,等等。
因为:事实无所谓正误,正误只出现在如何解释和理解事实。
从密勒日巴来看,人只有修行到了很高程度后才能理解各种
意识现象之间的联系。我们一般人是不能从梦中获得太多理解的,
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佛菩萨不能通过梦来给人启示,就像我们不能说
佛不能在你清醒时给你讲道理一样。甚至,我们自己在梦中也可反射内心
深处的想法。因为梦和醒都是以一种意识的形态,差别只是表现不同。
只是一种是在你昏沉时的意识表现,一种是清醒时的意识表现。
只是,它可以发生,你不能期待,因为那不是你能掌控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或修行,都必须是从你能掌控的地方入手,
否则你就在迷茫的等待中迷失了。
这就是为什么密勒日巴一方面让弟子祈梦,另一方面又要人不要被梦左右。
再从憨山大师来看,他的主要的,能控制的活动,都是在修行,而不是在等梦。
--------------------------
在没法理解一个现象时强行去理解、解释,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么?
但是因为没法理解就否认这些现象,那不是自己切割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42 【大乘非佛說論】
認為大乘經典並非釋尊所親說的主張。此論題在印度古來(即大乘佛教與部派佛教
對立時)已曾被提出,在中國佛教界也有不承認大乘經典為佛說的少數佛教徒(例如《
出三藏記集》卷五〈小乘迷學竺法度造異儀記第五〉的法度等人)。然而,彼等對當時
的佛教界並沒有給予太大的影響。日本明治維新後,引進了西歐的佛教研究方法,此論
始被大力提倡。
(1)部派佛教的大乘非佛說論︰對墨守出家主義,以自利為主的部派佛教,大乘佛
教徒給予「小乘」的貶稱;對此,部派佛教乃以「大乘非佛說」加以對抗。部派佛教各
個部派,皆傳持各自的經律論三藏,彼等一方面標榜其所持者為佛所說,另一方面批判
新興的大乘教為非佛說。其非佛說論,只是對大乘佛教徒的反抗,因此,並沒有嚴密的
理論。
(2)近代的大乘非佛說論︰明治維新後,日本採用近代西歐的學問研究方法,對於
佛教研究,也以科學的、實證的方法進行。對於大乘經典,係從其成立著手研究,結果
證實大乘經典並非釋尊親口所說,係後代所立,因而成立「大乘非佛說」之論。(不過
,早在江戶中期,富永仲基[2]撰《出定後語》[3]時,就已指出大乘非佛說。)亦即
1899年,姊崎正治在《佛...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3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23:37:49 2012, 美东)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5 作者:泉边林下
2007年9月份左右,山东济南的合龙寺开始走般舟,我只参加了一次,这一次就给了我
很深的印象。
关于行般舟是,有来历的。
大正藏 本缘部第四卷中《佛说十二游经》里提到:“佛以二十九岁出家,以三十五岁
得道,从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树下为一年。……七年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
人说般舟经”。
在《佛说法灭尽经》里面《般舟三昧经》与《楞严经》一起被佛称为是重点保护的经典
之一,也是魔最害怕的经典之一。正法灭度时,先灭上面两经,可见他的重要。
般舟的行法,简单说就是佛号不断,不睡不卧,边走边念佛号,或一日、或二日、或三
日、或七日、或二十一日……,现在、国内最长的是九十日夜。一边念佛、一边不停地
行走,不能睡,不能臀部着地,不能说佛号之外的话,交流只能用手式或写字。每天只
吃一顿中午饭。
此法特别猛烈,可以立地见佛。修心中心法的鼻祖,大愚师,就是为了求证悟,发心走
般舟,在第七日时,身心竭尽,入三昧定,在定中受菩萨摩顶授法,告诉他心中心修持
方法,并告诉他经文的出处和来历,从而使他得道,广传心中心法。
这个法门的效果,非常殊盛,容易入三昧,而且,很容易出一些境相。浅者,心身...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广钦抵台时,已55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中秋节后,到台北新店,
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得一废置的日式空屋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后街的山
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了广明寺。1951年,他在山洞
右后方的大石壁上,雕凿了阿弥陀佛大佛像和佛龛。佛龛高两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
九尺。佛像高两丈一尺,莲座高三尺,长八尺,宽六尺。这是台湾首开凿石造像风气的
第一座大佛像。
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件夜度日人鬼魂的故事。任职台糖公司的周宣德居士,住在万华昆
明街的台糖宿舍,他常到附近的法华寺礼佛,受寺中斋姑之请,每星期天在寺中为信众
讲经。据寺中斋姑告诉他,寺中夜间闹鬼,门窗会无人自启,电灯也会无人自开,所以
夜间无人敢住在寺内。
有一天下午,周居士在法华寺附近的西宁南路上,遇到一位身材不高的老和尚。周居士
合十为礼,请问法号,答曰:“广钦”。问住何处,答“没一定”。周居士看他步伐轻
盈,目光炯炯,颇有道行的样子,乃请他到法华寺休息。二人进入法华寺,老和尚先礼
佛,然后在地板上跏趺而坐。寺中斋姑欲为老和尚备晚餐,他说:“我不吃饭,只吃水
果。”周居士到寺外买...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7 第十一章 踏杀天下
说宗门,道宗门,其实第一至第十章的宗门故事人物,人们并不熟悉。
打从这一章开始,宗门往事和祖师风范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禅宗,才是广大学子津
津乐道的宗门。
下面两章要介绍的人物,那是两位超重量级的大祖师,他们分别叫马祖道一和石头
希迁。南宗到了马祖和石头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光映千秋。古德评论说:“禅
法之盛,始于二师。”
特别是马祖,作为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足见其在中华禅宗史上至为
崇高的地位。
01.磨砖怎能成镜?
公元709年,道一出生在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因为俗家姓马,所以当时人称“
马祖道一”、“马祖”或“马大师”。
还记得道一最早跟谁学习吗?他幼年出家,跟家乡附近的处寂禅师(唐和尚)学习
。开元年间,道一来到衡山修习禅定。
衡山是谁的地盘?南岳怀让。
怀让记得师父曾对他说:“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现在这匹马驹
自己蹦达到了眼皮底下了。怀让祖师知道因缘时节到来,就去看望这个小沙弥,开始一
段师资道合的对话。
祖师亲切地问:“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8 第十一章 踏杀天下
说宗门,道宗门,其实第一至第十章的宗门故事人物,人们并不熟悉。
打从这一章开始,宗门往事和祖师风范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禅宗,才是广大学子津
津乐道的宗门。
下面两章要介绍的人物,那是两位超重量级的大祖师,他们分别叫马祖道一和石头
希迁。南宗到了马祖和石头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光映千秋。古德评论说:“禅
法之盛,始于二师。”
特别是马祖,作为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足见其在中华禅宗史上至为
崇高的地位。
01.磨砖怎能成镜?
公元709年,道一出生在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因为俗家姓马,所以当时人称“
马祖道一”、“马祖”或“马大师”。
还记得道一最早跟谁学习吗?他幼年出家,跟家乡附近的处寂禅师(唐和尚)学习
。开元年间,道一来到衡山修习禅定。
衡山是谁的地盘?南岳怀让。
怀让记得师父曾对他说:“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现在这匹马驹
自己蹦达到了眼皮底下了。怀让祖师知道因缘时节到来,就去看望这个小沙弥,开始一
段师资道合的对话。
祖师亲切地问:“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9
:但是没有纯修阿含(不依南传)的阿罗汉出面与南传共同商议定案,可能有点难。
:即使南北传阿罗汉出面商议,大原则大方向,应该可以定,这点相信南北传一致。
:一些细节比较难定。
纯修阿含经的修行人,当然有,在南传国家有,在我们华人里面也有
至于是不是阿罗汉,我们就不要执著了,称为阿罗汉的也不见得就是阿罗汉
如果是依据经文,按照法来讨论法,就真的可以讨论,但是你也知道
这个有多难,除非双方真的是很好很好的修行人,真的只为法,不牵扯人
:我认为南传清净道论的修行方式,也是许多南传阿罗汉的综合意见,
:是一种方法,但应该不是唯一的方法。
在这个世间修行的方法太多了,但是不同的方法不见得能殊途同归
:上次就发现,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杂阿含与相应部居然不一样。
如果真的是三果以后修的,那么这篇经文就是讲过三果的圣人
三果的境界,以及他/她的经验,我们是难以体验
对于教导他们如何通向四果的开示,我们连初果都没有人的真的能理解吗?
:北传阿含提,增ㄧ阿含解释有余涅盘是没有贪爱、无余涅盘是十结尽解。
:北传阿含提,就强了,解释权应该在北传。
用南传和北传来讲阿含可能真的容易让人有误会
以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