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2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3 陶辛 主编:
流行音乐手册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朱谦之:
中国音乐文学史
徐士家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
李勇翔: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王冼平 主编:
民歌故事集(下)
李宏杰 主编:
中国摇滚手册
程工 编著:
20世纪的激情——摇滚乐
李建宏 主编:
西方先锋音乐手册
于润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吕骥 冯光钰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集
李凌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音乐集
许健 编著;
琴史初编
谢为群 洛秦 编著:
美国摇滚历程五十年
苗菁:
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
蓝天出版社 编;
中外民歌精选
张前 王次炤:
音乐美学基础
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
音乐欣赏手册
杨晓曾 张振清 主编:
中国通俗歌曲鉴赏辞典
北京汉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著:
1986-1996中国流行音乐纪事
刘再生 刘镇钰:
中国音乐史话
廖辅叔: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赵恕:
外国音乐史
张洪岛 主编:
欧洲音乐史
汪毓和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孙蕤 编著: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
王朔 主编 策划:
音乐盒子——音乐在中...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4 陶辛 主编:
流行音乐手册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朱谦之:
中国音乐文学史
徐士家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
李勇翔: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王冼平 主编:
民歌故事集(下)
李宏杰 主编:
中国摇滚手册
程工 编著:
20世纪的激情——摇滚乐
李建宏 主编:
西方先锋音乐手册
于润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吕骥 冯光钰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集
李凌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音乐集
许健 编著;
琴史初编
谢为群 洛秦 编著:
美国摇滚历程五十年
苗菁:
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
蓝天出版社 编;
中外民歌精选
张前 王次炤:
音乐美学基础
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
音乐欣赏手册
杨晓曾 张振清 主编:
中国通俗歌曲鉴赏辞典
北京汉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著:
1986-1996中国流行音乐纪事
刘再生 刘镇钰:
中国音乐史话
廖辅叔: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赵恕:
外国音乐史
张洪岛 主编:
欧洲音乐史
汪毓和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孙蕤 编著: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
王朔 主编 策划:
音乐盒子——音乐在中...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5 从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6月20日,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对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
31日期间发表、出版的科幻长、中、短篇小说,科幻图书,最佳科幻影视作品,最佳网
络科幻作品,最佳科幻美术作品,以及最佳新锐科幻作家、最佳科幻传播者、最佳科幻
编辑在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官方网站《星云网》和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官方合作网站《科幻
网》进行了提名,推荐了最佳长篇科幻小说24部,最佳中篇科幻小说11部,最佳短篇科
幻小说88篇,最佳图书28部,最佳科幻影视6部,最佳科幻美术11篇,最佳科幻网络原
创作品20篇,最佳科幻传播17名,最佳科幻编辑16名,最佳新锐科幻作家15名,共231
项。
2012年6月22日至25日,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首席顾问董仁威、组委
会主任姚海军,组委会秘书长程婧波、副秘书长杨枫,对由《科幻网》杨波、《星云网
》董晶及李蕊提供的推荐名单进行了审核,按照“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章程”对
推荐作品进行了调整,将分类不当的重新归类,删除了不在本届规定的评选期中的作品
,以及本届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韩松及其他应避嫌成员的作品。正式推荐名单拟定后,
由董仁威...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657 | 6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作品中的信仰精神既深刻又虚妄,这和他对宗教与信仰的理解有关
。本文详细考察了史铁生所有代表性著作,剖析了史铁生从苦难中生发爱愿的精神实质
,并与基督教信仰理念进行对照,对其信仰精神进行反思与评判,肯定了他对基督教无
缘无故的爱愿、原罪观、幽暗意识和苦难意识等理念的接受,也批判了他对爱愿的神化
和对基督教超验上帝观的误读。本文同时指出了史铁生的探索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和
价值所在。
史铁生不仅借用《圣经·创世记》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构思和创作新作《我的丁一之旅》
,他更对《圣经·约伯记》情有独钟。他和约伯一样遭逢大苦,也抱怨、不平过。之后
,约伯遇见上帝,上帝说:“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圣经·创世记
》38:4)于是,约伯幡然悔悟,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
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圣经·约伯记》41:5-6)无缘无故的苦难,使
人走向无缘无故的、非功利的信仰,于是苦难之地成锤炼之地,信仰因承载苦难而得以
显明。这一转化苦难的信念给了史铁生极大启发。
《我的丁一之旅》中,丁一在年富力强时得了癌症,想自杀。丁一之魂与丁一有一场生
...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7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或者说触动非常大。
看完后,推荐给很多人,甚至还有一次别人组织了一个小讲演,
我来介绍这本书,什么“理想化自我”,记得当时还把一个保险推销员讲哭了。
他觉得讲的太对他的症了。
这本书应该是有两个译本,我记得一个我当时买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
作者霍尔内好像名气不如几个心理学家的名气大,其实她讲的东西很实用。
不过,如果对照佛教来说,是否可以这么说:
西方心理学家是属于发现问题的人,就是他们敏感的心灵首先感到了问题和内心的冲突。
然后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或者找不到根本解决办法),比如荣格,佛洛伊德,霍尔内,
甚至再包括一系列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郭尔凯克尔,萨特,等等等等
都是发现问题,感到问题,但是无法解决问题。
而是佛教才真正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维基上的:
涉嫌抄袭事件
网友Isaiah于2010年7月8日至9日在水木社区上发表系列文章《朱学勤——学术界
的又一个“汪晖”?》质疑朱学勤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现象。网
友Isaiah的五篇质疑文章中,列举了朱学勤博士论文中不少存在抄袭嫌疑的地方。他指
出《阳光与闪电》一文,“抄袭了Dunn的研究成果”,“将间接引用伪装成直接引用,
并抄袭了杨小刚等人的译文”。[3]同时还指出书中大量抄袭了美国学者Carol Blum《
卢梭与德性共和国》[4]中的内容。“朱学勤受惠于Blum的,又岂止是几段引文和个别
观点而已。毫不夸张地说,从书名到中心思想,从结构到具体内容,从材料到语言,朱
书都大量借鉴,沿袭了Blum的著作。这种行径,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抄袭来形容,而必须
说是赤裸裸的剽窃了。”[5]
7月11日晚8点,朱学勤在《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中表示,Isaiah在网络和报纸
上,一直不敢公开真实姓名,这是对学术界以及对Isaiah自己的不尊重,应该有胆量对
其言论负责;其二,Isaiah很多说法属于不实之词,不能成立,他会逐条加以反驳。同
时,《阳光与... 阅读全帖 |
|
|
y*******2 发帖数: 300 | 10 作者简介:张生,男,1969年9月24日生。河南焦作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首届及第二届签约作家。 2005年12月至
2006年11月曾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作访问学者。出版有小说集《一个特务》
《刽子手的自白》《地铁一号线》,随笔集《可言,可思》,长篇小说《白云千里万里
》《十年灯》《倾诉》等,学术专著《鸡尾酒时代的记录者——〈现代〉杂志》,译有
《文化理论关键词》(英,丹尼·卡瓦拉罗)等。
几乎每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地标的街区,一个网站在介绍伯
克利这座小城的电报街(Telegraph Avenue)时就说,就像纽约有格林威治村(
Greenwich Village),伦敦有苏荷区(Soho),旧金山有黑特-艾希柏瑞区(Haight-
Ashbury)一样,对伯克利来说,那就是电报街(Telegraph Avenue)。
格林威治村是上个世纪初起纽约的文人和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索尔.贝娄的名作《
洪堡的礼物》的开头就是主人公坐了五十多个小时的灰狗到纽约去拜访自己崇拜的偶像
,名声显赫的诗人洪堡,而洪堡正是住在格林...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3 | 11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半真半假”说北大--答《新周刊》记者问
□陈平原
(摘自:《北大精神及其他》,陈平原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7532120201
本书将北大置于教育史、思想史、学术史的脉络中考察,除了凸显史家的眼光,
更希望引导读者走向历史深处,思考若干重大问题。在百年中国的叙事框架中讨论
北大的得失成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还涉及如何进入历史--包括研究的策
略与叙述的笔调。将历史研究的探索与写作方式的革新结合起来,希望兼及“文”
与“学”,这是作者的小小的梦想。 不是专业著述,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文随
笔,而是半学术半文章,姑且称之为“第三种笔墨”。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陈平原博士,广东潮州人。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陈平原长期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工作,著述甚丰。近年在中国近现代学术
思想史的研究方面用力甚勤,有多种专著面世。今年年初出版的《北大旧事》(与夏晓
虹合编)、《老北大的故事》是其最新研究成果。适 |
|
u*******n 发帖数: 119 | 12 发信人: mo (莫谈国事),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钱理群学术成就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Thu Apr 6 20:13:24 2000), 转信
钱理群教授的学术成就简介▲BACK
钱理群教授
1939出生
祖籍:杭州
1956年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
1956-1960 在北京大学及人民大学新闻系
1981 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
后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
是国内的鲁迅研究权威
主要学术著作:
1.《心灵的探寻》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
2.《周作人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0
3.《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
浙江文艺出版社
4.《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3
5.《1948:天地玄黄》
山东教育出版社
6.《话说周氏兄弟》
山东画报
7.《学魂重铸》
文汇出版社
8.《拒绝遗忘》
汕头大学出版社
9.《名著重读》
教育出版社 |
|
w*******k 发帖数: 580 | 13
中秋节的习俗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三,在过去,已经是欢渡中秋的日子了。
想看看老北京,中秋习俗,于是翻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北平风俗类征》。这是上
下两册影印本,依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在影印出版说明中有“《北平风俗类征》是李
家瑞根据古代史、方志、笔记、民间俗曲等材料汇编而成的类书。”书中材料翔实,并有
分类,检索方便,对了解北京旧时民俗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
下面,边读边摘录一些,以享大家。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
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
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
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
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
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 |
|
l***d 发帖数: 1828 | 14 16日下午1时许,武汉大学著名教授胡国瑞的遗孀、92岁高龄的沈佩珍老人,乘飞机降
落上
海浦东机场。她是应易中天之邀前来见证一个幸福的时刻:易将在17日上午公开拍卖他的
4套精制线装书《易中天读史》,以恩师胡国瑞的名义设立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正在举行,易中天的这个拍卖活动是其亮点之一。组委会预测,
沈老可能是书展上年纪最大的“寿星”。她告诉同机随往的记者,因被易中天回报师恩的
行为所感,她不顾高龄来上海“助威”。
据上海文艺出版社介绍,《易中天读史》限量发行50套,拍卖的将是编号为06、07、
08、09的4套,每本书都会留有宣纸空白拉页,将题写胡国瑞金婚时写的一首诗。易中
天目
前仅对媒体透露,该诗有一句是“尘间信有神仙侣”,是他一人包办还是请沈老和他共同
题写,要到拍卖结束才揭晓。
这4套书会拍出什么价钱?有媒体预测可能达到六位数。本报记者将在现场跟踪报
道拍
卖结果。
学术超男用武汉话跟师母打趣——“我是您永远的乖乖”
16日中午12:00,武汉天河机场,白发苍苍的沈佩珍,坐着轮椅看人潮熙攘。1个
小时
后,她在本报记者陪同下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影书】《安阳孤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2 13:01:29 2013, 美东)
六零后的南京人王超,八十年代当工人、写诗、爱电影,九十年代考上北影,毕业后给
陈凯歌当助手,曾任《荆轲刺秦王》的副导演。同时写小说。他的第二个中篇《安阳婴
儿》发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杂志《小说界》2001年1月号。同时他找朋友投资,
自己编导,同年拍成同名电影,获得戛纳纽约芝加哥法国挪威比利时等十几个国际奖。
我在乐视网上看的这个片子,片头片尾的字幕都是法语,片名是“L'Orphelin D
'Anyang” (The Orphan of Anyang)。我第一次听说的片名也是《安阳孤儿》,觉得比
中文本名《安阳婴儿》好。
片子拍的不是安阳,安阳没有城墙,没有黄河,没有大相国寺市场——那些在开封。片
子里的人说的也是开封话。除了这些区别之外,安阳、开封乃至中国任何一个老城都有
这样破旧、脏乱、灰败的街道,都有下岗工人、妓女、地痞流氓这些底层人物...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766 | 16 范迁,上海人氏,八一年来美国,八三年硕士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画油画,做雕塑
。曾在欧洲游历多年,卖画聊以维生。九十年代写小说,为数众多的中、短篇小说、散
文及诗歌等发表在《世界日报》等北美主要出版媒体上。长篇小说《错敲天堂门》2003
由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古玩街》2004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现住加州柏
克莱,修身养性兼闭门造车。 |
|
d*******e 发帖数: 1649 | 17 真可怜,几十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 20世纪80年代,曹明华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
校园散文家”之誉。她的散文小册子《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作为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6年12月版“五角丛书”第三辑之一,初版就印了13万册,不久即重印数次,总行销
量达55万册。199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推出她的《世纪末在美国》,再次引起关注。
曹明华说,她本以为《世纪末在美国》之后,会就此停止中文写作了。一方面是因为她
在离开中国一些年之后,回到上海时对整个文化环境有一种陌生感,另一方面是因为时
间精力的限制。还记得她第一次回国是在去国7年以后,北京国际机场的检验员不相信
,问她还有没有另一本护照,在确信没有之后,他大声说:“嗬,你这一个猛子可扎得
够狠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反而能确定用母语表达她的情绪和思维将是她未来生
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http://www.jszjz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8 |
|
a**n 发帖数: 2994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ben (小奔),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延安性解放:男女关系很随便 女人深受怀孕之苦(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9 14:43:05 2013, 美东)
对生理现象的无知,与几乎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很多离开父母、逆家庭的革命女青年都
是稀里煳涂地怀了孕。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后,才去医院
检查,知道自己已经是准妈妈了。营养的不足,使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对此
体会最深的应当是贺子珍。萨苏撰写,发表于《史客1202》上的《延安女性深受怀孕之
苦》一文,讲述了延安性解放时期,女性受的苦与痛。
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解放运动,
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
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这场革命从来不提
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
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19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20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07:53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h.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2:39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1)
以其反文化特征闻名於世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常常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焚书坑
儒”的比喻流传於文字记载之中。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全面的历史错觉。就其全过程而
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顺从与抗争,幻灭与追寻,疯狂与觉醒错综交织,相互转化的政
治思想运动。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焚书”的结果是激起了一代青年人倍增的读书欲望
;反文化的悖论是造就了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尤其是异质文化如饥似渴的汲取。与熟
为人知的狂热的红卫兵运动相伴相随的,文革中的中国还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冷静的地
下读书...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上山下乡:黄宗英和她的现代贞节牌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7 10:16:38 2017, 美东)
作者:彭小明
中国政坛即将接纳一代知青中的政治人物成为主要领导人,于是“知青”道路的文学作
品又应运而生,尤其是所谓的青春无悔之类的喧嚣又再度红热起来。可是知青道路的“
青春无悔说”立刻遭到了迎头痛击,至少在网络世界变得难以藏身。
这里介绍一下黄宗英的情况。她是1949年前的老影星之一,后来改行写报告文学,晚年
以黄昏恋(对象是卧底文人冯亦代)出名。老知青痛恨上海女作家黄宗英!她是万恶的
上山下乡政策的吹鼓手,并籍此浪得名作家之名。德国人民不仅清算纳粹希特勒、戈倍
尔和东德昂纳克、克伦茨的罪行,也要追究具体作恶的刽子手和吹鼓手。德国小说《朗
读者》告诉人们,希特勒建立了奴役人民的暴政,女狱卒汉娜则是押解和驱遣犹太妇女
儿童走向焚毁的凶手。毛泽东发动了驱遣青年下乡的运动,黄宗英也是强迫下乡的帮凶。
知青下乡是现代中国人绕不开的... 阅读全帖 |
|
x***q 发帖数: 4953 | 23 美家杂志
主办: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份杂志作了一个专题:后选秀季……其中采访了各大选秀的选手其中快男里采访了我
们张小杰呀,只节选我们自己的这部分了
比赛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每个周末的黄金时间你都会看见这些年轻面孔中的一些,他们已经开始熟悉这个圈子,他
们有的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唱片,偶像剧或节目,或者说他们已经是艺人了.他们有一些
人需要重新调整并规划自己的人生;一些人则无力延续选秀时的辉煌;一些人随时可能
被这场造星大潮的后浪所”淹没”;另一些人却比从前更加的坚定和成熟了.毫无疑问
,短短几个月的选秀多多少少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而他们正在试图从中回过神来
,并渴望看的更远一些
张杰 2007年<<快乐男声>>第四名
!Q:如果你当初没有来参加选秀,你大概会在做什么?
我想我会去做一名普通的工人,或者小职员什么的,和走在大街上每一个普通的人都一
样,结婚生子,不过我还是会喜欢音乐,爱唱歌.
2 Q:近期内,你在物质生活上有什么最切实的短期目标?
我想把我的爸爸妈妈接到北京来住,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照顾好他
们,现在我好想给他们买房子,能经常看到他们.
3 Q:目前你精神生 |
|
y*****l 发帖数: 5997 | 24 《中国达人秀》落幕一个多月之后,明星“达人”张冯喜、寿君超、高逸峰、“鸭脖”
夫妇再次聚首,昨天下午为刚刚上市的《<中国达人秀>幕后故事》一书签售,吸引了不
少观众前来捧场。 张冯喜人气最高,我想要她的印章,将来估计很值钱。:)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走近“中国达人”及〈中国达人秀〉幕后故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http://www.letv.com/ptv/vplay/1017003.html |
|
y*****l 发帖数: 5997 | 25 《中国达人秀》落幕一个多月之后,明星“达人”张冯喜、寿君超、高逸峰、“鸭脖”
夫妇再次聚首,昨天下午为刚刚上市的《<中国达人秀>幕后故事》一书签售,吸引了不
少观众前来捧场。 张冯喜人气最高,我想要她的印章,将来估计很值钱。:)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走近“中国达人”及〈中国达人秀〉幕后故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http://www.letv.com/ptv/vplay/1017003.html |
|
l*******u 发帖数: 2496 | 26 汇评
朱光潜《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 (《人世间》
第1期,1934年4月)
王先生在这里所指出的分别实在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不过从近代美学观点来看,他所
用的名词有些欠妥。他所谓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近代美学所谓“
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的发生是由于我在凝神观照事物时,霎时间由物我两忘而至
物我同一,于是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换句话说,移情作用就是“死物的生命化”,或
是“无情事物的有情化”,这种现象在注意力专注到物我两忘时才发生。从此可知王先
生所说的“有我之境”,实在是“无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的实例为“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
境,都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其实都是“有我之境”。我以为与其说“有我之境”和
“无我之境”,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都是同物之境。“鸢飞戾
天,鱼跃于渊”,“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都是
超物之境。
王先生以为“有我之境... 阅读全帖 |
|
q****i 发帖数: 1395 | 27 本文摘自《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作者:李南央(作者系李锐与范元甄女儿),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妈妈和邓力群的旧事我第一次听说竟然出自一个大街上买菜的老太太嘴里。我在陕西
时有一个好朋友,一年回京探亲,在大街上排队买菜,那时旦分有什么好菜,就要排长
队。排队等的无聊,人们就认识不认识地在一起扯闲天儿。
我这个朋友很健谈,跟人也是自来熟。她看到前边的老太太很象老干部,就问:“您
是老干部吧?”听到人家说是,我这朋友就跟老太太搭上了茬,问:“那您认识不认识
一个叫范元甄的?她也是延安老干部,是我朋友的妈妈。”没想到那人说:“范元甄?
太知道了!延安四大美女之一嘛!她和邓力群的风流事,在延安人人皆知。”看来不管
受了革命队伍多少年的教育,爱在背后议论人,是中国人的通病。
革命老干部也未见得清高多少。这老太太津津有味地与我这朋友道来,直到俩人排到
了菜摊儿那儿为止。回到沟儿里,我这朋友大呼二叫地对我说:“嘿!你妈当年可够风
流的!你知道她和邓力群有一腿子吗?”我觉得很羞愧,也很不齿于这么个革命老太太
怎么在大街上与一个根本不相识的年青人扯这种事,一定是神经不正常,太不可信!没
有细问。我的朋友... 阅读全帖 |
|
c******a 发帖数: 168 | 28 也来无聊一把,偶然看到,觉得还是挺有趣的。
如果鲁迅活到现在
韩寒 @ 2007-7-25 18:40:42 阅读(812)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1:越激进的人有时候越守旧,鲁迅很可能不会用电脑和上网,和人家打笔仗的时候,
依然在〈收获〉上以月经的模式发表文章,贻误战机,被人嘲笑。
2:鲁迅最大的一次笔仗肯定是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打的。
3:鲁迅会被各个娱乐节目评价为最会利用社会新闻和政治为自己进行炒作的人,每当
鲁迅提笔,娱乐节目都会以“鲁迅大肆进行炒作,宣称……”
4:当鲁迅和活到现在的梁实秋胡适等笔仗以后,媒体和网民称鲁迅为“宋祖德第二”。
5:其实更加有可能的是,后出道的宋祖德被称之为“鲁迅第二”。
6:鲁迅替人民说话,受到关注,拿了高额的版税,老百姓看着心里很不舒服,成立了
“反鲁迅联盟”,提出“反对鲁迅利用我们进行炒做”。同时,鲁迅因为反对政府征收
“扣除个所得税的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而被《日人民报》社论员
批评在奥运前夕故意制造不和谐气氛。
7:鲁迅文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各界人士质疑鲁迅这样一个逮人就骂的疯狗是否
有资格把自己出版文集。白烨觉得,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