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上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w********2
发帖数: 632
1
120年前的武汉在张之洞的湖广总督治理之下,可不是现在的武汉在中国的地位。张之
洞在慈禧的关照下,希望武汉的新洋务运动成为满清帝国的近代化转型的模范。但是张
之洞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超过了现在中共的所谓改革。张之洞在文化上建立了武汉大学
的前身,在军事上建立了新式陆军,和新式重工业兵工厂,和当时的高科技铁路,还又
民族轻工业,加上汉口原来的四大名镇的金融贸易地位,张之洞的湖广总督20年任期内
,武汉一直是当时中国的弄潮儿,和现在的上海,20年前的广州深圳是一样的地位,这
才有宋美龄27年到汉口觉得失落的一说。武汉的衰败是辛亥革命之后,虽然第一枪是在
武汉打起来的,但汉口却从此衰败。所谓风水轮回转。
看看历史就知道武汉的近代地位了: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
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
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
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8227
2
盛宣怀, 中国最早的两所现代大学(北洋-天津大学,南洋-交通大学)的缔造者。
慈禧对盛宣怀的评价:“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
李鸿章对盛宣怀的评价:“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张之洞对盛宣怀的评价:“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孙中山对盛宣怀的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
(非影射,但历史总有很多巧合)
被地方既得利益集团盘踞的各省铁路公司,其实已经成了暗无天日的黑箱。盛宣怀
和中央的政策,示好于民,媚眼并非抛给他们。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那并非用于
寻找光明,而只是用来寻找如何让黑夜更为黑暗的路径而已…………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久未登台的盛宣怀,渴望的就是一亮相便能赢
得满堂喝彩。
这本就是他的舞台。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到1908年,在这12年的时间里,他
都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
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侍郎”)的身份谈
判对外商约。直到1910年的8月份,他才回到北京,却依然是个副部长,更尴尬的是,
部长(“尚书”)居然是他以前的下属唐绍仪。于是,两人都只好称病。
唐绍仪勉强干了几个月...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16
3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转载] 还说说“满汉不通婚”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kzeng 所发表 】
http://www.kzeng.info/drupal/node/636
呵呵,这阵子不少人在讨论这个话题,也来凑个热闹,因为觉得谭伯牛,秦大路和
numzero诸位老大的说法,虽然都很有道理,但是都有些片面。谭兄认为“满汉不通
婚”的症结多在汉人;秦、nu二兄认为症结多在满人;呵呵,我来和把稀泥,两边
都有问题。
1. 满汉不通婚 问题的由来
对于清代满汉民族之间能否通婚的间题,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就
是在清代墙如烟海的文献中,迄今尚未发现明确的禁令。但清朝末年满族统治者颁
布的废除禁令的上谕,却又言之凿凿,其谕云:
钦奉皇太后懿旨:“我朝深仁厚泽,沦决寰区,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
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
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 ... 一如遇选秀女年分,仍由八旗挑取,
不得采及汉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将此通谕知之。
问题就来了。这条废除禁令的上谕,不会是空穴来风,如果没有禁令,又何须专门
颁谕废止
l***s
发帖数: 436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揭开大太监安德海死因之谜 zz
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
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又有一
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
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飘扬;楼船上仪卫煊赫,且
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飞扬跋扈的安德海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不但不敢告发
,还争先恐后地逢迎巴结,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七月二十日,楼船进入山
东德州境内,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为自己做寿,带领众人向所带龙衣罗拜,引得民
间议论纷纷,轰动德州城,也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刚直不阿的丁宝桢迅速命东昌府
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
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无视祖制,公然出京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
。咸丰年间曾先后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同治七年
(...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caiyunzhinan(去大理),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题: 曹雪芹家族是如何从家奴成为江南中枢的?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7 09:59:12 2017,GMT)
曹雪芹的身后未解之谜太多,而那些研究曹雪芹以及红楼梦的所谓专家学者们大部
分都是混饭吃的酒囊饭袋。他们研究的目的不是为学术也不是为爱好,而是为钱,这才
是曹雪芹以及红楼梦至今仍然是一个神秘之谜的主因。
曹雪芹写了一部红楼梦,因此,世上多了两大学派,即“红学”和“曹学”。
因为曹雪芹非名人,我说的非名人是曹雪芹活着的时候不是名人,所以有关他的记
录和记载,几乎等于零。而且,曹雪芹应该没有传世到今天的后裔近门族人,他儿子比
他死的还早,死在中秋佳节8月15,曹雪芹自己则死在大年三十儿夜。我小的时候骂人
,骂人最狠的就是你家年五经(大年三十儿夜里叫年五经)死人。
曹雪芹就死在年三十儿,儿子死得更早,因此说曹雪芹应该是没有直系后人。口口
相传的我爷爷、祖爷爷,太祖爷爷也都没了。
曹家为何被抄家,我个人认为清宫档案肯定有记载,但是真正的研...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6
读起来很需要高智商:
官居一品 第七五八章 治安疏 (下)
“二位过谦了。”沈默笑道:“能认真思考泰西小国的长处,不以夭朝上
国固步自封,便让本人感佩莫名了。”说着对王寅道:“它山之石可以硅L玉,虽然两
国国情不同,但依然对我们有启作用……十岳公请继续说下去。”
“海殇是你的人?”里面传来嘉靖冷淡的声音。
“澈臣当时觉着他是员干吏。”沈默面不改色道:“而且官声也 很
好,本意为国举贤,并没有收他一文钌的贿赂。
孤身一人走在阴森森的宫殿里,沈默才现在家里轻描淡写谈论的这场政潮,其
实真的很可怕。
“圣躬安。”太监毫无废话道:“传沈默入宫觐见,不得有 误。
“嗯,我会的。”沈默点点头,走出书房后,便看见胡勇在月门洞往里张望。
方才最高警戒,整个后花园后不准有人,警戒没解除,他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好在沈默多了一段记忆,总能让他鹿,气十足,说出的话来,也更加可信道:
“看来你们都下了苦功夫,我承认现今不列颠的皇权空前强大,但我就说一件事一一...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7
正文 第七五八章 治安疏 (下)
---------
沈明臣和王寅盯着沈默看了半晌,见他如此紧张,沈明臣突然扑哧笑起来道:“大
人呐,您真是关心则乱,我们若不想把这条命卖给你,又怎会追问的这么细呢?”王寅
也笑着点头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个转变有点快,沈默闻言竟口吃道:“你……你们早……早就知情?”
“跟您朝夕相处,若还看不出点端倪来,”沈明臣洋洋得意道:“我们还有-何脸
面冒充智囊?”
“呵呵……”沈默确实有些意外,自问事情都坐在暗处,并未有何 端倪,若
这都被看出来,那不是他们太神,就是自己太蠢了。
王寅知道沈明臣的说法,并不能让精明的主公心服,便道:“有件事一直瞒着大人
,还请您恕罪。
“我不怪罪,”沈默心中一动,有些明白了,但还是微笑道:“只 管说出来
就是。”
王寅便揭开谜底道:“郑开阳把大人给的:大宪章》,抄了一本 给我。
“原来如此……”沈默恍然大悟.问余寅和沈明臣道:“这么说.
你俩也都看过了?”
沈明臣笑着点点头,氽寅也不好意思道:“不是有意瞒着大人...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536
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奋斗在新明朝 440-443
我开贴了,因为最近这几章的连一起是一个故事,所以我就把它们都和在一起了,方便
没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对它有了解。
四百四十章 为难的旨意
在李大人的记忆中,功高不赏从来不是好词,后面常常连带着掉脑袋,虽然这次完
全谈不上功高,但成了不赏也不吉利,不是什么好兆头。
之前,他还曾有个心思,忽悠天子将“辰时之日”石刻推广到天下所有学校里,以
成就自己千秋万代之英名,就像天下衙门里必有“公生明,廉生威”这块戒石一样。
不过今日一直没有合适机会,天子左右也没有自己人可以帮腔,只好作罢。如今再
看,幸亏没有成功…
面对沉默的天子,李佑立刻奏道:“我朝很有一些臣子不务实为先,言行无忌,专
喜好指摘他人,不惜捏造污蔑并以此为能!分明发言错失在先,却无视是非,死不认错
,自诩曰风骨,这是何道理?臣又闻,亲贤臣而远小人,此乃至理!”
袁阁老听到李佑这段抨击别人的话很有感触,明知李佑暗指别人,但仿佛李佑在作
自我批评似的。
李佑又道:“臣这地方亲民之官,抚境安民皆分内之事也,从来不欲以此邀功。然
今日数次遭少宗伯横加非议,却无只言片语为歉,心中不平,故只求少宗伯亲口向臣赔
罪,以慰下官之心,其余别无所求!”
李...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888
9
京师温体仁府上,梁廷栋面有忧色的在管家带领下进了温体仁的书房,温体仁这次没有
在写字,而是已经在门口等待他。
梁廷栋按下官礼跪拜温体仁,温体仁还是那副枯瘦模样,不过久居上位之后气度更
显从容,他亲手去扶起梁廷栋,两人一起进了书房。
梁廷栋待管家关上门,便直接对温体仁道:“老先生,今日熊明遇直奏入宫,听闻
是建州要议和一事。下官觉着此事需要跟老先生商议,请大人定下方略。”
温体仁温和的点点头,请梁廷栋坐了,梁廷栋现在还在他的派系中,兵部尚书的位
置多年一直当着,几次想换到吏部尚书,最后都被皇帝给否了。
“建州议和的事情,前几日就在京师传得沸沸扬扬,各处茶楼和说书的地方说得有
模有样,偏生这消息是今日才到,背后散播这风声的,应当颇有来历。”
梁廷栋低声道:“据下官粗略打听,熊明遇和方一藻已先行发过密奏,说及建州向
辽东巡抚方一藻递书求和,款和条件在宁远和山海关之间往来数次。熊明遇已在最初先
行奏报,是免了自己私下议和的嫌疑,后面还能与建奴谈了数次,应当是皇上同意看看
建奴的条件。”
温体仁抚着胡须轻轻道,“议和只是议,到底和不和却还差着大截,建州窃据辽东
十余年,早视辽东为其禁脔,老夫很是...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三卷 第一章 路
碧海蓝天,一长溜十几艘帆船火轮船劈波斩浪,划出一道道白线。
新军营赴关外走的海路,而英法俄战事未息,听得火器营奔赴关外与俄国人作战,
包令慨然相助,帮新军征用了十几艘船舰。
船队将在直沽(天津)靠岸,新军转走陆路出关,一来不可令洋人船队趁机探查牛
庄一带虚实;二来送蓉儿以及府里下人回京。
前几日朝廷终于下了上谕,叶昭被任命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加神炮三营统领,领“
振威”“振武”“振和”神炮三营赴关外“靖夷氛而绥边圉”。
官还是正二品,新军的名份也正式确定下来,神炮营,而看上谕的意思怕是营中汉
人早晚会编入汉军旗,咸丰自是想练一枝八旗军组成的火器营。
神炮营?叶昭想想也有些无奈,若以后有了真正的炮兵,又该起什么名号?
船房内轻轻摇摆,房间倒是宽敞,船楼三层,通风也好,玻璃窗外,海天一色。蓉
儿站在窗前,正拿着千里镜眺望远方。
叶昭坐在木桌前,闭目养神,琢磨着神炮营的前景,其实练起这么一枝兵勇,可自
己的差咸丰说撤就能给撤了,再怎么精锐,也不是你的亲军,营中刚安也好,神保也好
,对自己好似忠心耿耿,可这都是在忠君大前...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四卷第八章 二鬼子们
1856年10月,《广州条约》签订。
增开营口、天津等五处通商口岸;广东全境开放,外籍传教士可以入广东境内自由传教
,诸国商人可以入广东游历、行商;各国领事馆驻广州,中国政府在广州设总理各国事
务秤门,与各国平等交往等等。
而在附粘条款中,则有中国政府以五十万两银子购买艾维公爵号;中国政府同诸国商人
合资修建铁路、电报线路、黄埔港等等条目。
在广州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城方面自然毫无异议,将各国夷人打发去南疆,再不
来京城叨扰丶实在是绝妙之策。而对西洋诸国来说,虽然以前同中国政府交涉也是在广
州,但那时候交涉的对象为两广总督,虽然挂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名号,总令人感觉
是地方官员。现在中国政府成立“外交部”,明显将各国平等对待,能不能上京,倒也
在其次了。
总理衙门自然暂时由叶昭署理,当然,同前世不同,今世的总理衙门可并没有兼管海防
、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等诸多事务而成为权柄第一的实权衙门,今世之总理衙门
,实则更像是理藩院在广州设了分部,叶昭的职权同五口通商大臣并无不同。
只是诸国夷人不懂其中玄机而已。
而最终在铁路、电报、港口等等谈剌中,确定的权益比例...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怎么了?”听这小女人天惊小怪的叶昭就想笑。
“他,他,是他……”锦二奶奶握着千里镜的雪白小手微微颤抖,声音更透着激动。
“谁啊?”叶昭随即就一怔:“容公子么?”
锦二奶奶领首,随即将千里镜递还叶昭,指着远方道:“就那个,高个子,头发长长的
……”
叶昭又哪里认得出?千里镜圆筒所见,这些村民几乎都没什么区别,不管男女,都是麻
布片似的裙子遮住紧要部位,有的脖子上挂着金属环,看起来好像是村里的“贵族”。
另一边,水师步兵营的兵勇已经散开,如同豹子般轻灵而矫捷的扑向村落。
“别每人!”,叶昭大喊了一声,荣春霜既然能在村落里闲庭散步,那种种推测可就落
了空,这村子十九就不是什么匪巢。
举起千里镜观望,果然,当火枪手们突然从村落的四面八方冒出来,土人向导叽里咕噜
喊着“我们是官兵,之类的话,那些村民表现的都极为温顺,按照土人向导的命令慢慢
聚集到村头古树旁。火枪队进村捏索,每个茅草屋树屋都不放过,凡是活人,都被逼着
抱头到古树前扎堆。
仔仔细细接过了村落三四遍,才有一名信号兵爬上树屋打出旗语“安全”。
叶昭不等这边哨兵禀告,拍拍手,缓步而出,锦二奶奶急忙跟上。
这是一棵七八人才能合抱的参天...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三卷 第一章 路
碧海蓝天,一长溜十几艘帆船火轮船劈波斩浪,划出一道道白线。
新军营赴关外走的海路,而英法俄战事未息,听得火器营奔赴关外与俄国人作战,
包令慨然相助,帮新军征用了十几艘船舰。
船队将在直沽(天津)靠岸,新军转走陆路出关,一来不可令洋人船队趁机探查牛
庄一带虚实;二来送蓉儿以及府里下人回京。
前几日朝廷终于下了上谕,叶昭被任命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加神炮三营统领,领“
振威”“振武”“振和”神炮三营赴关外“靖夷氛而绥边圉”。
官还是正二品,新军的名份也正式确定下来,神炮营,而看上谕的意思怕是营中汉
人早晚会编入汉军旗,咸丰自是想练一枝八旗军组成的火器营。
神炮营?叶昭想想也有些无奈,若以后有了真正的炮兵,又该起什么名号?
船房内轻轻摇摆,房间倒是宽敞,船楼三层,通风也好,玻璃窗外,海天一色。蓉
儿站在窗前,正拿着千里镜眺望远方。
叶昭坐在木桌前,闭目养神,琢磨着神炮营的前景,其实练起这么一枝兵勇,可自
己的差咸丰说撤就能给撤了,再怎么精锐,也不是你的亲军,营中刚安也好,神保也好
,对自己好似忠心耿耿,可这都是在忠君大前...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四卷第八章 二鬼子们
1856年10月,《广州条约》签订。
增开营口、天津等五处通商口岸;广东全境开放,外籍传教士可以入广东境内自由传教
,诸国商人可以入广东游历、行商;各国领事馆驻广州,中国政府在广州设总理各国事
务秤门,与各国平等交往等等。
而在附粘条款中,则有中国政府以五十万两银子购买艾维公爵号;中国政府同诸国商人
合资修建铁路、电报线路、黄埔港等等条目。
在广州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城方面自然毫无异议,将各国夷人打发去南疆,再不
来京城叨扰丶实在是绝妙之策。而对西洋诸国来说,虽然以前同中国政府交涉也是在广
州,但那时候交涉的对象为两广总督,虽然挂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名号,总令人感觉
是地方官员。现在中国政府成立“外交部”,明显将各国平等对待,能不能上京,倒也
在其次了。
总理衙门自然暂时由叶昭署理,当然,同前世不同,今世的总理衙门可并没有兼管海防
、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等诸多事务而成为权柄第一的实权衙门,今世之总理衙门
,实则更像是理藩院在广州设了分部,叶昭的职权同五口通商大臣并无不同。
只是诸国夷人不懂其中玄机而已。
而最终在铁路、电报、港口等等谈剌中,确定的权益比例...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怎么了?”听这小女人天惊小怪的叶昭就想笑。
“他,他,是他……”锦二奶奶握着千里镜的雪白小手微微颤抖,声音更透着激动。
“谁啊?”叶昭随即就一怔:“容公子么?”
锦二奶奶领首,随即将千里镜递还叶昭,指着远方道:“就那个,高个子,头发长长的
……”
叶昭又哪里认得出?千里镜圆筒所见,这些村民几乎都没什么区别,不管男女,都是麻
布片似的裙子遮住紧要部位,有的脖子上挂着金属环,看起来好像是村里的“贵族”。
另一边,水师步兵营的兵勇已经散开,如同豹子般轻灵而矫捷的扑向村落。
“别每人!”,叶昭大喊了一声,荣春霜既然能在村落里闲庭散步,那种种推测可就落
了空,这村子十九就不是什么匪巢。
举起千里镜观望,果然,当火枪手们突然从村落的四面八方冒出来,土人向导叽里咕噜
喊着“我们是官兵,之类的话,那些村民表现的都极为温顺,按照土人向导的命令慢慢
聚集到村头古树旁。火枪队进村捏索,每个茅草屋树屋都不放过,凡是活人,都被逼着
抱头到古树前扎堆。
仔仔细细接过了村落三四遍,才有一名信号兵爬上树屋打出旗语“安全”。
叶昭不等这边哨兵禀告,拍拍手,缓步而出,锦二奶奶急忙跟上。
这是一棵七八人才能合抱的参天...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6
五、第四阶段(1901—1911年),教案的余波与性质变化
义和团运动后,反洋教斗争大大衰落,已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但与此前相比,仍然具有
显著的特点:
其一,教案数量急剧减少。在1901—1911年的11年间才发生334起教案,年均30.4起,
仅占上一阶
段的21.9%。重大教案只有19起,年均1.72起,仅占上一阶段的36.9%,数量急剧减少。
其二,教案性质发生变化。义和团运动前,反教者的斗争目标是帝国主义和教会势力,
对清政府只是
扶持,并不反对。当然,在实际斗争中,由于清军的镇压,反教者出于自卫,偶尔也与
清军对抗,但
这类事例很少,并不能改变这一时期教案的反帝性质。1901年,直隶安平、深州的反教
群众首先竖起
了“扫清灭洋”的大旗,接着,四川巴县,雄县,直隶广宗和安徽霍山的反教队伍也提
出了类似的口
号。上述口号表明这些地方的反教群众已经抛弃了对清王朝的幻想,把反对清王朝封建
压迫,推翻其
统治,消灭外国侵略者和教会势力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还有一些地方的反教群众虽然
没有明确提
出“扫清灭洋”口号,但在反教的同时也把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官府。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后教案的性质已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607
1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认识基督
Mark 16:17
And these signs will accompany those who believe: In my name they will
drive out demons; they will speak in new tongues; 18 they will pick up
snakes with their hands; and when they drink deadly poison, it will not
hurt them at all; they will place their hands on sick people, and they
will get well.”
所有的"they will..."都是用分号分割,这表明最前面一句中的限定语对分号连接的所
有分句都有
效。这个限定语就是"In my name",“奉我的名”。什么时候可以奉神的名?不是人说
我奉耶稣的
名,他就奉了。古代“奉上谕”不是随便一个人想说奉就能奉,也不是同一个人任何时
候都能奉。只有
皇上给他旨意的时候,他才能,他才敢去奉上谕。确实有信徒能行神迹,那是神给他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3893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Belief
标 题: 看看传教士的真面目:近代传教士与西方列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 12:38:36 2009, 美东)
我转贴一些事实,来说明传教士这个兵种是配合本国军队去侵略其他国家的。同时也要说明,中国人民跟基督教是有一笔血债要清算的。
看看传教士的真面目:近代传教士与西方列强
发信人: jinyushaoye(万世流浪)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03:11), 站内信件
基督教是一种热衷于传教的宗教。从基督教形成之初,就有传教士的活动, 如使徒时代的保罗、巴拿巴等人在基督教的发源地小亚细亚传教。但形成大规模、有组织、跨洲际的群众性传教活动还是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当时欧洲处于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欧洲经济强国找到了海外资源和新的市场,同时也为更大范围的传教提供了历史的机遇。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纷纷向北美、非洲和亚洲拓展殖民地,传教运动也就是在这时伴随着资本...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9
一家村主 于 2013/8/27 15:45: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此人头像为何被印到日本万元钞票上?
李钟琴
2012年夏天,我第一次见到日本最高额纸币一万日元的时候,还以为纸币上的那个人是
日本的某位天皇,要不就是丰臣秀吉啊伊藤博文啊大久保利通之类的著名政治家。后来
才知道,此人既不是哪个天皇,也不是某位首相,而是一个出身平民、终身未仕的教育
家、思想家,他叫福泽谕吉。
对福泽谕吉其人,我早就有所了解,对他既敬又恨,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他是日本
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劝学篇》、《文明概略论》、《脱亚论》
等,主要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崇尚自由平等,呼吁日本脱离东方愚昧文化,全盘西化
。虽然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名人,但毕竟是一介平民,终身未得一官半职,没
有什么文治武功,日本人怎么把他的头像印到最高额的日元上呢?一个教书匠有何德何
能啊?
少年时期曾受中华文化熏陶
福泽谕吉生于1835年1月10日。他的父亲福泽百助是一个俸禄微薄的知识分子,喜欢收
藏中国古书,致力于研究中华文化,是当地名望颇高的汉学家。在谕吉诞生的那一天,
福泽百助恰好买到了中...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5
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①
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
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
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
且也已有具体实践。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潘仕成试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
艘可用于外海作战的仿美国三桅夹板船②;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
说》,且试造了长4尺2寸、阔1尺1寸用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
“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③。进入60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
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
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镇压人民起义是反动的,但对于“防海盗”就要
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斥为反动。对马尾船政局的创建说,抵御外侮是其主
要目的,而“御外”又有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船政局的创办者闽浙总督左
宗棠说:现令“泰西诸邦均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1
第十一章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从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从求强
到求富的过渡性的企业的话,那么,煤炭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兴办,
则是洋务派以求富为主要目的兴办民用工业的正式开端,也是“以富求强”
的起点。而首先提到开采日程的是煤炭。70年代中期掀起了机器开采煤炭的
热潮。这股热潮正好与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针锋相对。因此,
得先叙述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窃取中国煤矿开采的权利的历史。
早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开辟了从它本上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定期
轮船航线,美国也在酝酿从它的西海岸横渡太平洋直达中国的轮船航线。随
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口岸,外
国兵商轮船,便横行于从辽东到海南的漫长的中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
在那时,轮船的动力燃料是煤炭,它的消耗量随着轮运的增加而猛增。据统
计,中国沿海外国轮船每年煤炭消耗量60年代中期达到40万吨,年输入上
海的煤炭,由50年代后期的3万吨,增为70年代初的16万吨,其中大部分
是供应外轮所需①。这种长途运煤成本昂贵,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2
第十二章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
一、开采金属矿的目的及其简况
所谓金属矿,在当时是指金、银、铜、铅、铁等种类。在1874—1875
年间,大臣疆吏筹议海防中奏请开采煤炭时,常常是煤铁并提,也涉及铜铅
等五金矿藏。例如丁日昌于1874年在其《海防条议》中说:“镇江之东南山
煤铁五全似皆可采。..产煤之处皆多产铁。..五金煤铁等项,非特利源
所系,亦军事胜败所关,..故开矿一层,尤为目前军事饷事之第一要务矣。”
③其他封疆大吏也有类似的煤铁五金并提的说法。但付之于实行时,首先是煤
炭,虽也注意到铁的开采,实际上却未曾与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先煤
后铁”是办洋务企业者常讲的一句话,其他金、银、铜、铅等就等而次之了。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一是洋人觊觎中国矿藏最早的着眼点是
煤炭,清政府洋务派为保护自身的利权,故把采煤放在优先的位置:二是洋
务军用工厂和兵商各轮迫切需煤,不橡五金那样可以暂时从缓;三是采煤较
为易办,并且采出来即可使用,经济效益也可以立竿见影,不像铜、铁等金
属需要有一个冶炼加工过程。以故,金属矿使用机器开采与冶炼,延至1880
年前后始提到实践的日程,比之煤炭的开采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9
第十九章洋务运动尾声
一、成功与失败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40年之久。
1895年到1901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为什么我认为1895年到1901年是
洋务运动的尾声呢?多年来学术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他说它“失败”,
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他们以什么作根据这样说的?无非
是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但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大败,这不是洋务运动失败或
彻底破产的标志吗?!诚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即不能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即等
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因为如果那样认识的话,那就是洋务运动没
有“成功”之处可言了。事实上,按照本书各章节所述,洋务运动成功之处
是很多的,从全局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在洋务运动过程
中,不断有成功也随时有失败,这无论从具体某一企业、事件或从带总体性
的方针路线看均是如此。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战争,说它们胜利与失败、成功与破产,
是从政治路线和目的等方面说的,是将事件置于历史长河规律中考虑的,离
开“目的”、离开“规律”来谈成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聂作平:111年前对一个政治犯的公祭
http://hx.cnd.org/?p=132241
在清朝,北京菜市口是一条令人谈虎色变的街。这条街原本以蔬菜和一家名为鹤年堂的
药铺而闻名,但有清一代,这里也是处决人犯的刑场。
1898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城刚进入霜风凄紧的秋天,这一天下午,六名人犯被押送
到菜市口,在众多翘首观望的看客的注视下,六颗拖着长辫子的头被一一砍将下来。
人犯的鲜血,喷洒在黄沙铺地的街面,不消两个时辰,这血迹便与黄沙一道,凝成了一
些深黑的血块,慢慢被来往的车马卷起的沙石和垃圾淹没。只有一些看客,还坐在鹤年
堂附近的茶馆里,意犹未尽地谈论着行刑时的种种细节。
这六个被砍了脑袋的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按照朝廷所宣布的名单,
六君子的排名先后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六君子中,四
川有两人,即绵竹的杨锐和富顺的刘光第。
刘光第死难后70年,我出生在他曾生活了20多年的赵化镇。这是沱江边一座随自流井盐
业而兴的古镇。
111年前,刘光第遇难之后,他的遗体从北京运回了家乡,在这里,乡人为他举行了一
场在今天看来也颇令人惊讶的公祭。透过家乡父老给予刘光第的哀荣,我们或许可以看...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49
2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四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四(二百六十一至二百八十)
二百六十一 上谕著内务府总管查库存变色之纱
雍正二年五月十三日
奏事太监刘玉、张玉柱传旨:每年花费若干万两钱粮织的纱,库中官员并未妥善收
藏,以致变色,将此著交内务府总管去查。变色之纱,若系三五年之内者,著参奏。钦
此。
[译自内务府满文上传档]
二百六十二 上谕著内务府将三织造送来之缎疋立即入账销算
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总管太监.四品官.加二级张其林传旨,谕庄亲王、内务府总管等:三处织造呈进
各色绸、缎、纱等物时,应立即将彼等送来之年份及缎疋项目、数量等,查收入账,销
算钱粮。钦此。
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庄亲王,内务府总管.兼散秩大臣常明,内务府总管来保、李
延禧谕:广储司立即施行。
[译自内务府满文上传档]
二百六十三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登记
雍正二年七月初三日
本日王安交来曹(兆页)进:
白绫十二卷扁二卷 单条四 对六 洒金书心纸张半十卷内有两张五卷 洒金连四纸张
半十卷单张二十卷
[宫中.懋勤殿日记出入帐]
二百六十四 江宁织造曹(兆页)请安摺
雍正二年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朱批: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
f*******l
发帖数: 8811
26
史海: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始末 并非孙中山让位(图) 南方周末
核心提示:南北议和,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转折。议和的结局是清帝退位,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实现政权更迭的重大事件。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南
京参议院依法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只是兑现政治承诺而已。于孙无
所谓让,于袁无所谓夺。
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让助手剪去了自己的辫子。3月10日下午3时宣誓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此照为他和部分政府官员与外国使节的合影。他身着 的仍为前清陆
军上将军常服。左前第一人是孙宝琦;孙右后方是荫昌;前右二是陆徵祥;荫昌之
右为梁士饴。 采自《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
辛亥年九月十一日(1911年11月1日),清军与民军在汉口激战,袁世凯督师到鄂,
驻节孝感萧家港。这一天,上谕电达前线:“袁世凯现授内阁总理大臣,所有派赴湖
北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仍归袁世凯节制调遣。”同日,奕劻、那桐、徐世昌总协理
大臣及载泽、载洵、傅伦、善耆等亲贵大臣均上奏辞职。袁世凯取得了足以控制朝
政与指挥军队的权力,他一面奏请朝廷停止进攻,一面命刘承恩给黎元洪写信求和

刘承恩是袁世凯的旧部,又是
t****u
发帖数: 8614
2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涛哥为啥要跟个卖艺的斗气?
问题这事不需要皇上亲自下旨,一个知府就能出面搞定了吧!
明发上谕整一个天桥卖艺的,历朝历代都是新鲜事吧!
R***a
发帖数: 41892
2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涛哥为啥要跟个卖艺的斗气?
知府怕这事儿干的太明显,就请上谕来个大题目,大帽子
t****u
发帖数: 8614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涛哥为啥要跟个卖艺的斗气?

哪个戏?
涛哥要是看某个戏子不顺眼,跟身旁的小太监吱一声,公公们就帮着直接搞定了吧!哪
需要明发上谕,昭告天下。
b*********w
发帖数: 1486
30
参见朱元璋的做法,异地王特别是有异心的,没有上谕召见一律不得擅自入京。
f******7
发帖数: 210
31
一、官本制度下的悲剧:清官为何成了一种怪物?
我们历来有一种幻想,或者说有一种幻象:无论在怎样糟糕的历史中,总能窥见一丝体
制内的良心光彩。但只要稍做较真儿的思考,便会发现:在我们这个皇权、官权至高无
上的国度,清官只能是作为一个怪物的形态出现,而这个怪物,有时甚至会产生比贪官
还要大的破坏力。
以道德力量维持运行的国家,往往走向不道德;以清廉不阿维系公正的官员,往往制造
更大的不公正,只要这一切,发生于官本制度之下。
官僚架构严密成熟,文官集团势力强大的明朝,一方面,官员保有一种节劲的传统士大
夫风骨,另一方面,制度设计的低效和无能则使文官集团普遍贪腐。但在制度性堕落积
重难返的情形下,仍可以有海瑞这样的模范官员出现。
海瑞的胆略表现出了一个儒家理想主义者的勇气和操守,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的清廉
绝对不是作秀,然而这个明朝最正直的官员,尽管官至二品,但终其一生却无大作为,
张居正认为他轻率躁进,万历则直接斥其迂憨。
和其他有史可查的清官一样,海瑞在当时的声誉极高。这个严格自律的好人,认为君子
之所以志于仕途,只应该是出于恻隐和义愤之心,因此不贪和刚直是为官的基本要求,
哪怕只有微薄的...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2
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
雪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3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3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八国联军侵华真相
作者:佚名
目前网上有一股令人担忧的排外热潮,好像不反美不仇日就是不爱国。其实这
些人貌似爱国,本质却是虚伪的、脆弱的、幼稚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安全地带喊
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或者破口大骂,唯此而已!当年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北大一
位女生当面指责克林顿,指出美国的种种不是,但等她毕业时,却欣欣然嫁到了美国。
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有害的。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利于我们的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拿清末的义和团来说,颇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义和团肇始于山东,起源于民间的白莲教,原名“义和拳”,是一个迷信和封
建色彩很浓的秘密组织,以传习拳术来发展教徒,声称练拳后可以“刀枪不入”。其揭
贴云:“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他们痛恨一切近代文
明,大肆破坏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建设的电线、铁路等基础设施,把传教士称为“毛子
”,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谙洋语”者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
子”,直到“十毛子”,连戴眼镜、打洋伞、穿洋袜等“用洋货”者,也在格杀勿论之
列。现在看来,称之为邪教组织亦不为过。
恰巧山东巡抚毓贤是个极端保守而且排外的人,他看中了... 阅读全帖
r********9
发帖数: 1116
3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汉奸真多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523780101hzhj.html?tj=1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自取其辱》
@冯学荣读史
中国近代史上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事件,如果不弄清楚,国人心中始终
有一团淤血。
本文就是要化解这团淤血。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个牌子,到底有没有人亲眼看见过?有的。方志敏亲眼
看见过。他笔下记录的是八个字:“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参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国
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第8页)
这个牌子的制度背景是什么呢?是1885年上海租界工部局公布的《公园规则
》,其中规定“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同时也另款规定“除西人佣仆外,华人不准入
内”。(参《上海租界志》之《公园管理》)
不难想象,这个牌子的最大的可能是:公园的中国籍管理人员参照这份《公园
规则》之后,把上述两个毫不相关的禁令揉合在一起,书写了这个中文的牌子。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清末民初那个年代,能够手写中文告示牌的外国人,
属凤毛麟角,这类人通常不是领事,就是领事秘书之类的...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6
我曾造访过北京的八旗子弟中学,感到非常震撼,因为我看到满清贵胄子弟手中拿的竟是美国的教科书。我还参观过几所公办学堂,虽然他们的教学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但教学设备相当精良。
本文摘自:《辛亥革命》,作者:阿瑟?贾德森?布朗,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八旗子弟中学用的竟是美国教科书
清末的洋务派大员、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和京师大学堂7监督张百熙联合上书,敦促清廷建立新式教育体系。他们在奏折中建议,在各省省会建立大学堂以及配套的预科学堂和中小学堂,实际上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想在省会城市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预科学校、学院、大学。他们设想的整个教育体系以京师大学堂为核心。所有学校既教授西方艺术和科学,也教授传统的儒家经典。
他们对于现代教育制度的推崇和改革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1908年,清朝皇帝颁布的一道有关教育的上谕中说:凡男童年逾八岁者应入学,违者责其父母亲属。无父母亲属者,由本地官员负责其教育。各省总督应敦促属下兴建学校。以此圣谕广布天下。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提倡,新式学堂在中国大地上迅速结出果实。举个例子,仅仅是教授工程学课程的较为...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7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慈禧年轻时有一项神秘技能,一进宫就能俘获咸丰的心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un Aug 13 10:03:51 2017,GMT)
不在那个烽火时代的人,不好评价咸丰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但至少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为悲剧的皇帝。一上台就遇见太平天国运动,这边烽火未歇,那边硝烟又起,英法联军联合侵华。
我们看咸丰帝后宫,真正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叶赫拉拉氏,实际上地位并不高,她生父甚至是罪臣,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那拉氏既凭借与生俱来的自身特有的优选条件,又利用了咸丰帝对声色的追求迷恋,所以,她妃嫔的品级急速晋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揭秘慈禧的获宠之路,看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天子咸丰帝,一步步登上太后宝座的。
从长春宫院内戏台看长春宫。慈禧刚入宫时就住在长春宫。一是姿容超群,美貌无双。她是天生丽质,无与伦比。她自己曾得意地对别人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美到遭人嫉恨的程度,可见有多么美了。《十叶野闻》记载了咸丰帝迷恋那拉氏的情景:“当文...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985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继续向拥李派扔板砖

你这个同学啊,说别人“搞笑”之前最好先查查书confirm一下,免的闹笑话。
说到户部尚书,我猜你指的是以清廉著称的阎敬铭吧?他的户部尚书可没有被
撤,光绪11年(1875?)大学士左宗棠病逝,他的遗缺由阎敬铭接替,财政部长
升了副总理,财长就不当了,由翁同和接任,翁一直干到戊戌年被黜。
清流的领袖是李鸿藻,是当时南北党争的北派,而翁同和自沈桂芬殁后被奉为
南派的领袖,他不但不是清流的领袖,反而是清流的对头,后来和身为封疆的
张之洞水火不容。事实上,翁荣李枯(李鸿藻因治黄河不利被革职留任)就是清
流失势的标志。
你的这个比方也有些道理。翁是会计,李是部门经理。慈CEO禧老佛爷要用钱,
翁财务主任就是不批,于是李部门经理拍马屁,搞了个独立的花钱项目,帐目
不受财务部门监督,弄来的钱孝敬给老佛爷,当然自己也戴个帽子捞点回扣。
实际上翁是有名的正人君子,慈禧知道跟他根本没商量,所以才想出这个移花
接木的妙计,叫翁根本想管也无从管起,因为海军衙门不归户部管,银子直接
分摊给各省,以及“海防捐官”的收入,不经过户部,户部会计科目中也无园
工一条。光绪十四年过于园工的上谕上冠冕堂皇地说:“工料所
c***c
发帖数: 21374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銮新政第一道上谕
写的不错
中国人的文化,一代不如一代
x****o
发帖数: 29677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銮新政第一道上谕

怎么您老也开始挖老坟了?
c***c
发帖数: 21374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銮新政第一道上谕
首先,我看到的时候在首页。奇怪。我怎么是第一个回帖。
其次,最近我想明白了,要致富,挖坟掘墓。
x****o
发帖数: 2967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銮新政第一道上谕

有挖坟的了,这个挖坟致富之说有历史渊源么,我就听说曹操手下有摸金校尉
w****j
发帖数: 558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銮新政第一道上谕
袁绍和曹操开打的时候陈琳起草讨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
,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
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抹黑政敌的话未必是真的吧?曹操盗墓的
事情也许不是捕风捉影,公开的搞不太可能。
t****u
发帖数: 8614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末民初,南北议和的时间表
由大头大炮的讨论,网上搜了搜,找到一篇,时间表比较详细。
http://msn.ifeng.com/history/jishi/201001/0104_5871_1497340.shtml
Wiki上也有个时间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5%8C%97%E8%AD%B0%E5%92%8C
原文比较长,时间表总结一下,
1911年,
10/10,武昌起义
11/01,清廷上谕封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一面让清廷停止进攻,一面写信给
黎元洪求和。黎元洪回信,
“公果能来归乎?与吾徒共扶大义,将见四百兆之人,皆皈心于公,将来民国总统选举
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
11/09,黄兴给袁世凯信,
“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
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
,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11/10,袁世凯派人过江和谈。次日,黎元洪表态,
“以项城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
11/13,袁世凯觉得筹码不够
k***g
发帖数: 724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谭嗣同
帝党百日维新的那么多上谕,不是军机四卿参与撰拟的,那是谁?
k***g
发帖数: 724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谭嗣同
呵呵,你这书读得糊涂啊。“恭加签语”是撰拟上谕的一个环节。按雍正以后的制度,
臣子上书,军机处签拟后给皇帝御览,皇帝认可批准后,军机处拟旨,或者明发,或者
交片,或者字寄;杨锐说的“恭加签语”就是签拟这个环节,如果光绪/慈禧批准,下
一步就要就此拟旨。
以茅海建看到的十四条签语为例(这并不是全部的签语,只是他现在能够找到的签语,
实际的签拟数目他每天都有统计),七月二十七日督察员代奏监生上条陈;军机四卿提
出处理办法,贴签条(签拟);八月初三,“签拟办法,恭呈慈览。俟发下后,再行办
理”,八月初七,慈禧发下,军机四卿拟旨字寄;
就是你反复提到的茅海建的那本书,里面也提到了“但是,一旦光绪帝同意他们(军机
四卿)的”拟签“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行事着皇帝的权力,工作性质与明代的内阁很相
似。” 呵呵,茅海建也没敢说军机四卿是“信访办”主任啊,倒是和我前面的看法一
致。并且茅海建的原文在解释军机四卿处理条陈速度很慢的时候也提到“(军机四卿)
此次奉旨代皇帝拟旨,责任重大,更应慎之又慎。” 人也明确说拟旨了。
另外茅海建批评的《谭嗣同传》是《戊戌政变记》里的《谭嗣同传》,并非《清史稿》
里的,光
t****u
发帖数: 861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与光绪
这两天读茅海建的戊戌变法史事考,里面提到慈禧与光绪的权力关系,很有意思。
政变前大致是,
1)光绪独立执政,但是
- 军机处的条陈,拟旨,光绪的上谕要事后给老佛爷review。
- 重大人事变动,要事先请示老佛爷批准。
2)体制上,慈禧则不能越过光绪直接向下面下懿旨。
基本上就是光绪执政,慈禧监督。军机处内阁六部向光绪负责,光绪向慈禧负责。
不知道现在江core和涛哥是不是还是这个模式?
老邓活着的时候,无论胡赵还是后来的江core掌权,貌似基本就是这个慈禧-光绪模式。
t****u
发帖数: 8614
48
康有为说杨锐带出这份就是给他的(8月初十,在英国军舰上,康与英国领事
班德瑞的交谈备忘录),现在杨锐这份真的已经出现,还有王照的旁证。
茅海建考证过,当时的体制是军机处的奏折,光绪的朱谕,都要事后送慈禧阅。
光绪偷偷藏下过几份,但数量极少。比如杨锐这份,所以叫做密诏,光绪没有
给慈禧看。再比如后来8月初二让康有为离京去上海办报的上谕就是明发的,
能让慈禧看到的,这份由林旭带出给康有为。
戊戌变法整个过程中,光绪只见过康一次,限于康的身份,康自己的奏折还要
通过维新党有上奏权的高级官员(如礼部侍郎徐致靖等)代奏。那么如果有第
二份密诏,哪又是谁通过什么管道送出来的?杨锐能拿到密诏是因为当天他在
军机处当值,能见到光绪。康要撒这个谎,圆起来更难吧!
此外,康既然真有这份密诏,为啥不将原件公之于众?康自己的说法是“临出
京时,因某事之必要,已经烧掉了。”,拜托啊!他老跑路的时候,慈禧还没
有动手,光绪还在亲政,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带着走,却烧掉了,骗小孩子啊!
人杨锐被砍了脑袋,还偷偷把诏书原件藏好弄回老家了。
b****r
发帖数: 2555
49
曾国藩办团练是湖南巡抚张亮基几次请出山的。他开始办团练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在
长沙被打退,攻占了岳州,对湘乡小地方没兴趣;他自己的老命相当的安全。倒是
办团练的过程中跟绿营有冲突,有丢掉老命的危险。
张亮基一请曾剃头,被曾国藩写信拒绝了。后来是他老师唐鉴也写信要求他出山,
加上左宗棠郭嵩焘等人敲边鼓,最后是上谕命令他帮同办理团练,他才决定出山。
但是曾国藩这个人的长处是不做事则已,要做就认真做好。所以办了团练后跟绿营
冲突,还成就了曾剃头的名声。当时各省都有任命的团练大臣,但是能做到曾国藩
这么大事业的,还是只有他一个。
解散湘军,有急流勇退的意思,也有湘军内部开始腐化的因素。
J******y
发帖数: 1442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前清仁宗的祈雨故事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崩。帝始亲政。大学士和珅及尚书福长安皆获罪下狱。和珅赐死
于狱,福长安论斩。诏示中外,宣布“咸与维新”,“下诏求直言”。上谕:“中外陈
奏直达朕前,不许副封关会军机处。”追赠纠劾和珅家臣刘全之御史曹锡宝。召乾隆晚
年抨击、揭露腐败而获罪的尹壮图来京候旨擢用。
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
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嘉庆五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
下罪己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於君德民隐休戚相关
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
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
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
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伊犁将军,释亮吉回籍。
诏下而雨,御制诗纪事,注谓:“本日亲书谕旨,夜子时甘霖大沛。天鉴捷於呼吸,益
可感畏。”
据《清史稿》 仁宗本紀和列传一百四十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