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发帖数: 13113 | 1 今天看雷锋事迹中“同志”一词有感。
民国以前,哪有同志一次。我没有考古,怀疑考古一词是从苏联带过来的。因为战友,
所以同志。总之老土啦。
看看今天,无论是称呼老公,老婆,还是称呼小姐,先生,太太,都没有民国之前的洋
气或者说有韵味。民国时期称先生,太太,在那种语境中,还是觉得很特别的。再之前
成老爷,太太,或者老爷夫人,都很有中国特色,感觉十分的有深度,不浮夸。而改成
先生太太之后,联系一下环境,还是觉得特土。
试想古代称谓,都是十分中国的,比如老爷夫人这两个词用了有几千年吧,经久不衰,
偏偏清朝之后到了民国改成老爷太太了。还有以前称谓自己的配偶,也不像想在那么土
称我老婆我老公,土死了!内子,内人,相公,娘子,多么隽永,秀气,回味无穷,又
顾名思义的称呼啊!
另外古代人互相的尊称也十分文雅,特别是还有个字XX,然后都会叫对方仲谋,而不会
直呼孙权。哪像现在直呼其名,或者什么老张,老李,老牛,土死了!
我知识有限,随便举了几个例子,抛砖引玉,大家可以再找些词汇古今对比一下,肯定
会同意我的看法。
一味跟着西方学习一些肤浅的称谓,土的掉渣!像日本人至少还一直保留某某君的尊称
,多么古味啊...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0596 | 2 只说夫妻称呼,那些文雅的称呼都是装B文人用的吧
一般人家里怎么说有考证没?
我看也就是婆娘,孩他妈之类 |
|
l****t 发帖数: 36289 | 3 你对你谈的这个话题一窍不通
1。你说的很多称谓,根本不是不同时期的,很多不过是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语境、不同语体色彩的称谓
2。同志,是个地地道道的汉语词,民众主义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的广泛使用是一种本语言的借用用法
3。你所谓土不土有无深度的感觉,你是被语境左右先入为主,根本不是从词语本身考察的
4。“另外古代人互相的尊称也十分文雅,特别是还有个字XX,然后都会叫对方仲谋,而不会直呼孙权。哪像现在直呼其名,或者什么老张,老李,老牛,土死了!”=========这里, 你根本不懂什么是姓什么是名什么是字什么是号,当然还有谥等等。。。 |
|
t***u 发帖数: 368 | 4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
|
|
a*******t 发帖数: 10093 | 6 墨子学过儒学,结果却是“揭竿而起”,专门造孔老二的反
孔子主张吃好的、喝好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墨子则是崇尚粗茶淡饭、吃饱
就好,““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孔子主张厚葬,高度重视祭祀、礼乐的教化;墨子则专门“节用,节葬,非乐”。。。
。。。
对比儒家和墨家,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
人,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而关于墨子是哪国人历来有意见
分歧。有些学者说他是宋(今豫东鲁西)人,另一些学者说他是鲁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
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内。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资料是《墨子》一
书,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
墨子创立的学派名为墨家。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
孔学。把这两个人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
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16625 | 7 盎格鲁萨克森人的特点就是谁好我坏谁。文雅点说就是不允许与之抗衡的地区霸权的存
在。
美国一战之后的世界战略目标就是世界霸权,怎么可能让德国垄断整个欧洲。所以让美
国和德国瓜分世界,这个是不现实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一样希望德国和俄国两败俱伤。 |
|
r****p 发帖数: 1854 | 8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
|
|
c***h 发帖数: 1862 | 10 文史资料里共产党干部关于汤恩伯的回忆
汤恩部部分之摘要:
--------------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抗战时期驻守河南一带,陈伯达写本书,说河南人民有四
害:水、旱、蝗、汤。把汤恩伯比做洪水蝗虫,为害一方。抗战时期我在河南一年半,
就我所见,汤恩伯部队的军风纪是严整的,汤恩伯驭下极严,因为犯有贪污罪,一天就
枪毙了一个上校团长和一个少将高参,是我亲眼所见。
1942年是河南省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灾民靠野菜度日。抗战官兵为了节约粮食,
每天仅吃两顿饭,节余部分粮食,发放给附近居民。我还配合陶干事,到各村大户人家
,查看财主们的粮囤,说服动员富人,出卖粮食,救助乡亲。
-------------
铁岭文史资料第九辑
--------------
抗战岁月回顾
陈宝琦
-----------
欣逢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铁岭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刘志刚先生,
敦促我写一篇纪念性文章,说来惭愧,我虽然在一九四二年六月八日夜间,凫过黄河,
投入了抗日部队,却错投了河南国民党的汤恩伯部队。主观愿望是好的,客观现实不容
选择,因此,虽有抗日救国志,未获奋勇杀敌功。后来,我脱离了...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589 | 11 至于声调,语气,节奏这类的我就不说了。
这连基本字义都把握不住。。。临,指,插足,骚然。。。。中间那几句太荒谬,就不
说了。 。。。从头到尾也就是第一句对偶了下,不过唉,古人真不这么写,某某之年
,某某之月。。。。
真的,古文,骈文真不是用几个你们理工匠心目中文雅的词,加个之乎者也就行的。用
力二纪,文始少定啊,汉族主义者们
真的,和你们啊,交流起来有困难。既然我如此让你们不高兴,我就不来了,浪费我时
间,何苦来着。也就是我现在比较闲,给你们讲一讲,要不你花钱请讲我都不搭理。
夏虫不可语冰古之人诚不我欺 |
|
a********s 发帖数: 9 | 12 不知你发现没有,近期随着《朝内81号》的热播,整个京城的气候有了很大的反
常,在进入大暑之后不仅没有丝毫的燥热,反而全然笼罩在一股阴气之下,办公室里、
公交车上,空调的冷风吹入身体渗入骨髓,使人脊后发凉发冷。你可又曾知道,偌大的
老北京除了81号,更有九大惊悚恐怖的闹鬼禁地……
1. 朝内81号
在朝阳门内大街东段路北,有一栋废弃了很久的民国时期仿西洋的三层小楼,这幢
楼是1900年左右由皇帝赐给英国人建的教堂,当时和它一起建的就是王府井的教堂,但
是由于工期比王府井那座慢,后来又爆发了战争,这座就停工了。这之后就是一个国民
军官住在里面,据说当年有一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在此上吊,以后就住一个死一个,住一
对死一双,文革以后再无人问津,至今阴森的在那立着,夏天一过,可感凉气逼人。每
到午夜月圆之时,朝内大街81号就会传出鬼哭狼嚎般的声音,风雨交加的夜晚甚至会出
现摔酒瓶,吵架的声音。
泼冷水:最近随着电影《京城81号》热映,朝内81号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探险。我有
一位好友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一个月圆之夜只身持手电筒前去一探究竟,第二天回
来倒头大睡,除了一句“凉飕飕、黑漆漆”就再没别的言语...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13081 | 13 钱学森先生以98岁高龄与世长辞,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中有很大的反响,引起了许多评
论。正面的评论多涉及他在美国面对不公正对待坚持回归祖国以及回国后对中国航天事
业做出的贡献。负面的评论则多涉及他五十年代大跃进期间在报刊上就粮食产量发表的
言论和八、九十年代对开展“人体科学研究”的倡导。在这些热闹的评论中,少有涉及
钱学森在六、七十年代的言论行止。究其原因,大体上可以说,这个时期正是“两弹一
星”会战最关键的时期,钱学森以全部心力领导导弹和卫星的研制计划,保密的需要,
使他同社会几乎处于隔离状态。可以推想,这也是钱学森工作压力最大、任务最为繁忙
的时期,少有余暇参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现在这位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已经走进历史,在对他的热烈颂扬和其他“热议
”行将冷却之际,他在六、七十年代的所行所思,应当成为史家分析探讨的课题。尤其
是,这段时间大致上同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发动、高潮和终结相重合,钱学森在这个时
期有什么样的经历?他的生活工作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动?他同中国当局有什么样的互动
?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波澜?等等,都是今天和未来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站在历史
的高度回答这些问题,除...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396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mutata (土著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看看你家乡没改名前多风雅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1 16:35:00 2015, 美东)
发信人: xinyuemba (小树),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转】看看你家乡没改名前多风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0 16:18:31 2015, 美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所以很多地方在漫长的历史中几易其名。不得不说,有些地方改的
真的很坑爹好嘛!也许你看完才知道,原来你家乡在没改名之前这么有风韵!
以下评级按照网友吐槽程度排列:
一、忍无可忍级
汝南——驻马店(私认为这是最坑爹的一个,没有之一!)要知道这可是“四世三公”
的袁绍的故乡。嗯,对,就是这样的,想象一下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
子……”
同时,琅琊——临沂(诸葛亮的故乡);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常山——石家
庄 (赵云的故乡);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
辣么,上述几人见面之后,脑补一下:
...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814 | 15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
泛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
用累累白骨堆积而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
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
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
《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
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
(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
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
过。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
人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6 五胡南北朝,北朝三大民歌,原文都不是汉语,现存的都是只有汉语翻译了。而且被汉
族文人改写了一点。比如木兰诗中间“寒光照铁衣”那一段五言绝句,使其更加文雅。
《木兰辞》原文鲜卑语
《敕勒歌》原文鲜卑语
《杨柳歌》原文匈奴语
首先,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木兰诗其实现存的有两首。
第一首就是我们中学教科书那个,大家都知道,不抄录了。
第二首:(其实我觉得这个第二首更加符合历史,被汉族文人修改的要少一点,呵呵)
《木兰辞》之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卻纨绮裳,洗卻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卻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区,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17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
太后慈安。
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
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
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早丧,也许晚清
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总理后宫
荣宠不衰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
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
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慈安就开始
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容易?
无风要起三尺浪,平地都会生波澜。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善始善终者简直凤
毛麟角,而慈安却能一直笑到最后。
咸丰帝倜傥不羁,风流多情,要他在哪个女人身上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手段过人
的慈禧也是一样,唯独皇后慈安是个例外,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荣宠不衰,其胸怀丘
壑人有所不及是显而易见的。史上说她:“素性贞...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4 | 18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泛
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用
累累白骨堆积而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
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
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毛泽东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
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
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
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
。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人
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派宗亲
元延明、元领兵二万进犯徐州... 阅读全帖 |
|
p**j 发帖数: 293 | 19 一、周恩来——倾城风采
周恩来的风采绝对不是一个美字可以概括的。周恩来生于南方但长于北方,这使得其美兼具南方的俊秀和北方的英挺,其性格特征也正是集细腻与豪放于一体。
周恩来年轻时就读于南开中学。1914年南开十周年校庆,校方组织学生演出宣传妇女解放、破除封建迷信的新剧《恩怨缘》。可是因为女主角无人扮演而即将放弃。无奈之际,俊美的周恩来在同学推荐下男扮女装,反串了《恩怨缘》中的女角,没想到演出相当成功。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在《仇大娘》、《华娥传》等10多部新剧中担纲扮演主要女角,广获好评。
周恩来毕业时被举为全校文科第一名,后留学于日、法等国。所谓相由心生,帅气的相貌或许是天生的,但是令人倾慕的风采是后天高洁的品德使然。
二、蒋介石——新旧交融
在民国四大美男子中,人们对蒋中正政治得失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其相貌的注意。人们一直认为,蒋中正与宋美龄的结合,是蒋因为政治企图而追求宋的。然而,几十年后,宋美龄却坦言,是自己在一次宴会上与蒋相识后,倾慕蒋的英俊挺拔,而主动追求蒋的。宋美龄随后不顾二姐庆龄、大哥子文的反对,在大姐霭龄的帮助下,最终说服母亲,成就了与蒋的百年之好。由此可见,蒋中正之...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0 《孔氏家族全传》1.父亲宋查理的传奇经历
分类:民国历史 书名:孔氏家族全传 作者:张建平、李安
来蔼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英文名字则叫做“查理·琼斯·宋”,简称为 “查理
·宋”。因为宋嘉树及其奠基的宋氏家族,近百年来无论是事业上抑或是生 活上,均
与西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人们更习惯地称呼他的英文名字, 其中文名字
则反而叫得少多了,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叙述起见,亦称其英文名字 “查理·琼斯·
宋”,或者干脆就称其为未查理吧。
据史料记载,宋氏家族的祖籍亦在山西,且宋嘉树原本也不姓宋,而姓韩。只 是后来
由于战乱,韩家才为避战祸而由山西迁至海南并在文昌落户扎根的。宋嘉树 的父亲名
叫韩鸿翼,是一个崇尚儒家价值观念的所谓“威尼斯”式的商人。由于他 极端的重义
轻利,以至当年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不但本利蚀尽,还将祖传的 积蓄都消耗殆
尽。就是在这样一个二律背反的家庭中,1866年宋嘉树出生了。
1875年宋嘉树9岁时,他被过继给了当时正在美国波士顿开设茶丝行的舅父作为 义子。
因为舅父姓宋,他便也改姓了宋,并随舅父前往美国去学生意。至此宋氏家 族也便开
始了正式的名分。
有...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21 NO.5 廖化——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
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 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一桩冤案!
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小
因为一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晓的这个周瑜却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判若两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82 | 22 今年8月24日,号称日本具最大发行量的财经报纸《日本经济新闻》的中文网发表了
村山宏题为“日本人就是中国人?”的妙文,声称日本人并非中国人的直接子孙,而是
“杂种”,日本文化也是“杂种文化”。以下为原文。
经常从中国人的口中听到一种说法——“日本人就是中国人。徐福从中国带到日本的
中国人的子孙就是日本人吧”。每当听到这种说法,笔者都感到困惑。这种说法也许是
出于一种亲近感,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是拥有相同祖先的同一人种,关系能够更为密切
。也许是出于一种优越感,就如同英国人对美国人所抱有的本家意识一样,认为中国才
是日本的真正起源。秦始皇为寻找不老不死之药将徐福派往日本的传说在中日两国的许
多地方都有流传,但其中很多似乎是后世编造的虚构故事。那么,日本人来自哪里呢?
如果只看相貌,中国人和日本人非常相似,但骨架却一直被认为完全不同。据称中
国人的腿部轮廓苗条,与O型腿比例很高的日本人截然不同。过去日本人不吃肉,在榻
榻米上生活,因此体型矮小,而且腿也很短。但是,二战后日本的饮食出现了欧美化,
生活中也开始使用椅子。由此,日本人的身高变得比中国人更高,近年来年轻人的腿也
变... 阅读全帖 |
|
B*Q 发帖数: 25729 | 23 嗯
俺错了
搅屎棍很不文雅
要不就叫“捣蛋鬼”?这个比较可爱。 |
|
h***i 发帖数: 89031 | 24 你理解的不够
文革时接续革命
任何人类的制度,都不能解决统治阶级利用资源扩大自己后代的优势的问题
也就是说, 任何人类制度,都不会永远稳定,必定导致一个崩溃的革命
君臣父子会导致,民主法治也一样,党的领导也一样
继续革命。可以是法治下的继续革命,工人农民相对文雅的破坏一下法治
党的领导下,工人农民相对有限的打破一下党的领导
君臣父子,工人农民相对有限的打破一下君臣父子
中国的君臣父子,更能包含这样的继续革命的话,未来三千年就是君臣父子的天下 |
|
s*******w 发帖数: 2257 | 25 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对师生的时代悲剧
大中小2015-11-07 01:31:33
多维历史
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国藩还算当时诸大员中比较开明的一位,但传统士大夫的那一
套,高超的儒学修养,却无法支撑他与洋人的周旋了。正当盛年的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
的位置,他比老师更擅长与洋人打交道,他务实,圆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
在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情形下与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干,再能糊弄,再能讨价还价,也无
法躲过洋人甩过来的耳光。本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作者关山远。
曾国藩(左)与李鸿章有诸多共同点
如果玩标题党的话,这篇文章可叫《揭秘史上最牛师生创业过程》,或者《一对X丝师
生是如何双双逆袭成侯爷的》,是的,老师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都是书生掌兵,风云
际会,崛起于乱世;历尽磨难,久久为功,成就他人难望项背之勋名。历史太大太庞杂
,但人的命运变迁,永远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不过,细细读曾国藩与李鸿章这对师生的故事,轰轰烈烈、争议、骂名、挣扎……突然
会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这沉重,远不是今人喜欢的“创业”、“逆袭”等字眼所能
承载。
一
曾国藩第一眼看到李鸿章时,就喜欢上他了。
不要... 阅读全帖 |
|
e********k 发帖数: 382 | 26 《八旗兴衰史》
□ 张宏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2007年第3期
第一章 性格的胜利
一
明末那出天翻地覆的历史大戏的结局实在出人意表。谁也没有想到,是穿着树皮鞋
的满洲人从斜刺里冲上舞台,从演得如醉如痴的两大主角李自成和崇祯皇帝手里夺走了
权杖。
从人口上来看,满族和汉族太不成比例了。1644年前后,满族人口不及汉人的三百
分之一。两个民族体积之比,几如蚊子之于大象。
从军事实力看,双方也不可同日而语。明王朝的常备军数量已经多于满洲全族人口
。明军已经初步进入了热兵器时代,拥有从西洋传来的“红衣大炮”、火铳等先进装备
,而满洲人还完全依靠原始的弓箭和大刀。
至于文明水平,满洲人更是不能望汉人之项背。明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全民
识字率居世界领先水平。而满洲人还停留在原始农业渔猎阶段,整个民族几乎都是文盲
。那些名留青史的满洲贵族的名字,从音译过来的字面上看来,倒也带有神秘的异域气
息,可是一旦意译,立刻暴露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海拔。就以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的名字
为例吧,“多尔衮”的意思是“獾”,“多铎”的意思是“胎... 阅读全帖 |
|
e********k 发帖数: 382 | 27 六
吊诡之处在于,虽然已经遗落了民族精神,嘉庆皇帝强调“国语骑射”的声调之高
却一点也不亚于祖先。皇帝曾传谕全体官员:“我朝列圣垂训,命后嗣无改衣冠,以清
语骑射为重。圣谟深远,我子孙所当万世遵守。”只不过,这个完全汉化了的皇帝已不
能理解祖先们强调“国语骑射”的深远用意,他仅仅把这一要求当成了一个僵硬的教条。
虽然整个满族已经放弃了实用满语,嘉庆依然遵循祖制,坚持要求满族大臣们奏事
之时,用汉语和满语各写一份奏折。虽然他也知道满语的那一份通常都是对汉语的生硬
、错误百出的翻译,因此也从来不读,但是这个规矩还是一直严格地坚持着。
骑射传统也认真地坚持着。从康熙开始,清帝形成了每年夏秋之际到木兰围场举行
秋狩的传统,一为习武健身,二为训练八旗精兵。对于这条沿袭已久的祖制家法,嘉庆
帝当然要亦步亦趋,他说:“顺时行围,典不可废。”虽然对打猎没有什么兴趣,嘉庆
帝却还是严格遵循先祖留下的成式,每年都进围场。不过在祖先们是享受的行猎,在他
却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个守成皇帝打猎的路线及时间经严格规定,每年都绝不变化
,也从不会因某处景致诱人而多停留一会儿。
失掉...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29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在人
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
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
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早丧,也许晚清中国
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
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
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慈安就开始
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容易?
无风要起三尺浪,平地都会生波澜。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善始善终者简直凤
毛麟角,而慈安却能一直笑到最后。
咸丰帝倜傥不羁,风流多情,要他在哪个女人身上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手段过人
的慈禧也是一样,唯独皇后慈安是个例外,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荣宠不衰,其胸怀丘
壑人有所不及是显而易见的。史上说她:“素性贞娴”。这个评价当中恐怕就蕴含着答
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俗话说,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作为古代烟花之地的青楼也不例外。在青楼妓院与时俱
进不断发展的二千多年中,形成了一整套的行规和家法,而这些所谓的行规和家法就像
无形的枷锁,让表面看起来美艳骄人、风情万种的妓女们时时刻刻感到心惊肉跳。
说起古代“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
麹允传》中:“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晚唐诗人邵谒的《塞女行》中也有: “青楼
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的诗句。到了唐代,“青楼”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
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唐朝著名诗人韦庄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
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他的《捣练篇》中“月华
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的青楼,则指的是妓院。宋、元以后,乃至明、清、民国
,“青楼”的偏指特行于世,真正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用名词。而青楼中妓女,古时称为
女乐,即音乐歌舞演艺者。秦汉以前称“官妓”和 “营妓”,直到唐宋以后叫“市妓
”和“私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
青楼,无疑是古代社会滋生的一个特殊行当,但也正是由于青楼妓女的存在,才推动了
中国音乐歌舞的快速发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俗话说,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作为古代烟花之地的青楼也不例外。在青楼妓院与时俱
进不断发展的二千多年中,形成了一整套的行规和家法,而这些所谓的行规和家法就像
无形的枷锁,让表面看起来美艳骄人、风情万种的妓女们时时刻刻感到心惊肉跳。
说起古代“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
麹允传》中:“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晚唐诗人邵谒的《塞女行》中也有: “青楼
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的诗句。到了唐代,“青楼”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
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唐朝著名诗人韦庄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
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他的《捣练篇》中“月华
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的青楼,则指的是妓院。宋、元以后,乃至明、清、民国
,“青楼”的偏指特行于世,真正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用名词。而青楼中妓女,古时称为
女乐,即音乐歌舞演艺者。秦汉以前称“官妓”和 “营妓”,直到唐宋以后叫“市妓
”和“私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
青楼,无疑是古代社会滋生的一个特殊行当,但也正是由于青楼妓女的存在,才推动了
中国音乐歌舞的快速发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1976年10月6日晚,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和张春桥等四人突然被逮捕和囚禁。他们被叫做
“四人帮”。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占据了中国权力场排名最前的六人中的四个。张春桥
当时是中国第四号权力人物。“四人帮”被逮捕,与27天以前毛泽东的死亡,是导致文
革结束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四年之后,1980年底,“特别法庭”对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中
。张春桥被判“死刑缓期执行”,两年后改为无期徒刑,1998年“因病保外就医”,
2005年因病死亡,88岁。
40年过去了,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四人帮”的姓名。但是,在2016年纪念文革发
动五十年的活动中,“四人帮”的主要人物张春桥的名字又被人捧起来,他的幽灵在飘
荡。这是怎么回事呢?
1、张春桥1976年秘访柬埔寨的纪录片
2014年,奥斯卡电影奖项中,柬埔寨人制作的《遗失的影片》(The Missing Picture
)是被提名的四部“最佳外国影片”之一。这是一部关于“赤柬”也就是柬埔寨共产党
统治时期(1975-1979)人民的悲惨遭遇的电影,展现了柬埔寨人民怎样被从城市的家
中驱逐,怎么在集体农场进行超强体力劳动,怎么挨饿,...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作者:华新民
钱学森先生以98岁高龄与世长辞,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中有很大的反响,引起了
许多评论。正面的评论多涉及他在美国面对不公正对待坚持回归祖国以及回国后对中国
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负面的评论则多涉及他五十年代大跃进期间在报刊上就粮食产量
发表的言论和八、九十年代对开展“人体科学研究”的倡导。在这些热闹的评论中,少
有涉及钱学森在六、七十年代的言论行止。究其原因,大体上可以说,这个时期正是“
两弹一星”会战最关键的时期,钱学森以全部心力领导导弹和卫星的研制计划,保密的
需要,使他同社会几乎处于隔离状态。可以推想,这也是钱学森工作压力最大、任务最
为繁忙的时期,少有余暇参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现在这位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已经走进历史,在对他的热烈颂扬和其他“
热议”行将冷却之际,他在六、七十年代的所行所思,应当成为史家分析探讨的课题。
尤其是,这段时间大致上同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发动、高潮和终结相重合,钱学森在这
个时期有什么样的经历?他的生活工作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动?他同中国当局有什么样的
互动?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波澜?等等,都是今天和未来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站在
历史的高度回...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作者:
蒋祖权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贪污腐败,历朝历代也都曾经反腐。历代王朝初期,普遍重视反腐,
相对清明。到了中期,反腐开始有名无实,腐败开始迅速扩散。到了王朝末年,就发展
到贪腐成风的地步了,纵有杀一儆百,但都无力回天,腐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接一
个的王朝崩溃。
比较历朝历代的反腐力度,首推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反腐。按《大明律》规定,对贪污受
贿一律处以重刑酷刑,而且下级官员贪赃,上级主官连坐,祖上贪赃,子孙连坐。所贪
财物达到40两银子者,一律处斩,所贪财物达到60两银子者,剥皮实草。同时允许民众
将恶吏抓起来,送到京城问罪,各级官府胆敢阻拦者,满门诛杀。明朝初期如此反腐,
依然无法摆脱王朝中期腐败的蔓延和王朝末期政权的崩溃。明末的打虎英雄崇祯皇帝朱
由检,锐意革新朝政,虽然打掉了大老虎魏忠贤,但也无法阻止整个王朝的腐败与最后
的崩溃。
比较历朝历代的腐败特色,满清肯定是比较有特色的。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形容满清的
腐败:“那些满清的贪官污吏却是极其文雅的,他们有洪亮的声音,雍容的态度,有一
口音韵铿锵的官话,出口成文的谈吐。他们虽然贪污、纳贿,却能够使你觉得贪污、纳
贿是一种风雅的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
,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
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们需要恢复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找回能够让我们智慧、远见和自豪的正宗的中华文
化。不是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东西。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先回顾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况。
万历三十六年(1608),澳门陷入混乱。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单车驶澳,平息了
骚乱。事后制定了《制澳十则》,对违法葡萄牙人严厉惩处。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
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后来,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审判
打屁股。
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不多说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兰只是小国。怎么不说说英法呢?因为,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
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级强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18世纪的事了。
上面2件事,也许不全面,但也能反应出明朝对待西方强国的态度和能力。
清朝就不说了,温习一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凡是涉及到女性被害人的的案件,常常会引起众多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围观,从古到今
莫不如此。通过搜拣昔日的报刊,偶然发现一件类似的旧案——1920年发生在上海的“
阎瑞生案”。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一名叫做阎瑞生的失业白领,与两名同伙抢劫杀害
名妓王莲英,案件在短短数日之内就告破了。但这起案件引起的“围观”,其轰动效应
之大和持续时间之久,却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虽然那时的信息来源基本上依靠报纸,
收音机还属于超级奢侈品,但上海滩“吃瓜群众”对案情以及背后的隐秘,围观程度不
亚于当今的网络时代。
1920年6月16日,《申报》刊登出一条人命案的新闻——“昨日午后,投上海地方
厅报称,今于徐家汇关西处,祝仁香之麦田内,发现一无名女尸……”,女尸脖子上绳
索缠绕,头发蓬乱,鞋袜全无。上海警察厅经过家属认尸,确定女尸就是失踪多日的王
莲英。
这位王莲英在当时的上海,名气不亚于当代的“网红”女主播——这要从1917年说
起,那时上海新世界大剧院为了博人眼球,特地在名妓和交际花之中搞了一次“花国选
美”大赛,入选的四名美女,第一名被称为“花国大总统”,第二名和第三名被称为“
花国副总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三国时东吴的孙权和孙皓,开始都不信佛,在亲眼目睹佛法的神迹后,开始信奉佛教。
史书记载了这段奇闻,他二人的转变,都与康僧会禅师有关。http://imgs.ntdtv.com/pic/2018/3-9/p8729701a695293643.jpg
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史书记载,东汉第二个皇帝明
帝好佛,当他梦见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后,便在公元68年派遣蔡愔、秦景等出使天
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并于第二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寺〝白马
寺〞。明帝还聘请天竺高僧在此译经、传教,不少天竺僧人亦来到中国传法。
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位的时候,佛教尚未兴盛。公元248年
,孙权正在建业宫中处理政务,有官员进来禀告说,日前有一胡人进入东吴领地,他自
称沙门,容貌服饰怪异,应该对他进行查验。
孙权头一次听说〝沙门〞,便问他都做了些什么。官员说他在自建的茅屋中设立佛像,
对外宣称佛乃大彻大悟之人,超越生死,能解救世人苦难。但他高鼻深目,又剃发,没
有多少人敢信。
孙权说,〝当初汉明帝梦见神人,就自称为佛。此人所信仰的,会不会与之相同呢?...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文:徐慧君
所谓“管仲陷阱”,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只有一个获利的孔道、途径。即国家采
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
与发展,就必然要事事仰给于君主(国家)的恩赐,这样君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奴役支
配其治下的民众了。这一思想为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先秦法家先驱管仲首创。
管仲的原话是:“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
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多余的钱财),隘(限制)其利
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1]这一思想被历代专制君主奉为统治民众的金科玉律,成为实施中国特色的人身控
制的黄金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诺,将人的需要分为几个依次递进的层次,最下面是生理
需要(食物、居所、睡眠、性等),然后依次是安全与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
他人的尊重与自我尊重的需要,最上面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
以后,新的更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2]中国的先贤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3]。人的天性是...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6425 | 39 哦,这个不是典故把,我也是学来的,“北卡”就是NC的文雅说法啊。。 |
|
h*******2 发帖数: 5093 | 40 咳咳, 发行货币靠的是枪杆子, 或者是国家的暴力(文雅些说, 国家信用)
典型例子: 日本在中国发行的军用券, 南京伪政府发行的伪币, 有个啥黄金抵押啊? |
|
s********e 发帖数: 13723 | 41 审判谁?哪个开国皇帝手里没有几十上百万条人命。 就乾隆这种灭人一个部族的主,现
在电视剧里面还是文雅皇帝,受欢迎得狠。 |
|
h***e 发帖数: 20195 | 42 你说怎么个表达法才能表达出同样的效果而言语文雅?
大家来议一议 |
|
|
a****k 发帖数: 3457 | 44 李玮玲 新加坡李光耀的女儿,一辈子未婚。
李玮玲 华侨不比中国人差
31/05/10
作者/来源:星洲日报 http://www.sinchew.com.my
(新加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中国的知识份子 比华侨来得优秀,但他的女
儿李玮玲却反对这个看法,她认为东南亚的华侨不比中国的华人差。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李玮玲医生,周日(5月30日) 在《周日时报》专栏里分享她和父
亲对华侨的不同看法。
李光耀告诉邓小平中国人更优秀
她指出,李光耀曾在邓小平于1978年来新访问时,告 诉邓小平“新加坡人是南方无土
地农民的后裔,而中国却有金科状元、文人、艺术家、文雅人士和天才。无论新加坡有
任何成就,中国都能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
李玮玲也举出多个例子,证明东南亚的华侨不比中国华人 差。
祖先南下逆境生存
“我父亲认为,江苏人都是高官的后代,而当地的‘智力 ‘基因几代人下来有所倍增
,但我认为这些状元选妻时首重美貌,而不是才智,因此‘智力基因‘其实是减少的。
而且他们没有面对困境,无法证明是否具有韧 性。”
李玮玲说,“韧性”是指人们面对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包 括在经历挫折后,能迅速恢 |
|
|
|
c***l 发帖数: 13273 | 47 俺指的是河北普通话。
东北普通话不用说了,太土太粗鲁了,东北女生再漂亮,只要一说话,怎么样也不文雅。
很遗憾啊 |
|
A*******s 发帖数: 3942 | 48 只准领袖放屁,不准P民操逼?汪洋以前还公开说雄起呢,难道就更文雅一点?
莫须有考证就更搞笑了,全国各地的文化景点名人故里有几个是有考证过的? |
|
g*q 发帖数: 26623 | 49 最后还是只死了42,不是43
http://news.sina.com.cn/c/2010-08-25/074020970298.shtml
姓名 身份证号码
陈海亭 410105196509039014
董辉 350182198312186534
郭嘉 130105197903301823
何晓玲 430103195707311548
胡昌年 510103195611124238
胡文雅 422130196411051998
姜勃 230105197010122717
蒋培良 320404195608200815
姜树林 230715630712025
鞠跃建 320402195808121430
李杰 362326196207090017
李磊 270705197409150015
李磊 232700198907031016
林彦飞 445102198302261937
刘建国 142226195510011712
刘彦华 230703196007230210
刘玉苗 460033198203276584
李伟红 360103195908131721
李新龙 231002198 |
|
M*********t 发帖数: 362 | 50 中共提倡官兵平等,但是实际上官兵待遇多少还是有差距的。
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对此提出批判。王其实是非常左的。由此引发了一场类似于文革
的运动。
先是笔头辩论,毛泽东也参与了笔头辩论。后来的人就说是毛“批判”了王。其实当时
几乎所有共产党人都参加了辩论,毛也被别人“批判”过。当时留苏的秀才们是非常占
上风的,他们能大段大段地把马列原著搬出来砸人。
这种辩论,在《野百合花》里是文雅而理性的。但是慢慢就有了火气。包括著名地彭德
怀被老毛“操娘”若干天,几十年后老彭还翻出来说事。其实老彭自己也不知道操过多
少人的娘了。
这场辩论后来发展到互相指认对方是内奸特务叛徒,并准备抓人杀人。要知道,土共里
很多可是山大王出身。让他们温文尔雅地辩论是很困难的。当时老毛提出了“大多不抓
一个不杀”,总算是没有人头滚滚。不然土共说不定那个时候就自己杀自己杀完了。
另外,当时可不是文革时期的和平时代。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实味先生挖的这个大
坑把整个共产党都装了进去,大家都忙着灌水,直接后果就是前线的失利。有几块根据
地因此而损失。老毛一得到消息,就一个人跑到关押“内奸特务叛徒”的地方,说服士
兵把这些人都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