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之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o
发帖数: 486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台湾原住民出草说起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nqtao (peach),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从台湾原住民出草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4 20:45:45 2014, 美东)
前几天看到文学成上面的游记太鲁阁之战,竟然令我了解到了台湾历史的过往,一直非
常神秘的新台币20元硬币上的一个人物,那就是莫纳鲁道,按照民国政府的理解,他就
是民族英雄。拍海角七号的导演还拍过以他为主角的一部大片。然而当我看到了他的整
个历史,逐渐了解到他这个人以及当时的背景,不禁对人类的历史,民族,文化的演进
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相同的文明文化背景,不同的立场看同一个
事件结论可以相去甚远,更何况不同的文明文化和民族背景。
可以这么说在原住民那里,他们的出草,也就是猎人头,就是他们的成年礼,互相攻伐
,然后把猎来的人头挂在自家村寨门口的架子上,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问题。
这就是和血腥的旧约是一致的,那里面也充满了遵照上帝意志的杀戮,而理由仅仅是搞
偶像崇拜,就可以合理的被灭族。然后旧约通过几千年来的演进,变成了新教,东...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2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
明朝比清朝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新浪历史论坛
朱家雄/文
明亡清兴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华夏文明的倒退,这是无数铁的事实所证明的。就清朝
和明朝的区别做一个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对这种倒退看得更清楚,从而吸取历史
教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清
朝时期的中国这样评价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那里笼罩着不安全与恐怖。它的
统治只能靠大棒才能维持……”而明朝呢?在其中后期,似乎已经“人在曹营心在汉”
一般,在与专制渐渐拉开了若干距离。
有的网友曾在我的博客上留下评论,大意是说:现实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要谈历史而不
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呢?历史谈得再那个,不也是在逃避吗?这样的质疑当然
不无道理,那我就在这里做个回应,叨咕几句现实问题吧。
我以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还是应该尽早与西方民主国家接轨才对,毕竟西方发达国
家的政府官员都是围绕着老百姓(选民)在转悠,而中国的情形却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围
绕着当官的转。这显然是很多社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给予解决的原因所在。如果当官的
都要看多数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都要时刻追踪民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政的驱动...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谓满清的明君问题(转贴)
所谓满清的明君问题
一道闪电
阎崇年、杨珍等清史专家大力吹捧所谓满清明君,这是很荒唐的。首先推动历史发展从
来不是靠一两个皇帝,而是整体的进步思想,进步阶级,皇帝老儿的英雄史观要不得。
第二,对于英雄人物评价应该放在历史大环境里去看。离开了历史大环境,评价皇帝等
英雄人物就变成了对其个人才干的鼓吹和个人品德的颂扬,这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如
果是这样,那么希特勒、东条英机早晚就成为英雄了。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统治者在某些方面的无为恰恰是促进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反,逆历史
潮流而动,还谈什么明君,昏君,满清的国策 “文字狱”、“海禁”。危害中国长达
二百年, 还可以谈明君、昏君吗?对皇帝的评价标准很多,个人品德评价,对社会发
展进步或者阻碍评价等等。有大节有小节,大节既亏,小节又何必多提。现在的影视作
品,对皇帝的评价只重小节,不提大节。影视作品中只重皇帝,少提其代表的统治阶级
。至于被压迫者的苦难,根本就没人关心。或者关心的角度在于皇帝如何如何仁慈,英
明,铲除了个把贪官,解救了个把农民的苦难。这造成观众对整个朝代的评价误判,把
对皇帝个人品行错觉为其政治,政策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5
这是康熙年间的银票,康熙年间除了山上的化外之民,没有不懂中文的。何况中央高级
官员索额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2epei.html
日前,安庆市岳西县图书馆收藏了一张康熙年间的银票。该银票的发现票反映了清朝康
熙年间我们地区的货币流通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这张银票长20厘米宽11厘米,整张银票四边以水波纹为底衬,票头以双龙戏珠为底,写
有“大清宝钞”四个大字,龙自古以来就是权力威严的象征,这也象征着这张银票具有
官方权威性,是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的一张官钞。银票的中间空白处记有“准足制钱二百
文”,空白处下部分写有“此钞即待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
各库一概收解没钱钞二千文抵换官票银一两”,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段话表明了当时
的金钱的换算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汇率。
据了解,银票的使用在中国始于宋朝,最早出现在当时的四川地区。古代银票有轻巧便
携的好处,解决了银子金子等货币不便大量携带的困难,因此被广为使用。
岳西县图书馆馆长万岳霞:“这个银票是康熙年间的一张银票,反映当时康熙年间的经
济发展...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6
百年国耻-《中俄改订条约与改订陆路通商章程》(1881)
《中俄改订条约与改订陆路通商章程》(1881)
条约原文:
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俄历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二日,
圣彼得堡。
大清国大皇帝大俄国大皇帝愿将两国边界及通商等事于两国有益者,商定妥协,以
固和好,是以特派全权大臣会同商定:大清国钦差出使俄国全权大臣一等毅勇侯大理寺
少卿曾; 大俄国钦差参政大臣署理总管外部大臣萨那尔特部堂格,参议大臣出使中国
全权大臣布;两国全权大臣各将所奉全权谕旨互相校阅后,议定条约如左:
第一条 大俄国大皇帝允将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即同治十年,俄兵代收伊犁地方,
交还大清国管属。其伊犁西边,按照此约第七条所定界址,应归俄国管属。
第二条 大清国大皇帝允降谕旨,将伊犁扰乱时及平靖后该处居民所为不是,无分
民、教,均免究治,免追财产。中国官员于交收伊犁以前,遵照大清国大皇帝恩旨,出
示晓谕伊犁居民。
第三条 伊犁居民或愿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国籍者,均听其便。
应于交收伊犁以前询明,其愿迁居俄国者,自交收伊犁之日起,予一年限期;迁居携带
财物,中国官并不拦阻。
第四条 俄...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531
7
原题:一位清代翰林眼中的华盛顿总统
(邸永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华盛顿纪念塔。塔壁镶嵌着铸文石刻计
190方,取自世界各地,皆为歌颂美国国父之词语,旨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
,一方刻石为汉字所书,镶嵌在纪念碑第十级墙壁上,碑文如下: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
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
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
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
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碑文摘
自清代道光年间福建巡抚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
品读碑文,不难体味出作者对华盛顿的赞誉之情。徐继畬认为,华盛顿勇武胜过陈
胜吴广,豪雄超越曹操刘备,且功成不居,不恋权位;创推举之法,乃古代圣贤“天下
为公”遗意之体现者。此外,还对美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的新制度予以衷心赞美。
徐继畬(...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8
古书说:
“上古之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有姓只能通过母亲传承。大酋长也都是女性 (老祖母们)。 子女天生就是父母的
铁杆,那时又没有“父”
m******r
发帖数: 435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1.此问答可见马关条约谈判时日本人的咄咄逼人和无耻, 还有李鸿章的难堪和微弱抗争:
……
李:“中国战后声名颇减。”
伊:“中国财源广大,未必如此减色。”
李:“财源虽广,无法可开。”
伊:“中国之地十倍于日本,中国之民四百兆,财源甚广,开源轻易,国有急难,人才
易举,即可用以开源。”
……
李:“奏如不允,尔不能去,尔当设身处地将我为难光景细为体谅。果照此数写明约内
,外国人必知交将借洋债方能赔款,势必以重息要我。债不能借,款不能还,失信贵国
,又将复战,何苦相逼太甚!”
伊:“借债还款,此乃中国之责!”
李:“不能还则如之何?”
伊:“已深知贵国情形为难,故减至此数,万难再减。”
李:“总请再减。”
伊:“不可减矣。”
……
李:“总之,现讲三大端,二万万为数甚巨,必请再减;营口还靖退出;台湾不必提及
。”
伊:“如此,我两人意见不合,我将改定约款交阅,所三只能如此。为时太促,不能多
办。照办固好,不能照办,即弃驳还。”
李:“不许我驳否?”
伊:“驳只管驳,但我主意不能稍改。贵大臣固愿速请定和约,我亦如此。广岛有六十
余只运船停泊,计有二万吨运载,今日已有数船出口,兵粮齐备。所以...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0
诗经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题解:叙述周太王、王季的事迹
【原文】
皇矣上帝1,临下有赫2。监观四方,求民之莫3。维此二国4,其政不获5。维彼四
国6,爰究爰度7。上帝耆之8,憎其式廓9。乃眷西顾10,此维与宅11。
作之屏之12,其菑其翳13。修之平之14,其灌其栵15。启之辟之16,其柽其椐17。
攘之剔之18,其檿其柘19。帝迁明德20,串夷载路21。天立厥配22,受命既固23。
帝省其山24,柞棫斯拔25,松柏斯兑26。帝作邦作对27,自大伯王季28。维此王季
,因心则友29。则友其兄30,则笃其庆31,载锡之光32。受禄无丧,奄有四方33。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34,其德克明35。克明克类,克长克君36。王此大
邦37,克顺克比38。比于文王39,其德靡悔40。既受帝祉,施于孙子41。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42,无然歆羡43,诞先登于岸44。密人不恭45,敢距大邦,侵
阮徂共46。王赫斯怒47,爰整其旅48,以按徂旅49。以笃于周祜50,以对于天下51。
依其在京52,侵自阮疆。陟我高冈53,无矢我陵54。我陵我阿55,无饮我泉,我泉
我池。度其鲜原56,居岐之阳57,...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luccyy (luccyy),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从秦简看法治帝国的细密之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30 02:01:36 2014, 美东)
透过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尘埃,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
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于是秦代官吏“慎遵
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秦律调整的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
域,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从个人到牛马,从国家到家
庭,基本实现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秦帝国小官吏的法律片段
秦王政三十二年,在帝国的一座叫迁陵的县城,人们刚开始一天劳作。一个叫昌的
人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每天,官吏们都要经手大量公文,按秦制,凡在此地处理过的文
件,都要仔细抄写备份,建立档案,以便查验。负责抄写档案的是一些专门的写手,在
每份档案后,都注有他们的名字。
这天,隶属于迁陵县启陵乡的乡长夫正在向自己上级写一封推荐信,在信中他提到
乡里缺少一个里长和一名邮...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版举办中秋推书活动!
一千字太多了,京东500字我从来都写不满。所以把我最近半年看过的书罗列一下,不
过都是我的个人主观评价,读后感也称不上,算是片毛鳞爪吧。
杨国桢<明史>
本书为作者继承自己老师的未完之作,补充而成的。胜在图文并茂。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比如关于明朝为什么从明初的文武并重转到中后期的中文轻武。比如萨尔浒之惨败的
更多的原因。缺点也有,对一些学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尽量回避关键问题,
比如袁崇焕,张献忠之类。
南明史略
书的内容是五十年代的写的;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对明末的看法。那时范文程还是大汉奸
,吴三桂是超级大汉奸,袁崇焕还没走上神台,只是被冤枉的一个有能力的人。
万历野获编
小书一本,作者的意图是想当史料来着. 比如有一段,明英烈这个评书的起源,是嘉靖时
期的武定侯郭勋,为了自己升官,就找人写了这么一个,天天在皇帝面前说书, 把自己的
祖先郭英吹捧为和徐达常遇春一样的英雄, 日久天长,皇帝也觉得郭英功大赏薄, 于是
找机会封郭勋为国公. 要知道那年月别说国公或侯爵,能搞个伯当,就很了不起了。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
里面汇集了若干原始史料,只是不包括圣教入川记和五马先生纪年。不过读的时候...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中编)
大明:
正德
正德三年(1508年),大旱、蝗災,民大饑,疫病流行,人相食。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磔死,凌迟三日,共剐3300余刀。行刑之日,北京鼎
沸,百姓相爭以一钱买刘瑾一塊肉,生吞以泄恨。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是岁,淮扬饥,人相食。”《明史·武宗纪》
嘉靖[编辑]
嘉靖元年(1522年),韩邦靖“起山西左参政,分守大同。岁饥,人相食,奏请发帑,
不许。复抗疏千餘言,不报。乞归,不待命辄行。军民遮道泣留,抵家病卒,年三十六
。”(明史卷201)
嘉靖三年(1524年)“湖广、河南、大名、临清饥。南畿诸郡大饥,父子相食,道殣相
望,臭弥千里。”(《明史·五行志》)
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余珊应诏陈言曰:“自逆瑾(刘瑾)以来,尽天下之脂膏,
输入权贵之室。近年以来,黄纸蠲放,白纸催缴;额外之敛,下及鸡豚;织造之需,自
为商贾;江淮母子相食,兖豫盗贼横行,川陕湖贵疲于供饷:田野嗷嗷,无乐生之心。
”(明史卷208)
嘉靖九年(1530年):“畿内、河南、湖广、山东、山西大饥。十五年(1536)湖广大
饥。”(明史卷30·五行志)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二...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成宗征八百媳妇国
 元成宗坐稳帝位后,几年无大事。大德四年底(公元1301年),身在云南的行省左
丞刘深好利生事,上奏道:“世祖以神武混壹海内,功盖万世。皇帝继位以来,未有武
功以彰显神武天资,西南夷有八百媳妇国未奉大元正朔,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征之。”
铁穆耳(元成宗)像虽然御史中丞董士选等人认为刘深出兵是“以有用之民而取无
用之地”,可丞相完泽支持这一建议,元成宗本也想“开边”弄出件大功青史留名,因
而“用兵
意甚坚”,谁劝也没有用。于是,大德五年正月,元廷发钞近十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
兵。
这“八百媳妇”国,位于今天的泰国清迈与缅甸掸邦一带地区,其土王有妻八百多
,各统一寨,所以号称“八百媳妇”。听上去挺美的,八百个妃子比元帝还多,实际上
是深山老林蛮荒之地上小土皇上的自娱自乐,想必那些“媳妇”们个个手脚粗大,绝非
貌美如花。
刘深率大兵自云南出发,“取道顺元,远冒烟瘴,未战,士卒死者已十七八。”顺
元即今天的贵州贵阳,元军数万,连“八百媳妇”黑牙都没见着一个,已经因疾疫和行
军危路摔死等原因死掉百分之七八十。同时,刘深又驱民夫负粮食辎重辗转于西南热带
丛林,“死者亦数十万人”,一时间中外骚然。...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1650
15
这有个单挑未遂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也写到了单挑:“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
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
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
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
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l*****f
发帖数: 13466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替袁崇焕辩护+分析其功过
hehe 都不想说了。照你说,只要宣战,屠杀平民百姓都有借口了?
况且,关于剃发,是清廷出尔反尔在先,原来说是:
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
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悉从其便""以文教定民心",好讽刺啊。第二年占领南京之后,便下令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有哪家侵略者以发型服饰为借口,大规模屠杀平民的呢
k*******3
发帖数: 3113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明末路上的悲壮英雄
史书说没砍头,我问谁去?
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篥声四起。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
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
负二十四矢以死。仆顾显者殉,一军尽覆。大威、国柱溃围乃得脱。 起潜闻败,仓皇
遁,不言象升死状。嗣昌疑之,有诏验视。廷麟得其尸战场,麻衣白网巾。一卒遥见,
即号泣曰:“此吾卢公也。”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顺德知府于颍上状,嗣昌故靳之
,八十日而后殓。明年,象升妻王请恤。又明年,其弟象晋、象观又请,不许。久之,
嗣昌败,廷臣多为言者,乃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廕锦衣千户。
l*****d
发帖数: 7963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9
游牧民都是全民皆兵。
不仅游牧民,秦国也是全民皆兵的。
所谓的“耕战”之民。
看云梦楚简,秦国小兵的武器衣服都是自备的。平时都是老百姓,国家召唤就直接成了
兵。国家只要负担出征时候的粮草就可以了。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
汉代也有一样的政策,各里的百姓都必须在农闲的时候,比如冬天,进行军事训练,这
也是里长的职能之一。家家都有武器。
又因为汉代是宗族社会,人们按家族分居。一家往往是一个家族。一个里就那么几家人
。其中的人口多的大家族,就是豪强。大的豪强家族可以与官府抗衡,号令地方。
族长一声号令,就是一支小军队。
曹操起兵,就是靠了几个家族的支持。还有比如许褚,就是一个许家的族长。带领本族
子弟千人来投奔曹操。
还有花木兰,也是兵民一体。
只是在文官社会以后,才是军队职业化。
元代和清代是特殊。
x**s
发帖数: 534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丰臣秀吉竟是因为这个死的
日本文禄五年(公元1596年)九月初一,金秋时节的伏见城已是草木黄落,随着微风
的吹动,满城一片赤黄。在那通往伏见城的道路两旁人群耸动,观者如堵。一排排日军
士兵持枪配刀分列左右维持秩序。道路上明朝使节团打起了全副仪仗,一路上鼓乐喧天
,端的是威风凛凛。朝鲜使节黄慎坐于轿中,见沿途日本人甚至有焚香祝祷的,心中不
由大定,心想:“看来日本人要议和还真并非诳言,其国上下人等对停战亦翘首以盼呢
。”
可心里美滋滋的黄慎刚到伏见城的馆邸,便挨了当头一棒。宗义智的家臣柳川调信
怒气冲冲地闯入使节馆邸,对着黄慎便怒斥道:“你们朝鲜居然不派王子亲自前来,却
派了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是想羞辱太阁殿下吗?”声声斥责将黄慎的心情从天堂
一下子打到了地狱,他慌忙向来人求情,但最终依然不被允许与明使一同拜见丰臣秀吉。
第二天,丰臣秀吉正式在伏见城接见明朝使节。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率诸将奉命
列兵仗,延请使者入城。杨方亨站在使者入宿馆邸之外,看着日方盛大的接待阵容,不
禁长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穿戴起全副官袍,当先走了出去。沈惟敬亦披挂整齐,手捧
金印,随之而行。
明朝使者们随着毛利辉元,进入大殿,两旁日本各...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719
21
刘备得诸葛亮前后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致使他最终摆脱之前的困顿,成就一方霸业?
一切的改变,来自《隆中对》。
自《隆中对》后,刘备第一次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诸葛亮,也一直在让刘备,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客将成了创业之主,并拿
下荆州。
这是刘备第一次的大蜕变。
前几天还写了这个……
诸葛亮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先说《隆中对》前,刘备的处境:
他很得人心,也被曹操誉为过英雄;髀肉复生,英雄之心不死。然而,四十六岁了,还
是刘表门下一个客将。
刘备的问题:他当过公孙瓒的客将,当过陶谦的客将,跟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只有在徐州陶谦刚死那段,刘备算是一方诸侯,但之后,总是给别人当手下。
而他见到了诸葛亮,听到了这一段话。
重新看一遍: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
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
,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
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22
鲁迅先生曾拿狮子和肥猪来打比方,强壮对于这两种动物的命运大不相同。财富对不同
身份的人,也是福祸两重天。资可抵国或富甲一方的大亨并不太多,一旦巨富的声名不
慎暴露,并引起朝廷、官府与黑社会的注意,那么灾祸就来了。你资助也好,捐赠也好
,总有填不完的欲壑狮子大张嘴,不弄到你倾家荡产,人财两空是决不会罢休的。暴富
是无法治愈的“原罪”,它的血统里带着难以伪装、清洗不掉的悲剧色彩,至少,它可
能是颠覆政权的潜在力量,对此,岂能不斩草除根?历史在这方面的教训屡见不鲜。
万二,明人。嘉定安亭万二,富甲一方。有人自京回,万问其见闻。其人曰:“皇帝(
明太祖)近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
拥被。’”万叹曰:“兆已萌矣!”即买巨航,载妻子,泛游湖湘而去。不二年,江南
大族以此籍没,万二卒获令终。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想。”万二这样的大财主,却是又怕偷又怕想。如果现行
政权对自己产生警惕,迟早他们会找上门来,轻则吃大户;重则置罪名,害得你家破人
亡。绳枢瓮牖,虽说清苦一点儿,但妻儿厮守,尚可全身;鼎铛玉石,遭人暗算,到底
是镜中花、水中月,连个善终都得不到。...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975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是中华历史的千古罪人?
当然不是。毛时代的中国,除了毛神,余皆蝼蚁,奴仆,并无自由之民。既无民,何有
贵贱之别?
D******r
发帖数: 5237
24
秦王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帝王统一国家之后,当然不愿意
民间发展武器工艺。估计铸刀剑都是有管制的
O***O
发帖数: 1854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封神演义,发现俩词
你一个人悲愤,并卵。
首尔这事第一次形象地教育我:党的洗脑工具多么强大。原以为会反复一段时间,甚至
最后不了了之,谁知党的宣传机器全开,上下齐动手,一个礼拜之内大江南北“汉城”
就不见了,再过一两个月,“汉城”在十几亿头股民房奴的小脑袋里也淡忘了。也就海
外还有三两化外之民不习惯。
h*******u
发帖数: 47
26
苏东坡原来死在自己手上,他死于给自己开错了药方吃错了药。
笔者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制造什么烟雾弹,而是在读了清人
陆以湉所著的《冷庐医话》,看到“士大夫不知医,遇疾每为俗工所误,又有喜谈医事
,研究不精,孟浪服药以自误。如苏文忠公事,可惋叹焉。”这一记载,才说出了上面
这句话。《冷庐医话》卷一《慎药》篇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建中靖国元年,公自海外归,年六十六,渡江至仪真,舣舟东海亭下,登金山妙高台时
,公决意归毗陵,复同米元章游西山,逭暑南窗松竹下,时方酷暑,公久在海外,觉舟
中热不可堪,夜辄露坐,复饮冷过度,中夜暴下,至旦惫甚,食黄粥觉稍适。会元章约
明日为筵,俄瘴毒大作,暴下不止,自是胸膈作胀,却饮食,夜不能寐。十一日发仪真
,十四日疾稍增,十五日热毒转甚,诸药尽却,以参苓瀹汤而气寝止,遂不安枕席,公
与钱济明书云∶某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困惫之甚。细
察病状,专是热毒根源不浅,当用清凉药,已令用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煮浓汁,渴
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庄生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三物可谓在宥矣,此而不愈
则天也,非吾过也。二十一日,竟...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史 刑法志 1 (卷102)
为版上共享干货。
刑法一
自古有天下者,雖聖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為治,是故道之以德義,而民弗從,則必律
之以法,法復違焉,則刑辟之施,沼胁坏靡颜摺J且韵韧踔菩蹋且粤⑼怂暂o
治也。故《書》曰:「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以教祗德。」後世專務黷刑任法以為治者,
無乃昧於本末輕重之義乎!歷代得失,考諸史可見已。
元興,其初未有法守,百司斷理獄訟,循用金律,頗傷嚴刻。及世祖平宋,疆理混一,
由是簡除繁苛,始定新律,頒之有司,號曰《至元新格》。仁宗之時,又以格例條畫有
關於風紀者,類集成書,號曰《風憲宏綱》。至英宗時,復命宰執儒臣取前書而加損益
焉,書成,號曰《大元通制》。其書之大綱有三:一曰詔制,二曰條格,三曰斷例。凡
詔制為條九十有四,條格為條一千一百五十有一,斷例為條七百十有七,大概纂集世祖
以來法制事例而已。其五刑之目:凡七下至五十七,謂之笞刑;凡六十七至一百七,謂
之杖刑;其徒法,年數杖數,相附麗為加減,鹽徒盜偌葲Q而又鐐之;流則南人遷於遼
陽迤北之地,北人遷於南方湖廣之鄉;死刑,則有斬而無絞,惡逆之極者,又有淩遲處
死之法焉。蓋古者以墨、劓、剕、宮、大辟為五刑,後世除肉刑,乃以笞、杖、徒、...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洋人也分左中右,出生蛮夷的只要向往尊重中国文化,也不必把他们当作化外之民看待
。海日是满族,但是向往我君臣斧子教,我对他也高看一眼,不把他当普通蛮夷对待。
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只要他是个人就可以参与研究讨论,夏含夷也可以。
这是夏含夷09年左右的言论:东方早报2009年7月19日 在1995年到1996年期间,报纸
几乎每天都在登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消息,说这是中国政府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特别是
对人文科学。当断代工程结论出来的时候,有很多汉学家对此批评,说中国要造成一个
新的对亚洲其他国家的霸权,是一个民族主义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正好那
时《纽约时报》的一个记者打电话给我,问我对断代工程有什么看法。我说了大概四十
五分钟,说断代工程在某些方面错了,在某些方面也是有益处的。我也说了断代工程大
概是带有爱国或民族主义的成分。第二天早上,我看报纸,这篇文章还引用了其他人的
观点,关于我的说法只有一句话:“夏含夷教授说断代工程带有爱国或民族主义的成分
。”我说的其他四十四分钟的话都没有了。报纸刊登后,中国的学者很生气,说我批评
了中国。但我还是要强调,我的那四十四分钟的话更...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洋人也分左中右,出生蛮夷的只要向往尊重中国文化,也不必把他们当作化外之民看待
。海日是满族,但是向往我君臣斧子教,我对他也高看一眼,不把他当普通蛮夷对待。
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只要他是个人就可以参与研究讨论,夏含夷也可以。
这是夏含夷09年左右的言论:东方早报2009年7月19日 在1995年到1996年期间,报纸
几乎每天都在登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消息,说这是中国政府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特别是
对人文科学。当断代工程结论出来的时候,有很多汉学家对此批评,说中国要造成一个
新的对亚洲其他国家的霸权,是一个民族主义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正好那
时《纽约时报》的一个记者打电话给我,问我对断代工程有什么看法。我说了大概四十
五分钟,说断代工程在某些方面错了,在某些方面也是有益处的。我也说了断代工程大
概是带有爱国或民族主义的成分。第二天早上,我看报纸,这篇文章还引用了其他人的
观点,关于我的说法只有一句话:“夏含夷教授说断代工程带有爱国或民族主义的成分
。”我说的其他四十四分钟的话都没有了。报纸刊登后,中国的学者很生气,说我批评
了中国。但我还是要强调,我的那四十四分钟的话更...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奸孙之獬的死法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文人一旦如此,比常人更可恶。清朝有个叫孙之獬的文人,
便是无耻中的更无耻者。首先他是个投降的官员,古人常说忠臣不保二主,这样,孙之
獬便不是忠臣。 不仅不是忠臣,孙之獬还要努力的把奸臣做到底。他知道他不是一个
人在战斗, 洪承畴 、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文人一旦如此,比常人更可恶。清朝有个叫孙之獬的文人,
便是无耻中的更无耻者。首先他是个投降的官员,古人常说忠臣不保二主,这样,孙之
獬便不是忠臣。
不仅不是忠臣,孙之獬还要努力的把奸臣做到底。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洪
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是投降的政府官员,都在努力的诠释着什么是铁杆的
汉奸。不过和他们相比,孙之獬似乎一无所长,他不像吴三桂擅长弓马能在万马军中取
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也不像洪承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只能像狗一样在新主人面
摇尾乞怜。
孙之獬入朝,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
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当时顺治帝因
为天下未定,还允许明朝投降官员穿着明朝衣服上殿,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列。当时满
汉大臣互相看不起,满...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487
31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3-07-25 09:50  责任编辑: 刘超
http://cul.china.com.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49/20130725/6c626d041e2f135aca012a.jpg
牛河梁神秘遗骨复原图(局部)。资料图片
地处辽宁朝阳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了整整1000年。在
牛河梁一座形如后世帝陵的积石大墓中,一位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骨不断引发后人猜想。
为何这具遗骨体现出的特征与传说中的黄帝神貌暗合?
黄帝身世之谜
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
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有云:“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蓟地在今燕山南麓,长城脚下。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即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重建“轩辕庙”,修缮“衣冠冢”,黄帝正式成为华夏
万民顶礼膜拜的人文始祖。谁知,游牧草原大漠之上,一度被视为“化外之民”的鲜卑
人、契丹人也不甘示弱,纷纷称自...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487
32
2013年07月12日 09:05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地处朝阳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上推了整整1000年!在
牛河梁一座形如后世帝陵的积石大墓中,一位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骨不断引发后人猜想。
为何这具遗骨体现出的所有特征均与传说中的黄帝神貌暗合?真正的“黄帝陵”到底在
哪里,陕西还是辽宁?
黄帝身世成为华夏历史上的最大悬谜
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年赴陕西拜祭黄帝陵的华人络绎不绝。但黄帝到
底有无其人?这个华夏历史上的最大悬谜,至今也没有解开。
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
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
帝之后于蓟。”蓟地在今燕山南麓,现长城脚下。这说明,黄帝不是传说中的神,而是
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
到了西汉,司马迁为修史书云游海内。在探寻中华文明的上古源头时,所遇之人几
乎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我们都是黄帝子孙,只是随地而处、习俗各异而已。于是,司马
迁在自己彪炳千秋的煌煌大作《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为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6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华文明西来说各版本zz
中华文明西来说在清末兴起,主要是指中国人是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之民过来的。
1.埃及说
1654年,德国耶稣会教士基尔什尔(A. Kircher,又译祁尔歇、柯切尔)在《埃及
之谜》(Cedipi Aegyptiaci)曾论及中国文明出于埃及。1667,基尔什尔出版了《中
国图说》(China Illustrata),认为《圣经》所载闪的子孙率埃及人来到中国,传授
了古埃及文字,中国人学的并不全,自己又加上一些创造,结果成为另一种文字系统即
汉字。“古代中国人既系埃及人之苗裔,故其书法亦一遵埃及之旧,此非指文字之结构
而言,乃指其自各种自然事物中提出之形象而言,中国人实藉此以表示其观念者也。中
国文字之标记所以与其所欲表明之事物同其数量,其故即在于此。”(转引自《中国史
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陈星灿,三联书店1997年6月)
1716年,法国阿夫郎什主教胡爱(Huet,又译尤埃),根据其研究古代商业的结果
,在文字之外,又考察风俗异同,也主张中国民族起源于埃及。他说:“就吾人所有之
材料而论,埃及在东方之商业亦甚古而且盛,是吾人可以断言印度人商业之繁...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34
我以前写过3篇有关的。
1。 我解:崖山以后无中国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76697.html
2. 孝文化绝对珍贵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45081.html
3. 佛教:五胡乱华的宝器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50521.html
但是现在我需要写一篇把三个点连成线。
解释一下,为什么元朝虽然能够屠杀中华,
把中国文化打进中世纪,但是统治却只有
相对短暂的100年。
首先,孝文化是老中文化可以传承3000年的
核心优势。 孟子这个故事就很标准: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http://so.gushiwen.org/guwen/bfanyi_1081.aspx?WebShieldDRSessio
以后2500年,任何长期的老中政权基本上
遵守这个举世无双的原则,把“天地君亲师”
拔高到了道德法律的高度。特别是”师“这个
不起眼的角色。 凡是”科举“中的士子,都
算”天子门生“...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35
孔子骂向他请教种地方法的樊迟就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
M******a
发帖数: 672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苏镇:“天下苦秦”辨
2016-05-01陈苏镇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微信号BDZGGDSYJZX
功能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编辑说明:陈苏镇教授《“天下苦秦”辨》发表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第
315号,微信版文字略有调整,引用请据原书。】

“天下苦秦”是秦末战乱中颇为流行的一句鼓动反秦的口号。陈胜于大泽乡起事时,分
析过成功的可能性,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此
后,这一口号每每被起义将领用来证明反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如《史记·张耳陈余列
传》载张楚将军武臣谓赵地豪杰曰:“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高祖本纪》载刘邦谓
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等等。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当时关中并未发生反秦暴动,《始皇本纪》言“山东郡县少
年苦秦吏”,比较确切,“天下苦秦”则有夸张之嫌。二是喊出“天下苦秦”口号的陈
胜、武臣、刘邦等人皆为楚军将领,而楚人正是当时反秦的主力。这说明“苦秦”最甚
者其实是楚人,“山东郡县”尚不能准确揭示这一事实,“天下”云云更进一步将...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突厥与恒安镇之战
都是百度来的:
(评论:其实古代的中原与草原之战,是不能用今天大家认识的战争来理解的。否则就
会非常狗血。战争,联姻,友谊,投降,融合,分化,同盟,臣服,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北朝和隋朝的恒安镇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
【恒安镇之战】
隋文帝(581~604) 仁寿元年(601)元月,东突厥步迦可汗南下侵扰恒安镇(今大同
),隋派韩洪率军出战失利,恒安镇被突厥重兵包围。
时正遇平寇县公李景护送隋朝义成公主与启民可汗联姻,路过恒安镇,于是带领随从数
百人增援韩洪,隋军与突厥军激战三日,才将突厥军赶走,隋军死亡过半。
五月,突厥男女9万来降,韩洪将其安置在碛口(今内蒙古乌盟境),从此东突厥为隋
之属国。
-------------------
北齐后主天统三年(567),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1] ,东突厥(583
年~630年)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
,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
勒诸部则在北方。强盛时势力范围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贝加
尔湖地区。
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今天是同治犭回乱154周年,汉人依然愚昧懦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1 13:02:16 2016, 美东)
鲜为人知的陕西同治回乱
杜君立
在西方炮火和南方农民战争的双重折磨中,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
”皇帝咸丰在他31岁时死去。中国从此成为一个女人的中国,慈禧以她从戏台上学来的
阴谋和智慧,竟然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甚至创造了一个号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
次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同光中兴说白了,就是在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
体制改革。这种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同一个身体巨大的婴儿,貌似成人,实则心智未
开。被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这场畸形改革,在一场牛逼哄哄的海战后彻底丢掉了“皇帝
新装”,吁请改革的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流氓的专制和专制的流氓带来了中国彻底的崩
溃,北京沦陷,伟大领袖慈禧如丧家之犬,逃亡陕西关中……帝国无可挽回地走向它的
末日。
同治之前,席卷整个南方的、长达12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李白的老师赵蕤曾经在《长短经》里说过这样一番话:“先知先觉,见解通达,这
是才华过人的体现,但在太平盛世,不把这当作比别人珍贵的东西。识见广泛,博闻强
记,能言善辩,这是聪明智慧的流露,但是有道的君主不把这当作要求臣下的标准。傲
视同侪,独超众类,不受流俗的污染,这是士大夫的高尚品行,但怀有管理之术的贤相
不能吹毛求疵,让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能做到。
所以,那些高不可攀的表现,不能立为人人都要遵守的底线。那些一般人比不上的
品德,不能当做一国的风俗。聪明的领导人,待人接物要学会‘不求全备,不看门第,
不计仇怨,量才录用’,建立良好的制度使他们各安其位、优劣得所。”(原文——《
文子》曰:“夫先知达见,人材之倕也,而治世不以贵于人。博闻强志,口辩辞给,人
智之溢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傲世贱物,不污于俗,士之抗行也,而治世不以为人化
。故高不可及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为国俗。故国治可与愚守,而军旅可
与怯同。不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其所有而并用之也。”)
这番话说的虽然并不全对,但也确实揭示了一个客观事实:想要更好的经国纬政,
不能单单依赖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更多的要靠“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古文字和氏族问题
——从商周金文谈宗、族概念的本质区别
一、姓的来源及其演变
“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在后。
根据《春秋》整理得出的“古姓”有:妫、姒、子、姬、风、赢、己、任、吉、芊、曹
、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等22个姓。许慎《说文解字》:“姓
,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义》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
气所以生者也”。
黄帝和炎帝就是以其各自部落的居住地理位置在水附近而得姓的。
根据《国语·晋语》中记载的司空季子之言:“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
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说文解字》:“
黄帝长居于姬水,以姬为姓。”《帝王世纪》中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
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具体
是指黄帝、炎帝在姬水、姜水流域发迹,以此而得出姬、姜二姓,这是古人铭记自然地
理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
“黄帝”一名出现在《陈侯因资敦》铭文中:“唯正六月癸未,陈侯因资曰:皇考武桓
公龚哉大谟,克成其烈,因资扬皇考邵统,高祖黄啻,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殷商文明和早期域外文明相似性的若干问题
1757年,法国学者德经(Chretien Louis Joseph de Guignes)已经注意到了古代汉字
与古代埃及文字之间存在着相似性的问题,当时,他发现了一百多个比较接近或者完全
一样的象形字。那时还没有发现甲骨文字,他看到的只是青铜器铭文、大篆、小篆,即
金文。于是,他提出了古代中国人是古代埃及人的后裔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文化
和中国人种起源于古埃及说。或者简称之为中国文化西来说。
我曾把这一百多个非常接近或者完全一样的象形字,进行了对比研究。比如,“丙”、
“日”、“吉”、“乙”、“丁”、“庚”、“子”、“辛”、“禾”等字。在殷商甲
骨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这些文字的写法基本上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但是,它们的
意义在中、埃两国文化传统中却有同有异。一般来说,对自然界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象
形,两者多相同或者相似,意义也一样。但是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之外的象形字,则多为
形似而意义全然不同。比如上述中的“丙”、“乙”、“丁”三个字中的“丙”字,在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其意义就是三项:“测量”、“到达”、“扁平的事物”。和古代殷
商文化传统...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2
余英时:打天下的光棍毛泽东一生三部曲(图)
来源: judd 于 2016-08-28 14:54:36
1993年10月23日,旅美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余英
时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文《打天下的光棍——毛泽东一生的三部曲》指出,毛泽
东一生明显地分成三个段落,通过这三个段落的历史背景,才能比较具体地说明毛泽东
在中国现代史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1969年中共九大,毛泽东威望如日中天(图源:VCG)
今年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见到任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派,而十
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方对于毛
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
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哀希腊
拜伦的《哀希腊》在近代中国引起巨大回想。因为当时华人以希腊比中华,自然产生痛
苦的共鸣。
近代无数牛人,从胡适到鲁迅,从秋瑾到毛泽东,都曾经唱着不同版本的《哀希腊》,
痛饮狂歌,甚至拔剑起舞。拼将百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翻译很多,也有创造性翻译。
梁启超:见所著《新中国未来记》
【沉醉东风】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和平年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
撒藏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更有那德罗士、菲波士荣光常照。此地是艺文旧垒,
技术中潮。即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万般没了。
【如梦忆桃源】玛拉顿后啊,山容缥缈,玛拉顿前啊,海门环绕。如此好河山,也应该
有自由回照!我向那波斯军墓门凭眺,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
今生便了!
马君武:
哀希腊歌
希腊岛,希腊岛,诗人沙孚安在哉?爱国之诗传最早。
战争平和万千术,其术皆自希腊出。德娄飞布两英雄,渊源皆是希腊族。
吁嗟乎!漫说年年夏日长,万般消歇剩斜阳。
马拉顿后山如带,马其顿前横碧海。我来独为片刻游,犹梦希腊是自由。
吁嗟乎!闲立试向波斯冢,宁思身为奴隶种。
希腊之民不可遇,希腊之国在何处?但余海岸似当年,海岸沉沉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明初,朱元璋发动了“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壮豪杰者”作为司法改革的旗手,首先在
法外之法的《大诰》中赋予耆民豪杰可直接将污吏贪官“绑缚赴京治罪”之权,若各级
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
以行政手段来改造司法,发动旨在重新整合社会的清洗运动,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社
会监控网络,是朱元璋惯用的手法。
朱元璋仿《周书·大诰》之篇名,“陈大道以诰天下”,以“当世事”警诫臣民,
永以为训。“诰”本意为讲道理,采用形象贴切的比喻,生动说理。《大诰》虽继承了
这一特点,以案例和俗语讲述的形式编写,但究以严惩为主旨,血腥味十足。洪武十八
年(1385年)10月至洪武二十年(1387年)12月相继颁发了《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
编》《御制大诰三编》。204条诰文中,整饬吏治的就达到123条,占60%之多。
绑缚赴京的规定首先出现在《大诰》初编第五十九条乡民除患内:“今后布政司府
州县在役之吏、在闲之吏,城市乡村老奸巨猾顽民,专一起灭词讼,教唆陷人,通同官
吏害及州里之间者,许城市乡村贤良方正豪杰之士有能为民除患者,会议城市乡村,将
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吏,绑缚赴京,罪除民患,以安良民。敢有邀截阻挡者,
枭令...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5
福建人郑孝胥作词。
确实是很有古风。尤其第一个版本。
和日本的《君之代》一个风格。《君之代》也很有东亚古风,据说是现在最古老的国歌
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则是和马赛曲一个流派。来自法国革命。是革命派。其实我也不喜欢。
其实我一直觉得《卿云歌》作中国国歌更好,比《君之代》还古老三倍,在古老程度上
碾压一切。(曾经在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时期徐世昌规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作曲可以参考孟加拉国歌《金色的孟加拉》。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记载:于是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
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官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
华,旦复旦兮。”群臣咸进顿道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有光华,弘于一人。”
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轻,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
于贤善,莫不咸听。”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集,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
龟鳖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
《尚书大传·虞夏传》:于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
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今年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见到任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派,而十
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方对于毛
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
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有什么地方注意到这件事。“人间”副刊主编约我写一
篇谈毛泽东的文字,当然部署于“纪念的性质”。毛泽东对于现代中国人“影响”之大
是无可估计的。无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影响”,这一事实的本身毕竟无可否认。在台
湾和海外的中国人当然也希望对毛泽东其人有较深切的认识。但是我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是颇费踌躇。首先,这几年来,大陆上虽出版了不少有关追忆毛泽东生平的作品,但其
真实性都尚待考察,为可据为典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可信的直接史料。其次...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7
确实有争水的。
战国策: “西周公欲种稻,东周公不放水”
拷贝:
-------------------
《战国策·东周》: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
苏子请东周日:“巨请使西周下水可乎?”
乃往见西周之君日:“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
矣。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 种稻而复夺之
。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 西周君日:“善”。途下水。苏
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m***n
发帖数: 12188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春秋时期的语言体系
没那么简单。
第一,变法的结果需要时间,一两代人都算快的。
一两年就立杆见影的,那是穿越小说:主角一年穿越,二年种田,三年造炮,四年成军
,五年席卷天下。
第二, 如果这么简单,其它六国怎么不模仿? 或者你说六国国情不同,模仿不了,
那至少已经说明秦国还有个特殊国情,不是仅仅变法那么简单。
这个国情就是秦国的“耕战传统”。 其实以前央视有个讲秦国的记录片,就是这么说
的,犬戎灭西周,秦国因护卫王室有功,得封诸侯,郑国虢国等都跟着周天子东逃河南
了,从此周朝的起家之地,潼关以西就只有秦国一个诸侯了,也是唯一的一个农业国,
处在游牧民的包围之中。 20代秦君有十几个都是死于沙场,所有人都是耕战一体。 随
时待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就是这段早期历
史的产物。
(注意,后来儒家注释,说此诗是讽刺君主穷兵黩武,这就和说关鴡是“歌颂后妃不妒
之德”一样,纯是胡扯)。
类似的,赵国的胡服骑射,因为故事性强,被吹得厉害(人类大脑的特点,对于故事的
记忆最好)。同时代的秦国根本不想模仿,秦国既没有胡服,也不骑射。一样灭赵。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起居,猃狁之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初剃发的真正原因
多尔衮在满清军队攻入北京城的第二天,就发檄文引贴全城,檄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要求降官降民剃发以示效忠:“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凡投诚
官吏军民缘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朝鲜官员随即报告说:“及有剃头之举,民
皆愤怨。”多尔衮于是不得不让步,发布榜文:“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
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意,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之后,天下臣民,
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顺治二年,多铎陷扬州,剑指南京,弘光政权不战而降。总宪李乔易服剃发,拖了条大
辨子来见多铎。多铎大为恼火,当即将李乔一通臭骂,赶了出去,并于随后张贴布告:
“剃头之事,本国相治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
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过了一个月,满清开始强硬的推行剃发令。这一政策的改变,皆拜一位名叫孙之獬的所
赐。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中进士,清人入关,他是第一批出城欢迎的官员,
被赐礼部侍郎的官衔。孙之獬身为礼部侍郎,尽管满清一再说过剃武不剃文的话,为了
表明自己维护满清的正朔,与表明自己的忠诚,穿了满清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京派海派之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和上海文人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对骂,被称为“京派”与“
海派”之争,这段公案最初仅限于讨论作家的写作风格,后来延伸到对京沪两地文人行
为和气质的评价。论争的发难者沈从文在《论“海派”》一文中概括海派的特征是“名
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并用尖刻的语气大损海派是一帮新斯文人,说他们如
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冒充风雅,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
猜诗谜者相差一间。
又有一个评价是:“海派有江湖气、流氓气、娼妓气;京派则有遗老气、绅士气、
古物商人气。”矛头直指京派领袖周作人。周作人则直接回应“上海气”是“买办流氓
与妓女的文化,压根儿没有一点理性与风格”。当然还是大先生的话一锤定音,说是“
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不过,这些议论
都把自己圈在了北京、上海两个城市里比较,实际上,京派海派之争背后所隐匿着的南
北文化差异才是更有意思的话题。
宋代就有重南轻北的习惯
南人和北人相互看不起不知始于何时,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宋代就有重南轻北的习惯
。宋人是出了名的尚文轻武,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夺了军人带兵的念想...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