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发帖数: 2262 | 1
感谢以上说明,法友法义通达
再请教问题
安那般纳要如何观察色之集灭,
当观察到长短粗重后,如何与观集灭,
e.g.息长息短,这如何观集灭? 这并无欲贪、爱
观不了集灭,也无法正思惟味患离吧? |
|
c***h 发帖数: 2262 | 2
观察色之集灭,是否一定先观察到四大、三十二相?
这与日常一般观察之色集、色灭,有何不同? |
|
|
Y**u 发帖数: 5466 | 4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6 关于色集北传杂阿含翻译有错误,我曾经在此处特别讨论过这个问题
北传杂阿含对色集的翻译是“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直接意思就是
对色贪爱,就是色集。
而南传的是“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灭而有色之灭”,直接意思就是“因为贪爱
的生而有色的产生,因为贪爱的灭而有色的灭”。这里的食之集不是食物,而是贪爱的
比喻义,‘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集’ |
|
i********7 发帖数: 808 | 7 你如果已经改变了你原来的观点,我是乐见其成,但是请不要“偷偷摸摸”好吗?
你现在认为生灭不同与刹那生灭,然后刹那生灭不同与集灭,
那你看看你之前与我讨论前的观点吧:
请看,在提问中你基本上认为集灭等同与刹那生灭
接着你再次强调五阴的集灭几乎就是等同五阴的生灭,
而你这里指的五阴的生灭就是指五阴的刹那生灭
(外加几次你的提问“色集,不是色发生?色灭,不是色消失?”“ 请你具体说明,
观五蕴的集灭和五蕴的刹那生灭有什么区别”“ 观色之集,色之灭,不是观色的生起
,消失?”)
请看,你对五阴的集灭的灭的定义是什么?“五蕴生起后必定的坏灭消失”
所以这个集灭的灭的定义,就是你认为的刹那生灭的灭 -- 消失,是一样的
你在这里还是认为五阴的集灭几乎等同与刹那生灭的,只是在集的时候,
或者是,你的混乱开始显现出来:
开始承认五阴的集与刹那生,有点区别
但是还是认为刹那生灭与集灭基本相同,所以在集灭的灭上的解释,相同与刹那生灭的
灭。
却不知道,如果集灭的集,是发生的原因,那么集灭的灭,就是止息的原因 |
|
r****n 发帖数: 8253 | 8 定慧之路:
翻译我认为没有问题
只能说你可能更喜好用“依食之集”这个词
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这里的“爱喜”指的就是“四食”,可能更准确一点说,指的是十二
缘起当中的“识缘名色”的识。
如果你将“爱喜”、“依食之集”这种心意识理解为它就是“观察测量”的话,那么我
们所有的学佛人就都没有觉悟解脱的可能了。
因为道理很简单,我们觉悟的前提条件就于如实“观察测量”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如
实“观察测量”就没有觉悟解脱。而你却认为:一旦“观察测量”那么就会使物质现象
集起。既然不断的集起,那结果就只能是不断地轮回。
所以,你所认为的是因为“观察测量”而导致了物质现象的集起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
一定要知道:“爱喜、依食之集”这种心意识和“观察测量”这种心意识是有很大区别
的不能等同。 |
|
c***h 发帖数: 2262 | 9 ================================
如果不到一定程度,不建议一下就直接长期修不净观
因为有后遗症 佛陀后来教观察呼吸
观察身体举动或心理活动就够了,重要的只是观察 日常生活随时观察
不然,只好时常观察
接着是,要再观察甚么进步较快
总而言之,只要一直观察身或心,一定会觉得身心不是我
突然突破一个境界,内心轻安清净,不会想过去现在未来得一些杂念(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内心清净
然后呢?
这才是开始进入重点 : 慧 。 也就是与四圣谛相应。
根据记载,佛陀菩提树下刚成道出来,第一次说法度五比丘时说,
佛陀说,他是因四圣谛而成佛。
这一篇经文珍贵的是,它可能是佛陀在世间第一次说法,
它让我们窥视佛陀当年以何证道成佛
佛陀第一次说法,不断说四圣谛,一再强调四圣谛,说了三次,
可见他在佛陀心中的重要性。 此为三转法轮的意义。
由于佛陀三转法轮 确立了四圣谛在佛法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缘起法 每个人观察的重点、角度 也许可以有一点变化 也许不妨碍证悟
无我 每个人观察的重点、角度 也许可以有一点变化 也许不妨碍证悟
无常 每个...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0 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为色。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灭而有色之灭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请问何处违背。
色集,不是色的产生?
色灭,不是色的消失?
观色之集,色之灭,不是观色的生起,消失?
65经不过是更具体的说明是由于贪爱的原因而有了色的产生,说的更具体一些。
很多人根据经验常识而不理解为什么是贪爱而导致了色的产生,进而将经典误解为观色
集色灭,就是观对色的贪爱的升起消失。
对色的贪爱,本身属于行蕴,而不是色蕴。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这不重要 : )
我随便说说而已。
我也不确定是否活着时,有这样五蕴消失的状态,
受想行识 在灭尽定,应该可以消失。
色,就难了。
怎么说色灭了呢? 就明明坐在那里打坐。
若在生灭闪烁时,那一灭之时,就说是色灭了。我也不知能不能这样说。
不过,无论如何,这样岂不是,至少得在灭尽定中,才算涅盘。
慧解脱阿罗汉,可能连初禅也没有,更不会走到灭尽定这一步。
这样说,慧解脱阿罗汉应该是无法达到涅盘。 死了,可能就可以。
不过这些都太遥远。
能初果就阿弥陀佛了,能慧解脱就感谢全能的上帝了。
这样的五蕴消失状态或灭尽定,太遥远了。对我应该没什么影响。
反正目前能做的就是断了贪欲。 甚至连这个都太遥远,太难。
先观呼吸,来个”近行定”,
再身念处观察 色之集、色之灭。受念处观察 受之集、受之灭, 如何。 |
|
c***h 发帖数: 2262 | 13 发信人: LilacDream (),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31 13:34:08 2016, 美东)
太深奥了!看不明白,虽然我对佛教很感兴趣,总想通过它能静心明目
=============================
发信人: Hall (Hall),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31 15:03:40 2016, 美东)
在看过一些文章后,例如不净观,有时偶尔也会把人体和一些恐怖或恶心的图片或场景
联系起来,对减少欲望来说似乎有些短暂的效果。 这能算是一个起点吗?但其实大多
时候是不愿意或不甘心朝这个方向观想,这也许算是凡心太重了吧。
================================
如果不到一定程度,不建议一下就直接长期修不净观
因为有后遗症 佛陀后来教观察呼吸
观察身体举动或心理活动就够了,重要的只是观察 日常生活随时观察
不然,只好时常观察
接着是,要再观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之字形,有点怪怪的
也许之字型有你师门独特的修行方法也不一定?
你可以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这种修行方法的阶段、步骤
“放下”可能是后世的名词 也许是中国产生的 我不清楚内涵
但佛法中有一种叫”舍” 七觉支也有舍觉支
可能类似你说的”放下”
其实,”舍”就是现在已经超过这境界,不用了,就放在一边
但那只是简单的一层一层突破,
很简单,有甚么功力,就到那个境界。突破之前。
全世界谁学习甚么都是这样。
例如 初禅喜乐 三禅舍喜 四禅舍乐
当然喜乐(也是”受”,乐受)没那么好,但是初步功力只能这样,所以有喜乐 非常好
可”受念处”,内观初禅喜乐,发现它是”受”,乐受。
观察“受”之集(贪爱)、灭, 发现它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于是对喜乐的贪爱灭尽。 舍喜舍乐。
于是佛法是在喜乐中修行(内观喜乐),不是在痛苦中修行
所以,有喜乐,要恭喜,比没有喜乐或压制喜乐好太多。
你说的身体美好感受,我第一印象是觉得在指”受”
但受念处,其实也还没多高段,舍弃身体美好感受,我是觉得很正常
并没有甚么好特别说
也许是你的修行方法在某种”无我”时候 还会”受” 这也不一定 我也不知
初禅离...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5
之字形,有点怪怪的
也许之字型有你师门独特的修行方法也不一定?
你可以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这种修行方法的阶段、步骤
“放下”可能是后世的名词 也许是中国产生的 我不清楚内涵
但佛法中有一种叫”舍” 七觉支也有舍觉支
可能类似你说的”放下”
其实,”舍”就是现在已经超过这境界,不用了,就放在一边
但那只是简单的一层一层突破,
很简单,有甚么功力,就到那个境界。突破之前。
全世界谁学习甚么都是这样。
例如 初禅喜乐 三禅舍喜 四禅舍乐
当然喜乐(也是”受”,乐受)没那么好,但是初步功力只能这样,所以有喜乐 非常好
可”受念处”,内观初禅喜乐,发现它是”受”,乐受。
观察“受”之集(贪爱)、灭, 发现它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于是对喜乐的贪爱灭尽。 舍喜舍乐。
于是佛法是在喜乐中修行(内观喜乐),不是在痛苦中修行
所以,有喜乐,要恭喜,比没有喜乐或压制喜乐好太多。
你说的身体美好感受,我第一印象是觉得在指”受”
但受念处,其实也还没多高段,舍弃身体美好感受,我是觉得很正常
并没有甚么好特别说
也许是你的修行方法在某种”无我”时候 还会”受” 这也不一定 我也不知
初禅离...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16 不讲“之”字型,光讲用拐杖上楼的支点,也放松心态,不要管这是否与修佛有关。。
那样,就事论事,你有没有发现,这拄拐杖上楼,有着一靠一放这样次序的方法论?。。
那拄拐杖上楼,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放弃现有支点呢?。。
如果只有一个台阶,那我们是否需要放弃支点呢?。。
现在讲回修佛,修佛是修智慧,是不是呢?。。那我问你,拄拐杖上楼懂得放下,是不
是一种智慧?。。
我再要问你了,算我是写得头头是道的,那是不是智慧?。。是不是我的智慧?。。是
不是你的智慧?。。
其实,写得头头是道,并不是智慧。。我即便有此智慧,我写出来的,也仅是指向那个
智慧的一根手指。。
佛经,也是如此。。
所以,你在这里说的种种无我的理解“手法”,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指向智慧的手指。。
人往往,感悟以后,容易“着相”。。比如说我是这样感悟的,那就只有这种指法对。。
不肯放弃已经用完了的支点。。
当然喜乐(也是”受”,乐受)没那么好,但是初步功力只能这样,所以有喜乐 非常好
可”受念处”,内观初禅喜乐,发现它是”受”,乐受。
观察“受”之集(贪爱)、灭, 发现它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于是对喜乐的贪爱灭尽。 舍喜舍乐。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17 不讲“之”字型,光讲用拐杖上楼的支点,也放松心态,不要管这是否与修佛有关。。
那样,就事论事,你有没有发现,这拄拐杖上楼,有着一靠一放这样次序的方法论?。。
那拄拐杖上楼,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放弃现有支点呢?。。
如果只有一个台阶,那我们是否需要放弃支点呢?。。
现在讲回修佛,修佛是修智慧,是不是呢?。。那我问你,拄拐杖上楼懂得放下,是不
是一种智慧?。。
我再要问你了,算我是写得头头是道的,那是不是智慧?。。是不是我的智慧?。。是
不是你的智慧?。。
其实,写得头头是道,并不是智慧。。我即便有此智慧,我写出来的,也仅是指向那个
智慧的一根手指。。
佛经,也是如此。。
所以,你在这里说的种种无我的理解“手法”,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指向智慧的手指。。
人往往,感悟以后,容易“着相”。。比如说我是这样感悟的,那就只有这种指法对。。
不肯放弃已经用完了的支点。。
当然喜乐(也是”受”,乐受)没那么好,但是初步功力只能这样,所以有喜乐 非常好
可”受念处”,内观初禅喜乐,发现它是”受”,乐受。
观察“受”之集(贪爱)、灭, 发现它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于是对喜乐的贪爱灭尽。 舍喜舍乐。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定慧之路:
希望你能够回到到底是因为“爱喜”或“依食之集”这种因缘而是色集起?还是因为你
所说的,是什么因为对某种基本形态去“观察测量”而使其集起?的这个主题上来,不
要跑题 |
|
i******n 发帖数: 538 | 19 于魁智"一帆风顺"之谜
徐城北
这几年的京剧,一方面是相当的不景气,同时又推出了一些新星,其中最耀眼的
一颗,似乎就是青年老生于魁智了。他仿佛是1982年前后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分配到
中国京剧院的。在学校时,即使是高班同学也不允许"归派"(这诚然是对的),但他的
嗓子天生"挂味儿",比较近乎余(叔岩)、杨(宝森),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另外
,他的武功也相当好,能唱《打金砖》中的"太庙",在"翻"上边也很行。
他分到中国京剧院不久,就赶上"承包风"。京剧院的中老年名伶本来迭床架屋,此
际重新组合成若干个演出组。当时全院最强的是新一团-以袁世海、李世济、张春华、
冯志孝、高牧坤为"五大头牌"。于魁智和少数青年演员"随"在新一团中,根本唱不上戏
。后来经过"争取",他和另一位年轻青衣争取到轮流唱"开锣"的机会,仅凭这一点,还
让同龄的演员羡慕得了不得。在这段时间内,有高人开始给他"出主意",要他往杨派上
"靠",先是从院内找人给他"说",然后陆续请院外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0 定慧之路:
最后一次问你:你是否认为:“观察测量”的心意识就是“爱喜”、“依食之集”的心
意识?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现观色集时,是从缘起法—因为爱…..所以恼苦, 观起吗?
或是 要从无明,行,识…..。 依初修身念处的修为,似乎观不到无明,行,识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感谢法友以上说明
再请问身见结,是否只是单纯的指此肉身非我
或是身见结的”身”还指更广泛的包含身心?
另,初修四念处是否有顺序之分,原因为何?
只是难易问题吗? |
|
发帖数: 1 | 23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24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5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7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8 「名色缘 识,爱识缘名 色」,名色缘六处:「识食」缘未来世 六处生
「十二因缘」的提要句颂中,提到「名色缘六入」,在古老经说的义解是「名色缘识,
爱识缘名色,辗转缘生不息」为「识食」、「有结」,有「识食」、「有结」则缘「未
来世六根生」。若是贪爱不断,即有未来六根生;若是断贪欲,「识食」则断,不再有
后世的六根生。见《相应阿含》898,899经、《相应部》〈六处相应〉21经:
《相应阿含》898经:「若比丘于眼欲贪断,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如眼,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相应阿含》899经:「若比丘眼生、住、成就显现,病住,老死显现,苦生;……如
是乃至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病则息,老死则没,苦则灭;……乃至意,亦
如是说。」
《相应部》35.21 经:「诸比丘!眼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诸病之住立、
老死之显现、苦之生起。耳之生起……鼻之生起……舌之生起……身之生起……意之生
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苦之生起。诸比丘!眼之灭
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诸病之止息、老死之消失、苦之灭...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9 「名色缘 识,爱识缘名 色」,名色缘六处:「识食」缘未来世 六处生
「十二因缘」的提要句颂中,提到「名色缘六入」,在古老经说的义解是「名色缘识,
爱识缘名色,辗转缘生不息」为「识食」、「有结」,有「识食」、「有结」则缘「未
来世六根生」。若是贪爱不断,即有未来六根生;若是断贪欲,「识食」则断,不再有
后世的六根生。见《相应阿含》898,899经、《相应部》〈六处相应〉21经:
《相应阿含》898经:「若比丘于眼欲贪断,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如眼,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相应阿含》899经:「若比丘眼生、住、成就显现,病住,老死显现,苦生;……如
是乃至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病则息,老死则没,苦则灭;……乃至意,亦
如是说。」
《相应部》35.21 经:「诸比丘!眼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诸病之住立、
老死之显现、苦之生起。耳之生起……鼻之生起……舌之生起……身之生起……意之生
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苦之生起。诸比丘!眼之灭
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诸病之止息、老死之消失、苦之灭...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30 中原會戰憶往
——兼述奸匪毀謗我部國軍伎倆
石 覺口述
㈠ 社會背景
民國卅一年年初,我的部隊由豫南移往臨汝訓練,當時我任集團軍八十五軍副軍長
兼第四師師長。此時第卅一集團軍以第四師、一一○師兩個優秀的師,及配備卅六門七
六二野砲的一個砲兵團,編成一突擊縱隊,準備攻堅之用,我擔任縱隊司令,並主持集
團軍幹部與部隊訓練。
卅一年五月,第一戰區副長官兼總司令湯將軍命我接任十三軍軍長,並將第四師編
入十三軍。他對我說:「希望你恢復十三軍生龍活虎般的雄風。」因湯先生曾於廿四年
至廿六年任十三軍首任軍長,戰力堅強戰績卓越。我接任時十三軍轄第四、八十九、一
一七師。一一七師原爲蘇北地方部隊,訓練裝備兩缺。軍司令部及直屬部隊駐登封南方
之大金店,八十九師駐登封,第四師、一一七師駐臨汝附近訓練。
卅一年中原大旱(登封本有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之謠),糧食無收,逃荒者絡
繹於途,甚至沿途遺棄或鬻賣子女,甚至把小孩兩腳埋入土中,使其不能跟隨,真是慘
不忍睹。難民多往陝西方面逃難。卅二年夏中原又遭蝗災,不僅青苗,甚至連屋頂上的
乾草都被吃光。蝗蟲過後,留下遍地幼蟲,看了令人心悸。這兩...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4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36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37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8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39 章缝集(又名张凤集)是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镇,如果你拿出山东省地图翻到巨野那一
章,才能在巨野以南找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这个小村庄因为整11师而闻名于现代史,因为11师11旅32团而青史留名。
50多年前硝烟虽然早已散去,在实地很难见到当年战场痕迹,50多年前那场激动人心的
生死大战因为政治原因至今仍朦朦胧胧,不为人所知,使笔者深感责任重大,有必要将
这个大决战清清楚楚一页一页展示给世人,告诉每个读者,让我们所有历史都真实、完
整永远记载下来。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个大战,当年11师的官兵们、解放军的官
兵们在这里,为各自的理想、信念是如何拼死奋战的。
内战开始后,刘、邓指挥英明,用兵神出鬼没,上党、平汉、定陶三战三捷,消灭国军
10个师,势不可挡,继续寻歼国军主力。国军在中原战场形势顿时不利。
国军为了改变战局,占领中野鲁西南根据地,尽出五大主力之二,11师和5军继续向鲁
西南进攻,11师于9月12日占领定陶,20日占领鲁西南重镇菏泽,随后即向巨野、郓城
发起进攻,威胁鲁西南解放区重镇济宁。这时中野要再退,就要丧失鲁西南全部根据地
,只有打,但是打哪个对手呢?当时是犹豫不决的...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40 ☆─────────────────────────────────────☆
ldy (我不是老大爷) 于 (Thu May 2 18:43:56 2013, 美东) 提到: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fb3610101dl8u.html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41 信仰: 一场至死方休的操练, 一扇窄门——清华信仰见证之十六(下)
Original 2018-02-04 大海 生命季刊
司法考试:为神做的见证(续完)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文/大海(法学院2001级)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昨天已经播发了本文的第一部分:
司法考试: 为神做的见证——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见证集前言及一至十五:
1.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2.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一:当我走到尽头……
3.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二:一个“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4.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三:我的信仰历程
5.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四:从迷失到献身
6.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见证:清华才女蒙恩记
7.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六:基督之光改变了我的心
8.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学长带我去教会
9.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八:回家
10.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九:寻找与被寻见
11.回家, 不再一样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
12.回家了——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一
13.我的见证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二
14在高山之巅, 遇见上帝!——清...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Primeval (waaaowao),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司法考试: 为神做的见证——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7 23:51:59 2018, 美东)
2018-02-03 大海 生命季刊
司法考试:为神做的见证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文/大海(法学院2001级)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下面是见证集前言及一至十五的标题:
1.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2.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一:当我走到尽头……
3.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二:一个“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4.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三:我的信仰历程
5.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四:从迷失到献身
6.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见证:清华才女蒙恩记
7.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六:基督之光改变了我的心
8.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学长带我去教会
9.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八:回家
10.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九:寻找与被寻见
11.回家, 不再一样 清华校友信仰...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43 信仰: 一场至死方休的操练, 一扇窄门——清华信仰见证之十六(下)
Original 2018-02-04 大海 生命季刊
司法考试:为神做的见证(续完)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文/大海(法学院2001级)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昨天已经播发了本文的第一部分:
司法考试: 为神做的见证——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见证集前言及一至十五:
1.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2.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一:当我走到尽头……
3.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二:一个“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4.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三:我的信仰历程
5.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四:从迷失到献身
6.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见证:清华才女蒙恩记
7.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六:基督之光改变了我的心
8.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学长带我去教会
9.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八:回家
10.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九:寻找与被寻见
11.回家, 不再一样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
12.回家了——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一
13.我的见证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二
14在高山之巅, 遇见上帝!——清...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44 2018-02-03 大海 生命季刊
司法考试:为神做的见证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
文/大海(法学院2001级)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六,下面是见证集前言及一至十五的标题:
1.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2.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一:当我走到尽头……
3.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二:一个“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4.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三:我的信仰历程
5.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四:从迷失到献身
6.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见证:清华才女蒙恩记
7.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六:基督之光改变了我的心
8.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学长带我去教会
9.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八:回家
10.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九:寻找与被寻见
11.回家, 不再一样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
12.回家了——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一
13.我的见证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二
14在高山之巅, 遇见上帝!——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三
15全是神的恩典——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四
16祂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十五
前言
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英国物理学家卡...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6 观五阴的集灭法成就断无明的经文:
相应部22.126
一一 「比丘!於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有色集法
者,如實知有色集法。有色滅法者,如實知有色滅
法。有色集、滅法者,如實知有色集、滅法。
一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一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一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一五 有識集法者,如實知有識集法。有識滅法者,
如實知有識滅法。有識集、滅法者,如實知有識
集、滅法。
一六 比丘!說此為明,如是為明人。」
指出观五阴的集灭法则可得明,断无明.
而下几篇经文指出,初果是如实知见十二因缘:
杂阿含经845,846,846次,指出初果如实知四圣谛,十二因缘以及八正道
“如實知見賢聖正道,彼聖弟子能自記說:『地獄、畜生、餓鬼惡趣已盡,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何等名為聖道如實知見?謂: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
跡聖諦如實知,是名聖道如實知見。”
“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如所說: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
起故,是事起;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
,觸;緣觸,受...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7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8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9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50 SEEU, 你说的名词是下面的意思吗?
=======================================================================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
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
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
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即断除欲界、色界、无色
界等三界之烦恼,而证得佛教真理(出世间智)之智慧。现观,即透过禅定,不经语言
文字等概念,而使佛教真理直接呈现于面前的一种认识方法。此类认识方法,于小乘佛
教中,特以四谛作为认识对象,称为「圣谛现观」,亦即次第观三界之四谛:先缘欲界
之「苦谛」而观之,乃生起无漏之「法忍智」,其后又生起「法智」;次缘色界、无色
界之苦而观之,生起「类忍智」、「类智」;准此,集、灭、道等三谛亦各生四智,则
现观四谛,共成十六种智慧。
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贤圣品载,此十六心即:
(1)苦法智忍(duhkhe dharm...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