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二机部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p******y
发帖数: 3742
1
中国人是如何自己突破氢弹原理的
(本文是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在莫斯科苏
联国防部大楼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
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
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字仪式。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
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
火箭武器、原子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供给一
个型号原子弹的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两个型号的原子弹以及一个型号的
氢加强的原子弹的实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还规定,在中国能够生产制造氢弹
用的个别元素以后,将考虑供给制造氢弹的技术资料。
按照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规定,苏方应该在1958年内先向
中方提供一个TNT 当量为4 万吨的钚装料原子弹的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苏联政府在1958到1960年期间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条约规定的原子能工业援
助项目
I9...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2
中国人是如何自己突破氢弹原理的
(本文是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在莫斯科苏
联国防部大楼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
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
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字仪式。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
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
火箭武器、原子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供给一
个型号原子弹的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两个型号的原子弹以及一个型号的
氢加强的原子弹的实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还规定,在中国能够生产制造氢弹
用的个别元素以后,将考虑供给制造氢弹的技术资料。
按照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规定,苏方应该在1958年内先向
中方提供一个TNT 当量为4 万吨的钚装料原子弹的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苏联政府在1958到1960年期间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条约规定的原子能工业援
助项目
I960年7 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横空出世——中国突破氢弹原理的秘密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米艾尼 时间:2017-12-04
46 0 新中国史两弹一星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新疆天空上出现两个“太阳”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烟云。
我国氢弹爆炸成功以后,北京市民抢阅人民日报喜报。
时任九院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左)和副主任于敏(右)。
1965年九院理论部氢弹研制“百日会战”期间使用的J501电子管计算机。
上海市嘉定县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在高102米的自立式铁塔上爆炸成功。
14号楼灯火辉煌。
50年前的罗布泊荒原上,一团炫目的光芒在天空绽放,见到的人们曾称这一奇特景观为
“两个太阳”——这一天是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成功地爆炸了第
一颗氢弹。
举世震惊。
更加令西方世界惊讶的是中国核技术的进步速度: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
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而中国,仅用了
两年零八个月。
没有任何资料,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任何帮助,中国的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研制出
了氢弹。...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吧,问个核武器的问题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
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
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
(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
,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目录
概况
历史
原子弹的现状和分类
研制和试验
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与原子弹
概况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
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 原子弹
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 或钚239(厱Pu)等
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
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
常称为氢弹。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来自碳、氢、氧的化合反
应。 一般化学炸药如梯恩梯(TNT)爆...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5
一段有趣的书摘 关于紫阳真人,关于核电,关于造不如买 (以下摘自《从战争中走来
(张爱萍人生记录)—
一段有趣的书摘 关于紫阳真人,关于核电,关于造不如买
(以下摘自《从战争中走来(张爱萍人生记录)——两代军人的对话》 作者/张胜)
1981年10月,中南海,国务院常务会议。
赵紫阳:……最后一个议题,关于大亚湾核电站的问题。这件事已经讨论了好几次了,
法国的总理也来了,是不是今天就定下来。
这是一次工作例会,涉及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让我根据父亲的回忆整理节录如下。
张爱萍:秦山(秦山核电站)怎么办?
赵:喔,爱萍同志有什么具体意见吗?
张:我的意见是秦山要尽快上马。
赵:对秦山上还是不上,各个部门的意见不是不统一吗?
张:我先谈远一点的。
两 弹一星是搞出来了,但原子弹不能当饭吃。核工业很困难,要扶持,要给它找出路
,晚了,人才、技术、设备都会流失、老化掉。摆在面前的,也是紧迫的,是利用 搞
核弹打下的基础,尽快转型,建立起我国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这不仅是二机部,也是
国防工业今后的出路。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我们不能说是个产 油大国,
煤炭有过剩,只是暂时的,核电是支力量...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137
6
王克斌:重回200号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液氮消耗快,不利于野外操作。故该小组建议采用丙烷作为制冷剂,弥补液氮
的不便。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可以压缩成液态。虽然液态丙烷的温度
比液氮高,会降低探测器的分辨率,但便于携带,持续时间也长。
锗锂测井项目主... 阅读全帖
j**f
发帖数: 3137
7
王克斌:重回200号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液氮消耗快,不利于野外操作。故该小组建议采用丙烷作为制冷剂,弥补液氮
的不便。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可以压缩成液态。虽然液态丙烷的温度
比液氮高,会降低探测器的分辨率,但便于携带,持续时间也长。
锗锂测井项目主...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王克斌:重回200号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液氮消耗快,不利于野外操作。故该小组建议采用丙烷作为制冷剂,弥补液氮
的不便。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可以压缩成液态。虽然液态丙烷的温度
比液氮高,会降低探测器的分辨率,但便于携带,持续时间也长。
锗锂测井项目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设...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9
来自主题: THU版 - 王克斌:重回200号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王克斌:重回200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0 17:39:03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30717
1975年初,结束在显示仪器厂的开门办学,回到清华工程物理系。我承担了给放射化学
专业讲核辐射测量及剂量防护的综合课程。5月,和即将毕业24班(1972年入学)的部
分学生到401(原子能所)作毕业设计。带队的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许祥源,后来他从海
南跟王岐山进京,当了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我和三位学生在7室参加锗锂测井的研制工
作。401所的工作人员有赵景奇、王远大和鲁先娥。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探索一种方便可靠的装置勘测铀矿资源。锗锂漂移探测器在当时是一
种新型探测器,用于探测伽马射线,它的优越性在于高能量分辨。在地下可以用它测量
铀核衰变子体的伽马射线,从而准确判断矿体中的铀含量。锗锂漂移探测器也有不方便
的地方,它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需处于低温状态,一般靠液氮维持在零下190度C附
近。由于...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10
听众甚多,出现了等离子体物理热。
1965年7 月10日,二机部党委向中央专委呈送了《关于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
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朱光亚代二机部起草的。报告说,核武器的研究试验工作
当前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按预定计划在1966年上半年解决原子弹与中近程地地
导弹结合的问题;二是突破氢弹技术关键的问题。
报告在讲突破氢弹技术关键的问题时说,当前的主要情况是: 1. 对热核反
应,我们缺乏通过自己实践所取得的第一性资料。2.在理论上虽已进行了大量的
探索研究与计算,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很清楚。因此,要突破氢弹的技术关,应首
先安排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研究,结合各种核性能与核
材料在高压状态下的测量试验,摸清如何使热核材料重氢化埋烧起来、烧下去的
基本规律。二是,进行若干次“热”试验(即装有浓缩铀的核爆炸试验)。初步
考虑:第一步,进行热核材料试验。争取在1966年6 月进行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
原子弹(即加强型原子弹)空中爆炸试验,以了解在数千万度的高温下重氢化锂
热核反应进行情况。第二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拟于1967年内进行一次更大
的三相(裂变一聚变一裂变)航弹的试验...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6046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这是《近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约我写的有关“氢弹研究”的访谈录,即将在该刊了
3~4月的杂志刊出
何祚庥
这里回忆的仅是在原子能研究所做的各项‘先期’工作。其中既记载有某些科研工作中
的心得、体会,也记载有所走过的弯路、曲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于敏院
士等人在研究氢弹理论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许这里的记载将有益于年青的后学
者。
于敏同志今年已是89岁高龄,也是和我多年相交至深的,直到晚年彼此仍然不断讨论重
大科学问题的“老朋友”。——谨以此文为于敏同志的90大庆‘寿’。何祚庥识
编辑部按语: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颁
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祝贺于敏先生,我刊特意采访了于敏先生多年的同事兼老
朋友:何祚庥院士。
何先生一听说我们希望他谈谈于敏先生当年的工作、学风,即欣然同意。何先生十分生
动而具体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和于敏先生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氢弹时的全部经历。何先
生幽默风趣的表述,引得现场一阵阵笑声,对何先生的介绍不时流露出钦佩与赞许,更
使我们对于敏老师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不由得心生赞叹。
于敏院士,今年已是八十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转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974/199957/12798933.html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沈志华
尽管和平利用原子能可以成为研制核武器的技术基础,但是要实现这一步跨越却绝
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具有各种特殊的设施、设备和仪器,更需要掌握从铀分离、提纯到
核爆炸的一系列专门技术和工艺。美国和苏联跨出这一步用了5-7年,以中国当时的工
业基础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西方进行经济技术封锁的冷战环境,要在同等时间里
试制出原子弹,只能依靠苏联的帮助。事实也是如此,中国能够以震惊西方的速度成功
地爆炸原子弹,无论如何是离不开苏联援助的,虽然是不完全的援助。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
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
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1)所采取的方针。对这个
问题,可以从苏联的核政策、中国的核发展以及中苏关系三个角度来考察现有的研究成
果。在近年冷战国际...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2056
13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借宝地存篇文章“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这是《近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约我写的有关“氢弹研究”的访谈录,即将在该刊了
3~4月的杂志刊出
何祚庥
这里回忆的仅是在原子能研究所做的各项‘先期’工作。其中既记载有某些科研工作中
的心得、体会,也记载有所走过的弯路、曲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于敏院
士等人在研究氢弹理论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许这里的记载将有益于年青的后学
者。
于敏同志今年已是89岁高龄,也是和我多年相交至深的,直到晚年彼此仍然不断讨论重
大科学问题的“老朋友”。——谨以此文为于敏同志的90大庆‘寿’。何祚庥识
编辑部按语: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颁
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祝贺于敏先生,我刊特意采访了于敏先生多年的同事兼老
朋友:何祚庥院士。
何先生一听说我们希望他谈谈于敏先生当年的工作、学风,即欣然同意。何先生十分生
动而具体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和于敏先生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氢弹时的全部经历。何先
生幽默风趣的表述,引得现场一阵阵笑声,对何先生的介绍不时流露出钦佩与赞许,更
使我们对于敏老师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不由得心生赞...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14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86808_p_1.html
1960年2月20日,聂帅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写信,为二机部申请8587名高等学校应
届毕业生。他在信中说:“二机部所需要数目虽然较大,但是考虑到我国原子能工业正
在初创,为了加速开展这项工作,及早突破这套技术,今年下决心多投入一些人是必要
的,对我国迅速掌握和发展这门学科技术有重要作用。因此,希望中央能予批准。”不
久,聂帅又报送了《关于国防部五院、二机部需解决问题的报告》。
3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审议聂帅的报告。会上,邓小平决定:国防部
五院、二机部所需要的人才,物资要尽量保证满足需要,有矛盾时,其他项目应该让路
b*****d
发帖数: 61690
15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
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87岁。
朱光亚简历
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
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
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1年至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
系学习。1945年至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助教。1946年至195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
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学物
理系副教授。 1952年至1953年任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团外文秘书。1953年至1955
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至195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6

苦孩子出身的王淦昌院士生平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847704.html
王淦昌
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
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
长。江苏常熟支塘镇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
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加革
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
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
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
目的科学成就。1941年,他独具卓见地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
实。1959年,他在苏联杜布纳...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7
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一项卡脖子的工程,中国的原子弹很可能要早爆一两年,
卡脖子的是铀浓缩。到1962年12月,理论计算完成,内爆式的结构完成,中子源制造完
成,中子源的点火也实验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场东风让中国神火整整等了
20个月,这么长时间等待的是浓缩铀,即U-235含量达到了90%以上的武器级浓缩铀。
这件事对我们是耽误时间,对伊朗等国家就是天堑了。我们走的是气体扩散路线,伊朗
走的是离心机路线。两者比较,离心机路线要先进得多,气体扩散路线耗能大,效率低
,好处是技术门槛低。浓缩铀不达到90%没法做武器,做核电站原料用不着那么高,3%
就够了,伊朗人5%的浓缩铀增加了几百公斤就被严厉处罚,20%在五大流氓眼里,已经
是犯天条了。
原子弹可以是钚弹,也可以是铀弹。同样是第一步,狗大户美国走的是两条路线并存,
但是和苏联一样,第一颗炸响的都是钚弹。钚弹和铀弹相比,临界质量小,计算量和工
程难度要低得多,比如朝鲜和印度都是钚弹,如果以色列有原子弹的话,也会是钚弹。
铀弹所需的核燃料量要大得多,但是如果做出了铀弹,意味着在核材料的大规模生产上
已经不是困难,钚弹的原料产量...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何祚庥恭祝于敏教授九十大寿
二、为什么中国人在原子弹爆炸后两年零八个月便爆炸了氢弹?而其它国家往往在5~8
年后才爆炸了第一枚氢弹?
真实的情况是,氢弹的‘预先’研究从1960年12月就决策上马干了。
1960年,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在聂荣臻副总理领导下,起草了“科研工作14条”。为贯
彻“14条”,聂总指示说:“科研工作像下棋,下棋要看三步棋。我们的国防研究,是
否还应部署第二步棋?根据聂总这一指示,当时主持核武器研发的二机部部长刘杰找到
钱三强商量,核武器应如何部署第二步棋?钱三强当即回答说,“那当然是氢弹的预先
研究”。“研发核武器的第一步棋,是原子弹。我们已部署在九院。第二步,很自然,
当然是氢弹。在氢弹全面上马以前,当然就是‘氢弹的预先研究’。”
1960年9~10月,中国和苏联间的‘同盟’友好关系全面破裂、恶化!当时正在苏联杜
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的周光召、吕敏和我(何祚庥)三人就未来工作的去向问题,
联合向二机部领导打了个报告,“鉴于中苏关系恶化,在联合核子所继续从事中苏友好
活动已没有什么意义。而由于中苏友好关系全面破裂,苏方已全面撤退技术专家。估计
国内缺乏技术人员。为填补国内空缺,我们愿意回国...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于敏构型比美帝这边牛十倍
在核工业与核弹研制方面对华全面援助50年代中国曾多次要求苏联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5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联国内政治斗争中的需要,赫鲁晓夫向中国有偿提供了一批绝
密的核设备,无偿提供了核技术,派了千余名专家,帮助中国建成了核反应堆、回旋加
速器、湖南和江西铀矿厂、兰州浓缩铀厂、包头核燃料棒厂、酒泉核研制基地、新疆核
实验场等核武器研究所需的一整套核设施。(《苏联援华40 年真实内情》)帮助中方
建立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培养六千多科研人员从1957年开始,苏联
正式开始对中国进行核技术援助,该年10月15日,中苏正式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
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苏联将援助中国建立起综合性原子工业;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的研
究和生产,并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作为原子弹制造的关键环节,向中国
出售用于铀浓缩处理的工业设备,并提供气体扩散厂初期开工所用的足够的六氟化铀;
1959年4月前向中国交付两个连的岸对舰导弹装备,帮助海军建立一支导弹部队;帮助
中国进行导弹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在19...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迁后,谁主科大沉浮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南迁后,谁主科大沉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7:46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等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读:
南迁合肥后,中国科技大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房屋校舍和办学方向上面临诸多困
难,主管单位更是几经变更。在克服困难、排解障碍的过程中,不同身份和背景的科大
教职工做出了种种努力,最终使得中国科大重新归口中国科学院,保证了科大优势学科
的继续发展。这段艰难曲折的历史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重要发展史,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
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片段。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陈崇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丁毅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 ● ●
1970年,中国科技大学南迁合肥。方才落脚,安徽省即派出工、军宣队进驻学校,领导
“一打三反” ①、清查“516”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其间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校园
内气氛紧张,人...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2199
21
贴文章抽毛轮碧莲
作者:崔巍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68262/answer/265124583来源
: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在
核工业与核弹研制方面对华全面援助50年代中国曾多次要求苏联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5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联国内政治斗争中的需要,赫鲁晓夫向中国有偿提供了一批绝密
的核设备,无偿提供了核技术,派了千余名专家,帮助中国建成了核反应堆、回旋加速
器、湖南和江西铀矿厂、兰州浓缩铀厂、包头核燃料棒厂、酒泉核研制基地、新疆核实
验场等核武器研究所需的一整套核设施。(《苏联援华40 年真实内情》)帮助中方建
立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培养六千多科研人员从1957年开始,苏联正
式开始对中国进行核技术援助,该年10月15日,中苏正式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
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苏联将援助中国建立起综合性原子工业;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的研究
和生产,并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作为原子弹...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632
22
郭永怀
个人简历
郭永怀(1909.04--1968.12.5) ,男,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 应用数
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1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
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
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
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
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
“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历史年表
1909年4月4日生于今山东省荣成市。
1931~1933年南开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3~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38~1939年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
...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王克斌:赴外实习的日子
http://hx.cnd.org/?p=127171
1973年8月底,在北安河劳动锻炼结束后,我们按照军代表惠宪均的要求,在清华的一
个建筑工地当了一个月的小工,每天都要跟和泥运砖打交道。10月份我回到工物系的
210教研组。不久支部书记刘桂林向我转达了516专案组对我的结论,属一般错误,不入
档案。从此我失去了一个背了两年多的政治包袱,但是精神上已被彻底摧毁,失去了对
政治的兴趣。
70年夏季入学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毕业设计的阶段,教研组派我和学生一起到原子
能研究所(401)。参加毕业实践的有20几个人,分布于2室、7室、13室、16室和技安
室。大部分时间我都在2室的中子组,参与用锰浴法测量中子通量的工作。中子组组长
勾成是共产党员,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参加这个项目的有两个学生,农民学员黄成才
和海军学员王金林。
401所隶属二机部和科学院,建于20世纪50年代,属于保密单位。地处北京西郊房山县
,在阎村和良乡之间。职工们周末集体进城回家,有班车接送,集合地点在前门20路车
站附近。历任所长有钱三强、赵忠尧、王淦昌等,他们都是核物理学界德高望重的元老
。401所分厂区和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考CUSPEA
http://wang-kebin.hxwk.org/2015/12/18/%E8%80%83-cuspea-2/
王克斌
考CUSPEA
1980年夏天,105班已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通过不同的途径出国或准备出国,张鸿欣、王
垂林、钱裕昆、徐依协、吴真等经由小批量CUSPEA先期赴美;出去或等待出去的还有李
先卉、余理华、李品官、倪煊中、周郁、吴关洪、刘祺吉、马宇培、孙立博等。这种形
势对我自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家庭状况让我却步,出国不是我的首选。首先,老
母亲已经年近8旬,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三岁,尚且幼小;二来,经济条件相当差,
把全家老小都送到人市拍卖恐怕也凑不够盘缠。走公费得不到校方推荐,想自费手头没
钱,故而对出国深造的好事只好望洋兴叹。我只剩下一个选择:等待1981年的毕业分配。
不久,消息传来,经李政道先生发起,1980年秋可以公开报名参加中美物理考试申请,
由教育部公派,面向全国,况且没有年龄限制。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对我的触动很大,决
定重新考虑出国问题。我年事已高,面临毕业,如果放弃这次机会,那就无异于“末车
已过”,以后再想出国可就难了。如果不报名,将来会有遗憾。...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5
像闷热的夏天,有了一丝东南风;像干旱的土地,飘来几滴雨水;像嘈杂的会场,
奏起了一声明亮的曲调;像黝黑的山洞,嗖地进来一道亮光。近来,在一些公开的有影
响的出版物和杂志上,开始有正面反映、评价文革的文字了。
一本是被权威人士评论此书“真实得近乎残忍”的《我和季羡林》,由季羡林的大
儿子季承写的。
文革一开始,正在安徽搞“四清”的季承被调回北京参加“文革”:
“我没赶上所谓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那一段时间,可是一到所里也是大字报迎接。
我觉得我还算不上当权派,也有积极参加运动的愿望。可是革命群众不买我们的账。我
们这些所谓的中层干部就整天关在屋子里无所事事。我觉得这样不行,就和大家讨论要
主动参加到运动中去。大家包括党总支书记、分部副主任在内的全体干部,都表示让我
出头组织一个“中层干部革命造反小组”,既批判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又自我批
判,以赢得革命群众的信任。中层干部起来参加运动,得到了负责领导中科院运动的周
恩来总理的认可。二机部的运动比科学院的要落后一些,我们自觉有了底,造反有理,
便去核工业部煽风点火,闹革命。这里有投机取巧的成分,但主要是为了响...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6
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网络图片)
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近代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钱三强,其与妻
子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如此优秀的科学家,在没分清中国与中共的概念
的情况下,怀抱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回到中国。
然而,就在为中共成功研究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晚上,钱三强遭到了中共批判。三天后被
派到河南搞所谓的“四清”。钱三强感慨:此时才明白,原来党内也有斗争。
大陆媒体近期一则访谈节目中披露,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的钱三强与何泽慧,
两人同为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的同事。钱三强后来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从而改写了
核科学史上关于核裂变的理论。
1948年春天,钱三强与何泽慧向约里奥·居里夫妇辞行,当天伊莱娜·居里亲自下厨为
他们做了几样法式的小点心,还将一些当时保密的实验室数据资料,和放射源送给了钱
三强与何泽慧,离别前,两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工作评价中这样写到,我们毫
不夸张地说10年期间,到居里实验室学习工作的同时代人中,钱先生与何女生是最优秀
的。
1948年5月,带着满腔的爱国热情,钱三强与何泽慧...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7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陈能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27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澎湃新闻摘编中国科学报关于陈能宽的相关报道,以此缅怀。
崭露头角 学成归国
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一个中产之家。湘西的奇山秀水孕育了他的灵智与情怀。1942年,陈能宽从著名的雅礼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大学生活给陈能宽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战乱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面对与理想严重脱节的现实,陈能宽积极寻求出路,次年,他考上了由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远赴美国耶鲁大学。
在耶鲁大学,他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师从哥廷根学派大师、物理冶金学的著名学者麦休森(C.H.Mathewson)教授学习,于1950年获得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任职。
在美9年,陈能宽系统钻研金属物理,做出了许多重要发现,发表了多篇有关“位错”的论文。他与R.B.Pond教...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28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84、85:经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血压情况,零时定为正点减四,十五丈。请指示。”署名分别是“11”和“12”。其中,82是周总理的代号,林是林彪,83、84、85分别是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罗瑞卿总参谋长的代号,11是张爱萍的代号,12是刘西尧的代号;血压,是气象的暗语;正点减四,十五...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2109
29
党的正式文献里只字未提刘邓支持原子弹,如果支持,肯定大提特提。
刘西尧 的话压根不能信,因为他在二机部就是Shi棍子,脏活都是他干,
见了那个领导都是低头哈腰的,聂荣臻用他干脏活用到死。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叛徒的案底,所以乖的要命,要他咬谁他就咬谁。
二机部那么多人,别人怎么不说?呵呵,应该个个歌功颂德啊,邓小平如何英明啊。
f***g
发帖数: 316
30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请示爆炸时间用暗语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84、85:经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血压情况,零时定为正点减四,十五丈。...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32
1、红四方面军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经历过类似朱毛红军《古田会议决议》的
建军路线洗礼和整顿,因而长期在纪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军阀作风、游击习
气、侵犯群众等,甚至许多高级干部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红四部队中还存在相当
多的诱奸甚至强奸妇女的行为,这在当年文件中就有过反映。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方英
在1931年7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邝继勋和(曾)中生在河口命令地方党部布
置路线,准备找六个女子共同分配,但因种种原因,中生的事幸没有完成。在扩大会时
,泽民同志提议组织‘审查此问题’,在常委中虽然收集了很大材料,但国焘同志不同
意此种小题大做,所以没有通过。红军与苏维埃尚未有建立亲密的联系,以为苏维埃是
红军招待所,尤其对于妇女的关系恶化非常。四军到麻埠时有七区一个十六七岁少女被
红军强奸,十二师卅六团到霍山朱(诸)佛庵要苏维埃主席把他们布置路线,也发生强
奸少共青团员事件。红军南下时,到各处都有强奸事发生,还有少数女子心为拥护红军
是解决性的问题,是唯一要务。自动把慰劳红军的妇女分配给团长、参谋长睡觉。”地
方领导人何玉琳在1929年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曾提到:“安、...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3
苏联对中国核能项目的援助。

..赫鲁晓夫回国以后,中苏两国政府便开始了关于在核能事业方面合作的具体谈判。
1955年1月17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为在促进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给予其他国家以科
学技
术和工业上的帮助,苏联将向中国和几个东欧国家提供广泛的帮助,其中包括进行实验
性反应
堆和加速器的设计,供给相关设备及必要数量的可分裂物质。[34]作为合作条件,1月
20日中苏签署了《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放射性元素的寻找、鉴定和地质勘察工作
的议定
书》。根据这个协定,中苏两国将在中国境内合作经营,进行铀矿的普查勘探,对有工业
价值的铀矿床,由中国方面组织开采,铀矿石除满足中国自己的发展需要外,其余均由苏
联收购。此后,大批苏联地质专家来到中国,帮助进行铀矿的普查和勘探。[35]4月27
日,以刘杰、钱三强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为国民经
济发展
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确定由苏联帮助中国进行核物理研究以及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
进行核试验。苏联将在1955-1956年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设计和建造一座功率为6500-
10000千瓦的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一个使粒子...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113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换个角度对毛刘邓的看法
要不麻烦您看一看转载link,你的问题都有答案,我就不再转帖了,
还有在电视剧里,我们只看到给刘少奇、邓小平妄加功绩,除此以外就是陈毅、叶剑英
、徐向前、聂荣臻四个人。但是我国的核事业和导弹卫星事业,决不是仅仅他们这些人
。这必须是中央政治局讨论的。张爱萍回忆就说,政治局开会,有些人提出上马,也有
些人提出下马。其他主张上马的人为什么不提?——政治局开会,怎么会没有柯老和康
生,甚至没有林彪?
首先,林彪的态度同其他几位老帅的意见完全一致,同样很坚决。他说:“原
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可是在电视剧里根本
不提林彪。也许有人会说,林彪是天下第一号鬼,所以不提。——这可以算理由的吗?
如果这可以算理由,那么邓小平更不该提,他罪行不知比林彪大多少。人品也比林彪糟
得多。至少林彪不做“永不翻案”的假检讨。何况,在原子弹问题上,林彪毕竟是坚决
主张上马的,而他是下马派。下马派可以粉饰成坚决的上马派,坚决地上马派反而可以
不提,哪有这个道理?
另外,有人对陈毅“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针锋相对的一句话却不为人所知
,提出:“老总啊,你还是把裤子提上吧,光着屁股是搞...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811
35
现在清点一下“太祖”留给我们的部分遗产:
1)毛逝世时, 即无内外债,又无通货膨胀,国库里留下了5000亿斤粮(78至80年让全国
人民吃了三年陈米),500多万吨棉花, 20多亿美元, 74年,陈云向李先念建议,购进了
600吨黄金等,支援国外200多亿美元,这些实物就相当于现在几万亿(反毛派胡说经济快
崩溃了?);
(2)遍布全国的无数水利工程;平均寿命由35岁增加到65岁,婴儿成活率从20%上升到
70%;
(3)建立了数千所大专院校、各类中专基础教育体系(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
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识字率从20%上升到80%, 新中国的四次扫盲高潮, 1亿多
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02年我国文盲约8507万,其中2000万左右为15~50岁的青壮年文
盲,文盲总数超过世界总数的10%,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 教育投入却排名世界到数
第三),在校学生增长8.4倍,小学在校人数达到了创记录的1.5亿,入学率达到了97。3
%。普通中学在校人数1977年达到了创记录的6780万人,而1977年之后的几年,大量学
校关闭,在校规模迅速减少,仅中等学校在校生到198...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36
要点:
1. 64年2月6日,毛接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同他探讨了导弹防御武器,在得到
有何能行的答复后,再次强调:有矛就有盾,我们要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十年
,十年不行十五年,总之一定要搞出来,偷偷的搞。就这样代号为“640”工程的“导
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系统”开始正式上马,秘密进行。
2. 到1980年,由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640工程”被终止,完成了自身
的历史使命。
3. 当美国人了解到中国一直在搞导弹防御系统的时候,就要求中国协助编制美国的“
星球大战计划”。由于中国刚刚改革,大量军工企业转为民企,大量军工技术人员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先生同意先后三批派遣总计870多人的中国军工队伍为美国编
制计划。中国虽然拿到了一大笔劳务费,但最终损失巨大。因为在89年之后,这批军工
技术人员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国,为美国服务。
##################################################################
文章1:星球大战计划背后
#######################################...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毛子留给中国的遗产
《协议》签署不久,苏制P-2型导弹倒是来了,可原子弹教学模型却迟迟不见踪影。苏
联专家说,虽然只是个教学模型,不是真正的原子弹,但也非常敏感,中方一定要建一
个保密级别高的库房。
一连三次都没接到原子弹教学模型,二机部的工作人员们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对劲了。
1958年7月,在中方的反复要求下,苏方派来三名专家,就原子弹制造的一般原理给中
方做报告。当时担任翻译的朱少华记得,听报告的除了已就任二机部副部长的核物理学
家钱三强外,其他都是行政人员。
朱少华回忆,当时天气非常热。三位苏联专家一边讲,一边擦汗。原子弹的原理极
其复杂,让三个人在一天内讲完,几乎不可能。他们讲得非常快,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
画图,然后又飞快地擦掉。朱少华又得翻译,又得做笔记,忙得晕头转向。苏联专家一
个劲地提醒:不要记,不要记!等原子弹教学模型来了,自然会有专家来指导你们。钱
三强他们不管,还是一个劲地埋头苦记。课后,苏联专家提出要收回笔记,在座的二机
部部长宋任穷不高兴了,他说:“我是二机部的部长,由我负责。”
其实苏联专家讲得飞快,就连钱三强也没记下来多少。
r*****2
发帖数: 2682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毛子留给中国的遗产
苏联专家走了,负责核武器研究的二机部九所只有一个中国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虽是美国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但名气并不大。当初,钱三强选择邓稼先
作为第一个进入原子弹研究领域的中国科学家,自有一番考虑。那时,我们提出的口号
是“苏联专家加中国青年”。意思是说,中国的原子弹事业主要靠苏联专家,中国科学
家的任务是学习。钱三强考虑,成名的科学家恐怕不太好跟苏联专家打交道,于是就相
中了邓稼先。
邓稼先早年跟杨振宁是同学,26岁就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
”。他不但学问好,人品也好,每天背个布包步行上班,从不多说话。杨振宁曾回忆: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
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把邓稼先找到办公室:“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
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虽然钱三强说得隐晦,但邓稼先马上明白他指的是原子弹。“我能行吗?”对于突
如其来的使命,邓稼先一时还没回过味来。...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860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ding (奋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外号为什么叫“邱小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5 02:16:37 2015, 美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请示爆炸时间用暗语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作者:沈志华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
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
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
,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
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
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
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4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
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上传下达
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的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
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
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
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
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请示爆炸时间
用暗语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
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
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
、84、85:经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血压情况,零时...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42
当年是谁拍着桌子要中国的原子弹下马?
黎阳
看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关于1961年夏“北戴河国防工委会议”那一段,忍不住问一
声:当年是谁拍着桌子要中国的原子弹下马?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委会议上,关于两弹是下马还是继续干的争论
达到高潮。
——范济生:“各种意见都有。有的意见还很尖锐、对立。说到激烈的时候还拍起了桌
子。”
——聂荣臻:“是啊,现在有很多意见是指着我来的。压力很大啊!但是,国防建设,
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是去年二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后来得到中共中央的
批准。三五年内这个尖端武器要力争突破,是历史任务,不能动摇。”
——范济生:“聂总,你身体不好,事情又这么多,还有那么多非议,你还是辞了这付
担子吧!”
——聂荣臻:“你说什么?辞掉?让我不搞原子弹导弹?”
——范济生:“这个问题以前我也提过。两弹研制困难重重,又有许多矛盾,现在很多
人提出下马。”
——聂荣臻:“范济生啊,你真糊涂!”
——范济生:“聂总,你别发火。我是担心你的身体。”
——聂荣臻:“遇到这么点困难,听到这么点议论就想退缩?要干点事,历来就没有这
么容易的!”
——范济生:...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43
1、红四方面军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经历过类似朱毛红军《古田会议决议》的
建军路线洗礼和整顿,因而长期在纪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军阀作风、游击习
气、侵犯群众等,甚至许多高级干部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红四部队中还存在相当
多的诱奸甚至强奸妇女的行为,这在当年文件中就有过反映。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方英
在1931年7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邝继勋和(曾)中生在河口命令地方党部布
置路线,准备找六个女子共同分配,但因种种原因,中生的事幸没有完成。在扩大会时
,泽民同志提议组织‘审查此问题’,在常委中虽然收集了很大材料,但国焘同志不同
意此种小题大做,所以没有通过。红军与苏维埃尚未有建立亲密的联系,以为苏维埃是
红军招待所,尤其对于妇女的关系恶化非常。四军到麻埠时有七区一个十六七岁少女被
红军强奸,十二师卅六团到霍山朱(诸)佛庵要苏维埃主席把他们布置路线,也发生强
奸少共青团员事件。红军南下时,到各处都有强奸事发生,还有少数女子心为拥护红军
是解决性的问题,是唯一要务。自动把慰劳红军的妇女分配给团长、参谋长睡觉。”地
方领导人何玉琳在1929年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曾提到:“安、...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anews (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外号叫什么? 究竟怎么回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9 21:10:22 2017, 美东)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84、85:经党委常...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综合路边社和爬墙社的报道
综合路边社和爬墙社的报道,第二艘纯国产航母,甚至是第三批国产核动力航母的最新
消息来了!所有消息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消息的主要源头,是从各厂家门口摆摊
阿姨的邻居的儿子的同学他二舅的司机哪里听来的,可靠性到底多高,难以判断;但可
以几年后挖坟来证实准确度。
消息1:大连的002型国产航母(即以前的001A)露面后,112厂的弹射型新舰载机也基
本完成。在002下水的前后公开露面,并且在兴城完成了电磁弹射试飞,证明性能完全
符合要求。112厂接到的歼15A+B的总订单居然高达100架!这说明第一批常规动力弹射
型航母,至少会生产2艘,南北同时展开!
所谓112厂,即国营112厂,就是沈飞的代号;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中的一个。
长期以112厂为内部代号,现在已经解密。
消息2:首批弹射型平板航母,即003型,本来早在2015年就已开工,江南长兴和大连同
时先期制造。原指标:吨位标排58000,满排79000,三条蒸汽弹射,常规油缸拦阻装置
,比小鹰号略小;规划舰载歼15B大约30架、4架涡桨预警机加10架左右的舰载直升机。
但由于国内电磁弹射和拦阻装置进度极快,最高层当机立断,...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6
就是靠这封密信,钱学森才能逃出美国的软禁
分享到:
45
51
2017-10-27 18:19:13 字号:A- A A+ 来源:瞭望智库
关键字: 钱学森两弹原子弹导弹核武器中国美国美国软禁
1966年10月27日,也就是51年前的今天,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爆炸成功。
尽管在早在两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就已经成功爆炸,
但那时的中国“只有弹没有枪”。原子弹要想真正发挥其威力,形成真正的战略核力量
还需要与远程运载工具相结合,这就是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
而说到中国的两弹结合工程,还要从一个人说起。
2017年04月02日,北京海淀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学生们自发地为校园里的老一辈
科学工作者的雕像献花,表达追思。钱学森的雕像由于构造特点,有人发挥创意,将一
束菊花放在了雕像的手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密信,咖啡馆里的玄机
1949年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留学美国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夫人蒋英
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当时的美国政府因为担心先进军事技术
流入到新中国,则千方百计的阻挠钱学森回国。
作为钱学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技术引进视角下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研究(1949-1960)
分享到:
时间:2018-08-08 09:38
•来源: 《军事历史研究》
•作者: 申晓勇
•浏览:227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国防工业的技术引进,能节约相应资源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发展进程。新中国成
立之初,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加之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
,对国防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背景下,我国政
府最终选择通过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国防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探讨1949-1960年新中国国防工业技术引进问题,能够为今天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
有益借鉴。
技术引进视角下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研究(1949-1960)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防工业现状和国防工业建设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防工业基础极为薄弱。1949 年底,原解放区的人民兵工和国民党
政府遗留下来的军事工业经过整合,组建成76个军工企业,其中兵工厂45个,航空中心
修理工厂6个,无线电器材工厂17个...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8
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领导层接连不断地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赫鲁晓夫为了战胜其政
治对手,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并一再讨好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再次考虑研制核
武器的问题。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主动问中方还有什么要求,毛泽东趁此机会
提出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并希望苏联在这方面给予帮助。赫鲁晓夫对这个突如其
来的问题没有准备,稍做迟疑后他劝说毛泽东应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不要搞这个耗费
巨资的东西,并表示只要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赫鲁晓夫最后建议,由苏联帮助中
国建立一个小型实验性核反应堆,以进行原子物理的科学研究和培训技术力量。
赫鲁晓夫强调核试验耗资巨大,中国国力难以承受,确属实情。不过,莫斯科的主要忧
虑并不在此。同斯大林一样,赫鲁晓夫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也心存疑虑。此外,赫鲁晓
夫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理由,即当时美苏正在谈判防止核扩散问题。实际上,早在苏联
成功进行核试验之前很久,美国就试图禁止核试验,从而垄断核武器。1946年6月14日
,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巴鲁克(BernardBaruch)提出一项由国际组
织控制核试验的方案,史称“巴鲁克计划”,而苏联...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于敏构型比美帝这边牛十倍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与制约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
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
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
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
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
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
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632
50
邓稼先
概 述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
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
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
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
子弹之父”。有同名影视、散文、游戏等。
简 介
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6.25—1986.7.29),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
”元勋;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届、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
为好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
会。在父亲邓以蛰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
理系。
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到祖国,1950年
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
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