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于佛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g
发帖数: 231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求于佛
清尘:“多谢大师好心指点,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今天说的什么菩萨上帝的,
我不是很明白也没有信过。但是看你又是个很有见解的人,能告诉我什么是人们所说的
迷信吗?”
这句话居然把三少和尚给难住了,他本来已经准备告辞离开,却站在那里眨着眼睛
低头想了半天,良久之后才抬头道:“别人家的事情我不清楚,我是禅宗和尚,就讲一
讲我的理解。有求于佛就是迷,无求于佛就是信。……女施主就不要问我了,我再回去
问问我的三位师父。”
----人欲
g******t
发帖数: 11249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精神上充足 类似于佛道儒隐士
1. 物质上丰富
OR
2. 精神上充足
类似于佛道儒隐士,没钱但是能说啊
OR
3. 身体强悍
占一条就不会那么失落了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精神上充足 类似于佛道儒隐士
没有新鲜感了怎么办?钱是解决不了的
[在 greemint (农村tier5住院艺术家) 的大作中提到:]
:1. 物质上丰富
:OR
:类似于佛道儒隐士,没钱但是能说啊
:OR
:占一条就不会那么失落了
b**d
发帖数: 764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求于佛
俺觉得无求于佛也可以是迷信。 轮回,涅磐,这些没有根据的东东,在没有证据以前
就相信,就是迷信!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求于佛
Agree, example followed..
发信人: luobing (萝冰),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有求于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3 12:36:55 2011, 美东)
妄心是啥意思?
i*******e
发帖数: 50
6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7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0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3774
1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妖刀记 卷廿六 于愿接天
《妖刀记》卷廿六 于愿接天
第百廿六折 岂不同悔,共语今朝
第百廿七折 鳞翮之化,室迩人遥
第百廿八折 真龙一怒,上彻云表
第百廿九折 玉骨冰肌,谁从赭汗
第百三十折 子夜飞遁,鸿鹄鸣高
第百廿六折 岂不同悔,共语今朝
老人冷冷回望着,似乎一点也不意外。鬼先生从不寄望在老人面上看见错愕惊
慌,然而连一丝扬眉的凛然也无,仿佛他自认掷地有声的一击,于老人还不及那两
百多条贱命上心,着实令鬼先生有些泄气,不由咬了咬牙。
(你这是故作姿态呢,还是另有撒手未出?老匹夫!)
老人迎着他的注视,不闪不避,同样还以森冷的目光。
狐异门的武学讲究应变灵动、机巧百出,气势本非所长。鬼先生须一意凝聚杀
气,才得有这般凌厉,对视片刻,颅内被老人剑一般的视线扎得隐隐生疼,不觉心
惊,兽伏般的反扑之势为之一挫;心念电转间,忙不迭地觅起退路,不欲与老人硬
搏。
而此问原本便毋须回答。他试探的,不过是古木鸢的反应而已。
姑射背后有无势力、该与何人接头,乃至这帮人所图为何……在鬼先生看来已
是不言自明,他如有意,随时都能接上这条线。若无这等才智,笨到须来向古木鸢
讨个说法,也不会有人向他兜售保命符了。鬼先生非常清楚自己...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3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一、法会圣众同俱分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
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
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
,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凡佛经文浅者义深,如此经与普门品等是,而经首特点出诸名
者,由舍利弗至阿[少/兎]楼驮十六人。为小乘偏空者,未能直证大乘,宏开般若,佛
转说有世界以为证,欲其勿偏空而转知有也。十六人中,特以舍利弗为首者,以佛为小
乘说般若必不离智慧较高之舍利弗也,是谓咐嘱。大菩萨中,以文殊为首者,明此经非
通般若不可,次阿逸多菩萨者,弥勒也。佛先说有相,以融归于性,可知性相融通,非
空非有,而极乐之意境始开,是谓护念。故此经不可仅执文字解,当兼从意境会,然后
知佛之广大慈悲矣。世有愿与诸圣众同俱而往生者乎,幸先除成见,俯纳鄙见,一试其
究竟如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
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
婆多,周利槃陀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1 21:59:45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 阅读全帖
q**2
发帖数: 185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世满愿,东方药师佛
与阿弥陀佛 一样重要的 东方净土 药师佛,在十二大愿中 应允 现世满愿。 成就无数
众生。
其十二药叉 大将,结五色缕 ,待满愿 后 解节的方法非常灵验。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53.htm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
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
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
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
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
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
!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
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9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
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
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
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
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
:“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
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
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
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
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
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所预为破斥的“魔”
末法时代,佛魔难辨,多识所著书名为《破魔金刚箭雨论》,欲将破邪显正、中兴
佛教正法的谤为邪魔外道之流,而多识所说的内容却完全符合魔所施设的欲界贪爱法,
正是俗话说的:“作贼的人喊捉贼!”、“此地无银三百两!”世尊其实早就预知末法
时代会有喇嘛教邪魔外道混入佛教中蛊惑学人,故于密教部经典《楞严经》中早已多处
预破其邪说了。佛法中云:一切法同一味!尤以真实证悟自心如来藏的菩萨,无论表面
上遣词用字的差异,或者表相看似宗派不同,可是所证悟的目标必定是同一个;这是因
为佛菩提道共有五十二位阶,每位菩萨各有久学与新学差异,而下地心亦不知上地智的
关系;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有各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如来藏心,成佛之道皆
依此心而成就故,二乘无学圣人的涅槃亦是依此心而成就故;每个有情的如来藏心,其
体性平等平等,无有差异故。如《楞严经》卷4中,佛开示云:【阿难!第一义者:汝
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但时值末法,邪见充斥,人言人殊,实令学人不知何去何从?其中危害最为严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唐三藏法师 义净 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
大众中,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以来
,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知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持戒者少,破戒者多;精
进者少,懈怠者多;智慧者少,愚痴者多;长寿者少,短命者多;禅定者少,散乱者多
;富贵者少,贫贱者多;柔软者少,刚强者多;兴盛者少,茕独者多;正直者少,曲谄
者多;清慎者少,贪浊者多;布施者少,悭吝者多;信实者少,虚妄者多。被使世俗浅
薄,官法荼毒,贱役烦重,百姓穷苦,求取难得,良由信邪倒见,获如是苦。唯愿世尊
,为诸邪见众生,说其正见之法,令得悟解,免于众苦。”
佛言:“善哉,善哉,无碍菩萨,汝大慈悲,为诸邪见众生,问于如来正见之法,
不可思议,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天地八阳之经。此经过去诸佛已
说,未来诸佛当说,现在诸佛今说。
“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
身行真正,左丿(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是知,人能弘道以
润身,依道依人,...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3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作者 挪威龙王
(1)故人音杳去不返 (2)愚盲昧昧上不来 (3)观音菩萨 教外别传 (4)如来的
法宝 (5)谁来取经 早有缘定 (6)沙悟净的痛苦 (7)恶气外露的猪头 (8)
为何狂暴如此? (9)菩萨到底做什么事情?
(1)故人音杳去不返
第八回开篇是一首词牌《苏武慢》的诗词: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
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
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
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首词,意境深,且是一部诙谐轻松的西游记中,最为深沉与伤感的一段文字。轮回沦
落中人,虽然难于自知,品味这一诗词,恐怕有莫名其妙的,没心情愉快的。为什么?
因为他道尽了人生难返的实状。与之对应的,则是须菩提祖师关于道门的述说。祖师述
说道门,是看不见的伤感。这一首词,算是可见的伤感。
这首词,跟后面的故事似乎有点脱节。本回的回目是《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24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
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
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
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
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
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
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等觉与佛地
要跟大家说等觉以及佛地的境界。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的随眠
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
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
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
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
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
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
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著的修行,
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
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
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
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的东西都布施给人家。所
...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26
多谢提问,我就再给大家考一段,科普一下。 我贴这文章只是给大造口业而不自知的
人一个善意的提醒,至于您信不信,大家见仁见智。
了知谤法舍法的过患
在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莫过于佛法。昔日世尊因地为求一偈,不惜越过刀山火海,舍弃头
目脑髓;常啼菩萨卖身出血只为求得般若法门;善财童子百城烟水不辞辛劳参叩百一十
位善知识;二祖慧可为得安心大法毅然断臂,诸佛菩萨如是舍身敬法,其原因何在呢?
因为佛法是一切世出世间安乐的唯一源泉,下至人天善趣的世间安乐,上至声缘菩萨佛
陀的出世解脱,其中无一不由修持佛法而产生。对于此安乐之源的正法,如以妄心肆意
毁谤,则会造下极为深重的罪业。
依经论所示,毁谤正法者与三世诸佛、菩萨、声闻、独觉、空行、护法为敌,挑坏无量
众生的正法眼目,使其蒙受极大损害,故而罪业弥天,甚于毁坏南赡部洲一切佛塔及杀
害殑伽沙数阿罗汉。勿论真实谤法即相似谤法亦罪超五无间业。又毁谤正法者舍弃三世
如来平等觉智、一切种智,亦是谤法谤僧,失坏皈依戒、菩萨根本戒、三昧耶根本戒。
谤法者自坏其身亦坏他身,自饮毒药亦令他饮,自无信心令他无信。谤法者佛尚不愿听
闻其名,何况以眼视之?见闻信敬礼拜恭敬听其...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27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
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
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
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後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
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
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这些先人当然考证下来都是查无此人的,不过韩愈想说的是,佛教是外来的和尚念经
,中土本无佛教)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
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舍身施佛
,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後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
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韩愈蛮厉害的,说没有佛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很平安,自佛来中国以后,皇帝们乱亡
相继,运祚不长,因为信佛的皇帝都很懦弱)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度一切众生否?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度一切众生否?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处...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0
[佛教经藏] 十种 魔挠乱的现象--《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五:
【时彼有情复有十种魔事。智者应当悉皆了知。于此魔事不应随顺。转复发
起勇猛精进。成办佛事。何等名为十种魔事。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时魔波旬而来娆恼。此是第
一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随顺。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时魔波旬而来娆恼。令诸眼
目生诸疾病。此是第二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退屈。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时魔波旬而来娆恼。令其
身分生诸病苦。此是第三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退屈。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令心散乱不乐本住。此是
第四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随顺。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令其发起极忿怒心互相诤
竞。令诸契经不能安立。此是第五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随顺。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令其互相执持斗诤俱陷王
...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众海叹德为别序
上众海云集。此下别序发起此经之由致。故诸天神王各各叹具佛一解脱。前则十人共具一
德为总。此下各个别具一解脱者以明别义。总别圆融共成一毗卢果体。故通一品。其列众
始菩萨终妙焰海天王。今叹德乃从末后妙焰海起终至菩萨。以表总别始终共圆成一果体故
。其诸天神王各说偈赞。亦随所证法门。经义自明。从妙焰海起至月天子。
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
一心瞻仰。此诸众会。已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余习。摧重障山见佛无碍。如是皆以毗卢遮
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
种种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种无量善获众大福。悉已入于方便愿海。所行之
行具足清净。于出离道已能善出。常见于佛分明照了。以胜解力。入于如来功德大海。得
于诸佛解脱之门游戏神通。所谓妙焰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虚空界寂静方便力解脱门。自在
名称光天王得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门。清净功德眼天王得知一
x***e
发帖数: 844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韩愈 諫迎佛骨表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始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
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
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
,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
丁在位五十年,書史不言其壽,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
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至中國,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
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
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識見不遠,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
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嘗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以來未有倫
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別立寺觀。臣當時以為高祖之志,必
行于陛下之手。
今縱未能...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3
中科院院士谈官员拜师求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2013年08月01日04:50 中国青年报
何祚庥:
官员迷信的“恶习”容易蔓延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陈亚聪
近日,随着王林事件愈演愈烈,一些当初“屈尊”奔赴萍乡拜师求佛保官运的官员
逐渐显现。7月28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一段录制于上世纪90年代、时长16分31秒
的视频显示,当时王林就吸引了江西省委办公厅原副主任李志勤、宜春行署原副专员谢
锡建、宜丰县原县长毛野德等一众领导干部的观摩,这些人还亲身讲述了“王大师妙手
回春”等感受。
据了解王林的人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王林就成了当地某些领导干部的“
宠儿”,能看到“王林变蛇”成为当时的一种特殊待遇。久而久之,人云亦云,以讹传
讹,在一些领导干部众星捧月式的顶礼膜拜中,王林成了手眼神通、无所不能的“大师
”。
王林事件中官员拜师求佛的迷信行为让社会大众诧异不解。对于官员这一行为,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祚庥院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
访时用一句古语作出解释“上有所好,下必其焉”。(新浪编者注:疑原文...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度一切众生否?

你看一下a与b
你觉得a与b 的说法,是否有别?
我觉得有别。
因为
a说,"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的确想度一切众生。虽然后面又补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可,的确--想度一切众生
b说,isn't concerned with whether all the cosmos or half of it or a third of
it will be led to release
且没有看到--想度一切(all)众生,的任何想法或句子。
a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b
AN 10.95
"In the same way, the Tathagata isn't concerned with whether all the cosmos
or half of it or a third of it will b...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度一切众生否?

你看一下a与b
你觉得a与b 的说法,是否有别?
我觉得有别。
因为
a说,"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的确想度一切众生。虽然后面又补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可,的确--想度一切众生
b说,isn't concerned with whether all the cosmos or half of it or a third of
it will be led to release
且没有看到--想度一切(all)众生,的任何想法或句子。
a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b
AN 10.95
"In the same way, the Tathagata isn't concerned with whether all the cosmos
or half of it or a third of it will b...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这只能说成这位尊者的意见,或上座部的意见,
没说明这种意见是如何来的?
贴这些,是要我们…… 因为上座部说了,我们就相信吗?
不认为有”成佛”,也有理由呀
1.佛陀本就称为”阿罗汉”,就像佛陀称为”如来”一样。
我们会要求成为”如来”之后,还要再修什么,成为”佛”吗?
我们会要求成为”阿罗汉”之后,还要再修什么,成为”佛”吗?
这就会了,这就奇怪。
我也可已解释成 --- 佛陀已经将他成佛的方法告诉大家了。
他追求灭苦的方法,并在菩提树下内观缘起法,最终得以灭苦。
他在世时一再宣说灭苦的方法,就是把他成佛的过程告诉大家了。
致于”佛”,那是敬称,尊敬他开创一个教派,是这一教的领袖,
不是修行境界高低。
2.”佛”是敬称。当时被称为”佛”的还有其它教的领袖,不是释迦摩尼专属。
“成佛”是要自创教派吗?
3.”成佛”是果位吗?
佛陀在世时没说过有超越四果的更高果位。
也没说过弟子成为阿罗汉后,需要继续修”成佛”。
4.佛陀在世时,也没弟子说要”成佛”,只有成为阿罗汉。
5.阿罗汉被称为”无学”,没有要再学什么。
6.杂阿含75经, 相应部58经
比丘问 佛陀与阿罗...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90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
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
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
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一是祖语。一是佛言。何重何轻。
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舍旧习。虚其心。平其气。试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
不谬矣。
彻悟大师
z**n
发帖数: 22303
38
有人说是假的,不过这个肯定是真的:
看这个吧,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孙大炮是基督徒。
《游普陀山志奇》 孙中山
发布时间:2008-07-05 22:46:31 来源: 作者:
余因视察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
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
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肩
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纤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
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方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
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千。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
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晾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
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急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
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
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平生所经,无似
此清胜者,耳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8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于佛
佛菩萨本无名号,也无定相,无不是为了度化众生。在大乘佛法
里,佛如恒河沙数,何处没有佛呢?何必执著东西南北。不过阿弥
陀经里提到东西南北上下诸佛共赞叹阿弥陀经。
你说的印度王子是释迦摩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佛,其实如
来是是通号,成佛的人有十个通号,“如来”是其中的一个称号,
释迦如来、弥陀如来、药师如来……凡是成佛的人,都可以称为如
来。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
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
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
菩萨觉行还没有圆满,不过诸佛菩萨度化众生,是众生有什么感,
他们就已什么形象应,不必执着。

都是谁呢?
d**e
发帖数: 86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于佛
菩萨应该是侍奉佛的,那么孙悟空后来成了斗战胜佛,是不是就
比观音菩萨高一级?
如来佛是阿彌陀佛吗?阿彌陀佛是西天之佛,那么另外三面的佛都是谁呢?
还有,我一直以为最早那个印度王子就是如来佛,对吗?
如果不是,他是哪个佛?
谢谢!
c***h
发帖数: 226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no
我认为有争议。
你的解释是一种
“成佛”的兴起,也许有他的历史原因
可只以一句 “佛陀自身是什么果位?” 也不算答案。
我也可以解释成, 没有“成佛”这个果位,就是四果而已。
我不坚持我一定对,也没把握。
但也不认为你一定对,或南北传一致就对。
我说一些理由,如下
1.佛陀本就称为”阿罗汉”,就像佛陀称为”如来”一样。
我们会要求成为”如来”之后,还要再修什么,成为”佛”吗?
我们会要求成为”阿罗汉”之后,还要再修什么,成为”佛”吗?
这就会了,这就奇怪。
我也可已解释成 --- 佛陀已经将他成佛的方法告诉大家了。
他追求灭苦的方法,并在菩提树下内观缘起法,最终得以灭苦。
他在世时一再宣说灭苦的方法,就是把他成佛的过程告诉大家了。
致于”佛”,那是敬称,尊敬他开创一个教派,是这一教的领袖,
不是修行境界高低。
2.”佛”是敬称。当时被称为”佛”的还有其它教的领袖,不是释迦摩尼专属。
“成佛”是要自创教派吗?
3.”成佛”是果位吗?
佛陀在世时没说过有超越四果的更高果位。
也没说过弟子成为阿罗汉后,需要继续修”成佛”。
4.佛陀在世时,也没弟子说要”成佛”...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42
另外师徒这段对话其实也有些文字游戏的感觉,我个人觉得并不适合采信于佛理的辩论
他讲这些是因为按语言习惯大家会这么理解的
------------------------
师兄弟为一问题争论不休,师兄去问师父,师父说:“你(----说得----)是对的!”
师兄高兴地出去了。一会儿,师弟跑来问师父,还引经据典!师父说:“你(----引据
的经典----)是对的!”
师弟也高兴地出去了。这时,站在师父一旁的侍者说:“他们二人应该只有一个人是对
的!”
师父望着侍者,说:“你(----的逻辑----)也是对的!”
---------------------
这才有道理
否则如果实际的辩论,会有很多情况,要么两个人有一个人是对的,另一个是错的,要
么都有道理,答案无解或者没有唯一解。
从这里我个人想表达的是:
1.修佛不是总要说“这是对的”,应该提倡表达反对的声音,只要加上“我认为”,意
指明白这是自己的声音,可能就是五蕴造成的感受,不见得是对的
2.修佛不是总要说“这是对的”,并不意味这说“这是错的”,而是说“这是不确定的”
所以我总觉得佛法是二元的,但佛对于事物的理解却可能是三元的。就因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于佛

哈哈哈。。。。
菩萨不是侍奉佛。只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孙悟空是小说人物。 :)
观音菩萨,按楞严经,早就成佛了,是化现成菩萨相度众。
如来佛,不知是不是源于大日如来。
我知道药师佛是其中某个面的。
那个是释迦摩尼佛。
n********n
发帖数: 8336
44
随佛法师 - 修正部派佛教对名色、识之定义的曲解
目前佛教界对“名色”的定义,都是出自部派佛教以后的论书意见,实际不是古老经说
的传诵。在部派佛教各种流传的说法中,最早与最主要的论义,都是出自分别说部的《
舍利弗阿毗昙论》[15]。《舍利弗阿毗昙论》传出于佛灭后约116年,是分别说部在印
度三大分派(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的共传论书,也是佛教最古老的论书。
《舍利弗阿毗昙论》对“名色”的定义,是将“色”由“六入处”改为“四大”,主张
“六入处”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为“四大”[16];“名”
则定义为“由意生”的“受、想、思、触、思惟”[17]。《舍利弗阿毗昙论》是在“名
色”之原始定义的“六根、六境”以外,也即是古老经说原有的“色、受、想、行(又
称为“思”)”之外,又多出了“触、思惟(另译作意)”。
《舍利弗阿毗昙论》在“名”的定义中,除了经法原说的“受、想、行(思)”之外,
又加入自派增新的“触、思惟(或作意)、觉观、见、慧解脱”[18],并且予以定义在
行阴的范畴内[19]。
《舍利弗阿毗昙论》对“行阴”的定义,除了经说的“思”以外,“触、思惟、觉观、
...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5
收钱后捐给寺庙,算不算是受贿?
公诉机关称黄志光收受100万元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捐钱求佛祖保护在佛石上刻
下名字也是图名谋利,属于受贿情形
对于收受深圳某实业集团老总李某鹤100万元,黄志光供述了细节。他说,李某鹤
曾两次送钱给他,他都拒绝了。
之后,他在某寺庙为母亲超度时,该住持说寺庙资金紧张,希望黄能帮忙拉捐款。
黄志光就找来李某鹤。李某鹤当即表示愿意捐200万元,100万元则以黄志光的名义捐。
一日,李某鹤和黄志光之子吃饭,其儿子带回了一箱“土特产”。到了捐款日,李
某鹤来电,告诉他务必带上那箱“土特产”。这下,他才明白过来,“土特产”里头装
着钱。之后,他把这笔钱以儿子的名义给捐了。其辩护律师认为,这笔钱没进黄志光腰
包,黄不过挂个虚名,不能算贿赂。
公诉机关则称,黄志光收受100万元,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黄志光捐钱求佛祖保
护,在佛石上刻下名字,供香客跪拜敬仰,也是在图名谋利,属于受贿情形。
d***3
发帖数: 75
4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祈祷着三佛齐临,三位一体
头,白了。齿,没了。
生命已失去了它的灵动,
就像门前的古树,
在这寒冷的冬季,已支撑不起那一片绿叶。
我知道,所谓故乡,就是再也到不了的地方,
所谓故人,就是永远也不会再見的亲人。
可是,当他的手触摸到我的手,
怎么引起的,依然是那神秘的颤抖!
邻家的小孩告诉我又是新年,
美国的天空却照常沉寂,
我呆呆地望着门前的小路,
祈祷着三佛齐临,三位一体。
1.27于佛洲甘孜维尔。
vi
发帖数: 309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于佛

《西游记》里面为什么没有释迦摩尼佛?
为什么《西游记》里面只有一个佛(如来佛),而且称他为“佛祖”?
vi
发帖数: 309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于佛

西游记里面的那个如来佛的原型是哪个佛?
书上说Boddha是已经脱离轮回;而Bodhisattva是虽然可以脱离轮回,
但是主动留下帮助世人,他们还有最后一个轮回没有经历。所以看
起来,至少从字面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寺庙中菩萨都是站在佛像两侧护卫flank的。地位尊卑很明显。
a****t
发帖数: 8616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于佛
吴承恩不懂佛。。。哈哈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