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 发帖数: 9503 | 1 形于色的喜怒大部分都是装的。人生在世,既要憋又要装。古今中外都一样。真心的喜怒
没事老形于色,搁哪里都挺SB的。 |
|
发帖数: 1 | 2 刘强东困于色
若要投票选举出一个2018年最失意公司,很多人都会选京东。
2018年对京东本来是大有可为的一年:东兴饭局上刘强东位置显赫,十年磨一剑的京东
物流终于可以独挡一面,京东年初的市值更是强势突破700亿美元。
当时的形势是:最蹩脚的预言家都知道,属于京东的黄金时代来了!
然而,因为那件众所周知的事,接下来几个月,京东一直倍受煎熬。
目前,京东市值已跌去400亿,且股价逼近发行价,持有京东股票的机构也从最高的近
600家锐减到100多家。
可计算的损失还是其次,这件事对京东的长期影响才是致命的。
明尼苏达事发后,刘强东缺席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会,包括份量最重的达沃斯论坛。
当马云和马化腾在改革开放40年杰出企业家颁奖现场打着哑语的时候,刘强东甚至没有
获得提名。
11月,京东发布了的新一季财报,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数自上市
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接下来的2019年,京东会如何走出困境,一雪前耻?
董明珠伤于时髦
就在今天,格力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不出意外的,董小姐高票连任。
但她当初执意参与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带来的纷扰并没有停息。
作为女人中的女强人,董明珠一向强...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2754 | 3 喜怒形于色是普通人的情态。
中国文化认为毁誉不动于心,可谓参透人生;
喜怒不形于色,可谓修养到家, 是有涵养的表现。
东晋宰相谢安在得知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后,
继续与人下围棋。
对方问他有什么情况,
他只是淡淡地回答:小儿辈遂,已破敌。
这是何等的涵养啊
不过他都不是完全修炼成仙,
他过门槛的时候把脚上的木屐的跟碰断了。
曾国藩才是几乎修炼成仙的人。
朝廷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加封他很大的荣誉和地位,
旁边的人都欣喜若狂,
他听到这些赏赐却是面无表情, 好像与他无关一样。
我也努力向先贤们学习。 女朋友决定和我分手,
我还把她送回家, 然后淡淡地说声晚安。 |
|
m********s 发帖数: 55301 | 4 有孩子了吗?
喜怒形于色是普通人的情态。中国文化认为毁誉不动于心,可谓参透人生;喜怒不形于
色,可谓修养到家, 是有涵养的表现。东晋宰相谢安在得知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获
全胜后,继续与人下围棋。........ |
|
k****o 发帖数: 728 | 5 米国人就是很苦恼我们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看到我们平淡的面庞,他们嘀咕着,“你丫
到底是高兴啊,还是不高兴啊。” |
|
n*****n 发帖数: 5277 | 6 其实老外也没那么形于色,有时候觉得他们比中国人更加木讷,当然黑人表情是很丰富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9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Aug 18 15:07:47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就是不认为身体是我。
不认为身体是我?这又是包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清晰知道自己不死。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我们所说的死,其实就是身体的变异、坏掉。
如果“身体不是我”,那,身体坏了,不应该认定说“我死了”。故也不会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者,在身体坏掉之前不能确知自己是不死的,而是还有所恐惧,
那他应该还没有证果(证这个经典所提到的果)。
这一点在六祖坛经中也有提到:
------------------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七月一日,集徒...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菩萨的究竟地,也就是十地满心的菩萨,在他即将要进入到等觉位的时候,也就
是菩萨即将要成为等觉菩萨了,那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菩萨的究竟地呢?因为这个究
竟地的菩萨,他的两种庄严即将要圆满了,因此菩萨的究竟地,就是要具足福德以及智
慧这两个庄严,这样才能够成就究竟佛。
我们回来谈究竟地的菩萨。他是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都具足了,因此可以在色究竟
天获得了一切世间最尊胜身,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在讲四禅天以上的五不还 天,里
面的第五天,也就是色界的第十八天,叫作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
为那里是色界之顶,也是一切有色境界之顶,再过去就是无色界的境界 了,所以称之
为色究竟天,而这个究竟地的菩萨,于色究竟天是获得一切世间最尊贵、最殊胜的色身
以后而成佛的,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随著他就在色究竟天那边 成佛,而是说他能够
住在色究竟天的境界当中成佛。所以 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提到人间有佛出世,天界不
会有佛出世;又有的经典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的。可是诸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
却又说第四禅是诸佛的根本禅 定,为什么会这样的开示呢?因为如果一个菩萨,他没
有证得第四禅的境界,那就算他...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2 色边色
敬供朋友参考 :
佛说的『空性』,并不是虚空,更不是无法的断滅空,
我们现在要先来探究虚空到底有边? 还是无边? 假设实有虚空 (虚空其实是不存在的,
只是依物质的边际,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施设为虚空。譬如这里有一个拳头,拳头外面叫
作虚空,是依拳头的边际施设为虚空,所以虚空其实是没有法,是意识依色法而施设的
观念。所以虚空其实是附属于色法而存在,《楞伽经》中佛开示说: 「虚空是色,随入
色种.」它是依附于色法而存在的,所以它应当是算在色法里面;因此,二乘法的《俱舍
论》也说虚空是色边色: 虚空仍是色法,它是色的边际法,因为它依附于色法而存在,
所以叫作色边色)。
但我们不妨依世俗的观念来说虚空,虚空到底有边、无边? 如果说有边,我们「以光速
的千万亿倍去跑好了,我们跑到了虚空的边际。」, 那么「那个边际外面呢? 是虚空
,或是物质? 」所以没有办法说虚空有边,虚空其实没有东西,不是实法,只是依于物
质的边际来施设,所以虚空不能说有边。虚空如此,虚空无法。所以佛法的空性并不是
虚空。 |
|
q****n 发帖数: 4574 | 13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东西),可能电磁波等等也算物质,是否
算极细微的色,不确定。
5蕴,只是说人或者动物等由5蕴组成。还有的生命体,只有4蕴等等。但用名色,就包
括了所有的法。
------------
【名色 】
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门。先从名色而始者。至论诸法本原清净。绝名离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
。不二而辨其二者。以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法。当知名色即是一切
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摄一切法。即是一切法。若诸大圣分别说一切法
门。皆约名色而分别之。无有一法出于名色。故智度论偈云
一切诸法中 但有名与色
若欲如实观 但当观名色
虽痴心多想 分别于异事
更无有一法 出于名色者
一名 心但有字故曰名也。即是心及相应数法。虽有能缘之用而无质碍可寻。既异于色
而有心意识及诸数法种种之别名。故谓之为名也
二色 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是十入及一入少分。皆是质碍之法。...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杂含读记:心不随色转-- 推论 生死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01:28:45 2011, 美东)
这个经我觉得不错,包括宏观上理解和微观上观察。
微观上就是指打坐时清晰了知,当下如果被转,是被什么转了。
更好的当然是,要转未转之时,保持清醒,而不被转。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心不随色转-- 推论 生死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5:07:47 2011, 美东)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5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16 这个经我觉得不错,包括宏观上理解和微观上观察。
微观上就是指打坐时清晰了知,当下如果被转,是被什么转了。
更好的当然是,要转未转之时,保持清醒,而不被转。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心不随色转-- 推论 生死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5:07:47 2011, 美东)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就是不认为身体是我。
不认为身体是我?这又是包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清晰知道自己不死。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我们所说的死,其实就是身体的变异、坏掉。
如果“身体不是我”,那,身体坏了,不应该认定说“我死了”。故也不会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者,在身体坏掉之前不能确知自己是不死的,...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17 这个经我觉得不错,包括宏观上理解和微观上观察。
微观上就是指打坐时清晰了知,当下如果被转,是被什么转了。
更好的当然是,要转未转之时,保持清醒,而不被转。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心不随色转-- 推论 生死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5:07:47 2011, 美东)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就是不认为身体是我。
不认为身体是我?这又是包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清晰知道自己不死。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我们所说的死,其实就是身体的变异、坏掉。
如果“身体不是我”,那,身体坏了,不应该认定说“我死了”。故也不会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者,在身体坏掉之前不能确知自己是不死的,...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774 | 18 我的理解不是这样。同意你说的佛法的目的是要离五蕴,但离五蕴的关键,就是不能有
贪着。具体就是不能对色,受,想,行有贪着,对其中任何一个的贪着就会导致识住,
分别就是四识住。识对色的贪着,导致色识住,等等。佛举植物种子的例子,种子要有
水和地。地界就是四识住,水界就是喜贪,有了地和水,种子才能生长,识也才会变大
变广。那么四识住是识的所缘,所依,识是识住和喜贪的果。
你引用的那段“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集”,也是说爱喜导致的贪着,
导致的食集,这个食集,不是色(第一食是段食,应该就是食物)的增多,而是对色的
贪着的增多。
所以佛始终强调的是从色,受,想,行到识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反过来说识是色产
生的缘。十二因缘当中的识缘名色与这里的识是不同阶段的识。
杂阿含第二卷
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
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
.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
|
s********h 发帖数: 938 | 19 (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
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白佛。唯然。受教。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
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
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
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
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
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
.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
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
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
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
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石记:
心与五蕴的关系。转贴存志 |
|
f*******8 发帖数: 3612 | 20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就是不认为身体是我。
不认为身体是我?这又是包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清晰知道自己不死。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我们所说的死,其实就是身体的变异、坏掉。
如果“身体不是我”,那,身体坏了,不应该认定说“我死了”。故也不会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者,在身体坏掉之前不能确知自己是不死的,而是还有所恐惧,
那他应该还没有证果(证这个经典所提到的果)。
这一点在六祖坛经中也有提到:
------------------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
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
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25759 | 21 大邱小邱者,东吴邱国老之女也。大邱讳楚,小邱无名,人多以别号呼之,曰剥皮烧
烤。少时即以娴雅秀美、才品超群闻于世。建安间,魏王曹操筑铜雀台,将迎大邱小邱
为妃,而邱国老不允。十三年,操亲提劲旅八十三万伐吴,为都督周瑜败于赤壁,未得
一亲芳泽,郁郁而终。杜樊川有诗叹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邱。”大邱小
邱之名由是益盛。及长,国人皆以二邱为天下佳人之极至。《诗经 · 陈风》有句云:
“岂其食鱼,必田之鳅?岂其取妻,必吴之邱?”是之谓也。
大邱性喜静,举手投足,一笑一颦,咸有大家风范。自幼好文,饱读诗书,兼通奇门遁
甲、九宫八卦之术。辛卯间,仕于哈忒(Heart)、腊佛(Love)两国,卓有文声。壬
辰初,文情诸帝张榜求贤,以文择士,四海名达毕集,宴饮京城之东,流觞唱和,其乐
融融。忽有竹筏顺江而下,其上一人,周身彩云缭绕,不见头面腰肢,但见玉足轻趿皮
屐,半浸清波。云中有声清越妖娆,款款而歌。其歌曰:
晨钟唱吟千杯雪,潮汐待尽寒为伴。青灯独上披蓑笠,踏舟寻觅万重山。
百曲纠结难啸天,桃影惜稀顾自怜。衔枝未解花何去,余岸漫步竞相携。
凝眉却了个中意,半句小语莫多言。相依恨晚烛影畅,...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22 从杂阿含39经以及相应部12.67经
“于色中识住。。。。,于受,想,行中识住”
“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识”
来看,有把名,色,识,三者分开,以不同的组别来讲,并分析它们的关系
推测名,色不应该包含识阴。
39经也用三部份分开,以不同的组别来讲它们的关系
只是这里没有用代词,而是直接用受想行
名,有可能只是,受想行
在这里,还要再引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讲,离开色受想行以外还有个识来来往往,只能增
加愚
痴,因为不是事实
杂阿含39经
。。。
比丘!若離色、受、想、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
,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
。。。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身 见
/明法比丘
身见(sakkaya-ditthi),或译为萨迦耶见、我见。sa 是“有”、“虚伪”、“移转
”之义;kaya 意译作“身”,聚集之义;ditthi是“见”、“邪见”之意。故萨迦耶见
译作“有身见”,即于五蕴和合之身,执著「我”及“我所”等妄见,“我见”即一般
人所说的灵魂或轮回的主体。
《杂阿含经》63经世尊告诸比丘:“…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
五受阴计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我所),相在(色在我中
、我在色中);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
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眼、耳、鼻、舌、身、意触入
处)。…”由本经所示,由我(见)→我所→六根→六(无明)触→言有(常见),无(断见),
有.无,非有.非无;我最胜(胜过别人的傲慢),(我劣[自卑],)我相似(与人等同之我慢
);我知,我见。若住于六(明)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因此,若破除我见(
身见),则能破除邪见,而我慢、烦恼 |
|
i********7 发帖数: 808 | 24 从杂阿含39经以及相应部12.67经
“于色中识住。。。。,于受,想,行中识住”
“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识”
来看,经中,有把名,色,识,三者分开,以不同的组别来讲,并分析它们的关系
推测名,色不应该包含识阴。
如果非要解释成这里指的识,不是识阴,那么就可能会演变出,
离开六根六境的识,佛陀批判为“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然而,事实上,后世确实就是有多个离开六根六境的识的出现,有分识,
阿赖耶识等等,那些近于离开六根六境的识的概念。
所以看部派的经文诵本,当中的有些经文是有矛盾的
而我们现在手上的诵本都是部派的诵本,所以怎么处理这些矛盾的地方,
就是看专家们的研究深度和修行功夫了。 |
|
w****g 发帖数: 774 | 25 经文中几次提到,“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色是起因,喜爱是结果
,色集是由色导致的喜爱的集。而且在经文中多是把色.受.想.行.识排列起来说的
,或是把“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连在一起说的。所以我觉得它强调的
是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色本身的集。 |
|
c***h 发帖数: 2262 | 26
以下也许我说的不准确,也许有失误, 当成参考就好了
我所知,其实这一切过程没有甚么神秘的,难的
关键点,佛陀都已经一说再说了,就是”正观” : 诸法因缘生因缘灭,观无常,无常
则无我
接着就是努力学习止观,以便让内观的功力加深,然后就”正观”
让内观的功力加深,方法也不难,就是一直观察 随时观察
只是大家没决心没毅力而已,俗事多,要忙着赚钱呀
观察身体为例,一直观察,直到观查得很详细,四大,各种特色
止观功力加深,清净、仔细,四大身体各种现象,一阵一阵,升起消失又升起又消失
此无常,几乎一霎那就体会色中无我
“正观”对于身体的贪爱,升起、消失,升起、消失,
色中无我,很自然于色的贪爱就会减少,再减少
世间的色,出世间的色,当然都会体会,因为这时功力不深,时好时坏,这再自然不过
一下有我,贪爱生,一下无我,贪爱灭
继续再观察”触”、”受”,
同上,观察”受”、”受”的缘起
继续再观察心的活动,名色如何运转,如何缘起
当然很清楚名色如何运转,确定”识”是甚么,甚么叫四识住,
甚么叫”齐识而返”?
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在干嘛 : 就是找所缘,看它缘起,不然缘起法在观甚么?
那名色所缘... 阅读全帖 |
|
|
A******6 发帖数: 177 | 28 【活色生枭】第三卷 山中侯 第五十五章 陌刀
云顶整整昏迷了二十个时辰,身体微微一颤,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到正守在他身旁
的大宗师罗冠和侯府大夫,云顶当先问道:“女娃娃如何?”
大夫起身,跑去通知外面的红波卫,将要犯苏醒的消息呈报郡主,罗冠留在屋中不
动,应道:“她无妨,没受伤。”
云顶脸上的皱纹忽然加深了许多,好像是个笑意,却由此显得更加老迈了,片刻后
又对罗冠道:“多谢。”
罗冠摇了摇头:“谢我什么?从头到尾,我们什么都没做。”
大宗师所言,指的是给云顶‘疗伤’之事,活佛昏迷的二十个时辰里,无论是侯府
大夫或者罗冠,几乎都没出手帮他疗伤……不是不帮忙,而是帮不上什么,或许是常年
修炼之故,活佛的体质古怪,行针用药,都全无一点效果。
罗冠试着给他度入真力助他打通阻塞经脉,出手后才愕然发现,活佛硬是把自己体
内三道经脉练到逆转,这一来筋络与穴道都被改变,难怪大夫的手段全不管用,罗冠的
法子也因此变得无效。云顶能活下来靠的是自己。
云顶抓人的时候,出手凌厉身法迅捷,说话时却截然相反,真就像个两百岁的老人
,闻言后要琢磨一会,才有所反应:“谢你们不杀我…你们杀我理所当然,留我活到现
在,...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9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
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患。 |
|
k****n 发帖数: 780 | 30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
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
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逃跑起来连老婆、儿女都不
要了,刘禅实际上不是刘备的长子,他到底丢了几个儿子,只有天知道。
和刘邦一样,刘备锲而不舍终于建立了蜀汉帝国。这时他已六十一岁了,比刘邦还大六
岁;刘邦起兵时是四十七岁,花了约七年的时间;而刘备起兵时是二十三岁,花了三十
八年的时间,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中国。两人一样的不太会打仗,所以屡战屡败,但是
二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刘邦好歹当过乡级干部(亭长),可刘备起兵前以卖鞋谋生。但
刘备读过几天书,对知识分子的礼遇又是多次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的刘邦远远不能比的
。刘备也是一个标准的白手起家的大英雄,两人若换个位置,刘备一定不比刘邦差,而
刘邦则一定比不过刘备,理由:说不定刘邦忍不住又会向诸葛亮的帽子里撒尿呢?
刘备因在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军有功,拜安喜县尉(相当于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开始了他...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6242 | 31 文始乎情
情透于色
色附之影
影流乎文
之字形藏头,首尾遥相呼应,赞!
邱小 |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乱。
疯狂的扭曲经文外加意淫。
于色不见我,我所:意思是指色身不具有主宰性支配性(非我),也不是被主宰,被支
配的(非我所),你却能意淫成清晰知道自己不死。
同样,受,想,行,识也都是没有任何主宰性支配性的(非我),也不是被主宰,被支
配的(非我所)。
再次说一遍,佛法所说的“我”,是指主宰,恒常,独立。 |
|
i********7 发帖数: 808 | 34 杂阿含经57:
“。。。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
根据这篇经文,[行],指的是我见。 |
|
z**n 发帖数: 22303 | 35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之七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谈一谈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
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
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
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个是
因呢?我们经常讲的业,在这里和因是一回事。偷盗人用手去抓一个东西放到自己的包
里,
这是不是叫做因呢?当一个人心里想:我要去偷这个东西,这个起心动念是因吗?上述
身口
意行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因?一切有部和唯识宗对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是,在
名言
谛中比较究竟的是唯识宗所阐述的观点。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
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无论它有怎样不同
的高
低和多少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叫阿赖耶识。造了业以后,就会在阿赖耶
识里
播下一个种子。
还有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
雪化之后,在地上就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
的时
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如大米的种子,我们肉眼
看不出它能发生稻芽,
但是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6 呵呵,这个。。。
其实值得认真审视。
不管他怎么说,他身体变化,被人捅一刀,砍一刀,戳一刀的时候,是否能做到“于色
不见 我、我所”,
知道这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关我屁事。
禅宗史上可真有这种人。 |
|
g********0 发帖数: 6201 | 37 萝卜你这是肿么了?我看这两天你在菌斑和生物版超级活跃,喜怒于色,完全没有老艾
迪的端庄和沉稳啊? |
|
Y**u 发帖数: 5466 | 38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9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40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1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2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4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5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6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47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9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