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代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o
发帖数: 706
1
20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z**********e
发帖数: 22064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6/28/verList_1.htm
日期:2015-06-26 作者:陈文龙 来源:文汇报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代十国全图[晋天福八年(943年)]
唐末五代北方割据政权首领李茂贞墓中彩绘浮雕:左图为二人轿子图
右图为胡人持节牵驼图。
五代初期北平国统治者王处直墓中彩绘浮雕散乐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中的五代节度使安重荣巨碑残石及赑屃
五代契丹画家胡瓌《卓歇图》(局部)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陈文龙
谈到五代,自然想到“乱世”一词,这个时代被看作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
,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历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学界的
充分关注,五代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等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五代时
期的“内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可以注意的面向。
907年朱温废唐,960年赵匡胤建宋,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欧阳修《本论》中说:“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3
来自主题: AudioBook版 - 【小说讲经史】隋唐和残唐
生长于七八十年代的人,说起历史战争类评书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袁阔成
的三国演义,田连元及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当属其中四大主力。不过倘若死抠历史,杨
家将无疑虚构成分过多,而岳飞传更偏重个人和家族传记;相比之下,三国和隋唐倒是
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同正史大体吻合的乱世景象。多年前,当做不出老板想要的数据,而
郁闷地在学校图书馆散发着霉味的书架最深处翻腾文科类书籍聊以解忧的时候,看到过
的一本某西方学者对中国宋元明清文学的介绍与评价,其中将三国,说唐,残唐五代并
称为(中华文化当中的)“三大历史战争Romance”。实际上呢,这个说法其实我本人
也并不认可,只是前些天脑子一热,就把它借过来了放到了拙作“戏说沙陀”当中,该
文科书的书名和作者自然早已经忘到仙女座大星云去了。
那么这个“三大Romance”的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社会科学的研究,很难有多少定论
,何况又是这种类似“英雄排座次”或者“奥斯卡评奖”一般的,充满主观因素的评价
。无需任何论证,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三国故事传说,在中华古典文学和
传统文化当中的翘楚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再仅就感性而言,清朝人的《说唐演义全传》
...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说讲经史】隋唐和残唐
附记之一:关于五代史平话的一小段读书笔记
赖leawolf兄指点,我大致看了一遍五代史平话,感觉其内容和形式均同《残唐五代史
演义》差别不小。存孝母感石人生子,存孝打虎,咬脐郎追白兔,这三个民间最为广泛
流传的故事,五代史平话当中都并无踪迹,甚至于李存孝这个人物都不曾明确登场--虽
然此人是实打实的历史人物。由此看来,《五代史平话》,或《新编五代史平话》,仍
然是讲史为主,实多虚少,处于一种“半史半书”的状态(引号里面这个词纯粹是我杜
撰)。然而,绝对不能以此否定五代史平话对后世民间文化的影响力,例如汉史平话当
中虽然没有出现白兔,但是对比一下《平话》同《白兔记》的文字,就会发现其中显而
易见的继承关系:
“但见知远在地上睡卧,有一条黄蛇,从知远鼻孔内自出自入;旁有一人身着紫袍,撑
着一柄黄凉伞,将知远盖却。。。‘既是有此等异事,休教他去养马,怎不将女孩儿三
娘子招他做女婿?向后改换我家门风,也是一场好事。’”
“见一人高卧,见一人高卧,倒在蒿蓬,鼻息如雷振也。气如吐虹。我把两眼摩挲,觑
他貌容。呀!元来是霸业图王一大雄,更有蛇穿窍定须显荣,振动山河鱼化龙。咳!自
古道:"草庐隐帝主,...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说讲经史】隋唐和残唐
生长于七八十年代的人,说起历史战争类评书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袁阔成
的三国演义,田连元及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当属其中四大主力。不过倘若死抠历史,杨
家将无疑虚构成分过多,而岳飞传更偏重个人和家族传记;相比之下,三国和隋唐倒是
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同正史大体吻合的乱世景象。多年前,当做不出老板想要的数据,而
郁闷地在学校图书馆散发着霉味的书架最深处翻腾文科类书籍聊以解忧的时候,看到过
的一本某西方学者对中国宋元明清文学的介绍与评价,其中将三国,说唐,残唐五代并
称为(中华文化当中的)“三大历史战争Romance”。实际上呢,这个说法其实我本人
也并不认可,只是前些天脑子一热,就把它借过来了放到了拙作“戏说沙陀”当中,该
文科书的书名和作者自然早已经忘到仙女座大星云去了。
那么这个“三大Romance”的说法究竟是否成立呢?社会科学的研究,很难有多少定论
,何况又是这种类似“英雄排座次”或者“奥斯卡评奖”一般的,充满主观因素的评价
。无需任何论证,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三国故事传说,在中华古典文学和
传统文化当中的翘楚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再仅就感性而言,清朝人的《说唐演义全传》
...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23939
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武力排名
1、李存孝: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之一,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
军。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
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两员左右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
夫不当之勇。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八万人马,并且冲进长
安、焚烧粮仓,把黄巢军杀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为白袍将军史敬思之子,雁门人,擅使一口花刀,在与王彦章大战二百合
后,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彦章:号铁枪将,擅使一条大铁枪,为后梁大将,威震五代各国。李存孝死后,
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
克用军。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
4、高思继:“白马银枪”高思继,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
下。在与王彦章的战斗中,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
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遂使回马枪杀之。
5、刘知远:为后汉王,沙陀部人,继位之后又改名为刘嵩。刘知远擅使一口金刀,号
“金刀王”,文武双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
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
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
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
,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
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
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
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
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
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二奇总换“明主”,却不被人当做“汉奸”。冯道的脾气,现在看来有点象墙头上的草
,随风倒,谁硬,谁有势力,他就投奔谁,寡廉鲜耻、丧失气节...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65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纷乱杀伐的五代----读帖随记
你确定么?感觉看这个五代史朱温篇需要强大的神经才能撑得住。。。。我是不行了。
。。
你是说云台,还是五代,五代他好像还在码。。。
u***s
发帖数: 318
9
后唐庄宗李存勖好乐舞,他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还会作曲,因此他上台后,那些平时以
乐舞谑戏为业的人得到了重用,其中景进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庄宗常常让景进代替自己去察访民情,民间事,无论大小、好坏,都是景进说了算。皇
帝的纵容使景进越来越嚣张,甚至连王公贵族、朝中大臣也不放在眼里。王公大臣们虽
然非常气愤,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过头了巴结景进。景进的权力与日俱增,
到后来,甚至连军机国政也有他来参与决定。
景进宠极一时,权倾一世,一度官至上柱国。那么上柱国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呢?
准确的讲“上柱国”不能算作一个官职,它主要是对那些在战斗中立下巨大功勋的人的
一种特别奖赏。被授予“上柱国”称号的人,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却享受高级官员的待
遇,并且拥有极大的荣誉,
就像我们现代的军队一样,将士们立了功,可以被授予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如果
功劳特别巨大的,可以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而“战斗英雄”又可以分为“特等战斗
英雄”、“一等战斗英雄”等。而古代的“上柱国”则相当于现在的“特等战斗英雄”。
据史料记载,唐代对在战斗中立过功的人的荣誉奖赏分为十二等,其中最高的是“上柱
国”。而到了五...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史>和<书>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史书应该被叫做'书',一直到隋书都叫书.
<南史>和<北史>里分很多书,所以被叫做史也正常.
<五代史>其实本名就叫做唐晋汉周书,也是书.
一直到<宋史>以后,史书才都被称为<史>了.修宋史的是蒙古人,难道革新了?
c**r
发帖数: 2019
11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2003年国内辽夏金史研究综述
2003年国内辽夏金史研究综述
关树东、蔡春娟
2005-04-17 07:59:21 阅读 156 次
作者提供,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12期
欧亚学研究,学术动态专栏供稿。版权所有。
本文介绍2003年国内辽夏金史研究概况,由于笔者所见有限,难免有疏漏。
一 政治 政制 人物研究
1、政治史。肖爱民《耶律阿保机“盐池宴”考辨》(《北方文物》第4期)指出,《
新五代史》所载阿保机尽杀诸部大人的“盐池宴”,实即《资治通鉴》中阿保机“设策复
并诸族”,《辽史》中设计降伏大、小二黄室韦的计策;“盐池”即辽代的广济湖,或称
兴国惠民湖、大盐泊,今内蒙古东部的达布苏盐池。胡兴东《辽代后妃与辽代政治》(《
北方文物》第2期)论述了后妃在辽朝政治中的作用及其社会基础。王德朋《辽代汉族士
人心态探析》(《史学集刊》第2期)指出辽代汉族士人由最初的拒绝与辽政权合作,逐
渐和契丹贵族走到一起,这种政治心态的演变过程,实与辽政权的走向及笼络怀柔汉族士
人的政策有关。
2、官制、选举制。王德忠《辽朝世选制度的贵族政治特色及其影响》(《东北师大
学报》第6期)认为源于契丹族建国前氏族社会选举传统
l*****e
发帖数: 416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二
说错了。此萧家非彼萧家。契丹萧姓,来源很多,最显赫的一支是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
家,他们本是疑似回鹘人的述律糯思之后(“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
。其先回鹘人糯思”),辽史说他们家被耶律德光赐姓萧氏(“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
国之俗”),但新五代史说法略有差别(“翰,契丹之大族,其号阿钵,翰之妹亦嫁德
光,而阿钵本无姓氏,契丹呼翰为国舅,及将以为节度使,李嵩为制姓名曰萧翰,于
是始姓萧”)。
其次要数乙室已和拔里两家(“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拨里,曰乙室已”),
也称萧氏。无明显记载表明他们同库莫奚人有渊源。
至于库莫奚人当中的萧姓,是附于述律家而得到的萧姓(“奚有五王族,世与辽人为婚
,因附姓述律氏中”),这一支奚族萧氏当中也有若干名人,但完全不可与上两段当中
的“外戚三萧氏”混为一谈。
t**t
发帖数: 27760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没有五代十国的书
新旧五代史
m********a
发帖数: 265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纷乱杀伐的五代----读帖随记
前段时间因为莫名其妙地想起来写写刘秀,又回头翻了翻宇为的天涯旧帖。宇为给我的
印象是尊重史实,文笔也不错。笔下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也有花前月
下,千绕百转柔肠的深情。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把握(唯一可惜的是《云
台》里对冯异的描写有点面目模糊之感),还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淡然。
很久没有逛过天涯,这一去居然发现他又开了新贴。这段时间男欢女爱看得比较多,正
想换个口味,再一念道,恰好这五代史我基本一无所知,于是快速翻了几页。这一翻不
打紧,我整个人都人仰马翻----震惊了。
这简直就是个纷繁杀戮,血流成河,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年代啊。不仅如此,人性的光辉
在各种野心,权力的角逐之中湮灭,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争夺猜忌,勾心斗角,尔
虞我诈。不光是在君臣将相之间,而且在父子手足之中!礼义仁智信的文明随同这残唐
的江山就在这场腥风血雨之中支离破碎,灰飞烟灭。作者唯一温柔的笔触是在朱温的妻
子身上,估计这是整个朱温篇中最慰藉人心之处。这位知书识礼的传统女性用她的智慧
和温存安抚了朱温内心的疯狂暴虐,也挥散了朱温另一半内心深处的孤独自卑。
只是看到一半之处,随手写下...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15
我的意思是,卖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宋明被游牧民族干掉纯粹是自己的问题
其实后梁自己被契丹灭掉,部分原因就是文官排斥武将
汉唐时候很多文官拉出去也能打仗,五代时候武将虽然桀骜,手下的兵也很
能打仗。到了宋明就变成了武将被压制,文官又没用
t******t
发帖数: 15246
16
唐末五代的时代,不是还经常有人能野战契丹

的。
p****t
发帖数: 11416
17
其实我是听的有声读物
有时候真实历史比小说更精彩,尤其南北朝、五代这些以前历史课
讲得很简略的年代的历史
i***s
发帖数: 39120
18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位皇帝,集弱智、残暴、淫乱等人类暗黑特性于一身,奇葩得无以复加,17岁即位,用了13年终于把国家玩得亡国了。这位皇帝就是南汉后主刘鋹,他在位期间,荒淫无度,变态政令频出,朝政糜烂不堪,不愧是奇葩皇帝中的老司机。
刘鋹的奇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特立独行”的政令:要做官,先阉割。因为他只相信宦官,认为只有无子孙后代的阉人才能为国家着想。问题来了,一则宦官很有限,二来太监文盲居多,做做跑腿的活可以,靠他们来治理国家未免滑天下之大稽。
史书上说他:“尤愚。以谓群臣皆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官亲近可任。”刘鋹的智商低得令人发指。
某一次,刘鋹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茅塞顿开,既然当官的阉人不够,他可以让官府代阉嘛!于是他不顾群臣哗然,公布了新的任官法令:“自今而后,凡有由进士及第而欲登朝臣之列者先必自阉,倘自阉无着,而又极欲得官者,由朝廷代为阉之。”这道法令把很多进士吓跑了,据说有一次进士考试结束后状元郎闻阉而逃,刘鋹岂肯罢休,派差役追到状元郎家中,强行把他给阉割了。当时想当官的读书人听闻后纷纷夹紧双腿。
二是绿帽戴出了新境界,与民分享波斯宠姬。刘鋹至少是双重人格,他爱财...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6437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说讲经史】隋唐和残唐
哥五代史细节主要靠nima天下节度
北唐也给了些
靠,历史知识缺陷啊
c****i
发帖数: 7933
20
呵呵,兩本書的電子版都是我掃的,首發於國內某論壇。想不到現在已經到處都是了。
當初還是interlibrary-loan借到的。
另外,討論各朝代戰力的時候切忌把游牧民族當作一個靜態不動的客體。他們內部也是
有盛有衰,而且技術、生活水平都在進步。比如女真不是游牧生活方式,而是農耕和狩
獵為主。不能簡單的拿相隔500年的戰爭做對比,對方不是一個大boss呆在那裡等著漢
人去打。人家也是很多有機社會的綜合體。
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漢人就已經幾乎沒有戰鬥力了,當時調哥舒翰打安祿山,也是邊境
節度使互掐。通典裡面說“驍將銳士,善馬精金,空於京師,萃於二統。”後來平定安
史之亂就是“二統”之間的較量。(參見黃永年先生的《唐史十二講》,中華書局2007
年版,網上有下載)
石敬瑭本來就不是漢人,他把幽燕給契丹是心安理得的。
宋敗於遼,後來對西夏和吐蕃作戰,曾瑞龍的兩本書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不同意的可
以用新的史料來反駁。
l*****f
发帖数: 13466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高家枪
残唐五代乱世出英雄,各路英雄风云际会是说故事好材料。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即有
善说五代史故事人,说一部五代史平话。元杂剧里颇有关于五代好汉们的剧目,有南戏
白兔记,明朝小说有三言里史弘肇龙虎风云会,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有残唐五代演义。
不过五代评书比起深入人心的三国,隋唐可差远了,我小时候听过一部赵匡胤演义,奇
怪滴至今印象深刻,算是五代末事。
此书来历不清楚,特地查了一下,据说是刘兰芳根据他老师孙惠文口述整理的,估计是
民间说书人口耳相传,而且可以算做杨家将前传,里面杨老令公还是一莽撞搞笑的小朋
友。听名字似乎是赵匡胤做主角,其实他的戏份并不出彩。赵匡胤故事很早就有流传,
三言里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段子,源头可能可以追朔到宋代平话;传说中的一条杆棒打
出赵宋天下的英雄好汉,在开国皇帝里是排名靠前传奇人物。这本书可能为了突出赵匡
胤,将郭威柴荣大大贬低;郭威在里面是一个颇狡猾又狭隘的家伙,柴荣则老成忠厚却
没有什么才干。好玩的段子一个是郑恩郑子明,跟隋唐里的程咬金,岳家将的牛皋一脉
相承的角色,还有就是事实上的主角:高家枪传人高怀德高怀亮这哥儿俩再加上点杨继
业这三位的故事。
演义故事从后...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句丽和高丽貌似没关系吧?
可以把问题问得更清楚一点,关键是两个问题:
1)王氏高丽是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2)高句丽的人口是什么人?后来哪里去了?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王氏高丽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高句丽的人口和女真、
满族的祖先是同一批人,大半变成了汉族。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变成了一个问题,中韩两边都有责任。在韩国,是恶性膨胀的民
族主义。在中国,是朱元璋的责任最大。
以下拷贝:
-----------------
《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
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
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
。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
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
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
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
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高家枪
狂赞狼姐大作!
1。关于五代史平话的一小段读书笔记
赖狼姐指点,我大致看了一遍五代史平话,感觉其内容和形式均同《残唐五代史演义》
差别不小。存孝母感石人生子,存孝打虎,咬脐郎追白兔,这三个民间最为广泛流传的
故事,五代史平话当中都并无踪迹,甚至于李存孝这个人物都不曾明确登场。由此看来
,《五代史平话》,或《新编五代史平话》,仍然是讲史为主,实多虚少,处于一种“
半史半书”的状态(引号里面这个词纯粹是我杜撰)。然而,绝对不能以此否定五代史
平话对后世民间文化的影响力,例如汉史平话当中虽然没有出现白兔,但是对比一下《
平话》同《白兔记》的文字,就会发现其中显而易见的继承关系:
“但见知远在地上睡卧,有一条黄蛇,从知远鼻孔内自出自入;旁有一人身着紫袍,撑
着一柄黄凉伞,将知远盖却。。。‘既是有此等异事,休教他去养马,怎不将女孩儿三
娘子招他做女婿?向后改换我家门风,也是一场好事。’”
“见一人高卧,见一人高卧,倒在蒿蓬,鼻息如雷振也。气如吐虹。我把两眼摩挲,觑
他貌容。呀!元来是霸业图王一大雄,更有蛇穿窍定须显荣,振动山河鱼化龙。咳!自
古道:"草庐隐帝主,白屋出公卿。蛇穿五窍,五霸诸侯。蛇...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19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的在线历史文献库
在线历史文献
2002-11-12
http://www.cs.iastate.edu/~baojie/history/histbook.htm
世界历史 | 国别史 | 世界史专题 | 中国通史 | 中国断代史 | 中国史专题 | 二十六史
| 历史典籍 | 百科全书与工具书 | 共运资料 | 中国当代史料 | 其他
世界历史
简明世界通史(上) (下)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下卷)
世界通史·当代卷 古代卷 中世纪卷 近代卷(上) 近代卷(下) 现代卷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2
世界当代史
新编世界当代史
国别史
荷马史诗
罗马史纲要
阿拉伯通史(上册) (下册)
澳洲史
德国史纲
法国通史简编
非洲通史古代卷 近代卷 现代卷
加拿大通史简编
近代英国史
日本近代史
苏联史纲CCCP(1953—1964)
世界史专题
佛教史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3) (14) (17)
(18)
中国通史...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古代有没有书店?
考据考据,书林清话这么写的
书有刻板之始
书有刻本,世皆以为始于五代冯道。其实唐僖宗中和年间已有之。据唐柳比《家
训序》(诸书称引多作《柳比训序》,无家字。此殿本《薛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注
引。)云:“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
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
染不可晓。”是为书有刻板之始。先六世祖宋少保公《石林燕语》(八)云:“世言雕
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比《训序》言其在蜀时,
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此虽节载《
训序》之文,固信以为唐有刻板书之证。特当时所刻印者,非经典四部及有用之书,故
世人不甚称述耳。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云:“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
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收经史,以镂板为正。见《两朝国史》。”据朱
氏亦谓刻板实始于唐矣。近日本岛田翰撰《雕板渊源考》,(所撰《古文旧书考》之一
。)据《颜氏家训》称“江南书本”,谓书本之为言,乃对墨板而言之。又据陆深《河
汾燕闲录》引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戏说沙陀
沙陀这个部落,在中国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他们建立了五代当中的三个朝代,以及同
北宋并立过一段时间,老令公杨继业曾经为之效忠的北汉。有关唐末和五代的正史,网
上比比皆是,我在这里重复来重复去也没啥意思,什么政治经济军事啊的,我等挣扎在
社会底层的老猥琐男吵这些有什么用。所以呢,咱避重就轻,聊聊民间传统文化当中的
沙陀人和残唐五代史,同时也捎带提一提“民族”,“血统”。
说起中国古代戏曲,当然要首推元曲,元曲里面有一个“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目前认
为是大名鼎鼎的关汉卿所作(当然这也没准儿,不定啥时候就翻案了呢),讲的就是后
唐末帝李从珂的身世。李从珂的养父李嗣源,姐夫石敬瑭,同伴孟知祥和刘知远,均闪
亮登场。瞧瞧,多么强大的阵容,随便拎出一个都是皇帝。虽说这部戏并不完全符合历
史,但李从珂的确不是沙陀血统。
当代戏曲首推京剧。京剧《珠帘寨》改编自明朝人的《残唐五代史演义》,唱主角的是
李克用李嗣源父子,他们在戏中大体上是正面形象,其沙陀血脉也被含糊为被“唐王”
“贬在沙陀为民”。李克用残杀段文楚一事,也美化成了一时忿激之举。以下是于魁智
于老板的唱段:
http://www.youtube...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谁在残酷打压年轻学者:中国现代学术五代人之真实描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3 23:11:25 2016, 美东)
中华好学者
微信号
zhonghuahaoxuezhe
功能介绍
本订阅号倡导学术“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定期向您推荐优秀的中国学者及其有
代表性的文章。
摘要
第五代和第四代一样,和前三代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不仅学问低劣,而且为人也与前三
代学者完全不同。在气质上,他们完全没有所谓的书生气,当然也就没有随之而来天真
和单纯。这两代学者,有的是江湖气十足。他们惯于见风使舵,精于判断形势,尤其精
通人性,深谙表演。三十年来,他们虽然知识结构陈旧,始终炒作三十年前的话题,但
他们善于包装,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姿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断引领潮流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定期聚会,谈的都是江湖上杀人放火的勾当。他们把学界变
成了江湖,他们就是老大。
中国现代学术五代人或当今学术界现状之真实描绘
作者| 邓...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沙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ctose (toleranc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戏说沙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7 18:27:05 2012, 美东)
沙陀这个部落,在中国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他们建立了五代当中的三个朝代,以及同
北宋并立过一段时间,老令公杨继业曾经为之效忠的北汉。有关唐末和五代的正史,网
上比比皆是,我在这里重复来重复去也没啥意思,什么政治经济军事啊的,我等挣扎在
社会底层的老猥琐男吵这些有什么用。所以呢,咱避重就轻,聊聊民间传统文化当中的
沙陀人和残唐五代史,同时也捎带提一提“民族”,“血统”。
说起中国古代戏曲,当然要首推元曲,元曲里面有一个“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目前认
为是大名鼎鼎的关汉卿所作(当然这也没准儿,不定啥时候就翻案了呢),讲的就是后
唐末帝李从珂的身世。李从珂的养父李嗣源,姐夫石敬瑭,同伴孟知祥和刘知远,均闪
亮登场。瞧瞧,多么强大的阵容,随便拎出一个都是皇帝。虽说这部戏并不完全符合历
史,但李从珂的确不是沙陀血统。
当代戏曲首推京剧。京剧《珠帘寨》改编自明朝人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9
2016-01-14中华好学者微信号:zhonghuahaoxuezhe
摘要
第五代和第四代一样,和前三代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不仅学问低劣,而且为人也与前三
代学者完全不同。在气质上,他们完全没有所谓的书生气,当然也就没有随之而来天真
和单纯。这两代学者,有的是江湖气十足。他们惯于见风使舵,精于判断形势,尤其精
通人性,深谙表演。三十年来,他们虽然知识结构陈旧,始终炒作三十年前的话题,但
他们善于包装,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姿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断引领潮流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定期聚会,谈的都是江湖上杀人放火的勾当。他们把学界变
成了江湖,他们就是老大。
中国现代学术五代人或当今学术界现状之真实描绘
作者|邓程
现代学术以来,中国到目前为止,大概产生了五代人。第一代学人以严复、康有为、章
太炎、林纾、刘师培、廖平为代表。他们出生在1860年左右,活跃于清朝末年。这一代
人是现代中国学术的介绍人,但他们本身却并不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创造者。他们对西方
有所了解,但由于语言的限制,也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们对西方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
但是,他们对传统的了解却在五代人里后无来者。章太炎自...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0
中华好学者
微信号
zhonghuahaoxuezhe
功能介绍
本订阅号倡导学术“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定期向您推荐优秀的中国学者及其有
代表性的文章。
摘要
第五代和第四代一样,和前三代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不仅学问低劣,而且为人也与前三
代学者完全不同。在气质上,他们完全没有所谓的书生气,当然也就没有随之而来天真
和单纯。这两代学者,有的是江湖气十足。他们惯于见风使舵,精于判断形势,尤其精
通人性,深谙表演。三十年来,他们虽然知识结构陈旧,始终炒作三十年前的话题,但
他们善于包装,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姿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断引领潮流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定期聚会,谈的都是江湖上杀人放火的勾当。他们把学界变
成了江湖,他们就是老大。
中国现代学术五代人或当今学术界现状之真实描绘
作者| 邓程
现代学术以来,中国到目前为止,大概产生了五代人。第一代学人以严复、康有
为、章太炎、林纾、刘师培、廖平为代表。他们出生在1860年左右,活跃于清朝末年。
这一代人是现代中国学术的介绍人,但他们本身却并不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创造者。他们
对西方有所了解,但由于语言的限制,也由...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
31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余都是断
代史,且大多为官修。
【二十四史的地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
),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
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
:“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
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
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 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
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
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二十四史的形成历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
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
32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余都是断
代史,且大多为官修。
【二十四史的地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
),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
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
:“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
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
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 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
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
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二十四史的形成历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
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33
千年一系”:“正史”排列的中国王朝-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丹 时间:2018-01-24
38 0 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u=2141949165,2325034486&fm=27&gp=0.jpg
今天我要讲的,不是一部史书,而是一大套史书;它也许是史上最有名的一部“丛书”
,由历代王朝续修而成,它的名字,叫作“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24部历代“正史”的集合。如果我们从“什么是中国”的角度来重新
审视它,会发现,这24部“正史”,正好串起一部中国人的完整家谱,构成一部“千年
一系”的中国王朝谱系。

正史的概念,是修于初唐的《隋书•经籍志》最早提出来的,特指以司马迁《史
记》和班固《汉书》为代表(二人往往合称“班、马”)的纪传体史书。
《经籍志》所列“正史”,包括了《史记》以降的67部史书(含亡佚则为80部),同时
梳理了正史形成的源流:
西汉中期司马迁修《史记》,“上自黄帝,讫于炎汉”。东汉初,班彪续补了传记数十
篇,未成而卒,汉明帝令其子班固续完之。班固认为:“唐(尧)、虞(舜)、三代(
夏商周),世有典籍,史迁所记,乃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何新: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点击:308 作者:何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2:57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
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
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图中黄色为全盛期的大唐帝国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
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
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
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
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
、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吐蕃帝国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宫崎市定:冯道与汪兆铭
宫崎市定 随读随写 微信号 IslandofHistory
功能介绍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历史上有数不清的恶人,而且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中国五代时期的宰相冯道就是其中的
一种,被认为是“古来无节操”、不知羞耻之流的代表。但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
冯道生于唐末僖宗中和二年(882),也就是逆贼黄巢占领都城长安的时候。但冯道是
现在北京附近的瀛洲人,远离内乱的中心,故得以免于战火,能够接受到初等教育。他
二十六岁时,后梁取代了唐朝,此后局势更加混乱。后梁定都开封,号称正统,但是时
天下已经四分五裂,冯道家乡附近的军阀刘守光就在北京自立为燕帝。冯道曾出仕燕帝
,因意见不合而入狱。燕帝被今山西的大军阀晋王李存勖消灭后,冯道又出仕晋王。当
时,晋王与后梁隔着黄河对峙,连年斗得你死我活。晋王的将领擅自掠夺和奴役人民,
当时作为文官的冯道,也默默地收下了抢来的作为战利品的妇女,但冯道又派人保护将
她们送还给她们的父母。最后,后梁向晋王臣服,晋王正式建立了五代第二个正统王朝
后唐,统一了华北,冯道再次出仕中央,担任宰相。不久,后晋在契丹的帮助下代后唐
自立,冯道仍是宰相。再后来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入侵灭中...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高丽真是这么强?
被中国史书混淆的高句丽和王氏高丽
高句丽灭亡后250年,三韩人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朝鲜王
氏高丽王朝源名于高句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不是一体相续的朝代,因为王
氏高丽与高句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过大(超过250年的差
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必须严正注意的问题。所以,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地方
政权。对于历史不能模糊,这也是防止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
一,不可偏谬。
王氏高丽立国于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
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丽的历史略述于前,从而形成了王氏高丽为
高氏高丽继承者的错误认识。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
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http://baike.baidu.com/view/5801.htm
l*****f
发帖数: 13466
3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沙陀 (转载)
写得狠好看,赞一个
五代也是狠好玩的一个时代,就是评书三国,隋唐都深入人心,五代好象就木有这么风
光;我觉得可能是另两个都有大家比较认可的正面形象,五代就是一片混战,而且文化
比较差,哈哈。不过牛人狠多啊。后唐庄宗,郭威,柴荣这些都大有可讲的地方,记得
东京梦华录里就提到过,北宋时候说故事人就有说非常受欢迎的五代史平话。残唐五代
演义应该就是根据五代史平话而来吧,还有三言里面记得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史弘肇
龙虎君臣会,都狠有趣。我小时侯听过本赵匡胤演义评书,算是五代之末事啦,里面历
史人物很多胡说八道,哈哈。
M*******r
发帖数: 522
38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一篇读罢头飞雪
来源:书摘 作者:陈晋 时间:2017-12-25
170 0 伟人毛泽东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
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
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
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对学问家来说,读书
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则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
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文 | 陈晋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影射史学,指桑骂槐
罗新:耶律阿保机之死
罗新 叙拉古之惑 叙拉古之惑 微信号 xulaguzhihuo
功能介绍
寂静的学术世界
天显元年(丙戌岁,926年)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完成了他征战生涯的最后一个目标
,当然也是辉煌的目标:吞灭渤海国。班师南归的路显得过于漫长,到七月二十日,大
军才回到半年前攻拔的扶余城。这一天“上不豫”,阿保机病倒了。夜里,“大星陨于
幄前”。七天后,五十五岁的阿保机驾崩。《辽史》说,他死的这天早晨,长达一里的
黄龙盘旋缭绕在扶余城内的子城上,“光耀夺目,入于行宫”,同时或稍后,“有黑紫
气蔽天,逾日乃散”。阿保机这场死,比起古代其他帝王的死,似乎动静特别大,异象
特别多,故史称“扶余之变”。
古开国之君起自匹夫,提三尺剑而得天下,虽是马上得来,却必定说成受天之命。史书
中受命之君种种奇迹瑞象的记录,多与诞降有关,大概都是“鼎革”预备工作的一个环
节。耶律阿保机也不例外,《辽史》记他母亲因“梦日堕怀中”而有娠,生时“室有神
光异香”,一出生就会爬,壮硕如三岁孩子,三个月即可行走,一岁会说话,能预知未
来,自称常有神人在身边护卫,等等,与古来神皇圣帝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然而,和他... 阅读全帖
f****x
发帖数: 908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我也发个电子书的分享吧。
所有书目列表:
1.哈利·波特和魔法石.epub
1901.epub
1984.epub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epub
1Q84(全集).epub
2.哈利·波特与密室.epub
2012玛雅末日预言.epub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epub
30而励.epub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epub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epub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epub
365种玩法:备受专家推崇的游戏教育法.epub
3岁看一生(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精选本).epub
4.哈利·波特与火焰杯.epub
5.哈利·波特与凤凰社.epub
500强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责任胜于能力.epub
593个脑筋急转弯问题及答案.epub
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epub
602噬人公寓.epub
6秒钟改变你的情商.epub
7.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epub
80后女公务员.epub
BA就在月球背面:破解外星人踪迹真相.epub
C型包围.epub
facebook效应.epub
FBI教你读心术.epub
Google将带来什么.epub
MBA经典案例.epu... 阅读全帖
B***6
发帖数: 78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谈谈 佘太君
《浩学历史网》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
(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
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
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
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
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杨门女将中少数民族不少。例如有人考证穆桂英的姓“穆”是鲜卑大姓慕容氏的转
音。姓氏考略云:折氏出匈奴折兰王之后。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
而五代西河郡麟府折氏是羌族折掘氏后裔,党项族;祖籍云中(今天的大同,注:云中
为大同在历史上的一个称谓),远祖折华。党项族是隋唐时期部分羌族为拓展生存空间
东进并融合其他当地民族演变而成的新种族,西羌是其前身。西元六世纪有羌族“莫折
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义称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来源之一,后改为单字折姓。
虽然折氏与后来的西夏同族,但是在宋朝抗击外侮的战争中,...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4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沙陀 (转载)
多谢文豪转到这里。多谢狼姐提点。残唐五代史演义是否源自五代史平话没有考证过,
但是五代史平话同旧五代史在结构上的相似性,无疑表明该书是正史-〉传奇-〉小说<-
> 戏剧-〉影视?这个文化演进过程当中的第一步。就算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渊源关系
,宋代的平话无疑也是明代小说的先行者。
今天突然发现,说“戏”如果不提一下李天下,未免有些不公平(我记得原稿当中似乎
敷衍过一句,但是贴出来以后就没了,可能当时有什么想法,于是就删掉了),现在想
想,还是补上为好。历史版的原稿已经加上下面这段话了。
熟悉正史的人,看到“沙陀”和“戏”这两个概念并列,恐怕第一反应就是《新五代史
伶官传》,不过“李天下”这个人,虽说曾经促进了戏曲事业的发展,甚至于把自己
的生命都交与演艺界人士拿走,后世业界却几乎将其遗忘,他的戏剧作品也鲜有传世,
故此只能排除在本文之外了。至于网上的“戏曲行业的保护神,其原型就是李存勖”,
之类说法,显然在信息时代才流行起来的;同沙陀人李存勖相比,传统戏曲界更愿意选
择大唐明皇李隆基来充当这一角色,呵呵。
C*****H
发帖数: 792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契丹萧氏的由来
萧氏本是汉族姓氏。在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之句。郑樵《
通志》称,宋国微子启之后人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建立萧
国,故其子孙遂以萧为姓。清代学者张澍认为:“箫姓即萧也,古人往往萧为箫,系借
用字。后世不学者遂以箫为姓,犹苻、符互易也,或为指箫为姓。”
辽代后族姓萧,是借用汉族姓氏。契丹萧氏的出现,比耶律氏晚得多。至于契丹萧
姓之由来,却有两种不同说法,始终难以统一。
1.辽太祖改后族为萧
《辽史・后妃传》称:“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
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乙室又作乙室已,辽
内四部族中有“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可以为证。又,辽太祖二十部中有乙室部,其
部始建于阻午可汗之世。部与族有所不同,部是部落,族是家族,乙室已族或为乙室部
内之家族名。
乙室已、拔里二族,早在遥辇阻午可汗时代就存在了。《辽史・营卫志》记
载:“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
,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据此可知,乙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冯道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0182
46
我们从秦始皇、汉武帝到唐太宗、再到赵匡胤,以至于在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明
成祖朱棣以及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都可称得上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这是因为他们在中
国历史上做过突出的历史贡献、对中华的文化文明有着特殊的历史作用,人们也习惯了
以他们各自帝国的功业来论,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开拓者,都极深刻的影响了历史的进
程。故而他们都是天之骄子。
但是,当你执着的在落满灰尘泛黄的历史记忆中搜寻,忽然发现有这样一位帝王,
他用五年的时间展示给历史的是敢于与旧世界决裂的魄力和先进的治国治政理念,他以
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历史,并永垂青史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
公元921年柴荣出身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一个富裕家庭,爷爷柴翁和老爹柴
守礼,也是当地也很有名望。可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也正式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
混战时代。由于在公元912年到公元913年一年当中,中国历史上上演了子杀父、弟杀兄
皇家暴力。这事就发生在背叛了黄巢起义军后又夺得帝位的朱温他们家。先是第三子朱
友圭杀了自己的老爸朱温自立称帝。没多久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自己的哥哥
自立称帝。923年被后唐所灭。也就是说...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47
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啊,藏书我木怎么看过;算是卓吾先生一家之言说史罢,不过我看本来史书还看不过来
,而且史官记载应该更有趣些,哲学家思想家治史,主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就比
如有旧五代史,欧公还得治新五代史,我更喜欢旧五代史,更本来面目,新五代史欧公
经常跳出来呜呼哀哉滴痛心疾首一番。
恩,李贽跟耿家兄弟纠葛蛮有趣的,好象定理很崇拜他但是定向很痛恨他?李贽我觉得
很有偶像味道,有一群追随者,供给他衣食之类,跟定向论战也蛮有现代辩论色彩,他
们辩的我不太明白是不是就是"心理"之争,理学家要求诸圣人,孔子来探究万物之理
,但是心学家以为不如求诸己,心即是理,这个争端我大概觉得跟佛家渐悟,顿悟的争
论有相似?所以李贽近禅,又建佛院,这种行为不仅当时人非议,后来王夫之也大不以
为然。这个又有点象两晋时候佛学初兴的时候也有论战,因为佛家无君无父又是外来宗
教嘛,如果威胁到儒家地位是肯定要被批判滴。不过我不懂儒也不懂佛,也是乱说哈
梅澹然的8g万历十五年有提到,后来理学家们攻击李贽有伤风化了,蛊惑人心了之类
,可能跟此事脱不了干系,毕竟梅是士家女子,又是所谓寡妇,虽然她根本都没出嫁订
婚的丈夫就死了;李贽好象蛮崇拜...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zt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关于陈寅恪的晚年心境,余英时先生专门撰写了《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加以研究
。他陈述说:
一九八二年友人金恒祎先生旅居美国,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我们偶而
见面,也曾谈到陈寅恪和他的晚年著作。恒祎对我旳一些看法极感兴趣,一再怂恿我把
这些意见正式写出来,《人间副刊》愿意为我提供发表的园地,而且篇幅不加限制。我
经不起他的盛情鼓舞,终于写出了那篇惹祸的长文《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
当时董桥先生主编香港的《明报月刊》对我的文字也有偏好,要求同时刊出此文,这
才流入了中国大陆。生平文字闯祸,事已有有,而未有甚于此者,尚在《红楼梦》争议
之上。但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这篇文字涵有特别的价值或特别的荒谬,而是由于其中
道破了一些历史疑点,为人人心中所已有,适逢其时,竞酿成一大公案,至今未了。这
正应了陈寅恪“人事终变,天道能还”的预言。现在我必须趁增订本出版的机会向金恒
祎和董桥两位老朋友致最诚挚的谢意。无论是功是罪,他们两位恐怕都不能不和我共同
承当。
今天我们已确知寅恪先生当年是熟悉我的《书后》的内容的。那么他自己究竟有过什么
...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14844
5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拍西瓜是不是中国人原创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 有介绍说西瓜在神
农尝百草时发现,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的瓜之意,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另一种说法是并非源于中国,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
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
,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
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
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
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过去,有人引
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
“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
)……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近年报刊
上谈论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说。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
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