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 发帖数: 42149 | 1 韩国负责调查“亲信干政”事件的特检组确认,“文化界黑名单”真实存在。
其实最开始“文化界黑名单”事件起于一部以“岁月号”沉船事故为题材的纪录片《潜水钟》!
因为这部影片揭露了不为人知的惨案真相和韩国的腐败,被政府要求取消上映,但釜山电影节方面不顾釜山市市长反对,依然坚持放映。
于是,釜山政府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打压电影节的生存。
此举引来了一些电影导演以及演员的不满,他们通过集体签名公开声援釜山电影节。
对此,就有传言说青瓦台方面拟定了一份“文化界黑名单”,把约9000名导演、演员和作家等文化界人士列入这份名单,要求文化部门禁止这些人参加政府赞助的活动。
而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有近600人,原因是这些人不满朴槿惠政府在“岁月”号沉船事件中的应对方式;
第二类包括700多名作家,他们曾联名要求政府对“岁月”号事件负责;
第三类包括6500多名文化界人士,他们曾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支持文在寅;
第四类的1600多人曾在2014年首尔市长选举中支持朴元淳。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导演朴赞郁、影帝宋康昊、影后金惠秀还有艺人朴明秀...
但是事后,朴槿惠政府对所谓的“文化界黑名...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 历经3500多年的毒日、暴雨和狂风,遭受数不清的抢劫、掠夺与摧毁,却依旧傲然挺立在蔚蓝天空下绝崖峭壁的怀抱之中,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神殿(又叫女王神殿),真不愧为古埃及最壮观的建筑奇迹。神殿在埃及有很多,但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的故事,独一无二。
哈特谢普苏特是图特蒙斯一世法老的女儿,12岁时嫁给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后来的图特蒙斯二世。二世身体纤弱,对成为统治者毫无兴趣,所以,从继位的那一天起,他就很乐意把大权交给自己的王后。即便如此,他也只当了3-4年的法老就一命呜呼了。
哈特谢普苏特虽然是二世的王后,但因为没有生下儿子,所以王位只能由二世与妃子所生的孩子,即她的继子承祧,是为图特蒙斯三世。三世继位时不过10来岁,哈特谢普苏成为摄政女王。好在天赋加上环境熏陶,年纪轻轻就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又有朝中重要大臣的支持,她统治起埃及来得心应手。
图特蒙斯三世渐渐长大,亲政之心日显。此时国王当得正起劲的哈特谢普苏特自然不肯放手,索性流放了三世让他去卡尔纳克神庙任祭司,自己做起了法老。那时埃及还是一个男权社会,即便有女性统治者也是以王后最多女王的名义,如她一般正儿八经自立为法老、成为上下埃及最高统治者...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六十七岁登基称帝。唐朝在武则天的手上也越来越富强,虽说她只是一介女流,但论手腕、心机、能力,武则天不输任何一代皇帝。今天我们聊七位女性,中国历史上最浪荡的七位女性,武则天只能排末位。
TOP7:女皇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最初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成为李治的皇后,从才人到皇后再到女皇,武则天的政治能力、心机、手腕毋庸置疑。武则天在位早期励精图治,上承"贞观盛世",下启"开元盛世",功绩世人皆知。但武则天在晚年时期却开始变得浪荡,面首颇多,比如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沈南等等,这些都曾是武则天最为宠爱的面首。
TOP6:春秋时期绝色美人齐文姜
齐文姜为春秋时期齐僖公之女,当代绝世美女,齐文姜同齐襄公苟合之事在当时家喻户晓,随后,齐文姜全力辅佐鲁庄公管理朝政,在齐文姜的辅佐下鲁国国力强大不少。人们对齐文姜的评价是有褒有贬,有骂她浪荡淫娃,有称赞她艳绝当代,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女性。
TOP5:西晋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乃西晋重臣贾充之女,后嫁给西晋惠帝司马衷为皇后。贾南风因相貌丑陋,导致其心灵扭曲,手段残忍爱猜忌,精于权术,生性放浪祸乱后宫。西晋惠帝软弱不堪...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4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史上最诡异的皇陵发掘,挖掘人员全部神秘死亡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Aug 23 08:31:42 2017,GMT)
公元1955年,以历史学家吴晗、郭沫若等为首的写了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最后在最高领导层批示下决定先发掘定陵。
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墓。可惜悲剧随之而来,不仅大量珍贵文物、顶级国宝被毁,而且主导发掘工作的几个人全部神秘死亡。
当然,要解开这一系列的神秘离奇事件,首先要知道定陵是谁的?定陵墓主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
公元1568年,隆庆二年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公元1572年,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执政前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而明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5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大起大落,并且也是耻辱不堪,早年被赶出故宫之后,他投靠日本,在日本的协助下建立了伪满洲国,却不曾想被当成了傀儡,让满洲国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他自己也被日本人限制了极大的自由,过者很违心的日子,可是还有一件事让他觉得自己耻辱,那就是他自己的皇后婉容。
婉容是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的女儿,后来被选入宫,成为了溥仪的皇后。她尽管贵为皇后,可是在成婚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开心过。按照清朝的传统,皇帝成婚洞房时,要在坤宁宫的一间10平米的喜房中度过,这是一间很喜庆的喜房,一个炕就占据了房间的四分之一,到处都是以大红的主色调为主,还贴满了囍字。
本是这样的一个温馨场景下,婉容自己也觉得很开心,可是贵为皇帝的溥仪却不开心。由于溥仪想到了自己成亲之后本可以亲政,但通过革新之后,永远也不可能了,这让溥仪觉得很不舒服,来回渡步。终究离开了坤宁宫,去了养心殿,而婉容见溥仪就这样离去,十分的难过,哭了一夜。
其实溥仪之所以离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知道自己无生育能力,这是男人最痛苦的事,并且他觉得自己贵为皇帝,所以更不能说出来。而婉容可以说是那时最美丽的女性,溥仪怎么可能不心动...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6 在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不拘于皇宫的一片天地,喜欢偷偷跑出来微服私访,放飞一下自我顺便体察民情。而在清朝有一位皇帝,别的地方都不去,却专门在烟花之地体察女子的民情,最终染上了不治之症,回宫后就身体溃烂而死。
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慈禧的亲生儿子,他六岁登基,十七岁亲政,十九岁就得了花柳病不治身亡。同治皇帝之所以这么出名,并不是因为他多么的精明能干,而是因为生活太不检点,死的太凄惨。
按照道理来讲,皇帝身为一国之尊,什么样的女子找不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挨着来也得轮几个月才能轮一圈,但是很让人费解,同治帝不喜欢这一块,就喜欢出去寻花问柳。
其实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还是同治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同治帝十七岁之后,慈禧太后亲自为同治指定了一位皇后,但是同治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他不喜欢这位皇后,强扭的瓜不甜。
同治用自己的言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话都不跟皇后说一句,更不要说同房睡觉了,慈禧就算再强势,也不能逼着同治跟皇后圆房吧?面对这种情形慈禧也无可奈何,渐渐也就不管不问了。
就在此时,恭亲王奕欣的儿子载澄出现了,把同治带入了绝路。载澄是同治的伴读,两人私...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6 | 7 最近在读两晋南北朝-华丽血时代,回顾中华历史,意识到其实历史上的大朝代小朝代
真的就在一念之间。一个君王的好坏,一个大臣的忠奸,一个母后的仁慈,一个太监的
生死,往往就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与否。 很多两三百年的大朝代就能二世而亡,一
些小朝代倒是很有可能传上十几世而终。
秦-李斯若不屈从于赵高,扶苏若不自杀。三世而亡?
汉-白登,吕后,霍光若是奸臣......
晋-若是武帝传位与个智商100以上的儿子......
隋-若是杨氏父子认真经营关中,灭掉几家豪门.....
唐-武则天,玄宗若没有逃出长安......
北宋-杯酒释兵权若是失败,军头回家就反,任何一个宋家皇帝若是有一点点血性而重
修武备....
元-不是很了解。
明-太多了...朱棣若是失败,土木之变若是没有于谦.....
清-感觉这个朝代除了建国很玄乎之外,就是康熙亲政之前有可能亡国,直到清末。
有时候真的觉得历史潮流的作用没有一两个关键人物的一个决定影响大。
(小弟一个理科生,偶尔读读历史八卦,欢迎拍砖:) |
|
t****u 发帖数: 8614 | 8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崇祯17年间换了50相,明朝的相权真要
像被吹捧得这么牛,这有可能办到吗?
明朝的皇权是空前集中的,皇帝懒的时候,或者无能的时候,
可以把权力交给太监或内阁。但是只要皇帝愿意,随时都可
以拿回来。
万历可以放任文官们自娱自乐,不理朝政,让他们自行自灭,
但是他老人家关心的税监矿监却一点都不含糊。万历亲政后
的文官集团算得上牛了吧,对矿监税监上了多少奏章,管过
一点用吗?
明朝唯一一段例外的日子,就是张居正那段,皇帝年幼,内
阁和司礼监勾结,加上太后支持,才有了那么一段皇权旁落
的日子。问题是这是特例,不能当作明朝政治的常态。 |
|
l**s 发帖数: 9490 | 9 俄罗斯帝王列传 伊凡雷帝(1)
http://www.rusnews.cn/shalong/20080328/42089840.html
18:23 | 2008-03-28
作者:俄新网记者黄轶男
伊凡四世,即广为人知的伊凡雷帝,是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伊凡雷帝对俄罗斯的影响深远,关于他的传说数百年来不胜枚举,对于他的历史评价也
一直众说纷纭。传统上认为伊凡雷帝是一位暴君,生性冷酷无情,残忍多疑,视人命如
草芥,尤其是晚年,对周围的大臣们几乎陷入病态的猜忌并大肆杀戮;另一方面却有大
量历史资料证明,伊凡雷帝是当时沙皇俄国出色政治家和学者,博览群书,重视教育,
推行了大量在历史上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为俄罗斯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年伊凡雷帝的父亲瓦西里三世在病重之际,为了保障儿子日后的王位稳定,特意下诏
建立了一个由七位大贵族组成的摄政会议,这七位贵族将辅佐年幼的伊凡,直至他到十
五岁亲政时为止。这七个人都是当时权倾一时的重臣,其中以伊凡的舅舅格林斯基大公
为首,其次还有瓦西里三世的弟弟,也就是伊凡的叔叔安德烈;门庭显赫的瓦西里和伊
万·舒伊斯基兄弟(另有父子的 |
|
|
|
t****u 发帖数: 8614 | 12 大头真正的发迹是在朝鲜。大头在朝鲜的故事,十分精彩。所以凡是今天清末穿的YY小
说,主角要利用朝鲜上位,必用的蓝本。
由于国共两党后人联合抹黑,基本上官方历史书对大头的这些事迹全部忽略不计。
现在大致叙述一下,
光绪6年(1880年),大头21岁,投奔吴长庆的庆军。大头一改原来纨绔形象,处理营
务井井有条,得到吴长庆的器重。长庆遂让大头担任帮办营务委员。这是大头的仕途的
起点。
光绪8年(1882年),大头23岁,朝鲜发生“壬午事变”,清廷派庆军入朝,大头跟随。
壬午事变大致是,1864年朝鲜王挂了,无子,立了12岁的李熙为王,李熙的生父为大元
君掌握朝政。李熙亲政后,老婆闵妃设计迫大院君交出政权。朝政落入闵妃手上。闵妃
政权十分腐败,终于在1882年激发兵变,闵妃逃亡,大院君重新执政。朝鲜官员金允植
等请求清廷出兵平叛。于是就有了庆军入朝。
同时日本也觊觎朝鲜已久,也准备出兵入朝。为了防止日本,庆军入朝极为仓促。而大
头身为营务帮办,负责后勤军需勘探行军路线,大头妥善安排,显示了其卓越的才能,
所以吴长庆越发倚重,让大头带一个营。
入朝后,起初庆军军纪比较差,大头杀人立威,严肃军纪。 |
|
o*****9 发帖数: 3 | 13 变什么法
亲政后全力支持李鸿章督办水师,加强对朝鲜控制。在日本成气候前将其打残。
深化洋务运动,选拔人才留学西洋,有序推动现代化。
编造个罪名捉拿孙文等一干人。
对列强采取忍让态度。
有实力后将东南亚那些岛国纳入殖民地。
在美国寻求代理人,争取煽动二次南北战争使其分裂。
等到十月革命罗刹倒台,把国界推到北冰洋岸。 |
|
x*********g 发帖数: 11508 | 14 节录一段窃明中的说法:
天启七年十二月底,扫清阉党后,少年天子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东林党内阁,东林内阁随
向皇帝建议,应该撤销掉东厂这个特务机构。因为这种监视对东林君子们地一种侮辱。
庞任地少年对东林君子的道德操守是很信任地,他完全相信即使没有人监视他们,文官
也不会贪污国家的钱,而且会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地职务,所以皇帝欣然批准了内阁地
这个建议,解散了大明地国家安全局。
一心要做尧舜之君的少年在解散了东厂以后,又询问他地臣子们,彼此之间还应该
如何合作,才能实现他中兴大明地志向呢?东林君子们认为皇帝还应该撤销部署在各的
地其他监视机构,比如各省地河道监管。
嘉靖皇帝就喜欢派太监监视治河。因为当时洪水屡治屡犯,所以嘉靖不厚道的怀疑
是下面的文官贪污了治河地公款。但是他又苦无证据,所以干脆派太监出去监督治水,
这种不信任让文官切齿痛恨,并在隆庆朝成功的将之废除掉。
万历天子一点也不像他懦弱的父亲,反倒更像他不厚道地祖父,所以万历亲政后不
但重新派出了太监监督治水还将之大大强化,宣布治水的款项一律要经太监 |
|
SX 发帖数: 178 | 15 光绪搞到19岁才“亲政”,还不能任免二品以上官员,这皇帝当得实在窝囊。 |
|
y***y 发帖数: 198 | 16 ☆─────────────────────────────────────☆
zachary1985 (wuximan) 于 (Wed Feb 17 16:36:13 2010, 美东) 提到:
先看中国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西方列强在甲午战败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纷纷圈画自己的势力范围.
再看一下变法的发起人,光绪皇帝虽然已经亲政,说是傀儡皇帝当时还不完全是,但是他的权力基础非常的不稳固,这也与取得权力并且神化的日本天皇不同,而支持变法的康梁等人的权利基础就等于没有.
再有就是变法的组织者实际上也是一个狂热的权利攫取人,他们如果不是那样的热衷于权力,变法也不会那样容易夭折,这主要的表现在他们排斥现有的当权派中支持变革的力量,这些力量主要就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张之洞和李鸿章等人.
那时变法还是有很多的潜在的支持者的,除了他们向往的洋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正常的情况下,年轻的光绪要寿命远远长于慈禧的,谁都要为自己日后留下一个后路。而这些可能支持的力量,由于要分享变法者的权力,而全部被变法者排出在皇帝的圈子外,这样的结果就
约阂补 |
|
T****r 发帖数: 22092 | 17 ===========
这诗什么时候写得具体不详,不过作者仁宗年间(1039年)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
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
而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
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
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
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
改革,进行变法。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这次变
法因新旧党争反复不已,难于取得明显成效。
1100年,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宋徽宗赵佶,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
人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摩尼教教主方腊率众起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
南下时宋钦宗赵桓受父徽宗之禅即位。1127年,南宋政权建立。
===========
你所说的高峰期是在哪里呢? |
|
t****u 发帖数: 8614 | 18 康有为说杨锐带出这份就是给他的(8月初十,在英国军舰上,康与英国领事
班德瑞的交谈备忘录),现在杨锐这份真的已经出现,还有王照的旁证。
茅海建考证过,当时的体制是军机处的奏折,光绪的朱谕,都要事后送慈禧阅。
光绪偷偷藏下过几份,但数量极少。比如杨锐这份,所以叫做密诏,光绪没有
给慈禧看。再比如后来8月初二让康有为离京去上海办报的上谕就是明发的,
能让慈禧看到的,这份由林旭带出给康有为。
戊戌变法整个过程中,光绪只见过康一次,限于康的身份,康自己的奏折还要
通过维新党有上奏权的高级官员(如礼部侍郎徐致靖等)代奏。那么如果有第
二份密诏,哪又是谁通过什么管道送出来的?杨锐能拿到密诏是因为当天他在
军机处当值,能见到光绪。康要撒这个谎,圆起来更难吧!
此外,康既然真有这份密诏,为啥不将原件公之于众?康自己的说法是“临出
京时,因某事之必要,已经烧掉了。”,拜托啊!他老跑路的时候,慈禧还没
有动手,光绪还在亲政,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带着走,却烧掉了,骗小孩子啊!
人杨锐被砍了脑袋,还偷偷把诏书原件藏好弄回老家了。 |
|
J******y 发帖数: 1442 | 19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崩。帝始亲政。大学士和珅及尚书福长安皆获罪下狱。和珅赐死
于狱,福长安论斩。诏示中外,宣布“咸与维新”,“下诏求直言”。上谕:“中外陈
奏直达朕前,不许副封关会军机处。”追赠纠劾和珅家臣刘全之御史曹锡宝。召乾隆晚
年抨击、揭露腐败而获罪的尹壮图来京候旨擢用。
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
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嘉庆五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
下罪己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於君德民隐休戚相关
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
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
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
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伊犁将军,释亮吉回籍。
诏下而雨,御制诗纪事,注谓:“本日亲书谕旨,夜子时甘霖大沛。天鉴捷於呼吸,益
可感畏。”
据《清史稿》 仁宗本紀和列传一百四十三。 |
|
t****u 发帖数: 8614 | 20 不要给我老创造我老没有说过的论点。
我老说的是,涛哥上台后,特别是亲政后,比老江那时生活水平下降。
从我老父母以及周围亲戚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年生活水平明显比几年前下降。
工资没有涨多少,物价飞涨,医疗负担沉重。
有个房子是涨了不少,但so what,又不能卖掉去睡大街。
尽看到网上胡吹胡温的人,现实生活中,我老认识的人大都怀念江core时代。 |
|
|
o*******g 发帖数: 1300 | 22 首先声明这些都是听来的八卦,但来源还是比较可靠,我一同事和江家核心圈里某几个
外戚有相当大的交集,
我是听他说的,大家姑妄听之。
猫头鹰据说非常厉害,jcore一切内务完全控制,公关的话一定要过这关。当年良宇就
是搞定了猫头鹰。
后来老了,泽慧成了张玉凤 。
中科院都是他家的。大公子是院长,泽慧做农林院长,还有个李家洋,是泽慧的老公的
弟子。
南巡是jcore最大一关,据说jcore自己都没底,非常惶恐。开会前夜,jcore将所有马
仔和外戚都招致家中,jcore基
本把所有人后路都安排好了,jcore做好了最坏打算。上海帮那天晚上全都聚在一起。
后来有惊无险过了这关,jcore才算亲政 。
据说jcore每天要弹半小时钢琴,谁都不能打搅,jcore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
x****u 发帖数: 44466 | 23 同治生长环境比光绪好点,就是没机会亲政,后人编了无数故事。
咸丰在位时间太短,谈不上好坏。 |
|
v*****s 发帖数: 20290 | 24 你这个又开始瞎扯了。
万历抄张居正,哪是为了钱这么简单,人家是要树立亲政的强势形象。
福王初夜权这个和元朝的初夜权都是扯淡。 |
|
S*******C 发帖数: 7325 | 25 ☆─────────────────────────────────────☆
hxmcrusoe (hxmcrusoe) 于 (Thu Sep 30 23:56:41 2010, 美东) 提到:
大家发表点意见
个人认为是清代
虽然对满清绝无好感 导致华夏文化倒退的厉害
但不得不承认满清大大拓展了中国的疆土
而且令人称奇的是 满清历经200多年诸位君主
很难找到一位称得上是特别昏庸腐化的
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吧
☆─────────────────────────────────────☆
xiaoju (可爱的龙猫) 于 (Fri Oct 1 00:16:49 2010, 美东) 提到:
清朝的确重视教育,比明朝有学问多了。
☆─────────────────────────────────────☆
hxmcrusoe (hxmcrusoe) 于 (Fri Oct 1 00:26:09 2010, 美东) 提到:
不过明代一段时间君权的薄弱
确实让人看到了某些民主政治的“影子”阿
皇帝不行
民间文化倒是昌盛
还有那经常让人忍不住YY的资本主...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969 | 26 你要知道,诸葛亮可不是郭嘉那样的文弱书生,很壮实的,而且青少年养尊处优底子很
好,否则刘备也不会托孤了。诸葛亮从托孤到去世,不过10年时间,连太子都尚未长成
来不及亲政,衰老得未免太快。
这个事情可以和周瑜比较一下,诸葛亮和周瑜去世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很吃惊,没有想
到这么突然,病情发展的非常快而没有征兆,对身后的人事都几乎来不及布置。刘禅当
时几乎哭昏过去,孙权后来一直对周瑜是念念不忘,怎么会就突然去世了呢。刘禅那么
年幼,诸葛亮但凡能够挺个几天,还不得爬回成都,临死前面授机宜,这才真正做到托
孤的先帝后事啊。可以确实是太突然,病得太猝不及防了。而且都是在大战之前突然去
世:周瑜伐蜀,诸葛亮伐魏,令功业不成。
总之,我觉得不是自身身体的原因,而是其他的外在原因使得两位天才突然生病去世。 |
|
a*******n 发帖数: 237 | 27 实力还是有点的。 太平天国能打下半壁江山, 他能把太平天国给灭了, 会比天国差
。
不过我同意胜算不大。
------------------
曾国藩的湘军与清朝的正规武装八旗和绿营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八旗自清世祖亲政后
,完全由皇帝直接控制。绿营则直辖兵部,通过兵部由皇帝指挥。其将领由兵部遴选,
兵守世业,兵非武弁所自招,弁非将帅之亲信,故八旗、绿营的兵权都属于国家而集于
中央。与此相比,湘军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私属性质。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人和最高
统帅,他在创建湘军之初,就断然改变八旗、绿营之法,制定了一套新的法规制度。依
照这些法规制度,湘军的大帅和统领由曾国藩本人亲自挑选;统领之下,是为营官,由
统领物色;营为湘军基本单位,全部兵士均由营官亲自在本乡招募。这样一来,兵为营
官所私,营官为统领所私,统领、大帅为曾国藩所私,通过这种递相私属的关系,湘军
变成为曾国藩的私人武装。湘军既然私属于曾国藩,他人自然难以调度指挥。如咸丰三
年(1853年)九月,太平军回师武汉,清廷急令曾国藩火速增援湖北清军。曾以水师尚未
练成为借口,按兵不动,虽朝廷连下四道上谕,均视之阙如,朝廷也无可奈何。...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28 ☆─────────────────────────────────────☆
tonyxu (无斋主人) 于 (Tue Feb 2 19:18:31 2010, 美东) 提到:
有没办法把变法弄成。
☆─────────────────────────────────────☆
Ranma (ranma 1/2) 于 (Tue Feb 2 19:28:11 2010, 美东) 提到:
哄老佛爷开心,给老佛爷进金丹,等老佛爷驾崩
☆─────────────────────────────────────☆
sturtle (huhu) 于 (Tue Feb 2 19:30:49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只要该吃吃,该喝喝,活得比慈禧长就可以了。
☆─────────────────────────────────────☆
didadida (滴滴嗒嗒) 于 (Tue Feb 2 19:34:41 2010, 美东) 提到:
光绪太傻
被康梁这几个激进书虫给蒙了
☆───────────────────────────────...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2132 | 29 我看过史料,康熙朝除了亲政前和最后几年,雍正朝则一直都是如此。 那个时候的中
枢大臣除非能够从权力中汲取能量,焕发青春,否则真是苦差也。 |
|
S*******C 发帖数: 7325 | 30 ☆─────────────────────────────────────☆
Jaylucky (Jaylucky) 于 (Tue Mar 30 19:10:39 2010, 美东) 提到: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崩。帝始亲政。大学士和珅及尚书福长安皆获罪下狱。和珅赐死
于狱,福长安论斩。诏示中外,宣布“咸与维新”,“下诏求直言”。上谕:“中外陈
奏直达朕前,不许副封关会军机处。”追赠纠劾和珅家臣刘全之御史曹锡宝。召乾隆晚
年抨击、揭露腐败而获罪的尹壮图来京候旨擢用。
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
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嘉庆五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
下罪己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於君德民隐休戚相关
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
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
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
与言,负朕求治苦心...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31 17:45:02 2010, 美东)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5905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2008-05-04 王泽民 甘肃日报 点击: 1122
汉代是中华文明的真正成型期,无论是疆土的规模,还是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汉
代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期。除此之外,在政治制度、治国理念与策略等方面,汉代也形
成了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为当世所信守,而且也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范
式,规定和塑造着历代王朝的政治运作和政治进程。
汉代治国策略的成熟,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汉初,民力凋残,天下疲惫,
将相或乘牛车,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色泽统一的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统治者不得
不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萧规曹随,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
武帝初年,朝政由窦太后把持...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4434 | 32 我说的万年间是虚指,小范围是万历,中范围是从正德开始的明末,大范围是整个明朝
。这些年代高压
统治,思想僵化,阉党乱政,是让能人志士舍科举而求它途的外部条件。你要是细细计
较一个个大家不
去科举的原因就真没意思。
政治“清明”的年代,一次没考上,一代没考上,后面的年年代代继续考,范进型的人
物连绵不断。为何
李时珍,徐霞客等考一两次一两代就放弃呢?
还有,你为万历辩护,我真服了你。古往今来没见过对万历本人有好评价的。打败日本
人就能让你这么
崇拜?壬辰战争发生在万历早期,张居正变法刚刚完毕没多久,万历也亲政10年而已,
那个时代打不赢
日本人才怪呢。 |
|
D**g 发帖数: 739 | 33 二、清水加饭团,酿成法西斯
看到马克思日复一日地出入大英图书馆、李大钊本人就是图书馆主任、毛泽东也曾在图
书馆工作,有人便说:革命起于图书馆。
法西斯也起于图书馆。
1904年日俄战争正酣之际,一个21岁的日本青年天天来到东京上野的帝国图书馆,殚精
竭虑地苦读。两年之后,他的重要著作《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写成,自费出版。
他就是日本法西斯理论之鼻祖北一辉。
北一辉第一部重要著作,是《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他在书中说,日本必须通过“
土地和生产机构的公有及其公共经营”,来实现“共产制度”或“社会的共产制”,这
项任务的实现者是“下层阶级”。
其本意是通过天皇的“协治”来完成“社会主义大革命”,但他倾注心血之作吓坏了日
本内阁。虽然自费出版,也被政府禁止发行。
此时的北一辉崇尚民权革命,还不是法西斯主义者。面对禁锢得连书都不能出的日本,
他转而为中国革命奔走:支持孙中山,结交宋教仁、张继,而且一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消
息,便立即前往中国,甚至写了一本《中国革命外史》;并且在中国把他的名字由辉次
郎改为了北一辉。
五?四运动冲垮了曾立志为中国革命效力的北一辉。他把这一运动看作是排日运动,“
...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34 ☆─────────────────────────────────────☆
hhaoer (hhaoer) 于 (Sun Oct 17 19:26:26 2010, 美东) 提到:
关羽死后,荆州没了。刘备一意攻吴,而诸葛不赞成。我有个疑问,诸葛的隆中对,关
键就在于刘备必须拥有荆蜀两地方能最后恢复汉室。现在荆州没了,诸葛的战略基础没
了,他为什么不同意攻吴那?更何况以前蜀汉占荆州,不管怎么样在道义上欠了东吴。
因为你自己说得暂借。在那个师出要有名的年头,蜀汉之前霸着荆州道义上亏了东吴。
那现在刚好东吴砍了关羽,刘备乘此借口在夺回荆州,那么道义上就完全不欠东吴了。
我觉得,刘备打东吴这个时候刚好,名正言顺。但是可以做出全灭东吴动向,但是底线
是抢回荆州就行。至于在往后,从东吴手里在抢什么,那就看荆州夺回后各方面的形式
变化了,包括东吴,曹魏等等。我想如果诸葛也支持刘备打一个有限度的攻吴战,那么
刘备就有可能都没必要亲征了。在汉中盯着曹丕,刘备跟曹操一个级别的,曹丕有刘备
盯着,估计不敢大动作的乘着机会去背后攻汉军。攻吴的汉军,拿下荆州然后跟孙权谈
判或者再打,以打代谈,虚...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35 ☆─────────────────────────────────────☆
anningcun (anc) 于 (Mon Oct 25 11:10:22 2010, 美东) 提到:
很多文字都提到过他的部下, 包括他的弟弟, 不止一次地游说他造反当皇帝。
看曾国藩家书, 就知道他是个及其小心谨慎的人。 他没有起来造反是意料之中。
我的问题: 如果他那样做了, 他有多大胜算?
☆─────────────────────────────────────☆
lacri (lacri) 于 (Mon Oct 25 11:15:12 2010, 美东) 提到:
没有,朝廷里一大票人盯着呢?他那湘军是就业就那么回事
☆─────────────────────────────────────☆
anchor22 (谁动了我的打火机?) 于 (Mon Oct 25 11:22:38 2010, 美东) 提到:
造反就是不识时务了,刚平了太平天国。大家都想安稳你去造反谁跟啊。
最好的结局就是最后被别人摘了桃子。
☆─────────────────────────...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225 | 36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
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
,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
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
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
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
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
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
三爵。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尚书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
,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曹振镛的仕途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
,无灾无难,年届8...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37 金雁
梅德韦杰夫:“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
今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20年前,这个具有93年历史、有1900万(占居民总数近1/
10)党员、执政74年的共产党超级大国寿终正寝了。
提到这次“剧变”,我们虽然已经有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但是“领导人因素说”
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我国许多论著习惯上总是说“苏联解体之痛、东欧剧
变之苦”,这个“历史悲剧”都是“叛徒戈尔巴乔夫”惹的祸。“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句中国古代统治者装样子的“罪己诏”中常见的自责之语,常常被我们用在关于苏
联解体的“罪他诏”上:千怪万怪,都怪苏联前领导“挑选接班人”不慎,把个“叛徒
”扶上了宝座,于是苏联解体据说就“都是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惹的
祸”。于是有些人就从反面接受教训,一切行动都是要与“民主化”反着来,逆“公开
性”而动,以为这样就可以消除对现存体制的“不利因素”,就可以保证“铁打的江山
万年长”了。
然而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苏联的这个体制这样脆弱,它自我标榜的“政治正确性”与“
合法性”为什么就这么经不起大众信息自由和“广场测试”(夏兰斯基:《“论民主:
自由战胜暴...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08 | 38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资料极其丰富,高阳应该是阅读过大量的正史野史,加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
数都是载之于史册的,因此书中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有据可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灯下
捧卷,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记录晚清政治的纪...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9 ☆─────────────────────────────────────☆
bulletin (bulletin) 于 (Sun Apr 24 16:33:04 2011, 美东) 提到: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
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
,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
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
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
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
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
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
三爵。
曹振镛...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40 袁枚是乖宝宝?LOL
他女弟子都敢收,乖个鬼啊。明朝的李贽也收女弟子,看看下场是个啥?
至于“总体数量之多,时间之长”,康熙也就是戴名世一大案吧?明史案那会儿他还没
亲政呢。雍正也就是是查案吕案。乾隆手里的案子多,据说有上百件,但多是小案子,
没前面那些案子牵涉大。要这么看,不如说乾隆个人喜好文字狱呢。况且,影响大的,
屈指可数。而且如我所述,有些案子文字是表现,后面是政治斗争,钳制言论并非初衷
。我看乾隆同时期的盗贼案怕是更多,但你不可以就此下结论说乾隆时期盗贼横行民不
聊生吧?后人出于反清的目的夸大文字狱的作用,也不可不查。其实,我觉得,限制文
人思想最厉害的,不是文字狱,也不是编修四库全书,而是科举制度。那个一下子天下
读书人,尽入统治者觳中。
另外,任何政权,涉及政治的言论都有限制,离主流言论距离太远都会有危险。要不你
不当乖宝宝,在美国公开发表颠覆美国宪法的言论试试看?
假借编书窜毁历史这狗屁事情,或有意,或无意,古今中外,何时无之?我这里只说文
字狱,你要是想讨论篡改历史,不妨单开一贴讨论么。 |
|
R*****d 发帖数: 1148 | 41 ☆─────────────────────────────────────☆
jjseven (大杂院) 于 (Tue May 31 12:34:40 2011, 美东) 提到: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42 很抱歉,动笔之后才发现越写越多,所以第一集分作上下两步,先把上部发上来。
虽然说是从孝文帝迁都开始,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鲜卑拓跋部落的历史。
一来是为了完整性,二来在这些大背景下,能够对后来北魏的汉化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
鲜卑拓跋部落,原本栖息在大兴安岭东麓一代的大鲜卑山。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的败
走, 蒙古高原的出现的真空很快被鲜卑人占据。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于三
世中叶左右向南迁移到了盛乐(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一带)。他们与中原王朝有记载的接
触最早大概是,261年(曹魏景元二年,司马炎篡魏前夕),拓跋沙漠汗作为质子来到
洛阳。所以大概可以推测,在此之前拓跋力微应该就接受了曹魏的某种封号。
拓跋部落继续和后来的西晋也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参与了中
原内战,首领拓跋猗迤名义上接受了西晋的大单于封号。这时候拓跋部的势力范围进一
步扩张到了山西北部地区,进入了长城以南, 形成了北边的盛乐, 南边的平城两个统
治中心的格局。到了拓跋什翼犍时期,正式建立代国,和当时的前燕有姻亲关系。
应该说拓跋什翼犍是一代英主,只可惜生不逢时,当时前秦统一北方的势头已经是不...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3 嘉善在线 > 资讯中心 > 历史人文 > 正文
2011年07月14日 http://www.js0573.com
秦末民众暴动的著名故事,有陈胜、吴广利用同行戍卒神秘主义意识进行宣传鼓动的情
节。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时曾经“行卜”
。卜者暗示“卜之鬼”,“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
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
往语,皆指目陈胜。”所谓“丹书帛曰‘陈胜王’”是秘密行动,可推知陈胜、吴广这
样的普通戍卒,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可以写字的。而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的经历,是
大家都熟悉的。他们虽然在戍卒中身为“屯长”,但应当仍然是平民身份。
汉代普通人识字的例证,则有《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的窦少君故事。汉文帝窦
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字少君。窦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
”。此后相继“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
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44466 | 44 崇祯亲政了10多年啊,如果国民经济还没有起色,人民也等不下去了。 |
|
b*********f 发帖数: 1585 | 45 桓灵之际 阉竖当道 党锢祸起 汉室将倾 时清流之首陈蕃欲铲除奸佞 匡扶汉室 虽时运
不济 兵败而亡 然东汉百余年间 乱而不亡 蕃等功不可没 蕃少时遭人讥曰:“一屋不
扫 何以扫天下” 但其终能位极人臣 名扬四海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蕃之浩然正气将永垂青史
东汉自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建立后 又历经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这三位皇帝的稳定统治 政治 经济达到了顶点 但是在和帝时期 刘肇利用宦官郑众等诛除窦宪 进而摆脱窦氏外戚的控制 为宦官干政开了个头 和帝殁后 其后邓氏擅政 在她精心安排下 先立殇帝刘隆 后立安帝刘祜 安帝不愿为其傀儡 借宦官李闰 江京等人之力 清除邓氏一门 得以亲政 其皇后阎氏一门也随之得势 此后阎氏外戚与宦官集团结合 弄权营私 控制朝政 由此引发清流之士杨震等的不满 双方仇恨增长 冲突加剧 最后以杨震的失败而告终
杨震死后 外戚与宦官的角逐亦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阎后无子 就借江京等宦官之口 使安帝太子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之后不久 安帝驾崩 阎后先秘不发丧 以防大臣拥立
刘保为帝 同时立久病不起的小孩子刘懿为帝 是为少帝 阎氏一门由此掌握朝...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46 没有逗号句号?
的稳定统治 政治 经济达到了顶点 但是在和帝时期 刘肇利用宦官郑众等诛除窦宪 进
而摆脱窦氏外戚的控制 为宦官干政开了个头 和帝殁后 其后邓氏擅政 在她精心安排下
先立殇帝刘隆 后立安帝刘祜 安帝不愿为其傀儡 借宦官李闰 江京等人之力 清除邓氏
一门 得以亲政 其皇后阎氏一门也随之得势 此后阎氏外戚与宦官集团结合 弄权营私
控制朝政 由此引发清流之士杨震等的不满 双方仇恨增长 冲突加剧 最后以杨震的失
败而告终
安帝太子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之后不久 安帝驾崩 阎后先秘不发丧 以防大臣拥立
对宦官势力逐一打击 东汉的朝政完全归于阎氏的手中 然而少帝短命 执政两百天后就
疾笃而病入膏肓 不久死去 宦官孙程趁机拥立被废皇子刘保为帝 是为顺帝 孙程等宦官
皆被封侯 朝政又从外戚手中转入宦官手中 而顺帝开了宦官养子悉袭侯的先例 于是宦
官开始利用贿赂为人求高官增食邑 朝政益加混乱 这引起当时清流派官僚左雄 李固的
反对 却也无可奈何 清流派官僚便冀希望于依靠外戚对抗宦官 李固等人于是与顺帝时
的外戚梁商联合 而梁商一面交好宦官 另一面又笼络李? 陶庋氖咳?所以博得皇帝与
士人的...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9503 | 47 唐朝宦官领军是因为皇帝对武将完全失去信任和控制。这点在汉明都没有。
太后本身和皇权是对立的,而不是一致的。因为如果皇帝长大,必然要亲政。
这个是封建礼法的要求,同样也是任何一个非白痴皇帝的愿望。太后和皇帝
在权力斗争中注定不是一边的。 |
|
s****n 发帖数: 8912 | 48 崇祯皇帝自杀前安排三个儿子逃亡。这三个皇子,分别是:皇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
、永王朱慈炯;四子、定王朱慈炤。三个皇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子朱慈烺,因为他
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崇祯皇帝死了,明朝在法律意义上也灭亡了,这侥幸逃出紫禁城
的三个孩子从此也没有再踏进紫禁城半步,但是只要朱由检的儿子还在,明朝就还有复
兴的可能,在理论上就可以延续王朝的血脉。
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三个皇子作为前朝余孽,是重点提防对象,很快就被搜出
逮捕了起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吴三桂,朱慈烺兄弟三人也被带着,作为招抚、压制
吴三桂的砝码。可吴三桂一点都不给朱慈烺三兄弟面子,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照打不误,
还引进清军,大败农民军。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放弃了北
京城。西撤时,农民军还裹挟着太子朱慈烺及两个皇子。途中,农民军在追兵和各地明
朝残余的打击下,分崩瓦解,自顾不暇,对朱慈烺等三人自然也管不了了。此后,朱慈
烺三人下落不明,从一切正史中消失了。
朱慈烺三人虽然不知去向了,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政治价值不会因此减弱。尤其
是继续坐了江山的清王朝装模作样地埋葬崇祯帝和皇后,宣称入关是“为明复仇... 阅读全帖 |
|
f*******5 发帖数: 1815 | 49 历史上最多欲求的女性:胡承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元诩的生母。她既有文才,
又贪武艺;既爱天下,又喜金钱;既信佛教,又善权术;既贪图玩乐,又耽于情欲……她
是北魏宣武帝灵皇后,生子拓跋诩立为太子。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尊高皇后为
皇太后,胡承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成为灵太后
。有才华,处理政务获得朝野的好评,但私生活靡烂,权力欲望强烈,当上太后之后,
不欲让成年儿子亲政,造成官宦之祸。后更杀死亲生儿子,立刚出世的小孙女为帝,转
而又推翻重立。少数民族首领攻破洛阳,把胡承华和小皇帝淹死。
女色狼赵飞燕. 赵飞燕:名宜主,汉成帝皇后,善歌舞,由于体态轻盈,据说能“
掌上舞”,故称“飞燕”。赵飞燕因为无子失宠,遂淫乱后宫。至平帝即位后,赵飞燕
被贬为庶人,自杀身亡。据传,赵飞燕生不了孩子,为此,她决心给她的皇帝戴戴绿帽
子,借“精”生子。赵飞燕以祷神为名义,建了一间小房子,除了左右侍妾任何人不得
进入,用小牛车拉着一车的美貌少年,装扮成宫女进宫,任这位大美人胡作非为。据史
料记载,赵飞燕“日以数十,无时休息,有疲怠者,辄代之。 ”以她那看似弱不禁...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50
北宋并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
zz
北宋建立后,最高统治者在处理皇室婚娅问题时,开始出现倾向与武臣结亲的独特现象
。在此,首先就北宋历朝皇帝娶将门女为皇后的例证列举如下:
赵匡胤于后晋时娶军校贺景思女,但在入宋前贺氏已死,后被追为皇后。后周显德
五年,又娶彰德军节度使王饶女。宋太祖登基后,王氏被册为皇后。乾德初,王皇后死
。宋太祖再立前节度使、左卫上将军宋偓之女为皇后。
宋太宗在后周时娶滁州刺史尹廷勋女,但早死。再娶五代时强藩符彦卿女,符氏卒
于宋太祖开宝时。尹、符二氏后同被追为皇后。宋太宗李皇后,为宋初枢密副使李处耘
女[7]。
宋真宗为太子时,宋太宗为其娶大将潘美女为妃。端拱时,潘氏卒,后追为皇后。
再娶宣徽南院使郭守文女,宋真宗登基后为皇后,景德四年,“以疾崩”。宋真宗刘皇
后,则出身低贱,本人原为蜀中歌舞女。但刘氏为皇后之后,便为自己营造出身将门之
后的说法[8]。
宋仁宗郭皇后,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据记载:天圣初,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
曾孙女与郭氏同入宫,尚未亲政的宋仁宗属意张氏,但临朝主政的刘太后却立郭氏为后
[9]。以后, 宋仁宗废郭后,有意立富商陈氏女,却遭到群臣的反...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