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发帖数: 1206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
|
m*********w 发帖数: 64 | 2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所著“《女戒》”
常常读《《女戒》这本校册子, 如果真正做到着实不易, 尤其是现在的女权社会,不
过多读读, 最好能背记下来,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毕竟家和万事兴,多多体会做个男
人的不易。
希望姐妹们多多读诵, 打好基础。不容易做到噢。我其实自己也是做不到,不仅做不
到,而且是有过之,无不及, 有时霸道的象个女罗刹。所以要常读,提醒自己。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
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1.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
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2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
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3.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
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4. 在“妇行”篇中,订... 阅读全帖 |
|
m*********w 发帖数: 64 | 3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所著“《女戒》”
常常读《《女戒》这本校册子, 如果真正做到着实不易, 尤其是现在的女权社会,不
过多读读, 最好能背记下来,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毕竟家和万事兴,多多体会做个男
人的不易。
希望姐妹们多多读诵, 打好基础。不容易做到噢。我其实自己也是做不到,不仅做不
到,而且是有过之,无不及, 有时霸道的象个女罗刹。所以要常读,提醒自己。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
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1.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
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2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
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3.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
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4. 在“妇行”篇中,订...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池水甚浅,甚至连王国维背后的衣
服都未浸湿,他并没有呛水。但
湖底满是淤泥,王国维入水时头朝下并用了相当力量,以致口鼻都为淤泥湮塞,清道夫
托他出水后又不知道如何及时抢
救,观堂终于窒息而死。
莫道昆明池水浅,一样呜咽送大贤。
王国维给儿子贞明留下了...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1118 | 5 赵忠和道衍和尚只不过对答了几句机锋,却怎么扯到勘破生死上去了?
有句老话:“来则欢喜去时悲。”
赵忠问道衍:“甚么处来”?“怎么来”?道衍回答:“来处来”,“欢喜而来”
,其实就正暗合了这句老话。“来处来”,讲的是“出生”;“欢喜而来”,讲的是未
学佛法前的一点“尘心”,凡夫俗子嘛,总是喜生恶死。而到了最后回答“怎么去”:
“陌上花开,缓缓归去”。虽然“去”了,但并不“伤悲”,很云淡风轻,讲的却正是
学佛后的一种感触,即勘破生死。
——确实很有禅味。
听了赵忠的问话:“小和尚年纪轻轻,就勘破生死了么?”
道衍答道:“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
“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出自北宋王安石的一首词,调寄《望江南
》。全词是“皈依法,法不可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乃是一首“禅诗”。
单就“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一句而言,意思是说:“愿我的六根能
够不为境转,寂静而无诸烦恼。心就好像月光照琉璃,不再被世间的表象迷惑,而能明
了诸法的本性”。
道衍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赵忠的问话,...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6 王弘诲猜得不错,这次确实是锦衣卫干的。本来朱统钟刺李时珍案是一起小事件,但从
朱统钟的宗室身份被翻出来以后,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可控了。有人从朱统钟的宗室身份
开始往上查,一排排亲缘算回去,七转八转,居然和兴献王扯上关系——兴献王是谁?
那是当今圣上的父亲、僭入宗庙的睿宗皇帝!网上的百姓群情汹汹,少不得有把嘴往这
上面歪的人,骂骂咧咧,说兴献王家风不正才有此低劣族人云云。
锦衣卫立刻如临大敌,别的事情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若惹得嘉靖皇帝不高兴,他们都
是要吃板子掉脑袋的。天子名讳,从来都是锦衣卫监控的头等大事。结果南镇抚使司爆
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几乎在一瞬间就把士林网络肃清,关闭服务器几百台。京城缇
骑四出,锁拿涉及严重反皇言论乱民几十名。有意思的是,有些乱民穿的衣服是左衽,
有些却是右衽。
海瑞默默放下矮俳,吩咐王弘诲照顾好李时珍,然后朝医馆外头走去。王弘诲急忙问他
去干嘛,海瑞低声道:“我去找朱指挥使。”
“我去找朱指挥使!”
“哪个朱指挥使?”
“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朱希忠。”海瑞冷冷道。
王弘诲吓了一跳,那可是锦衣卫的首脑,大明士林网络的克星。他想出口相劝,但海瑞
已经拽... 阅读全帖 |
|
j*****6 发帖数: 1059 | 7 第三章 生命的窄路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马太福音7:14)
今天许多人询问神的事。多数人仅是风闻有神,但他们的见闻却使他们对神有一种弯曲
的看法。多数人随心所欲造出一种仅在他们想象中才有的神。我们如此随心所欲去造出
一个神来,其后果不外乎是永沦于地狱中了。我们尽管在某些事上可以犯错,但若是搞
错了得救的门路,那就是铸成终身大错了。对我们永存的灵魂来说,那是致命的祸患了
。
编写这本小册子是为要帮助有兴趣的人们,对神获得更妥善的了解,并且向你列述神对
凡定意要追随祂的人们所提出的要求。进入天国不是容易的。耶稣说:「你们要努力进窄
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路加福音13:24)各人必须慎
重地领受耶稣的教训,这是极其重要的事。
这小册子的讯息可以摘要如下:
1. 神是我们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向祂负责任,又要跟随祂,又要顺服祂。
2. 神是圣洁的;所以祂恨恶一切罪。神是公义又公正,因此祂必须罚罪。
3.一切人们生来就有一颗腐败的心,是喜爱罪而恨恶神。各人心中的腐败致使他偏行己
路,任意妄为,违反神的律法。
4. 耶稣基督这人本身就是...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922 | 8 <<万善同归集>>-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问:佛行无上。众哲所尊。儒道二教。既尽钦风。云何后代之中。而有毁谤不信者何。
答:儒道先宗皆是菩萨。示劣扬化同赞佛乘。老子云。吾师号佛。觉一切民
也。西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列子云。商太
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
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亦非丘所
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骇曰。然则孰为
圣人。夫子动容有言曰。丘闻西方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吴书云。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不。阚泽
曰。若将孔老二家。比校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言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
违天。诸佛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大悦。用阚泽
为太子太傅。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
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
。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 阅读全帖 |
|
|
l*******t 发帖数: 1016 | 9 宇宙真主宰无极老母诏告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424918300_0_3.html
标签: 佛 道 儒 预言 2012 杂谈
宇宙真主宰无极老母诏告:
世事绊绊路短短,纷纷了了悲堪堪。
若非精修德高远,修行之路难上难。
今得甚缘孩儿著书警世,深感欢喜能替母分忧。了明为母之心,诚实可敬。此本善书
经法界诸程序通过。并由法界诸法承为护法。实为不虚。若遇末世有缘,能已三心具足
阅读,流传,助印此善书文,并与宇宙无极真道有缘者,上天将以划记功德无量倍,个
人修为法界升级方可提高数层。若有与宇宙无极真道无缘,抵谤此善书,轻视小看此善
书,生不恭敬之心者,上天将以司神部划记是非。心理,行为,无一漏处。待朝讯罚之
期,千年账目总清算。将一一办理,绝不罚漏一人,一事。人间诸等孩儿慎思之,莫要
上违神天上帝之旨 ,下而干犯宇宙诸王章之法度。宇宙司法公正严明,无有一丝一毫
徇私。人间诸孩儿切记之。先前民间反映文章字句不能明白其深意,故以浅白语言文字
叙述。人间诸孩儿莫要等闲视之。须知宇宙无极之法无所不能,可知一切法。莫要以为
文字浅白便...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宗喀巴在他写的《入中论善显密义疏》这麼明确的说︰
《《…既离意识不许异体阿赖耶识,则所言阿赖耶者,是总於内心明了分,特於意识
立於阿赖耶。以是破心有自性,答他难时,说心虽非实,能作所作皆应理故。"许能取
后有之心"是意识故。復许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所缘故。…故静命论师必不许阿赖耶识
,无畏论师意亦相同。虽云︰「餘大乘经说有阿赖耶识」,亦唯举其名,未释其义。审
其文义,亦不许彼离六识身别有异体。且彼宗亦是许外境者,故是於意识上假立彼名也
。》》
(以上摘自法尊法师译、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一九四三年印行)
宗喀巴等一切应承中观大小师, 所言所论所信,根本处和 佛陀之经论大异其趣,举以下
佛典教証来应对上段宗喀巴所说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识凡人,眼见色时心生憙乐
,便起执著;起执著已,随生顾恋;生顾恋已,情怀染爱;起染爱故,随贪瞋痴,发身
语意造作诸业。然此诸业作已灭坏,此灭坏时,曾不依止东方而住,亦不依止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
佛明正的开示说【至命终前意识将灭】,而宗喀巴却说【取后有之心是意识】,假若宗
喀巴之言正确,...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1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
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
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
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
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
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
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圣言量(一)
要探讨的问题是“佛说的圣教量经得起考验吗?”
在应身如来入灭之后的佛弟子,已经没办法像在佛世时,常常亲自聆听、受持佛陀
的教诲了,大多就只能够以佛陀所留下来的言教,也就是圣言量或称为圣教量,来作为
修学佛法的依止。
但是因为佛陀在世时的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记录下来,只是靠著佛弟子彼此
间的口耳相传,一直到佛陀入灭之后的经典结集,无论是大迦叶尊者和五百罗汉在七叶
窟内所结集的阿含诸经,还是窟外结集的大乘诸经,都是靠著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以“
如是我闻”的言句,一一诵出而流传下来的,后来才逐渐以文字在贝叶上面记录下来。
但是因为大乘法太过于甚深微妙,除非是多劫以来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的久学菩萨,一
般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是难以测知其内涵的,所以从历史的流传来看,大乘经典大约是在
佛陀入灭五、六百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较为普遍的流行起来。有
一些修学二乘法的凡夫,就因此认为只有四部阿含才是佛陀所说的,并且认为大乘经典
不是佛陀所说的,而都是后世的佛弟子所编造,伪称是佛陀所说的法,因此就对大乘经
典的可信度,以及教义的内涵有所质疑,而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如果是求生极乐世界,那也很好;但是去极乐世界以前,千万得要在这里先破参
;破参了以后去,可以上品上生,生西后立刻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少是初地,那
是多快的事!如果这边明心了再去那边,成为初地、二地、三地──最好是三地满心了
才回来──因为三地没有满心以前,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大多会瞧不起你,像我今天不
被诸方大师所认同支持,反而常遭消极和积极的抵制与诽谤;所以未到三地满心就回来
时,在这里成不了大作用!我这是说老实话。三地满心以后回来,有了意生身;众生─
─特别是四大山头的大法师们──要是不信你所说的妙法,你就每天晚上去跟他托梦,
托上一个月,他也就会信了!就不会再造作谤法及谤贤圣的大恶业了,就可以救护他们
了。因此,千万明心了再去极乐世界,否则,在短时间里一定证不到初地的证量,更不
要说三地。明心了以后去,求弥陀世尊加持,千万三地满心以后再回来住持正法, 释
迦世尊的正法就不会像今天正觉同修会有内忧外患的问题。”
整个佛菩提道之正修行,是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首,然后依所证如来藏而亲自
现前领受如来藏之体性,因而发起般若慧之根本智与后得智。行者由于亲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最好修学哪一宗(上)?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
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
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
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
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
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
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
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
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
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8 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①
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
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
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
且也已有具体实践。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潘仕成试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
艘可用于外海作战的仿美国三桅夹板船②;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
说》,且试造了长4尺2寸、阔1尺1寸用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
“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③。进入60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
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
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镇压人民起义是反动的,但对于“防海盗”就要
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斥为反动。对马尾船政局的创建说,抵御外侮是其主
要目的,而“御外”又有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船政局的创办者闽浙总督左
宗棠说:现令“泰西诸邦均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9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0 对修习宿命通与天眼通成就的人,轮回毫无疑问。对见法的人来说,也没有疑问。自己修成了,就有信心。都不是,自然有疑。
在帕奥禅林修行的,能回忆前生的不少。我听过自述。
杂阿含88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云何无学宿命智证通?谓∶圣弟子知种种宿命事,从一生至百千万亿生,……乃至劫数成坏,我及众生宿命所更如是名、如是生、如是{性}[姓]、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受分齐,我及众生于此处死、余处生,于余处死、此处生,有如是行、如是因、如是信,受种种宿命事,皆悉了知,是名宿命智证明。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于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1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22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23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4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5 文:唐岐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行,贪瞋心行会相应邪见而不
自知;只要染著在贪瞋之下,就不可能契应「般若真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
以「诸法毕竟空」来掩饰自己贪欲心,说「贪欲」乃空无自性,一切行为「无罪无福」
之邪见。
《大智度论》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不积善根,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大智度论》:「真空与邪空」的差别
文:唐岐
「般若空观」是佛法修証的核心;声闻缘觉依之而証涅槃,菩萨乘依之能够圆满六波罗
蜜。般若空义可以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法毕竟空」的法义得到胜解,但是要体
証般若,就不是从单纯的从法义理解所能相应了。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7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9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0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1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2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33 学佛只是一念之转,转有著烦恼心,归无住空净心,要寂然无所作著便是佛境,故心净
则佛土净。此是正法。
心量宜大,以慧力观照一切本空,便不执取坚固,自然退让,在表面似乎吃亏,但
修德成就,功夫精进,根本上大得便宜,是真布施,此以除贪。
心能平等,法法都幻,有什么得失成败,自然宽宏不计较,且心平则气和,气和则
血顺,少病少恼,且可长寿,是真忍辱,此以除嗔。
心不执著,则事理通达,因果分明,无谓忧怖,自然不起,安得苦果,即是持戒,
此以除痴。
心意超然,彻见本性空寂相貌,归于大空,是为得体,于人事人情上,实地研究,
处处热心,事事方便,归于圆通,是为得用,以虚灵之佛量,起大悲之妙用,不是沉空
守寂,为焦芽败种。
一心于法,一门深入,但明法本一时之借用,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归到见性,
当下成佛,莫怕无明,只要心能空寂,无明顿化,莫住无明,若一失照,即流浪生死,
万劫沉沦。
非到明心见性后,不知自己之无明也,既不知无明所在,则永无拔除之时,是明心
见性为成佛第一关键,明心后,一念间无明顿化,否则压制而已,虽修千年,无明仍在
,与未修正等。
莫自弃,勤恒而进,终必有成,莫自满,累劫之债,非一时可了...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4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35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36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7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8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9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41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42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Sat Sep 1 16:36:02 2012, 美东) 提到:
已经读到王莽了。做一些读书笔记备忘。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 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的评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
分莫大于)
-- 魏斯(魏文侯)
-- 智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家灭智,张孟谈说二子
-- 豫让刺赵襄子
-- 魏文侯,魏桓子之孙。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
--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
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 吴起杀妻,残忍薄行之人。
慎靓王二年(前319年)
三年(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伐秦,秦败五国之师。
四年(前317年):苏秦被刺杀。张仪说魏襄王事秦。
五年(前316年):秦司马错伐蜀,蜀属秦。
周赧王元年(前314):燕国内乱,齐伐燕,杀子之与燕王哙。
二年(前313年):楚王中张仪之计,绝齐而六百里地不得。
三年(前312年):秦大败楚师,取汉中地。燕昭...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3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4 四皈依是捏造吗?
“四皈依”是有明确经典依据的,在《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最上大乘
金刚大教宝王经》、《佛说般舟三昧经》、《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中皆提到了“视师如
佛”、“此阿闍梨即是一切如来”等明确开示,证明上师可皈依!此是经典,乃是佛言
,岂有错语!
在《悉地经》、《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明确说明上师可以皈依!例:“弟子之法,视
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予皈依之处”“比之如佛”“南无我师”,可见上师
可以皈依,这是世尊开示,谤密者还有何话说?
湛然如月映自心
纵然人法空性两无我,为卿依旧无憾执著.......
密宗乃是佛门正法!
2010年03月17日 星期三 00:54
刚刚看到一个问题,有关密宗的,很不幸,又见到一位谤密者,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东西
了,西藏密宗绝对是正信,不是外道、魔道!
首先,密宗的思想,符合三法印的根本道理。
其次,密宗的观点与说法,皆有经典予以证明,皆为佛说非为他传。
第三,密宗古今出过无数大德成就者,其智慧非是常人可于匹敌。
第四,密宗得到古今中外无数高僧大德明确支持,为了证明我的说法,列举一系列有修
有证的大德们的法语开示:
①曹洞宗48代 |
|
m****5 发帖数: 1131 | 45 八年来的回忆 --陈公博狱中遗作
陈公博
"东条内阁末期,东京已有和共产党妥协的动议,我们且接到日本参谋本部有派人赴延
安 商议的情报。在中国方面,有许多当地的日本军已实际和共产军默契。例如苏北清
乡计划,日军事前先期通知新四军和八路军。日军和新四军实行交换物资了。新四 军
首领陈毅负伤,由日本宪兵护送至上海疗治。共产党的代表在上海公然活动,且公然住
在沧洲饭店。"
我这篇回忆是从二十七年离川写起,是一篇自白,也可以说是汪先生和平运动的简
单实录。本来在今日大统一时候,我对於保存国家和地方人民元气的心事已尽,对 於
汪先生个人的心事已了,是非功罪,可以置而不述。但既然奉命要写一篇简述,那麽,
对於汪先生的心境,我是不能不说的,不说明汪先生的心境,和平运动就无 法说明它
的起源。对於我的主张也不能不说的,不说明我的主张,这几年的经过,便无从说起。
对於这几年来我的工作和心情,也不能不说的,不说明,便不知道这 几年来此间人们
的苦闷和挣扎,类於矫饰,而不是坦白的白白。我也知道,我参加和平运动的经过,由
反对而卒之参加,重庆的同志们都很了然,就是不写,大家都 很明白,因此,我决定
不...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46 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
《佛藏经》中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
”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
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
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
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
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
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
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
。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
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
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
...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7 為何西藏密宗(假藏传佛教)非佛教?
后期的西藏密宗始於莲花生、寂护,主要分為红派(寧玛派)、黄派(格鲁派)、
白派(噶举派)、花派(萨迦派)四大派,西藏密宗祖师们如莲花生、寂护传承了印度
教「性力派」,并结合西藏苯教「巫术」,混合而成為现代的西藏密宗。他们自称為「
藏传佛教」,让不知内情的人以為他们也是佛教,因而取得佛教信徒的财物供养。為了
让更多人了解西藏密宗的真相,以免被他们利用,成為共业而不自知,笔者谨作重点说
明如下:
(一) 西藏密宗(所谓假藏传佛教)修双身法,非佛教,而是附佛法外道
每个密宗流派虽都有自己尊奉的本尊与密续经典,但却有相同的四部密续修行次第
(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都以修证无上瑜伽為终极目标。无上瑜伽以跟异
性修双身法,达到所谓乐空双运,体会男女交合时觉知心的空相境界,号称為报身佛境
界,而说為究竟圆满修行。此由印顺法师在其所著《印度之佛教》书中提到「密教所崇
事之本尊,无不有明妃。『事部』则彼此相顾而心悦,『行部』则握手,『瑜伽部』则
相拥抱,『无上瑜伽』则交合......。『无上瑜伽』者,以欲乐為妙道,既以金刚、莲
华美生殖器,...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48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作者 挪威龙王
(1)故人音杳去不返 (2)愚盲昧昧上不来 (3)观音菩萨 教外别传 (4)如来的
法宝 (5)谁来取经 早有缘定 (6)沙悟净的痛苦 (7)恶气外露的猪头 (8)
为何狂暴如此? (9)菩萨到底做什么事情?
(1)故人音杳去不返
第八回开篇是一首词牌《苏武慢》的诗词: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
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
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
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首词,意境深,且是一部诙谐轻松的西游记中,最为深沉与伤感的一段文字。轮回沦
落中人,虽然难于自知,品味这一诗词,恐怕有莫名其妙的,没心情愉快的。为什么?
因为他道尽了人生难返的实状。与之对应的,则是须菩提祖师关于道门的述说。祖师述
说道门,是看不见的伤感。这一首词,算是可见的伤感。
这首词,跟后面的故事似乎有点脱节。本回的回目是《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