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仲景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L*D
发帖数: 3966
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仲景先師經方用藥統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cm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spiderman (听,那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 信区: tcmclub
标 题: 仲景先師經方用藥統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7 12:24:51 2009, 美东)
from:
http://tcmfriends.com/wp/?p=743
仲景先師經方用藥統計
日前把我們買單味藥的列表和大家分享,主要是要強調經方「藥簡力專」的特性。而在
有限的單味藥
中透過六經八綱的辨症來組合,就可以在大多數的病症上得到充分的治療,這是經方的
一大特色。
到底仲景方一共有多少種用藥,各個藥又有多少使用次數呢? 以下是筆者的一個統計結
果,這是根據
仲景先師的傷寒雜病論(今日之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內容算出來的:
-出現 123 次的藥有: 甘草
-出現 70 次的藥有: 桂枝
-出現 67 次的藥有: 生薑
-出現 59 次的藥有: 大棗
-出現 51 次的藥有: 芍藥
-出現 38 次的藥有: 半夏
-出
b**********g
发帖数: 5537
2
来自主题: Classified版 - [出售] 仲景牌'知伯地黄丸'15合
我想卖的物品:
国内带来的
仲景牌'知伯地黄丸'15合
保值期到2012年6月
每合200丸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滋阴清热.用于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
可接受的价格 (required):
$1/合, 不包邮费
物品新旧要求:
全新密封.
邮寄方式要求:
YCYP
买卖双方谁承担邮寄损失(required if not code only):
before delivery, seller; after delivery, buyer
付款方式说明:
BOA or paypal
广告的有效期:
till gone
我的联系方式:
mitbbs
l*******g
发帖数: 191
3
来自主题: FleaMarket版 - 出售仲景牌枸菊地黄丸 8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limpalong (limp),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出售仲景牌枸菊地黄丸 8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1 20:49:15 2015, 美东)
此药品均是本人从国内购买,全新未开封,保质期可到2017年8月,价格$5/瓶
http://www.jxdyf.com/product/20261.html?source=fh_113_1
有意者请站内联系,谢谢
接受paypal。。
d*******r
发帖数: 3875
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轉貼】淺談對火神派的認識
寨王潮 香港大學中醫學院/五年級 本科生 指導: 莫老師
摘要
火神派是近日中醫界掀起的一股新學說,其理論強調「陽主陰從、以火立極」,臨床上
長期及大量地使用溫熱性藥物,尤其是對附子的應用,更是推崇備至。本文先透過簡要
分析火神派的學術思想要點,以展示筆者對火神派的初淺認識,繼而進一步探討當中的
問題,以及其與傳統中醫理論的關係。
而火神派出現之歷史背景,亦或多或少與其理論的確立有所關連。本文第二部份將嘗試
探討火神派產生及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獨有的因素。若能對火神派歷史背景及淵
源有所了解,我們將能更公正及客觀地對其作出評價。
本文的第三部份,則希望提出火神派學說中,一些值得商榷之處,好讓我們能對火神派
以至傳統中醫,有一個更清晰及深刻的認識。筆者認為,火神派與其他學派一樣,難免
有其片面不足之處。就其「陰陽理論」、「陰火理論」、「附子用量」、「標本關係」
、「對鄭欽安原著的理解」以及「對《傷寒論》的理解」等幾個方面,筆者將嘗試提出
一些疑問,藉此拋磚引玉,好讓筆者能與各中醫藥的愛好者們共同學習及討論。
前言
自《思考中醫》一書所引起的火神熱潮,在...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个小三的逆袭
北魏孝庄帝时期有一个叫元仲景的宗室,出任过御史中尉,河南尹。他执法严厉官声不
错,对朝廷很忠心,后来丢下老婆叔袁纥氏和孝武帝一起出逃到长安投奔宇文泰。
到了长安后,他接盘了尔朱天光的老婆也列氏。也列氏妓女出身,据说是十分美貌,元
仲景对她十分的宠爱。
谁知好景不长,几年后原配叔袁纥氏带着几个孩子居然从洛阳跑到了长安。估计元仲景
是个气管炎,于是让也列氏搬出去住在外面。大概是寂寞难耐加上以前的工作经历所致
,也列氏竟然与别人通奸。事情泄露以后,宇文泰命元仲景将也列氏杀掉。不想绿帽接
盘男元仲景依旧是对也列氏一往情深,居然杀了个丫环谎称是也列氏,背地里偷偷的把
也列氏藏匿了起来。
叔袁纥氏后来发现了这个秘密。元仲景担心原配会告发小三,竟然想杀她。叔袁纥氏得
知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也开始找人杀小三。被逼入绝境的小三决定开始绝地反击,对丫
鬟说,“我要是死在黄脸婆手里,她会把我尸体扔在厕所里。我不如去向丞相(宇文泰
)自首,或许还有一条生路。就算还是个死,也能体面地下葬。你赶快去把我给告发!

“若袁纥杀我,必投我厕中;我告丞相,冀或不死。若不理首愆,犹埋我好地,尔为我
告之。”
尼玛这等视死...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7
来自主题: NJU版 - 一个小三的逆袭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vap (No, Ti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个小三的逆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5 22:22:15 2013, 美东)
北魏孝庄帝时期有一个叫元仲景的宗室,出任过御史中尉,河南尹。他执法严厉官声不
错,对朝廷很忠心,后来丢下老婆叔袁纥氏和孝武帝一起出逃到长安投奔宇文泰。
到了长安后,他接盘了尔朱天光的老婆也列氏。也列氏妓女出身,据说是十分美貌,元
仲景对她十分的宠爱。
谁知好景不长,几年后原配叔袁纥氏带着几个孩子居然从洛阳跑到了长安。估计元仲景
是个气管炎,于是让也列氏搬出去住在外面。大概是寂寞难耐加上以前的工作经历所致
,也列氏竟然与别人通奸。事情泄露以后,宇文泰命元仲景将也列氏杀掉。不想绿帽接
盘男元仲景依旧是对也列氏一往情深,居然杀了个丫环谎称是也列氏,背地里偷偷的把
也列氏藏匿了起来。
叔袁纥氏后来发现了这个秘密。元仲景担心原配会告发小三,竟然想杀她。叔袁纥氏得
知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也开始找人杀小三。被逼入绝境的小三决定开始绝地反击,对丫
鬟说,“我要是死...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载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0&fromuid=358062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传说】深圳-高珊珊-汉传讲师<[email protected]/* */> 20:00:30
大家好,今天讲两个方子,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炙甘草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是太阳病中暍证的典型方证。
太阳病中暍证,是外感病的证型之一。
前几天在这里,有同学说“伤寒家眼中无湿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得出这个结论,
是没有研究透彻《伤寒论》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清楚中医辨治学、外感病学的结果。
在中医外感病学发展史中,存在着两个旗帜鲜明的学派: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派之
间的争论,经久不衰。
秦汉时期,“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难经》记载:“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面讲过,张仲景就是以《辨伤寒》、《评病要方》(一说《杂方》),内伤、外感分
立的不同辨治框架分别论述理法方药的,后世医家将张仲景内伤外感两部著作合...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9
瘦因吟過萬山歸——半個世紀從事醫學的教訓 裘沛然
“瘦因吟過萬山歸”是清代著名詩人黃仲則所著《兩當軒詩集》中的詩句,仲則所
作的詩,以清新俊逸,直逼青蓮而見重于時。可是他懷才不遇,在坎坷的遭際中度過了
一生。據文獻記載:黃氏曾經寫過四首律詩,詩中有“全家都在西風裏,九月衣裳未剪
裁”之句,這二句詩曾經風靡當時吟壇,並成為流傳後世的七言警句。而我覺得他“瘦
因吟過萬山歸”一語,無論從藝術上或意義上來說,似都比上述二句高出一籌。因為它
深刻地揭示了治學的艱巨性,能夠贏得勤苦研究學問者的共鳴。凡是古今中外卓有成就
的學者,為探求真理,哪一個不是經歷過廢寢忘食,失敗挫折的艱難困苦的歷程。黃仲
則的寥寥七字,提示我們研究學問者既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瘦因吟過萬山歸之句,在我的研究醫學征途上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我在年
輕時閱讀清史葉香岩傳,其中載他瀕臨屬纊時對子孫說過幾句告誡的話:“醫可為而不
可為,必天資穎悟,讀萬卷書,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
也。我死,子孫慎勿輕言醫!”我當時漫不...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还有一文说:
王粲(字仲宣)生于东汉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卒
年41岁,各书均同。至于仲景见王粲,并为其开五石汤一事的时间有二说。
(1)《太平御览· 七二二卷》引《何别传》云:“王仲宣年十七(笔者注:194年
)常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且成;后三十(笔者注:224年,
黄初五年)当眉落。’仲宣以其长也,远,不治。后至三十,病果成,竟眉落。其精如
此,仲景之方术,今传于世。”若据此说,仲宣死年为四十七岁,与史实不符。
(2)皇甫谧《甲乙经序》:“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
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
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若《甲乙经序》所言为确,则仲景见仲宣之年为建安二年(197年),时仲宣年二
十一。此时之仲景既能诊知仲宣将死于二十年后,并开立五石汤治疗,则知仲景此时之
医术已是才高识妙,对于人之五脏五常,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已能探其理
致。亦即:仲景此时的医术,当已成熟到可以治疗大疫,并乘此经验著作《伤寒论》。
f*******e
发帖数: 5594
1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转载)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 十分实用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
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
派。
4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
,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
而治,就是误治。
5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
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
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
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钱汝益 (孤立肾病案)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12
来自主题: Medicine版 - 中医的几点思考
楼主是厚道人家。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其长处。一味盲从,是不理智的。
我看中西两医,就是一治病工具,那个能真正治好病,就用那个吧。就荨麻疹来说,用
中药方剂通常1个星期内可以治愈,而且不会复发。西医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现代科
学很发达,很多检测手段,特别是抗生素的出现,使有些病毒性疾病药到病除,这是中
医做不到的。
学习中医,我个人前期看得比较杂,很多是看刘渡舟先生的资料和广座,后来听过了胡
希恕先生的录音,就茅塞顿开了。
我总结一下:中医是通过实验来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还
这样,它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根据一般规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
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专对某一个疾病。
我这里贴胡希恕先生教伤寒论开始的一段话,可能对楼主认识中医有帮助。下面开始:
就说是这个书(注释: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
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
,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
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13
http://74.125.93.132/search?q=cache:rCUh8G3164MJ:www.qihuang99.com/bbs/thread-15097-1-1.html+%E5%B0%8F%E5%BB%BA%E4%B8%AD%E6%B1%A4%EF%BC%8C%E5%B0%BF%E5%BA%8A&cd=6&hl=en&ct=clnk&gl=us&client=firefox-a
虚劳补药篇提纲、桂枝龙牡汤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第七段课,
仲景的补药路数最安全也最险:
虽然虚劳体质多伴随发热、口渴等症状,后世医家多以清凉滋阴补,这是对病状妥协、
好让病患感觉舒服,但仲景不妥协,所以会发现,仲景的补药有时候会有一点危险,以
病人的体质用到这么暖的药,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后遗症,但相对而言,仲景的选
择反而是比较安全的补药,因为吃补药不当可能会导致邪气束在里面,让很多病都治不
好,就像熟地黄如果使用不当会把很多邪气黏在里面,像人参、黄耆也会束到人,故从
长期来看,仲景补药的路数是比较稳的。例如桂枝龙骨牡蛎汤可以处理遗精早泄的问题
,一般都用固涩的思维处理,但研究经方
D*******l
发帖数: 5462
1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为“风热感冒”喊冤
为“风热感冒”喊冤
发表时间: 2009-11-22 12:26 作者: 水中火 来源: 民间中医网 ngotcm.com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此帖的目的是说明《伤寒论》是伤寒与温病共论之书。仅读伤寒书就可治温病。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简单的说就是伤于寒后,由于“本气失正”,导致温邪内
生,可见伤于寒后身体也不一定出现恶寒恶风等化寒的症状,临床上许多小孩子包括大
人伤于风寒的,而出现不恶寒,反畏热的太多了。
仲景先师在伤寒论明确提出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六淫伤人
,同类相招,寒伤太阳。
温病是伤于寒后,化温。外因是伤于寒,所以才把温病初起归于太阳篇。先师仲景明确
提出温病初起属于太阳,我是说温病初起。“初起”两个字是关键,太阳温病误治或者
传变得快的也会传厥阴,阳明,少阴,少阳,太阴 。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
恶寒者,为温病。
六淫伤人,同类相招,燥气首犯阳明。仲景没有说:阳明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温病,所以温病不是伤于燥热之气。
六淫伤人,同类相招,火气首犯少阳。仲景没有说:少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温病,所以温病不是伤于火热之
D*******l
发帖数: 5462
15
就说是这个书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
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
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
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的说《伤寒论》所载的方剂都是古方,古方
不能治今病,上次咱们还有人提这个问题。这些说法呀,统统是错的。我们解答这个问
题呢,就得对这个书怎么来的(进行了解)。那么我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看待的方法,
那么这就不能不谈中医的发展的问题了。
中医的发生、发展呢,比较久远。这个书在张仲景这个时候,距现在快到两千年
了,一千六七百年过去了。那么这个书有这么完整的体系,可见中医的发展那还早的多
。由于那么早,所以中医的这个辨证施治这套东西不是在某一个基础理论上研究出来的
,像西医那样,它绝不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时代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限于科学水
平它不可能,而且又没有什么好的器具,想要对病变的本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是不
可能的。只能在人身的反映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证候吧,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治病,中
医的开始它是这么来的。...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1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医的几点思考
楼主是厚道人家。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其长处。一味盲从,是不理智的。
我看中西两医,就是一治病工具,那个能真正治好病,就用那个吧。就荨麻疹来说,用
中药方剂通常1个星期内可以治愈,而且不会复发。西医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现代科
学很发达,很多检测手段,特别是抗生素的出现,使有些病毒性疾病药到病除,这是中
医做不到的。
学习中医,我个人前期看得比较杂,很多是看刘渡舟先生的资料和广座,后来听过了胡
希恕先生的录音,就茅塞顿开了。
我总结一下:中医是通过实验来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还
这样,它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根据一般规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
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专对某一个疾病。
我这里贴胡希恕先生教伤寒论开始的一段话,可能对楼主认识中医有帮助。下面开始:
就说是这个书(注释: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
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
,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
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17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80354-6-1.html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子仁丸》
一、脾约证
许叔微医案: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
。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用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
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余至。
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
属太阳阳明。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
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日: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
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
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始定。余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
,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
按语:许叔微云:“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
尔,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
二、尿失禁
王...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489
18
引子
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除了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较之于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
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
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
,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
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我是1980年春节正式拜刘渡舟老为师的。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和一篮盖着过年红纸的水果,来到中医学院宿
舍的筒子楼二楼(不久刘老一家便迁进学院新建的教授楼四室一厅的新居)。表明来意
后,刘老先考查了我的中医基本功(这之前我已随父亲学医二年),然后点点头说:嗯
,不愧是将门虎子。还说:放在过去,这一拜师,这辈子饭碗是不愁了。不过学医不能
使人富,如果以发家致富为目的,就不要学医。我点点头。
后来老师告诉我,我是他“私人带徒的第四位弟子”。就这样,从1980年2月到1983年
10月,整整三年零八个月,跟随老先生攻读中医经典...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957
19
那是诊病没有法仲景,开药虽然杂,但是方子无非是前人方子的综合,前人方子里面的
药很多就是根据伤寒里面来的,只不过是断章取义,但还是法仲景。
比如现在很多医生都在药里加上生姜,大枣,这个也是从仲景的方子里来的,因为仲景
方子里面很多都有生姜大枣,所以后世就说生姜大枣,一个调气一个调血,气血足不得
病,所以药里都加上生姜大枣。
还有仲景很多药里都有甘草,后世就认为甘草是和事老,解百药毒,所以开方子都加甘
草。
F*I
发帖数: 2896
20
李士懋:乌梅丸
2015-12-26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1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士懋
编辑/王超 ⊙ 校对/阿珓、居业
I导读: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脏之阳;附
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功能回阳救逆;肝肾乃相生关系,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
方含四逆,母虚则补其母;当归、桂枝、细辛,含当归四逆汤主药,因肝阳虚,阳运痹
阻而肢厥,以当归四逆汤;芩连参姜附,寓泻心之意,调其寒热复中州斡旋之功,升降
之职。乌梅丸集数方之功毕于一身,具多种功效,共襄扶阳调寒热,使阴阳臻于和平,
故应用广泛。若囿于驱蚘、下利,乃小视其用耳。
乌梅丸(伤寒论)
(一)对乌梅丸的理解
这是一首阳虚而火郁的方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二见。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
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扰入其
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
主之。又主久利。”
《金匮·趺蹶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蚘厥者,当吐蚘,令...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464
2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http://www.ngotcm.com/forum/article-18486-1.html
摘要: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看看这才是真真的中医!!! 陈源生:医学生涯六十年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 陈源生 【作者简介】陈源生(1897~),四川铜梁县人。中医世
家,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对《伤寒论》、 ...
陈源生:医学生涯六十年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 陈源生
【作者简介】陈源生(1897~),四川铜梁县人。中医世家,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
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善于汲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
中草药的研究尤其心得。治病不拘成法,主张轻灵巧取,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
深的造诣。着有《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简便验方歌括》
在畸岖的医学道路上,我虽已经历了六十多个寒暑,但仍不敢妄言医道精微。只能把一
些点滴的经验教训披陈如下,以与同道共勉。
由诵习方药入手,从流溯源
我家世代以医为业。叔祖父陈济普,以内、妇、喉科见长,在铜梁一带行医数十年,名
噪一方,家父
及兄长皆从其学。我九岁发蒙读私塾,二、三年后,父亲就叫我在课余背诵《药性赋))
。所赖年少...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22
温经汤证探讨
缘起:这篇内容是我在听小艾老师讲冲脉后再看经方时的片段感悟,后来有一位王同学
问我她治疗效果较好的一个病例看起来即有柴胡汤证也有温经汤证,要如何辨别。我费
好大劲组织语言想把我的想法说清楚,因而写成这样。写完之后自己发现不知道这样的
理解是不是牵强或臆测。
温经汤从最初学习起我就不理解它,看过所有的解释也无法满意接受。直接有了如下的
理解,但我确实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或是否有显然的硬伤。发在这这里希望得到
大家的指正。
感谢这两位了不起的小中医,没有她们的讲解与提问我会仍然在不理解温经汤主治与方
意的困惑中。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
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
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应是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
血,或...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458
23
你所谓的师法仲景,和我说的师法仲景,根本就是两回事。
我的意思是,把仲景的条文装到脑袋里,随时取用,翻来覆去,灵活多变,以不变应万
变。谁说病总不是按照书生的?你先把按照书生的这些病一副好他个7成,再说那些没
有按照书生病的。走路还不会就想跑。
我怎么看很多病都是按照伤寒论生的?关键还是你没有抓住病的关键点,如果抓住了,
当然就是按照书生的病。我还看到一个晚期癌症的,就是伤寒论里的方子,原方。后人
不懂仲景组方的原理,就胡乱组方,效果当然打折。
现在庸中医满地爬(不是说我们这里,这里还是应该很好的),不看病人,看西医的死
的机器检测结果,开西药,或者大方子,根本就没有读过伤寒论。难怪有那么多的反中
医,中医黑。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仲景神断预后
张仲景神断预后
我国古代神医通过“察颜观色”就可以决生死,知未来。这并非仅仅是一种占卜术的神
机妙算,而是对人体科学的整体把握和多年临床经验的娴熟运用。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人们称为中医的“医圣”。他预言王仲宣生死的故事,可谓神奇。
一次张仲景偶遇王仲宣,那时王仲宣只有二十岁出头,张仲景对他说:“你有病,到四
十岁时眉毛脱落,半年后就将死亡。你从现在起服用玉石汤,可以幸免一死。”王仲宣
听了这样不顺耳的话,当然心中不快,虽然接受了张仲景开的药方却没有真的服药。过
了三天,仲景又见到了王仲宣,就问他:“汤药吃了吗?”王仲宣回答:“已经服过了
。”仲景说“看你的神情面色好像并没有服药,你为何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仲宣本
不相信仲景所言,就避而不答。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毛脱落,在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天死去,果真证实了张仲景的预言。
中医认为人体的任何局部和整体都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微小的局部,不日耳朵、手掌、
面相等等都是整个身体的全息缩影。中医有句术语叫“其华在面”。面色如同生命的一
面镜子,可以时刻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张仲景可能就是通过对王仲宣的面色观察而
对察知他身体的整体状况的。
t**x
发帖数: 20965
25
人看病是治病为目的的。而不是套用西医理论。 治病的结果就是病人感觉舒服了, 日
常的事情都能处理了, 没有太痛苦, 目的就达到了。
你就说西医病菌, 难道病菌都被杀死了?很显然不是, 那么你这个杀菌怎么就叫治好
或治不好。。。 所以西医杀菌厉害了 就把病人给杀死了。
这是西医的大缺点, 你拿这个标准来套用其他的科学方法显然就是错误的。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9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
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
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
,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
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26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转载:
《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一个“张仲景见王粲”的故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
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
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
死,终如其言。”,很多中医学者都喜欢将此故事当作史料来引用,然而我认为这个故
事存在很多漏洞,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张仲景和王粲可不可能见面?
张仲景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出生于南阳(今河南南阳
市),从《伤寒论》序中“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及其本人曾被举孝廉,估计其家
族当时在南阳是名门,因为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没点关系的话,被举孝廉的机会是很小
的。后官至任长沙太守(关于张仲景究竟有没有当过长沙太守,历来说法不一,鉴于
1981年在南阳发现的张仲景墓碑,笔者还是认同其曾任长沙太守的),死于建安最后几
年(约公元215~219年)。由于各种原因,《三国志》及《后汉书》对张仲景几乎只字
未提,而以后的记载又因为所距年代太远,可信
L*D
发帖数: 3966
2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杨维傑: 谈谈五苓散
http://www.drweichiehyoung.com/chinese/Shanghan-1.htm
谈谈五苓散
杨维傑
月前在学校的博士班讲授伤寒论,几位同学对五苓散提出不少问题,在这里就来谈谈五
苓散。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应用有八条之多,金匮也有叁条,可见其应用颇为广泛。
壹、【方源】
下面是伤寒论书中应用五苓散的原文:
1.太阳病,发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
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2.发汗已,脉浮数,小便不利,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
主之。(74)
5.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
之。(156)
6.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
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141)
7.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356
2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转载)
男,82岁,主诉毎坐起头晕、恶心呕吐,不敢睁眼,数分钟后减轻,门诊大夫予中药黄
芪桂枝五物汤
之类一周,未减轻。病人不想再吃中药,9天前遂住院,因为发病不敢睁眼,考虑大脑
后循环椎基底动
脉供血问题,拜阿、西比灵、颈椎牵引、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观察。昨天再次见患
者,言未再呕
吐,还是晕。告诉他给你开个专治起则头眩的方,患者同意,茯苓30g 桂枝15g 苍白术
各10g 炙甘
草6g 五味子6g,今日又见患者,患者说昨天下午吃了中药,今天没一点事儿了。 要是
早几天吃你
的中药就好了,少受多少天罪呀。
疗效本在意料之中,但还是给我一丝别样的欣慰,到阜外医院进修心内之后,关注心血
管新进展多
了,对中药关注的少了,对桂苓剂(苓桂术甘、苓桂姜甘、苓桂枣甘、苓桂五味甘)关
注是很久以前
了,头脑中支离破碎,不系统。
至于用方指征,仲景明言,看看仲景书就知道了,
重大发现:1、桂苓配伍来源可查到辅行决----泻肾汤。
这是仲景用药的依据。
升阳之方,黄芪为主,指的是大阳旦汤黄芪配桂枝,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指的是泻肾汤(小泻肾汤合小补肝汤变化),茯苓配桂枝优
于黄芪配桂枝
治疗阳虚之...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641
29
一篇轉載。看到這篇文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我們中醫版的一位好朋友。這位好朋友似
乎學過一點中醫,然而又不到家,連內科外科都搞不清楚,後來就投向了西醫的懷抱,
反過來覺得中醫事事都不行,前些日子還貼了什麼王教授的話。真是像某位版友說的:
人笨怪刀鈍。中醫的教育做到這樣實在悲哀,廢話少說,請各位看文。
==========================================================================
來源不明,網路傳送文章。
(本文開始)
不是中醫不行,是學中醫的人不行
北京大學 郝光明
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在全國肆虐,幾令現代醫學陷入無策可施的窘境,但面對來
勢洶洶的非典型肺炎,沉寂已久的中醫學卻顯示出了她頑強的生命力。廣州中醫藥大學
兩所附屬醫院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綜合治療,療效顯著。至今年6月,附屬一院治療80
余名SARS患者,無一例死亡,平均退燒時間3天,平均住院時間9天,且醫護人員無一人
感染。二附院至4月初收治112例患者,平均退熱時間7天,平均住院18天;二附院甚至
純用中醫藥治好了15例SARS患者。鍾南山院士所在的醫... 阅读全帖
d*****9
发帖数: 178
30
2010年的事,我在这中医版和俱乐部陆续提过好几次。有网友鼓励我将案例写完整公布
出来,但是一来我们实在被害人医生害得焦头烂额只将心思放在调理病人上而没多余精
力,另一方面我也想等到自己中医知识学扎实一点,家里几个人调理得好一点了,写下
来才更有信服力。
你可能还没想像到倪海厦的辩证水平是怎么样的吧?以下是我从网上一篇文章中摘取的
一部分,给大家长见识了:
-----------------
“2010年08月02日跟診之診療日誌
今天自加拿大來了一位華人,在國外出生,所以不會說中文,他自述不知道如何
咳嗽,因為從小他的胸肋就下陷,我請他將襯衫打開,只見其胸腔正下方雙側的確是向
內呈凹陷狀,一望可知,這是大陷胸湯症,病人兼有手抖現象,其陷胸症狀是來自剛出
生時,醫院中負責接生的醫師,沒有將小孩倒過來打屁股,只用吸痰機將鼻子及口腔中
的羊水吸出來,而沒將肺中的羊水排出,這就是他的病因所在。。。。。。。”
————自称经方家的倪大侠认为胸胁下陷就是大陷胸汤证,并且一望得知!如此简单
明了,仲景伤寒论中关于陷胸汤证的条文阐释可真是难以望其项背啊!胸腔向内凹陷的
深是大陷胸汤证?凹陷...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3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朱培府讲中风zz
2014.11.03豫一品堂朱培府讲中风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38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一品堂主说中风专题2014-11-3
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
今天凌晨,恩师把汉传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部分精髓,给公布出来了,大家一定要珍惜,
更要善于运用。趁着今天下午有空,我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先兆中风的案例吧。
一、汉传中医·一品堂医馆·中风病案系列之一 【先兆中风案】
夏某某,女,67岁。
初 诊:2013-4-6
主 诉:头晕腿软,手指、面部麻木3日。
病 史:3年前轻度脑梗,经某医院治疗愈,2年前跌倒致使一侧骨头骨折,手术后躺
床上3个月未愈。后来服用服我医馆自制神效接骨丹,半月后下床能自理生活。3日前中
午入厕突然晕倒,半小时后自动缓解,未在意,当晚又发作,至某医院诊为:多发性脑
梗,因输液过敏,故第二日出院,来我医馆吃中药。
刻 诊:身体中等,面色红黄,头晕, 记忆力差,左侧大拇指、食指麻木,面部麻
木如风行,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白内障 )。身出红疹,瘙痒...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32
以前不知道这个链接还需要注册。抱歉。
2014.11.03 刘志杰老师总群解密-汉传中风专题(部分)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35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前言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威胁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由
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
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
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
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即使应用目前西医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
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
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 阅读全帖
i**o
发帖数: 1161
3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你们手头的伤寒论是什么版的

这样说来,我的资料就更多了,看我来篇长的:
《伤寒杂病论黄序》(注:黄-黄竹斋)
兹取十二稿本(注:十二稿-桂林古本)与今世通行之宋刊《伤寒》、《金匮》各书
及近年湖南刘昆湘得于江西张隐君之桂本,涪陵刘镕经得于垫江某
洞石柜之桂本相校,如太阳篇下“脉浮滑”节,宋本及涪本同作
“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方乖违,义实难通。湘
桂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作“里有
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又如《伤寒论》第 25 条“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本作“太阳病,服桂枝汤后,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如此之类,不胜枚举,孰是孰非,观者自知。
(注:这种跟宋本一字一句对比辨析的例子我有整整一本书)
论非后人补充
或曰:《伤寒杂病论》久已残缺,此是否为后人对圣师著作的
补充?答曰:若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之文,应有此疑,今二者差
异如此之多,皆以桂林本为是,若他人删补改易,岂能尽合圣师之
意。且又句句工整、无懈可击。观其增文部分,有一字或数字者,
一句者,一条者,数条者;半篇者、全篇者,或接连数篇者,且多
是古医籍未载之独特见识。倘是别人... 阅读全帖
i**o
发帖数: 1161
3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你们手头的伤寒论是什么版的

这样说来,我的资料就更多了,看我来篇长的:
《伤寒杂病论黄序》(注:黄-黄竹斋)
兹取十二稿本(注:十二稿-桂林古本)与今世通行之宋刊《伤寒》、《金匮》各书
及近年湖南刘昆湘得于江西张隐君之桂本,涪陵刘镕经得于垫江某
洞石柜之桂本相校,如太阳篇下“脉浮滑”节,宋本及涪本同作
“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方乖违,义实难通。湘
桂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作“里有
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又如《伤寒论》第 25 条“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本作“太阳病,服桂枝汤后,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如此之类,不胜枚举,孰是孰非,观者自知。
(注:这种跟宋本一字一句对比辨析的例子我有整整一本书)
论非后人补充
或曰:《伤寒杂病论》久已残缺,此是否为后人对圣师著作的
补充?答曰:若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之文,应有此疑,今二者差
异如此之多,皆以桂林本为是,若他人删补改易,岂能尽合圣师之
意。且又句句工整、无懈可击。观其增文部分,有一字或数字者,
一句者,一条者,数条者;半篇者、全篇者,或接连数篇者,且多
是古医籍未载之独特见识。倘是别人...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98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九个圣人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a*****8
发帖数: 2957
36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明园遗址再次遭到破坏,[1]建筑基址和山形水系仅存轮廓。
炎帝陵主殿及其附属建筑遭严重破坏,[2]並刨挖陵墓內存物搶奪一空,最後全部夷为
平地。
倉頡庙多处石碑被毁,陵墓遭刨挖。[3]
山西舜帝陵被毀,[4]墓冢挂上了大喇叭。[3]
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
車上游街示眾。[3]
西藏大昭寺主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西藏扎什伦布寺的佛塔中存放的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遗骨被红卫兵挖出肢解抛弃[5]。
曲阜孔庙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孔子墓被鏟平挖掘,其內孔子遺骸早已不知所終,“大成
至圣先師文宣王”大碑被毁。廟碑被毁,孔廟的泥胎塑像被毀。[6]最早进行的破坏活
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的200余名师生组织,被摧毁的之前登记在册的文物就有6618件,其
中画929幅,书籍2700余本,石碑1000余块,墓葬2000余。[7]
孔子的七十六代孫孔令貽的墳墓被掘开。[3]
安徽和縣烏江畔項羽的霸王廟、虞姬廟和虞姬墓,香火延續兩千年至今日,“橫掃”之
後,廟、墓皆被砸成一片廢墟。文革後去霸王廟的憑吊者,見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
在地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哪两种下酒菜吃起来最费事?
《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农
家书屋重点图书”。洪烛美食书由日本青土社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日本《朝日新闻》
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
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
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
【还有比这更好的下酒菜吗?生活的速度仿佛慢了下来,时光的流逝也慢了下来。这是
“慢”带给人的快乐。其实吃螃蟹的美妙之处也在于此。如果把蟹肉全给你剥好端上来
,你还会有把酒临风的愿望吗?你还会有持螯赋诗的感觉吗?“慢”也是快乐,因为你战
胜了时间。】
螃蟹与田螺
洪烛
传统的下酒菜里,吃起来最费事的当属螃蟹与田螺了,一雅一俗。两者都是需要工具的
,典型的自助食品:在酒楼里吃螃蟹,堂倌会小心地在你桌上摆下不锈钢的钳子、锤子
(不知是否还有镊子),供你攻克敌人堡垒,感觉上像要做一次外科手术;吃炒田螺虽然
不至于那么如临大敌,但也缺少不了一根针或牙签什么的。炒田螺相当于象棋里的小卒
子,螃蟹则无疑有老帅的地位。所以好风雅的人吃螃蟹时如读经典,会下意识地正...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914
38
(方舟子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未包括所
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药。另外,大部分
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
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
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
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
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
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
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
、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
丸、当归四逆丸(汤)、...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951
39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2014年7月新剧集锦
神医大道公前传
类型:喜剧/古装/神话
地区: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导演:张弛/杨证雄
时长:39集
上映:2014年7月30日
神医大道公前传演员表:
吴夲(韩栋 饰)
鲍大银(孙耀琦 饰)
盖仲景(小张铎 饰)
秦大悲(杜海涛 饰)
袭月(张芯瑜 饰)
青竹(刘迪妮 饰)
楚练(李茜 饰)
太上老君(牛飘 饰)
天庭总管(韩银龙 饰)
玉皇大帝(任学海 饰)
神医大道公前传剧情介绍:
《神医大道公前传》是继《神医大道公》后所推出的一部古装神话喜剧,由韩栋、孙耀
琦等实力人气影星领衔主演,讲述了原本只是掌管医书的小神吴夲(韩栋饰)凭借着智
慧和魄力多次阻止了神医盖飞和魔王瘟君袭击天庭,然而在一次与盖飞和瘟君的打斗中
,三人不幸纷纷落入凡间。玉帝的两位女儿也因卷入争斗而误落凡间。在凡间,吴夲成
了游医行侠仗义,治病救人,受百姓爱戴,引来了朝廷首席御医盖仲景(小张铎饰)的
嫉妒,这人也正是下凡后的盖飞,两人在凡间依旧争斗不断。而误落凡间的两位公主纷
纷对吴夲心生爱慕,因此也深陷二人的争斗之中。与此同时,瘟君之徒青竹欺骗下凡寻
找公主的哪吒,伺机寻找到了能够复原瘟君的宝贝,使得魔王再次现...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4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另有人撰一篇:
【摘要】 张仲景于建安二年为王粲诊病,言“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章太炎及郭霭春认为其死于麻风。据有关史料考证,得出以下结论:1.张仲景与王粲
于建安二年(197年)相见。2.张仲景于王粲20岁时预断他20年后将死,此事亦见于《
太平御览》,其说可信。3.王粲死于大疫,非死于麻风。后人据《甲乙经序》所说“眉
落而死”推断死于麻风,与史实不合。
【关键词】 王粲 张仲景 史料 考证
张仲景于建安二年(197年)为王粲诊病。《甲乙经序》云:“仲景见侍中王仲宣
,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
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
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耶?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此二
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甲乙经序》“时年二十余”,南宋程迥于淳熙三年(1176年)所撰《医经正本书
》引序无“余”字。孙鼎宜《张仲景传》谓“余”字乃语助词,非“多余”之 “余”
:“盖余字古多用以足句。如《日出东南隅》诗:一环五百万,两环千万余。其明证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马兜铃酸致肝癌 问题的严重性
中药毒副作用备览
(方舟子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
未包括所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
药。另外,大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
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
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
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
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
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
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
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
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
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
大青木香等。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马兜铃酸致肝癌 问题的严重性
中药毒副作用备览
(方舟子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
未包括所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
药。另外,大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
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
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
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
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
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
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
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
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
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
大青木香等。
...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43
http://tcmfriends.com/wp/?page_id=720
很多朋友們都在說仲景先師的傷寒雜病論的思路就像是一個電腦程式。非常的合乎邏輯
而且也很容易模組化。世上的經方家相信也有很多人著手來寫程式了。一年多前我們團
裡的某位師兄開始就其可行性寫下一些演算法。在經過大家討論後,矽谷中醫損友團的
們師兄弟們在一年半前開始著手寫程式和模組。寫程式雖是小事,我們也不敢說是專家
。對經方的掌握部分可說是相當程度上有不足。所幸在這開發程式的期間,多次得到恩
師的鼓勵。恩師雖知此程式並不圓滿但仍肯定我們的努力方向。在這裡也要感謝恩師的
支持。
在這一段日子的開發和試用中,大家都有很大的成長。也驚訝於仲景先師的思路之細密
。這真是非常明高明的醫學,經方的診治比之今日的醫學可說是超越太多了!
我們計劃將會公開請大家試用的程式有:
1. 經方日用診治學習系統
2. 漢醫經方專家系統
「經方日用診治學習系統」可說是「一般日常病症診治程式」(也就是一般感冒腹痛等
病的治療),這個版本的構想是希望透過廣為推廣,讓大家可以用來在小病時就由經方
來照顧。達到「上工治未病(未成大病)」的理想。程式已經
s*******n
发帖数: 452
4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附子加工黑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cm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spiderman (听,那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 信区: tcmclub
标 题: 附子加工黑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6 03:08:25 2009)
http://hi.baidu.com/jerrywumeng/blog/item/0195e035532c441791ef3994.html
附子谁还敢用!(转)
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
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袪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
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
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
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
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
,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而扶阳
L*D
发帖数: 3966
4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郑钦安: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
唐步祺:<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六经定法贯解
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阳。太阳为寒水之区,居坎宫子位,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发
起。子为一阳,故曰太阳。太阳如天之日(日从东海而出,海为储水之区,水性主寒,
故曰太阳寒水),无微不照,阳光自内而发外,一身上下四旁,莫不毕照焉。所以主皮
肤,统营卫,为一身之纲领。然太阳底面,即是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也),若太阳病,
过发汗,则伤少阴肾中之真阳,故有亡阳之虞。
所以近来医家病家,畏桂麻二汤发汗,等于砒毒,毫不敢用,由其不知桂麻二汤,非发
汗之剂,乃协和营卫之方也。营卫协和,则向之伏于皮毛肌肉间者,今皆随汗而尽越于
外矣。邪出于外,则表气疏,里气畅,病所以立解矣。至若发
汗而致亡阳者,岂真麻桂之为害哉?不知由其人内本先虚,复感寒邪,今得桂麻协和阴
阳,鼓邪外出,大汗淋漓,而肾中一线之元阳,乘气机之鼓动,而与汗俱出,实气机势
时之使然,非桂麻之必使人亡阳也。
观于气实之人发汗,毫不为害,从可识矣。然则仲景又岂不知内虚之人不可发汗乎?观
于食粥、与不食粥,微发汗、更发汗,中病即止诸句,仲景已于内虚之人,早为筹画矣
。真是步步规矩,处处苦心,惜乎知之者寡
L*D
发帖数: 3966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cm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LDD (Linny), 信区: tcmclub
标 题: 任应秋: 如何学习《伤寒论》
关键字: 任应秋,《伤寒论》,赵开美,白文本,注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2 12:00:16 2010, 美东)
http://www.wwt.com.cn/dp-bbsthread-655.html
如何学习《伤寒论》
任应秋
《伤寒论》是中医学习辨证施治较有系统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学习中医,
必须要读《伤寒论》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但是究竟如何阅读才好?我想
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仅供初学《伤寒论》者的参考吧。
(一)选本
一般读《伤寒论》的,往往都是读注本的多,很少有从《伤寒论》白文本着手。其实这
是研究伤寒论的关键问题,不应该忽略。因为白文本是仲景《伤寒论》的基本面貌各家
注本于《伤寒论》的本来面目,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了。当然,所谓白文本,亦只是指
北宋林亿等的校刊本而言,除了林校本而外,我们不可能再看到更接近仲景原论的白文
本宁。北宋刊本,亦为稀世之珍,国内还没有访到是否有这个本子
L*D
发帖数: 3966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cm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LDD (Linny), 信区: tcmclub
标 题: 任应秋谈如何学习《金匮要略》
关键字: 任应秋,金匮要略,伤寒论,背诵,痉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2 14:19:47 2010, 美东)
http://www.gxfxwh.com/thread-7664-1-1.html
任应秋谈如何学习《金匮要略》
(一)《金匮要略》的源流及其与《伤寒论》的关系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齐名,都是汉代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其实仲景在《
伤寒论自序》(原名《伤寒卒病论集》)里仅说:“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并没有提
到著《金匮》的话。但现行《伤寒论》不仅无杂病,卷数亦只有十卷,这是什么道理呢
?宋代郭雍曾解释道:“问曰:伤寒何以谓之卒病?(即指《伤寒卒病论集》这名称而言)
雍曰:无是说也。仲景叙论曰:“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而标其目者,误书为卒病。
后学因之,乃谓六七日生死人,故谓之卒病,此说非也。古之传书怠堕者,因于字画,
多省偏旁,书字或合二字为一,故书杂为,或再省为卒,今书卒病,则杂病
i**o
发帖数: 1161
48

这你就不懂了吧,仲景身后曾留下一笔巨款,交待子孙要时时记住找托,千百年下来
仲景托无数啊,连相信托的都能拿到酬劳 ---- 这就是“信托基金”的由来,呵呵。
。。。
y*******s
发帖数: 641
49
幾年前張仲景大師出現在我夢中,還交給我一本書,然後我就變張仲景的托了。。。。
這個神話編得如何?
b*******l
发帖数: 856
50
--如此观来,人类与自身疾病的斗争发展到今天,大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疾病
的科学诊断和治疗;二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前者是由现代医学来完成,后者是由
现代医学和各民族、各地域的传统医学来共同完成。要摆正传统中医的位置,既不能髙
估,也不能低砭,既不要好髙务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洽如其份,实事求是
------------
--据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
周代1次,秦汉l5次,魏晋l7次,隋唐17次,两宋5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
次。又据中新社北京2005年4月5日报导〔曾利明、秦秋〕: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
献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间,中国平均每四年就有
一次大的疫灾。且不说《宋序》所云:“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也
不说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但从宋以后国家校
正医书《伤寒论》十卷,颁行天下,世人皆晓,习医者甚众,可疫灾的发生仍呈逐渐增
加并加速发生的趋势,死亡的人数就更难统计了。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