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佛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n**********a
发帖数: 438
1
http://www.zhibeifw.com/news/list.php?id=9925
2013年度神變月持明法會通告
2013年神變月持明法會從藏曆初一至十五,公曆2013年2月11日至2013年2月25
日召開,為期十五天,主要念誦觀音九本尊心咒和懷業祈禱文。
法王如意寶在世時特別重視持明法會,僧眾共修懷業,使自他獲得身心自在,
順利成辦弘法利生事業,具有眾多不可思議的功德。希望大家盡量隨喜參加,隨力念誦。
本次法會不進行直播,不統計念咒數量,屆時智悲講堂會安排九本尊心咒、懷
業自在祈禱文的共修。詳情請參考講堂通知。
吉祥圓滿!
智悲網絡部
2013年2月9日
h********i
发帖数: 87
2
对您的增补,末学也没有什么大的意見,所以没有回应。不过看了您的另一回文,觉得
还是应该回应。做错事末学这一生做过很多,前世更是不可计数,相信前世一定和您结
过违緣,所以您对末学时有误会,这里向您忏悔!
那末学就多说几句心里的想法:末学没有马甲,平时也很少上论坛,只是最近希望能澄
清一些人对藏传佛法的误解所以经常逗留贵版,对您和Lila都不了解。我的理解是楼主
贴的文和标题是经文直譯过来的,楼主并没有任何自己引导的动机,只是您可能和解脱
很相应,希望是另一个标题。对末学来说,起心动念还是有诸多的三毒烦恼,虽然会去
造善因,但是会更注重防惡因,所以思维惡业的过患是经常的功课,不然将来如果恶业
重先感果,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人身都不保。所以末学觉得这个标题没有问题。
另外想补充一点的是:「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
諦令解脫。」就算有舍利弗尊者这样的善知识,我等也需要靠闻思修,戒定慧积累到足
够的善根才有可能一闻就悟。六祖大师那一世听一个书生诵金刚经就初步开悟,最后由
五祖再講金刚经彻悟,这和他多生多世积累的善根是分不开的。

”。
d******r
发帖数: 5008
3

〇z,不是针对任何个人就不是口恶了? L〇L
修佛的修成个降头师德性还成天自以为是跟个祥林嫂
一样满世界贴小广告也太搞了,佛法都让你们塞屁眼
里去了。
人的因缘启是你们几个喇嘛托儿用俩故事就定得了的?
你们算哪根葱呀?
h********i
发帖数: 87
4
末学的忏悔是因为对佛的圣言量有一定的信心,相信業果真实不虚,加上思维和实践業
果的一点信心,末学相信今生的违缘一定是宿世的恶业所感,所以要忏悔恶业。
另外末学再补充几句:佛法的修学次第是戒定慧,戒是要戒我们身口意去造作恶因,调
伏粗大的烦恼(烦恼发动身口意造恶业),得内心的清凉;戒之前还需要亲近善知识,
对经论做大量的聞思,否则我们连烦恼的形象,对治的方法都不知道也无从戒起。佛法
是内明,内学,所修学的一定是实践在自己的内心的,不断地调伏,修正,提升自己的
内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当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净化,越来越清净,外境也会越来
越清净。
j*******1
发帖数: 182
5
感恩来看这个公案的师兄们!这个公案末学是COPY出来的,所以没有必要修改任何的文
字:)
末学来与大家分享《百业经》的公案主要因为<百业经> 是关于业因果的公案,对因
果没有定解的话很容易造恶业也不知道; <百业经>用最简单的公案来说明很多的道
理,很有意思,末学是再学习过程中想与大家共享,希望有缘的人看到能生欢喜,末学
会很随喜;如果没有缘分的人看了生分别念的话末学觉得很可惜。
其实世界这么大,能在这里认识也是一个缘分,也是往昔我们可能某些的缘分吧,大家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成为身边的人,所以我们还是结善缘比结恶缘好,呵呵呵:)
佛法不是商品,不用推销,真正的高僧大德更不需要人来推销。佛法学的就是智慧与悲
心,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互相就自己狭隘的分别念来判断自己不清楚事情。世界之大,无
奇不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世界也小,随时很多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善护口
业还是有必要的,与大家共勉!
末学其实来这里也很喜欢看到不同的师兄发不同宗派大德的文章,可以学习很多的佛教
知识,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宽广的心胸来面对这个宽广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心,佛陀成道摧毁十万魔众时,并没有使...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657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附佛外道名单
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只劫积行勤苦所集
佛法.
阿难。未来之世当有如是诸恶比丘出现于世。虽披法服剃除须发破我佛法。

。”
M*******A
发帖数: 1445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附佛外道的49个典型
LZ谤佛法僧的水平真够档次了
t******g
发帖数: 17520
8
http://dhamma.sutta.org/books/dhammapada-stories-dhammanada-04.
往生三十三天的女信徒
采集诸花卉,心生染着,
又无法厌足贪欲的人,沉沦生死。
葩倜扑姬喀枯玛莉是沙瓦提城的女信徒,十六岁时就结婚了,并且育有四个儿子。
她很有德行,喜欢以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布施修行的人。她经常到僧团精舍去清洗房舍,
装满所有瓶罐的水并且做其它的杂事。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之一,同
时 ,她还清楚记得她是在所有的人都到花园摘花嬉戏时往生到人间的。所以,每次供
养比库或做其它的功德时,她都渴望将来能往生三十三天,再做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一
如前世般。
有一天,她生病去逝了,并且正如她热烈期望地往生三十三天,成为三十三天王的
妻子。由于三十三天的一天等于人间的一百年,所以她再往生三十三天时,三十三天王
等人还在花园里玩,几乎忘了她的存在,所以当她再度加入时,三十三天王问她一早上
都到那里去了,她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人间走一回了。
这时候,比库们向佛陀报告葩倜扑姬喀枯玛莉去世的事。佛陀说:
生命是短暂的,人还未能满足感官欲望时,死亡已经夺走人的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的宽度
这东西不是修出来的, 是悟出来的
如果这句话单拿出来说, 就有人会觉得, 那就不用修了。。。。
这就需要解释, 然而解释又需要引入新的概念, 然后又需要解释新的概念
这就没完没了了, 就和版上的人吵架一样, 嘿嘿
所以就有这样的公案, 问:学佛有疑如何? 大师傅说 “大宜? 小宜? 大宜东北角
, 小宜僧堂后”
网上搭话,就是添(舔)口水。。。LOL
W**N
发帖数: 1037
10
最近忙了。才看《无门关》公案五
--
香嚴上樹
香嚴和尚云。如人上樹。口樹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
即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正恁麼時。作麼生對。
無門曰。縱有懸河之辨。總用不著。說得一大藏教。亦用不著。若向者裏對著。活却從
前死路頭。死却從前活路頭。其或未然。直待當來。問彌勒。
頌曰
香嚴真杜撰  惡毒無盡限
啞却衲僧口  通身迸鬼眼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9/T48n2005.pdf p.3]
W**N
发帖数: 1037
11
This koan should be contemplated from two points of view. The first is the
actual process of practicing Zen in order to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The
second i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the self or being, or of Buddha nature.
“Have you eaten your rice gruel yet?” Zen masters do not like abstract
words or concepts such as Buddha nature, enlightenment, nirvana, and so
forth.。。。
The verbal exchanges in Zen are, therefore, always concrete. In conceptual
form, Jōshū’s questions would read, “Have you t...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2
《无门关》公案 8 奚仲造車
月庵和尚。問僧。奚仲造車一百輻。拈却兩頭。去却軸。明甚麼邊事
無門曰。若也直下明得。眼似流星。機如掣電
頌曰
機輪轉處  達者猶迷  四維上下 南北東西
(链接同上 Page 4).
----
In this case, our essential nature comes on stage in the guise of a cart[车
]. Every koan [公案] deals with our essential nature, and you must never
be bewildered by the garb or trappings it appears in. Here the cart is
another name for our essential nature, and Gettan [月庵和尚,临济宗] is
trying to make us realize it through this medium. He is asking us to apply
the question to our own problem...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3
最近忙了。才看《无门关》公案五
--
香嚴上樹
香嚴和尚云。如人上樹。口樹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
即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正恁麼時。作麼生對。
無門曰。縱有懸河之辨。總用不著。說得一大藏教。亦用不著。若向者裏對著。活却從
前死路頭。死却從前活路頭。其或未然。直待當來。問彌勒。
頌曰
香嚴真杜撰  惡毒無盡限
啞却衲僧口  通身迸鬼眼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9/T48n2005.pdf p.3]
W**N
发帖数: 1037
14
This koan should be contemplated from two points of view. The first is the
actual process of practicing Zen in order to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The
second i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the self or being, or of Buddha nature.
“Have you eaten your rice gruel yet?” Zen masters do not like abstract
words or concepts such as Buddha nature, enlightenment, nirvana, and so
forth.。。。
The verbal exchanges in Zen are, therefore, always concrete. In conceptual
form, Jōshū’s questions would read, “Have you t...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5
《无门关》公案 8 奚仲造車
月庵和尚。問僧。奚仲造車一百輻。拈却兩頭。去却軸。明甚麼邊事
無門曰。若也直下明得。眼似流星。機如掣電
頌曰
機輪轉處  達者猶迷  四維上下 南北東西
(链接同上 Page 4).
----
In this case, our essential nature comes on stage in the guise of a cart[车
]. Every koan [公案] deals with our essential nature, and you must never
be bewildered by the garb or trappings it appears in. Here the cart is
another name for our essential nature, and Gettan [月庵和尚,临济宗] is
trying to make us realize it through this medium. He is asking us to apply
the question to our own problem...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6
《无门关》公案 10 清稅孤貧
曹山和尚。因僧問云。清稅孤貧。乞師賑濟。山云。稅闍梨。稅應諾。山曰。青原
白家酒。三盞喫了。猶道。未沾唇
A monk, Seizei [清稅], eagerly asked Master Sōzan[曹山本寂,唐禅师,曹洞
宗始祖], “I am solitary and poor. I beg you, Master, please help me to
become prosperous [清稅孤貧。乞師賑濟].” San[山] said, “Venerable Zei!
[稅闍梨,“闍梨”即“首座,上座”]” “Yes, Master!” replied Zei[稅應諾
]. San said, “You have already drunk three cups of fine Hakka wine [三盞
喫了青原白家酒]and still you say that you have not yet moistened your lips
[猶道未沾唇].”
---
As you know, the answer “Yes, Master!”...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7
《无门关》公案 16 鐘聲七條
雲門曰。世界恁麼廣闊。因甚向鐘聲裏披七條
Unmon said, “The world is vast and wide like this. Why do we put on our
seven-panel robe at the sound of the bell?”
Yamada, Koun (2005-06-10). The Gateless Gate: The Classic Book of Zen Koans
(Kindle Locations 1385-1386). Wisdom Publications. Kindle Edition.
---
無門曰。大凡參禪學道。切忌隨聲逐色。縱使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也是尋常。殊不
知。衲僧家騎聲蓋色。頭頭上明。著著上妙。然雖如是且道。聲來耳畔。耳往聲邊。直
饒響寂双忘。到此如何話會。若將耳聽應難會。眼處聞聲方始親
Generally speaking, in practicing and studying Zen, it is most detestable to
follow sounds and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8
卷193_28 「上方僧」
韦应物
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
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
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
W**N
发帖数: 1037
19
病中诗十五首 自解(唐·白居易)
序: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痹之疾。体[瘝](音
关)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
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
枕,澹然安閒。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
。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今引而序之者,虑不知我者
或加诮焉。
房传往世为禅客①,王道前生应画师②。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按:① 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也
② 王右丞〖相〗诗云:“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
http://sou-yun.com/Query.aspx?type=poem&id=14965
b*****l
发帖数: 382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这是你们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我觉得没有说服力。
按照你的逻辑,正觉同修会的皈依程序刚开始一些就是
“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平实菩萨《三拜》”
和后面的受三皈依羯磨并列。
挑剔起来,和藏密的四皈依也就是形式上的区别。
b*****l
发帖数: 382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原来是这么断句的。
不好意思,我断句成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平实。
m******0
发帖数: 22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地藏经的惩异善己
地藏经里佛陀明确讲了,对佛、僧、修士不恭敬的话,死后必然下到最恶劣的地狱,要
受无数劫的苦难。而如果赞扬地藏菩萨,给菩萨塑像、上供,则能获得福报,避免堕入
地狱,即使轮回还能当国王、富裕的人。
这种赏罚观是不是太狭隘了,基本上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
佛陀作为有大智慧的存在,为什么会用这种思路来赏罚人类呢?
P****S
发帖数: 228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
作者自己的见地就不对。下面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错悟者常会以为此处百丈禅师所说者,是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空掉诸法之攀缘、住
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误以为当时之灵明觉了心境就会犹如慧日一样的显现,就是悟
得与禅师一样之本来面目。“
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和空掉诸法之攀缘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
中是完全不同的。前一个是住于阿赖耶识中而不生分别,对应的是仍在轮回中的无想天
。文章中说这个是错路,是正确的见解。后一个空掉对于诸法的执著而不生分别,对应
的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明显是正路。文章中说这个是错
路,说明不懂如何实修空性。另外正觉会把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合佛理
的。阿赖耶识是识不是智,是和轮回而不是解脱相联系的。
”因此,真悟禅师悟后观行所观之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以能思惟能分别之意
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体如来藏心,以如来藏心体处于五欲八风中一向如如不动之
无分别相,对治一向受五欲八风所牵引与系缚之意识心,来伏除意识、意根的执著与烦
恼;”
无分别智不属于第六识能观察的范畴。“能思惟能分别之意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
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既然外人可以随便质疑、理解、争论讨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戒律。
谤佛法僧没有什么下地狱一说。。。
要是盲从迷信,这属于愚痴、误导,可能伤人慧命,应该下地狱。
d*****r
发帖数: 5934
25
来自主题: Hebei版 - 诱僧-10-12
10跪在大雄宝殿下,人间英雄都得低头。
天宁寺,原建于东汉末年,因寺前出现过五色云彩,安详宁静,一如天佑,乃
净土宗道场,隋炀帝下诏正名。
他的墨宝,成为此寺的护卫。寺因山势而建,做东向西,三面峰峦怀抱。多少
楼台隐身于烟雨中,不问世事。
大殿相当雄伟。只见香、花、油灯、幢、幡、宝盖,均罗列庄严。中央供奉了
三尊紫金大佛坐像:正中是释加牟尼佛,左边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右边是阿弥陀佛。
殿的两旁为十六尊尊者,东上首有文殊利菩萨,西上首则为普贤菩萨。大殿后部的
观世音菩萨,立鳌鱼头上,处浩茫大海,由善财喝龙女侍在两侧。
规矩很多,位置有定。
下跪八人,悄静无声。
当他们踏入山门,过此“三解脱”之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便知人生历
史暂又中断,世情扔在身后。过明镜池、水陆殿、天王殿……,始见“不二法门”
四个大字。
方丈始德愿法师。
他年约六十。眉毛高挑,颧骨高耸,道貌岸然,腰板挺直,五绺银白色胡须,
不长、不浓、不密,因修剪得体,一丝不苟。
方丈展读陈贤的私函:“……来者皆尽军士,愿放下屠刀,弃俗出家,万望方
丈大慈大
d*****r
发帖数: 5934
26
来自主题: Hebei版 - 诱僧29,30
29
他在禅房先点燃上妙好香一支。
环绕着彤云禅院的翠竹如墨,大地已抖开一道黑纱,夜色极苍茫。星斗阵列,
迎客的松树早已倦眠。
静一马上盘膝打坐,一如过往那苦行忏悟的日子。他曾经努力于无忧无悔无爱
无恨,他亦曾身心轻利,得好瑞梦。
但今晚……
一阵幽风。
和尚无故心念一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是秋天寒意么?
他一运丹田内火,继续默念“心经”。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寒意退了。
香气随袭。
有一双秀长的凤目在窥伺。
安定心念。佛无魔不成。
静一的身体在静中略晃动。那气,有点乱,叫他的头轻摇。如应如拒。若即若
离。或瞋或痴。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
人极软弱之际,便遭乘虚而入。
不。
“师傅!”
红纱巾在他脸上轻拂而过。
红纱巾!
坐禅中的和尚分明感应了。红。
一张眼,她就在了。是她!
“我冷。”
d*****r
发帖数: 5934
27
来自主题: Hebei版 - 诱僧-完
33
自老方丈圆寂,朝廷官兵一番扰攘,而护寺的静一和尚,又与霍达将军到了后
山那“横空出世”的危岩作二人间恩怨了断之后,彤云禅院部分怕事的僧人都散去。
一向眉头紧锁,满腹疑团待悟的微光,那原以为“佛”就是揩掉干屎的破竹片
的中年和尚,再陷入另一场苦恼了。
为什么杀人刀,也是活人剑?
为什么为了清洁,就不是伤虫杀生?
他回想那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微光年过四十,善良温厚,并无领导才能,但他仍拚文弱之躯,等着1 回来。
同他一块的,还有几个和尚,两个十四五岁的小沙弥。
南无喝勃量那哆勃夜耶
南无阿瞣耶
婆卢竭帝烁钵勃耶
菩提萨晔婆耶
……
念着《大悲咒》,为圆寂的十渡法师进行超度。
藏经阁前,布置了香炉、灯烛、净水瓶,还支起雪柳素花。
小沙弥忐忑地,分了神:“微光师傅,何以1 师傅去了半天,还没回来?”
微光抬眼望一望天空。
西天缀满鲜艳的彩霞。太阳下落得太快。
刚刚,他还听得震天的呼啸,兵器交加。忽地,一头乌黑油亮带紫的苍鹰,受
惊振翅,发
g***o
发帖数: 283
2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僧宝——团体治疗——本版目的
我也相信这个关键。
刚刚偷懒没修,正好观音响起,又读到waichi旧文“"天籁之音"经常能於行者偷懒或忘
记修行时自然增强生起, 以提醒行者. 此乃观音法门之快速, 殊胜方便之处也. ”
然后又想起没上这儿来。
固定打坐时间,平时护持决定,没想突破什么。

佛"
x*m
发帖数: 276
2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僧宝——团体治疗——本版目的
一个月才来报告,最近太忙,除了工作和陪孩子运动,砍掉其他娱乐(比如看电影),
只能坐到每天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现在全部用来观光了。

中能
能现
佛"
才是
a**u
发帖数: 8107
30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6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7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一)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得先从一场学术研讨会开始说起。话说公元2008年5月
31至6月1日,连续两天由某某大学和某某文教基金会,举办了第七届的“人间佛教薪火
相传学术研讨会”。在会中有人质疑某某法师认同大乘非佛说一事时,有位蓝姓教授是
如此回答的:“大乘非佛说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意思是说:大乘非佛说已经是学
术界普遍承认的主张。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大乘法真的不是佛所亲说的吗?果真如此的
话,那么请问:出家二众早晚课诵《金刚经》和《心经》,究竟是在诵些什么呢?为了
证实大乘经典确实是佛所亲说,不是后人所杜撰,这个单元,就让我们来为您作完整的
介绍。
有关大乘非佛说的诤论,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也就是在部派佛教后期,大
乘经典开始流行时,传统的各个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大乘佛教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
经典,都不是释迦世尊所亲说;对这些大乘经典的权威性,及法义内容有所质疑,于是
就有了大乘非佛说这样的主张出现。因此大乘非佛说的论点,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虽然大乘非佛说,从古一直延烧到近代,但历代以来,总是有证悟的菩萨据理力
...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9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百度百科
藏传佛教
百科名片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本名喇嘛教,因民族政策而更名为“藏传佛教”。旧时中
原人士认为:“喇嘛教”实施政教合一(协助奴隶主统治奴隶)、提倡“即身成佛”、
鼓励个人崇拜、允许“男女双修”,其教义与佛教正宗背道而驰,西藏的佛经,也搀杂
了某些“政治成分”,不是真正的原著,因此“喇嘛教”绝非佛教分支,而是披着佛教
外衣的西藏原始宗教,所谓喇嘛则类似于巫师。这一观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了西
藏同胞的排斥、否认,此后,主流社会开始将“喇嘛教”改称为“藏传佛教”。
目录
概况
简介
法义大师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历史——前弘期
初传神话
松赞干布
赤松德赞
赤祖德赞
朗达玛灭佛
藏传佛教的历史——后弘期
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
支派的形成
藏传佛教五大支派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噶当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的特点
教义
传承方式
学制
寺院
藏文《大藏经》
兴盛寂灭
著名寺院
桑耶寺
大昭寺、小昭寺
托林寺
布达拉宫
僧职称谓
封号性僧职称谓
学位性僧职称谓
戒律性称谓
寺院中的僧职称谓
活佛
活佛称谓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慈悲为怀的“天葬”
概况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1
第7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
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
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
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
,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
寺失火遭罪入狱,出狱后主临济祖庭黄檗寺,于溪旁结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
2),应洪州太守程师孟等人请,入主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直到圆寂并瘗
于黄龙山。
慧南是临济宗自五代以来,第一位影响巨大、法席鼎盛的弘法大师。早在他参学的
时候,即在泐潭怀澄门下为书记,分席接纳,远近知名。他开法同安,刚一到座开堂,
即有传云“石霜一派迸入江西也”,当时在泐潭寺的僧徒即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住归宗
寺时,他的佛法机锋已为时所重,远近参学日增。原石霜门下的僧人也往往随其倡法(
翠岩可真即为其首座),当时名士如程师孟、潘延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2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3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44
佛经记载佛陀亲传弟子们的各类性侵
看佛教律典,佛陀在世时,他的僧团,他的亲传弟子们无恶不作。佛陀是个好老师还是
邪教教主?佛教僧团是求知修行的团体还是邪恶之徒的渊薮?现在一些邪教组织,教徒
的所有事情,包括性事的私生活都要向教主报告,佛陀的僧团也是如此,比丘们干了什
么事,要向佛陀报告,其中就包括僧众们的性行为。佛教的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吓
一跳。
在佛教而言,能跟佛陀生在同一个时代,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成为佛陀的亲传弟子,
是极大的幸运。佛陀怎样跟弟们讲解性事的发了一些经文资料,再看下佛陀的教学成果。
下边是佛陀弟子们各种性行为的集合。
从佛教的律典可以得见,当时佛陀的僧团是如何的糜烂和变态。
有一比丘共二根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二道合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黄门行淫。有一比
丘共男子行淫。有一比丘共小儿行淫。 有一比丘作木女像行淫。有一比丘共象行淫。
有比丘以男根刺比丘口中。
上边这些是事实清楚的,还有佛陀的亲传弟子,在向佛陀报告性事时,隐瞒真相,把自
己说得很无辜。
有一比丘坐禅。魔女来至其前。比丘见生染著心。不觉起捉彼女。女便走比丘亦走逐之
。彼女至一死马中没。比丘便于马上行淫。(...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5
【龙魂侠影 第21集 神州新象14罪刑双刃】
龙辉与风望尘疾步走出辕门之外,果然见外边来了一僧人,头戴斗笠,身披
一件破旧袈裟,颈挂一窜木佛珠,佛珠已经缺了不少,还有不少珠子表面是凹凸
不平,他手中持着一根枯木为禅杖,脚底穿着一双草鞋,身旁跟着一只白毛小狗
,俨然一副苦行僧的装束。
龙辉望了僧者一眼,觉得有些眼熟,在细看之下不由惊道:「愆僧?不,是
地藏!」
僧人摘下斗笠,抬起头来,微笑地道:「正是区区,施主许久不见,一向可
好?」
地藏再现却是平静无波,昔日初成法相之时,他宝相庄严,衣衫华贵,举手
投足间都透着凛然在上而普度众生的气质,但如今再见,其法相铅华尽洗,朴实
的装束反倒增添了几分令人亲近的慈祥悲悯,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沉稳。
龙辉道:「地藏大师远道而来,请到内里说话。」
地藏入营的那一刻,已经引来了儒道高手,孟轲、鸿钧等人见状皆是唏嘘不
已。
地藏双手合十,跟他们一一打过招呼。
到了帅帐之内,龙辉命人奉上香茗蔬果,地藏只是微微一笑并未饮食。
「波旬恶佛以万僧血气摆下恶阵,不知大师有何破解之法?」龙辉肃容问道。
地藏道:「欲破此阵而不伤僧众性命,唯有闯阵击败罪魁,知晓渡劫佛元无...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4章 南宗分灯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