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1911 | 1 最后不忘诋毁一下中国文化
话说你的昵称总让我想到旧约里的金XX
没恶意,特殊启示嘛
最近听了两个国内哲学教授的关于信仰的演讲,感觉都是文化基督徒
一个还是在美国读过剩学院,他们的演讲明显是贬低佛道儒,抬高基督教
可笑的是,他们自己又不做基督徒,满口批评中国人没信仰,自己崇基就好象有信仰了
自从我读了点圣经后,看到你们文章里引用圣经就很烦,专门挑好话引
罗马书你们引用最多了,什么神是冥冥可知的,这推出什么来了?佛道儒都是魔鬼的把
戏?
还是基督神是冥冥不可知的! |
|
p*******y 发帖数: 782 | 2 [明]吹万老人原著 [清]印光法师修订
据印光法师序言所述,《佛教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略叙如来降
生成道,
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
行”等事迹和法
理,世人通过诵习是文,可“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其
最终的意义“是
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这是一本佛学入门书,主要内容是以韵文
的形式,提挈
佛法的主要精神,辨析佛学的基本义理,介绍佛教的主要宗派等。
壹 佛教起缘
1 法界生起
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
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
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
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2 证道成佛
证者谁?释迦尊,大悲愿,示诞生。
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
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
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境开。
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
3 启教传道
启大教,说华严;刹尘海,现宝莲。
愍凡愚,不能听,隐尊特,显劣应。
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
证四果,出生灭。演方等,破法执。
第四时,谈般若,二乘转,教菩萨。
开显圆,法华会,学无学,得授记。
《涅盘经》,最后说,显真常,扶戒律。
五 |
|
G**W 发帖数: 1865 | 3 《阿含经》提到:灭除一切,就是本际;这就是因为小乘圣者不能理解这样甚深的大乘
法,所以如来便随顺他们的所愿,让他们身灭寿尽,可是这仍不是无有,不是断灭.
如《杂阿含经》卷5已经提到:「尊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
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以上焰摩迦比丘在这部经中受到了很重的斥责,后来悔过,不再抱持这样的恶邪见,因
此我们可以确信,佛陀说的教义不是以一般人理解的「缘起法」作为实际,也不是以「
无我」作为实际,因为一般人以为的缘起法就是只有说一切就是虚妄的、无常的,那阿
罗汉入灭后,不再有任何三界法,我们所觉知的一切都不再生起,这一切进入空无,结
果这是「恶邪见」,不被佛法接受。而且这经文中是佛法的共同常识,集结的阿罗汉都
同意的。因为缘起和无我代表了虚妄的三界法,所以真正的缘起法是以大乘法的真心如
来藏所成就的。部派佛教发展,就是学人在修学小乘法和大乘法中,对万法的实相的探
究,从而产生了许多看似充满学术气息的议题,然而这些在大乘经典是已经如实阐述,
但不容易会通。
如来藏没有世间人以为的「我」的种种特性,祂没有众生以为的「想」,没有众
...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4 这个有点偏激啦。别的人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其实与你是怎么想的,没什么直接关系
。 人偶尔会有偏见,但是人的偏见不影响客观事实。。。。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同学一直没找到满意的男友,对她说“我怎么没遇到象你老公样的
人?遇到的全是垃圾!” 某日和ld
谈起,他沉吟几秒,道:“此面镜子就是她的写照”。想起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悟到
而欣然一笑。 |
|
r****n 发帖数: 7315 | 5
好吧。
实际上‘偶像’是我的一个问题。
也未必不普通,不是有禅故事,比如烧佛,坐在佛字上啥的。。。 |
|
f*******8 发帖数: 3612 | 6 你说的这个问题,正是顿渐的差别。
因为我们地球人的特点就是习惯和认知的混合体,
很多事情因为习惯性地忽略,所以导致认识上的混乱难以消除。
渐修就是慢慢地消除习惯,一但入门,在认识上就会有一个Jump.
认识到原来很多事情不是必须。
有禅师证悟后说,邻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
从佛法看,因为人无始以来习惯养成,必须依赖五蕴身心才能生活,
特别是欲界众生,要靠互相交流交换而生存。
所以行为上就要以交换,以有所得来慢慢训练,当然是饭坏人不如饭好人来的结果好。
拿三万美元学费,交到一个民科教师跟他学,或交到MIT跟着一个教授学,
效果当然不一样。
但是一旦证到无生解脱,当然知道本来无生,没有生死困扰,
就是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道理上是这么说,而在实际修行上,佛-明师的一个作用就是,在普通人自认为
已经没问题的时候,自认为已经“心头没有闲事”的时候,帮你指出你还看不见的隐患。
以免以后出问题。而且还可以安排实验,让你的问题显出来。
口头禅就是因为只口说而不修,
认为念几句禅宗语录或阿含语录就没事了。其实都是有事。...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7 『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指法身,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是指大乘見道, 修
持証悟那個, 然後受持供養.問題是你要知道啥是那個.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
|
G**W 发帖数: 1865 | 8 証悟那個『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然後受持,供養,稱之為『飯』.
世尊在《佛说法印经》中也做了相同的描述,经文如下:“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
、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
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
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
|
r**m 发帖数: 1825 | 9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519565.html
这段的论证很有力,从佛陀这位已知的大菩萨的最后一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菩萨还是凡夫
虽然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要比阿拉汉圣者强得多,但在证悟佛果之前还
是一位凡夫,因为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
巴拉密还未成熟到足以证悟道智与果智。未证得圣道的人都还是凡夫,即使其修行达到
行舍智亦然。
悉达多菩萨在身为释迦族太子时,曾在王宫中享受感官欲乐达十三年以上,而欲乐的享
受乃是凡夫的行为。在《中部·圣求经》(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罗摩经》)中,佛
陀自述其在觉悟之前是一个受缚于生、老、病、死、忧愁与污秽中的迷途众生。不仅悉
达多菩萨如此,每一位菩萨皆相同。当悉达多菩萨出家之后,为了寻求出世间的至理,
曾追随过当时的习定隐士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处学习,证得无所有处定。随后又跟随优
陀迦·罗摩子仙人学习,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然而,一位圣者是不可能追随外道修习
解脱之道的。在菩萨证悟无上正等觉之前,又曾以六年的时间修习极端的苦行。然而,
圣者已经断除了戒禁取...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这是净空法师关于菩萨再来的隔阴之迷的答疑, 我觉的和浪子的问题有点联系,这说
明一个人曾经的愿力以后应该是有作用的。
"菩萨为何还到世间来?菩萨发愿要来世间帮助苦难众生,就是乘愿再来。再来之后,
确实有隔阴之迷。何谓隔阴之迷?就是从一个维次空间转到另一个维次空间,而空间维
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会把从前的事情忘记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萨再到世间来
投胎,就是有缘来投胎。虽然迷一阵子,这个时间长短不一样,各人缘分也不相同;有
人时间很短,几年就恢复了,有人要十几、二十年才豁然觉悟。而这其中也有大菩萨会
帮助小菩萨。
《金刚经》上世尊嘱咐大菩萨要护念小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就是大菩萨会帮助小菩
萨,佛也会帮助这些有隔阴之迷的小菩萨。我们在《高僧传》、《神僧传》中,看到许
多这种情形,确实是菩萨再来的,人很聪明,有的也很有福报,但不能接受佛法,那都
是隔阴之迷。等到他真的遇善知识,在善知识会下开悟了,能够忏悔改过,舍弃从前的
错误,重新来学习佛法,把佛法发扬光大,这种人很多。
像蕅益大师的示现就是隔阴之迷,他从小学儒教,发愿要对佛教严厉的批评,最好能把
佛教消灭,将儒兴起来。母亲死后,他深...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又有一位名叫丹真绒布的藏密活佛在他发表的微博中這麼的教導信徒 :
『《前行备忘录》提及“五种了知”: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
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http://www.weibo.com/danzhenrongbu 』
自認於佛法中修行的朋友們, 做何感想 ? |
|
G**W 发帖数: 1865 | 12 又有一位名叫丹真绒布的藏密活佛在他发表的微博中這麼的教導信徒 :
『《前行备忘录》提及“五种了知”: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
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http://www.weibo.com/danzhenrongbu 』
自認於佛法中修行的朋友們, 做何感想 ?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宗镜录好呀,
《宗镜录》中又说:「又真俗无二、一实之法,诸佛所归,名如来藏。明无量法及一切
行,莫不归入如来藏中。无边教法所詮义相,更无异趣,唯一实义,所言实者,是自心
(如来藏)之性;除此之外,皆是虚幻。」
《宗镜录》中又说:「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密严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鐶,辗转无差别。』以诸佛了之成
清净藏,异生执之為阿赖耶。」 |
|
d******g 发帖数: 988 | 14 修到真如本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好不坏的。只是在这之前,我们在这世间行
事,是有好有坏,有善有恶的。什么是善,看你有没有利他,顺随大多数人的意愿,顺
随世间法。至于高人,有没有修到不随境生心,不生妄心,他自己知道, 如果你的修
为境界比他高,你也能一目了然。
至于lz的情况,套用红楼梦的一句话"痴儿竟尚未悟"。只是lz太执著。打个不太恰当
的比喻 (不要扔砖到我),就象一个五岁小孩心爱的冰棒掉进灰里,即使手里有了大
人给了另一枝,却还心心念念着灰里的那一枝。"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都
不喜欢。"可是灰里那一枝,lz自己知道,到底可不可得。至于要不要到佛前求,也是
lz自己的决定。 |
|
W**N 发帖数: 1037 | 15 洪州宗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洪州宗 祖师]、百丈怀海
慧能的另一弟子懷讓,傳記見張正甫(八一五)所作的『衡州般若寺觀音大師碑銘並序
』( 全唐文卷六一九);『宋僧傳』卷九「懷讓傳」 (大正五0‧七六一上─
─中);『傳燈錄』卷五(大正五一‧ 二四0下──二四一上)。懷讓於天寶二
年(七四四)去世,世壽六十八,應生於儀鳳二年(六七七) 。懷讓是金州安康(今
陝西安康縣)人,起初從荊州恆景律師出家。與同學坦然,參訪嵩山老安 。二十三歲
(六九九)時,來曹溪參慧能。在曹溪門下十二年(或說「十五年」),景雲二年(
七一一)辭去。先天二年(七一三),懷讓到南嶽來,住般若寺。懷讓的弟子,『宋僧
傳』舉道 峻、道一──二人,『傳燈錄』列九人。其中,嚴峻就是道峻,後來住楊州
大明寺;神照住廣東 潮州的西山。藥山惟儼,潮州大顛,百丈懷海,都是從神照(或
作「慧照」)出家的。懷讓的弟 子中,留有事跡的,也只有洪州道一。道一的傳記,
有權德輿(約七九一)所作的『唐故洪州開 元寺石門道一禪師碑銘並序』(全唐文卷
五0一);『宋僧傳』卷一0「道一傳』(大正五0‧七六六上── ...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16 洪州宗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洪州宗 祖师]、百丈怀海
慧能的另一弟子懷讓,傳記見張正甫(八一五)所作的『衡州般若寺觀音大師碑銘並序
』( 全唐文卷六一九);『宋僧傳』卷九「懷讓傳」 (大正五0‧七六一上─
─中);『傳燈錄』卷五(大正五一‧ 二四0下──二四一上)。懷讓於天寶二
年(七四四)去世,世壽六十八,應生於儀鳳二年(六七七) 。懷讓是金州安康(今
陝西安康縣)人,起初從荊州恆景律師出家。與同學坦然,參訪嵩山老安 。二十三歲
(六九九)時,來曹溪參慧能。在曹溪門下十二年(或說「十五年」),景雲二年(
七一一)辭去。先天二年(七一三),懷讓到南嶽來,住般若寺。懷讓的弟子,『宋僧
傳』舉道 峻、道一──二人,『傳燈錄』列九人。其中,嚴峻就是道峻,後來住楊州
大明寺;神照住廣東 潮州的西山。藥山惟儼,潮州大顛,百丈懷海,都是從神照(或
作「慧照」)出家的。懷讓的弟 子中,留有事跡的,也只有洪州道一。道一的傳記,
有權德輿(約七九一)所作的『唐故洪州開 元寺石門道一禪師碑銘並序』(全唐文卷
五0一);『宋僧傳』卷一0「道一傳』(大正五0‧七六六上──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7 大乘密严经 (卷1) :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
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
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
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
大乘密严经 (卷2)
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
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
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此差别法得者
甚难。
大乘密严经 (卷2)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
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大乘密严经 (卷3)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大乘密严经 (卷3)
诸识亦复然 恒依赖耶转
当知赖耶识 即名为密严
譬如好真金 光色常充满
自证清净境 非分别境界
性与分别离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8 师兄,
对这样的说法,末学提出一些看法供您参考, 初果须陀洹是断三缚结,
只是见断, 但离四果解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经上初果人须七次人天往返.
况且初果人在没有宿命智而且有胎昧的状况下,此世虽证初果而下辈子出生直至成长遇
到佛法起修前,那都还是凡夫. 末学引用一段经文,虽然经中说的不是声闻果也不是南传
的經典, 但比量上是一样的,供师兄看看做个参考 :
《菩萨璎珞本业经》这段经文是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
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位,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
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
法才丶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
人。】(《菩萨璎珞本业经》)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汉死后进入般涅槃,不会再退为较低的圣人、凡夫或其它境界,
阿拉汉果是生死轮回的终点。这是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的法则。关于阿拉汉,
佛陀开示过许多次:「Ayamantima...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9 索先生引的这段话的确有问题,
他前一句说“双运和降伏在显宗中也有隐含式宣说,如《女身令佛欢喜经》..."
结果引用了显宗(一般都理解为汉传藏经)找不到的经。
但是除了这句话,索达吉堪布关于双修问题的回答还是合理的。
以前的贴,你们攻击双修也要学学萧先生的逻辑,
找清主次,不要一哄而上。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619183_0.html
“
即使是攻击藏传佛教的萧平实先生自己也是承认理论上的双修的,
他量化的标准是八地菩萨的证量。(或者其他证悟的标准)
所以萧先生攻击藏传佛教都要先攻击中观应成派是邪见,
因此藏传佛教的上师们不可能有这个证量,
满足不了这个藏传自己也承认的很强的前提要求,
把藏传辩解双修可行的支撑给抽掉,然后才说它是以淫乐法不出欲界等等。
至于中观应成派是不是邪见,藏传的上师们有没有这个证量,
这是各人有个人的见解,自己要对自己慧命负责。
但是不说这个论据是否正确,只看这个论证的程序这个逻辑过程自身是说的过去的。
但是萧先生的拥护者或者拿他当棍子的人,抛开了前提,
看到双修这么耸动,就直奔双修扑了过去,
大概是他们自...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3447 | 20 佛,或者证悟者是一个连我都没有的众生,哪里有什么动机?
你何必一定要和佛教理论呢?其实你也不是真的想要了解佛教。
你谈论的什么消业的东西,还有什么帮助消业的都是胡说八道。是对业力完全一无所知
的胡说八道。如果你的理论竟然是这些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还是不要和你继续话题了
。太不着边际了。和佛教理论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什么可讨论的呢。 |
|
P****S 发帖数: 2286 | 21 忍辱波罗蜜的意思其实是没有任何需要忍得,否则就不是忍辱波罗密了。波罗密这三个
字,至少是开悟以上的修佛的人才能用的。
忍。 |
|
d******y 发帖数: 325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我为什么认定“观音法门”属于附佛外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9 22:53:45 2009, 美东)
所以, 应一个一个问深入研究, 你也知道了, 我一向是凡左扯
右扯, 或左搭的, 都基本是不回, 或回亦不深入谈.
>那我重新问
Good.
>楞严经里的观音法门的修法,是不是包含了从门外汉可上手
>的方便法门(如念佛般),修耳根,然后到了一定程度
>「入流亡所」,也就是接触到所谓的自性之「音流」,即「开悟」
>找到门了,然后修的就是究竟法了,
楞严经里所论的观音法门, 重点并不是你说的这些, 而是:
1.分类. 从六根六尘六识各入手如方式中, 分出世上一切
修法, 每一种修法, 各各是从哪处入手, 哪处下手的.
2.再从各处不同的下手方法中, 分出哪一个方法, 是最 "圆通",
圆通是指必包含AB, A.那个下手的法门方式, 是可提供了,
万一你已修到四果大阿罗汉解脱了之后, 是否可以不需转修
其它方法, 而照用原来的方法, |
|
j*****p 发帖数: 24000 | 23 那你有没有想入非非?
看高中妹妹放学,对我而言放佛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
|
b*******s 发帖数: 1919 | 24 这里还有位老师的侵犯言论,不知道是不是学佛的。
发信人: btphy (btph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凡是修行佛法的人绝不存在性侵的概念,说有就是不懂佛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 17:13:21 2018, 美东)
要修行的话,首先要的就是放下。你本身一具臭皮囊,能不要就最好了,有什么值得怜
惜的啊?师傅就用一下又怎么了?
说什么性侵,这是典型的世俗执念啊,你认为自己被侵犯了,那首先就是认为自己的那
具肉身有价值,值得保护,好B要卖个好价钱,这就是根本没有开悟啊。你都学佛了,
周身上下都要放弃,谈什么性侵,本来就没有值得去保护的东西,侵什么侵啊,这根本
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好不好。最多也只能说被师傅取用了一下而已。 |
|
z*****i 发帖数: 370 | 25 民间有钓鱼执法之说,一般指的是行政执法部门故意采取某种方式,隐蔽身份,引
诱当事人从事违法行为,从而将其抓捕的执法方式。对于李洪志来说,对此法也是讳莫
如深。原因是,老人家深知偷情是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事,为人所不齿。在这方面是有教
训的,多年前,自己与其女弟子刘崭在北京东花市北里西区的房子里偷情,被老妻李瑞
捉奸,现场与刘崭正在调情,刘崭穿着薄如蝉翼的睡衣,里面三点暴露无遗。有了这次
教训,李洪志就开始学习“钓鱼执法”的方式了。他在《转法轮》中说:“在讲法轮大
法的时候,陆陆续续给大家腹部下了法轮”,修炼法轮功就能够凭借这个“法轮”提高
“德”修,降低“业”力,净化身体,最终达到“开功、开悟、功成圆满”。腹部如何
下法轮,怎样才能见成效,李洪志又在《转法轮》中说了:“……我要度不了你,谁也
度不了你。”接二连三的理论诱惑,李洪志如法炮制示范动作,先从摸腹部开始,摸着
摸着,多数女弟子便心甘情愿地投入了师父的怀抱。 |
|
B****n 发帖数: 11290 | 26 既然你是波士顿的 那來個破死遁怎麼樣 看破生死 遁入空門
或是破死頓 看破死生 頓悟人生 |
|
X*M 发帖数: 789 | 27 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后辈学牙,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间
,老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一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
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假如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
,对自身为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健,尽自抵御得住……”
忽听得楼下说话声响,跟着楼梯上托、托、托几下轻点,八九个僧人纵身上阁。当先是
少林派两位玄字辈高僧玄生、玄灭,其后便是神山上人、道清大师、观尽大师等几位外
来高僧,跟着是天竺哲罗星、波星星师兄弟,其后又是玄字辈的玄垢、玄净两僧。众僧
见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鸠摩智五人都在阁中,静听一个面目生疏的老僧说话,均
感诧异。这些僧人增是大有修为的高明之士,当下也不上前打搅,站在一旁,且听他说
什么。
那老僧见众僧上来,全不理会,继续说道:“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
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协调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
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
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
上乘...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4236 | 28 我早悟了,但是器材还真得折腾才能最小的代价玩最好最尽兴的,没办法好的东西相对
更保值。 |
|
|
z**n 发帖数: 22303 | 30 在佛法的世界观里心自性清静,照遍虚空。我们做不到的问题是因为心有染污,染污去
掉了,你就证悟了。无论是那个宗派,方法可以千差万别,可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佛法传授的修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来改变世界,而不是把价值观强加给别人。通
过把价值观强加给别人来改变世界的,无论是宗教还是主义,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通过推
行暴力和迫害来实施的危险,无数的历史悲剧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
|
g**r 发帖数: 425 | 31 和ARHAT算不上熟识,甚至算不上认识。如果认识ARHAT的朋友
向他提起我,这位昔年叱诧东北大学BBS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
说的是谁。经云“如是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可
能
也是指此吧。
但是ARHAT的一封信却对我影响很大。信的大体内容,只记得他
他引一句古话,说是“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并劝我
多读法华,且学佛读经不能只依名句味--即便是读“懂”楞严,于
人于己,没有些些利益。也是机缘凑巧,一位学佛而改研究马列主义
的朋友
把他的法华经送给了我(同时还有一本共产党宣言)。而我真正坐下来
以学佛的态度读佛经,这可能算是第一次。虽然法华句浅意深,而
我从中所得甚少,但是却是培养对学佛、成佛的信心中的第一步。 |
|
|
B********e 发帖数: 19317 | 33 这个是佛教一开始就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吧。世间一切都如梦幻,只是什么缘起缘灭的虚
幻景象。以这个为基础,无论现实生活再如何变化如何先进,在佛教里面,其本质都仅
仅是幻象而已。补丁好像还是有的吧,就是那些法师们的说法。引用古经,然后配以现
代汉语和情况来展开说。这也是佛教比耶教另外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得悟是通过人的理
解和参透。这样就给了信徒们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佛经而不必搅和进谁是正
统,谁是邪派异端之说。(当然这些正邪的口角,现实中还是存在的)我觉得这两点是
佛教创始人比耶教创始人眼光要远大的地方。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完全不是,佛法不是类似其他宗教完全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相反,佛陀提出了一套极其
完整的验证佛法的体系,充满理性精神。
先去听佛陀和智者是如何说的(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再结合事实仔细思考思维佛陀是否说得有道理(如理思维)
如果觉得有道理,就请亲身来实践,如实的去观察缘生缘灭的身心现象(法次法向)
经过这样做,会有机会得到初步开悟的解脱,证初果,而初果才算真正的不再怀疑佛法
,破除了疑。
佛教根本就不认为一个没有亲身实践佛法,没有证果的人能有真正的相信佛法,佛教明
确指出只有初果的圣者才拥有真正的“信”
佛陀在卡拉马经里面还明确的说,不要因为是传统所说,经典所说,大师所说,或者符
合逻辑等等就信以为真,而应该去验证取舍。佛陀鼓励像检验真金一样来检验佛法。 |
|
|
发帖数: 1 | 36 今天,向大家推荐佛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楞严经》。这部大经,全面地阐释了佛
陀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去妄显真。也就是佛陀帮助人们从道理上领悟什么是虚妄的心
念,什么是宇宙间真正的真理。并且佛陀从实际修行的角度开示大众如何有效地去除妄
心并获得真理。这部经,对于学佛者是一部重要的基础教材,对于希望了解佛学的大众
也是一部完美的启蒙读物。网络上有白话注解电子版,也有当代学问渊博的法师的讲座
,大家可以很容易搜索到。了解这部经的内容之后,如果你静静地思考其中的道理,对
于每一个人都可以起到一个正能量的心理建设作用。
下面我们来说说关于这部经的一个严肃的问题,身世问题。可能有些人听到这样的传言
,说这部经是唐朝房融所著,而并非真经典。其实,只要读过原经文,并对佛学知识和
体系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其一,原经文在去妄显真这一重大原则问题的阐释时,处处充满了佛陀的智慧,非常圆
满。这种无上智慧的开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佛陀金口亲说。中国历史文人辈出,
尤其唐朝,更是如此。如果房融先生有如此智慧和写作思路,那老先生必定有李白,杜
甫的影响力,但事实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历史。当... 阅读全帖 |
|
|
d*******r 发帖数: 3875 | 38 女功内丹次第诗(十四首)
第一收心(男女同)
吾身未有日,一气已先存;似玉磨逾润,如今炼岂昏?
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半黍虚灵处,融融火候温。
第二养气(男女同)
本是无为始,何期落後天;一声才出口,三寸已司权。
况被尘劳耗,那堪疾病缠;子肥能益母,休道不回旋。
第三行功(末二句女子独用)
敛息凝神处,东方生气来;万缘都不着,一气复归台。
阴象宜前降,阳光许後栽;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
第四斩龙(女子独用)
静极能生动,阴阳相与模;风中擒玉虎,月里捉金乌。
着眼絪縕候,留心顺逆途;鹊桥重过处,丹气复归炉。
第五养丹(首二句女子独用)
缚虎归真穴,牵龙渐益丹;性须澂似水,心欲静如山。
调息收金鼎,安神守玉关;日能增黍米,鹤发复朱颜。
第六胎息(男女同)
要得丹成速,先将幻境除;心心守灵药,息息返乾初;
气复通三岛,神忘合太虚;若来与若去,无处不真如。
第七符火(五六两句,女子独用)
胎息绵绵处,须分动静机;阳光当益进,阴魄要防飞。
潭里珠含景,山头月吐辉;六时休少纵,灌溉药苗肥。
第八接药(男女同)
一半玄机悟,丹头如露凝;虽云能固命,安得炼成形;
鼻观纯阳接,神铅透体灵;哺含须慎重...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39 我只是转载离教者之家网站上的一篇见证而已,原文链接在那里,谁说是编造出来挑起
矛盾了?
佛教的根本在教人离欲去苦解脱开悟,并不强调脱离科学世界观之外的世界观。轮回的
概念最初源自古印度的生死轮回观念,但后来已经逐渐不是简单的指代重生,这个概念
反映的是因缘果报的周而复始,和众生重复普遍因、业的高度规律性。 |
|
k******s 发帖数: 506 | 4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神与佛 没错啊,我就是介绍一下以佛教理论出发怎么解释物理学理论和基督教理论。每种宗教
都提供了一个自洽的世界观,基督教觉得基于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唯一最高,
即使有佛佛也是上帝创造的,或者是低于上帝的存在。而以佛教理论出发,无论世界还
是上帝都是空而已。成熟的宗教理论靠反驳是驳不倒的,能驳倒的宗教早就自己消亡了
。就如同进化论者说服不了基督徒一样,即使开明的基督徒也会说就算进化论是正确的
那也是上帝安排的,你看,总能说的通。真正佛教不是靠说服人,而是只把道理告诉你
,还需要靠自己体悟,像六祖慧能那样有天资的毕竟是少数,体悟的方式就因人而异,
佛祖自己都是要目睹生老病死还在菩提树下面壁才体悟到,达摩面壁九年才悟到,少林
和尚靠习武体悟,方法各不同目标却是一样的。以前你不了解空,现在我告诉你了,这
就好比种子,萌不萌发还得靠因缘。 |
|
g**r 发帖数: 425 | 41 和ARHAT算不上熟识,甚至算不上认识。如果认识ARHAT的朋友
向他提起我,这位昔年叱诧东北大学BBS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
说的是谁。经云“如是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可
能
也是指此吧。
但是ARHAT的一封信却对我影响很大。信的大体内容,只记得他
他引一句古话,说是“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并劝我
多读法华,且学佛读经不能只依名句味--即便是读“懂”楞严,于
人于己,没有些些利益。也是机缘凑巧,一位学佛而改研究马列主义
的朋友
把他的法华经送给了我(同时还有一本共产党宣言)。而我真正坐下来
以学佛的态度读佛经,这可能算是第一次。虽然法华句浅意深,而
我从中所得甚少,但是却是培养对学佛、成佛的信心中的第一步。
|
|
A****a 发帖数: 274 | 42
圆觉和楞严一样,是大乘伪经,
三界如空中花更是一个错误的比喻,离幻即觉也完全不对。
这句话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放下五蕴的无常性,而集中于五蕴的究竟是“实有”还是“幻
有”。
佛陀指出五蕴,三界万法的无常,本质是为灭苦而服务,不知无常,就不知苦,也不知
灭苦。
佛陀在阿含经当中,根本没有探讨五蕴的实有还是幻有,也根本没有大乘的空中花以及
梦之类的比喻。阿含经当中到处充满苦,无常,无我,以及四圣谛,非常的直接朴实
而后人研究五蕴,三界万法的实有还是幻有,则是开始研究哲学问题,于是佛法变质。
这个是佛陀指出的,但是佛陀指出这个其目的为了灭苦,佛陀并不是刚开始去研究我是
谁,什么是我,然后发现四大和合不是我。
众所周知,佛陀是刚开始目睹生老病死的苦难,于是下决心去解除这些苦难,于是开始
四处寻师,最后在菩提树下证悟。
一个目的是为了灭苦,一个目的是探寻我是谁,不要认为这两者类似,实际这两者大大
的不同,它会直接导致结果的不同。
在灭苦的中心下,佛陀观察五蕴的生灭无常,了解五蕴非我,但是佛陀并没有围绕无我
这个问题去深入探寻,也没有以这个无我为中心,无我说只是成为佛法的一个特色
仔细研究原始佛教和 |
|
A****a 发帖数: 274 | 43 :世界是永恆的或不是永恆的?人有無靈魂、有來生或無來生?修行得道的人死後是否
還存在?人活著有無意
:義?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這種問題,無論如何解釋,無論是那一種答案,我們的現
實生活仍然免不了生、
:老、病、死、憂、悲、苦惱。佛陀不探討這種問題,不和弟子解說這種問題,因為這
種問題的詭辯並無益現
:實問題的解決,無法開導貪欲的厭離,無法悟證可以實踐的智慧。所以,佛陀只談人
生為何有苦、如何是
~~~~~~~~~~~~~~~~~~~~~~~~~~~~~~~~~~~~~~~~~~~~~~~~~~~~~~~~~~~~~~~~~~~~~~~~~~~~
~~~~~~~~~~~~~~~~
:苦、如何止滅,使生命之流清淨流暢。可以說的他就說,不必說的他就不說。
~~~~~~~~~~~~~~~~~~~~~~~~~~~~~~~~~~~~~~~~~~~~~~~~~~~~~~~~~~~~~~~~~~~~~~~
这个说得好。
或不是永恆的?世界是有限的或是無限的?靈魂和肉體是一體的或各自存在的?如來死
後,繼續存在、不再存在、既存在也不存在、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這些問題,師父總
不解釋;不是將以擱置、排斥 |
|
r****n 发帖数: 8253 | 44
当然,因为他会说那不是作恶,而是度人
比如古代的禅师开悟后出入青楼,这是不是作恶?
比如密宗用诛杀法杀人,包括使用明妃双修,这是不是作恶?
大乘确实没说要跟魔学,不过如果魔都是菩萨,对于某些人愿意跟魔学,这完全可以理
解。
因为大乘很多理论都是似是而非,甚至前后自相矛盾。
我可没说GYFM是大乘,GYFM和waichi都不是大乘,而是利用了大乘的部分理论外加自己
的发明创造作为自己行骗的工具。而且还主要是楞严经。
不对的。
如果不是大乘这种像法,像清海waichi这种邪师极难利用佛教作为自己宣传的工具。
原始佛法,清海waichi根本就没任何机会调和。而大乘,却给了他们放大的市场,很大
的调和余地
waichi和清海,一面利用大乘的理论,一边利用大乘自己的衰败,踩着大乘,建立起自
己的基础。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
|
d****u 发帖数: 71 | 45 吾独爱守心
__兼答道友
守身者,就算终入大道,入后恐心慌无助、迷失自我,守心者从一开始就认
的是那个东西,入大道有如回到旧时家园,再轻松自然不过;守心者,身心协调自然,
天人合发,守身者,则抑杨或不得法,夺天地不成反为天地所夺(反成患);守身者终
要弃身,守心者得身;守身忙,守心闲,守身须择境,守心二六时;守身者身心身大,
守心者身心无量。
佛之自性,仙之俱妙,儒之赤子之心,哪个不是周通法界。直入大道, 全部
身心协调、自然起作用,当然不会有偏差,岂能独守身之某处,再生分别、间隔,若此
,则身之部分会先发生变化,没有前人总结的“秘法”怎么能行得通啊!就是有也可能
会因种种原因而产生偏差。守身与守心相比,守身吾不取也。
心不能在自我上打圈圈,若得真心、守真心,未有不化身者,只怕你只守得
空想之心,若此,何时能化此身?辟若守心,日用可为,渐淘渐洗,渐洗渐明,你的身
、言、行举止也在变化,也在与心共舞。
守心者,此心出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
|
d****u 发帖数: 71 | 46 论大道
三教对大道的描述尽矣!但世人仍禁锢在其识心中不得出,何者?只缘身在
此山中,未能解其真意,未能登高俯视也。
解悟大道首先要识其源,悟其根。三教也只不过是指路明灯而已。大道不会
因为某教而存在,试问两千多年前三教确立之前大道不存在吗?上古之人就没有得道的
吗?
解悟大道其次要融通。三教都明确我们眼前的现实世界为唯一的大道化生,
纷繁复杂的世界归于大道,当然对于大道各有各的描述,但我们面前就这一个客观世界
,难道这一个客观世界是由多个本源产生的,显然这不是三教的宗旨。其实问题很简单
,三教是由圣人创立的,从古到今无数人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充实和验证,事实证明他
们对大道的解悟是精辟的、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大道本身无形无象,只有得道的人能
体悟,即便是得道之人也很难描述清楚,正象老子所说的,他也只能强述,何况他人?
所以我们面前的客观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大道也只有一个,他是亘古长存
、无对的,各人包括三教对大道只是描述的不同罢了,正象每教内部不同宗之间对大道
的描述也有不同,同样道理,各教包括各教内部不同宗修 |
|
d****u 发帖数: 71 | 47 交流
心在哪?
论识心,无数个,欲起执落,了不可数;论道心,只一个,何在?在你你清
静时可得,在你无所住时可得,在你湛然时可得,在你诸缘放下时可得,在只只余赤子
之心时可得。
心正。
人人都是仙佛的种子,因人本性一,此本性即道性,唯真心人可悟、可识、
可得,名之曰归源。但心正为真心必须条件之一,非充要条件。
2006年10月24日溯源本来 |
|
b**d 发帖数: 7644 | 48 念佛能达到的境界,貌似你不太知道。
当然了,像以前那个青悟,也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地步。
到底念佛有什么用,貌似你跟外吃说的都不对。
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