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 发帖数: 7106 | 1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2 恭敬录自《普贤行愿品释》 索达吉堪布 讲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17
丙二(如何回向)分六:一、入于菩萨之回向;二、入于诸佛之回向;三、往生净土之
回向;四、现前大愿之回向;五、现前授记之回向;六、利益有情之回向。
丁一、入于菩萨之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他具有勇猛的大智慧[2],普贤菩萨的
智慧和行为也是如此,我今天回向一切善根,愿跟随他们尽未来际恒常修学。
前面的偈颂讲到了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为什么此处又讲到二大菩萨呢?因为前
面是从发愿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即:文殊菩萨怎样发愿,普贤菩萨怎样发愿,我也如是
发愿。而这里是从回向善根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具体来讲,《普贤行愿品》是一篇发愿
文,按照它发愿可获得无量功德,所获的这些功德也需要回向,而凡夫人不知道如何回
向,所以也要向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学习。因此,前后的偈颂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实际
上是有差别的。
文殊菩萨...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8271 | 3 诸星入于地盘十二宫内各宫的变化,如下:
一、命宫
太阳居此,主为人正大光明、自尊心及主见强、有权力欲和表现欲。太阴守,主善
变、爱虚荣、优柔寡断、不安于室。水星:机智多言、求知欲强、雄辩、思虑早熟
。金
星:有艺术修养、有礼、整洁、有人缘。火星:有勇气、鲁莽、积极,身躯、脸面
有伤
或胎记。木星:为人慷慨、乐观、有福气。土星:严肃、刻苦、自制、有耐性、挫
折多
。天王星:自命不凡、怪异、自主,天才型、有怪癖。海王星:神经质、迷信、醉
生梦
死、游、多忧,易受人欺骗诽谤。冥王星:叛逆性格、偏激、蛮横、翻脸无情、孤
苦伶
仃。
二、财帛宫
太阳守财宫,主善理财或当公务员。太阴守,财来财去。金星:堆金积玉。木星:
赠之财。火星:赚劳力钱、耗财。土星守,主贫穷或节俭,是守财奴。水星:善理
财、
赚佣金。天王星:意外之财。海王星:受骗失财。冥王星:主耗财。
三、兄弟宫
太阳木星守,得兄弟姊妹之助,学业有成。太阴:好旅行。水星:好学、好写作。
金星:喜艺术、绘画、音乐。凶星如火星、海王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守,主
兄弟
墙、求学困难、出外遇车祸等。
四、田宅宫
太阳守、孝顺父母、得祖荫、适合经营...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4 第一句就露了怯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三圣道只不过是根基,密乘才是最终目的。 |
|
发帖数: 1 | 5 我们现在就来说明“入胎识不是六识”的这个道理。十因缘中出生名色的这个入胎
识、这个如来藏,祂不是六识(不摄在识阴六识中)。那我们来看一下十因缘,十因缘
的观法,当我们开始探究老、死、忧、悲、恼、苦从何而起?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当
我们(逆观)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发觉老死忧悲恼苦,就是因为有生!是因为有三
界“生”,所以会有老死忧悲恼苦。因为有生,有老死忧悲恼苦之前,就是因为有“有
”,“有”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从“取”来!取从什么地方来?就是因为有“爱”!爱
从什么地方来?就是因为有三种“受”!受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有“触”!触从什么地
方来?就是有“六入”!就是因为有六入缘于名色,所以才会有六种的入!名色又从什
么地方来呢?名色就是由“识”所出生的。十因缘法探究到这边,已经没有办法再往前
推了,这个叫作“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说:“何法有故
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
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十二。
佛在这里说得非常的清楚,就是说:当十因缘法探究到这边(而知道“名色由识生
”)的时候,是...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6 因为关于楞伽经的争论,我挡下此经来看看,
还没看完,见到这一段,先放在这里。
其中有说: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
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
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
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
竟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迦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着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
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善哉世尊。具大慈悲哀愍
世间。等观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与诸菩萨等。闻已奉行
广为他说。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
菩萨摩诃萨 志求无上觉 酒肉及与葱 为食为不食
愚夫贪嗜肉 臭秽无名称 与彼恶兽同 云何而可食
食者有何过 不食有何德 惟愿最胜尊 为...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7 黄念祖居士著
阿弥陀佛,大愿之王,四十八条胜愿,正是弥陀万德圆明的本心的流露,条条都超
情离见,不是众生妄心所能揣摩估计,这是彻底的殊胜方便,没有一条不是为一切众生
殊胜永恒的真实之利。古德说:每条愿都是为饶益有情;每条都是愿共众生究竟成佛。
这两句话点出了弥陀的圣心。
弥陀大愿,分别说明就成为四十八愿,若再细说,可为四百八十……四万八千等等
愿。合之就是弥陀的大誓愿海,也称为一乘愿海。一乘愿海就是净土法门的宝中之宝、
王中之王、心中之心、妙中之妙,纵有亿口亿舌,也说不尽赞叹之辞。全部大愿譬如一
匹光华耀目精美绝伦的锦绣,每一条愿就象锦绣上面的图案花纹,例如蟠桃、佛手、莲
花、牡丹、仙鹤、孔雀,都无上美妙。虽然妙态各殊,可是参差俯仰,配成整幅佳画。
全锦织成,只是经纬两条线,一条线是:遍十方虚空,尽未来劫数,一切国土、一切众
生,不分族类,不计善恶智愚,哪怕是恶道众生,一律平等摄受教化加持接引,令离恶
趣,但受诸乐。一条线是:愿一切众生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远离妄想执著,恢复如来
本性,生灭顿消,寂灭为乐,证大涅槃,究竟成佛。
极乐世界凡夫即是阿鞞跋致,无情说法,莲池宝树宣演法音,香光遍...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8 身 见
/明法比丘
身见(sakkaya-ditthi),或译为萨迦耶见、我见。sa 是“有”、“虚伪”、“移转
”之义;kaya 意译作“身”,聚集之义;ditthi是“见”、“邪见”之意。故萨迦耶见
译作“有身见”,即于五蕴和合之身,执著「我”及“我所”等妄见,“我见”即一般
人所说的灵魂或轮回的主体。
《杂阿含经》63经世尊告诸比丘:“…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
五受阴计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我所),相在(色在我中
、我在色中);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
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眼、耳、鼻、舌、身、意触入
处)。…”由本经所示,由我(见)→我所→六根→六(无明)触→言有(常见),无(断见),
有.无,非有.非无;我最胜(胜过别人的傲慢),(我劣[自卑],)我相似(与人等同之我慢
);我知,我见。若住于六(明)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因此,若破除我见(
身见),则能破除邪见,而我慢、烦恼 |
|
S**U 发帖数: 7025 | 9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166 | 11 史记卷四 周本纪 第四
三年,幽王嬖爱曪姒。①曪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曪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曪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
伯阳读曰:②“周亡矣。”
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
“余,曪之二君。”③夏帝卜杀
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④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⑤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⑥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⑦发而
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
⑧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
⑨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⑩既笄而孕,⑾无夫而生
子,惧而□之。
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⑿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
,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妖子⒀出于路者,⒁闻其夜啼,哀
而收之,夫妇遂亡,礶于曪。曪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⒂以赎罪。□女子出
于曪,是为曪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曪
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词目】玄鼋(玄鼋)
【拼音】xuán yuá...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2 不是。
《妙法莲华经》把二乘的涅磐比喻成半路的一个化城而已,
到了之后如来会提醒的。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
“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
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
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大乘入楞伽经》也认为二乘解脱只是一种暂时的‘三昧身',醉后会醒的。
“解脱有三种 谓离诸烦恼
及以法无我 平等智解脱
譬如海中木 常随波浪转
声闻心亦然 相风所漂激
虽灭起烦恼 犹被习气缚
三昧酒所醉 住于无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复不退转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悟
声闻亦如是 觉后当成佛” |
|
b*****l 发帖数: 3821 | 13 不是。
《妙法莲华经》把二乘的涅磐比喻成半路的一个化城而已,
到了之后如来会提醒的。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
“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
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
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大乘入楞伽经》也认为二乘解脱只是一种暂时的‘三昧身',醉后会醒的。
“解脱有三种 谓离诸烦恼
及以法无我 平等智解脱
譬如海中木 常随波浪转
声闻心亦然 相风所漂激
虽灭起烦恼 犹被习气缚
三昧酒所醉 住于无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复不退转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悟
声闻亦如是 觉后当成佛” |
|
S**U 发帖数: 7025 | 14 清净道论 第二十三说修慧的功德品
「尝受圣果之味」,是说修慧的功德,不但是摧破烦恼,亦得尝受圣果之味。「圣果」
即须陀洹果等的沙门果。于二相而尝此(圣果之)味∶
(1)于圣道的过程,
(2)于果定之转起。
......
(一)「什么是果定」?即彼以涅磐为所缘的圣果的根本定为果定。
(二)~(三)「谁入彼定?谁不入彼定」?是一切凡夫不入彼定。何以故?因为他们
未证得(此果定)之故。唯一切圣者
入于彼定。
......
(七)(如何出定)其次依此说而以二相出定∶
「朋友,从无相心解脱出定有二缘∶即忆念一切相及不忆念无相界」。这样的「一切相
」,是色相及受想行识之相。虽然他不一定把此等一切作一起忆念,但摄为一切而说。
是故当他忆念于有分的所缘,便从果定而出定。当知这是他的出定。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清净道论 第二十三说修慧的功德品
「尝受圣果之味」,是说修慧的功德,不但是摧破烦恼,亦得尝受圣果之味。「圣果」
即须陀洹果等的沙门果。于二相而尝此(圣果之)味∶
(1)于圣道的过程,
(2)于果定之转起。
......
(一)「什么是果定」?即彼以涅磐为所缘的圣果的根本定为果定。
(二)~(三)「谁入彼定?谁不入彼定」?是一切凡夫不入彼定。何以故?因为他们
未证得(此果定)之故。唯一切圣者
入于彼定。
......
(七)(如何出定)其次依此说而以二相出定∶
「朋友,从无相心解脱出定有二缘∶即忆念一切相及不忆念无相界」。这样的「一切相
」,是色相及受想行识之相。虽然他不一定把此等一切作一起忆念,但摄为一切而说。
是故当他忆念于有分的所缘,便从果定而出定。当知这是他的出定。 |
|
w*********g 发帖数: 30882 | 16 从郑伯克段于鄢到今日台湾
楼主:罗布顿珠 时间:2007-08-30 00:00:00 点击:3480 回复:34
举报 回复 收藏 更多 楼主
☆【天涯社会频道(news.tianya.cn)首页推荐帖】
左传起首:
隐公元年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埃埃爱共叔段,欲立之。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
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西鄙、北鄙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
为己邑。至於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比起警察不来,
更让人绝望的是警察来了,
什么都没做,就又走了
按南周的报道,报警后,“警察进入接待室后,说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
人’,随即离开。”
在警察离开后,22岁的于欢摸出一把水果刀向催债者们乱刺,致三伤一死。
按南周的报道: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于欢面对众多讨债人长时间纠缠,不能正确处理
冲突,持尖刀捅刺多人,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害人存在过错,且于欢能如实供述,
对其判处无期徒刑。
法院对不认定于欢为正当防卫的解释是,“虽然当时于欢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遭到对
方侮辱和辱骂,但对方未有人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及其
母亲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
但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及其母亲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危险性就真的
较小吗?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于欢,警察不来,我还能抱着一旦警察来了,我和母亲就能够得到
保护和解救,获得免于侮辱和损害的自由,但警察来了,什么都没做,就离开了。
是的,真正让我绝望的不是警察不来,而是警察来了,但没有保护我。
在此之前,催债人已经对我和母亲采取了羞辱,当警察离去后,我完全有理由...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8 佛陀入灭后应该不会以佛陀的身份说法。
《妙法莲华经》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
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
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
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大般涅槃经》
“声闻弟子生变异想谓佛如来真实灭度。然我真实不灭度也。
如汝远行未还之顷汝之恶子便言汝死。汝实不死。
诸菩萨等说言如来常不变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以是义故。” |
|
n*******s 发帖数: 17267 | 19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
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缭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缭煙變成縷縷的細
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沈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
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
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不著,乃輕輕的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
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于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
,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情調。于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
到室中缭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想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並不是
這樣的,使人聯想的是蕭殺,是淒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
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
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
味。在四時中,我于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于春天之明媚嬌
豔,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爲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17267 | 20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
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缭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缭煙變成縷縷的細
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沈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
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
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不著,乃輕輕的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
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于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
,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情調。于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
到室中缭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想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並不是
這樣的,使人聯想的是蕭殺,是淒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
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
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
味。在四時中,我于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于春天之明媚嬌
豔,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爲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8347 | 21 嗯,即使不是真身上场,也会有更多的代入。。。
于妈访谈里讲了,他旗下的艺人都得按他的理念来演来发展。很明确地说了033,羊绒
,陈小等和他的关系都是宾主关系,于妈剧中的角色其实都是于妈自己理念的代言人。
。。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寿命品第一品之二
尔时会中有优婆塞。是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与其同类十五人俱。为
令世间得善果故。舍身威仪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悲泣堕泪。顶礼佛
足而白佛言。
这时会中有一个叫纯陀的优婆塞(现在我们叫居士),他是拘尸那城一个工匠
的孩子。跟他在一起的同伴共有十五个人。为了得到世间善果,不再顾惜自己威仪的姿
态,从座而起,露出右肩,右膝跪地,流泪合掌顶礼佛足,向佛进言:
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诸众生故。世尊。我等从今
无主无亲。无救无护无归无趣贫穷饥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唯愿哀愍受我微供。然后
乃入于般涅槃。
世尊和比丘僧众啊,为了度脱无量众生,请慈悲接受我们最后的供养吧。世尊
,我们从今往后就无亲无主了,无人保护无人解救,贫穷饥渴,为了从如来那里得到后
世的食物,希望世尊接受我们的微薄供养后再入般涅磐吧。
世尊。譬如刹利若婆罗门毗舍首陀(印度四大姓)。以贫穷故远至他国。役力
农作得好调牛。良田平正。无诸沙卤恶草株杌。唯悕天雨。言调牛者喻身口 |
|
|
s******n 发帖数: 7166 | 24 如果没有召入于,你这么说还勉强有点道理。 现在几百个球员里面招进
国家队,你这还叫嚣,不是显得陋吗
人在俱乐部打了这么多年的主力,打主力的时间比你看中的山东人姜郑都多
你天天咬着就为了证明自己有眼光有睿智什么的有意思吗
大罢 |
|
B***o 发帖数: 133 | 25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2011-08-22 21:21:5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11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以一
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6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27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28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9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0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31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2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3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34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774 | 35 《妖刀记》卷廿六 于愿接天
第百廿六折 岂不同悔,共语今朝
第百廿七折 鳞翮之化,室迩人遥
第百廿八折 真龙一怒,上彻云表
第百廿九折 玉骨冰肌,谁从赭汗
第百三十折 子夜飞遁,鸿鹄鸣高
第百廿六折 岂不同悔,共语今朝
老人冷冷回望着,似乎一点也不意外。鬼先生从不寄望在老人面上看见错愕惊
慌,然而连一丝扬眉的凛然也无,仿佛他自认掷地有声的一击,于老人还不及那两
百多条贱命上心,着实令鬼先生有些泄气,不由咬了咬牙。
(你这是故作姿态呢,还是另有撒手未出?老匹夫!)
老人迎着他的注视,不闪不避,同样还以森冷的目光。
狐异门的武学讲究应变灵动、机巧百出,气势本非所长。鬼先生须一意凝聚杀
气,才得有这般凌厉,对视片刻,颅内被老人剑一般的视线扎得隐隐生疼,不觉心
惊,兽伏般的反扑之势为之一挫;心念电转间,忙不迭地觅起退路,不欲与老人硬
搏。
而此问原本便毋须回答。他试探的,不过是古木鸢的反应而已。
姑射背后有无势力、该与何人接头,乃至这帮人所图为何……在鬼先生看来已
是不言自明,他如有意,随时都能接上这条线。若无这等才智,笨到须来向古木鸢
讨个说法,也不会有人向他兜售保命符了。鬼先生非常清楚自己...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序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经络本质被认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05:11:53 2011, 美东)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8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39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40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1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43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44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46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为经络的存在方式主要是属于能
量层次的。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就像电能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
所显示的图象文字等来认识电的作用,但如果你单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将计算机分解,
哪怕你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不可能看得到计算机里面的图象与文字。
也就是说,经络具有明显... 阅读全帖 |
|
x*m 发帖数: 276 | 4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8 旅美20年 我为什么既不入美籍又不海归?(图)
文章来源: 网易教育 于 2015-02-24 20:55:2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7896 次)
4
我来美国旅居近二十年,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国籍。简单来说,我不加入美国籍,是我暂
时没有这种需要,这和我是否爱国基本无关。
作者陈晚,定居美国,博士帽一顶,娃儿三个。不老不嫩,不美不丑,不胖不瘦,不好
不坏。
我来美国旅居近二十年,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国籍。这不仅让与我同期来美的朋友们疑惑
,也让素不相识的网友们不解。你为什么不加入美国籍呢?如果你因为爱国才拒绝美国
籍,那你为什么又不海归回国呢?这两个问题,真要把我问傻了。
简单来说,我不加入美国籍,是我暂时没有这种需要,这和我是否爱国基本无关。某些
国人似乎有种雷打不动的共识,他们认为,放弃国籍就是不爱国。持有这种观点的同胞
,真是委屈了我们这些海外游子。
对我们海外侨胞而言,祖国像娘家,美国像婆家。如同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娘家和婆
家对我们缺一不可,两者是共存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双方。试想想,有哪个女人嫁到
婆家以后,就反哺为仇...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49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