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六欲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b**********e
发帖数: 345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拔魔】第七百二十章 杀神
PS: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推荐,每一个收藏,每一条书评都是对“冰临神下”的支持
================================================================
一切都是必然,一切也都是偶然:千里之堤的崩塌是必然的,造成最后一条裂缝的
蚁穴却是偶然的;天干物燥火灾增多是必然的,火星落在谁家屋顶上却是偶然的;杀死
神树是必然的,由谁来做这件事却是偶然的。
道统三十七代祖师大都是服日芒境界,只有三位服月芒,其中一位就是当代祖师方
寻墨,他觉得服日芒祖师能将“杀神”这件事解释得更清楚、更合理,或许他们就不需
要解释,只需站在那里,就能用“服日芒”三个字说服所有人。
方寻墨却要借助于语言,听众是一名餐霞女道士和一颗茫然的头颅,杨清音在努力
倾听努力理解,秃子却觉得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本来应该很有意思的,却被讲得晦涩
难懂,他对祖师的讲故事水平评价不高。
方寻墨说,神树就像是一团火,为人类带来温暖与光亮,也带来灾难与黑暗,火不
分贵贱、彼此、亲疏,讨好它与憎恶它,结果都是一样,用火者却总是希望能够驯服火
、能够让火为己所有而不造成伤害。
神树拥有...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853
2
继续骗包子。
这样行吗?
我说你是星星在人间
光辉亮了希望,执坚
在尘世的黑白中眷念闪现
你是人间的仙,
春秋绿红着四季的美艳,七情在
六欲中翩跹,空明播撒在众生前。
你是星星在我心田
闪烁点点缠绵
悠悠的思念绽放银河边
静静的白莲
c******i
发帖数: 2427
3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原创)情感---随想1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七情六欲, 五彩斑斓. 可是这七情都是什么七情? 六欲又是什么?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抛砖引玉.
七情:
1. 爱.
爱是人类最神奇最伟大也是最可怕的情感. "爱"的功能是提供我们个人和其他人沟通的
平台: 母亲对孩子的爱, 恋人之间的爱, 对祖国(不是政府)的爱, 等等.
常见误区: 爱应该是无私奉献.
正解: 爱要奉献, 也要回报. 很多人陷入感情漩涡的原因之一是付出了爱, 却得不到
回报. 说得更通俗一些, 是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 有些人陷入这样的"爱"之中不能自
拔. 这时候, "爱"转变为"渴慕"(longing). 这样的人会去跟踪被"爱"的对象, 会去查
信件或者邮件. 象杨利娟那样"爱"刘德华已经是极端的例子了.
爱的另一面不是恨, 是无动于衷.
.......
希望网友们继续.
c****t
发帖数: 19049
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醉卧红尘
第三话 杨筝·梦里花落
他的梦里,总有下不完的雪,那一点点的素色,是开到及至的苍樱不灭,不死的魂魄,
即便凋落的刹那,仍清高如斯。
雪落无声,而他梦里的雪,飘落时却有很温柔,很缠绵的声音,只要凝神聆听,就会发
现那象唱着一曲亘古寂寞的歌。
几千几百万年以来,那场雪在墨尘的梦中静静地落着,舞出尘世间绝无仅有的风华,歌
咏着红尘中天地动容的绝唱。一切正如远古时的那一夜,他遇见他一般。
夜,竟是这般黑暗,或者,那是浓重的杀意禁锢了漫天的月影,星光?
它逃,没命地逃,身后是伴随着一声声“妖孽”呐喊着的狩猎者。
它惊慌失措,它夺路狂奔,它来不及去辨认哪是生路,哪是死道。
直到它在筋疲力尽地窜进那下着细雪空旷的山谷。
杀意在靡靡白雪中远去,它隐隐听见雪在吟唱,它从不知道,落雪会有如此动听的声音
。清冽而悠扬,低回婉转如同九天的仙乐。
缓缓地,天籁般的乐音中冉冉飘来一点淡青色的灯火。近了,才看见一袭天青色的衣裳
,衣袂在风中漫漫地,无声无息地飞扬。雪落有声,那人的脚步却轻如鸿羽,踏雪无痕
,一路行来,不见他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灯,就掌在那人的手中,而他空着的那只手,此刻正向它伸来。
那是一只很清秀...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2752
5
五十、白影
就如来时一般突然,人群的消散也只用了极短的时间。足球场上重新恢复了寂静,
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场地中央多了一个碎石堆砌的小山,远远望去,活似一个
新砌而成的坟墓。
小石山前并排插着两件冷冰冰的兵器,看上去就象是被埋葬者的墓碑。
“要抽烟么?”唐考掏出一盒已经压扁了的三五。
靠坐在球场边缘休息椅上的宇文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
唐考从烟盒中抖出两支皱巴巴的烟卷,并排叼在自己唇上点燃后,分了一支给宇文

“咳……咳咳……我也要……”一直平躺在宇文脚边的丁岚竟然自己支撑着坐了起
来。
“行啊你,居然这么快就能动了!你是不是属蟑螂的啊?”唐考惊喜地拍打着丁岚
的肩膀。
“别碰我……痛……痛死了!”丁岚面孔扭曲地捂着右肋,“你到底给不给?”
唐考拍了拍空裤兜,表示已经没有烟了。
宇文狠狠地抽了一口手上的香烟,又一言不发地递给了丁岚。
三个男人就这么并排坐着,若有所思地望着那灰白色的石头坟墓。方欣却站在距离
他们有些远的地方,披着唐考的外衣,双手抱在胸前,抬头望着星光闪耀的夜空。
宇文扭头看了一下方欣,悄悄对唐考问道:“她没事吧?”
唐考摇了摇头,说道:“自从你告诉她柏叶的最后遗言...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4
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活动】半山雪
我是造言。自出生即注定命格多舛。皮囊与常人无异,内里却破败不堪。譬如造言的心
脏只有一半是鲜活的,而另一边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只是一块搏动的肉罢了。事情要从
命说起。墨守成规间,人命有三:一则生命,即常人。心脏居有完整的神魄,拥有七情
六欲三魄,彼此顺应自己的命格从善而终;二则离命,一名造言。心脏诡异地缺失一半
神魄,终生无泪,七情为禁忌,命格不顺;三则殒命,世称无名。心脏全空,只存肉质
,一生永无情欲,生命长度远胜常人,然无命格,被现世淘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但
凡殒命冥冥之中自有一个故事存在未然之中。我自打出生就知道自己与常人有异。他人
出门晴空万里,我一出门电闪雷鸣;他人一生安然,我并无几岁已数遭横祸……某一日
,一个极不寻常的男子找上我。风尘仆仆,不掩倾城绝色。他开门见山地要我跟他走。
他说,我们是同类,就应生活一处。他说,我们都是名为造言的人。他还说,为了免除
生命里的灾祸,造言必须穷极此生不断吞噬无名。吞噬,即婳葬,以各种途径夺取他们
的故事,以一姓名为之替换,自此他们便不复存在,徒留一个名氏于世间。杀身以成仁
。而造言,他说,是此生有且仅有一个姓名的种群。若得他名,挫骨扬灰...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云海仙踪 作者:树下野狐
第54章 凡心
即便此刻,一想到梦中旖旎的情景,白素贞的心仍在猛烈地跳动着,呼吸如窒,耳颊滚
烫得仿佛将欲熔化。
但是,为什么会作如此荒唐而古怪的梦呢?在此以前,在那漫长而波澜不惊的一千
年里,她日出而修,日落而息,从来不知道何为梦境,从来不明白人类那些复杂而奇怪
的感情。
哪怕化作人形之后,她依旧不明白人为什么哭,为什么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哀
愁。不明白人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为什么会恨一个人,炽烈的爱又为什么会突然变成
决绝的恨。
不明白和尚为何要灭绝七情六欲,道士又为何要虚空清静。如果没有了七情六欲,
虚空清静便能成仙,她又何需修炼千年?
她的世界一直那么简单,春时花,秋时月,夏时风,冬时雪,四季更迭,年年岁岁
。所谓天地之道,所谓长生不死,在她眼里,也不过是将此肉身修作了草木岩石。
在这短短几日内,她的世界天翻地覆,日月更移,她突然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种种
奇怪的情感。
葛长庚死时,她视线模糊,竟险些涌出了人类所说的“泪水”;许宣吸吮她的伤口
时,心跳如撞,五脏六腑仿佛都缩成了一团;抱着那失去双亲的婴儿时,心如刀割,又
涌起潮水似的温柔与疼惜;许宣消失无踪后,心急如焚,吃不下饭睡...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云海仙踪 作者:树下野狐
第一百五十六章 情迷
小青虽已下定决心,临到此时,却仍不免暗生惧意,脸色雪白,咬唇点了点头。转身在草坡
茂密的花树间躺下,闭上双眼,调匀呼吸,指尖微微颤抖着,一点点解开衣襟。
狂风扑面,许宣呼吸一窒,分不清那馥郁的幽香究竟来自她的身体,还是周围那簌簌
摇曳的花枝。
月光雪亮地照着她莹白的胸脯,衬着那抹嫩绿色的肚兜,更显得滑如凝脂,润如玉。
心里突突狂跳,忽然又想起那夜她裸身站在瀑布水池里,将饵虫悬在嘴边,引诱心蛊的情
景。虽只惊鸿一瞥,那旖旎春光却似深深烙在脑海,再也不能抹去。
小青心中忐忑,等了好一会儿,始终没有动静,睁开眼,见他握着“龙牙”,怔怔地凝
视着自己的胸脯,眼神灼灼古怪。耳根登时一阵烧烫,嗔道:“臭小子,看够了没有?”
许宣面红耳赤,咳嗽一声,笑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瞧仔细了,怎么动手?”摒除
绮念,探出手,将那肚兜稍稍朝下拉了寸许,刀尖小心翼翼地抵住她的胸口。
小青重又闭上眼,屏息静待。
被刀尖所刺,急剧起伏的胸丘沁出了几滴殷红的鲜血,灼灼醒目。想到此番开膛剖心
,或许她便香消玉殒,再没有重生之机,许宣呼吸顿时又是一紧,...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拔魔 作者: 冰临神下
第七十三章 杀不死的幼魔
林都教应该是唯一能解开疑惑的人,但小秋没有急于去见他。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秋每晚都在半月林练女祖锻骨拳,脸色凶狠,姿态疯狂,就像
在和什么敌人搏斗,如此一来,如果幼魔再次出现,搏斗就不会显得太突然。
养神峰内的一切都逃不过都教们的监视,小秋唯一的掩饰办法就是将意外变成寻常。
有弟子撞见过小秋练拳,都被这种凶狠的打法吓了一跳,但他们记得都教说过,凝
气成丹、学会法术之后,近身搏斗之术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他们只是好奇,慢慢地也
就习以为常,在一般弟子眼里,慕行秋总是有点特别。
到了第七天的晚上,小秋加倍疯狂地练拳。
夜月初升的时候,幼魔果然又现身了,它无疑非常喜欢七天一次的亮相,和上次的
情形一样,一股蓝色的轻烟从左鼻孔冒出来,吸收空气,迅速成形。
幼魔的第一个动作是冲着小秋伸舌做出一个鬼脸——它本来就是鬼脸,于是显得更
加丑陋,然后扑上去就打。
这番交手无人打扰,小秋竭尽全力,将全部的憎恨、恐惧与愤怒倾注于拳法之中,
他终于明白念心科传人教给自己这套拳是为什么了,就是要让他亲手杀死藏在体内的幼
魔。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74
1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Re: 人之初 性本善?

hehe,说得好,我摘李洪志老师的下面这段话你看看如何?
何为空
何为空,执著无存为真空,非物质空,然而禅宗已法末,无所
传。乱法末世有学者固抓其空理,颠颠狂狂,如悟哲理之本,其祖
达摩自说只有六代之法,后无可传。何不悟之,如曰:都空,无法、
无佛、无像、无我、无存,达摩为何物?无法,禅宗之空理为何物?
如无佛无像,释迦牟尼为何者乎?你无名、无像、无我、无存,全
是空,吃饭喝水何故之?穿衣何为?挖其眼如何?你那常人之七情
六欲又如何执著。如来讲空实乃常人之心全无之意,无漏为空之真
谛。宇宙本物质所存、所成、所住,如何能空。非如来传法必短命,
理绝无存,罗汉之法非佛法也!悟哉!悟哉!
J***s
发帖数: 178
11
正是由于与这样一种对至善至美形体的崇拜,所以,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会,大
家可能不太清楚,他是裸体的。希腊人以裸体为荣,因为他们觉得裸体就是我们自然的
一种形态,自然,人就是从大自然中来的,人一声下来是一丝不挂的,所以,人在展现
自己身体的魅力的时候,他尽可能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希腊人是以裸体为荣,从
来不会以裸体为耻。所以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会进本上都是裸体竞技会。他们展现自己
的身体,本身就是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为最直接的大自然就是人类的身
体。所以这是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很重要的特征。
其次,希腊神话的地二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神人同形同性,还有一个同性。同性是什
么意思呢?就是性情相同。神之为伸神,只是因为他跟人有同样的性情。他有着人的七
情六欲,他有着人的优点,也有着人的弱点。比如,神经常到人间滋生是非,甚至有时
候是拈花惹草。那么他们在人间,和人间的女子,他们一旦看中了人间的女子,或者一
位女神看中了一个人间的男子,他们就要通过种种方法,强行要和他们成婚。而他们结
婚的后果,无一例外的生下来的是英雄。
英雄在希腊英雄HERO,HERO他是指半神,就是有一般的神的血缘... 阅读全帖
z******a
发帖数: 5381
12
木师也是淫吖,是淫就有起情六欲嘛
z**n
发帖数: 22303
1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为什么基督徒应该考虑转为佛教徒
Fro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374089.html
地球人是属于南瞻部洲的人,还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等星球。
《立世阿毗昙论》中卷六记载,人道以摩奴沙为名(梵名MANUSYA),又称人间界,人
道,人趣,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佛教对于人的由来,是以因缘法说明,至于
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在《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中提到,地球形
成后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由于贪爱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
,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以致于无法飞行,从此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依佛经说法,人分别
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四洲(星球)。
在《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
外,则是浩瀚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
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
人各具特点 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
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 阅读全帖
r*****l
发帖数: 60
15
清净经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如此清净。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
r*****l
发帖数: 60
16
清净经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如此清净。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20
17
  (二)
  前面我们讲了,成佛了生死不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竖出三
界,一种是横超三界。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就是指有淫欲心的世界。主要包括:天人、修罗、人、
畜牲、饿鬼、地狱这六道,欲界众生有生命,有肉体就是因为有淫欲
心。中阴身(就
是我们平常说的灵魂)看见男女同房,淫欲心起充当了第三者(
谈恋爱也有第三者,不过这儿是指中阴身)。因为中阴身是以风大为
主,同房的男女
看不见,在男子射精时就把中阴身冲进女子的子宫里,于是他就
投胎了。所以要了生死,必须要断除淫欲心。现在大家都讲开放,也
讲“性开放”,
乱得很。我看淫欲心还是不能开放,我们不能象西方国家一样搞
性开放,弄乱了不好。还是中国的性保守要好一些。欲界越高,淫欲
心越淡。欲界仅
天界就有六层,亦称六欲天。淫欲心相应也有六种,即:受欲、
交、抱、握、笑、视。第一层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在佛经说来是在
须弥山腰。须弥
山是个大山,这是形象说法,只是打个比方。太阳和月亮都在须
弥山腰转。四天王天分东南西北四天王。这里的天人还是有淫欲心,
即“受欲”。受
欲就是接
l******d
发帖数: 12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文殊菩萨十大愿
《文殊菩萨十大愿》
           曼殊室利十种无尽甚深大愿


能海上师译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
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师菩萨当有誓言∶"我
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
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
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
果报圆满,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
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洒梨、同学、伴侣,受我法教、
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
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
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
  云何名为十种无尽甚深大愿?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
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
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
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
国小国之主
g**r
发帖数: 4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往生的原理
念佛往生的原理
http://www.chlotus.net/taixu/tx7-40.txt
太虚大师
──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讲──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
。如依何等因得
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
,由何等现熏何
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以心识分别思量的
。由这种因果通
常道理,所以造上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地狱;造中品五逆、十恶
业的,当堕饿鬼;
造下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畜生。行下品五戒、十善的,感阿修罗
报;行中品五戒、
十善的,生人道中;行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六欲天;行上品五戒、
十善而兼四禅、
八定的,可生色、无色界天。观四谛理,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
足、五根、五力、
七觉支、八圣道、可了生死而证声闻果。观十二缘起,从缘起流转门
入还灭门,由无
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而得解脱证缘觉果。行六度或十度而成佛果
。以上所说的造
三品十恶业因,感生三恶趣果,由造三品五戒、十善因,感生三善趣
果,由修出世三
乘学因,感得三乘圣者的果,这种由何等业因成何等报果,都是据可
思议
r*****e
发帖数: 1196
20
☆─────────────────────────────────────☆
imdr2008 (如是) 于 (Mon Feb 11 10:42:03 2008) 提到:
“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
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
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
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
。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
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
是地理上相距太远?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
dreamfly (Sūnyatā) 于 (Mon Feb 11 11:18:01 2008) 提到:
人间也有阿修罗和饿鬼啊,不过你认不出来罢了,还有人间地狱呢

☆───────────────────────
r*****e
发帖数: 1196
21
☆─────────────────────────────────────☆
heartgood (heartgood) 于 (Tue Apr 22 01:17:43 2008) 提到:
太 上 老 君 说 常 清 静 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
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
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
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
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
,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
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a*******g
发帖数: 86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智者大师论修禅的发心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
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
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
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
四为嫉妒胜他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修罗心。
五为畏恶道苦报。息诸不善业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人心。
六为善心安乐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六欲天心。
七为得势力自在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魔罗心。
八为得利智捷疾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外道心。
九为生梵天处故修禅。此属发色无色界心。
十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发心修禅。此属发二乘心。
就此十种行人。善恶虽殊。缚脱有异。既并无大悲正观。发心邪僻。皆堕二边。不趣中
道。若住此心。修行禅定。终不得与禅波罗蜜法门相应。
云何名菩萨发心之相。所谓发菩提心。
菩提心者。即是菩萨以中道正观。以诸法实相。怜愍一切。起大悲心。发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未解者令解。亦云烦恼无数誓愿断。
三未安者令安。亦云法门无尽誓愿知。
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
此之四法。即对四谛。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
a**u
发帖数: 8107
23
☆─────────────────────────────────────☆
runsun (runsun) 于 (Sat Nov 21 17:15:51 2009, 美东) 提到: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四十讲 玛欣德尊者2009.06.05讲于江西佛学院
业、业的定律、业的分类(依成熟之地分)
(本文是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证
完全没有错漏,未经玛欣德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贤友们,晚上好!
在昨天晚上,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众生界,讲到了天界的众生,讲到了色界的有情
以及无色界的有情。
在三界里面,又可以分为三十一界。其中的欲界有十一个界,即:四种恶趣,加上
人界,然后再加上六欲天,一共有十一界。然后色界天可以分为四种禅
Y**u
发帖数: 546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精华
7: 西方静土: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
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
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
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
。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
弥陀。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
。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
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
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
到彼。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了解心

<<无常>>--阿姜查...
节选Part1 正见:了解心
在禅修中,我们努力增长正念,以便能不断觉知。以精进与耐心去做,心会变得稳固。
然后无论我们经历何种欲境,不管是可爱或可憎的,无论是欢喜或沮丧反应的心境,我
们都将清楚看见它们。境是一回事,心是另一回事,它们是分开的两件事。
认出境是境、心是心
才会获得自在
我们为某事触心而感到高兴时,便想要追求它。当某事令人讨厌时,便想要避开它
。这是没有看见心,而去追逐外境。境是境,心是心。我们必须区分它们,认出心是什
么,境是什么,然后我们才会自在。
当我们因某人严厉的对话而感到愤怒时,那意味着自己被外境迷惑而跟着它们走;
心被外境攫获而随情绪流转。请了解,我们经验到的这一切外在与内在事物都只是假象
而已。它们一点也不确定、不真实,追逐它们,会使我们迷失自己的方向。佛陀希望我
们禅修并看见它们的实相--世间的实相。世间是六欲境,欲境即是世间。
若我们不了解"法",不认识心,也不认识境,则心与它的对象就会混在一起。然后
便会经历苦,并感到心是痛苦的。我们感到心在游移,不受控制地经历各种不快乐的情
境,变成各种状态。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许
d**********l
发帖数: 647
26
1 问曰: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二处校量有何优劣?
释曰:此处之优劣,其事显然,有识咸知,讵劳更问?然前德已有净土之论,具言优劣
,无劳此释。然前德所制犹有未喻,今更略辨显其优劣。以十二义彰其优劣:
一主,二处,三眷属,四寿命,五内外,六身色,七相好,八五通,九不善,十灭罪,
十一受乐,十二受生。
言主者,兜率天主迹现凡夫,虽名补处,未成妙觉,纵当成道只现化身;阿弥陀佛已成
正觉,居处净土,多现受用身。据实而论,故无优劣。降迹化物,师弟道殊,当成现成
。化佛报佛,觉满未满,现粗现妙,优劣不同,其义一也。
言处者,兜率是娑婆秽土,欲界劣天;极乐是净土胜方,超众妙刹。论其胜劣,无可比
方,美丑显然,其义二也。
言眷属者,兜率天宫多间男女;极乐净刹少说女人。以此相形, 自分好恶,胜负悬隔
,其义三也。
言寿命者,兜率天寿用人间四百年,为彼一日一夜。即以彼之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
月为一年,寿命四千岁。然有中天,不尽天寿;讵比西方寿命无量阿僧祗劫?以斯相并
,无以相俦,长短不同,其义四也。
言内外者,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即亲近补处,永无退转,外即耽兹五欲,不免轮回
。觉师子道亚世亲,犹生外院。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的有菩萨吗?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
怎样(进行)呢?(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2)
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
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
」。(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
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
(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
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
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
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
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
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家的功夫就像是蒸大白米饭
道家任何时期都注重心性的修炼,只是没有用通俗的语言说出来。
比如参同契 自叙启后章: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
执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
察其旨趣,一统共论。 勿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 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
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 抱一毋舍,可以长存。
又如 清静经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都是心性的功夫,但是很多人好高骛远,喜欢玩花样,觉得这些是老生常谈罢了。
b*****l
发帖数: 3821
31
摘录于《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著
不用说,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
不过,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种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
量。所以修善的主要时间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后,由活人超度死人,虽以修善的功
德回向给死人,地藏经中说,死人也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余的六分,乃属活人所
得。
同时,正信的佛教,对于超度的方式,跟民间习俗的信仰,也颇有出入。所谓超度
,乃是超生乐土而度脱苦趣的意思,是仗着家属亲友们为其所修善业力量的感应,并不
是僧尼诵经的本身有着超度的功能,乃是藉着超度者的善业及诵经者的修持而起的感应
。(注三)
因此,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体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属。亡者的家属,若
能在亡者临终之际将亡者心爱的东西,供奉三宝,施舍贫穷,并且使得亡者明白代他作
了如此的功德,那对亡者的死后,有着很大的帮助。那是由于一念的善业感应,以及临
终之际的心境安慰,所以他的业识也将感生善处。这是物以类聚的原理,不能说是迷信
。若于亡者死后,儿女家属以恳切虔敬之心,斋僧布施,作大善业,以其殷勤的孝心,
也可感应亡者的超生,但此已经不如在亡者未死之前所作的受用大了。唯其孝心... 阅读全帖
P0
发帖数: 4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开经玄蕴咒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馀。天真皇人,按
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沉疴能自
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
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
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
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
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
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
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是这样背诵金刚经的Zz
作者:妙光
前几天师父开示要我们每个弟子都要会背《楞严咒》,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是怎样会
背的。
我开始背诵的佛经是《六祖坛经》的一段,记得98年,在湖南老家,新华书店书打特
价,我用三元钱请了一本《金刚经》与《六祖坛经》的合刊本。里面有一段我把它抄写
贴在墙上“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
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
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
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长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到,去
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
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
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经常看着去读,后来把他背下来了。
2004年在深圳弘法寺受皈依以后,经常读经典《普贤菩萨行愿品》,但是一直背不下
来,但把一部很短的《佛说八大人觉经》背下来了,也用了很...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4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qysls/default.php
壬二、調伏諸根:
如聞子藏命,防持躁動心,
獸藥刀怨火,無令欲樂侵。
一個修行者時時刻刻都應該觀察身心調伏諸根,防止自己對外境的色聲香味等
生起貪執。因為貪執外境有雙重過患:今生中產生多種煩惱痛苦,來世被業風鼓動,輾
轉受苦。調伏諸根,必須要保持警覺,靜下心來詳細反覆地觀察,牢牢控制住諸根使不
外散,就如同對待聞、子、藏、命四種情況一樣。
「聞」,是指聽聞佛法。聽聞佛法不同於聽聞一般世間的言論,絕對不可以馬
虎,聞法時是否聚精會神地聽聞,關係到接下來的思維、實際修持的質量,以及最後的
結局──解脫還是繼續輪迴。因此,我們應像聞法一樣護持六根,使不外散。
「子」指孩子,父母親片刻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幼子,因為小孩看管不善,很容
易出危險,比如掉進河...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64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通第一目犍连
神通第一目犍连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当初他和舍利弗尊者同是婆罗门的种姓,听闻佛陀的因缘法而带领一百弟子和舍
利弗同时皈依佛陀。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座下,是最激进的弟子,凡是推动佛法遇到阻力的时候,他
是最反对妥协忍让的人,他有神通,和外道斗法是百战百胜。
但是,神通不是根本之法,佛陀常常呵斥自恃神通的弟子,因为神通对于了生脱
死毫无关系。
目犍连尊者不听佛陀的指示,迦毗罗城被围困时,他以神通往救释迦族,结果他
才知道神通敌不过业果。最后他为了布教殉难,神通不能救他,这正是他现身说法,给
后人的警诫。
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分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分内外都能看
到;甚至人心中的念头,他也能知道。
关于能看到人的心,目犍连和莲华色女有过一段故事:
有一次目犍连经过一座园林,有一个中年的美人莲华色女,带着媚态走近目犍连
,也向目犍连点头招呼道:
“目犍连尊者!有时间吗?我可以和你谈谈吗?”
目犍连注意一看莲华色女,不但看到她的面容,而且看到她的心。原来莲华色女
是一个卖笑的女人,她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现在受外道的煽动,想以她的美色来诱惑
目犍连,破坏目犍连的戒...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6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空妙有 (2)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
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
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
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
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
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
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
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
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
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
。它无始无终,本来如此。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迷于色相,向外追求,造业受报,而
枉受六道轮回无有了期。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觉醒,不要再迷误了。既然我们本性有如此
...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空妙有 (2)
真空妙有就是说既然有佛性,就应该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现的各种差别相;妙有真空
就是说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显现的,本身并没有,本身就是空。所以体(佛性)、相(
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体必现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没有房子我们怎
么遮蔽风雨呢?没有相,法性又在什么地方体现呢?所以理体(法性身)是成就万物的
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这就叫“事以理成(理体成功其事相),理以事显(理体由事
相显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真空;而《弥陀
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认为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
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镜子里总是有影子,没有影子就不称其为镜
子。不能现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种种的妙用。双身、饮血、裸体、愤怒等
形象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也不会在什么地方灭掉
。它无始无终,本来如此。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迷于色相,向外追求,造业受报,而
枉受六道轮回无有了期。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觉醒,不要再迷误了。既然我们本性有如此
...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1
随喜师兄分享!
如果您对高僧虹化感兴趣,可以参考智悲佛网上的文章做了解,比如:生命奇观--藏密
修士虹化及其它 http://www.zhibeifw.com/fjgc/fjyj_list.php?id=5820
对于初学者,很多上师还是建议先闻思,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而且是有次第,有系
统的依止善知识,长期学习。这样不容易退转和走弯路。另外在佛学团体中学习更好,
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不容易坚持。末学也很惭愧,学得也不好。还是有烦恼。上师说
,检验自己学佛是否进步的标准不是神通或其他外在的显现,而是看自己烦恼是否减少
,慈悲心是否增长了。我们学佛,就是要调付自己的内心,去除我执。对小乘佛法来说
,首先要有出离心,
对大乘佛法来说,就是要先发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而显宗的净土法门,非常殊胜,
法王如意宝教导
我们不管修什么法,一定要兼修净土法门。现在五明佛学院的益西彭措堪布每年都号召
大家进行百万念佛共修,发心一年念诵一万遍佛号即可参与。非常殊胜!您若有兴趣,
这里有详细资料:http://gx.daoguijingtu.com/index.html
末学在菩提学会学习的这近三年时间,...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z t)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8184.htm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天与地之间,看起来,好像就是空的,本来就没什么
形体可言;可是天与地间,虽然是没有形体,却能生出天地之间的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
植物,与无生命的沙土、石头,及许许多多的物体。〕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天与地的运转,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存在可言;虽然没有什么
感情的存在,但是天与地之间,却好像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们不断的运转。〕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天与地的空间,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本来就没什么
名字可以去称呼它;可是虽然没有名字,但是它却能养育万物,滋润万物,使它们的生
命能够继续成长。〕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的确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连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原
因,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去称呼它,那么干脆勉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道」吧!〕
夫道者。〔这个「道」的确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广阔了,为什么呢?〕
有清有浊。〔因为这个「道」;有时候,有些地方是清清净净的;有时候,有些地方就
显得非常污浊。〕
有动有静。〔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活动着;有时候,有些地方就静悄悄的。〕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z t)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
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
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
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
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
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
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
,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
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
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修证的道次第略说 Zz
泉边林下
在此之前我先向“一切智者”文殊菩萨敬礼,他留下很多大乘的教诫,祈祷他的智
慧加持,同时要感谢普贤菩萨,他的十大愿是一切行者修行的基石,希望从他那儿获得启
示。即使外在的显现如佛陀的预言,这是一个斗争坚固的时代,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无
休止的争吵,我们作为佛教徒还应达观地看待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
,也帮不上忙,我们还是多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多注意佛法。
佛法内部的争执也非常厉害,但是我们这个传承是三乘佛法为一体的,即小乘基础
,大乘为方便,禅、中观、大圆满为了义。所以我们今天简单梳理一下,我们先从外层
、内层、密层、无上秘密层方面辨别一下。在外层,因为每个人每个时期的法缘条件不
太一样,每个人根基也不同,所以佛法的教授也不尽相同,佛法在每个时代所显现兴盛
之地也不同,每个时期因为众生的根基的变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佛法发展到后
来,门派变得越来越多,这是外层。
内层上有的是针对普通根基培养善根的一些方便法,还有一些比较了义的佛法,比
如一个初果要七来人间,必须再来,而且必然证果,这些人的心中自然会有此生一定成
就的决心,不会等待死后往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天善法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
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
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
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
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著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不但证得了二乘无学阿罗汉
果,也证得了大乘无学佛菩提果,而究竟圆满佛道。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
,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
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
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
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真相呢,则只是不断地证实佛陀在二
千多年前说法的正确性。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正法,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
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
甚深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亲近及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形成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时
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河
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些
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
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在佛门中,曾经有一位提倡人间佛教的法师说过:“地狱只是圣人为了伦理道德以及
社会秩序,而施设的教化方便。”像这样子的说法,显示出这位法师他并不相信地狱是
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地狱只是佛陀为了吓阻大家,不敢随意去造作恶事、扰乱社会秩序
而捏造出来的。所以这位法师当然也就胆敢把自己研究佛法的结论,无论对错都广为流
传;因为他不相信错说佛法、误谤三宝、伤害众生法身慧命的因果很重,真的会下地狱
长劫受苦的。
在讲求科学证据的现代,我们对于自己还没有亲身验证的事情以及道理,抱持著怀
疑的态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基于科学的精神来说,我们对于自己还没有办法实证
的法则、道理,应该是要以存疑的态度,然后小心谨慎地透过观察、思惟、实验、实证
等等各种可能的方式来检验它的真实性,直到有了足够的证据,确认之后才可以下定论
;如果只是凭著个人的直觉、经验或者是还没有十分确切的证据,而就直接大胆地否定
真理,那可就是鲁莽、愚痴的作为了,而且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
其实佛教正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精神以及方法的,除了本初佛是要经过无量无边不可
思议阿僧祇劫的摸索和修炼,才终于能够成佛;而在本初佛实证成佛之后呢,自然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我们要讲的题目是“一般人认为宇宙的创造者应该是谁?”或者说“一般人常所说的四
面佛又是指哪一位?”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流传说:去泰国拜四面佛、向四面佛许愿,就可以心想事成,
但是一定要记得去还愿,否则就会遭受到可怕的后果报应。这种说法经过电视的演艺人
员与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现在社会上流传最夯的话题之一。这尊俗称四面佛
的神明,他位于曼谷市区最热闹的地点,也就是在这个erawan爱侣湾酒店旁边,刚好就
在bts地铁站旁,可以说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日夜都是人声鼎沸,是外国人与泰国人自
己必到之处。那么这一面四面佛究竟是指谁呢?其实他就是印度教中最高的创世主,就
是大梵天王braman;这一位神明他本身是初禅天的天主。在印度教中根本的经典,也就
是四部的《吠陀经》当中,他代表了最高的神明,他的名号brama也代表了这个法界宇
宙中的第一义谛,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代表一个众生或者一位神明;世间所有众生修行最
终极的目的,就是要与大梵天合而为一,或者说要回归到大梵的境界,这叫作梵我一如。
例如在最古老的《梨俱吠陀经》中说到,说这个大梵又叫作原人,也就是人之本
源;里面是这样子讲的:“原人布卢...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