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六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n
发帖数: 833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就事论事。
f*******e
发帖数: 5594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n********n
发帖数: 833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就事论事。
f*******e
发帖数: 559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我说的是“第一义空经”,不是中阿含的大空经、小空经。
【杂阿含经】第335经 (第13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
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
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
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
。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G**W
发帖数: 1865
5
那个比较是说真相识不在六尘境中起见闻觉知,所以没有分别.
不过在有情所感知的六识心,还是不断在分别.
如果您觉得这个六字大明六字咒帖不适当,您自行删除,
末学不会有意见的.
c***s
发帖数: 3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根,六尘,六识?

WaiChi兄好! 大概我以前当过男的,hoho
^^^^^^^^^^^^^^^^^^^^^^^^^^^^^^^^^^^^^^^^^^^^^^^^^^^^^^^^^^^^^^^^^^^^^^^^^^
哈, 这麽简单,谁看得懂?! 烦劳您细细道来,谢谢! :)
你是说树木会不由自主随“两根”转个不停??大家互相独立地不由自主地转??
为什麽六根又称为六结,六贼?这跟轮回的关系是什麽? 谢谢!
c***h
发帖数: 226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戕害佛法的六識論
这要回归基本,再基本
要自己思考佛陀为何提六根? 做甚么用
更重要是,要自己思考佛陀为何只提五蕴? 不是六蕴 七蕴 八蕴
观察,思维,眼根鼻根,我们是如何感觉到的? 五蕴我们是如何感觉到的?
每一个都是大题目,对探究佛法有帮助
了解了,就不会大师云亦云
(也许大师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但是为何对为何错,我们会知道
也许不是对错问题,而是采取观点不同,至少与佛陀不同,我们会知道)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戕害佛法的六识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9 11:59:42 2017, 美东)
您开示一下每个人都是怎样感觉得到意根 ?
A****a
发帖数: 274
8
我确实是越来越慨叹了。你们真的是在学佛法吗?
佛法里面的五蕴包括四禅八定都是基本常识,但是为什么不去好好研究经典上说的,却
听一个自称解脱的歪大师这么忽悠。
到目前为止,我发现waichi几乎把所有佛法的重要概念都给扭曲篡改了,不管是大乘还
是小乘。比如缘起,禅定,涅槃,五蕴,六识,心,六根,还有“观”。。。太多太多
,歪大师绝对能编出自己的一本词典。
别人引用经典,你们说那都是背书,你们自己满嘴歪大师的胡言乱语和语录,还自得其
乐。
为什么会这么颠倒,为什么会这么愚昧,为什么?
H****y
发帖数: 1321
9
六根缺少一个 六识缺少一个 十二因缘 缺少一个
d******e
发帖数: 4192
10
净空也这么说的.
第六识是意识,七末那,八阿赖耶.

的。
p******n
发帖数: 2449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动物如果没有第六识,动物怎么能够修行呢?动物也是六根俱全的。
人的7情6欲,和想像力,幽默感有关联的。动物是否也有7情6欲呢?
或者少点,3情4欲而已?呵呵。。。
我觉得,动物和人类最大的区别,我想了一晚上,是什么呢?
是人类有宗教信仰,而后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创立了信仰的文化和艺术。
所以人类的文化和艺术是一定和宗教有关系的。
所以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和神有关系的,人信仰神,动物不会。
人类和神就是通过信仰来连带的,如果不信仰,就不再有任何连带关系了。
这个神也可以换成菩萨,佛。这似乎听起来迷信,
这个不是迷信,而是这种人的虔诚的对神佛的原始而本能的恭敬使人具有了人性。
因为人性中带有神的属性,这种属性通过信仰来保留。
所以,马克斯理论下,人是高级动物,因为无神论就是这样的。
t******g
发帖数: 1752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t******g
发帖数: 17520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方便说已经是N多人乱造词的借口了, 还有 覆藏而说。。。这种解释出来
到时候可以有根本无明, 根本识, 根本灭, 根本无我,根本涅磐
只有同意“有”如来藏的, 才是根本的, 其他都是不根本的, 但是不能说是错的
而是覆藏而说。。。。这种逻辑是无敌的
这就是人的本性, 当一个难题出现了, 不求“正确”, 只求最简单, 自以为合理
就可以了

种的
n********n
发帖数: 833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G**W
发帖数: 186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石头无心识,乃无情物,说石头有无解脱,不成类比,只成游辯.
兄有能力将自已变成石头 ?
G**W
发帖数: 186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兔兄您不是派楞严经的不是 ?
现在是咋的 ?
忏悔了 ?
『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按宣化上人的说法, 不光是6识者在窘境了,多少不读楞严经的
不念楞严咒的, 都在窘境啊。。。校长你应该也囧吧?
t******g
发帖数: 1752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t******g
发帖数: 17520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方便说已经是N多人乱造词的借口了, 还有 覆藏而说。。。这种解释出来
到时候可以有根本无明, 根本识, 根本灭, 根本无我,根本涅磐
只有同意“有”如来藏的, 才是根本的, 其他都是不根本的, 但是不能说是错的
而是覆藏而说。。。。这种逻辑是无敌的
这就是人的本性, 当一个难题出现了, 不求“正确”, 只求最简单, 自以为合理
就可以了

种的
n********n
发帖数: 833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G**W
发帖数: 186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石头无心识,乃无情物,说石头有无解脱,不成类比,只成游辯.
兄有能力将自已变成石头 ?
G**W
发帖数: 186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兔兄您不是派楞严经的不是 ?
现在是咋的 ?
忏悔了 ?
『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t******g
发帖数: 17520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按宣化上人的说法, 不光是6识者在窘境了,多少不读楞严经的
不念楞严咒的, 都在窘境啊。。。校长你应该也囧吧?
n********n
发帖数: 833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同意你的说法。
轮回是业力的推动,但显然业力和轮回都属于世间法,而不是出世间的。就像水流的动
力不会脱离水而存在。业力就是因缘,就是趋势(势能)或动力。
至于轮回的个体性,例如佛陀也说有自己的前世,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轮回之
说的产生,首先必然是经验的延伸,例如观察到四季往复交替,生物的生殖(种豆得豆
)等等,以至扩展到六道的轮回。
当然,种豆得豆现在用遗传学很好解释了,那是基因的传递导致。至于六道轮回,应该
是涉及到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的转化吧 :))那就是食物链能量物质的传递
了,例如腐肉可以营养树木之类的,传递的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吧,信息就不用考虑了
:)
好多古老思想是可以用科学部分解释的!这完全是世间法,不必涉及出世间法。
n********n
发帖数: 833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同意你的说法。
轮回是业力的推动,但显然业力和轮回都属于世间法,而不是出世间的。就像水流的动
力不会脱离水而存在。业力就是因缘,就是趋势(势能)或动力。
至于轮回的个体性,例如佛陀也说有自己的前世,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轮回之
说的产生,首先必然是经验的延伸,例如观察到四季往复交替,生物的生殖(种豆得豆
)等等,以至扩展到六道的轮回。
当然,种豆得豆现在用遗传学很好解释了,那是基因的传递导致。至于六道轮回,应该
是涉及到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的转化吧 :))那就是食物链能量物质的传递
了,例如腐肉可以营养树木之类的,传递的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吧,信息就不用考虑了
:)
好多古老思想是可以用科学部分解释的!这完全是世间法,不必涉及出世间法。
a***n
发帖数: 199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9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3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4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有人经常会提议说,在阿含里面从头到尾就是没有看到如来藏这三个字啊!这样的
质疑其实是非常的荒谬而且是幼稚的。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其实它并不以如来藏这
三个字来作为第八识的唯一名相,祂可以称为阿赖耶识、也可以称为本际、也可以称为
是入胎识,祂可以有种种的名。那我们看在《阿含经》里面,我们也可以来说明,其实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把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
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
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
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
样的研究。
有一些沙门或婆罗门他们有禅定,他们可以入定意三昧,然后以这个三昧心可以看
到过去八十个成劫跟败劫,也就是说这些外道他可以依于他的宿命通可以看到过去多生
多劫的生生死死的内容。那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了,那为什么过去的八十个成劫败劫里
面的那些记忆可以从过去来到现在呢?显然一定要有个法祂能够留存记忆,使得过去八
十劫的生死的记忆的内容可以来到现在,被这些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9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0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史学的儒教化与人间佛教
完整的历史主体应该是函盖十法界有情。其中,六道众生是在业道中不断轮转生死
的无明众生;四种圣人57 是已证无生的有情,是在法道中破除无明58 的贤圣有情。
历史主体应该具足贤圣有情与无明众生等十法界有情,而十法界有情所造作的所有 业
行皆是历史,史籍的记载也应该具足十法界有情所共同创造的历史。然而,一般 的史
学家皆是无明凡夫,对于如何是判断历史主体的标准尚且无知,于是基于名色 二法的
关联,而只将人类视为历史主体,遗漏了其余九法界有情作为历史主体的事实。因此,
从史学史发展的事实显示,新史学家在十法界中只将其中一法界视为历 史主体,忽视
其他九法界而有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59 的结果,并且有逐渐迈向 儒教化的情
况。
什么是“儒教化”呢?因为中国区域佛、道、儒、耶、回等五大宗教中,佛、 道
、耶、回皆信有天界、地狱存在,姑不论其中的差异与正讹,皆信行善升天,作 恶堕
地狱。五大宗教中唯独儒教漠视鬼神、天界与地狱的存在,反对有来世报偿因 果的事
实。儒教的思想是“未知生,焉知死” ,60 不管生前死后之事;后来的儒家 则是唯
见人间,极力排斥其他业道的存在及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道德价值的体系与根源
1.佛教的价值体系

佛教的价值体系是具足世间与出世间的层次,称为十法界。十法界分为第一阶佛
法界,第二阶菩萨法界,第三阶缘觉法界,第四阶阿罗汉法界等四圣法道;以及第五阶
天法界,第六阶阿修罗法界,第七阶人法界,第八阶饿鬼法界,第九阶畜生法界,第十
阶地狱法界等六凡业道,共十法界。六凡业道是以“我爱”为核心的不道德的价值体系
,而四圣法道则以更高的价值──层次不同的无我解脱智慧──作为绝对善的道德价值
体系。因此,佛教的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是包含业道的抉择智慧以及法道的抉择智慧。
六种业道是可以在人类的生活中体验观察而实证的。譬如,有人天生富贵,衣食无
缺,不必劳动,身体强健,无有病累,眷属满足,一生极尽五欲的享乐,即是近于天的
境界。也有人生在贫苦饥渴之地,饮食难求,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即是近于饿鬼的境
界。也有人身受种种疾病伤残等等极端痛苦而不能停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即是近于
地狱的境界。除此之外,六种业道可以修学禅定发起天眼明而实际验证之。《长阿含经
》卷 7〈弊宿经〉:
迦叶又言:“汝今生存,识神出入,尚不可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心与物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
GWZW (GWZW) 于 (Sat Sep 8 23:45:39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8
随佛法师 - 还原十二因缘原说
随佛法师依据汉译《相应阿含》(后世误译经名为《杂阿含》)及南传巴利《相应部》
当中七事相应教的古老共说,将“第一次结集”集成之经说当中的“十二因缘”,还原
依“六入分位”之“十二因缘法”的经法原说。在公元2002年先予以还原,2008年记载
在编着的《相应菩提道次第》中,并在纽约及台湾公开发表于世,2104年提出学术考证
更详细的《十二因缘之原说与奥义》,陆续发表在《正法之光》第38~41期杂志。[3]
无明
不如实知五阴(色、受、想、行、识)如何生起及如何灭尽,因此而不解五阴是因缘生
,因缘生则是无常、败坏、磨灭之法,如是种种不知者是为无明。无明不是发生在过去
世,而是在当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入处不如实观察如何缘起,所以无法如
实知五阴如何生起,而有无明。

妄见五阴是我、我所拥有之我见,以及常见、断见,是名为行。

为六识。六根、六境为缘生六识,当六识生时,因为贪爱识而造成(六)根逐于(六)境的
因缘(名色)。如是复缘(六)根、(六)境而生(六)识,如此循环缘生不休,即“名色缘识
,识(爱识)缘名色”。
名色
色指六根(眼根、耳根、鼻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因的真实义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