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 发帖数: 33185 | 1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作者:冀剑制 来源:拙风文化网
在西方心灵哲学陷入瓶颈的今天,西方学者渴望从东方传统思想寻找一些突破的灵
感,尤其佛教唯识论对心灵有着深刻的讨论而成为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思考脉络上
的不同,唯识论目前仍旧很难在西方心灵哲学架构下定位,因此仍无法真正成为西方心
灵哲学中的一个新希望。本论文企图透过将唯识论与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主要理论与概念
的比较将唯识论定位在当今西方心灵哲学的脉络中。
1. 西方心灵哲学的概念框架
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可以算是由笛卡儿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所构成
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下来讨论的,笛卡儿主张,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
体,其理论中所谓的“心”指的是一个思维的主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各
种情感、思考、甚至意识都是属于“心”这样的东西。而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到这个外在世界的一切可占有空间的事物。从这样的一个概念框架来
看,有人主张心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实体,那个看起来不占有空间的心事实上是由占有
空间的大脑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心物是同样的东西,...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 - 我所知,作者应该把”受”与”触”搞混了。因此而有上述说法。
作者对身念处很有经验,但对受念处似乎没有经验。
理由如下
身体任何动作,一定身心五蕴同时都有运作,只观察得到否,现在要观察吗?
所以身体动作中,也是可以做受念处、心念处。这点没错。
但,有风感、热感这是身触。
没有触感,当然感知不到身体的动作(没有触、识),无法念住。无法做身念处。
但这是”触”,不是”受”。
而身念处最后通常是会往受念处观察,
例如,感知到四大,(火)全身热流温度变化(无常),
但温度高,你不喜欢,对色的苦受升起,排斥这个,然后嗔;
温度适当,你喜欢,对色的乐受升起,想抓取这个,然后贪
再例如,腿酸了,一直动,想换姿势。
这里包含了整个五蕴运作,身、受、心、法都可观察。
可观察身体酸麻本身,
也可观察色身的苦受升起又消失
也可观察心的喜欢不喜欢、想要、硬撑的心态…或更深的心念….
即使是身念处的初学者,练习观察身体而已
要换姿势,不换姿势。都可以。但理由是甚么,自己要清楚。
... 阅读全帖 |
|
q****3 发帖数: 2223 | 3 内证是西方心理学正式引入本土之前,中国人探究精神活动、心理现象时经常使用的概
念,它是包括体证、亲证、几证、内自证等相关概念在内的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
统称。与大多数传统概念一样,一般典籍中罕有关于“内证”的准确界定,直到西学东
渐,才有学者(如熊十力等)开始援引西学的概念体系对内证及相关概念予以详尽阐述。
由于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移植性,使得当时的心理学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以科学主义为
主流的西方心理学的引入与译介,它导致了对本土心理学思想资源的忽略与舍弃。这种
忽略与舍弃自然带来学科建设理论基础的贫乏,此种不足在科学心理学阵营内已经引起
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如潘菽等早期心理学家几乎在移植科学心理学的同时,就开始自
觉于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众所周知,心理学之所以能由哲学脱胎成为独立的科学门类
,方法论的确立是关键,西方心理学流派纷呈的实质是方法论的不断更迭演变的结果。
作为心理学“另一种声音”的中国本土心理学自然不能例外,方法论势必成为实现中国
本土心理学体系独特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本土化进程中,拥有丰富传统理论资源的
人文主义学者,凭借平章华梵、融贯东西的学术气质,敏锐地洞察出西方科...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 http://www.guancha.cn/WuXu/2017_10_09_430181_s.shtml
吴旭:西方“中国观”在新世纪的三次转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政治传播学博士
2017-10-09 07:41:04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外媒看中国西方中国威胁论外媒涉华报道西方看中国西方文明傲慢弗拉斯西福
山著作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吴旭】
什么是“西方中国观”?简单来说,就是在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其主流知识
界和决策层对于中国的总体认知和评判。从2000年到2014年,二十一世纪前十五年,从
世界史研究的角度看,时间跨度太小,还不足以沉淀出具有历史影响力的大型思想体系
和脉络。但对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来说,这是一个东西方“实力架构”和“心理平
衡”同时被打破,历史坐标体系和观念话语体系同时被重整的裂变期。在看似平稳的外
表下,整个世界因为中国超乎西方想象的崛起规模与速度,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如同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一般的站位和重组。如果将盟友和敌人设定为相对固定的两大阵
营的话,中西方关系目前正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中间过渡时期...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6
我个人认为 (不一定正确 仅能参考)
空 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就是在缘起法上 世间(五取蕴) 缘起缘灭 不实而生
就像无常 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空不异色 色不异空 前几帖我解释过 我是觉得很容易
但不一定正确 仅供参考而已
当然,我们可以在”空”(缘起缘灭 不实而生)这观念上在加一点东西
变成 空’ 空’’ 空’’’ 不要太离谱就好
我觉得无所谓 只要基础(缘起缘灭 不实而生)在就好
但要把无常的观念 ,钉到脑袋里,难
同理,要把空(或 空’ 空’’ 空’’’)的观念 ,钉到脑袋里,难
若钉到脑袋里了,任何起心动念,贪爱就减少,”我”就减少,五盖就减少
直到贪爱断除, “我”的观念灭除(明)
现在问题是”如何” 把无常、空的观念 ,钉到脑袋里
这在八正道叫”正思维”
在四念处 也是正思维
更细一点 就是内观苦的集灭 正思维味患离
要很深的内观功力,随时内观(正念正知)、正思维。
四念处,只是把要观察的东西由浅入深分类ㄧ下,方便修行。
总的说,内观要观察什么?
什么时机观察呢? 可以从我们身心运作的某个时...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7 受教受教。
我理解的观禅"刹那定"关键是当下的质量,不拖泥带水。不纯净的"当下"其实是一
个很长的时间片段,包括前面一个刹那的残余记忆,一部分是对将来的期待。
这种情况跟看电影有点像,一帧帧的图片因为视觉的迟滞,让我们误以为是一段连续的
影片。
:關於内观是否可能有初禅的爭議,我聽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就是雙方對於初禅的定義
不同。
:如果說内观可以達到相當於初禅的定力,問題就不大。
:初禅的定義是有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所緣必須是概念法,問題就來了:内观所緣並非概念法,而是會生滅的真實
:法,不算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是心境合一不分離,則内观與初禪是相似的。 |
|
z**n 发帖数: 22303 | 8 快乐是很多人追寻的生活目标。然而我们为快乐所做的许多努力,很多时候并未让我们
得偿所愿。快乐是如此转瞬即逝,情绪病越来越高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时尚健
康》特别专访《正见》一书的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对我们的情绪困境指点迷津。
记者问:您在新书《不是为了快乐》中提到,佛法的修行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超越
快乐与不快乐。为什么快乐总是那么难以得到?即使貌似得到也非常短暂和脆弱?
作者答:因为,一般所谓的快乐,是指当期望实现的时候。而当期望实现的时候……如
果你去思考它,这句话(“期望实现”)听起来也是相当自欺的。所有的快乐都是如此
。期望实现──那样的情况很少发生。而等到它发生的时候,你的期望也许已经提升,
或者降落,或已左右摇摆。由于你的期望建立在各种不同的因缘的基础上,它永远永远
永远不会如你所期待一般发生。
记者问: 就大的环境来讲,我们今天的生活让人抑郁的因素比过去多很多,比如信息
被广泛传播,人们之间方便互相攀比;食物不安全,环境污染,成功的标准变得越来越
趋向物质,我们作为微小的个体如何能与这种大环境抗衡?
作者答:纪律。保持纪律,不做超乎所需的购物。保持纪律,不总是寻求捷...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9 ……我开始害怕。我心里非常迷惑,而我却没有能力去观这个迷惑。过了很久,这个体
验才在我内心成熟。三年之后我才想再次禅修。”
===========================================
这是否开悟?
回“来来往往”:
这个应该还不是开悟,而只是到达十六观智中的坏随观智,
马哈希大师在他的《内观基础》中提到他的一位弟子的经验,非常类似:
======================================================
十五、重新发现
在此让我讲述我当禅修指导者所遭遇的一则故事。这是有关在雪布(Shwebo)
,我的故乡谢昆村的一位行者,他是我的一位表兄弟,是此村里前三位修习内观的其中
一位。他们三位决定先修习一周,非常勤勉修习。他们带了雪茄烟、槟榔、烟草块到隐
居处,以便一天吃一块。但当他们从隐居处回家时,他们带回全部不曾动过的七块雪茄
烟、槟榔和烟草块。
他们非常努力修习,在三天内证得「生灭随观智」,并非常高兴体验到安宁和看到
光辉围绕。他们非常喜悦的说:「到这么老我们才发现真理。」因为他们是第一批开始
习禅者,我想让他们感高兴,只 |
|
c***h 发帖数: 2262 | 10
南传怎么修,有看过一些书,但不熟悉,
清净道论看过,不是很清楚,可能要问专门修习南传方法的人,
16观智怎么修也所知有限。
可修四念处我尚知一二,倒与南传无关。
我所知,这只是思维法理而已,应该没人会称这叫”亲见缘起”。
不知观智这里作何解释,也许你是说因观察而生出的智慧。
看来也不算以观智追朔,就是很单纯就在当下觉察到,
例如,”受”,”受”是什么如实知。(因为很多人可能都无法如实知,有些甚至误会)
受从何来? 就是观察,观察到他怎么发生。
现在”触”了,观察到,
然后接着,现在”受”产生,又观察到,
再然后,现在”贪爱”产生,又观察到,
这是亲见缘起。见。
每个发生都是当下产生,当下观察到,
不会有推理,例如,推理”受”是由”触”产生。推理”受”之后应该是”贪爱”。
我所知,如实亲见,不太可能这样推理。
思惟可以在观察之后作正思维,但观察一定是单纯观察,倒不会这样思维。
我所知,思惟与观察的关系如下,
内观前就训练正思维(一定要有很纯的正见,不然就变邪思惟)
内观时,不做思维,只是观察。
但若邪见生起,例如 要产生贪爱了,会有正见生起,正邪不会并存。
看你正见有...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1
会)
如何培养强大的反射式正见,令邪见不生起?
平常正思惟是一个方法,
有人贪爱心很强,就是贪爱肉体,挡不住肉体诱惑,
佛陀会叫他做不净观,白骨观,
这也很激烈,后来死太多人,佛陀似乎没有敎不净观。
如何培养强大的反射式正见,令邪见不生起?
佛陀说,味、患、离。 出离心。
贪爱如刺、如杀、如雝。
佛陀这么说,舍利弗也这么说,同句同味,悉同第一义。
佛陀还说很多,
例如,如火烧衣服,
例如,持满满的油过热闹的美女如云的街道,
掉一滴出来就砍你的头,你敢左右乱看吗?
都在培养我们味、患、离的强大正见,
这是内观更进一步,内观到贪爱将起未起时,调伏欲贪用。
初果向二果时用。
可,如果内观根本看不到触、受、贪爱,这极快速的发生,根本无法调伏欲贪呀
只能等欲贪发生后,压制,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这是事后安慰的方法。
所以,非亲见不可。 |
|
H******9 发帖数: 2766 | 12 说到道祖老子,那个什么道德经偶们就不用提了,大家都知道。
庄子南华经呢,好书,文字优美,其他宗教都多有借鉴里面的文字。也不多说了。说了
的话,估计能扯一阵子。
且说托老子之名的清静经吧。经中说,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
观其物,物无其物...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挺典型的道家思想的。
道家里面,观内\观外\观空等等都有修炼方法的记载。
黄庭经中有身中诸神,神州七转经中有观流霞,观水,观火等等,
诸经中还有存思日月星辰的方法,五方云霞,五老云芽,日中帝君,月中仙子...
有人说怎么会这么多神呢?
夸张的是内脏都有神灵,有五脏神,而且都有名字,什么肝神龙烟,心神丹元...
日中帝君的魂灵居然还有好几个名字的,什么朱景、绿映、回霞、赤童...
以俺的角度,神灵肯定是有,但是以修炼的角度来说,这叫虚映之道,自然之法,所谓
远取天地之精,近取诸身,此之谓也。
没有对这种虚映之道的心里接受,自然不能走这些法门。
基于俺对班上知识分子的了解,如果有人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可能是,
“这些能通向解脱么?能升仙么?能离苦乎?能上天堂不?外道乎?”,
俺只能建议这些问题hold住... ...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13 说到道祖老子,那个什么道德经偶们就不用提了,大家都知道。
庄子南华经呢,好书,文字优美,其他宗教都多有借鉴里面的文字。也不多说了。说了
的话,估计能扯一阵子。
且说托老子之名的清静经吧。经中说,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
观其物,物无其物...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挺典型的道家思想的。
道家里面,观内\观外\观空等等都有修炼方法的记载。
黄庭经中有身中诸神,神州七转经中有观流霞,观水,观火等等,
诸经中还有存思日月星辰的方法,五方云霞,五老云芽,日中帝君,月中仙子...
有人说怎么会这么多神呢?
夸张的是内脏都有神灵,有五脏神,而且都有名字,什么肝神龙烟,心神丹元...
日中帝君的魂灵居然还有好几个名字的,什么朱景、绿映、回霞、赤童...
以俺的角度,神灵肯定是有,但是以修炼的角度来说,这叫虚映之道,自然之法,所谓
远取天地之精,近取诸身,此之谓也。
没有对这种虚映之道的心里接受,自然不能走这些法门。
基于俺对班上知识分子的了解,如果有人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可能是,
“这些能通向解脱么?能升仙么?能离苦乎?能上天堂不?外道乎?”,
俺只能建议这些问题hold住...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以下也许我说的不准确,也许有失误, 当成参考就好了
我所知,其实这一切过程没有甚么神秘的,难的
关键点,佛陀都已经一说再说了,就是”正观” : 诸法因缘生因缘灭,观无常,无常
则无我
接着就是努力学习止观,以便让内观的功力加深,然后就”正观”
让内观的功力加深,方法也不难,就是一直观察 随时观察
只是大家没决心没毅力而已,俗事多,要忙着赚钱呀
观察身体为例,一直观察,直到观查得很详细,四大,各种特色
止观功力加深,清净、仔细,四大身体各种现象,一阵一阵,升起消失又升起又消失
此无常,几乎一霎那就体会色中无我
“正观”对于身体的贪爱,升起、消失,升起、消失,
色中无我,很自然于色的贪爱就会减少,再减少
世间的色,出世间的色,当然都会体会,因为这时功力不深,时好时坏,这再自然不过
一下有我,贪爱生,一下无我,贪爱灭
继续再观察”触”、”受”,
同上,观察”受”、”受”的缘起
继续再观察心的活动,名色如何运转,如何缘起
当然很清楚名色如何运转,确定”识”是甚么,甚么叫四识住,
甚么叫”齐识而返”?
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在干嘛 : 就是找所缘,看它缘起,不然缘起法在观甚么?
那名色所缘...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Midlife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如果不是为了快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4 22:17:31 2013, 美东)
快乐是很多人追寻的生活目标。然而我们为快乐所做的许多努力,很多时候并未让我们
得偿所愿。快乐是如此转瞬即逝,情绪病越来越高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时尚健
康》特别专访《正见》一书的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对我们的情绪困境指点迷津。
记者问:您在新书《不是为了快乐》中提到,佛法的修行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超越
快乐与不快乐。为什么快乐总是那么难以得到?即使貌似得到也非常短暂和脆弱?
作者答:因为,一般所谓的快乐,是指当期望实现的时候。而当期望实现的时候……如
果你去思考它,这句话(“期望实现”)听起来也是相当自欺的。所有的快乐都是如此
。期望实现──那样的情况很少发生。而等到它发生的时候,你的期望也许已经提升,
或者降落,或已左右摇摆。由于你的期望建立在各种不同的因缘的基础上,它永远永远
永远不会如你所期待一般发生。
记者...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6 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312
清教徒的圣洁观
清教徒们对怎样过一种成圣的生活著书甚多,按着他们的教义传统来看,他们所传所写
的,几乎没有什么独特或者奇怪的东西。清教徒的圣洁观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丰满和平
衡,而不在于它的与众不同。
清教徒对成圣的经典定义是很有名的,我们可以在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第35和36问找
到这种定义:
“问:什么是成圣?答:成圣是上帝的作为,出于他白白的恩典,使我们整个的人照着
上帝的形象被更新,并得以愈来愈能向罪而死,向义而活。
“问:我们今生从称义、得儿子的名分和成圣得到什么益处呢?答:今生从称义、得儿
子的名分和成圣所得的益处乃是:
对上帝慈爱的确信,
良心的平安,
在圣灵里的喜乐,
恩典的增多,
和在其中至终的保守。”
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清教徒的成圣观是包括了基督徒生活的所有方面,是
与耶稣基督形象相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始于重生开始的那一刻,贯穿信徒的整个一生
,直到他最后一口气息。清教徒要看到人成长,对神的爱有牢固的确信,良心极大的平
安,在圣灵里真正的喜乐。他们说,要得到这...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1392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liozodell (山水白鹤),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你最爱的人是谁?(转载)
关键字: 佛,最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8 02:44:34 2011, 美东)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开始练习内观,而通常在家中只要
有一个人开始学,慢慢地,法就会影响到家中其它的人。因为国王是一家之主,一国之长,
他的影响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练习这种方法,而皇后玛丽,也成为一位很好的
修行者。他俩常在皇宫里同一个禅房内观。
有一天内观一小时之后,国王问皇后:「若有人问你,你最爱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
她说:「我内观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我发现其实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爱。」
国王笑着说:「好极了!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于是他俩相偕去见佛陀禀告他
这件事。
佛陀说:「说的好!说的好!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当一个人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症结所
在,就可以走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辈子都活在想象中。我爱我儿,爱我妻,我爱我夫,
我爱这,我爱那。」
...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yuwei2008 (雨薇),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ZT: 浪子秦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6 03:19:59 2011, 美东)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1085年。冬。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
大天王,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
销八卦小报《开封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
场时捕捉到暗藏的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
个忽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
(照)、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双”,当全国以妓女为主的女文青
们集体票选他为“北宋第一梦中情人”,秦观就成为当仍不让的媒体宠儿,24小时被滚
动跟拍。更要紧的是,他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绯闻成为网上...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353 | 19 ————————————————————————————
《秦观和他的那些词》
撰文 咪蒙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为这超越时空的不朽爱情感动多年,那么,
我要不要告诉你,其实,这更可能是偶像词人秦观摆脱某位痴情女子的漂亮借口?
1085年。冬。
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大天王,秦观、黄
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销八卦小报《开封
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场时捕捉到暗藏的
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个忽
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照
)、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双”,当全国以妓女为主的女文青们集
体票选他为“北宋第一梦中情人”,秦观就成为当仍不让的媒体宠儿,24小时被滚动跟
拍。更要紧的是,他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绯闻成为网上最热门的八卦,每一点蛛丝马迹
... 阅读全帖 |
|
o******t 发帖数: 4384 | 20 ☆─────────────────────────────────────☆
wuyelan (水晶麻子) 于 (Sun May 8 15:17:38 2011, 美东) 提到:
————————————————————————————
《秦观和他的那些词》
撰文 咪蒙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为这超越时空的不朽爱情感动多年,那么,
我要不要告诉你,其实,这更可能是偶像词人秦观摆脱某位痴情女子的漂亮借口?
1085年。冬。
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大天王,秦观、黄
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销八卦小报《开封
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场时捕捉到暗藏的
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个忽
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照
)、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 阅读全帖 |
|
y*******8 发帖数: 1693 | 21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1085年。冬。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
大天王,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
销八卦小报《开封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
场时捕捉到暗藏的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
个忽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
(照)、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双”,当全国以妓女为主的女文青
们集体票选他为“北宋第一梦中情人”,秦观就成为当仍不让的媒体宠儿,24小时被滚
动跟拍。更要紧的是,他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绯闻成为网上最热门的八卦,每一点蛛丝
马迹都被无限放大,和盘托出,陈列在公众面前。
清晨,冻到快成雪人的张槿接到秦观经纪人的电话,对方说,秦观要召开记者见面
会,澄清谣言。就像那些日夜守候在张柏芝产房前听到“生了”的消息比谢霆锋还激动
的狗仔一样,张槿...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22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开始练习内观,而通常在家中
只要有一个人开始学,慢慢地,法就会影响到家中其它的人。
因为国王是一家之主,一国之长,他的影响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练习这种方
法,而皇后玛丽,也成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他俩常在皇宫里同一个禅房内观。
有一天内观一小时之后,国王问皇后:「若有人问你,你最爱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
?」
她说:「我内观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我发现其实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爱。」
国王笑着说:「好极了!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于是他俩相偕去见佛陀禀告他这件事。
佛陀说:「说的好!说的好!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当一个人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症结
所在,就可以走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辈子都活在想象中。我爱我儿,爱我妻,我
爱我夫,我爱这,我爱那。」
其实你谁也不爱,你只爱自己;爱自己的欲望、希望、梦想,我爱这个人是因为我期待
他能实现我的理想,一但他的行为与态度与我所要的背道而驰,所有的爱就消失不见,
所以我不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只要能认清这点,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够走出以
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所以这是内观者第 |
|
l*******l 发帖数: 13923 | 23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开始练习内观,而通常在家中只要有一个人开始学,慢慢地,法就
会影响到家中其它的人。
因为国王是一家之主,一国之长,他的影响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练习这种方法,而皇后玛丽,也成为一位很好的
修行者。他俩常在皇宫里同一个禅房内观。
有一天内观一小时之后,国王问皇后:「若有人问你,你最爱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
她说:「我内观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我发现其实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爱。」
国王笑着说:「好极了!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于是他俩相偕去见佛陀禀告他这件事。
佛陀说:「说的好!说的好!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当一个人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就可以走出问题,解决问题,
否则一辈子都活在想象中。我爱我儿,爱我妻,我爱我夫,我爱这,我爱那。」
其实你谁也不爱,你只爱自己;爱自己的欲望、希望、梦想。
我爱这个人是因为我期待他能实现我的理想,一但他的行为与态度与我所要的背道而驰,所有的爱就消失不见,所以我不是
爱别人,而是爱自己,只要能认清这点,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所以...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4
为啥说是空话呢? 因为每个人都会说呀
而虽然他们可能同一个意思,解释起来说词不同,也看起来有异,
或者 只有很微小的差异,大多数一样,可说起来差异很大似的,
或反过来,说的似乎一样,其实很不一样。
其实,用在修行的观察、体验,一样就好了。
但是,这就是真正的区别了。 如何用在修行。
不同派别可能修行方法不同,用的方式就不同。
有人可能嘴巴说无常,可修行时没用到无常,
嘴巴说无我,可修行不知如何达到无我,只知禅定
更多人是嘴巴说苦,解释很多,压根看不起苦,修行里没有四圣谛的份,说那是”小乘
”的玩意。
所以,说他邪,他嘴巴又一直说三法印。 不好讲人家什么。
说他正,他修行又没用上三法印。
我自己是这样用,也许有错。
我们知道脑袋老是带着恒常的看法,
大的时空颗粒方面,
e.g.,认为父母一直在我们身边,也永远存在,
父母过世,就认为永远失去,很伤心。
其实,父母的存在也是生生灭灭,今天早上出去,不在身边,就是灭,
晚上回来就在身边,是生。但是脑袋就是只看生,不看灭,
认为父母一直在,生,且永恒的生,是脑袋”骗我们”。
反之,有些事是只看灭,认为某事物就是不存在。不看生。
e.g.我举... 阅读全帖 |
|
p*****2 发帖数: 15 | 25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
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
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
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
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
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
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6
善哉 善哉
我解释如下 (不一定对,仅当参考)
先要确定问的是”一切法” (其他经则会提到”世间”)
然后,
“有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
从以前到现在都恒常不变的那种”我”。
“无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现在这个人是与以前完全没关系的一个人。
针对当时印度外道这样的观念,又针对”世间”、”一切法”(现在这样的个体五蕴运
作情况,也就是五取蕴、诸烦恼)
佛陀说
这样的”世间”、”一切法”、我们当下缘起所认知的”我”,并不是那种我们认为的
从以前开始就恒常不变的”我”要维护(常见)。
但是我们现在缘起当下所认知的”我”,也不是前后完全无关,与以前无关的那种情况
(断见)。
而是相似相续。不一样,又不完全不一样。
怎么”相似相续”呢?
就是缘起法。贪爱在相续相似,造就现在这样的”我”(说”个体运作情况”好了)
我们可以控制,使得贪爱少一点,那就与之前不完全一样了,事情是可以改善的。
如果把当时印度外道的哲学考虑进来,则有我、无我、常、断,就更清楚了。
一切都很简单,没后世说的那么深奥难以理解。
只是要做到,不容易。
(但也没多难,真的有心,应该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7
善哉 善哉
我解释如下 (不一定对,仅当参考)
先要确定问的是”一切法” (其他经则会提到”世间”)
然后,
“有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
从以前到现在都恒常不变的那种”我”。
“无我”,指印度外道者当时所认为的
现在这个人是与以前完全没关系的一个人。
针对当时印度外道这样的观念,又针对”世间”、”一切法”(现在这样的个体五蕴运
作情况,也就是五取蕴、诸烦恼)
佛陀说
这样的”世间”、”一切法”、我们当下缘起所认知的”我”,并不是那种我们认为的
从以前开始就恒常不变的”我”要维护(常见)。
但是我们现在缘起当下所认知的”我”,也不是前后完全无关,与以前无关的那种情况
(断见)。
而是相似相续。不一样,又不完全不一样。
怎么”相似相续”呢?
就是缘起法。贪爱在相续相似,造就现在这样的”我”(说”个体运作情况”好了)
我们可以控制,使得贪爱少一点,那就与之前不完全一样了,事情是可以改善的。
如果把当时印度外道的哲学考虑进来,则有我、无我、常、断,就更清楚了。
一切都很简单,没后世说的那么深奥难以理解。
只是要做到,不容易。
(但也没多难,真的有心,应该不...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28 宋鲁郑:台湾五都选举观选纪行(不去台湾,不知道什么叫大陆崛起
台湾, 纪行, 大陆, 启程, 选举
本帖最后由 qushichen 于 2010-11-23 16:43 编辑
http://blog.ifeng.com/article/8794989.html
台湾五都选举观选纪行之一:启程
今年又是台湾的选举年,自己也连续第三次受邀赴台观选。每次去台湾都有不同的情形
发生,今年果不例外。自己订的是11月20日的机票,但入台证19日才下来。根据台湾相
关部门的最新规定,必须持原件才能入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咱们华人的变通智慧再次
大放异彩。经过邀请方的协调,最终同意我们持复印件登机,到台北后再由航空公司转
交给我们原件,再办入境手续。这种事如果放到法国,哪就死定了,绝无可能通融余地
。两种文化,两种风格,很难一语分高下。但具体到个人,还是很受惠于华人的灵活性
、实用性。事实上入台证和台胞证都是中国人独特智慧的产物。由于双方互不承认,所
以不能直接在各自的护照上盖章,就发明出入台证和台胞证,各方都在自己颁发的入台
证和台胞证上加盖海关验章。
不过,每次去台湾申请入台证的过程都很头痛。代表团...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毛泽东的印度观
分享到:
时间:2017-12-28 17:00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佑新
•浏览:228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毛泽东对印度的认识,对中印关系影响深远。青年毛泽东在关注世界形势的过程中认识
、了解印度;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帮助、两国之间
形成的深厚友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毛泽东认为印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的印度观,是毛泽东对印度的总体性认知,是毛泽东处理两国关系的方式表现
,是毛泽东高超的外交艺术、战略智慧的展现。从毛泽东的印度观中波取智慧,对维护
两国友好关系有重要价值。
“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界问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国和印度应如何发展两国
关系?如何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边界难题?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如何妥善地解决
好两国之间的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
了解毛泽东的印度观,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一、对印度的初步认识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广泛涉猎中西学说,积极探索宇宙的大本大源...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0
正是,我说的正是色身,不是名身。
身念处内观贪爱色身之缘起缘灭(集灭),味患离,
岂非正是要正观色身无常,观察到苦乐受+无常,遇到我见的欲望,欲令色身如是、不
欲令色身如是(我去控制。贪爱色身),不可得,而心苦。
正是贪爱色身(味),造成了心苦(患),继而生起离此心苦的意愿(离)。
身念处最终,难道不是对色身断我见,断除对色身的贪爱?
如果不是,干麻身念处要集灭味患离?
内观细节。初步,若无纯熟持续的对色身正念正知,如镜子一般随时内观反应,我们怎
么能随时知道对色身苦乐受生起,贪爱正在生起? 不能随时知道对色身的贪爱生起,
要如何味患离,调伏对色身的欲贪?
正念正知的作用岂不是如镜子一般随时反应? 不然要他来做什么用?
总不会是用持续正念正知来麻痹自己,不觉得苦乐吧。
当贪爱一起来,又如何调伏对色身的贪爱,进而断除对色身的贪爱?
味患离,而心解脱。
因见苦,而有强大迅速的离苦的意愿,色身贪爱一但生起,之前正观无常的正见在强离
苦心之下会迅速生起,邪见迅速消失。 对色身贪爱会薄弱。虽然不是得二果,这样依
然会对色身贪爱薄弱,这有何问题?
随时这样做,终至断除对色身的贪爱,对色身,解...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3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26974/
来自: 皮夹克 2015-07-22 16:06:33
标题:为何帕奥禅法是有问题的观想禅法(个人体会,理性探讨)
注: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陷在帕奥的观想禅法中很多年,之前我只简略质疑过帕奥禅
法,从来没有详细论述过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总结马哈希禅法经验之前,整理一下之
前我为何质疑帕奥禅法的具体经验体会,此文最好参考帕奥禅法的一些和我观点对立的
文章做总体对比参考,去除我个人主观意见,各位自己辨别。
本人曾今修了一年帕奥禅法,亲自去西双版纳的帕奥禅修中心禅修了两个月,修了一些
帕奥禅法的止禅,也修了一些帕奥禅法的观禅,修到自己眼前发光,身体发光,期间也
听了不少小参,之前的博文之中我有提到过帕奥禅法是观想,但一直没有详细论述我的
观点,这里提供一些个人体会作参考。
质疑帕奥并非因为本人最欣赏马哈希禅法,我实际上也很赞同动中禅,葛印卡,雪吴敏
,泰国缅甸各派大部分的传统四念处禅法,个人认为目前各派禅法中,大部分都没有问
题,只是基础对象不同,辅助提起正念的小技巧不同,总体方法...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33 先来看一下嗔是什么: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title=%E7%9E%8B%E6%A0%B9%E5%BF%
“瞋根心(巴利语:dosamūlacittani)以瞋作为主根的心名为嗔根心。在命名瞋根心
时,却用与嗔(dosa)同义的“瞋恚”或“厌恶”(paṭigha)。厌恶包括了各
程度的反感,从最强烈的暴怒,至极微细的烦躁。直译patigha(瞋恚或厌恶)的意义
是“反击”,显示它是心反抗、排斥或毁灭的态度。”
所以南怀瑾先生这里用的“厌恶”其实是嗔的一种,是一种“心反抗、排斥或毁灭的态
度”。
“瞋根”是嗔心所,是第二个不善因,包括了一切及各程度的反感、恶念、生气、烦躁
、恼怒、怨恨。其特相是凶恶残暴;作用是怒烧自己的依处,即它所依靠而生起的名色
法;现起是毁坏(身心或自己与他人的福祉);近因是(九或十种)瞋怒事”
对制嗔,可以修慈观来让心的态度转变,但若真正断嗔,还是要修观,才会真正灭嗔:
“当禅修者继续客观地观察感受,更了解到感受的危险,感受很有可能造成极大伤害-
-巴利文叫做 adinava(危险/过患)。这种沉浸在感受中的...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47 | 34 「观想」在西藏密宗的修行次第裡,是属於初阶升起次第的法门,也是初入门的修行人
最重要的修行内容。如果「观想」的修行无法成功,则后续圆满次第的修行内容,乃至
最终的「无上瑜伽」都无法成就。
西藏密宗观想之目的,為藉由观想自己為本尊,以便将来能成就本尊之广大天身,乃至
将来能进一步观想成就佛身之三十二大人相而成佛。观想的理论基础,则是平常修练的
时候自己观想為何人,将来就可以变成平常所观想的那一个人,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
心想事成」。修练的时候,如果越能专心一意地观想,将观想的影像观得越清楚,将来
就能越快成就观想所成之事或人。
观想之内容范围非常广,从一开始的用观想的方式向本尊或佛作顶礼,观想供养各种食
品、财物、宝物,观想以佛父佛母的交合来做供养,观想自己身体中有中脉、脉轮、明
点等,观想自己和明妃合修「无上瑜伽」、观想自己成為本尊,乃至观想自己成佛等。
这些各种各样的观想,从理论上来说,是一种自我的洗脑,说服自己只要平常一直观一
直想,将来就会成就所观想的事情或人物,如為供养,也成就供养的功德。虽然在世间
法中,我们也常祝福别人「心想事成」,但是我们也知道那只是祝福,并不一定能够成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5
我认为 首先要 随时念住
(我说的不一定对 仅能参考)
念住所缘 心不飘移
因为你我多数人都一样 都是习惯于心的漂移
所以一听到不好听的 很快 很不自觉 很自然 飘到习惯性该去的地方
那就是无明缘行 缘起
然后就贪爱愤怒
首先 当然先让心不随意飘移 除非在你控制之下
那就是练习 “随时”念住
习惯于随时念住 e.g.呼吸或其它任何你方便又不费力的
“随时” 不是坐禅的时候
因为要 “随时” 会长时间念住 所以一定要够轻松 不费力
不建议观察心念活动
最好随时念住于日常生活一举一动 因为要随时念住 这样才比较轻松
吃饭的时候觉知吃饭 工作的时候觉知工作 走路时觉知走路
过马路时小心过马路 开车注意开车
实在没事时 就注意呼吸
心就比较定
这样可以压制愤怒
甚么? 只是压制愤怒?
是
不过 愤怒时 也比较能觉知到 心比较不会飘走 随习惯乱想 轮回
我认为 不要想着 要观甚么心念 观了甚么 就能化解愤怒
第一步 应该是 “不要乱想” 定
然后 就是继续加强 “随时”念住
随着念住力(内观力)...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6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建,改名佑圣观,路由此得名。
1917年为方便汽车通行,修6米宽的碎石路,1927年改成沥青路。
我的童年
1929年,我16岁的母亲从遂安县(1957年并入淳安县)汾口小镇下了小篷船,顺新安
江、富春江、钱塘江,经五天四夜到了杭州南星桥码头,那时还没有公路。这年考入位
于金沙港的杭州市立女初,1932年又考入南山路的省立师范学校首届幼稚科,毕业后回
遂安狮城...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7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Zhejiang/31518885.html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老底子的杭州风情:佑圣观路里的记忆(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4 12:27:02 2013, 美东)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目前,有两大趋势,一是中国愈来愈接近世界中心,世界必须接纳中国参与规则制定;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主政风格和很强的主政能力,使中国快速而深度地进入习近平
时代。适应和加速推进这两大趋势,十分关键的是要明确习近平的新政治观。明确习近
平的新政治观,是世界读懂中国政治的最重要路径,是实现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需要
,也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一、习近平新政治观的内生逻辑与思想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工作的牵引,问题是时代的召唤,这是新思维;上树信仰、
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立规矩、讲原则”是新思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雷厉风行、务求实效”是新风格。加上其个性鲜明的话语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代领导
人的“习式风格”。习近平新政治观的基本元素和机理,已经从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通过
治国理政的实践反映出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
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
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
事,传...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9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http://www.sahaja-yoga.cn/shahajiayujia/research/237.html
这几年科学界和藏传佛教界共同申请到了很多认知领域的研究基金.
zt
认知科学是一门仅约二十岁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了生物学、心理学、细胞学、大脑学、
遗传学、进化论、语言学、电脑人工智慧学等等学门领域,其目标在探讨人类生命、精
神方面的问题,例如,资讯如何经由感官输入,如何处理,如何储存与运用,及与遗传
、进化的关系等等问题,在此学者并发现:
1. 从一九三年代起被广泛采用的科学方法逻辑实证法,仅有局部的应用价值,
对认知科学而言,不仅不适用,甚至有其重大缺失。客观的观测既不可靠,主观的臆测
又不能采用,而所谓的直观 intuition 又不容易界定,於是找寻适当能被接受的科
学方法,便成了新的问题。
2. 经由过去五年学界与高僧们多次的学术座谈,科学家发现,居然有一个不为
西方科学家所知,而却是极老的学门领域,具有多种系统化的方法,及运用经由禅定的
训练产生更为深刻的直观,来开发人类的心智,开发人类的内心世界。
藏文将「佛教」直译为「内观」,佛学亦可称之...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74 | 40
老兄上次发的帖子让我印象深刻,确实蛮有慧根的。
如果你想了解内观禅法,建议到觉悟之路网站去下载一些这方面的书,先系统学习一下
,如果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这里问,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交流,这里修内观的人,现
在已经越来越多,lingsu,pattern在这方面都有一些不错的经验体会,其他人也有,
只是不经常发言。
如果你在国内,那么目前是有一些内观的禅七活动的,比如葛印卡,帕奥以及隆波田的。
如果你在国外,你可以到国外的网站检索一下。
南传的内观目前确实在复兴。 |
|
z**n 发帖数: 22303 | 41 从藏传佛教到认知科学的崭新链接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
编者按: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是刘正成先生的好朋友,近日又来京
公务并作客松竹草堂,刘先生将遵嘱书写的《白鹿场朱氏源流考》楷书册页相赠
后,兴趣盎然地听取了朱院士的西藏之行回忆并就藏传佛教进行了有趣的交谈。
由唐朝轶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并请二位谈话者审阅后,贴于本站网上,以飨网友,
以期网友们的思考之风气更为兴盛。
刘正成:听说朱校长去了一趟西藏,与活佛们就认知科学问题作了有趣的探
讨,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让我们也长长见识,好吗?
朱清时:是的,我刚到西藏去访问了八天。在去的时候,我看了一本旅游手
册,前言写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值得访问的地方就是西藏。我去了之后,觉得此
言不虚,确实如此。去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到西藏可以净化心灵。一下飞机,你
可以看到,天特别蓝,云彩很白很白的。久而久之,你便发现西藏的文化和内地
不一样。令我特别感动的是,西藏人特别尊重动、植物。举两个例子:一、我们
的车队,在好些地方就被一些牛给挡住了,牛就大大方的躺在马路中间,不让车。
显然这些牛是有经验,在西藏牛是受尊重的,车不会去撞它们。当...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42 http://www.feidian361.com/thread-5532-1-1.html
经过禅修的练习,有的人逐渐达到较高的观智,随时处于最佳的状态,比平时更具信心
,因为身心愉悦,进而想要自我实现,认为这是其最能发挥的时刻,甚或产生更大助人
的心念。相对于前面三节只处理自身问题,即利己,本节个案已具能力以实际的行动扩
及利他,主要以实际走完十六观智的禅修者经验,以其叙事来理解:其因为转化了禅修
中所遭遇的各式困扰情境,经实践使自身得到疗愈,而产生强大信心,超越自我,进而
想要助人。
G是笔者拜访次数最多的受访者,五十三岁,是一位男众出家法师,出家了廿二年。据G
的亲友表示,其学生时代即相当优秀,学习任何事物总不轻言放弃直至成功,企管硕士
毕业后的工作即担任主管。出家后,每年都会参加三次的闭关禅七,但无特定的禅修方
法。大约1996年曾到缅甸朝圣,第一次接触马哈希禅修,当时对其觉察腹部上下以及行
禅的方法印象深刻,也稍有体验.
虽然出家多年,但G仍不断地在寻找可以带领自己解脱的老师,也不断地测试各种得以
灭苦的修行法门。2002年开始,他试着参加各种修行活动,并拜访台湾各个道场,...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43 见法之道一位阿拉汉的开示
缅甸 韦布 西亚多 (Venerable Webu Sayadaw)--蔡文熙 译
按语:韦布西亚多(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
生於上缅甸,剃度出家後,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然后他努力于内观的实践,
并获得伟大的阿拉汉果。
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内观训练,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
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长老。
1977年,韦布西亚多般涅磐。
他是二十世纪中缅甸僧团者伟大圣者之一,他以他的修行的努力和奋斗要无愧于佛
陀的教诲。
1.佛陀在三藏中的教法,只有一个目的:从痛苦中解脱。方法虽然很多,目的是
一致的。修行人没有必要追逐所有的方法,抉择其中一种,付诸实践,适切的努力,踏
实去做,就可以了。
2.智明(Vijja)与行为(carana)必须同时开发,两件事可以同时去做的。
3.遵从佛陀的教法,也要听从老师的引导。维持敬意、谦逊,恳切地修习忍耐与慈
悲。
4.直观就是澈见实相。修行人必须如实地澈见事物,否则,就不是直观。
5.真实不必外求,就在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直现前的,是...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4
有一些戒律,
规范出家人不要做出让自己引生烦恼的事,以免妨碍修行。
规范在家居士世间应对行为,这也是伦理道德的规范。
对于出家比丘,最初佛陀没有制定戒律,僧团大家都和睦修行
后来僧团来很多人,产生很多纠纷,特别是释迦族人很傲慢。
佛陀是遇到一件事,就制订一条戒律。 没遇到就没制定。
依此来看,一些较小的戒律可以依每个地区每个团体的特性而增删。
主要是这个僧团若没有这种纠纷,就可以不必制定这样的戒律。反之就要。
依僧团共识而决定。
但大家不敢违反佛陀制定的东西,基本上戒律也就一直保留了。
佛陀治下是非常严格,比丘讲不听话会被逐出僧团。
有一次佛陀要讲戒律,有一位座下比丘内心对做错的事没忏悔,不合戒律
佛陀就不开讲。
阿难不知道,一再请佛陀讲。
佛陀说他不做不清净的事。
神通第一的大目建莲尊者以神通发现有人没忏悔,请那比丘离开。
后来佛陀还是没开讲,起坐离开了,以后也不讲戒律了,请其它弟子讲。
大家傻眼。
后来戒律愈制定愈细微,多如牛毛。
佛陀将死时,嘱咐小小戒可舍。
但即使德高望重,佛陀尊敬的大迦叶尊者也不敢删,宁可保留佛陀定的所有戒律。
中国一直对戒律并没有太多着墨,也没有制定适合...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5
这倒不会 我所知
这就与修行方式有关
内观 一有贪爱 马上就发现
一旦发现 立刻”正思维”(八正道中的正思维或称正志)
正思维 无常 或苦 或空(之前说的因缘生灭,不实) 或内观的确”无我”
随时内观 正思维
醒着就内观 每1秒 0.1秒 0.01秒 都能观察到
久了自然有”正智” 或称慧 般若
一旦贪爱(不管哪来的)升起 自然消除
最后 贪爱根本不升起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本体论(法身、如来藏)到底在哪裡呢?首先要澄清的是,法身无形无色,很难说祂在
哪裡,因此最真切的说法,应该是「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但是法身如来藏一
向是以祂的作用而显示的,而祂的作用又被证悟者在五蕴身上面亲证了,所以很多经论
会说:如来藏在眾生的五蕴身之内。
《大方等如来藏经》 佛说:【我见眾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
身内,儼然清净如我无异。】
《入楞伽经》卷3:【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眾生身中,為贪瞋痴不
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
《解深密经》卷1:【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於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
耶识,何以故?由此识於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眾生的法身如来藏,对每一个眾生来说,都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眾生各自
的如来藏,製造各别眾生的色身,掌控眾生的别业现报、后报、餘报;同一种共业眾生
的如来藏,一起感应出生那个国土的器世间、山河大地等,形成眾生的共业环境。
由於眾生各有各的如来藏,所以能够形成别业和共业,因果报应,昭昭不爽──这才是
正确的佛法。所以观想和本尊本体合而為一、宇宙意识的说法,是行...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關於内观是否可能有初禅的爭議,我聽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就是雙方對於初禅的定義不
同。
如果說内观可以達到相當於初禅的定力,問題就不大。
初禅的定義是有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所緣必須是概念法,問題就來了:内观所緣並非概念法,而是會生滅的真實
法,不算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是心境合一不分離,則内观與初禪是相似的。 |
|
S***n 发帖数: 1281 | 48 你这状态很好呀,超出了初学者一般能达到的程度。牛!
缘由就是你这个半梦半醒的状态,恰是关脑的状态。所以其实你那气的流动,主要不是
你转圈引发的,而是你那个高等的状态引发的。而且初学者往往需要努力静下来才能有
感受,你现在启动了以后,感受就一直保持敏感了。
身体自己知道如何照顾它自己的,所以你身体的摆动,是它的要求的弱信号终于因为你
平和敏感了,所以终于被你收到了。。。
而你感觉到的气的流动,须知气本来就是流动的呀,不管是你注意到了没有。你需要做
的,就是放弃对气的意念刻意引导,如果做内观,要做块与块之间的跳跃性不连续的观
,不要存在块与块之间的流动。那是观,观的是现象,不要定义观到的是气。我们的观
,会超出到比气场还要精细,到分子,原子,弦子。。。
主要还是要修心态。通过内观,你是否理解现象都是依赖于我们的心态参与才能延续的
?这就是无常。进一步,想想什么是我?名字是我吗?身体是我吗?脑子是我吗?性格
是我吗?气场是我吗?。。。
我现在告诉你那是高级状态了,如果你想重复那个状态,这个重复的心思,就是起念,
反而就阻碍了你达到。。。 |
|
t******g 发帖数: 17520 | 49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50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