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内观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r
发帖数: 755
1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2
南师怀谨开示“金刚念诵”与“耳声法门”
耳声法门---南怀瑾
一、内耳声法门-一这个方法是在自己体内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咒、念经等等。念的
方法又分为三种,即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及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在念
的时候,用耳根返闻念的声音。就是说一边念一边自己向内听这个声音。最初听到的是
声声念念,是许多接连断续的念佛或念咒的声音,渐渐地收摄缩小,而达到专心一念一
声,最后终归使心念静止。
二、外耳声法门--这个方法是以外面的声音为对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但最好是流水声
、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用听外界声音的方法,最容易得定。在《楞严经》
中,二十五位菩萨的圆通法门,以观音的法门最好,“官印阀门”就是以音声法门入道
的。故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当最初心意能够专一在声音的时候,能够不昏沉,不散乱,就是说能够轻松自然地保持
这种专一的境界,就是得到了“定”,再经常地这样修习下去,有一天忽然入于寂境,
一切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这是静极的境象,定相出现了,佛经上称这个静象当“静结”。
在“静结”出现时,不要贪著这个境界,并且应该了解,动是现象,“静结”也是静的
现象,要超...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果了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怎么说呢?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等下辈子。
不不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见”,是”见”。
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先来,要断我”见”,断”见”的迷惑,比较容易。
“见”,这样的观念、看法 : ”这个身心有个我们以为的”我”在主导运作着”
不是没有这个身心及其运作,而是”彻底了解”没有我们脑中认为的”我”在主导这个
身心及其运作
只是单纯了解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法断”我”喔
但是,这简单,太简单了吧
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身心的运作并非有个”我”在主导呀,阿猫阿狗都有这观念,
连外道都能朗朗上口
于是,又陷入”很容易”的陷阱。
不不不
接着要把注意力放在”断”
知道归知道,理解归理解,...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几个关于佛法的问题
内观所获得的慧,叫「现观」(因明叫现量)。这跟观察、分析、推理得到间接经验的慧(因明叫比量)性质不同。
「现观」是直接经验,从经验上彻底破除「常、乐、我、净」这种对经验的错误认识,所以说见法的人超越疑惑,因为「现观」破除了对经验的是常还是无常等的迷惑。
说句题外话,这版上有 ID 把佛法的「常还是无常」说得玄乎,说成不二,就是因为把「现观」理解成别的东西。
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生的一切事物得到的慧,它不直接,有疑惑解释的空间。不能成为断除烦恼的基础。
举例∶你现在看到电脑萤幕影像,有直接经验到它的变化吗?没有。所以你的直接经验-电脑萤幕上的影像是常。你可以想,电脑萤幕影像是不断变化的讯号所产生的稳定影像,是无常的。但是这种对无常的观察,与你的直接经验冲突,力量很弱。你的心,还是根据「常、乐、我、净」的(错误)直接经验与过去习性,感受世界,形成概念,作出决定。
只有「现观」才能突破。这是佛陀正觉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
P.S. 「现观」巴利文 abhisamaya,<杂阿含经>译作「无间等」,意义不明显。

、无常和无我,因为内观的对象是高速生灭的五蕴,所以可以让修内观的人产生很深刻
的认识... 阅读全帖
r****b
发帖数: 110
5
戒定慧漫谈
关于“定”的定义,在本论坛置顶的那个贴子里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叙述。遗憾的是。很多
人不愿意耐下性子去看那个贴子里的内容。因此不得不在此把那个贴子里所涉及的某些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内容再解释一下。
一、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
佛教中的“禅定”,有“世间定”和“出世间定”两种。前者称为“奢摩他”、巴利文为
samatha,其修习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定学”部分;而“出世间定”由毗钵舍那(
vi
passana)的修习来获得,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慧学”部分之中。
世人所说的“禅定”,多数都属于“世间定”的范畴。
佛法是心法,戒定慧基本三学,说穿了都是心法。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不会产生高
估或低估禅定在佛法修证过程中的地位的问题了。
按照南传佛教阿毗达摩对于52心所法的描述,52心所法中共有14个“不善心所”,它们都
由“思心所”-具体说来是种种“不善思”(“思”也有“善思”)-所变现,属于行蕴
。这些不善心所在各式各样的不善心中得以现起。这14个不善心所是(见《清净道论》和
《摄阿毗达摩义论》中的有关章节):
痴、无惭、无愧、掉举、贪、(恶)见、慢、嗔、嫉、悭、恶作、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6

你不信服,我也不信服呀
所以我也只能说”可能” “应该” “好像” 如何如何。
我们都很诚实,明白告诉自己,不信服。
总比其它人抓着一个上师,把上师当成佛陀一般崇拜好。
佛陀说他是现观四圣谛而解脱成佛。
过去佛、辟支佛,都是现观四圣谛而成佛。
除非现观(内观)四圣谛,
(也就是亲自内观无常、苦、苦集灭(缘起法则)、苦灭的方法)
不然谁都会怀疑。
这就是”疑结”。
对于任何法义本来就会有”疑结”,
除非是现观四圣谛的初果圣人。
可惜现在的佛法修行,很少听人说内观缘起法则(苦的集灭)
当然,所谓现观四圣谛就根本谈不上了。
甚至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样的巨著,说缘起法则是说三世缘起,
没神通怎么当下现观缘起法则,我是没办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说了很多”苦”,分类详细,
我个人是认为没有用的,那是事后分类。
更何况没有内观缘起法则就bye bye,下辈子再说,
不是佛陀说的”慧”,连”慧”的边都摸不到,
更不用说体会到解脱的方法(苦灭道迹),天方夜谭了吧,我觉得。
(可能摸得到,就是说了一堆苦)
顶多只能到”定”
例如保持正念正知(内观)于当下,然后心情常年平稳,类似于证果圣人。
所以,我没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8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观想自他成为本尊”,是金刚乘最微妙的修心法门之一。你已经知道它的技巧—
—当你幻想、计划或回忆时,就一直在用它——运用想像力,在自己心中创造特定的图
像。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标,都在除去自我。而金刚乘除去自我的方法极端聪明且具创造
性,它让自我做大部分工作来除去自己——金刚乘不去粉碎自我,而设法用一个可爱、
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来取代。
佛法修行的顺序,不管哪一乘,在开始的时候都要先了解:你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
样子——你不是那个名字、标签、颜色、形状等等,那些只是你的幻觉。这时候,金刚
乘打开了它善巧的宝藏箱,引入本尊的概念。
金刚乘本尊都有又长又美丽又复杂的名字、亮丽的颜色和形状,还具备种种让人心
动的特质,例如力量、慈悲和其他你所喜爱的一切。这些本尊的描述,实际上都是宣传
术——颂扬本尊好得不可思议,你便完全陶醉在某个本尊的功德中,几乎想去探究他的
来源,以及现在他位在什么地方。在你完全迷失之前,要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这些金刚
乘本尊是实存“在某处”的掠夺者、惩罚者或奖励者,而在外面乱找。
在精巧地建立起这位不可思议本尊的美丽概念与形象,又吊足了你的胃口之后,金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你这个结论恐怕没有依据。
为何”无明”了,这个因为”无明”而有的”行”居然是清净的、出世间的呢?
这个问题大了 其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放着 可以各说各话 先看这问题
我见识浅薄,没看过古今有道高僧,不管上座部、大乘,有人这样说
或者 你可以举一个古今有道高僧或不管上座部、大乘的经典,有人这样说的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也许没人这样说过,就当我个人观察后乱说好了,当个参考就好
如果真的内观功力很深厚(那真的要非常非常深厚),观察到”行”在推动身心的运作
那时候如果采”正观”角度 : 诸法(这里指”行”)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此为无常,
无常则无我
那一定看得到
”行”会 因缘生(因为”无明”、无知而生),
”行”一推动则四识住,并且以下开始缘起,也就是不好的身心(五取蕴、五受阴)运作
开始了。
于是”触””受”这一段产生, 直奔向苦
为什么又提”触”ɨ...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十)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
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
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
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
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214
11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炎夏飘雪
英文链接 www.buddhanet.net/pdf_file/jotleeds.pdf
炎夏飘雪
[缅] 西亚多乌祖迪迦著
译序一:来自伊洛瓦底江畔的祝福 – 克玛叠帕比丘(Bhikkhu Khemadipa)
在世尊的教导中,最简单然而却是最深奥的便是:唯一的实在就是当下出现的任何事物
。如实地活在当下的一刻,这样你便会活在真理中。事实上,世尊把当下的一刻说作是
「唯一值得的执着」。
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满是圈套,比如想要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判别当下那一刻的素质、
抱持着期望等,即使是修行已久的禅修者,都仍会掉进这些陷阱中。「我至今已禅修二
十年了,但我仍有愤怒,我到底做错什么?」
从阅读乌祖迪迦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你们得到的是,能认识到当你沿着这条法的道路往
前走着,但却否认你自己的人性,这便是不智。爱、迷惘、绝望,与恐惧等都是现实的
,它们都是自然的,它们就在面前,而且,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缘而生,并会
消逝。在这条道上只有一样「正确」的体验,那就是你现在正觉知到的。
只要你是一个人,你都会有人的遭遇。活在其中,从中学习,并将之放下吧!
愿你们得到解脱。
西亚多乌祖迪迦(自传)...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感恩节师姐棒喝
☆─────────────────────────────────────☆
SeeU (See you) 于 (Fri Nov 26 21:14:34 2010, 美东) 提到:
感恩节到师姐家吃晚饭(她开玩笑说我去应供),师姐刚从澳洲禅修一月归来,气色极佳,脸色红润,连皱纹都似乎消失了。师姐得了三禅,习性大变,过去狂爱华衣美食呼朋引伴玩耍,话痨一个,是个气场强大的女人,家里几个男人都乖乖听她的。现在只想禅悦为乐,平日闭门谢友
贝虬纾眯兄晃蓿路蟀胨腿耍约赫掌既恿耍バ吹奈恼乱捕簟!刚庑┒际窃銮课野矗静换岽纯炖帧!故闳缡撬
师姐听我说最近不想禅修,想找女友,直呼「Mara 已经在你脑里建立了根据地。你要小心。」「不过 Mara 其实也很好对付,阿含经中 Mara 一旦被识破,就说 "The monk knows me." and disappears.」
「你现在不要急著找女友。把精力放在修禅定,得到禅悦后你就不会想找女友了。维持好的 relationship 或婚姻都是很累的事,两个人要互相迁就。你自己的烦恼都无法断除,LP 还指望你替她排忧解难。两个充满烦恼的凡夫纠缠在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那,花,是五蕴或五取蕴? 花可能引起欲望。
依定义,花是色取蕴是色蕴,依看花的人而定。阿罗汉看花没有欲望,那花在阿罗汉来
说是色蕴,不是色取蕴。
花岂不是要先灭掉,色蕴灭,看花的阿罗汉才能涅盘?
如此说来,阿罗汉夜观星象,星星月亮都要先灭掉,阿罗汉才能涅盘。
”五蕴灭尽”说,对于”色”这一点,是一个漏洞。
“出世间法的名法” 是什么意思?
对于平常人,五蕴、五取蕴应该一样吧? 全都是五取蕴,因为心中都是无明、欲望。
佛陀对修行者说,要观五蕴无常、苦、无我,此为正观。
不只是内观,还是正观。有些人内观还会乱观一通,邪观一通,内观未必是正观。
连五蕴都要观无常苦无我,真好,能这样修这样观一定能进步神速。
无常、五蕴,如同火一般,我们灭除贪嗔痴,像是穿上防火衣,不再受火侵。但火还是
很可怕,要防畏。
佛陀还敎我们观尸体。
可这里的”五蕴” 是 “出世间法的名法” ?
这里说的是“五蕴”,已经不会引起欲望了,何以看的人还有苦,这苦怎么产生的? 怎
么内观到苦? 想不出,愿闻其详。
而且无常本身是宇宙运行的道理,哪里来的苦? 地球绕太阳是苦吗? 想不透。
苦是怎么由无常,一步一步产生出来...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从丧子疯癫到阿罗汉

当时佛陀教法记载于阿含,再无其它。
当时佛法是四圣谛,再无其它。
过去佛与未来佛,都因四圣谛而解脱。
解脱,除四圣谛的方法之外,再无其它。
何谓四圣谛? 苦、集、灭、道
人生是苦,并无谁在轮回,是苦在轮回。
如何灭苦?
如实内观苦的集(原因)、灭(消灭)。
也就是内观自己身心五蕴(身、受、心、法)如何十二缘起展开,如何熄灭。
五蕴与苦是互依,五蕴与缘起也是互依
五蕴与苦,非自造,非他造,非自他问题,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空)。
何谓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是贪爱所系而造业轮回,是无明所盖无法阻挡苦的轮回。
灭苦方法是三十七道品,谓四念处(身、受、心、法),七觉支,八正道…
(不要用想象或观想,这是错误方法,而是如实内观身心五蕴实相)
实相就是,苦。
就是,苦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也就是十二缘起的展开与还灭。 (空)
了解苦、集、灭、道 的理论,了解十二缘起的意义,
开法眼。
确定了如实内观苦,内观身心十二缘起(空)
得法眼净。
然后正思维,味、患、离。
也就是,调伏欲贪,进而断欲贪。
确定了内观身心十二缘起
可内观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自证无我,并无谁在轮回,是苦在轮回。
自证...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很赞成
观空, 应该是在正确观察缘起法之后,
正确观察到五蕴运作是当下缘起而生,缘灭而灭, 缘起缘灭。
色集 色灭, 受集 受灭, 想集 想灭 ….
因此真实的了知 : 诸法因缘生 诸法因缘灭
观空
只是,一时观察到,不见得每一秒都保持这样的内观
基础不稳,内观功力不够强,会时有时无。
有以上基础
这时候,才谈空随观,保持正确的内观,随时内观缘起。
随时明白的的确确,每分每秒,都是如此。
每分每秒都保持这样的观念: 稳定住这样的内观与观念 (空三昧)
这才是有的放矢。
不然,我认为,没有基础的观空或空随观,是无的放矢。
要不然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容易走错路。
(我说的不一定正确,仅能当参考)
很纯的无我,很难
大概只有阿罗汉了。
部分无我,比较容易
暂时离开贪嗔就可以。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就是禅定吗?
禅宗就是禅定吗?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
多人却是误会了,以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
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
是透过参禅的方法,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
实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
世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
宗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
内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
藏,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
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
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
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真实轮回 【转自天涯博客】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633642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19/699628.shtml
[经历]真人真事(轮 回)1
如果说60年代中国遇到大饥荒很多人是被饿死掉的,那么现在可以这么说“很多人是吃死掉的”。看看现在社会那奢侈样,活的,生的,野的,甚至人肉哪个没人吃,这里我告诉大家真的不是什么都可以拿到嘴巴里去吃的。从生物学上说有些动物在死亡过程中会放射出一种毒素,如果太早就是刚死或未死的时候人类就把它吃下去对身体肯定是有害的。从玄学角度来说生物在非常死亡过程的痛苦会在灵识脱离开肉体的那瞬间爆发出特有的仇恨能力,这种能力有很多种,越是有灵性的动物越有能量。比如它的灵识会当场钻入杀他人的毛孔中去,进去后能做什么我就很难说了,更强的灵识会一直跟着这个杀它的人。别以为我吓唬你。
那年我9岁,我们这地方那时候鸭毛、鸡毛可以卖钱,所以有人家里宰鸡宰鸭的我们小孩子就会在旁边等,碰到一些不要鸡毛鸭毛的人家我们就拿它去换冰棒、小零食什么的。有一次看着鸡...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你那不叫内观。如果想克服浮躁性情,建议心理疗法,不需要什么内观。杀鸡,不需要
牛刀。
西方一些心理治疗室,某些有借鉴内观,而且短期更有成效。
葛印卡的内观,是俗化了的南传内观,有点像麦当劳。速食类型的,热热闹闹,但是没
太多营养。
当然,这种快餐式内观,更受现代人喜爱。
真正要修内观,要有好的戒律,要有非常好的闻思基础,尤其要有关于缘起,无常,苦
,无我以及关于涅槃的正见。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最早出自 杂阿含或相应阿含—目前已知最原始的佛经。
这一句可以说是整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次第。
是说给当时欲出离世间而修行的比丘听的。
通常是修行(内观身、受、心、法)时用的。
平时用,应该也可以,不过效果没那么大。
无常 : 阿含中,佛陀在说到无常,因为是说给修行的比丘听的,
估计是指深入内观时观察到自身五蕴生灭无法控制。
用在一般事务上,应该也可以。
苦 : 因为内观五蕴生灭无常,无法控制,而又”欲令如是”,故苦。
一般这只有在内观到生灭后才会强烈感受苦。
体会到苦,是佛法修行很重要的一步。
没有这个基础,一般说来后面很难修下去。
无我 : 因为苦,故无我。因为五蕴生灭无常,都是无法控制。

内观 无常,苦,无我,
佛陀说,这才叫”正观”。正确的内观。
向厌 : 有说”厌离”。不像中文字面带有厌恶的意思。
而是带有中性,想要离开苦。
那是因为,深深体会到苦,及苦的祸患,而想离苦。
离欲 : 因为你知道”欲令如是”造成苦,那就不要这么做,这么想。
灭尽: ...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26
关于这个念佛号的方法, 我想起读的另外一篇, 葛印卡老师的"自我观察的重要". 其中
讲到的一些道理可能有借鉴.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6077
"
自我观察的重要
葛印卡老师
(以下是依据44系列印度语开示,播放于Zee电视台第4次课程内容所翻译摘录,原来版
本出版于1998年9月内观通讯Vipaœyana Patrika)
当我们来到内观中心,学习内观技巧净化内心时,我们必须在中心停留十天,遵守所有
的行为规范,同时谨慎地遵行五戒。我们的练习开始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并发展对于自身实相的觉知。这是一个自我观察的技巧,实相的观察。
这个所谓全部身体的聚合物,它是“我”?是“我的”?是“我的灵魂”吗?我们必须
从经验的层面上去了解。从孩提时期,我们就听说过,这个身体是会死的、不持久的、
短暂的。如何能说它是“我”?如何能说它是“我的”?如何能说它是“我的灵魂”呢
?因为很多层面的因素条件让我们在理智上相信而接受。从孩提时期,我们听说过,也
接受这样的说法:身体是不同的,灵魂是不同的。但这是...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 18:08:46 2014, 美东)
很同意
其实,无论如何修,都是要解开十结 -- 断三界贪嗔,明。
只是佛陀把种类、次第分一下,让我们容易了解,容易修而已。
八正道,戒定慧,四念处(身、受、心、法),七觉支都是。
四念处满足则七觉支满足,可得三明。
依据阿含,佛陀遗教是依四念处修行。
但也有人质疑未必如此,可能有人误传。
庄春江就认为佛陀遗教依八正道较可能。
说的也有道理
我的看法是,无论如何可以看出, “念”非常重要,是实修基础
三十七道品到处出现”念”。
七觉支首先要修念觉支,也就是培养强大的内观(正念)能力,这是基础。
四念处则在佛陀遗教中被提出
四念处就是培养对五蕴(身受心法)的内观(正念),七处三观。
因为强大的内观不易培养,要有次第,不同种类、难度,才有四念处。
在四念处中,其实包含定慧,也就是正见、正念、正思维、味患离、正定。
没有明确及清晰的内观(正念)五蕴,不会是四念处,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9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一位菩萨戒比丘诽谤大乘佛法的忏悔书(邪见害人不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7 00:30:15 2015, 美东)
那么,行 住 坐 卧 思考 吃饭,就都在”定”中
当说要如何降服其心(烦恼)的时候,不就是说熄灭烦恼的方法是甚么了吗?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般若经对于佛陀所教的内观缘起的方法总合出的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方法最后所表现出来的极致境界,是金刚经所强调的”空”。
熄灭烦恼,只会在打坐不动的时候吗? 一起身走路,就有烦恼吗?
佛陀教的方法,不会那么逊吧。
于是,
走路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吃饭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思考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布施的时候,该如何无所住而生其心,降服烦恼?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非凡夫俗子一般见虚罔相,见人、我、众生相
这里何谓人 我 众生相? 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转载)

我所知道,当佛陀在阿含说 ”正xx”,
是指 快速且针对 ”解脱”(解开十结(阿罗汉)、涅盘),大力的往”解脱”走去
其原因是,佛陀所教是快速解脱,越快越好,如火烧衣服般危急
所以,要 快 狠 准
只翻译成right, 我个人感觉似乎有点欠缺
正见: 对于”解脱”这件事,正确的见解。
也就是,清楚知道,甚么见解是可以快狠准的往”解脱”,
甚么见解不是(就是邪见)
正思维 : 快狠准的往”解脱”前进的思维。若这思维不是快狠准的往解脱,
就是邪思维
正精进 : 快狠准的往”解脱”精进前进。不是这样的精进,就是邪精进
正念 : 内观,也可以是乱观、错观
但内观念住的方法、方向,要可以快狠准的往”解脱”走去
不是这样,就是邪念

正定: 解开一些烦恼,解开一些结。
解脱方面,有某种稳定,就有某种程度的正定
若一天24小时,每分每秒都已清净,解开十结,没有烦恼。
不会一下有烦恼,一下没烦恼。那就是极致的正定。
不往解脱这方面走的”定”,是”邪定”
快狠准...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8_amtjls.htm
阿弥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一、嗡,卑马,达拉,塞,沙哈。
二、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巴哇,阿弥达,比真迭,阿弥
达。嗄米尼,冈冈拉,格衣帝嘎里,萨哇,格削,牵洋嘎利,沙哈。
三、嗡,阿弥达,札卑,阿弥达,哞。
此咒应面授方可持诵。
经义略说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无非使众生摄心归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尽苦厄
。随机应化,非有定法,念佛法门,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凡内
观自性,外参经论,念念不离觉性,皆念佛也。千百年来,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
因为:一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秽净之见横生;
四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为何物?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
物,又为何物?然后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离佛,佛不离我,佛我同光,体用
如如,在在净土,处处西方,行者须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进,则生西并非难
事,阿鞞跋致,此生定可证到也。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 无我的简单验证

触(听)之后 一般人因为内观力不强 ”触”与”受”分不清
“触”只是一种觉知 e.g.声音大小 高低 延续时间 等 (就是”声识”升起)
“受”是有情绪的
愤怒 则在贪爱之后
受之后 先有贪爱 贪爱不到才有愤怒
你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
“触”很快 一般人”触”了都搞不清楚 然后就愤怒了 甚至连愤怒都搞不清楚
但有的时候”触”很大很明显 e.g.听了别人说不中听的话
一直注意”触”(色声香味法) 可以练习对”触”的敏感度
就发现 每秒都触
触 :识升起 (声音的大小 高低 时间)
然后 脑袋要处理
脑袋有时不处理 听了就忘 甚至当没听到
有时又会处理
就会”想” 这声音代表甚么字 甚么意义 这都是中性的”想蕴”
通常还会再处理 再处理就完蛋
要不就是符合自己的心意
要不就不合自己的心意
要不就没有合不合 无关紧要 摆着
但无论上述哪种 潜规则都是”自己”先摆出来 然后再下指令看该怎么办
当把”自己”摆出来 整个身心就朝完蛋走去 无论怎么走都是完蛋
例如
脑袋开始下指令 想 : 这些话的意义 有伤害”自己”吗?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pattern进,佛陀否定专注禅?

喔 没写清楚造成误会
佛陀只是不赞成只修专注禅定 而划时代的提出 观禅(或叫 内观 正观)
阿含里整个就是观禅
因为印度当时偏向专注禅 佛陀也跟过老师学习过专注禅
这样的专注禅会有神通力 印度当时修行者很多人都有神通力 包括佛陀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 是内观方式
他是由内观身心(佛陀分为五蕴) 再内观缘起法 得天下无双的智慧
因此提出划时代的--内观禅 也就是佛法
不过他还用”禅”这个字 也许是因为配合当时印度的习惯用词吧
你不说”禅” 人家就搞不懂你在干麻 那就配合人家的习惯吧
像”涅盘”这些也是印度当时其它教派修行的最高境界 其实就是熄灭 冷的意思
但佛陀教的”涅盘”的内容与他们不同
“佛” 其它门派也这么称呼其掌门人 佛教也拿过来用 用久了就变自己的传统
像结夏安居 比丘都是出门行乞 旷野睡觉 初期也没结夏安居
像开检讨会 初期也没有 是婆罗门初一十五都要聚会祭祀 人家就问佛陀怎没有聚会
后来佛陀就提出 初一十五开修行检讨大会
不过 名辞不重要 配合印度当时习惯这些也不重要
克能摆脱一些习俗 形式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JeanIris (Iris),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8 09:27:50 2011, 美东)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
Concept and Reality
英译中:metta
2010年11月
(This is the appendix B of the book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by Ven. Sayadaw
Sujiva 这是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 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B)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meditator understa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pt” and “ultimate re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direction
which he...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几个关于佛法的问题
1. 佛法是否只是针对一切有情的五蕴之法,也即除了有为法(五蕴)和无为法(涅磐
)外就不用关心(或者是适用)其他的法(例如概念法)?还是可以适用于一切法?法
对应的英文是什么?
2. 缘起法是概念法吗?缘起法通三世的说法是来自阿含经吗?
3. “诸行无常”中的诸行是指什么?
4. 哪里有英文版的阿含经可以看?
5. 根据我的理解内观的修行主要是用来生慧,也即通过大量密集的内观认识五蕴的苦
、无常和无我,因为内观的对象是高速生灭的五蕴,所以可以让修内观的人产生很深刻
的认识,进而以得到的慧认识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以缘起法进行,都是苦、无常和无我
的。我想问的是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生的一切事物(也即外观)应该也可以获得这个慧
,也即一切都是缘起的,并且都是苦、无常和无我的。如果这样(通过外观 )获得慧
也是可以的,那么内观还是必要的吗,或者说内观在慧的获得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特殊
作用吗?
6. 禅定的修行在解脱上起什么作用?我记得有文章说过入定后是不能够再观五蕴所以
不能获得慧,那么入定是为了什么?
谢谢!
d*********d
发帖数: 192
36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2010年6月25日晚上)
主持人致辞:
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
—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
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
导师。
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九十多本,累计字数超过
千万。
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
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
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慈善方面,堪布从2007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
,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
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
救济了很...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要点
尊者简介
温玛拉尊者于1938年出生于缅甸曼德勒郊外一个叫干拜(Kam Bai)的小村庄。
尊者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缺陷,手脚紧缩无法移动,眼睛也无法睁开,但七日后总算在
父母亲的亲情呼唤及不断求佛力加持下,终于慢慢睁开他的双眼。 13岁时他被送到村
中的寺院为沙弥,每天跟着上师学习经典与仪轨,20岁受完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25岁
时开始参访高僧学习各种修证法门,包括如:马哈希禅修法、莫哥禅修法,以及当时缅
甸有名禅师的各种教法。经历长达五年的杂修,直到30岁那年开始接触安那般那(观呼
吸),尊者首先经短暂试验后,即能很快地有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法门的领悟,尊者
即将往昔所学的各种法门及所有经典全部舍弃不用,开始废寝忘食地一门深入。每天除
了外出托钵乞食、用餐及很累躺下睡觉外,都在小舍利塔中的单人禅座上用功,一日之
中应有十小时以上于观呼吸一出一入。刚开始也很杂乱,约经二个月的锻炼,在每日的
行、住、坐、卧中一心不乱,自由自在地应用自如。两年内终于降伏内心意根,开始能
掌握身心,直至40岁时,总算成功。但他仍如往常般当一位平常僧,每天仍外出托钵乞
食。目前,尊者是居...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脑袋里有多少concurrent的”声音”(指令、行)发出来
然后污染身心(名色)
永不止息(轮回)的 污染再污染
我们是可以终止轮回
正是这样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佛陀说:
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际
无明(无知)、贪爱, 让我们一直发出这样的”声音”(指令、行)
“一再重复的思想模式” 就是 缘起法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爱 取 有
……..
忧悲恼苦
内观 缘起法
也就是佛陀当年教的 四念处 : 内观 身、受、心、法
因为心念闪动太快,不容易有效观察
所以 配合七觉支,有次第(定慧同时加强),由浅入深,训练观察力(内观能力)
在 心念处,会细腻的观察到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爱 取 有
……..
“倾听你脑袋里的声音,在那里出庭见证。”
也就观察到无明缘行 “声音”(行)发出来的那一剎那 现观
观察到 无明缘行 “声音”(行)发出来的那一剎那
是不思善 不思恶 没有分别心
意思是 不加以评判 只是观察 的意思
不思善 不思恶...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脑袋里有多少concurrent的”声音”(指令、行)发出来
然后污染身心(名色)
永不止息(轮回)的 污染再污染
我们是可以终止轮回
正是这样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佛陀说:
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际
无明(无知)、贪爱, 让我们一直发出这样的”声音”(指令、行)
“一再重复的思想模式” 就是 缘起法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爱 取 有
……..
忧悲恼苦
内观 缘起法
也就是佛陀当年教的 四念处 : 内观 身、受、心、法
因为心念闪动太快,不容易有效观察
所以 配合七觉支,有次第(定慧同时加强),由浅入深,训练观察力(内观能力)
在 心念处,会细腻的观察到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
爱 取 有
……..
“倾听你脑袋里的声音,在那里出庭见证。”
也就观察到无明缘行 “声音”(行)发出来的那一剎那 现观
观察到 无明缘行 “声音”(行)发出来的那一剎那
是不思善 不思恶 没有分别心
意思是 不加以评判 只是观察 的意思
不思善 不思恶...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这也可能是”一境性” 的定义有不同解释
帕奥法师有对于内观四禅的说法,我要找找
这也是有趣的议题
如果受念处 观察喜乐 舍喜乐 这时还在内观
或者阿罗汉日常生活,也是舍喜乐(受)
可能就缺一个一境性 这时算是三禅或四禅吗?
或者说 其实未必要三禅四禅才能舍喜乐
这是一个有趣的议题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内观有初禅的争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6 19:28:24 2016, 美东)
关于内观是否可能有初禅的争议,我听到一个合理的说法,就是双方对于初禅的定义不
同。
如果说内观可以达到相当于初禅的定力,问题就不大。
初禅的定义是有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所缘必须是概念法,问题就来了:内观所缘并非概念法,而是会生灭的真实
法,不算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是心境合一不分离,则内观与初禅是相似的。
t******g
发帖数: 17520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论的时间观
又和人谈到runsun, 想到了这个---
某帖中, 曾说过时间, runsun 说是一维, 后来又说是
和空间一样是“同一”的2个侧面。。。
然后说佛教对时空的认知差地很远。。。
贴2个以前看过的, 对于“时间”, 中论是这么说的
其实中论中
觀有無
觀縛解
觀業
觀法
觀時
觀因果
觀成壞
很多现象对我们来说似乎很有逻辑, 其实是时间造成的假象, 时间本身也是假象
===========================================================================
中論
觀時品第十九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問曰。應有時以因待故成。因有過去時。則有未來現在時。因現在時。有過去未來時。
因未來時。有過去現在時。上中下一異等法。亦相因待故有。答曰。
 若因過去時  有未來現在
 未來及現在  應在過去時
若因過去時。有未來現在時者。則過去時中。應有未來現在時。何以故。隨所因處有法
成。是處應有是法。如因燈有明成。隨有燈處應有明。如是因過去時。成未...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2
倾莲池注:南传佛教在我们大乘佛教地区一直被称为小乘佛教,说他们发心小。事实是
否如此呢?我后来看了一些南传大德的传记后发现,他们实际上也是在修菩萨行,发大
心救度众生。而且,更让我觉得需要深思的是,南传那边主要修持禅定和证沙门四果,
古今都有不少这方面的大德,现在也有。
但是在我们这地区,很多人每天都只是念念经咒而已,谁知道怎么证果?怎么证阿罗汉
?怎么证菩萨果位?有不少人念了多年的经咒,依然脾气烦恼不减,为什么?而我见修
内观打坐的,确实能很好地调伏心性。我在这里谈的是成就。大乘佛教,有很多禅观三
昧的修法,比如月轮三昧、法华三昧、大悲如幻三昧、各种本尊三昧……都是解脱证果
的,我想,这些才是真正的教法,是佛陀最核心的教法。否则每天谈论大道理,都是扯
淡的,并不能真正自度度他。充其量只能与佛结缘而已。
现在很多居士修行大多如此,散乱心修行,修密的生起次第修不起来,散乱心念仪轨,
如此修行,何时成就?念了多年依然是凡夫,于解脱无缘。佛陀一代大教,传至今日,
末法时代,确实衰微了,虽有很多学佛者,然不修三摩地,无实证。每天接受的都是资
粮道、加行道的教诲。而于正行的心地及三昧成就之法,却...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apier (Avan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0 12:58:31 2014, 美东)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要点
尊者简介
温玛拉尊者于1938年出生于缅甸曼德勒郊外一个叫干拜(Kam Bai)的小村庄。
尊者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缺陷,手脚紧缩无法移动,眼睛也无法睁开,但七日后总算在
父母亲的亲情呼唤及不断求佛力加持下,终于慢慢睁开他的双眼。 13岁时他被送到村
中的寺院为沙弥,每天跟着上师学习经典与仪轨,20岁受完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25岁
时开始参访高僧学习各种修证法门,包括如:马哈希禅修法、莫哥禅修法,以及当时缅
甸有名禅师的各种教法。经历长达五年的杂修,直到30岁那年开始接触安那般那(观呼
吸),尊者首先经短暂试验后,即能很快地有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法门的领悟,尊者
即将往昔所学的各种法门及所有经典全部舍弃不用,开始废寝忘食地一门深入。每天除
了外出托钵乞食、用餐及很累躺下睡觉外,都在小舍利塔中的单人禅座上用功,一日之
中应有十小时以上于观...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415
44
2016年国内SUV市场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就是途观的累计销量被别克昂科威给超
了,说它是大事,是因为这是途观晋升合资SUV销量冠军之后的几年里,第一次把宝座
让出来;说它是小事,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个座位还要回到大众手中,因
为途观L来了。
老途观的年代,所有合资品牌的紧凑SUV都要以它为标杆,要么努力拔高性价比,要么
从定位上避其锋芒。新一代长轴版途观L到来后,新车加长轴距、老款降低身价的举措
,又让这款车的打击范围,横跨到了紧凑型和中型SUV两个市场。
此时的昂科威刚刚加冕,出生不久的冠道还在玩饥饿营销,汉兰达与锐界在7座SUV市场
上闲适而悠然,Q5、X3、GLC这些豪华品牌SUV也一直与主流品牌泾渭分明。而姗姗来迟
的途观L刚刚就座,就用力敲了敲桌子说:“在座的各位,我来了,游戏要重新开始了
”。
途观L,一台意料之中的车
几日前,新车君赴长白山参加了途观L的试驾体验会,回来之后这款车给我的印象,可
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一台没有惊喜,但又稳拿第一的车”。大众与中国消费者
就像是老夫老妻,互相知根知底,已经不需要依靠意外的惊喜来证明什么了,大家想象
中的途观...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Wed Aug 10 21:02:22 2011, 美东) 提到: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首先,金刚经上的”忍辱”是身体的痛,
没说人家骂你,要忍耐
不生气,不生嗔恨,也不一定要多高的境界
当不小心”受”升起,而有”爱取有”就会有贪爱、瞋恨(贪爱不到接着就瞋恨)
“忍辱”可以修到,对于色身不在贪爱瞋恨,
例如
痛的时候,不因为痛而生怨恨
金刚经是般若经的浓缩,被伪造的年代虽稍迟些,
但内容还是般若经,般若经还很接近佛陀所传的佛法,
般若经内处处说四念处
金刚经上的”忍辱”是身体的痛,
没说人家骂你,要忍耐
忍辱,可以对应原始佛法中的四念处中的”身念处” : 对于”色身”的解脱
当六根触六尘,若因为色身的的原因,可以不生”受” 苦受乐受。(应无所住而升其心)
低阶一点的,就算生”受”苦受乐受,可以很快止住
例如 身体痛了,就想开始骂医生,骂护士,骂周围的人…
就是生”苦受”而有贪爱,贪爱不到而生怨恨
由身体痛痒,
开始时很快生气
接着较慢生气
接着较易平息怒气
接着很快平息怒气
接着不升起怒气
(当六根触六尘时,于色身明,明触,于色身不再是无明缘行…..
色身方面可以不生”受”,苦受乐受)
触是触,触不生受。
这样叫做修”忍辱”
而如何实际修忍辱? 内观
以四念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50
来自主题: yoga版 - 三个星期没练
四点半开始,
4:30-6:30 观息
6:30-8:00 早饭,休息
8:00-9:00 观息
9::00-11:00 Vipassana 内观
11:00-1:00 午饭,休息
1:00-2:30 Vipassana 内观
2:30-3:30 精进内观
3:30-5:00 Vipassana 内观
5:00-6:00 喝水,休息
6:00-7:00 精进内观
然后睡觉
什么是Vipassana你得自己去十日禅坐课程里学。
这个是不能用言传的。我说了也没有用。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