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发帖数: 3419 | 1 鲁迅·刘半农·梅兰芳
作者:黄 裳读书 年8期 字数:3242 字体: 【大 中 小】
近得友人见告,北京某单位在整理旧存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一套《梅兰芳歌曲谱》,
一函两册,真丝面料,红色书衣。装帧十分讲究,是萨空了旧藏物。扉页有刘复与鲁迅
手题。刘题是:“品论梨园艺事,当做考订北平社会旧史,不知君以为如何。半农”(
下有钤章)
鲁迅有题记三行:
天华·半农新作
迅自留
一九三十年上海
据我看,刘半农的手迹是无疑的真品,但没有上款,这中间透露了他与鲁迅之间的
关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微妙情况。至于鲁迅的三行手书,我看也是真迹。谨求教于广
大读者与鲁研界诸专家学者,以求证定。鲁迅对此书的观感是淡淡的,未加确切评价,
只说留作参考,而置天华于半农之前,视为学术性的“新作”,也多少透露了当时彼此
间的关系。两段短短的题记,传达了两位老朋友之间感情的微妙变化,是值得细细体味
的。
关于此书的出版及流传,刘曾复老先生有很好的回忆。
大约是一九二九年十月间,梅先生正式公布了赴美消息,当时李石曾在齐化门大街
世界社约请社会名流,为梅饯行……《梅兰芳歌曲谱》的编纂大概也在此时开始进行。
该书精选了梅兰芳十 |
|
w*******e 发帖数: 15912 | 2 沈从文、华罗庚、金克木、启功、齐白石都是什么学历?
NB银物木有妈死拖,打狗拖,照样NB闪闪,秒杀码工千老妈死拖打狗拖们。
http://www.qinghetao.com/3143.html
小青 2014-02-24 21:47 0 刘半农 华罗庚 启功 梁漱溟 沈从文 金克木 钱穆 陈寅恪
齐白石
有这样一些大师,他们在学问上广采博纳,博大精深,学究天人,但在学历上,却只有
很低的认证。
国学大师陈寅恪
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主
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吴凇复旦公学毕业,
那时的复旦公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
中程度。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
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
据记载,陈先生的侄子陈封雄曾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
位?”陈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
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4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赴内蒙考察农远
足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
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听者为之大笑,却不料一
语成谶,在考察途中,刘半农为虱子叮咬,染回归热,回京后耽误治疗,于同年7月中
旬离世 |
|
T**********e 发帖数: 29576 | 5 所以说, SNL小品把半农演成幕后总统还是让老头隔硬了,有点像刘少奇靠包装宣传毛
思想上台,最后弄得只知道刘主席不知毛主席。
: 要不要保班农不要紧,因为右派基本盘不被媒体洗脑,也不可能不支持川普连任
,大部
: 分的问题都可以推给民主党阻拦嘛。中间盘的基本问题应该会得到解决,比如变
性厕所
: 啊,医保改革啊,非法移民罪犯大庇护啊,工作就业啊,稍微往右偏一下,大家
就够满
: 意的了,对自己有利无害的川普,干嘛不支持。川普连任基本上没有大问题的。
在川普
: 胜选之前,谁提到班农了?没有人提到吧。有人是因为班农才选的川普吗?没有
吧。离
: 开了班农,川普就不是川普了?川普二十多年前的采访,当年说美国把工作转移
给日本
: 不对,是班农告诉他的吗?
: 这次搞烙印H1B,功劳在班农?肯定是归功于川普啊。这种事做得多了,白人会
不高兴
: ?你要想想,基本上有色人种都投了希拉里的,那么白人里面投川普的比例有多
高?很
: 多事白人嘴上不说,脑子里清楚得很。就连老川这种房地产大老板都看不惯印度
人搬运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506 | 6 (1)
我并不擅长写纪念人的文字,一来我写的并不好,二来我怕得罪人。然而我常常忍不住
打开BBS的页面,码下我狗屁不通的文字,一面担心于系统超时,一面又担心被人看到
我不干正事而于我不利。
刘心珍,有人称刘新政,有人叫刘心正,六心针,也有人叫二妹妹,不管用哪个名字,
每个名字都表达了取名字人心底的呼声。我喜欢叫心珍,因为可以表示我的珍惜。
有朋友曾经写信给我,说心珍是个男生,我心里想,如果是个男生,也该是个外表粗犷,
内心细腻,热情负责的男生吧。
(2)
我和心珍的接触并不多,我一向四处游荡居无定所,已经记不清我怎么来到的田野。我
一向畏惧权贵,觉得版主之位高高在上,呼吸的简直就是仙气,吃的是仙桃,说的也是
仙话。忽然有一日,心珍居然和我有对话,我心里莫名感动,于是我定居了下来,细细
地灌水挖坑,报答心珍的知遇之恩。
我一向不知道我自己居然擅长挖坑,挥汗如雨,挖了一个又一个,而我也交到了一些田野
的朋友。
因为听说好多名ID都有马甲,于是我也附庸风雅申请了若干马甲,因为很多名人都有女性
名字,茅盾——冯虚女士;刘半农——范奴冬女士;周作人——碧罗女士;柳亚子是松陵
女士,郭沫若是安娜女...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3735 | 7 断碑 - 三一八断碑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阀军舰
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
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
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
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
威胁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中国国民党执行
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
天安门集会。3月18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
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
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
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
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
,大会主席、中俄大...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8 鲁迅拒绝诺贝尔奖题名
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
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 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
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
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瑞典)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
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
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
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
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
·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
候选人。
鲁迅当即回复了上述这封信,那信里的态度丝毫也不暖昧,表达得非常截然。
先把鲁迅致台静农的原信抄录一下: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16989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rvestt (he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很全面的名单:中共领导层、太子党关系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2 23:32:53 2012, 美东)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09821.html
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毛泽东之妻贺子珍侄子)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江泽民外甥女婿)
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之子)
王岐山――副总理(副总理姚依林女婿)
回良玉――副总理(江泽民儿女亲家)
李源潮――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成之子)
戴秉国――国务委员(文化部部长黄镇女婿)
刘延东――国务委员(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瑞龙之女)
俞正声――上海市委... 阅读全帖 |
|
h******t 发帖数: 872 | 10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09821.html
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毛泽东之妻贺子珍侄子)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江泽民外甥女婿)
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之子)
王岐山――副总理(副总理姚依林女婿)
回良玉――副总理(江泽民儿女亲家)
李源潮――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成之子)
戴秉国――国务委员(文化部部长黄镇女婿)
刘延东――国务委员(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瑞龙之女)
俞正声――上海市委书记(一机部长黄敬之子;母亲是北京市副市长)
薄熙来――重庆市市委书记(副总理薄一波之子)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机械工业部、建设部部长周建南之子)
温云松――北京优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1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博讯编者按:以下名单有的过时,有的不准确,例如 温家宝家的女婿不是徐明。博讯
欢迎知情者爆料,提供太子党的关系、财产、海外存款、海外投资和企业等信息。
以下内容由专业人士转给博讯,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名单:
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毛泽东之妻贺子珍侄子)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江泽民外甥女婿)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之子)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王岐山――副总理(副总理姚依林女婿)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回良玉――副总理(江泽民儿女亲家)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 阅读全帖 |
|
h*****q 发帖数: 176 | 12 鲁迅、胡适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 杨建民 1949年后,陆续相传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我国作家,有沈从文、巴
金、艾青等数人。在此之前,比较明确知道被拟提名该奖候选人的作家,是鲁迅先生。那
是在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曾经与刘半农先生相商,拟提名
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73年出版的《鲁迅书信选》注释里,将这说成是:
“请鲁迅接受‘诺贝尔奖金’。”真夸张。)
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1918年以后他们同在北大,相识相交成为挚友。在倡导新文
化的运动中,他们很有共同语言,特别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
教,提倡科学与民主。两人密切配合,互相呼应,相互支持。直到1925年,二人因为一
些事突然绝交,于是鲁迅与胡适几乎成了阴阳两极、水火难容的“思想敌人”,当然这
种敌人只是那种“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敌人。就是这样的两人,却同时做出了一件事,
那就是: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1927年,来自诺贝尔家乡的探测学家斯文·赫定到我
国考察,在上...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1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14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温婉优雅,若花开春夏,灿烂年华。这诗意之词中,“她”字尚首次使用,让人觉思恋故土,柔肠寸断之情。
作词者为新文化运动先驱,学术精英刘半农,然而他英年早逝,所幸这词被他人惦念,谱曲传唱,成为经典之作。1981年,一位年近九旬之寿的老人在清华照澜院前踱步徘徊,长吟一阕老歌,此歌歌词,正为刘半农谱写之词。这位老人,是前清华国学院导师,出身书香世家的“中国舒伯特”、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他会33种汉语方言,还精通英、德、法、日、俄国、等多种外语。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曾在清华大学教数学、物理学,但最终却选择将语言学作为终身职业。
民国时期的大家,身上大都散发着“清冷”的气息,让人可望不可及。
但这位语言学大家不一样,因为会说33种方言,甚至比本地人说得还要好,走到哪赵元任都被人当做“老乡”。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办巡回演讲,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就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让人感到非常亲切,罗素的演讲内容广泛,绝不是一般海归学子能够胜任,赵元任却游刃有余。再加上他...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5 张耀杰
90多年前,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曾经发生过一桩并不十分严重的抄袭事件
。抄袭人是相对守旧的北大国文系教授马叙伦,字彝初,又写作夷初,号石翁、寒香、
石屋山人、石屋老人。他在民国时期不仅长期担任北大教授,而且先后三次出任教育部
次长。1949年之后,他先后担任教育部长和高教部长,是政学两界左右逢源的一位传奇
人物。
1919年1月,傅斯年在《新潮》创刊号发表《出版界评:马叙伦着〈庄子札记〉》,其
中写道:“先生书中,有自居创获之见,实则攘自他人,而不言所自来者,例如,卷十
八,五至八页,释‘种有几,……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节,所有胜义,皆取自
胡适之先生《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九篇第一章七八两页。……胡先生此讲义,印于去冬
,马先生《庄子札记》,刊于今夏。同教一堂,不得云未见,见而不言所自来,似为贤
者所不取也。”
在傅斯年看来,马叙伦在自己的学术著作《庄子札记》中,抄袭胡适在同一所学校授课
的讲义而不注明出处,假如只是放在家里当作“自身修业之资”,是应该被称赞为“精
勤”的。但是,马叙伦把《庄子札记》公开出版,并且示意学生购买研习,甚至于在叙
目中采用“炎炎之词”自...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16 莫言获奖后,诺奖评委马悦然、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都来到中国。两人都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书来的(马悦然翻译的特朗斯特罗姆的《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埃斯普马克的七卷本小说《失忆》首部),但抛向他们的问题几乎都是关于莫言的。23日上午,埃斯普马克和《失忆》的译者万之与几家媒体的小型见面会,基本成了“莫言专场”,所幸,作为一名作家与文学评论家,埃老的回应又超越了目前的“莫言热”,回归到文学本身。
鲁迅曾谢绝诺奖提名
据《新京报》报道,林语堂、刘半农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沈从文去世前曾上“五人名单”。
记者:外界有很多传闻说中国作家鲁迅、老舍和沈从文都差一点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能和我们具体说说背后的故事吗?
埃斯普马克:是的。我们确实讨论过鲁迅。问题是,在二战以前,没有来自东亚国家的提名。后来赛珍珠提名了林语堂,还有一个很好的中国学者、人道主义者刘半农也被提名了,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人们并没有将他看成一个作家。
我们最先考虑的是鲁迅。当时瑞典著名的地理学家斯文赫定是后面的推动人。他们找到刘半农去问鲁迅,鲁迅说我不想得奖,我还不够格。鲁迅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后来他去世了。
记者...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17 来源: wenxuecity
泡泡猪 于 2014-09-12
陈寅恪: 正规学历是吴凇复旦公学毕业,没有学位
国 学大师陈寅恪,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
文、法文、德文,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 历
是吴凇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
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 大学国学研究
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
的教授”。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 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据记载,陈先生的侄子陈封雄曾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
位?”陈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
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钱穆:中学都没有毕业
钱 穆被称为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然而这个大师连中学都没有毕业。钱穆父亲去世时
,他才十二岁,父亲这一走,钱家立时陷入了困顿。因此,在他和长兄双双考入常 州
府中学堂不久,钱...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18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
|
i***h 发帖数: 12655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
|
R******k 发帖数: 4756 | 21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
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
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
,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梁启超
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
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
:“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
后扬法。
梁启超自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被聘任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刘文典
《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 《庄子》研
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
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刘文典教授
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
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2 1896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里莫逝世,按其遗嘱,从他的遗产中提取920万美元成立基金,将收益授予在和平、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物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这些奖项中,有一项就是让中国人祈盼了百年之久的诺贝尔文学奖。自从莫言获奖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种种史料证实,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中国作家。相反,从民国开始,诺贝尔文学奖就对中国作家投入了关注。鲁迅、胡适、梁实秋、老舍都与诺奖发生过关联。
目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由瑞典、法国、西班牙三国成员构成的文学组织选出。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在北京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程序及原则做了解释。有四种人具有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资格:第一种人是瑞典学院的委员们,第二种人是世界各地所有高校的语言学、文学教授,第三种是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四种是各个国家作家学会的主席。诺贝尔奖提名有50年的保密期,除了最终公布的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相关人信息在50年保密期期间都不对外公开。诺奖评选的年度工作程序大致为:首先,从每年无数的提名中去掉重复的、挑选出200个不同的候选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1. 八国联军进京后,对京城随地大小便的风气,采取强硬手段严禁
1900年夏,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然后,他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巨大的露天厕所之中。
戏曲名家齐如山,在这座巨大的露天厕所中生活了多年。据他所见,清末之时,“北平
城内,……各大街之甬路,都是高与人齐,矮者也有三四尺高,两旁的便道也很宽,但
除小商棚摊之外,其余都是大小便的地方,满街都是屎尿。一下雨则都是水洼。”①名
妓赛金花,在接受刘半农的口述访谈时,也说:“北京的街道,那时太腌臢了,满街屎
尿无人管。洋人最是嫌腻这个,便下了个命令,叫住户各自打扫门前的一段,倘有一点
污秽,查出来是先打后罚,他们这种办法,固然太厉害些,可是北京的街道却赖以洁净
了许多。后来西太后回銮抵京,看见街上比从前又整齐,又干净,很是喜欢,很夸赞洋
人们能干。”②
慈禧有没有“夸赞洋人们能干”,不得而知。但八国联军对北京城这座露天大厕所深恶
痛绝,却是实情。联军入京时,一名叫做“仲芳”(这是此人的字,其姓、名不可考)
的读书人,居住于宣武城南椿树二巷之“丛桂山房”,留下了一部日记,载有颇多联军
强迫北京市民改变随地大小便陋习的情...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499 | 24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
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
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
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
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
:“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
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 《庄子》研
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
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
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
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17656 | 25 这些名人算不算?
古代
专诸、要离、阖闾、夫差、张道陵、彭祖、项羽、刘细君、鲁肃、孙策、孙权、仲
雍、言偃、虞姬、刘邦、韩信、萧何、曹参、樊哙、枚乘、刘知几、陈琳、徐福、陈圆
圆、王导、郭璞、葛洪、谢安、顾恺之、徐广、刘裕、赵安、戴颗、刘义庆、范缜、陶
弘景、萧衍、刘勰、伍子胥、阖闾、孙武、萧道成、萧绎、萧统、徐偃王、季札、道宣
、员半千、鉴真、张旭、张若虚、张籍、李璟、李煜、秦观、米芾、杨邦乂、洪兴祖、
戴叔伦、张宣、魏胜、马光祖、范成大、梁红玉、刘世勋、周应合、黄公望、睢景臣、
施耐庵、沈万三、郑和、高谷、蒯祥、沈周、庄昶、石淮、文征明、唐寅、何棠、王问
、吴承恩、刘鄂、王世贞、焦竑、顾起元、刘元珍、徐霞客、张怀、张溥、金圣叹、李
渔、胡效才、胡应嘉、归庄、龚贤、宗元鼎、史可法、钱谦益、胡简敬、季振宜、阎若
璩、顾图河、李蟠、刘智、李香君、李卫、黄慎、郑板桥、吴伟业、倪瑞璇、翁同和、
赵翼、洪亮吉、黄景仁、李汝珍、汤贻汾、关天培、刘熙载、尹耕云、应金台、龚开、
叶梦得、陆龟蒙、陆秀夫、秦少游、王韬、陈道复、仇英、徐祯卿、马一龙、王艮、吴
嘉纪、冯道立、董小宛、卞玉京、顾横波、宋曹、...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294 | 26 【多维历史】早就听说林行止先生有“香港第一枝笔”之称,可惜在上海找不到他的著
作,很感遗憾。这次到悉尼探亲,无意间在图书馆里看到几本林先生的散文集,赶快借
来一读,果然文笔风趣,知识面开阔,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但是,《闲读偶书》一集中打头的一篇《嫉洋如仇鲁迅误打陈焕章》,却有点与事实不
符,有可以商榷之处。
林先生在文章中说,他因浏览唐绍华的《文坛往事见证》一书,而知道鲁迅有辞为诺贝
尔文学奖提名之事:“唐氏提及文坛上盛传刘半农曾有意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之候
选人;鲁迅把此事转告台静农。究竟有无此事?有人就此事请教时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
授兼系主任的台氏,但‘台老师不愿提及文坛往事’。事闻于唐绍华,他几经寻访,最
后‘烦托在日本的文友代查一下,果然有此一说’。”接着,在引述了鲁迅原信中的文
字之后,又说:“这信有日月而无年份(这是国人写信的通病),经唐氏查证写于民国
十六年(1927年),时鲁迅的重要小说如《狂人日记》(1918年)、《孔乙己》(1919
年)、《阿Q正传》(1920年)、《呐喊》(1924年)皆已出版并轰动文坛,但鲁迅仍
说‘还欠努力’,不知是出于自谦或有其他原因,令...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27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中国有两个宝贝女人:一个卖国,一个卖身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6 08:11:44 2017,GMT)
在近代中国史上,有两位中国女性备受关注,不但她们活着的时候受关注,就连死了也一样受关注。以她们二位为题材的书籍、影视剧层出不穷,并且广受好评。这两位女人是谁呢?
一位就是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清末民初名噪一时的名妓赛金花。
慈禧太后不用我多介绍,大家对她的了解可能比我还详细,一位贪婪权利,弃大清百姓而不顾的女人,各种卖国条约签了一大堆,遗臭万年,被人唾骂至今。
而赛金花却是一名妓女,一生几次从妓,并且先后嫁给多位男人,和晚清众多上层社会名人发生过关系,这样一位以卖身为生的女子,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名声不太好才对,但为何却备受好评呢?
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中写到:“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以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更是写到:“你做过一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还写到:“北京总算有救了,免除了大规模杀戮抢劫,秩序逐渐在恢复... 阅读全帖 |
|
y*z 发帖数: 3244 | 28 汉字改拉丁化文字,那是刘半农和周树人干的。
刘半农死于1934年,周树人死于1936年。这两人也不是共产党员吧。
那时老毛还没站稳脚跟呢。 |
|
t******1 发帖数: 404 | 29 陈独秀与胡适(ZZ)
陈独秀、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两颗灿烂的巨星。论政治理念,陈独秀与鲁迅
比较接近,都倾向于比较激进的左倾革命立场,较多地接受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而反对
胡适的温和路线,反对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渐进改良观。然而在个人交往上
,胡适与陈独秀相知相交二十余年,两人保持了终生的友谊,陈独秀始终信任胡适,他
的遗稿最后也是由胡适为之作序出版的。
论个性,两人也可以说是迥异其趣。从五四时代就与两人有交往的鲁迅,不怎么喜
欢陈独秀和胡适。他曾经写过一段很有趣的文字,比较陈、胡二人的性格: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
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
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且介亭
杂文·忆刘半农君》) |
|
p*n 发帖数: 1736 | 30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按时代来分,中国有古体诗(或称古诗、古风),近体诗(
或称今体诗)和新诗。
说起新诗,不能不提胡适。所谓灌水不忘挖坑人,新诗这个大坑,胡适先挖,功不可没
。坑成,则众人各施法宝,围而灌之,至成汪洋,浩荡接天,遂可关关雎鸠,汎彼柏舟
矣。
胡适在一九一七年元旦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完成了新诗大
坑第一挖。一年后(一九一八年一月十五日)胡适、沈尹默和刘半农围着新坑灌了第一
桶水。其中胡适灌了四瓢,沈尹默三瓢,刘半农两瓢。这可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标志着一座惊天动地的里程碑拔地而起,其雄其伟堪比惹恼了共工的不周山,这座里
程碑就树在陈独秀的《新青年》上。
这几瓢水是怎么个不同凡响法呢?它们的不同凡响在于彻底地砸光了旧诗的司马缸!首
先它们分行还排列得错落有秩,其次它们用了标点符号,再其次它们都是用白话写的,
最重要的是它们突破了五七言句式。
下面看看其中的一首《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只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诗很美,可是大家看出什么问题 |
|
p*n 发帖数: 1736 | 3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按时代来分,中国有古体诗(或称古诗、古风),近体诗(
或称今体诗)和新诗。
说起新诗,不能不提胡适。所谓灌水不忘挖坑人,新诗这个大坑,胡适先挖,功不可没
。坑成,则众人各施法宝,围而灌之,至成汪洋,浩荡接天,遂可关关雎鸠,汎彼柏舟
矣。
胡适在一九一七年元旦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完成了新诗大
坑第一挖。一年后(一九一八年一月十五日)胡适、沈尹默和刘半农围着新坑灌了第一
桶水。其中胡适灌了四瓢,沈尹默三瓢,刘半农两瓢。这可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标志着一座惊天动地的里程碑拔地而起,其雄其伟堪比惹恼了共工的不周山,这座里
程碑就树在陈独秀的《新青年》上。
这几瓢水是怎么个不同凡响法呢?它们的不同凡响在于彻底地砸光了旧诗的司马缸!首
先它们分行还排列得错落有秩,其次它们用了标点符号,再其次它们都是用白话写的,
最重要的是它们突破了五七言句式。
下面看看其中的一首《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只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诗很美,可是大家看出什么问题 |
|
l*******u 发帖数: 2496 | 32 某人很喜欢刘半农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真正见到以后, 却说: 教我如何不想他, 何妨同去喝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儿, 叫我如
何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她
全诗
天上飘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
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麼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一九二○年八月六日,伦敦 |
|
w*****s 发帖数: 387 | 33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吴凇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据记载,陈先生的侄子陈封雄曾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钱穆被称为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然而这个大师连中学都没有毕业。钱穆父亲去世时,他才十二岁,父亲这一走,钱家立时陷入了困顿。因此,在他和长兄双双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不久,钱穆就辍学在家,后又到一间小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乡村教育生涯。其间钱穆以面壁之功专治儒学和史学,终于因学术著作《论语文解》获得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钱基博的赏识,将他推荐到无锡省立第三师范任教。之后,他接连接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 阅读全帖 |
|
c**********o 发帖数: 193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1998年07月22日
■旧闻今读
周氏兄弟的北大同事
文/黄乔生
周作人在北大,因为讲义编得好,又不断发表一些
文章,因此慢慢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本来像他这样的学历和资历,
在北大能站得住脚是很不容易的。他没有得到博士学位,学问也相当
杂。另外一个文科教授刘半农就很被胡适等人瞧不起,后来刘半农一
怒之下放弃了教授职位,千里迢迢跑到巴黎,挣回一个法国国家博士
的头衔回来,这才取得了心理平衡。周作人虽然没有学位,却没有受
到排挤,并且很受尊重。
北大同事,有很多知名人士。
首先是校长蔡元培。他与周氏兄弟早已打过交道。
他的办学方针是兼容并包,这在外边的人看来有些举动过于大胆了,
其实他在生活上是最端正严谨的人。他在学校发起成立了进德会,主
张不嫖、不赌、不娶妾,更高的要求是 |
|
v*******e 发帖数: 3714 | 35 新诗:没有大师
文/杨子
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处于新诗的草创时代。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的胡适并没有留
下重要作品。《尝试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只是一种尝试,意在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有些
幼稚如中学生的习作,有些则是没有什么艺术性的口号诗,如《权威》、《平民学校校歌
》。胡适本人对自己缺乏艺术上的创造力有清醒的认识。当年,瑞典探险家、诺贝尔奖评
委斯文赫定说有可能提名胡适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后者私下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个荣誉。
请看胡适的这首小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
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读上去像没头没脑的顺口溜。
《新青年》时期的诗人中,以沈尹默、刘半农、康白情和周作人成就较大。
沈尹默的《月夜》出现在《新青年》第四卷第1号(1918·1·15)上,这是
该刊第一次刊登白话诗。"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
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康白情认为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其妙处可以意会
而不可以言传。"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兄后来又掉过头去写他的古体诗去了。
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被谱成歌曲广 |
|
q*******u 发帖数: 3435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3 11:09:11 2014, 美东)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3435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3 11:09:11 2014, 美东)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3435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段祺瑞的长跪不起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3 11:09:11 2014, 美东)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3435 | 39 真相:3.18 惨案后段祺瑞的长跪不起、终生食素与李闻血案后蒋介石的暴跳如雷和严
惩凶手
分类:精华文录
2011-03-24 17:57 阅读(423)评论(0)
段祺瑞终生食素与蒋介石暴跳如雷
2011-02-09 13:43
转载自 颜昌海的主页
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
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3.18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
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
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1949年后的大陆学生因此被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随着历史真相的被披露,人们重新认识了3.18惨案和李闻惨案,更对教科书中的
“施暴者”段祺瑞和蒋介石肃然起敬。
不可否认,这两起惨案虽发生相差20年,都是悲剧,是中国国运的悲剧,是中国民主运
动的悲剧,但又何尝不是段祺瑞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的悲剧?这两个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
,因为这两个惨案,失去了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合法性。3.18惨案发生后一个月,段祺瑞
政府倒台,李闻惨案发生3年后,蒋介石政府退出大陆。
虎兕出于...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40 1929年,上海《时报》做了一个《文坛点将录》,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形式,给
当时的文化界大腕们做个一个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排名”这个东西
,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先谁后往往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标准,但如果把章太炎
排在第二,还真没几个人敢心安理得地排第一。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场面:
1932年,章太炎在北大开了一次学术讲座,因为他说的是杭州方言,学生们都听不
懂,就由刘半农给他当翻译,再由钱玄同给他往黑板上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伺候着的
,还有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马幼渔等人。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师级人物,却心甘情愿地为章太炎鞍前马后,
因为他们都是章太炎的弟子。除了上面这几位,章太炎的弟子还有黄侃、刘文典、鲁迅
、周作人、许寿裳、吴承仕……天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然而,就是这样一
位桃李满天下的文坛大宗师,却像传说中的张三丰一样,不通世故,疯疯癫癫,弄出了
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趣闻轶事。
首先是记性不好。章太炎虽然对学问上的事过目不忘,但在生活中却没这么好的记
性,尤其是记不住路,有时候连回家的路都忘了。
有一次,章太炎去找孙中山商量大事。孙中山...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41 清末民初乃至到其后的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也曾“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
登台,有割据,有战乱,有复辟,有苦难,有日寇的入侵,有阴谋家、野心家、山大王
的各色表演,有比谁更流氓的政治角逐,但多难兴邦的历史逻辑对中国人也并不吝啬。
中华民族出现了自秦以降政治上最为松动的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一时
颇有些气象。
“历史的进步和倒退,一个首要的衡量指标,便是人文环境的自由与否”(李劼)判断
文人环境的自由与否,关键在,让不让他们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让不让他们成
为“思想和精神的探索者,真理和良知的传播者,进步和正义的坚守者,权力和邪恶的
囚禁者”和社会问题的预警者和啄木鸟,一句话,允许不允许文人论政,文章报国。文
化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百家争鸣只能出现在先秦,张择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胜景
,与朝廷坚守不杀士大夫的底线不无关系。《苏报案》草草收场是因为王纲解纽,清朝
气数已尽。蔡元培能出任北大校长并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校训,毫无障碍地
贯彻落实下去,是因为已经到了被称为北洋政府的民国时代。
说到北洋政府时代,这真是一个被我们严重误读了的时代。我们按照教科书给这个... 阅读全帖 |
|
w********t 发帖数: 12853 | 42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7585/78760/5443238.htm
你睁大你的眼睛,看看党中央是怎么定义“屠杀”的:
1926年初,奉系军阀进兵关内,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冯玉祥将军率领国民军封锁
大沽口,不准船只驶入。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两艘奉舰驶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
,国民军奋起还击。第二天,日本公使向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北平、天津
人民举行集会,督促政府抗议外国侵略。恼羞成怒的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
意、荷、比、西班牙等国公使,向中国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去大沽口
防御设施,否则,“决采取必要之手段”。同时,各帝国主义在大沽海面集结了20多
艘军舰,对中国政府实行武力威胁。帝国主义的这种野蛮行径,激起了北京人民的愤怒
。3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各界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
威大会”,由共产党员李大钊和国民党左派徐谦等担任主席。会后,由2000多人组
成的请愿团,赴国务院请愿,要求驳回“最后通牒”,驱逐八国公使。下午1点半钟,
游行请愿队伍到达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43 ——我的父亲张恨水
人生长恨水常东----我的父亲张恨水
作者:李菁
“张恨水”似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作为20世纪创作数量最
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所营造的3000多万字的文字世界,用多种
体裁,勾勒出一幅鲜活的20世纪前半叶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却在相
当长时间内或将其作为批判对象,或干脆不列入文学史。
然而拂去历史尘埃,令人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个名字。他的作品在当年的畅销程度不可想
象,他的小说被改编的剧种也最多,从京剧、沪剧、河北梆子、黄梅戏,一直到评弹、
京韵大鼓。到了《啼笑因缘》时,甚至连木偶戏都有了。
1937年的南京,张家又要增添一个小生命。因为上面都是男孩,张恨水特别希望这个小
生命是个女儿,见又是个男孩,又正值战火纷飞的多事之秋,他说,也好,让他以后入
伍打仗吧——这便是“张伍”名字的由来。受热爱京剧的父母影响,张伍考入中国戏曲
学校(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学习老生,后改为戏曲研究。虽已是七旬老人,但一开口
,那字正腔圆、底气十足的“架势”便立即显露出当年功底。张伍说,从父亲为他取的
名字也可以看出,张恨水不是许多人...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44 送交者: K777 2016年03月24日12:39:37于[史地人物]
反清革命党的无耻:“我为革命造谣言”
当下媒体的各种言说中,不少人会选择诉诸历史(当然还有诉诸外来和尚或其他权威的
,有时还搅在一起)。借古讽今也好,影射史学也罢,这确为不争的事实。比如《南方
都市报》,就专辟了一个《历史评论》版,对时事热点从历史角度予以解读。类似的还
有很多,有心的读者自可留意。在此过程中,选择哪些史实来进行言说,就很耐人寻味
了。比如今年的各种纪念史学中,不少媒体把目光瞄向了二次革命爆发的1913年,毕竟
逢百年,算大庆。所以宋教仁遇刺案,以及民国的歧路等话题就很热闹。而对其他一些
逢十逢百的年份,比如此前十年,即1903年的苏报案及相关问题,则似较少注意。
倒是凤凰网2011年推出的一个专题,值得注意。当时恰逢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他们策划
制作了一套颇为别致的清末十年特刊《穿越报》。其第三期尤为有趣,总题为:“假作
真时真亦假,我为革命造谣言”,结合学界有关研究成果,对发生在1903年的苏报案之
前因后果及相关话题,进行了比较通俗简明的介绍。比如指出清政府在苏报案上说不上
搞文字狱,反倒是号... 阅读全帖 |
|
n****4 发帖数: 12553 | 45 刘半农的思想只是个思想,这都什么年头了,根本没法实现。作为行政的川普,也只能
听听想想。好比特勒想兵不血刃征服英国,我想一分钱不花娶到舒淇,这怎么可能。半
农于美国内政,也是束手无策。他知道种族主义并非无理,如果黑墨占领美国主流,那
还伟个什么大。“仁义不修,攻守之势异也” |
|
z******4 发帖数: 4716 | 46 很可笑,奥巴马屁都没做到,也没见你们说什么
:刘半农的思想只是个思想,这都什么年头了,根本没法实现。作为行政的川普,也只
能听听想想。好比特勒想兵不血刃征服英国,我想一分钱不花娶到舒淇,这怎么可能。
半农于美国内政,也是束手无策。他知道种族主义并非无理,如果黑墨占领美国主流,
那还伟个什么大。“仁义不修,攻守之势异也” |
|
c*****c 发帖数: 606 | 47 2011-02-07 文章来源:议报
段祺瑞
看中国编者按:三一八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了枪,死伤多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
、程德群等数十人中弹死亡。当时并非军阀总理段祺瑞下令开的枪,但作为一国总理,
他对着死难学生长跪不起,向天下人谢罪。他让人立即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优抚,
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
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大辈子“不动摇”,直到临终。
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在官邸
前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
迅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仇敌忾
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
(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
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先生更是激愤不已,
为此而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48 1、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四人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争论,宋
美龄和张学良讲英语,蒋介石听得半懂,杨虎城一点也听不懂,结果事后张学良只是软
禁,性命无虞,杨虎城全家被报复杀害……听不懂的事,千万别跟着掺合,会输得很惨
的……
2、胡适认为,中国的命运,在1919年3月26日彻底改变,那一夜北大四位校董开会,商
议如何解决陈独秀嫖娼打架之事,胡适要求留住陈独秀,另三人反对,结果陈被开除,
愤怒之中的陈独秀遇到了共产国际派来的魏金斯基,魏建议陈干脆成立一个**,自己玩
,陈独秀欣然。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命运已不可逆转
3、20世纪最早看清苏俄本质的人不是胡适,而是徐志摩。徐去英国途经莫斯科写的《
欧游漫录》中这样评价苏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
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
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多深邃的目光!
4、厓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人,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
无道德!
5、【身高很重要吗?名人身高是这样的】拿破仑165,邓小平157,列宁164,斯大林
162,赫鲁晓夫... 阅读全帖 |
|
a******m 发帖数: 3422 | 49 此文网上泛滥,出处已不可查,过客可选一二,扪心自问,人言是轻,吾行乃重!
----------------------------------------------------------------------
1、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四人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争论,宋
美龄和张学良讲英语,蒋介石听得半懂,杨虎城一点也听不懂,结果事后张学良只是软
禁,性命无虞,杨虎城全家被报复杀害……听不懂的事,千万别跟着掺合,会输得很惨
的……
2、胡适认为,中国的命运,在1919年3月26日彻底改变,那一夜北大四位校董开会,商
议如何解决陈独秀嫖娼打架之事,胡适要求留住陈独秀,另三人反对,结果陈被开除,
愤怒之中的陈独秀遇到了共产国际派来的魏金斯基,魏建议陈干脆成立一个**,自己玩
,陈独秀欣然。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命运已不可逆转。
3、20世纪最早看清苏俄本质的人不是胡适,而是徐志摩。徐去英国途经莫斯科写的《
欧游漫录》中这样评价苏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
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
他们决定先实...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9589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quarius923 (aquarius020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这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让我沉思的文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 15:07:04 2012, 美东)
1、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四人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争论,宋
美龄和张学良讲英语,蒋介石听得半懂,杨虎城一点也听不懂,结果事后张学良只是软
禁,性命无虞,杨虎城全家被报复杀害……听不懂的事,千万别跟着掺合,会输得很惨
的……
2、胡适认为,中国的命运,在1919年3月26日彻底改变,那一夜北大四位校董开会,商
议如何解决陈独秀嫖娼打架之事,胡适要求留住陈独秀,另三人反对,结果陈被开除,
愤怒之中的陈独秀遇到了共产国际派来的魏金斯基,魏建议陈干脆成立一个**,自己玩
,陈独秀欣然。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命运已不可逆转
3、20世纪最早看清苏俄本质的人不是胡适,而是徐志摩。徐去英国途经莫斯科写的《
欧游漫录》中这样评价苏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
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