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 发帖数: 182 | 1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 先要感谢你的忠告。我过去读经,就是想对佛法有个全面了解,对整体面貌有个了解。
我又怕被人误导,我读经时,开经偈必念,对任何经文先要自己读一遍,理解文章大意
,对然后才看法师对经文的讲解。对许多经文,就不需要看法师的讲解的,自己能懂的
。看法师讲解时,有时也是看几个法师的讲解,参考参考的。所以读了很多经典后,包
括4阿含后,对佛法大意有个了解。所以自己认为,对法师和普通人的讲法,我都明白
是否是正法,是否符合佛经,我知道取其精华,舍其自己不需要的,从而从中受益。
当然我的广览群经的方法,是很费时的,一般人根本没有这条件和耐心。我自己的修行
效果也不是很快速。受益还是不小的,但感觉有不少朋友相比,他们进步更大更快速。
我过去的读经,真的基本上是学些佛学知识的层面上,对佛法大意的了解。我知道戒的
重要,是根本,但自己不敢持5戒,也没有去皈依。也就是说自己没有修行。前不久我
还在网上乱骂人,这里悔过,呵呵。我过去也按照经中佛的教导去断贪瞋痴,有些效果
,改正了自己的不少毛病,但自己还是懈怠不精进,仍有非常大的习气,我也知道不放
逸在经中被佛常称赞是第一法。过去读阿含经时,有几次梦见自己游泳到了...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 给大家做个简介,如果谁有相同的兴趣, 一起交流阿..:)
楞伽经又叫大乘入楞伽经. 楞伽两个字是梵语, 意思是难入. 原本是指摩罗耶山陡峭,
非常人能到, 这里放在经名中的意思是此经了义微妙, 非利根之人,难以得入...言下
之意, 像我这样的,没有别的办法, 只能多看. :)
此经到底在说什么,大概来说,此经的重要内容就是五法, 三自性,八识, 和二无我. 通
过这个内容,我们就能大概看到, 楞伽经有涵盖空有二宗的清香, 对二者进行了统一和
融合. 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所谓如梦如幻的空有, 并非一无所有, 认为如果视诸法为一
无所有,就有断灭之见的过失, 方便施舍如来藏, 经中曰: 诸法无我, 非无如来藏法身
常住之性. 对于修习空观的朋友, 这是一个不错的平衡, 我们非常熟悉的"宁起我见如
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就是来自此经.
此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把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统一起来. 如来藏名藏识, 此经认为如来藏
有染净两面的含义,本性清静, 客尘所染而为不净. 染的一面升起虚妄分别的境界, 净
的一面确立如来法身. 经中认为一切法都是假名安立,是凡夫妄想分别的产物,如果能远
离...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 济群法师问:
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什么关
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索达吉堪布答:
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
》记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
时期。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
自兹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
结果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
是从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
个修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容,以此称密法之修行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至于二者的关系,佛陀在《文...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5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佛教方面的简单知识。
一般来讲,世间人在实践、创业之前,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对前途有一种指导。
同样,我们佛教徒在实修佛法、利益众生之前,也需要学习相关的道理,以遣除自己的
谬误和疑惑。
今天因为场地关系,听这节课的,除了在场的诸位居士以外,还有许多出家人在家里用
收音机听,同时,外面也有不少人在网络上看同步直播 。如今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
科技为弘法提供了种种便利,网络、光盘、电子书等应运而生,这些我们一定要利用起
来,如此才能饶益更多的众生。
你们很多人,来学院开一次法会就回去了,之后各忙各的家庭、工作,融入茫茫红尘人
海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此时你若想继续学佛,去找一个理想的寺院,也不是那么容易
的。即使找到了,因为学佛需要长期依止上师,有时候也不一定能满自己的愿。
当然,依止上师,是学习上师所讲的法,并不是他的身体特别庄严,你要一直盯着看;
或是他的声音美妙动听,你就天天沉醉其中,连他打哈欠都不放过。作为上师,多多少
少有一些佛法的智慧和境界,这些你没有得到的话,跟上师再亲近也受益不大。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如今在家人这么多,上师却非常少,每一个人要跟着一个...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6 一、学习空性的必要性
大家都清楚,人类在如今的21世纪,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20世纪末
、21世纪初,不管是科技、经济都发展得极为快速。可是在这背后,人们的伦理道德却
不断下滑。就传统文化而言,孔孟思想曾是汉地的主流思想,对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然而,六七十年代的一场“文革”,却让它受到了历史性的毁灭,现在虽有
许多有识之士想把它恢复过来,但就像奄奄一息的病患无法马上痊愈一样,仅仅靠几个
人的努力,很难真正力挽狂澜。
因此,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常重要,而且,这些美德不仅要在理论上精通,更要贯
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否则,你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也不过关,那
即使学问再高、智慧再尖锐,到了社会上也会举步维艰。
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
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人没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
执。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快乐、安逸,就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始终
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而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地闻思藏传佛教,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25...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7 若偏向断见,是根性不够利。
解深密经以般若经的无自性为针对利根说;对没成熟的众生,说三性、三无性。
解深密经卷第二
谓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于是经中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障。
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已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
密意言说如实解了。
于如是法深生信解。于如是义以无倒慧如实通达。
依此通达善修习故。速疾能证最极究竟。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6/0676_002.htm |
|
i********7 发帖数: 808 | 8 三、「五事异法」的论争
根据阿难系说一切有部的记载,虽然阿难系在
「十事论争」与「七百结集」上,观点与说法大致同
于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但在僧团分裂的缘由与时间,
却有着迥然不同于分别说部的见解。优波离系分别说
部认为根本僧团的分裂缘由,是在于佛灭百年的「十
事非律论争」,是由优波离系东方毗舍离僧团擅行
「十事非律」而起,是肇因于「律的纷争」所致。但
根据传承经法的阿难系,则说是佛灭后 116 年的「五
事异法」而起,认为是肇因于「违背经说,诋毁阿罗
汉的证量」所致。
根据北印阿难系世友着《十八部论》的记载,部
派分裂是发生在佛灭后 116 年(271~268 B.C.),当
时 优 波 离 系 毗 舍 离 僧 团 有 名 为 摩 诃 提 婆(巴
Mahādeva,大天),提倡「五事异法」,贬谪声闻圣
者阿罗汉为无知、有漏、不圆满,阿难系僧团起而反
对,造 成 僧 团 的 大 论 争 及 分 裂。见 鸠 摩 罗 什
Kumārajīva 旧 译《十 八 部 论》
22
(公 元 402~410
年):
「佛灭度后百一十六年,城名巴连弗,时阿育王
王阎浮提,匡于天下。尔时,大僧别部异法,有...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9 四部阿含经有南、北传之分。
北传∶
杂阿含
中阿含
长阿含
增一阿含
南传∶
相应部
中部
长部
增支部
四部阿含经中,以<杂阿含经>,<相应部>为根本。结集佛法时判断的标准之一∶「
修多罗相应」,指的是<杂阿含经>,<相应部>中的「修多罗」部分。
南传的觉音论师有四部的注释,从注释的书名中,表现了「四阿含」(四部)的特色。
相应部注∶显扬真义
中部注∶ 破斥犹豫
长部注∶ 吉祥悦意
增支部注∶满足希求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说∶
「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集为增一,是劝化人所习。
为利根众生说诸深义,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
说种种禅法,名杂阿含,是坐禅人所习。
破诸外道,是长阿含」。
Ref.
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p/fpath=gem/brd/BudaDigest/T |
|
w****g 发帖数: 570 | 10 第二章 开宗明义
要认识禅宗,乃至入门登堂,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她的宗旨。
那么,如何是宗门的灵魂和精髓呢?
相传当年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佛陀金口玉言:“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世代相传的最初源头,也成就了一段师资道合、法脉绵延的动人佳话。
“拈花微笑”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禅宗公案,透出宗门独特的家风。
01 宗门第一个本质属性
宗门的第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传佛心印!
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是佛祖心印,正是你我脚跟下那段
大事因缘,由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枉受无边生死之苦,所以祖师的的西来,目的只有一
个:“传佛心印”,为你指出自家珍宝。所以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
这是宗门教育的核心内容。
您说一说:这颗佛心借助文字能否知晓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自悟自肯,不
立文字。
涅槃妙心依靠经教能否传授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冷暖自知,意在言外,音
在弦外,教外别传。
...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1 第二章 开宗明义
要认识禅宗,乃至入门登堂,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她的宗旨。
那么,如何是宗门的灵魂和精髓呢?
相传当年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佛陀金口玉言:“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世代相传的最初源头,也成就了一段师资道合、法脉绵延的动人佳话。
“拈花微笑”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禅宗公案,透出宗门独特的家风。
01 宗门第一个本质属性
宗门的第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传佛心印!
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是佛祖心印,正是你我脚跟下那段
大事因缘,由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枉受无边生死之苦,所以祖师的的西来,目的只有一
个:“传佛心印”,为你指出自家珍宝。所以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
这是宗门教育的核心内容。
您说一说:这颗佛心借助文字能否知晓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自悟自肯,不
立文字。
涅槃妙心依靠经教能否传授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冷暖自知,意在言外,音
在弦外,教外别传。
...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12 请将功德无量的《般若摄颂》挂件送给有缘人
“您相信佛陀吗?”我微笑着对百货商店的收银老太太说。她看上去很和善。之前我向
她询问手提袋是否是真皮的,在交谈中她很理解佛教中不伤害动物的意思。像很多美国
人一样,她笑了笑:“有点吧。”对他们来讲,佛教遥远而又神圣,一般不排斥。我告
诉她我正通过网络在藏地最高的佛学院五明佛学院学习佛法。《般若摄颂》是非常殊胜
的佛教经典,谁接触到此经,或者佩戴,或者放在家中都有巨大的利益。会给众生带来
现世的好运,在临终时有此经在身旁,就绝不会堕地狱。我指给她看自己项上戴的《般
若摄颂》挂件。她现出很向往的表情,我说我可以送你一个。取出一个挂件递给她(我
包里总带着几个挂件,随时准备结缘出去)。美国人和我们一样,还是很怕堕地狱的。
老太太小心而好奇地接过法宝,仔细端详,法宝做工很庄严,令人一见即尊敬喜欢。她
像小女孩一样开心地笑了。再三道谢。很亲切地拥抱我。我再叮嘱她尊重此经,如放在
家里要放在洁净的高处。她连连答应。临走时她祝我度过愉快的一天,我祝她度过愉快
的一生。我对佛陀的金刚语和索达吉堪布的开示深信不疑,这位老太太将会得到现世和
...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13 “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的禪修
。那麼佛教的禪修是什麼?又如何來判斷呢?
標準就是:在禪修之前,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在禪修之後要正確的迴向。具備
這樣條件的禪定才是佛教的禪定修法,而且是大乘佛教的禪定修法。之前沒有出離心和
菩提心的修法,之後又沒有正確的迴向的禪修,不一定是解脫之道,不一定跟佛教有關
係。
禪修能不能變成解脫之道,關鍵看是否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否則難保不是外道範疇。”
——慈誠羅珠堪布
本文是2011年8月22日 慈誠羅珠堪布在北京的傳法開示
第一課——禪定
藏傳佛教的禪修,從次第來說屬於中等修法。最基礎的修法也就是初級修法是外加行
和內加行;最高級的修法是正行,也就是寧瑪派的大圓滿,噶舉派的大手印,還有中觀
的修法等等。在修完內外加行之後,還沒有修正行之前的中間修法,就是禪修,或者叫
寂止的修法。
單就禪修來說,其實與佛教並沒有什麼關係。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
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14 现在特别是这几年政策放宽了很多,所以藏汉两地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这个真的是很好
的一件事。那些会说汉语的堪布仁波切们不持辛劳去汉地传法,为了什么?是为了大家
多供养点钱财么?
有些人的确是抱有这样的目的才成天往汉地跑的,但是那个不能代表藏传佛教。也有些
汉地的居士把佛法当成迷信了,以为灌个顶,念念咒,找上师加持一下就可以开悟。稍
微有点正知见的人想一想就会明白,这怎么可能,除非是真的利根者,不过现在这个时
代这样的人才太少了。所以还是要老老实实按次第学法最稳扎。而藏传佛教就是最讲究
闻思修次第的。
另外,藏传佛教分显宗和密宗,显宗的教材一个人若从头学起的话,花十年时间都不
止。学完显宗后才开始学密宗。所以不要藏密藏密的叫习惯了,这一点根据都没有呵。 |
|
d*********d 发帖数: 192 | 15 “是佛”和“是佛”是不同的,了知不等于证悟,要证悟,除非极利根者,还是要通过
闻思、修行。
特别是持戒,没有戒律的基础,其他根本谈不上。 |
|
x******i 发帖数: 14369 | 16 禅宗在汉地盛行的时候,证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否定现在肯定也有,但是利根者太
少了,现代社会的环境给修行增加了很多违缘。怀旧是没多大用处的,当下寻找一条解
脱之道才是最紧迫的。每个人都想解脱,但是方法不对,禅坐十年也是空座。
就像平地上有一个木屋,不懂得建筑学的人,依葫芦画瓢在平地上也开始照样子搭木屋
,可是搭好的木屋风一吹就倒了,因为没有根基,没有挖坑打桩打好基础,所以修行不
是像小孩子堆积木做游戏,一定得稳扎稳打。
现在MEDITATION PROGRAM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有,医院里也有CLASS。但是如果只是想去
放松放松,暂时缓解生活的压力,这么时不时去打个禅七是很好的,对自己身心肯定有
一定的帮助,可是帮助不大,根本问题无法解决,很多参加完禅七的同修回到现实生活
中后,一遇境,一遇到什么违缘,该有的烦恼还是有,贪嗔痴也一点都不少。
所以,如果是真的想学佛修行求解脱自利利他的话,不能这么颠倒次序,不去闻思佛法
,直接去修,这样把禅修当作现代人的一个VACATION一种精神止痛药的话,不会有什么
成果的,药效一过还是一样的痛。
真正修行的次序应该是:修敬信——修皈依——修出离心——...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相应部6相应1经/梵天劝请经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优楼频螺,尼连禅河边牧羊人的榕树下,初现正觉。
那时,当世尊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
「被我证得的这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
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然而,这世代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
赖耶中得喜悦;又,对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的世代
来说,此处是难见的,即∶特定条件性、缘起;此处也是难见的,即∶一切行的止,一
切依著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如果我教导法,如果对方不了解我,那
对我是疲劳,那对我是恼害。」
于是,这以前未曾听闻,不可思议的偈颂出现在世尊心中∶
「被我困难证得的,现在没有被知道的必要,
此法不易被贪与瞠征服者现正觉。
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的、难见的、微细的[法],
被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盖\\者看不见。」
当世尊像这样深虑时,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
那时,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世尊心中的深思后,这么想∶
「先生!世界[要]灭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确实是因为世尊、阿罗汉、遍
正觉者的心倾向于不活动,...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19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20 今天继续学习恶语方面的道理。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将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即便获
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
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
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
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
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
胖的人。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
”,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
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
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当佛陀从天界返
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
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
对金像授记说:...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21 有缘看到此消息者,必是累世积累的福报所致。
一、有《般若摄颂》,阎王爷不敢随便收你
辅导员A:
昨晚课中,上师索达吉堪布提到了一个真实的公案,上师亲自打电话核实,公案实况如
下:
东北有个学员因病三天三夜昏迷不醒,家人均不信佛,学会道友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将
一本《般若摄颂》的小册子放入其胸口的口袋中。第二天一早,患者醒来,要吃东西。
据患者自述,其听到阎罗地狱喊喊杀杀之声,看到阎罗法王。阎罗法王说:“你有什么
证明?”他立刻从胸口掏出那本《般若摄颂》,阎罗法王说:“你不属于这里。”他就
被送了回来。
因为他的经历,他家中及周围共有三十多人皈入佛门,他那个地区的《般若摄颂》的小
册子一抢而空。
二、《圣般若摄颂》挂件的威力
根桑尼玛:
顶礼大恩上师仁波切!
般若摄颂的功德威力在我们身边也时有发生,我们小组学习时,听一位白师兄讲:她父
亲动手术,身边带有般若摄颂挂件,很快就从重症监护室内出来,并且她与重症监护室
内的其他几位病人家属在谈话中,顺便与他们结缘了2个挂件,让他们放在病人身边,
还有一位也想要但她暂时身边没有。
隔了一天,她又到医院,那两个带般若摄颂挂件的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一个昏...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2 末学明白您的意思,也佩服您的志气。下午末学读了地藏经。有些经文愿与您
分享。南无地藏王菩萨!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
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
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
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
各差别,分身度脱。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
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
、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
、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
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
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
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3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4 索达吉堪布: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非常稀有
文/索达吉堪布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
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
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语气词。作者对什么感到稀奇呢?对阿弥陀佛和西
方极乐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间,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大事,人们都会觉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来是一个乞
丐,后来他发了财,还办了一个大企业,这时大家都会交口称赞:“想不到他还能做这
么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
,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当然,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对这样的道
理还很茫然,那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
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由于受无神论的影响,以及以前
从未好好学习过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还在怀疑: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没有正信,一边念佛一边怀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会包在莲花苞里,
于五百岁中见不到佛的尊颜。所以,所有修持...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5 行菩萨道者,林林总总,或为帝王、或为大臣、或为儒者、或为武将、或为名商巨贾、
或为贩夫走卒,平日各谋其业、各行其道,而于尘世中广行布施济度、救人疾苦,虽示
有妻妾奴仆,实则已断诸欲、清净持身、平等视众,闲暇则禅定观照、游身法界。
一、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许多人出
家,同时又有许多受了佛陀感化而皈依佛教的在家信众。在这些信众里面,包括有国王
、大臣、长者、居士、商贩、工人、农夫、乞丐等各阶层的人物。其中能自己虔诚奉行
佛法,又能本着佛陀精神去做社会慈善事业的,真不知有多少。现在举几个模范人物来
说:
(1)、博施济贫的须达多长者
须达多是佛世时代印度的一个大富长者,他的财产、商业、贷款,遍于恒河的两岸。自
从见佛起信而皈依了佛教,就用金砖布地构筑祗园来供佛及弟子行道说法。又能本佛教
的布施精神,去救济一切鳏寡孤独的平民,因此被人称为“给孤独长者”。
杂阿含经说他是“家有钱财,悉与佛弟子共”。他自己也说:“自今以后,门不安守,
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行路乏粮者”。
(2)、助扬佛化的频婆娑罗国王
摩竭...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6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刘冠锋 (2012/6/7 9:45:02)
为什么一定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以前没有学佛,对于往生,会感到这是非常遥远和飘渺的,但是,实际上,它迫在
眼前。
在现今这个世界,不论大家是什么宗、修什么法门。求什么愿、修什么福,都必须要修
这个法门——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不修这个法门,就算成了亿万富豪,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嫁娶最好的配偶,生最卓越
孝顺的儿女,穿最好的衣服,住最豪贵的别墅;就算经藏全部通透了,开悟了,彻悟了
,三贤十圣了,法力无边了。到死的时候也没用,只有几十年时间而已。
而我们必须要关注今后百千万亿劫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想要福报,怎样保证今后无数恒河沙千万亿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报呢?想要寿命
,怎样保证今后有无量的寿命呢?每个同学必须要求一件关系到今后百亿千亿万亿条恒
河中所有沙子数量这么多无尽无数劫岁月的事情。(一劫就是百千万亿年)
这就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说:
我们人间最富有豪贵美貌的帝王,也不如最差的天人生活的百分之一。而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的生活,比天人,光是外表的美貌就是...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7 学佛青年的通病(上)
作者:星云大师 来源:佛学在线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0日 点击数: 304
各位同学:
刚刚下了一场大雨,新建的西来泉挡土墙工程有倒塌的危险,学院的老师们亲自率
领同学们去出坡。出坡在佛教也是一种修行,一门功课,从出坡中可以使我们了解工作
的神圣,服务的伟大,从出坡中可以体会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过去许多古德高僧都是
从出坡作务中成就的,譬如六祖惠能,就是从舂米房中舂出他的真如佛性,法远禅师在
汝州叶县广教院为饭头僧,受种种折磨而悟道,因此同学们不要害怕出坡。
刚才由于大家在雨中工作,有的人淋了雨,衣服全湿了,在果乐斋服务的依静对我
说:“师父!我们已经煮了一些姜汤要给同学们喝,以免感冒着凉。”听了这句话,我
有一种感想:我们的人生岂仅只有感冒的毛病而已。维摩诘菩萨说:“因为众生生病,
所以我才生病。”众生究竟害了什么病呢?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
和大家谈一谈“青年的毛病”,青年有什么毛病呢?
一、不耐烦而无恒
青年住在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烦,读书读太久了就不耐烦,做工作时间太久了也
不耐烦。不耐烦几乎已成为今日青年们普遍的通病。现在的青年已...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8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9 索达吉堪布 宣讲
什么是密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0 ——20120603索达吉堪布对四众弟子的希望和建议
◎ 一个希望
今天,我和在座的道友们一起,重温几个简单的佛教理念。
学习佛法,对佛教徒而言,是至为重要的。世间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先学习、再实践
,在充分掌握其规律之后大胆创意;学佛也要先学习佛陀的法教,再亲身修持、体验,
而后将佛法的精神传递给众生。现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佛教徒打开了前所未有
的方便之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碟和电子书等方式研学佛法。我经常想,这一定是
诸佛菩萨的加持!对此,佛教徒一定要充分意识并利用。
你们千里迢迢来喇荣参加法会,法会结束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城市的汪洋大海中。你们
都有各自的家庭、工作、生活和学习,我们要找到你,是那么不容易;你要找到一个能
够托付的寺院,也是难而又难!汉地的寺院是那么少,人又是那么多,即使你怀着忐忑
之心,来到一座寺院,寺院也不一定能满足你的追求和渴望。而网络,向你提供了一个
次第深入佛法的机会,你可以足不出户,像山中的修行人那样通达并修行佛法。佛教徒
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网络来学习佛法。
佛陀在戒律及其它经典中强调:希求解脱之人,一定要长期依止善知识。佛陀并没有说...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1 ——上师“佛教与科学”主题演讲
演讲人:索达吉堪布
一.缘起
去年十月,首届“佛教与科学”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参加了去年
的论坛。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是佛教徒,为此,我们邀请了一些无宗教信仰人士参加。会
场的效果非常好。各种尖锐、对立的观点,让大家应接不暇。由于这个缘起,诞生了今
年的“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
我个人认为,研讨应采用英国圆桌会议的方式。公元五世纪,亚瑟国王与他的骑士开会
时,与会者的座位不分尊卑高下,体现了平等、协商的胸怀。从那以后,圆桌会议精神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有缘的学者从国内外闻讯而来,希望以此因缘,找到他们内心思
维和寻求的答案。在这里,没有一位教授和博士会被置于高位,也没有一个本科生会处
于低位。身份、头衔和名声不是标准。谁拥有真理,我们以真理为衡量标准。
文章来源:http://www.zhibeifw.com/ssks/qa_list.php?id=1305
如果有条件,研讨会也可以在阶梯教室进行。不管是教授,还是总统,演讲时,只能抬
头向上看;听讲的人,从上向下审视。只要说得不对,谁都可以举手,发表观点。看演
讲...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2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
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
佛道乎哉?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
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
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
。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
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
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
。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七大次第。先根后识。今识大后。方明根大者。以此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机宜。末世
众生。须依念佛得度。又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能摄一切三
昧故也。十六观经云。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3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4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5 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说,时代
越趋末法,众生烦恼越强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炽盛。因此,越...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6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7 显密之关系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
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
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
。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
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
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
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
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41 索达吉堪布:具足此五点,就能轻易获得成就
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想修行成功,务必要聚合方方面面的因缘。光念一声佛号,或参一
个话头,或修一个静修大圆满,个别利根者也许有解脱的机会,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妄
想分别那么可怕,一定要依靠各种方式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传承上师开示了五
点要诀:
一、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二、对众生生起大悲心;
三、对一切法观清净心;
四、对同行道友观悲悯心;
五、对上师起恭敬心。
这五种心是一切道的关要,也是一切修行的纲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没有出离心,
小乘声缘道的基础就无法安立;没有大悲心,大乘菩萨道无法修持;没有观清净心,密
宗的修法无从谈起;没有对道友的悲悯心,我们的菩萨戒及誓言无法守持;没有对上师
的恭敬心,诸佛菩萨的智慧和悲心无法融入相续。不论学显、学密,只要具足这几点关
要,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成就,因此,大家在修无我空性的同时,一定不能离开这五点要
诀! |
|
y******i 发帖数: 98 | 42 译者:天竺沙门般剌蜜帝
般剌蜜帝法师是中印度人,他将《楞严经》从印度带到中国,于唐中宗年间在
广州将此经译为汉语,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居士房融笔受,沙门怀迪证义。
《楞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这中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说《楞严经》为古印
度的国宝,印度国王严禁将其携带出境,所以这部经很久以来没有传到中国。隋朝的时
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经义发明三止三观学说,当时有一位印度高僧对
大师说,三止三观学说与《楞严经》的意义颇为相似。智者大师听后,在天台山筑了一
座拜经台,日日夜夜向印度方向礼拜,希望《楞严经》早日传到中国。智者大师一直拜
了十八年,直到圆寂也没有见到这部经。到了唐代,般剌蜜帝法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
将此经带到了中国,并将其译成汉文。据说般剌蜜帝法师好几次想将此经带到中国,但
都在边境上被截获,后来他将此经抄写在细绢上,然后用利刃割破胳膊,将细绢藏在胳
膊内,等到伤口长好后才出境。从那以后,《楞严经》便在中国弘扬开来。在汉传佛教
界,历来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之说,可见这部《楞严经》多么重要。如果你
看了《楞严经》,就会知道其内容确...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43 下面大势至菩萨以比喻来说明念佛的重要性。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
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譬如有两个人,有一个人专门忆念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总是忘记第一个人,如果
是这种情况,这两个人将来或者相逢或者不相逢、或者相见或者不相见。如果两个人互
相忆念,两人之间的忆念辗转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乃至从此生至他世,这两个人都如
同身体和影子一样不相乖离。
比如一对男女,如果一方天天想着另一方,而另一方却从来不想对方,以这种缘
起他们不一定会相遇,即使相遇也无法发展关系。这种情况在世间经常可以看到,所谓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是如此。相反,如果有些人经常发愿:愿我们
今生今世如何,愿我们生生世世如何。以此因缘,这些人在漫长的生世会形影不离。可
见双方互相思念非常重要,如果不具足双方的因缘,就无法凑合不相分离的缘起。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
远。
十方如来就如同母亲忆念儿子一样怜念众生,如果儿子逃离了母亲,即使母亲忆
念儿子又有什么用呢?如果...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4 月溪禅师(1879~1965),俗姓吴,祖籍浙江钱塘,曾祖辈侨寓云南昆明,三传至师之
生父子庄公,娶妻陆氏,生子5人,师最幼。
师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童年体弱多病,6岁从汪维寅先生读书,好学不倦,12岁
读《兰亭序》,至“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句,慨然有解悟。问汪先生,如何方能不
死不生,汪告以:“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此事须向学佛人求教。”师乃问邑中
学佛者,学佛者告以:“肉体有生死,灵性则轮回六道。”并授以《四十二章经》、《
金刚经》。自是读书之余,兼习佛经。
及年长,到上海求学,曾遍参江浙名山梵刹,叩问诸大德,如何方能明心见性?凡所答
案,皆未圆满,有妙智和尚者,教以看“念佛是谁”话头,读《大智度论》。光绪二十
三年(1897年),师年19,决志出家,父母劝阻,不听,父母幼为订婚,亦坚不娶。即
于是岁,礼本境静安和尚剃染受具,法名月溪。
静安老和尚告之曰:“如你所修,在家亦可,何必出家?要修向上一著法门,才是出家
人本分大事。”乃教以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头,并授以《传灯录》、《五灯会
元》、《指月录》,师读之,有些知,有些不知,最喜临济语,而于如何用功,还是茫...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45 相應部2相應1經/迦葉經第一(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迦葉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
,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迦葉天子對世尊這麼說:
「世尊!你說明了比丘,但無對比丘的教誡。」
「那樣的話,迦葉!就請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這就是迦葉天子所說,大師認可。
那時,迦葉天子心想:
「大師認可我了。」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被我證得的這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
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
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得喜悅的世代
來說,此處是難見...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46 相應部2相應1經/迦葉經第一(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迦葉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
,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迦葉天子對世尊這麼說:
「世尊!你說明了比丘,但無對比丘的教誡。」
「那樣的話,迦葉!就請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這就是迦葉天子所說,大師認可。
那時,迦葉天子心想:
「大師認可我了。」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被我證得的這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
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
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得喜悅的世代
來說,此處是難見...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47 “八地菩萨才不退”是指最钝根的菩萨到不动地于成佛才不退转。最利根的菩萨是加行
道于成佛就能不退转。
初地菩萨就于解脱生死不退转了。加行道我记得修到某一位就不堕恶道了。
基本名词解释就到这里。再有类似问题就不答了。 |
|
a***n 发帖数: 1993 | 48 没学之前怎么判断根器呢?其实根器只是个事后的解释吧,成了就是利根,没成就是顿
根。 |
|
c***h 发帖数: 2262 | 49
参考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3.htm
杂阿含10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相应部22相应89经/差摩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
感谢提醒,我也要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
再看一次差摩经,意思上不是彻底尽断五蕴是”我”,
是”个别”与”总体”的观念。
所以不能写成彻底尽断五蕴是”我”,或断了五蕴是”我”
正确说法是,五受阴(五取蕴)个别的看,已经无我,
(应该三果或三果以上“有余涅盘”,但未到阿罗汉四果”无余涅盘”)
但整体上,仍会有”我”浮现。
所以,仍不是阿罗汉。
这是因为”我慢”未除。
==============
杂阿含103经[正闻本171经/佛光本10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
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
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
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
「汝往诣差摩比丘所,语言:『诸上座问汝:身小差,安隐,苦患不增剧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50
文殊八字大威德陀罗尼仪轨
1.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2.发四无量心(三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啥。
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十遍)
4.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十遍)
5.称佛名号(一遍)
南无娑罗王佛、南无敷华王佛、南无宝幢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智佛、南无山
王佛、南无作日光佛、南无极安隐佛、南无善眼佛、南无法幢佛、南无光鬘佛。
6.持咒:(一0八遍,多多益善)
唵阿味罗吽却哳啰(音:嗡啊弥拉吽卡迦拉)
7.回向:
愿我速以此善根,成就威德文殊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悉皆安置于此地
【有关手印】
八指相叉皆屈掌内。以二大指少屈相并。压着二头指屈节上。名曰大精进印。此是
一切佛所说。欲念诵结印之时。咒用八字陀罗尼咒曰。
唵 阿味罗吽却哳啰。
次说如意宝印。印曰以两手相叉。二头指相拄。屈其大母指入于掌内相叉。此印亦
名大精进如意宝印。即说咒曰。
唵 帝儒(二合)嚩罗萨婆逻吒(二合)娑陀迦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