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副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你最喜欢的外国作品
报纸副刊我觉得不错,特别是现在都有电子版
我总觉得harpers还是太那什么了
n****b
发帖数: 744
3
理想主義的實踐者
一代詩魂徐志摩
世界日報記者/劉愛真
世界日報週刊2003年10月20日
9 月底一個微雨的週末午后,「一代詩魂徐志摩研討會」在紐約杭特學院(Hunter
College)展開,這個可以容納數百人的演講廳內,坐滿了近300名聽眾人,徐志摩的後
代子孫、郁達夫的兒子與媳婦、林徽因的姪子等人也都與會,一時間,彷彿徐志摩的詩
魂再現,會場充滿抒情與浪漫的氛圍。此項由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人文學會
發起主辦的「一代詩魂徐志摩研討會」原計劃在華美協進社內舉辦,消息傳出後,在北
美的華人文學愛好者圈裡掀起口耳傳播的漣漪,由於想來參加的聽眾響應熱絡,使得預
先報名參加研討會的人數大增,遂商借可以容納較多聽眾的杭特學院舉行。
徐志摩後裔首次公開露面
華美協進社為了辦好這場在美國地區史無前例的研討會,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著手籌備,
並由徐志摩的家鄉浙江海寧博物館提供許多徐志摩本人與故居的史料與照片,同時在徐
氏家族的支持下,先於8月舉辦新聞記者會,宣佈此一訊息。記者會當天,徐志摩的獨
子徐積鍇、長孫女徐稘 (Angela H. King)、二孫女徐放 (Fern H....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他们是谁?
NYer也是多年养成,很多杂志也退出和它的竞争了
国内的文化人好的都在体制内,比如军队或者官方的文艺机构,我们常骂春晚,但其实他
们那批人也确实是最好的了
什么草根达人民间独立先锋或者国际范的,少数还可以,大多数也就是大忽悠,既脱离了
党的要求,也脱离了群众的要求
博客是种力量,有不少写不错的好essay的,有的现在也成一些杂志或报纸副刊的专栏贡
献人,但看多了也就是他去了某地认识了某名流圈子里的某名人,一起喝了点茶,聊了点
古典或现代的文艺上的话题,更牛点的,还有提到资本如何运作,'中国'如何赶上来,或者
谁可能是下一个Jobs之类的
这不奇怪,现在国内很多东西还处于翻译和消化的阶段,难免消化不良,但先吃了再说是
否不适的后话,还有认真的精神比较缺乏,不考究(也可能是条件限制),即便是专家学者,
很多东西自己也搞不清楚,把个方舟子这类人可忙坏了
方舟子我一直跟的,他吵起架来面目可憎,但他的文章和道理很直接浅显,很有信息量,很
有逻辑,并不是咄咄逼人,不过他的幽默感似乎还不如方励之,当然,幽默这东西往往和理
性或严肃的精神相悖,他还没到老方那种笑着回眸人生的境地
j******n
发帖数: 21641
5
今年大陆上传说全年都在庆祝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尚未见到任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报导。由于中共内部已隐然分裂成所谓“保守”和“改革”两派,而十
几年来邓小平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基本上是弃毛泽东的浪漫乌托邦路线,中共官方对于毛
泽东的态度已陷于褒贬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王朝的“始皇帝”,如果不
在此“百年庆典”中加以褒扬,则等于否定了这个王朝的合法基础。但另一方面,如果
庆祝过于热烈则又恰是以助长“保守派”的气焰,而否定了现行政策的合法性。所以大
陆的庆毛活动事实上是为了党内两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
在中国大陆以外,我还没有听见有什么地方注意到这件事。“人间”副刊主编约我写一
篇谈毛泽东的文字,当然部署于“纪念的性质”。毛泽东对于现代中国人“影响”之大
是无可估计的。无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影响”,这一事实的本身毕竟无可否认。在台
湾和海外的中国人当然也希望对毛泽东其人有较深切的认识。但是我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是颇费踌躇。首先,这几年来,大陆上虽出版了不少有关追忆毛泽东生平的作品,但其
真实性都尚待考察,为可据为典要。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可信的直接史料。其次... 阅读全帖
q***r
发帖数: 90
6
[接上]
第三节
如庆庆预感的那样,王烁回上海后没有再回去滨江豪宅了。
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赵小雅,脑海里挥之不去她的一颦一笑,多么动人,他已经很久没
有这种爱的冲动了,就是想要盯着她一直看,听她一直说,守在她身边,一刻也不离开
的冲动。如果不是害怕吓走她,他可以立刻向她求婚。
当然,他的记性也没有糟糕到已经忘记了滨江豪宅里庆庆的存在。但是在他看来,那已
经是一场结束了的缘分了,和以往他结束的数十次恋爱没有什么不同。 庆庆的外貌条
件不佳?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不同,一个女人可能因为长得美而要求更多,谁会因为一个
女人更丑而特别对待呢?这样说虽然有些残忍,但是却是事实。庆庆怀了他的孩子?他
不是第一次搞大一个女人的肚子了,现在,医学技术很好,怀孕的女人不想要肚子里的
孩子不是一件办不到的事。如果孩子生出来,当然事情会变得麻烦一点,但是也只是多
了一个人而已。
因为一时的错觉产生的孽缘,总要结束的呀。
没错,那只是一时的错觉。他,作为一个假的黑瘦的诗人,爱上了一个假的寂静天使。
这也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他的每一次恋爱,都多少带点错觉。他从没觉得两次恋爱里
的他是同一个他。每一次恋爱都发掘着他在某...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填字
不定期看
我看的都是书评合集,东方早报南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合一块堆,大多数时候也没注意到
底是上海书评来的,还是什么别的副刊来的
C***3
发帖数: 2226
8
闻一多的那篇全文如下:
《屈 原 问 题》
——敬质孙次舟先生

闻一多


不久前在成都因孙次舟先生闯了一个祸,过不久听见的文学史问题争论战又热闹过一阵
。在昆明不大能见到那边的报纸和刊物,所以很少知道那回事的。但孙先生提出的确乎
是个重要问题,他不但属于文学史,也属于社会发展史的范围,如果不是在战时,我想
它定能吸引更广大的,甚而全国性的热烈的注意。然而即使是战时,在适当的角度下问
题还是值得注目的。

孙先生说屈原是个“文学弄臣”,为读者的方便,我现在把他的四项论证叙述如下。

(一)《史记》不可靠。司马迁作《屈原传》只凭传说,并没有“史源”,所以那里所
载的屈原事迹都不可靠。(论证从略)

(二)战国末年...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OED和中文字典
^_____^
岛上的八卦副刊跳票很久了,你别光顾着看热闹
I*******k
发帖数: 2914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tylson (太绅),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8 02:10:26 2012, 美东)
伶人皆往事
章诒和
拙作《伶人往事》,最初是由香港明报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合同为五年。
这本书因大陆的查禁和我的声明,曾掀起一场风波。不想,转眼七年过去,合同早也到
期。我的文稿在香港多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九九归一。于今,便也想把“伶人”归
入牛津。
新版总要和老版有些不同。新版“伶人”,我把《马连良往事——一阵风,留下了
千古绝唱》、《总是凄凉调——〈程砚秋日记〉读后》两篇收了进来。这样,我写伶人
的长文,便尽在其内了。
好友林道群(现任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又建议:“大姐,你写一篇梅兰芳吧。”
我说:“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
“时辰未到。”这四个字用得惨,像是一个候斩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
对方笑了,我也笑了。
谁不想写梅郎?既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没听过他唱戏的人,都写出了厚厚的《梅兰
芳传》。何况我见...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不
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
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
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 俱乐部 】
发信人: jsolomon (凬貳癲), 信区: Lei
标 题: 王鹤: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 03:04:10 2012, 美东)
一、惊世骇俗的女子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
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
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
合之“两萧”。
在这个简略版的英雄救美传奇里,萧红柔弱无依,萧军骁勇威猛,两个文学青年一
见钟情。实情基本如此,只是前因后果头绪纷纭,说来话长。
季红真的《萧红全传》(现代出版社2011年版),将她遇险前后那段经历,梳理得
非常清晰——
萧红与家庭抗争,得以离开呼兰到哈尔滨念中学。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与小官僚之
子、小学教员汪恩甲,她起初对他并无反感,两人经常通信。汪恩甲有富家子弟的没落
气息,接触愈多她愈增不满,想退婚去北平念高中,父亲坚决反对。最疼爱她的祖父已
经去世,父女关系僵冷、对立,萧红以抽烟...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方舟:年夜饭
我十六岁离开家去外地读书,过年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期待。每年到了接近过年回家的时
候,所有宿舍的人几乎都会莫名其妙地大吵一架,现在想想,大概是所有人的急切期盼
、近乡情怯、积攒了一年的荣耀和委屈,都挤在一个逼仄狭小的空间里,相互挤压碰撞
,难免会走火。
每年快回家时,给家里打电话,我妈总是羞赧又警觉地说:“我们家可小可破了,你别
嫌弃哦。”她是怕我在记忆里美化了家的样子,回家会失望。
怎么会?到底是家。
每年回家是个征程,大包小包地挤上公共汽车,再挤上火车。对家的期待,被回家的艰
辛一点点抬得很高。
在火车站,远远就从一堆拉黑车的司机中,看到我妈接我。从远走到近,我们都在评价
着彼此,我看她老了没有,她看我长高了没有。在走近的一瞬间,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迸
发出对对方的评价:“你老了啊!”“你怎么长这么胖了!”
从火车站走回家,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这座小小的城市也难逃中国大陆轰轰烈烈的旧
貌改新颜的城市化进程,广场、马路、地下通道,全是新建的。可是同时,它也在城市
的细节上,微妙地维持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杂乱和破败——随地丢的垃圾,延展到马
路上的早点摊子,路边摊上颜色和原料都很可疑的油炸点心...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808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上次我写《阿叔》时,有人说过象董桥。这个名字我知道,在以前看香港报纸时副刊经
常出现,无奈那时我只看娱乐及风月版,所以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现在被人说象某位
专业作家,自然受宠若惊,急急忙忙地上网寻找翻版书虔诚地拜读一番。
开头几篇还可以,说的是南洋的回忆,没有我想象(希望?)中的好,但平心而论,阅
读体验还很不错,然后继续读,就不是味儿了,尤其是他反反复复地说什么什么人什么
什么物时,我的观感和下面这位仁兄是一模一样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027899.html
他反反复复地表现“冷艳高雅清贵”还真的让人厌烦。首先是,他表现的不自然和过火
,活像一位大户人家的帮厨下手,眼巴巴地看着一道道佳肴从厨房运出,自己接触倒是
能近距离接触,但看得见吃不着,只能回家带着狠劲细细描绘,好像很多人说他淡,他
也是以此为豪,但我丝毫都不觉,我觉得他质地太浓,然后又扮淡,成为一种很滑稽的
感觉,犹如用N只老鸡N块火腿N粒瑶柱熬成的清汤,滤掉汤渣,再把烫熟白菜放在上头
的所谓“清”,失去了真正开水煮白菜能入禅的清淡朴拙味道。
其次,我觉...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那个<世界日报>的几位副刊的专栏作家,
实在作呕,尤其是那个赵自珍,真够敝帚自珍的.
m**********e
发帖数: 2808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上次我写《阿叔》时,有人说过象董桥。这个名字我知道,在以前看香港报纸时副刊经
常出现,无奈那时我只看娱乐及风月版,所以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现在被人说象某位
专业作家,自然受宠若惊,急急忙忙地上网寻找翻版书虔诚地拜读一番。
开头几篇还可以,说的是南洋的回忆,没有我想象(希望?)中的好,但平心而论,阅
读体验还很不错,然后继续读,就不是味儿了,尤其是他反反复复地说什么什么人什么
什么物时,我的观感和下面这位仁兄是一模一样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027899.html
他反反复复地表现“冷艳高雅清贵”还真的让人厌烦。首先是,他表现的不自然和过火
,活像一位大户人家的帮厨下手,眼巴巴地看着一道道佳肴从厨房运出,自己接触倒是
能近距离接触,但看得见吃不着,只能回家带着狠劲细细描绘,好像很多人说他淡,他
也是以此为豪,但我丝毫都不觉,我觉得他质地太浓,然后又扮淡,成为一种很滑稽的
感觉,犹如用N只老鸡N块火腿N粒瑶柱熬成的清汤,滤掉汤渣,再把烫熟白菜放在上头
的所谓“清”,失去了真正开水煮白菜能入禅的清淡朴拙味道。
其次,我觉...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那个<世界日报>的几位副刊的专栏作家,
实在作呕,尤其是那个赵自珍,真够敝帚自珍的.
m***i
发帖数: 4637
18
朗诵的语音文件在这个链接里
1。伤感的《余虹的日记》朗诵在这里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NDcyOTI2
2。散淡的本版网友mcmartingale的大作《说一说董桥》的朗诵在这里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NDczMTI5
1。背景音乐用的是《天路》,只记住旋律,忘掉原歌词可能入戏一些。
录完很激动,一次性成功了,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好像念了好几个别字。大家见笑了。
朗诵稿不是我写的,是文豪的老乡写。我以前写过专门的帖子介绍这些念白。我找不到
郝蕾的原版朗诵。谁找到了给我一份。
为与音乐长度匹配,只读了5段。
***朗诵transcript***
那时的旁白 《余宏的日记》
文字摘选于电影《颐和园》中段落
1、 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象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措不及防,无法
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2、 想起在大学的时光,在我那个生活最混乱的时候,每次当我声明我没有强烈的...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文/季羡林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
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
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
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
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
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
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
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
李后主的几句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我想改写一下
,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我
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
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世事两茫...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的五个女人
大中小2014-02-09 06:30:29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历史】著名学者胡适13岁时母亲为他订婚。虽然对未婚妻不感兴趣,但是母命不
可违,他没有勇气走出包办婚姻。胡适逝世后,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写挽联
称胡适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然而,风流倜傥、学识
渊博的胡适很有女人缘,一生恋情不断。《文化人的人情脉络》一书披露,胡适生命中
的女人,主要有五个:夫人江冬秀,恋人韦莲司、曹诚英、徐芳,以及未能如愿的闺中
密友洛维茨。
共同生活四十五年: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胡适与他的结发夫妻江冬秀的婚姻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胡适的父亲胡传是秀才出身
,因几次应试未能中举,就进入上海龙门书院,成为著名学者刘熙载的学生,学的是辞
章义理和程朱理学。后来进入政界,曾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方
官佐,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是台东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一生娶妻三
次,前两任妻子先后病故后,与比他小32岁的冯顺弟结婚,这就是胡适的生母。
在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他的父亲病故。年仅23岁...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文/季羡林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
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
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
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
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
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
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
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
李后主的几句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我想改写一下
,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我
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
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世事两茫...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的五个女人
大中小2014-02-09 06:30:29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历史】著名学者胡适13岁时母亲为他订婚。虽然对未婚妻不感兴趣,但是母命不
可违,他没有勇气走出包办婚姻。胡适逝世后,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写挽联
称胡适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然而,风流倜傥、学识
渊博的胡适很有女人缘,一生恋情不断。《文化人的人情脉络》一书披露,胡适生命中
的女人,主要有五个:夫人江冬秀,恋人韦莲司、曹诚英、徐芳,以及未能如愿的闺中
密友洛维茨。
共同生活四十五年: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胡适与他的结发夫妻江冬秀的婚姻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胡适的父亲胡传是秀才出身
,因几次应试未能中举,就进入上海龙门书院,成为著名学者刘熙载的学生,学的是辞
章义理和程朱理学。后来进入政界,曾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方
官佐,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是台东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一生娶妻三
次,前两任妻子先后病故后,与比他小32岁的冯顺弟结婚,这就是胡适的生母。
在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他的父亲病故。年仅23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雷版好文章都去了哪儿?
世界日报?我看东亚系老师推荐学生文章都去世界日报,可我从来不看世界日报,偶尔
瞟过几眼副刊,毫无吸引力啊,哈哈。国外真不知道有啥中文报刊杂志,要么发国内去。
l*****f
发帖数: 13466
24
这个作者还是蛮偏见滴。。。。
比如说,林跟梁家女性合不来。这么轻飘飘一句话,暗示是林不好处。拜托,林还跟自
己母亲老吵架呢。费慰梅写过一点,梁思成受伤养病的时候,林天天来看他,不避嫌疑
,坐他床头聊天让他高兴起来。这在梁的姐姐看来,是当时比较不能接受的所以对还没
过门的未来弟媳就有看不惯
还有说沈从文如何如何,好象沈没别的事可做似的。沈当时主编副刊还忙着写文章,回
家乡一趟的湘行散记就是那时写的。人以群分么,沈跟梁林夫妇一直交情都好,冰心也
有一群崇拜者,梁实秋啥的....
s*******w
发帖数: 2257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周有光著《晚年所思2》部分赏析
【周有光著《晚年所思2》部分赏析】
晚年所思第一辑:闲谈过往
百岁忆
我们这一代青年
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几个特点:当时并不参加国民党,也不参加共产党。但思想倾向
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因为共产党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都是宣传民主的。抗战时
期,周恩来在重庆,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任之一。
他常常说:我们共产党是主张民主的。我们青年一代就是讨厌国民党的专制。我们这一
代都是这样的思想。
蔡元培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时期就提出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我丈人的朋
友。在苏州的时候,我见到蔡先生面。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最自由的是军阀时代。军阀时代做
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育,请蔡元培做教育
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
最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胡适建议把国民党一分为二
胡适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国民党时期,他批评蒋介石。他劝蒋介石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两个党就可以互相监督。
我的老伴张允和是胡适的学生。胡适是上海...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6
这个没啥啊。这位作者虽号称拥有沈全集俺怀疑他是否读完过,lol。刘文典那个是老
段子了,蛮搞笑的,没人在乎吧,沈在三十年代初时候就已经名声大噪了。的确有文凭
问题,不过沈是胡适先邀请去中国公学教书,然后又去过青岛大学武汉大学,后来编大
公报文艺
副刊,后来才到北大,资历也够了,交好同事朋友也很多啊,胡适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
陈源凌叔华杨振声这些....反正他的价值又不会因为有人质疑他文凭有任何影响....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歌影游】武侠杂谈 by calc
〖附〗
回看射雕处
《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
也是金庸的第一部超重量级的巨著。此前的两部长篇《书剑恩仇录》和《碧
血剑》都未臻成熟;还有一部《雪山飞狐》则是中篇,虽然写法绝妙、扣人
心弦,毕竟不够淋漓酣畅;只有到了《射雕》,金庸在武侠界的领袖地位才
真正确立起来。
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发端,是1954年梁羽生借着澳门一场拳师比武的轰动
效应写出的《龙虎斗京华》。由于武侠小说这一样式广受读者欢迎,短短数
年冒出了一大群武侠作家,在各大报的副刊上争夺读者,一时间群雄并起,
天下大乱。在57年,张梦还的《沉剑飞龙记》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曾
一度招来式往,斗到白热化的程度,武侠史称“雕龙大战”。但是金庸,毕
竟是武侠的真命天子,下笔如有神,越写越漂亮,终以一部《射雕》横扫千
军,一统江湖,登上了武林盟主的宝座。
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有“七上八下”之说,“七上”是指七部写得特别好
的,其中“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六
部是公认的,第七部则不一定,有人喜欢《侠客行》,有人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9 11:38:43 2014, 美东)
(《耶鲁笔记》是学者、翻译家刘文飞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访学
期间对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书写。书中既有他的见闻感受,又有一脉相承的耶鲁校园文
化带给他的思索,还有他与一些中外学者的交往故事,以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
读者可以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术界及其学术精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图为刘文飞夫妇拜访张充和先生。)
来耶鲁之前,我就读了《合肥四姐妹》一书,知道张充和先生就住在耶鲁。到耶鲁
后,经东亚系孙康宜教授介绍,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拜访了充和先生。
用车载GPS搜寻充和先生的住处,我惊讶地发现,我们两家相距竟然不足两公里!
她居住的北黑文(North Haven,充和先生等旅居该地的华人始终将其称作“北港”,
一如他们称“纽黑文”为“新港”)和我租住的哈姆登(Hamden)虽是同属大纽黑文区
的两个小镇,但我们...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29
[摘要]一个人一生坚持一些长久的根本性的东西,实所不易。梁实秋坚持的正是文学长
久所在、民族长久所在,而我们起码应该在“什么是长久而根本所在”上多一些常识。
梁实秋与夫人韩菁清(图片来自中新网)
一个人一生坚持一些长久的根本性的东西,实所不易。梁实秋坚持的正是文学长久所在
、民族长久所在,而我们起码应该在“什么是长久而根本所在”上多一些常识。
前不久,评审学校的教改项目,看到外国语学院举全院之力创办“梁实秋班”的计划。从
“劣迹斑斑的走狗文人”到令人仰慕的文化品牌,恍如隔世,但梁实秋真的为大家所熟知
了吗?我就说说鲜为人知的梁实秋吧。
1960年9月的《自由中国》事件曾震动台湾。《自由中国》创办于1949年9月,主持人为
国民党资深人士雷震,编辑委员中有台湾教育部长杭立武,学者毛子水、殷海光等,书生
论政,批评现实制度,督促政府实行民主自由。尖锐的批评最终不为当局所容,雷震等四
人锒铛入狱。《自由中国》被查封后,杂志同仁受连累,当时编委中唯一的女性、负责文
艺栏的聂华苓(后来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也陷入困境,以往一些熟人纷纷避而远
之。就在这种被孤立的时候,梁实秋却不时请她去家里做...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新闻两则
又找到一个更详细介绍其身世的新闻: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享年102岁
2015-06-18 09:24:05 凤凰文化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8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妹成为绝响。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
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
,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
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她曾戏说,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
,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一切随缘”。出于敬重,大家都
唤张充和为“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
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
。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HansH.Frankel)的夫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
书法、昆曲、诗词大...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1
杨绛今日凌晨去世,享年105岁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罗昕 徐明徽 邢春燕 权义 高丹
2016-05-25 13:32
杨绛 2012年7月摄于三里河寓所
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
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据称杨先生有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
5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杨绛先生长期居住的南沙沟小区,小区门口保安说,
杨绛先生已经去世。因为她没有后代,只有保姆一个人在家,外人必须有国家事务管理
局的确认才可以进入。也是在下午,杨绛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正式
公布了杨先生去世的消息。
小区保安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前两年还经常能看到杨先生在小区里走动,这一两年
就很少遇到杨先生了。”一位跟杨绛先生住同一小区的老太太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大
家都知道小区里住着杨绛先生。每逢杨先生生日什么日子,就有国家领导人来看望她。
”老太太还说,杨先生的楼下经常会放着读者送来的书和花。
门口遛弯的李奶奶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经常遇到杨绛的保姆,保姆说杨先生一般早上就
吃牛奶麦片,晚上八点多要喝酸奶,每天吃蒸鱼,不怎么吃肉。
杨绛先生的...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族魂还是汉奸? zz
鲁迅﹕族魂还是汉奸?(之一)
清水君
本刊主编前言:清水君先生的文章“鲁迅──汉奸还是族魂?”,在网路发表之后
,引起很大反响。作者在修改定稿之后,又将该文投寄给了本刊,希望能够发表。本刊
在阅读了修改稿之后,认为,这无疑是一篇很出色的反思文章,选中的又是鲁迅这么一
尊“文神”,揭示的则是历史的真实,和对鲁迅崇拜的历史性荒唐。应该说,它不仅是
中国大陆人民反思现代历史的一个杰出成就,而且,也是中国大陆文学界反思中国新文
学史的一个重大成果,更是对大陆文学界姗姗来迟的文学史反思,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本刊既以澄清中国现代史为己任,则澄清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部份──中国新文学史
,也就是应有之义了。所以,本刊十分高兴地发表清水君的这篇文章,并将这篇文章当
作“鲁迅研究和批判专题”的开篇力作,来予以郑重的推荐,以使我们从反思鲁迅为始
的新文学史反思工作,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从小的时候,我们就被强加了一种观念:鲁迅是中华民族之魂!这不仅有毛主席他
老人家所高度颂扬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为证,也有1936年鲁迅逝世时,其身躯上
所覆盖的“民族魂”旗帜为证。
后来读书,几乎每个学期都能读到鲁...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40
33
我因为在职工养鱼塘里钓鱼被抓到校保卫科的时候,路小娟他们文学社从校外请来的两
名自由诗人在校门口被门卫拦住了。门卫认定这蓬头垢面的两人是盲流人员,并把他们
和两个礼拜前学校食堂失窃的一大麻袋土豆联系到了一起。诗人们性格刚强跟门卫起了
冲突,当即被扭送到了保卫科。路小娟作为文学社主要干事被差派过来领人。
那时正是黄昏,夕阳美好,我蹲在地上抽烟,路小娟从我面前走过,阳光把她白裙子下
一双腿映照出来,画面显得有些许色情意味,这让她身后跟着的那两个须发杂乱的愤怒
诗人显得更加猥琐。我虽然当时并不清楚他们的关系,但他们之间的谈笑让我颇觉不安
。我莫名地觉得,她和我一样,不应该属于这所平庸的三线城市地方院校。
我打听到她是新闻系的新生,入校没多久就在每年一度的“校园社团联展”上被文学社
纳入麾下。
从此,我放弃我的钓鱼事业,加入文学社拯救路小娟。文学社的正副社长都认得我,说
曲浩你不去钓鱼跑我们这儿来捣什么乱。我毫不掩饰我的动机目的。
副社长是我们系的团支部书记,叫宋思远,曾经努力想争取我加入文学社都被我直言拒
绝了。这次我明目张胆地因为追求路小娟加入文学社让他颇为不爽。但我对文学社的各
项规章制...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一九二四年对泰戈尔的批判的原因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九二四年对泰戈尔的批判的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4 00:35:31 2018, 美东)
一九二四年对泰戈尔的批判的原因
摘要:一九二四年泰戈尔访华,陈独秀瞿秋白郭沫若等对泰戈尔进行批判。最重要原因
是泰戈尔缺乏对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深认识,不能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大积极作用。其
次原因是当时知识界对泰戈尔的介绍不够全面,使中国知识分子对泰戈尔产生误解。再
次是泰戈尔被别有用心的利用和盲目崇拜者,让人对其身边的反感,进而批判泰戈尔本
人。
资料来源:
1.季羡林:我所知道的泰戈尔
2.艾丹:误读中的驱逐: 陈独秀对泰戈尔的批判
3.胡俊修 唐媛媛:杜威、罗素、泰戈尔访华及其不同际遇
4.孙宜学:鲁迅何以对泰戈尔访华冷嘲热讽
5.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概况:
泰戈尔访华:毁甚于誉。泰戈尔来华之初,中国知识界表示欢迎。梁启超认为,中
国历史上曾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泰戈尔来华“全为求人类幸福而来也”,“便应表示二
十分的欢迎”(梁启超... 阅读全帖
j*********5
发帖数: 6221
35
来自主题: Movie版 - Predators
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好莱坞科幻大片还是星战帝国反击战,靠,简直鸡冻到不行了,看
完了之后好几天都没缓过来,就琢磨人家老美怎么能拍出这么牛逼的电影呢,后来看了
个小报的副刊,还有人煞有介事的介绍说卢卡斯是受到了一个神秘人给他的一卷神秘录
像带之后才决定拍这部电影的,搞得跟卢卡斯有第三类接触似的,哈哈
c*****e
发帖数: 1298
36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Kobe is gay
这张照片是LA Times星期天副刊的封面, 当时我坐在马桶上看了两分钟没敢认
里面的文章介绍说下午4:30给kobe拍片, 摄影师早上8点就去现场调灯光了, 真是可
怜。。
s**l
发帖数: 11983
37
2012年01月08日 15:18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于秋莹
《悬崖》是2012年新年四大卫视的开年大戏。因为是写哈尔滨的抗日故事,所以,格外
引起我市观众的注意。
该剧的编剧是全勇先,曾在佳木斯的《三江晚报》工作过,据他自述,出生在伊春,5
岁前到的佳木斯,在《三江晚报》做过社会热点和政法记者,亦做过副刊编辑,其间写
过小说,2001年“北漂”到北京当了自由作家,现在北京已置办了别墅级别的豪宅,可
谓成功的商业编剧。
记者利用微博私信成功约访到全勇先,采访他在周三的深夜。
新晚周刊:《悬崖》讲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吗?
全勇先:《悬崖》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都是真实的,剧里面所涉及的某年某月某日,都
是真实的日历,当天发生的大事也是真实的,但人物故事都是我虚构的。
新晚周刊: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部戏?
全勇先:我创作这部戏之前,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冲动缘于我对历史真实的向往。我要
把当年自己埋在厚厚的资料堆中追寻历史真迹时的那种感动,传达给观众。
从前我一直生活在黑龙江,多年来对满洲国时期的历史素材非常感兴趣。当年的腥风血
雨,残酷和悲壮屡屡让我震撼。这些震撼来自于真实,来自于史料中那些...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38
陈文茜谈 上海世博会看点(视频30分钟)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aiwan&MsgID=412452
陈文茜1976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20岁就已经开始参加党外政治运动,毕业后,陈文茜
白天在《中国时报》副刊当主编。1987年赴美留学,取得历史社会学博士学位。1995年
5月1日,陈文茜结束在美国10年的留学生活,回到台北成为民进党文宣部主任,由于陈
文茜作风大胆,思路敏捷,在政坛上获得了成功,甚至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词语———“
陈文茜现象”。李敖称她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1998年陈文茜被《亚洲周刊
》英文版评选为全亚洲25位“创造趋势人物”之一 。之后便退出政坛从事主持和写作
并依旧延续她自信敢言、鲜明犀利的风格
g******4
发帖数: 6339
3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為愛痴狂: 陈升&刘若英

蔡琴與楊德昌的故事 他人的愛情
袁瓊瓊
【2007-07-16/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我跟蔡琴認識的時候她還在念實踐家專。那時候她已經唱紅了〈恰似你的溫柔〉。我家
住大直,剛好在她學校旁邊。她上學之前老是會到我家來繞一下。
那時的蔡琴有兩個,一個是上學前帶了水果麵包跑來我家聊天的蔡琴。
另一個就是晚上在西餐廳裡駐唱的蔡琴。
在我家待著的大學生蔡琴,人非常素樸。大半穿件大襯衫,牛仔褲,戴眼鏡,總是身上
東一袋西一袋揹著。蔡琴喜歡同時做很多事,三頭六臂一般,我們圍著大餐
桌,她一邊做她家專的功課,用絲線編不知道什麼東西,各色各樣的絲線,一綹綹放在
桌上,五彩繽紛,旁邊堆著滷味、餅乾點心、水果。她就一下說這一下說那,
很靈巧的用絲線編織著,之後放下絲線,跑去洗手,因為那絲線很嬌貴,只要有手汗,
就會沾出陰影,色就不鮮了。
洗完了手就再來編東西,和聊天。
西餐廳裡駐唱的蔡琴就非常華麗了。穿著小禮服,頭髮蓬蓬梳上去。戴著眼鏡。她那時
還是戴眼鏡,到《讀你》那張唱片才拿下。
蔡琴腿很美,這件事好像從來沒人注意,她總穿小禮服,裙邊在膝上三公分,適好露出
她自己的修長的勻稱的美腿。
那時候她正
j**n
发帖数: 13789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ldsteel (帝威),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4 22:13:52 2010, 美东)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我的家乡60年前叫北平,
这里的人们一直很热情,
直到故乡被土鳖们占领,
才发现北京不再是北京。
我们是胡同长大的一代,
生活的节奏并不是很快,
即便没有钞票塞满口袋,
生活在这里依然很愉快。
小时候天总是那么的蓝,
香山的泉水是那么的甜,
夏日里也不会有桑拿天,
沙尘暴更是从未曾遇见。
那时街上不见车水马龙,
立交桥下老人在放风筝,
树荫下是玩弹球的土坑,
乒乓球台是废弃的防空洞。
看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吸溜着小豆冰棍笑容灿烂,
不奢望山珍海味鱼翅捞饭,
只盼着春节庙会吃遍厂甸。
皇城根脚下是我们的地盘,
四九城里都是我们的乐园,
每当日落西山天色渐晚,
奶奶们才会扯着脖子喊我们回家吃饭。
牛二是叔叔大爷们的最爱,
炸花生米就是下酒的小菜,
东来顺的手...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41
 
铁流:一大批未成年人被毛泽东屠杀残害-记成都二师“小匈牙利反革命事件”
请看博讯热点:反右50周年
(博讯北京时间2007年12月12日 来稿)


题记:这是发生在1957年反右斗争前夕的真实事件,近百名不足十八岁的小青年全部打
入另册,杀的杀,关的关,其中大部份人送峨边沙坪劳教,后饿死于大小凉山。中共为
了掩盖这场罪恶,早将成都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成都盐道街中学”。此一惨绝人环的
事情,成都人已不所知,国内外人士更无所知……
铁流

忘不了的一椿往事

无声的眼泪,有声的控诉。这笔血债到底由谁负责?被害者都是学生娃娃。
愤怒,愤怒,谁不愤怒?我不得不将它写出来公诸于世,以平心潮。
五十年前的1957年春夏之交,四川地区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革命事件”。一件是
四川农学院从成都迁雅安而引发的师生不满,在共产党“整风运动” 中提意见写大字
报和派代表上成都告状,旋即为当权者定性为“重大反革命闹事案”。为此,有85人划
为极右分子(其中学生五十六人,教授三人、讲师四人、助教十一人、教辅四人、省、
地管干部二人、干部...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68152
4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人生哲理小故事
本书由TXT小说电子书下载网站http://www.txtbook.com.cn提供.
声明:本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
买正版图书!
推荐使用TXTBOOK 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V2.0阅读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txtbook.com.cn/reader/
《公墓1995》
作者:宫小桃

给大家讲一些和我有关的灵异事件。
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我第一次给人打工是在一九九五年,打工的地点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地方——公墓。因为当时墓碑都需要人工来书写,但老的书法家不愿意去,年轻的写的
又不好。这正让当时十八岁的我有施展的空间。每写一块碑三十块钱,这对当时的我来
说是个极大的诱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仁安公墓坐落在鸡西市郊区的大山里,门前只有一条山路可以过车。每次上班都要骑车
穿过市区、郊外农村再上山。周围除了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农村以外,就是大片的荒山。
所谓的公墓是一大片的墓地,八百多座墓碑立在一片空空的山坡上。侧面有几间平房,
就是我工作的公墓管理处了。管理处一共只有三间房,连在一起。一间用来当墓碑的库
房,一间用...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68152
4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人生哲理小故事
一百六十一
一百六十一
说不出的一种感觉,是失落还是些别的什么。小静确实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子。我也不
想对她那样冷漠,可是我已经有了晶晶。我的心不能再给另一个女人留一个位置了,哪
怕是一小点。
可是,我还算拥有晶晶吗?她到底在哪里呀?
天色稍暗。突然,我不想回家。那我能去哪里呢?在马路上游魂似的闲逛?对了,我突
然想起一个人――何胖子。昨天他还说有事情要和我说。从随身带的小电话本里,很快
就找到了他的电话。
“何哥,我是桃子。”
“噢,桃子呀。太好了。我正想和你联系呢。晚上我摆一桌小宴,拜谢你的救命之恩,
不知你肯不肯赏光?”
没想到想什么什么就到,还可以美餐一顿,我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与何胖子约的地方就在卫校大院附近,离我现在的位置只有一站多地。我只走了十分钟
光景就看到他那胖脸上的笑容了。
入座,上菜,推杯换盏,感谢我的救命之恩。
我说何哥你也不用那么客气,您是岱哥的朋友也就是我桃子的朋友,再说本来对方我也
认识,帮个小忙又不费吹灰之力何乐而不为呢。何哥脸色有变:“桃子,就冲你昨天的
举动,我就拿你当真兄弟,真哥们儿。当哥的我问你一句话……”
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诧异地竖起耳朵听着...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4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傅作义部下军官"起义"后的情况 zt
傅作义部下军官"起义"后的情况
新华社资深记者,曾经的“右派”戴煌,在清河农场劳改时,同犯中有一个叫陈德和的
人。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曾担任过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工兵团团长。
1949 年1月,陈率他的工兵团全体官员跟随傅作义和平起义。起义后,工兵团随着所有
的起义部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他与许多军官奉命集中学习。学习了一个时期,“上 面
”有人说为了更好提高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全部划入北京市劳改系统,“边学习边劳动
”。这样,他们稀里糊涂成了没有被判刑也没有被劳教的“留场就业人员 ”。他们明
白,这是没有法律文书的变相劳改,所谓的“既往不咎”,不过是骗人的空话。
戴煌在劳动中“闪了腰”,“受了风”,无法劳动,多亏陈德和耐心为他治疗。每天晚
上烧炕,陈都为戴烧热一块砖头,用湿毛巾和湿布包包好,防在戴的腰背下,再把戴的
被子掖好,让戴全身闷得热如水洗,来驱赶寒气。同时教戴作面部八段锦,每天自我按
摩,以利康复和防病。
——以上是戴煌在《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中》的回忆
***
“ 有一个叫王锦泉的犯人,此人是原绥远省人,是傅作义部队的一个连长,罪名是历
史反革命。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和...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03
4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一场公民运动的胜利
四月二十日傍晚,我隨著上百名青年在台北街头闹区游行,沿路对著放学的学生、下班
的上班族发放传单,说明为什么要反对在彰化沿海溼地推动光石化开发案。许多年轻人
是第一次在路上发传单给陌生人。那一晚,全台几个主要城市都同步行动,加起来有上
千名学生参与。
二十一日,青年们和北上而来的彰化在地居民们在环境保护署外监督场內的环评专家会
议。会议进行到次日,青年们次日也依然在环保署外抗爭。歌手陈明章现场演唱;爱亚
、李昂、吴晟等资深的和我们几位年轻一点的作家,都到场为学生打气。下午三点,会
议没有做出结论。抗议者知道,所谓的环评会议背后其实是政治决策,於是他们游行到
总统府前抗议。
就在他们在路上游行时,马英九在总统府开记者会,宣佈国光石化不在彰化开发。这持
续一年多的公民运动终於获得了胜利。
我曾数次在这个专栏写过这个案子,但没有想到,对於这个原本是国民党、民进党都支
持的,並且是国家和財团要联合开发的大案,一群热爱环境的公民真的可以让在野总统
候选人的苏贞昌、蔡英文低头认错,让在朝的马英久宣佈停止开发。
除了最终的结果,这场伟大的公民运动还有许多重要特徵。首先,从去年初开始,环保
团体发起「浊...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13438
46
菊花当时还是社科院研究生,中青报副刊见习记者,自己跑去写方舟子的。
B*G
发帖数: 13438
47
好像是01年写的稿子?然后投人民日报没中,后来发了中青报副刊?可能是这样,然后
两个人应该迅速就滚床单了,至少02年就公开同居了。这应该是方舟子下决心回国的最
大起因。可以说方舟子回国的前几年,基本上没干成什么正事,跟着何祚庥什么的去顾
问水坝,被环保主义者狂骂。他写的翻译的科普也没有打开局面。方舟子老师海归十年
,是这两年才终于找到了敲门,我觉得比辍学青年韩寒励志多了。
t****v
发帖数: 9235
48
有这么一群撒谎造谣传谣,
下作没底线文化人当记者,编辑
新闻还有真话吗
记者变成谣言机器
是中国的悲哀
基本上都是垃圾娱妓一类
但是也有一两条大鱼
比如陈村
这是他自己作死
一个作家变成长舌妇,津津乐道桃色谣言
吐沫横飞到处传播
他的信用就破产了
【立此存照】微博传谣的媒体人、文化人、律师名单
2012-03-05 14:19:00| 分类: 其他 |字号 订阅
“新浪文化名博”潘衍江造了一条方舟子妻子初中学历、靠给大人物当保姆上了社科院
研究生的谣言微博,被疯狂转发了两万多次,这除了要归功于新浪的纵容(我辟谣时还
只转了一千多次),还要归功于那些媒体人、文化人、学人、律师以及几个新浪主管人
员的推波助澜(大部分是韩寒支持者),在此给这些传谣者立个碑。
我曾与反伪科学老前辈于光远见过几次面,有一次我妻子也跟着去拜见这位社科院老领
导,这是我妻子和于光远的唯一一次见面,于是“方学家”们造谣说她是于光远的保姆
、靠他从一个初中生上了社科院研究生。一大帮媒体人也跟着转这一谣言,甚至添油加
醋地说二人有什么不正当关系,近百岁老人清誉也受影响。
微博传谣的媒体人、文化人、律师名单
吕军亮_...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4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共文妖之前世今生 zt
首頁 > 評論 > 自由廣場 > 正文
古鏡:中共文妖之前世今生
作者﹕古鏡
【簡體版】 【打印機版】 【字號】大 中 小
【大紀元2011年10月31日訊】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與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獨立於世界
的標誌,她更是一個民族得以傳承的精神命脈。文化的興衰,是一個民族心靈高度變遷
的見證。中華民族是一個以文化為核心而凝聚成的一個民族,文化的散滅,就意味著我
們民族的徹底消亡。所以維護我們的文化就是維護我們民族的命脈,而傳統社會的文人
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精魂的終極守護者。五千年來,中國的文人們以他們的智慧與生
命築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珠峰,獨耀於世界之巔;也以他們的骨氣與堅韌捍衛了我們文
化的神性與超脫。
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國的文人也從來少有故步自封。在歷史上許
多次與外來文化的交匯中,中華文化都能兼收並蓄成就了自身的博大;中國的文人們也
是在超然的自信中完成對異國文化的包容與同化。即使在數次的亡國之痛中,他們也從
沒喪失對華夏正統的信念與中華文化的赤誠。在他們的不屈與堅守下,歷史給了他們最
好的證明,中華文化最終化敵於無形,使異族番邦融入了中華民族的...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869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ibatai (shibata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致死的文化名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8 22:06:25 2012, 美东)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