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发帖数: 2042 | 1 http://cul.cn.yahoo.com/ypen/20110519/371025_2.html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主人。金石学家,北京大
学史学系教授。1924年11月,入故宫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清宫文物工作。1933
年至1952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国宝南迁 父子异心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后,国民政府开始计划将北平故宫
博物院文物南 运。翌年,日军攻占热河、进逼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要求故宫博物
院选择院藏文物精华装箱储置,准备南运。消息经报纸披露后,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支持 者认为,国土沦丧犹可力图恢复,任何文物之损失,终将万劫不复,有必要把
故宫重要文物转移到南方安全地带。反对者则认为,迁运文物犹如弃国土于不顾,势将
造成民心浮动,社会不安。当时一些文化界名人如胡适、鲁迅等,也纷纷表示反对文
物南迁。鲁迅曾写有“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及“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 载冷
清清”的讽刺诗句。而有意思的是,正当时任古物馆副馆长的马衡为文物南迁操劳时,
他的次公子马彦祥却以笔名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 昨天,“传奇·见证——颐和园南迁文物展”在颐和园举行,本次活动共展出园藏参与文物南迁的文物精品与档案史料共计73件,其中近30件文物是60多年来首次面世。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
位于颐和园扮戏楼内的专业展厅内,明代的蟠虺纹簠、宋代的嵌松石方胜纹方鼎等67件文物精品在灯光的晕染下,焕发出无穷魅力。这些文物都同样经历过一场旷世传奇——文物南迁。为铭记这段不平凡的历史,颐和园特将园藏参与国宝南迁的文物及档案史料首次集结展出。展览反映了颐和园藏650箱2445件珍贵文物从1933年至1951年,为避战乱18年的颠沛辗转最后部分归园的曲折过程。
背景链接·“国宝南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窥伺华北。北京(时称北平)这座聚集着历代宫廷艺术宝藏的古都危在旦夕。1932年秋,故宫博物院开始选提文物,按类装箱。1933年1月,日军攻破榆关(即山海关),北平已处于迫在眉睫的战火威胁之下。1933年3月,颐和园文物随故宫国宝南迁。自3月至5月,颐和园文物共分三批,随故宫国宝一起踏上南迁之路。根据档案记载,参与南迁的颐和园文物共计2445件,另含《图书集成》一部,计528...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2099 | 3 最近在看一部关于1644年的纪录片
评价崇祯错失了南迁的时机
复旦大学的一个历史教授也感叹
南迁并不是退却和懦弱
在保持半壁江山的同时也许还能像南宋那样创造文化,经济的文明
此时我想起了一个人的一声断喝“敢言南迁者当斩!”
忽然发现人们总是爱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
人们惋惜崇祯没有南迁
而对两百多年前面对危机提出南迁的徐有贞却抱有鄙夷和谴责
同样是关于南迁的动议
人们的评价截然不同
这无非是景泰没有南迁成功了,崇祯没有南迁却失败了
如果当初是你,你真的知道该不该南迁? |
|
R********n 发帖数: 5904 | 4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情况下,“南迁”似乎是摆脱困境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长江
中游有左良玉十万大军,下游又有江北四镇(四个总兵)的军队扼守长江天堑,南京比
北京要安全得多,即使北方陷落,偏安于江南,还是有可能的。问题在于,“南迁”意
味着放弃宗庙陵寝,难以启口,必须有内阁、六部的重臣出来力排众议,形成朝廷一致
的共识。遗憾的是,那些大臣都怕承担骂名,不敢提倡“南迁”。正月初九,他向内阁
六部大臣提出“朕愿督师”时,大臣们争先恐后表示愿意“代帝出征”,没有一个人提
到“南迁”。
然而形势越来越紧急。李自成进军山西后,发布声讨明朝的檄文,其中的警句——
“君非甚黯,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尽
管李自成说“君非甚黯”——皇帝并不坏,朱由检还是颁布了一道“罪己诏”,深刻地
为国家危亡而检讨,一再声称都是朕的过错。他的本意是想凝聚日趋涣散的民心,挽狂
澜于既倒。可惜的是,事已至此,空话已经于事无补了。
朱由检再次想到了“南迁”,单独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光宗之女——安乐公主的
丈夫),向这位皇亲国戚征询救急对策。巩永固极力鼓动皇帝“南迁”,如果困守京师
,是坐以待 |
|
M******a 发帖数: 6723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南迁后,谁主科大沉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7:46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等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读:
南迁合肥后,中国科技大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房屋校舍和办学方向上面临诸多困
难,主管单位更是几经变更。在克服困难、排解障碍的过程中,不同身份和背景的科大
教职工做出了种种努力,最终使得中国科大重新归口中国科学院,保证了科大优势学科
的继续发展。这段艰难曲折的历史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重要发展史,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
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片段。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陈崇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丁毅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 ● ●
1970年,中国科技大学南迁合肥。方才落脚,安徽省即派出工、军宣队进驻学校,领导
“一打三反” ①、清查“516”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其间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校园
内气氛紧张,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6 战争的发生对于整个社会来讲都是一场灾难,各行各业都在经历艰难抉择,从北到南,
从东到西,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不断经历变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大致以北京为主的高校开始南迁,学校的搬迁对于教师、学生,他们
的选择又会如何。
以北京的学人为例,分为两个派别:“留京派”“南迁派”,每一派里都有重要的知识
分子,他们围绕去留问题开始了激烈的论争:哪里都是做学问,留在北京是理智的选择
;对抗敌人就是要坚守;离开北京是为了更好的保留有生力量,为教育留下资源。后来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部分学人留在了北京,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鲁迅的弟弟——周
作人。
南迁的学人开始了艰苦的旅程,先是来到长沙,后来由于日军的不断推进,南迁学人再
次出发,分为不同的道路,开始了世界教育史上值得纪念的“长征”。但是行程中的闻
一多不顾体弱,毅然参加了其中的一个步行团。
留守派的教授有一部分因拒绝合作遭受敌人的迫害,离开人世:一部分坚韧的打入敌人
内部坚守科研,也有一部分投入敌对阵营。无论留守在北京还是离开南下,那些坚定对
国家民族、学术的教师、学生,都是为历史所铭记了的。
南迁的精神,传播...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7 那些大臣都怕承担骂名,不敢提倡“南迁”
那些大臣不是怕承担骂名,是怕被皇帝事后当替罪羊
崇祯的注意是让大臣们提出南迁,自己就坡下驴,
南迁而平定闯贼,后金后, 如果宗庙有任何损毁或者南迁效果并不理想,
再把当初的提议大臣们,拉出来几个砍头,甚至可以说自己错听几个大臣之言
或者蛊惑,总之自己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功劳总是自己的,错误全是大臣的
如同与后金议和事,如果大臣都赞同,就是他崇祯的英明决策
大臣们都反对,这就是陈新甲的馊主意,与朕无关。
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既想老好处,不想担责任,
崇祯如此刚愎自用,总想玩弄大臣们于鼓掌之中,结果把自己给玩死了。
现在话说,崇祯有点小聪明,但是人品太差,所以。。。。 |
|
g**q 发帖数: 96 | 8 南迁对今天的影响难说,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
但从崇祯的角度,南迁比等死强。从战略角度来说,当时夹在李自成和满清中间,腹背
受敌。到死吴三桂的军队都没机动出来用上。
南迁就是李自成腹背受敌,而且还成了和满清的战略缓冲,经营好江南,至少立于不败
之地。更何况还有台湾当最后避难所,比老蒋强多了。
看看老毛在国共内战初期的战略收缩和转移,延安老巢说不要就不要了。将来是你
的还是你的。老蒋面对日本人不也迁都重庆了吗。
崇祯真是历史上唯一的烈士皇帝,不愿放弃祖上的疆土,死的悲壮,实在惋惜。 |
|
r******y 发帖数: 12263 | 9 我这个问题问的不好
因为南迁了就有一万种可能, 不南迁就是玉石俱焚了.
看来南迁好, 北方留给农民军和后金 然后大批人士南渡 |
|
q***7 发帖数: 2011 | 10 这些和粉明没有任何关系,实实在在的客观分析,你有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别动不动就
先给人扣帽子。
崇祯一直就是励精图治的人,你可以黑他优柔寡断,黑他胡乱指挥,黑他缺乏远见卓识
,你不能黑他不励精图治吧?
还有南迁的正面影响,上面我都提到了,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崇祯如果明朝南迁,局面
比南宋的局面要好。 |
|
M******a 发帖数: 6723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立即搬!浩劫与磨难:中科大南迁合肥始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5:22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 柯资能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 读
“文化大革命”中,地处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辗转迁至合肥。作为全国最著名的大
学之一,该校的下迁备受社会关注,也在科技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
了导致科大下迁的历史背景与内外动因,指出在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感召
下创办教育革命试验基地的热情、中苏关系恶化导致的战备疏散、与中国科学院关系的
微妙变化、本校当权派的盲目等几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促成了科大的下迁。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馆员)
柯资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
● ● ●
创建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八年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具
有扎实理工基础的优秀毕业生,在科技、教育界声名鹊起,受到广泛...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5995 | 12 汉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其发展是由北到南的,位于闽粤的汉人又
可分为广府系(即一般所谓的广东人)、客家系及闽海系(又称福佬系),这些民系的
形成,都是北方汉人(河洛人?)不同时期移民南下与当地原住民,即古百越人融合形
成的。
古籍曰:〝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南方之国越
为大,自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着者:岭南为南越,东冶(福
州)至漳泉为闽越,永嘉为瓯越… 。可见浙闽粤之地,自古为百越之地也。
其后北方汉人发生了几次大迁移。第一次是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平定南越(今广东
)。这五十万大军后来没回北方,与当地越人融合,成为今天广府人的祖源之一。秦末
,南越趁乱宣布独立,避开了中原的战火,延续了近百年偏安的日子。后来到了汉朝,
汉帝灭了南越及位于福建的闽越。至此,福建和广东才真正进入中国的版图。北方汉人
才开始有规模的移入闽粤地区。
第二次是西晋永嘉之乱到五胡乱华期间,北方汉人躲避战祸,再一波南迁。所谓〝
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这
些人与当地的闽越族融合,成为今天福建人(闽 |
|
O****X 发帖数: 24292 | 13 南迁其实意义不大了
也就是稍好一点的南明而已,也许更差也未可知 |
|
y*****n 发帖数: 11251 | 14 要是南迁是包治百病的灵药,老总统至少可以在故乡安寝了。 |
|
|
r***l 发帖数: 9084 | 16 崇祯南迁,起码送太子去南京,天下局势还真不好说。南明不振,最大原因就出在皇帝
身上。崇祯死讯到了南京,拥戴谁为皇帝是最大的难题,史可法在桂藩福藩潞藩之间犹
豫不决,最后福藩受4镇拥戴,基本就是武力拥戴进南京登基成为弘光帝,史可法无可
奈何,只能默认。这个先天不足的皇帝从一开始就对军队没有约束力,江北明军自以定
策之功根本不鸟史可法和皇上。后来清兵南下,各镇各怀鬼胎,20万兵马降清,弘光朝
土崩瓦解。后来鲁王和唐王争立,地方势力也是以此要挟,朝廷毫无威信和指挥权,再
后来永历当皇上,也是要求助两广地方势力。
总而言之,弘光帝得位的先天不足,开了先河,以后的南明皇帝都无法改变朝廷没有威
信的状况,各地抗清组织一盘散沙,毫无配合,甚至互相压榨。这种局面直到大西军接
管永历朝才得到改观,但首先孙可望个人的野心仍然不可能让朝廷的威信恢复,再者恶
例已开,并延续多年,除非皇帝能力很强,否则纠正回来很难了。后来南明内讧,孙可
望降清,南明就彻底无望了
假使崇祯亲来南京,淮河以北明朝势力除左良玉个别跋扈武将,大部分都是可以令行禁
止的。即使崇祯送任何一个儿子过来,在崇祯的即位人问题上,明朝南方势力不会...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17 其实北宋的时候已经南迁过了,一次是宋徽宗跑到江南去把宋钦宗留在东京。金军退兵
以后作为太上皇又在镇江自己搞了一个小朝廷。钦宗不放心他老爸分权,所以强令宋徽
宗返回汴京。最后双双被俘。崇祯把太子送到江南去,难保不会搞个小朝廷出来。 |
|
|
|
r******y 发帖数: 12263 | 20 崇祯如果南迁,凭借当时的民心向背, 还有机会北伐翻盘吗?> |
|
m********8 发帖数: 7463 | 21 这个问题很弱
你还是在加上崇祯有南迁的选择。其实他没有。 |
|
|
O****X 发帖数: 24292 | 23 那倒也是,但其实之前也可以先南巡一把,实质南迁的,不过明到了晚期,制度上确实
太刚性了,崇祯再把太监太监了,真是作死 |
|
q***7 发帖数: 2011 | 24 南迁当然就翻盘了,崇祯就是胜负心太重,不懂能屈能伸,当时要是学了刘邦,就没那
么多破事了。
崇祯去南方,明朝翻盘的具体原因如下:
1.南明不会四分五裂,四分五裂的南明都顶了后金几十年,何况没有分裂的南明?
2.南方富足,受自然灾害和农民起义影响小。
3.躲过小冰河期。
4.到南方可以重新启用新人,可以甩开北京那群文官废物的掣肘,内部矛盾减小。
5.南明复国的愿望,会比南宋强烈很多。
6.很多历史上“降清不降贼”的部队,将领都不会依附后金,后金更加没有实力问鼎天下
总之,崇祯去南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复国是有望的,关键这人得失心,胜负心
太重,做不了刘邦。 |
|
r***l 发帖数: 9084 | 25 如果南迁,的确胜负难料了。诸如洪承畴之流的汉奸也基本没有了现身说法的舞台,卖
身蜻蜓的人会少很多。另外蜻蜓估计在占领区呆不住,被起义军搞了那么多年,天气也
不好,南方的漕运也断了。 |
|
n*******w 发帖数: 6708 | 26 啥叫得失心,胜负心
说白了就是s13, 死要面子, 觉得自己一定要让百姓称颂为万世明君才行,
放弃北京,这多丢人啊,要是有大臣出来背黑锅多好,
到了南京把提议和附议南迁的大臣都给砍了,他崇祯还是伟光正,
大臣都看出崇祯太狠,这样的皇帝,谁也不肯替他背黑锅,
于是崇祯这s13明知在北京会死,也是硬挺
另一个事,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崇祯两人合伙商量可以和满清议和,结果不知道谁走漏
了消息,大臣上书弹劾,丫的立马把责任推给陈新甲,砍了陈的全家,
就这样的,谁还敢给他卖命。
同样要是刘邦摊上这事,可能就是会说,这是和陈新甲没关,是我刘邦的意思,不但我
们要和满清议和,我还准备认皇太极做干爹呢。
天下 |
|
M******k 发帖数: 27573 | 27 就崇祯这性格,到了南边就突然励精图治,作一代明君了?
就算这个不重要,明朝地制兵制这么多问题,南迁就全搞定了?粉明也不是这个粉法。
要说老托说的挺靠谱的。 |
|
s*****V 发帖数: 21731 | 28 南迁是好有些牌可以打,可是就崇祯这作劲,他之前上手的牌也不错,最后也败得精光
。我看他要是关起门来做木匠,出来一个权臣或者权太监,专权弄政,能护住大明根本
,熬个一代人,对手强人也老的老,死的死,就缓过来了。按照小平同志的话是,相信
下一代比我们有智慧, |
|
n*******w 发帖数: 6708 | 29 “说得多好啊!不过崇祯的“自我牺牲”决定,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其中饱含多少辛
酸,他未必知道”
如果崇祯真是个英明君主,如同刘邦,朱元璋或者朱棣,立刻就会拍桌子说,朕决议南
迁,如有诽议者斩就行了
之所以他不这么干,是害怕万一南迁效果不好,影响他崇祯帝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永
远伟光正的名声。
一个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国家社稷重要的皇帝,其行为是何其愚蠢 |
|
S*******r 发帖数: 11017 | 30 当时要是南迁了 就让李闯和多尔衮直接干上了 明朝可以坐收渔利 多好的战略啊~ |
|
n*******n 发帖数: 7628 | 31 2011-01-15 01:01:1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中石化已决定把它总部的一部分从北京迁往上海。
本报从上海有关方面获悉,中石化已于近日与上海浦东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北京
总部的部分部门迁至浦东。
被迁移的是中石化集团总部内“贴近市场的一些机构”,目前已经确定搬迁的包括财务
、结算中心等部门。
这还不是全部,中石化还计划将华东各省分公司的部分职能也集中到上海。为此,中石
化已在浦东塘东地块购置了土地。
政府方面消息称,中石化此次南迁行动,投资达到100亿元,按照上海方面估算,将可
望为上海带来2000亿元的资金流量。
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未能联系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询问中石化落地的具
体细节。
购地陆家嘴 建“塘东总部基地”
目前尚不清楚这次搬迁是否表明中石化将以此形式在上海成立第二总部。但据了解,中
石化已经在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塘东拿下一幅地块,用以建设一栋名为“塘东总部基地”
的大厦。该地块周边还有宝钢大厦等一批央企大楼。
此前,中石化在浦东浦电路建有一栋中国石化大厦,于2004年对外办公。
中石化内部早有将总部“分流”上海的呼声,然而鉴于石油行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一直以来很纳闷,棒子国的首都为什么那么靠北,都快挨着三八线了,好像地图数
据说是四五十公里。想来这个距离真短,比很多人从家到工作单位的距离都短。真搞不
懂,韩国人怎么会这么麻痹大意,莫非怕朝鲜在三八线上大喇叭喊话,离太远了听不清
吗?再说了,几十公里的距离,莫非是对朝鲜自制炮弹的一种嘲笑?
不管历史原因是什么,现在朝韩是两个独立国家,如果搁置历史摩擦不谈,就算是
两个关系一般的国家,也应该忌讳这种问题。而且韩国也不算是没钱,当年好歹是亚洲
四小龙,迁都这个问题,只要通过了又不是什么难事,大不了就是把另一个地方建设得
更好点,然后把一些职能部门迁过去而已。耗时也不会很长,几年完全可以解决。要我
说,南迁到大田附近就很好,正中央,不把边临海。 |
|
t*****a 发帖数: 5180 | 33 米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南迁了,去了大丘,在朝鲜火箭炮射程之外,导弹射程之内。 |
|
b****a 发帖数: 4465 | 34 1949年大批学生流亡南迁,首先从齐鲁大学开始,他们先乘民航飞机去青岛,然后又坐
船到上海。齐鲁大学之后,烟台八个中学约两千多人紧接着流亡南方。这八个中学联合
组成烟台联合中学,共推张敏之为联中校长,在张带领下经上海、南京、湖南新化等地
,到达广州。一路上不断有山东其它中学的师生加入,1948年底的广州,聚集着山东籍
的中学师生累计达到8000人。
这时,国民党政府决定迁往台湾。张敏之等和教育部部长、山东省政府省长商量,计划
和台湾省主席陈诚协商,举校赴台。陈诚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思想不坚定者,对蒋
介石、国民党政府不拥护者要清除,此事由校长和班级辅导老师负责和担保;第二,年
满17岁的学生必须入伍接受军训。
1949年6月22日,在张敏之的带领下,8000名流亡师生从广州黄埔码头乘上开往澎湖的
“济和号”轮船。张敏之的期望是,学生们进入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继续求学。
5000人被强行编入军队
25日晚,“济和号”轮到达澎湖渔翁岛。岛上的“澎湖防卫司令”是李振清,他唯一能
指挥的是韩凤仪的39师,只有500名士兵。八千山东子弟的到来,让李韩二人松了口气
,他们决定让男生一律当兵。
...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49 | 35
根据东南新百年的发展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东南大学决定将未来的主
校区从浦口南迁至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并决定成立江宁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的
主校区的规划建设.
据了解,新的主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南京市二环线旁,南面为机场高速公
路,离四牌橉校本部22公里,属江宁开发区二期工程范围。规划教学园面积为4000亩,大
学科技园和师生活区面积2000亩,新校区将于两年半内建成。届时,东南大学校部机关、
两万名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将入驻新的主校区。 |
|
b******m 发帖数: 100 | 36 浦口好啊,我以前在那边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吧几米多维奇的数分习题集做掉1/3呢
根据东南新百年的发展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东南大学决定将未来的主
校区从浦口南迁至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并决定成立江宁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的
主校区的规划建设.
据了解,新的主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南京市二环线旁,南面为机场高速公
路,离四牌橉校本部22公里,属江宁开发区二期工程范围。规划教学园面积为4000亩,大
学科技园和师生活区面积2000亩,新校区将于两年半内建成。届时,东南大学校部机关、
两万名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将入驻新的主校区。 |
|
w*********r 发帖数: 5995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erwater (长期高价厚道人民币换美元),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汉民族的南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4 21:33:06 2010, 美东)
汉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其发展是由北到南的,位于闽粤的汉人又
可分为广府系(即一般所谓的广东人)、客家系及闽海系(又称福佬系),这些民系的
形成,都是北方汉人(河洛人?)不同时期移民南下与当地原住民,即古百越人融合形
成的。
古籍曰:〝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南方之国越
为大,自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着者:岭南为南越,东冶(福
州)至漳泉为闽越,永嘉为瓯越… 。可见浙闽粤之地,自古为百越之地也。
其后北方汉人发生了几次大迁移。第一次是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平定南越(今广东
)。这五十万大军后来没回北方,与当地越人融合,成为今天广府人的祖源之一。秦末
,南越趁乱宣布独立,避开了中原的战火,延续了近百年偏安的日子。后来到了汉朝,
汉帝灭了南越及位于福建的闽越。至此,福建和广东 |
|
w*********r 发帖数: 5995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erwater (长期高价厚道人民币换美元),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汉民族的南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4 21:33:06 2010, 美东)
汉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其发展是由北到南的,位于闽粤的汉人又
可分为广府系(即一般所谓的广东人)、客家系及闽海系(又称福佬系),这些民系的
形成,都是北方汉人(河洛人?)不同时期移民南下与当地原住民,即古百越人融合形
成的。
古籍曰:〝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南方之国越
为大,自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着者:岭南为南越,东冶(福
州)至漳泉为闽越,永嘉为瓯越… 。可见浙闽粤之地,自古为百越之地也。
其后北方汉人发生了几次大迁移。第一次是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平定南越(今广东
)。这五十万大军后来没回北方,与当地越人融合,成为今天广府人的祖源之一。秦末
,南越趁乱宣布独立,避开了中原的战火,延续了近百年偏安的日子。后来到了汉朝,
汉帝灭了南越及位于福建的闽越。至此,福建和广东 |
|
c*********d 发帖数: 9770 | 3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11/11/3196639_512303957.shtml
2015-11-11东海若水斋
名为光家嘴的荒丘岗上,有一处奇迹:“学大寨”时修搞旱站,使用石材是见墓碑就挖
,最后居然留下了一处,墓的主人叫光时亨。光时亨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天崩地坼
的明季,他以其卑微之身,改变了历史的行程。
光时亨(1599-1645),字羽圣,号含万,桐城人。崇祯七年(1634年),光时亨举进
士而授四川荣昌知县。作为地方官,光时亨因果断放弃修桥,及时加固城墙,成功阻止
流贼的进攻,由此受到崇祯帝的亲自接见。面对崇祯帝的提问,光时亨又提出了许多建
设性意见,崇祯帝激动得站了起来——“上(崇祯帝)为起立,注视者三”。
光时亨差不多是个热血青年,《桐旧集》记曰“性刚直”,《桐城耆旧传》称其“少有
俊识,敢决事,性不能容恶”。崇祯年间的桐城,屡遭张献忠部屠戮,天灾也是不断,
三年的钱粮税赋都没收上来。地方压力巨大,结果挨打的百姓很多,收到的钱粮很少。
光时亨上书朝廷,减免了桐城的税赋。
“人臣既委质,食禄当不苟。受事令一方,此身岂我有。即...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616 | 40 转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wNDU2NA==&mid=205390328&idx=1&sn=
d1df2a51ae1e0ccb869bd0494fcd1a1a&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key=
2e5b2e802b7041cf6d6e593b39c64f1696b4de71a616824fd86351650968aa87bb43dfeeefa2
6f6f078698f16245049d&ascene=1&uin=MTQ0NDQzMDYwMg%3D%3D&devicetype=iPhone+OS8
.1.2&version=16010410&nettype=WIFI&fontScale=100&pass_ticket=
og4we9zGi4H52WE32MgEzCD8Gfws5gY1zlGY9myqueGk%2BbiVjkUG8T9ME8RMC9Gj
一、广东的历史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
有些外省人会奇怪...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洪武杀功臣、武将倒可以算是历史惯例,然而发展到血洗文官系统,就不能不说是
性格缺陷了,其典型案例如“空印案”。
如果非要换一个说法,可以说成是“阶级仇恨”。洪武出身于底层,对文官阶层有
仇恨心理也算正常。然而,把这种心理疯狂地表现出来,其实仍然是性格缺陷。
崇祯的性格缺陷更明显,无须举例说明,他最后的彻底众叛亲离,在历代亡国之君
中也是少有的。
崇祯很清楚官场上好人不多,谁都不可信;而文官阶层也很清楚明朝的皇帝好人不
多,大多数不是混蛋就是暴君,这个恐怕也不例外。而双方的所做作为,只能是加深了
双方的成见。
然而,暴君不一定亡国,混蛋也不一定误国。洪武、永乐都是暴君,却能开国定鼎
;宣德皇帝被称为蟋蟀皇帝,也是有为之君。
崇祯亡国的根源,大略是两个:
第一、明朝历时太久,很多事态已成积重难返。
外部满洲坐大倒未必有决定性,当年瓦剌把皇帝都劫走了,结果也没怎么样。但内
政方面,积弊难免年甚一年。最直观的就是明朝的宗室繁衍日多,耗费太大。洪武厚待
宗室,想的是让宗室拱卫皇权;然而宗室尾大不掉,实乃皇权的最大威胁。结果只能削
藩。然而,宗室的武力、权力虽削,经济待遇却未减,完全成了寄生虫。年...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143570/answer/68821824
为何崇祯不让太子和二王南下南京?
为何崇祯不让太子和二王南下南京?
晋有琅琊王活着逃到了南方;宋有康王活着逃到了南方;为何崇祯死心眼不让太子或者
永王、定王随便哪一个去南方呢?
关注者
274
被浏览
64,739
5
阜东
阜东
想得多,做的少,治疗中。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朝里的大臣是提议太子去南京。
但崇祯是自己想去南京。
当时朝中两派,一派想撤去南京,一派要死守(每个危难的时候都会有的两派)。本来
当时的情况就是更应该选择南撤,但东林党人为了打压政治对手,就说想南撤的是想逃
跑,不顾国家,只顾自己。
好死不死,明的历史上出过一个于谦,在更危险的时候守住过北京。于是东林党坚持不
让崇祯南下,只是提议太子南下。
问题是崇祯大爷想自己南下呀,但又没人敢在朝堂上提议(崇祯是个有黑锅只会让手下
背,自己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人。)即使他私下找了个大臣提议,结果那人都不敢说。
他自己去不了,不爽了,也不想别人爽,于是驳回了太子南下的提议。
崇祯是勤快,但水平也就现在一...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43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339 | 44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
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
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
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
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
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伤害广大群众。300多年后的
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替他抱屈:老天爷咋不让
他多干几年呢?
一个王朝的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老天爷曾经给
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
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是,僵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
把他和他的国家逼上了煤山。
南迁计划如何泡汤
第一次机会。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
万变。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周淮安
01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
这是一个天崩地坼,山河巨变的动荡时代。
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流贼”攻城略地。《明史》称“溃烂而莫可救”,两百七十
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
是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一个新政权的成立意味着敲响旧政权
的“丧钟”。
从飘忽不定的“流贼”到建立政权,从无政治主张的农民到明确“争天下”的集团,李
自成已经向崇祯亮明了“掘墓人”身份。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开始渡过黄河进攻山西,所向披靡,官民迎降。下一个目标十
分明确:将革命进行到底!进京赶考去!
摆在崇祯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死守京师,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不成功则成仁;二是
南迁,做战略性转移,迁都南京,重振旗鼓再图一战。
无论是崇祯,还是群臣,其实内心都很明白,第一个方案无异于痴人说梦。
继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克星”孙传庭潼关兵败身亡后,最后一支“听指挥
,能打仗”的明军主力已经不存在了。
分镇各地的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等将领虽然掌握有兵马,但朝廷实际上已指挥不动
,他们已经成了各怀鬼胎,有奶就是娘的地方军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后路。
... 阅读全帖 |
|
|
k******2 发帖数: 1396 | 47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
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
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
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
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
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伤害广大群众。300多年后的
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替他抱屈:老天爷咋不让
他多干几年呢?
一个王朝的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老天爷曾经给
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
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是,僵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
把他和他的国家逼上了煤山。
南迁计划如何泡汤
第一次机会。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
万变。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8 http://wemedia.ifeng.com/58143364/wemedia.shtml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开始渡过黄河进攻山西,所向披靡,官民迎降。下一个目标十
分明确:将革命进行到底!进京赶考去!
摆在崇祯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死守京师,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不成功则成仁;二是
南迁,做战略性转移,迁都南京,重振旗鼓再图一战。
无论是崇祯,还是群臣,其实内心都很明白,第一个方案无异于痴人说梦。
继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克星”孙传庭潼关兵败身亡后,最后一支“听指挥
,能打仗”的明军主力已经不存在了。
与死守北京的方案相比,“南迁”方案显然更具可行性。
一句话,“南迁”有钱、有粮、有兵,有现成的政府班子,如果不能东山再起,最不济
也可划江而治,保住半壁江山,不至于亡国亡天下。
“南迁”虽然好,对于崇祯而言,却隐含着一个巨大的道德风险。
堂堂一国之君,大明天子,竟然弃都城而逃,丧师失地,置黎民于水火,而且很可能一
去不回,如南宋一样偏安一隅。这既需要痛下决心,更需要群臣的配合,给个理由先,
给个台阶下。纵观中国历史,正常的表演程序应该如下:
群臣进谏:“形势危急!奔跑吧...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2 | 49 袁南生是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
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
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
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
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
,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
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
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
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
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
化、简单化。“愤青”容... 阅读全帖 |
|
l****p 发帖数: 27354 | 50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4/0911/c372327-25640593.html
就晚明的形势而言,未必没有“事在人为”的余地。但崇祯皇帝念兹在兹的是要一个“
万全之策”,害怕风险,绝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结果只能坐等亡国。
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因为把李自成写得像一个共产党员,颇受人诟病。但人们忘
记了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有那么一些人,可以为了某种原则、观念或看法,牺牲个人利益
甚至生命。这样的人,在中国的底层社会,也从来都是有的。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其
实就是中国底层社会中的这样一类人物。他们或许文化不高,但讲义气,急人所难,处
事公道,慈悲为怀,而且很有能量,在群众中颇有威信,于平凡中透着性格上的魅力。
笔者当年下乡时,也曾见识过这样的人物,甚至因为他们不是党员而颇感怅然。
《李自成》沉寂多年,如果就因为它的主人公太像一个共产党员,实在太让人遗憾了。
这本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不仅把明末农民战争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也充分展
现了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关外满族的强悍及其统治者的足智多谋,以及明末崇祯皇帝
空怀中兴壮志却无力回天的悲凉。
时过...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