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博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d
发帖数: 1924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诗集尽显帝王风范(zz)
明太祖御制诗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失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
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
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
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多卷。关于
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
- 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
- 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
- 赐赠臣下的诗作;
- 写景咏物的诗作。
1、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哓,音肖,话多也。战场初歇,杀气犹寒,金鼓在耳,谁耐烦尔秃驴之喋喋也。诗如其人,非秀才故
作壮语可能得者也。>
此诗是朱元璋在转战江淮中于行军时小憩所作。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身着戎装、雄姿英发的青年将
军...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2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18/15052214021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15:05 三联生活周刊
吴阶平与陈毅合影(摄于1966年)
3月9日,吴阶平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一代国医”吴阶平
“这条钢丝上走过的不少人都栽下去了,而使他身体保持平衡的杠杆两端,一头是
他精湛、高超的医术,另一头则是他的政治敏感与审时度势的本领。”
主笔◎李菁
“吴家医院”
2004年9月的一天,协和医学院前副院长董炳琨接到来自吴阶平的电话。吴阶平希
望董炳琨给他写一份生平材料,“重点要对一生做出评价”。今年88岁的董炳琨曾与吴
阶平一起搭档过。董炳琨觉得这个特殊任务难度很大。“可是他说,要是不困难也就不
找你了。”一个月后,吴阶平把董炳琨约到自己的疗养地,两人倾心交谈了几个小时,
吴阶平后来还把自己写的12篇回忆文章交给了董炳琨。吴阶平的一生,由此也被清晰地
被勾勒出来。
“吴家兄弟就可以开一个医院。”吴阶平兄弟4个,他排行第二,原名“泰然”,
“阶平”是他的号。吴氏四兄弟都就读于协和...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87
4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举入仕而为一、二品...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2056
5
只有你最后一句话表明你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但还是对一个小调侃反应过激。
前面大段内容都没必要,我没时间也没必要关心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倒是你可以
在你工作学习之余动员你美国同事写中国人名字的时候用汉字,以免文化信息丢失,也
避免今后让清华教授犯常凯申的错误。
最后,还是很欣赏你的文字和博学。
w****j
发帖数: 558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努米底亚事务略 - 59
然后略谈一下Juba II学术上的成就。他的后辈Pliny和Plutarch对他评价都很高,
Pliny说Juba II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而不是他的国王身份被人们所纪念。
Plutarch的话说他是最博学的希腊学者之一,是最有学问的国王。而基督教学者
Tertullian说过,Juba II是前基督教时期最伟大的学者(呵呵,基督教开始出现在视
野里了,不过我可无意在这里挖坑)。Juba II的作品在他死前就广泛流传,但传到现
在的不多。我们能够发现的最早引用其作品的是一世纪中叶的医学家Dioskourides,之
后,Pliny和Plutarch在发掘整理Juba II的作品上做了很多工作。现存的Juba II著作
残篇片段有大概100多段,一半来自Pliny的Natural History。但之后,Juba II 的作
品渐渐散失,到AD 200,Athenaios和Aelian是最后大量引用Juba II作品的学者了。
Juba II是在罗马的贵族家庭成长的,他的很多作品是用希腊语写的,比如On Arabia。
不过现存的片段大多是拉丁语形式。可能Augustus不喜欢希腊...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739
7
过分们都太JB懒了,有空的话挑挑这里的刺吧:
中国抗战击毙日军将领考
3、毙命与中国无关或不是中国直接击毙的:9人
▲可信程度,流水号,姓名  ,日文写法,军衔,职务,死亡日期,死亡地点,
死亡情况,将其击毙的单位[日方资料或子乔按语]
▲怀疑  ,No.096,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大将(追元帅),联合舰队司令长
官,1943-4-18,布干维尔岛,战死,美军与军统合作[子乔按:《毙命全记录》第83号
;资料一:“昭和18戦死者”;据《毙命全记录》称:山本五十六和高田六郎之死,先
是国民党从八路军处获得了日军的三种密码本,然后军统破译了日军电报,通知了美军
,由美军将其击毙,但是此说有不少人表示怀疑。我觉得,即使确有其事,算作中国的
战绩也非常勉强,因为这只是提供情报,属于援助的性质,不是直接参战,否则美苏对
中国抗战援助了那么多,战绩又怎么算?]
▲怀疑  ,No.045,高田六郎,高田六郎,少将(追中将),吴镇守府病院第1部
部长,1943-4-18,布干维尔岛,战死,美军与军统合作[子乔按:《毙命全记录》第84
号;资料一:“昭和17年11月10日聯合艦隊軍医長,昭和 18年...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
【作者简介】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邮编:210016
【摘 要 题】现代人物研究
【正 文】
在孙中山时代,国民党内唯孙马首是瞻,无论是在领导权或是在理论权威性上,党
内没有人敢于超过孙中山而凸现自己。那些舞文弄墨的国民党文胆们,如胡汉民、戴季
陶等人,也只不过埋头于为孙中山的思想理论做进一步的诠释工作而已。但到了1926年
,国民党进入蒋介石时代以后,由于蒋氏长于行动的特色,使其在理论上显露出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内出现了多种理论派别,他们都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继承者
自居,并对之加以大同小异的各自解释,演变成为不同的“三民主义”理论流派。在20
世纪30年代前后,这些论说成为蒋介石时代国民党思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蒋介石不算是一个理论家,在他一生中所崇尚的是“行动高
于理论”的原则,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力行主义”。在他统治中国的几十年内,先
后由他的秘书陈布雷等人代笔,按照他的意图,对国民党的政治理论多次进行了修订和
阐述,而蒋本人除了由他人代写的各种演讲稿、报告书外,并没有出...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240
9
博学!受教了。
o****d
发帖数: 5454
10
文明就是多数不能对少数暴力?那这个文明不是我们需要的,那是shit!
合乎当时法律和制度就是好的?那永远不用改革了,就是当时制度法律引起人民矛盾,
所以才要改革,但是剥削阶级是不允许改革的,只有靠暴力革命来革除它了。
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只要法律偏向剥削阶级,就该把政府解散,修改法律,不同意就暴
力推翻,彻底洗牌。
只要有欺压剥削,你就该起来操翻欺压你上层阶级,哪怕他们”博学多才“,极富“文
明”,剥削阶层,贵族就是寄生虫,有了知识文化,只不过是博学的贵族寄生虫,一棵
树长了寄生虫不该杀虫么?
R*****d
发帖数: 1148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努米底亚事务略 - 59
☆─────────────────────────────────────☆
whctmj (马甲) 于 (Fri May 6 03:07:22 2011, 美东) 提到:
然后略谈一下Juba II学术上的成就。他的后辈Pliny和Plutarch对他评价都很高,
Pliny说Juba II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而不是他的国王身份被人们所纪念。
Plutarch的话说他是最博学的希腊学者之一,是最有学问的国王。而基督教学者
Tertullian说过,Juba II是前基督教时期最伟大的学者(呵呵,基督教开始出现在视
野里了,不过我可无意在这里挖坑)。Juba II的作品在他死前就广泛流传,但传到现
在的不多。我们能够发现的最早引用其作品的是一世纪中叶的医学家Dioskourides,之
后,Pliny和Plutarch在发掘整理Juba II的作品上做了很多工作。现存的Juba II著作
残篇片段有大概100多段,一半来自Pliny的Natural History。但之后,Juba II 的作
品渐渐散失,到AD 200,Athenaios和Aelian是最后大量引...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近代错过的几个发展时机

真是笑话,你自己代表谁就说别人可笑,连点货都拿不出来,纯粹是人身攻击来炫耀你
自己的博学?真是可悲
y*******w
发帖数: 5917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近代错过的几个发展时机
看看你的帖子,你反驳了我的反驳了么?是你自己在选择性回答,纯粹人身攻击.就举
个例子,你倒是说说你的"总是高层摘桃子"又怎么体现在老毛的政权上了?
对付你这些可笑的言论,根本不需要博学,一般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完全驳倒,
G********C
发帖数: 456
14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十大恩爱名人夫妻
沈从文与张兆和
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就因写过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诗人
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
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
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1969年初冬了,沈从文作为反动文人要下放改造的前夕,此时
的张兆和已经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挑粪种田。张允和去看沈从文。一个人生活的沈从文屋
里一片狼藉,乱糟糟的东西,简直无处下脚。闲聊了几句后,张允和要走了。沈从文突
然说:“莫走,二姐,你看!”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
又像笑的对张允和说:“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
十分羞涩而温柔。张允和说:“我能看看吗?”沈从文把信放下来,又像给又像不给,
把信放在胸前温了一下,并没有给她。张允和正觉得有些好笑。沈从文忽然说:“三姐
的第一封信,第一封。”接着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
伤心又快乐。
巴金与萧珊...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2538
16
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我说的就是古人,当然了,这古人说的不是现在这个刘跨越,而
是刘跨越似的官员。这位古人就是三国时的和洽。我曾计划在历史版发一个《乱侃三国
》系列,专门聊一些被大家忽视而实际上颇有聊头的人物,而和洽就是其中之一。本来
已经发了一篇关于虞翻的了,下一篇就是和洽,现在既然刘跨越和撞车事故闹得这么大
,我就发在这里,毕竟菌版是我的老巢。
先说说和洽其人。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人(今河南西平县),汉末举孝廉,初投刘表,后投曹,拜
丞相掾属。曹操封魏王后拜和洽为侍中,魏文帝时拜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明帝时进
封为西陵乡侯,转为太常,死后谥为简侯。侍中是内朝官,秩“比二千石”,非博学高
德之士不得担任,是曹操的亲信顾问,而光禄勋和太常都是九卿之一,太常是九卿之首
,可见和洽深为曹氏三代核心重用,是响当当的重臣。《三国志.和洽列传》评曰:“
和洽清和干理,一世之美士也。”
但也正是由于和洽是内务官,声名在历史书中并不特别显赫。他之所以能引起后人注意
,多半还是沾了两人的光:崔琰、毛玠。熟悉三国正史的都知道这两位是曹操的股肱大
臣,他们负责官员的考核与任用,基本相当于现在负责中组部...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调度长安路生:安姓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
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
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
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
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
,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
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明朝科技,贴一篇老文
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一、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
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二、数学物理篇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
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19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图)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网络图片)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1948 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
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
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
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 登机南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高级知识份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
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抢救大陆学...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1585
20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过此事 现在把它贴出来
据《史记》卷八十七载,在秦中央朝廷,设有一种宫邸学校,如“赵高受诏,教习胡亥
,使学以法,习数年。”这大概可以说开皇族子女教育之风气。重点也是“以法为教”。
又据前些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载,秦普设于郡县的官学叫“学室”。“学
室”的学生称“弟子”。“弟子”必须是“史”的儿子。“史”相当于政府各级机构里
的书记、档案员等低级文吏。“学室弟子”皆立有名籍,政府官员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
,可以役使他们、鞭笞他们,但他们可以免除兵役和徭役,这是很大的优待。
“学室”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习法令,法令教育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耳。”(章学诚《文史通义·史
释》) 二是学写字,书写姓名,识名物。《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是当时
“学室”教学的三本教材。“学室弟子”经考试合格之后,便可以毕业做官。
我猜测刘邦既然做了官 想必是受过官学的教育的
C********g
发帖数: 965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费尔马大定理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156
·叶 厚·
1. Pythagoras Theorem
这要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讲起。
那时候的天空比现在的洁净,海水比现在的蓝。年轻的毕达哥拉斯周游列国,据说他往
西到过不列颠,往东到过印度。到印度恐怕只是传说。他是孜孜不倦的学生,在世界各
地学习各种技术,比如巴比伦人交易中用的算术,埃及人测量大地的方法。他有个奇异
的信念,就是这些琐碎复杂的技术后面有个永恒的无处不在的力量。他把它叫成“哲学
”。
二十年之后他扬帆回到家乡。这是爱琴海中的一个小岛--萨莫斯。他计划成立一个哲学
学校,但没能实现。博学的毕达哥拉斯被委以重任,致使他公务繁忙。他随即离开萨莫
斯,到遥远的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当时那里是希腊领地,当地最富有、最有声望的米
罗,是大力神Hercules式的人物,12次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毕达哥拉斯与之交往甚厚
,在米罗的帮助下他成立了一个类似教会的秘密组织,“毕达哥拉斯兄弟会”。兄弟会
坚信数学是打开这个世界的密匙;他们研习并分享世界的秘...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说《屠城校尉司徒》ZT
屠城校尉司徒
公元前331年,马其顿军Hetairoi骑兵队的伟大战士NEWAVATAR因为在高嘎美拉之战的
战功,
切罗塔斯的推荐以及他与Hephastion的友谊(当然,已经是过去式),获得亚历山大大帝
的赏
赐,幷被提升为伊拉克总督.
(注:据考证,伊拉克是远古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小城邦,曾被西方的蛮族美利坚人征服多
年,
在亚力山大扫平美利坚人之后,伊拉克成为马其顿帝国的属邦.1845年,一个英国考古
学家
找到伊拉克古的遗迹,记有NEWAVATAR名字的纸草奇迹般的完好,幷被送到英国,今天由
大英
博物馆收藏).
新任的伊拉克总督出身名门,他的身材健美而匀称,据说他就是Myron掷铁饼者的模特
儿.而
他对哲学的探究与深思,使他成为希腊上层社会的典范.很不幸的,因为美德与英俊的
外貌,
NEWAVATAR总觉得大帝平时看他的眼神,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暧昧…大帝在远征印度之
后,
脾气变的古怪,许多长期追随着他的将军遭到毫无道理的杀害.感谢众神的庇护,在多
年的
杀戮中NEWAVATAR都因为远居偏陲而幸免.但是在公元前323年的一个夏日,大帝的死讯
传到
小亚细亚的时候,NEWAV...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3
很正常,就像马克思韦伯的书 新教伦理跟资本主义精神一样,描写西方的部分很在行
,但是作者到底有多博学,能够断定别的文明就不行了?
s****n
发帖数: 8912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帝制不复,锁男不幸福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帝制不复,锁男不幸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9 01:30:59 2011, 美东)
中国古代妻妾的地位和性生活安排
《晋书》中记载了女诗人苏蕙的生活。苏蕙是晋代州刺史窦滔的夫人,因美貌博学,深
受丈夫喜爱。但是,窦滔还宠爱一位能歌善舞的妾赵阳台。有一次,出于嫉妒,苏蕙把
这个妾痛笞了一顿,并且,当丈夫调任时,她也拒不随同前往。因此,他丈夫带着妾去
赴任了。后来,苏蕙悔悟了,作了一首八百多字的回文诗,她把诗绣在绢上送给丈夫,
于是,丈夫在她一片真情下感动了,复又和好如初。
又如明代书画家赵孟的夫人管道升,自小受良好的文学熏陶,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
女诗人,她与丈夫志同道合,又深为朝廷赏识,婚姻美满,但她曾作过一首《我侬词》
,这是她因丈夫要纳妾,夫妇俩发生争吵时写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559
25
估计是杨82研究量子力学中的毛粒子的时候, 要考虑延安整风的相互弱作用吧
z***c
发帖数: 2959
26
名单里面没有杨奎松
w*******s
发帖数: 559
27
那是为了保护杨奎松 --老将
o**4
发帖数: 35028
28
金牌欠李将军1000伪币还了没?
n*******1
发帖数: 4152
29
这致谢里面好像没有一个是南大历史系的人。 董健是文学院院长。
w*******s
发帖数: 559
30
他跟南大历史系的领导闹得非常僵, 杨奎松要把他调到华东师大, 他自然乐意,但是
邵华(毛少将的母亲)亲自给华东师大的校长打电话施压,结果也黄了
w*******s
发帖数: 559
31
这个高华的研究项目, 我看完全可以申请福特基金啊? 好歹有些资金周转,也不至于
英年早逝, 福特赞助一下, 也比赞助副总理王岐山靠谱多了
y*******2
发帖数: 300
32
后记提到了颜世安教授还有南大历史系资料室的老师们。
d********f
发帖数: 43471
33
南大历史系除了高华其他人的水平也就和我差不多
s******g
发帖数: 3841
34
这话你就说大了,我知道的有好几个都相当厉害
毕竟也是国内前三的
s******g
发帖数: 3841
35
这话你就说大了,我知道的有好几个都相当厉害
毕竟也是国内前三的
b*****e
发帖数: 53215
36
论挖坑,高华也不如你啊
j****c
发帖数: 19908
37
茅家琦和钱乘旦的水平怎样?
g*******0
发帖数: 3240
38
这两位水平都很高.
X****s
发帖数: 272
39
没张鸣这厮啊
怎么张老师整得好像他是高教授惟一挚友一样
现在已经开始代言高教授了。
w*******s
发帖数: 559
40
记得好像是朱学勤说过四川地震是天谴?  真是物以类聚啊 以后左哥薄熙来上台,
就按这个名单抓人, 应该不会有错
p*******5
发帖数: 6446
41
老杨进去之后小翁怎么办?
kx
发帖数: 16384
42
现在监狱已经人性化,普世化了
家属也可以随牢了

台,
s****7
发帖数: 2507
43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而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因为:第
一,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第二,要巩固统治
,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第三,全国统一,封
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
,被地方官员操纵的察举制和被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隋
文帝正式废“九品中正制”。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一般认为,进
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到唐代,科举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
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
(二)科举的科目
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
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
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是固定时间举行的...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44
被踩到尾巴以后的征状通常就是出现“在微博上谈过历史”-》“历史是从微博学的”
这样奇妙的逻辑。
v***a
发帖数: 452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文字獄嚴重麼?
辫子是新朝雅政,文字狱是个好政策,清代思想没有被束缚,戴,阎,纪,傅,孙,钱
。。。这些叫的响的,都不是晚清的,也不是承袭明朝的。
总体来说,你需要多加学习,博学多识,堂屋乃大,古人说,读书不过万卷,怎么能轻
下断语
w********l
发帖数: 11447
46
嗯,挺博学的,是这个原因
s***r
发帖数: 1480
47
兄弟博学啊,谢谢。
c*********2
发帖数: 3402
48
http://yanchh.blog.ifeng.com/article/16149266.html
颜昌海的博客
http://yanchh.blog.ifeng.com
2012-02-04 17:29:42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
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部长
的陈雪屏,奉蒋“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
知识份子。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
府教育部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
贻琦、胡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
派的飞机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
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人看过这本书么?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9时23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树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
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
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
只好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
,继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
,也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 阅读全帖
g****o
发帖数: 23
50
晋武帝(236~290年),即司马炎,晋朝的建立者。咸熙二年(265年)即父司马昭之位为
晋王,后代魏称帝。于十五年后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怂恿皇室高官不纳税、衣
食客,生活荒淫无度,不理政务。其死后不久,全国陷入四分五裂的混战局面。
泰始元年十二月,司马炎篡夺了魏朝的天下,建立了晋国,都城在洛阳,历史上根
据庙号称司马炎为晋武帝。即位的时候司马炎正值壮年,他很想有一番作为,因此执政
比较清明。
司马炎做了皇帝以后,他的妻子杨氏自然就成了皇后。杨氏原名叫杨艳,字琼芝,
是弘农郡人。她的父亲名叫杨文宗,曾在魏国出仕为通事郎,母亲赵氏在生下她之后不
久去世。她被寄养在舅舅的家里,舅母慈祥仁爱,亲自乳养杨艳,而请他人来哺乳自己
的孩子。最后将杨艳抚育成人,待杨艳长大后又回到父亲那里随着后母段氏一同生活。
杨艳长大后出落得异常美丽,而且从小博览诗文典籍,写得一手好字,女红也极为
娴熟,可谓是个秀外慧中的好女子。后来魏国权臣司马昭听说了杨艳的名声,便为儿子
司马炎娶了杨艳作儿媳,婚后司马炎夫妻关系很融洽。杨艳很被司马炎宠幸,生下了毗
陵悼王司马轨、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以及平阳、...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