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Poetry
标 题: 博尔赫斯与日内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1:03:41 2012,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倾斜的坡道上,...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倾斜的坡道上,彩石勾勒出最初的日内瓦共和国。这个国家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却也
是城堡钟楼俱全。1694年12月的一个寒夜,城堡内的妇人听到窗外的响动,探身即见攀
墙而上的士兵。她机警地泼下滚汤,士兵被烫得大叫。叫声警醒了城中居民,众人奋起
抗敌。这场...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Poetry
标 题: 博尔赫斯与日内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1:03:41 2012,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倾斜的坡道上,...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472 | 4 我在青年时代开始读博尔赫斯,当时他还未成为国际著名作家。
在那些年头,他的名字是一群初出道者的暗号,读他的作品则是少数
几位行家里手的秘密膜拜仪式。在墨西哥,1940年前后,我们这些行
家里手由一群青年人组成,偶尔也会有一位不那位热情的老党人:何
塞·路易斯·马可内斯、阿利·楚马塞罗、哈维尔·比利亚鲁蒂亚,
还有另几个人。博尔赫斯是作家的作家;我们经常通过那个年代的杂
志追读他。我从《南方》杂志连续数期读到他一系列出色的短篇,这
些短篇后来在1941年汇集成他的第一个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
。
我还保留着那个旧版本,蓝色大理石花纹硬皮封面,白色标题字
,以及那支用较黑的墨水绘出的箭,指向南方--与其说是地理上的,
不如说是玄学上的南主。我一直读着它,并默默与它的作者对话。作
者消失在他的作品背后(这是在名声把他变成一个受害像之前的事)
;有时候我甚至会幻想博尔赫斯本身是一个虚构的人。
第一个怀着惊奇和热情跟我变起博尔赫斯其人的,是阿方索·雷
耶斯。他极敬重博尔赫斯。但他欣赏他吗?他们的品味很不同。是那
种把同行拉在一起的愉快的"反巧合"事件,使他们找到共同点:对博
尔赫斯来说,这位 |
|
o**a 发帖数: 472 | 5 伊塔罗·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意大利小说家,
以想象诡谲,风格多变, 擅长杂糅实际和幻想以及抽象的
哲学和科学观念,并诉诸具体生动的叙事方式呈现, 而闻
名国际文坛。美国小说家约翰·嘉德纳(John Gardner) 称
赞他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 另一位著名的小
说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夸他是“最有魅力的
后现代主义大师”。在古代经典作家方面,论者常拿他比拟
薄伽丘、但丁、伏尔泰、斯威夫特等人,意大利当代著名学者兼小说
家艾
柯(Umberto Eco)说:“伊塔罗·卡尔维诺的想象宇宙以微妙的均衡
,摆
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Leibniz)之间”;在现代和后现代作家方
面,他
常与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相提并论。
有位叫迈克尔·伍尔(Michael Wool)的批评家在谈论《如果在
冬夜,
一个旅人》时,推崇他是“构思缜密,幻想神奇,用字精准而可信的
建筑
师”,并把他的文学空间定位在“博尔赫斯之东和纳博科夫之西的地
方,
博尔赫斯梦见图书馆,纳博科夫神驰文本和评论,而卡尔维诺描绘数
以亩
计的脆弱的印刷品,搜集成卷 |
|
g***m 发帖数: 465 | 6 在下喜欢博尔赫斯,就是因为他的作品象Echer的画一样给人一个极度扩张而无边无际的
想象空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玄学趣味在这里更有助于体会他在书中所提到的世界。事
实上,在这点上博尔赫斯更多的成为了中国思想的传承者,他的一个偶像便是伟大的庄子
。
简要提一个自己映象深刻的故事。一个国王到另一个国家作客,主人让他进入一个迷宫,
在那里幻像丛生,国王历尽艰险未能逃脱,耻辱的获得帮助后方能出来。当这个国王成为
主人的时候,他把客人带到了无际的沙漠,虽然什么都没有,可是客人却葬身此地。
******************************************************************************
**
这是一位退休的图书馆馆长、双目失明的老人、一位女士的丈夫、作家和诗人。
就这样,晚年的博尔赫斯带着四重身份,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岸,开始其漂洋
过海的短暂生涯,他的终点是日内瓦。就像其他感到来日不多的老人一样,博尔赫
斯也选择了落叶归根,他如愿以偿地死在了日内瓦。一年以后,他的遗孀接受了一
位记者的采访。
玛丽娅·科达玛因为悲伤显得异常激动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 12:48:26 2014, 美东)
化石
如今,除了写出下一首,
我于诗还有什么奢求?
但愿它一经写出,就成为
定在奔腾河水之下的石头。
时间,流过以后,
会将它纳入自己的范畴。
有一天,时光流转,
我会再次回来,
在最后的审判之后,找到它,
经过无数世纪的沙粒,
经过埋没又复生的记忆。
被磨砺得闪亮的石面上
细微的纹理与图案
提醒我曾经历的沧海桑田,
以及所有分行的流水,
押韵的高山。它也提醒我
曾在词语里创世,
在想象里生活。
再也用不着证明
过去只是虚构的存在,因为
它石化了我在诗里虚度的光阴。
(2014.1.2)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5 17:05:58 2014, 美东)
哈哈。
你这一首很好哎,我读了很多遍。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诗艺》。博尔赫斯的那一首
更丰富思辨,你这一首更有张力和动感
《诗 艺》...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 12:48:26 2014, 美东)
化石
如今,除了写出下一首,
我于诗还有什么奢求?
但愿它一经写出,就成为
定在奔腾河水之下的石头。
时间,流过以后,
会将它纳入自己的范畴。
有一天,时光流转,
我会再次回来,
在最后的审判之后,找到它,
经过无数世纪的沙粒,
经过埋没又复生的记忆。
被磨砺得闪亮的石面上
细微的纹理与图案
提醒我曾经历的沧海桑田,
以及所有分行的流水,
押韵的高山。它也提醒我
曾在词语里创世,
在想象里生活。
再也用不着证明
过去只是虚构的存在,因为
它石化了我在诗里虚度的光阴。
(2014.1.2)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5 17:05:58 2014, 美东)
哈哈。
你这一首很好哎,我读了很多遍。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诗艺》。博尔赫斯的那一首
更丰富思辨,你这一首更有张力和动感
《诗 艺》... 阅读全帖 |
|
v*******n 发帖数: 104 | 9 昨晚读博尔赫斯,有一篇提及神学观点,某位
神学家说道他终于发现了圣子的真相。为了拯救
人类,圣子所做的不应当仅仅是戴上荆棘冠,被
钉在十字架上;他所受的痛苦,误解远远超过十字
架的刑罚;他选择了最卑贱,最无解脱的苦难:
他选择了作犹大,然后自杀。选择了地狱,而且
永远被人责备和咒骂。
看的人毛骨耸然。
另外,他的主题很多是背叛和出卖。 |
|
y*********n 发帖数: 1059 | 10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著
王央乐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
在利德尔·哈特所著的《欧战史》[利德尔·哈特(1895~),英国军事作家,其《
欧战史》于1934年出版。]第二十二页上,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记载:十三个团的英军(
配备着一千四百门大炮),原计划于1916年7月24日向塞勒—蒙陶朋(法国地名)一线
发动进攻,后来却不得不延期到29日的上午。倾泻的大雨是使这次进攻推迟的原因(利
德尔·哈特上尉指出)。当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是下面这一段由俞
宸博士口述,经过他复核并且签名的声明,却给这个事件投上了一线值得怀疑的光芒。
俞琛博士担任过青岛市Hochschule(德文: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员。他的声明的开头
两页已经遗失。
……我挂上了电话。我立刻记起了这个用德语对我说话的人。他是理查·马登上尉
。马登竟然在维克托·鲁纳贝格的公寓里!这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工作完蛋了,而且—
—不过这似乎是次要的,或者对我来说是次要的——我们的生命也完蛋了。这意思就是
说:鲁纳贝格已经被捕,或者被杀。(编者按:这是毫无根据的恶意的胡说八道。真相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1 去过这个广场,可惜不知道有卢梭和博尔赫斯的故居。她跟我一样喜欢考古找墓,哈哈
。写得漂亮!
。” |
|
p*********y 发帖数: 1617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poetsociety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博尔赫斯的小说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un May 9 18:46:10 2004) WWW-POST
写了一个间碟杀人的故事,为什么又写到小说的构思,两者有啥联系?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6 22:05:11 2014, 美东)
博尔赫斯的诗,是老人的美学,要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种迟缓的强度”。
贴三首我觉得特别精彩的博诗给你看看
《局限》
有一行魏尔兰的诗,我再也不能记起,
有一条比邻的街道,我再也不能迈进。
有一面镜子,我照了最后一次,
有一扇门,我将它关闭,直至世界末日降临。
在我图书室的书中,有一本
我再也不会打开——现在正望着它们。
今年夏天,我将满五十岁,
不停地将我磨损啊,死神。
《雨》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 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 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 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幕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 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 他没有死去。
《分离》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4 你去过卢梭和博尔赫斯故居吗?我以前都不知道。这个广场倒是可能去过,非常眼熟。
不过瑞士的广场也大同小异,哈哈。这个作者杜琳琳,常在华夏文摘上发文章,华夏文
摘比买卖提更早,成员也更老,以前聊六四的非常多,都是反政府的呼声。现在政治气
息淡了很多。华夏文摘每周一期,文章都是挑选出来的,比买卖提的灌水文章强不少,
哈哈。杜琳琳有文集在国内出版。我自己也喜欢玩故居啊坟墓啊博物馆这些,但觉得这
种文章很难写,一般人对这些故居名人不了解,写得太深别人没兴趣,太浅又容易泛泛
。这篇好像有点dense,很引经据典,但好像趣味性就削弱了点?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6 22:05:11 2014, 美东)
博尔赫斯的诗,是老人的美学,要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种迟缓的强度”。
贴三首我觉得特别精彩的博诗给你看看
《局限》
有一行魏尔兰的诗,我冉也不能记起,
有一条比邻的街道,我再也不能迈进。
有一面镜子,我照了最后一次,
有一扇门,我将它关闭,直至世界末日降临。
在我图书室的书中,有一本
我再也不会打开——现在正望着它们。
今年夏天,我将满五十岁,
不停地将我磨损啊,死神。
《雨》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 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 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 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幕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 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 他没有死去。
《分离》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化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6 22:05:11 2014, 美东)
博尔赫斯的诗,是老人的美学,要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种迟缓的强度”。
贴三首我觉得特别精彩的博诗给你看看
《局限》
有一行魏尔兰的诗,我冉也不能记起,
有一条比邻的街道,我再也不能迈进。
有一面镜子,我照了最后一次,
有一扇门,我将它关闭,直至世界末日降临。
在我图书室的书中,有一本
我再也不会打开——现在正望着它们。
今年夏天,我将满五十岁,
不停地将我磨损啊,死神。
《雨》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 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 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 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幕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 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 他没有死去。
《分离》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 阅读全帖 |
|
x**8 发帖数: 1165 | 17 当马原面对死神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宗陶
12月8日,北京保利剧院,话剧《培尔·金特》大幕已落。孙海英在后台还魂。高大的
马原迈进来,眼睛里汪着的泪扑簌簌落下。马原又哭了。
他给了孙海英一个大力拥抱:“一生有这么一刻,值了!”马原断言,孙海英凭借塑造
培尔·金特,足以比肩《武训传》中的赵丹、《茶馆》中的于是之、《哗变》中的朱旭。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最具哲学意味的作品,此前只有中戏老院长徐晓钟在80年代内
部排过,没有公演。故事讲的是老年培尔路遇死神的使者,要被带走,他请求说,等等
,于是从头一段段回忆,他历险、辗转、起伏的一生——少年,青年,老年;浪荡子,
骗子,富豪;追女孩,撒谎,孤注一掷……他是特别聪明、完全能驾驭人生的那种男人。
2009年末的马原 图/张驰
当年在西藏的家 图/张驰
马原在西藏。1983年,朋友裴庄欣为他画了这幅画。2005年,裴庄欣想买回,马原拒绝
了 图/张驰
第一场幕落前孙海英在台上高声念白:“已故的培尔·金特直到死的那一天,始终保持
着自己真正的面目!”剧情展现的,恰恰是培尔如何把它丢掉的。丢了自己,去找;又
丢了,再找,人生好像不断在重复这两...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5317 | 18 今年回国跟一位获过鲁奖的作家吃饭。席间,我ld突然抛出一个问题,“说出最喜欢的
三位作家”。我不知他突然提出这个是害怕冷场,还是要制造更大的冷场,只能硬着头
皮憋出三个名字——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和杜拉斯。没想到那位作家居然大为高兴,说
我心中的三个名字有两个和他重合,从一人阅读品味可知其悟性云云。我听得冷汗直冒。
Ld前两天说,“那么多博尔赫斯的作品你都没看过,居然敢说博尔赫斯?”惭愧。我第
一次看博尔赫斯的作品是英文版的,作者名字叫Borges,半文盲我没有对应上其中文名
字,只是看过文章后觉得,世界上还有人把谜语当小说写啊。待知道该神人便是大名鼎
鼎的博尔赫斯,便将中文版找来看过一遍,翻译太差,只好又回头去读英文版。如此几
番,自觉作者字句已深入我心,即便没看过他的几篇小说,也厚颜无耻的将人家引为知
己。我觉得博尔赫斯的伟大之处在于,和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些科学巨人一样,人
家想的不是此时此地、此岸彼岸,而是时间、永恒、宇宙、神。
不过既然他这么伟大,我一天只能消化一两篇他的短篇是难免的了。故而迄今为止,我
还是没看过他的大部分文章。
卡尔维诺,我不好意思不提他。博尔赫斯是眼睛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委内瑞拉下令逮捕前国会议长 称涉嫌刺杀现总统
2018年08月09日 05:12 海外网
胡里奥·博尔赫斯胡里奥·博尔赫斯
海外网8月9日电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地时间8日下午,委内瑞拉最高法院下
令逮捕前国会议长胡里奥·博尔赫斯(Julio Borges),称他涉嫌暗杀现任总统尼古拉
斯·马杜罗。
同日,最高法院还要求起诉已被逮捕的另外一名国会议员胡安·瑞桂森(Juan
Requesens)。在被逮捕前,胡安·瑞桂森是委内瑞拉国会副议长。胡里奥·博尔赫斯
是委内瑞拉著名的反对派领导人,后流亡到哥伦比亚。目前两人均否认参与刺杀总统马
杜罗。
据外媒早前报道,4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出席一场军队纪念活
动电视讲话时,现场发生了爆炸。爆炸发生在马杜罗所在的演讲台附近,几架装有炸药
的无人机引爆了演讲现场。
马杜罗事后指责右翼反对派和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领导的该国右翼势力刺杀自己。
马杜罗表示,爆炸后马上开启了调查,初步证据表明这次“刺杀行动”可能是右翼组织
的阴谋,有一些作案者已经被逮捕。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7日晚,马杜罗在全国电视转播的节目中表示,已经被
捕的嫌疑...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20 “请自觉删除严重pa贴,否则班务会在十分钟内删除。”
你们看,用大白话讨论通俗喜剧片的弊端就在这里。会被严重pa。
现在让我来转上一篇很有典故的陈年旧文,看看是不是就好多了:
标 题: [转载] 马加爵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
【 原文由 idiotbird 所发表 】
博尔赫斯在他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青岛大学前英语教
师余准博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名德国间谍。他获得情报,英军布置了十三个师的兵
力向塞尔──蒙托帮一线发动攻击;并且得知英军炮兵阵地在阿伯特。余准需要将此重要
情报迅速报告给德国军队,但与此同时,一个英国特工马登上尉却正一刻不停的追踪着他
。余准在随时会被逮捕的紧急情况下,采取了奇特的方式──在被马登追捕的时间里,去
了一所小径分叉的花园,在那里打死了一个名叫阿伯特的人,第二天报纸报道了这则新闻
,阿伯特和余准的名字同时出现在报纸上。余准便是以此方式通知德国,英军的炮兵阵地
所处位置的名字。
在这个故事里面,穿插了一段哲学思辩的对话。余准走进的阿伯特家的花园,是一座
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将此比作时间。余准与阿伯特的对话就是讨论时...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21 向王先生致敬!
通过他的翻译读到了聂鲁达、博尔赫斯。
翻译家王永年去世享年85岁
2012年07月24日13:20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弘
21日凌晨三点,翻译家王永年先生在北京宣武医院走完了他85岁的人生之旅,记者
从其女儿王绛处获悉,王永年追悼会将于25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举行。
一生勤奋,译作等身
王绛称,父亲去世主要是因为患了肠梗阻,医生说也不能排除肠里面长肿瘤的可能
性。父亲在住院之前已经骨折,身体不是很好,自己近八个月来一直在身边照顾他。在
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因为身体比较虚弱,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王绛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说,父亲生前和《洛丽塔》译者、翻译家主万关
系较好,主万先生生前,自己曾多次去他家拜访。在照顾父亲的这八个月里,父亲多次
讲到自己的生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身学习。
”他以前在新华社上班的时候,也做一些文学的翻译工作,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他去
世的时候就是凌晨三点。王绛觉得,他再也干不动了才去世的,他要休息了。他最后翻
译的一本书是80岁以后直接从原文翻译的意大利作家艾柯的《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
,但是...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1232 | 22 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在那之前的半年多里,我不知不觉地迷上了希区柯克和博尔赫斯。我废寝忘食地读他们
的作品,时常不知不觉地陷入思维的怪圈。最初,我否认自己陷入了思维的怪 圈,我
觉得所谓的思维的怪圈恰恰是我的思维模式与两位大师的思维模式有所重合的产物。我
还以此断定自己和希区柯克、博尔赫斯是同一种人,我认定两位大师是 我的神交之友
。尽管,希区柯克和博尔赫斯原本并不相同。
读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品味他笔下那些超人意料的结局,我收获了人生中第一条
自己独有的认知: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这条认知让我对人生中 的一些
困惑霍地释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是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一
切都在变化中,包括爱恨情仇、包括富贵和贫穷,甚至包括活着和死 去。当我认识到
了这一点,我猛然醒悟:我对母亲的恨毫无意义,也毫无道理。我想,或许事情果真如
父亲所说的那样,母亲是因为太爱我、太怕失去我而彻底地失 去了我对她的爱。同样
的道理,我因为太想得到她的爱而未能如愿,所以将爱化成了刻骨的仇恨。
一切都是暂时的,在死亡到来的前一刻,一切都有可能改变。那么,我为什么为了恨而
恨,为了...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1232 | 23 第一章 第二节 偶遇还是重逢(二)
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在那之前的半年多里,我不知不觉地迷上了希区柯克和博尔赫斯。我废寝忘食地读他们
的作品,时常不知不觉地陷入思维的怪圈。最初,我否认自己陷入了思维的怪 圈,我
觉得所谓的思维的怪圈恰恰是我的思维模式与两位大师的思维模式有所重合的产物。我
还以此断定自己和希区柯克、博尔赫斯是同一种人,我认定两位大师是 我的神交之友
。尽管,希区柯克和博尔赫斯原本并不相同。
读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品味他笔下那些超人意料的结局,我收获了人生中第一条
自己独有的认知: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这条认知让我对人生中 的一些
困惑霍地释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是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一
切都在变化中,包括爱恨情仇、包括富贵和贫穷,甚至包括活着和死 去。当我认识到
了这一点,我猛然醒悟:我对母亲的恨毫无意义,也毫无道理。我想,或许事情果真如
父亲所说的那样,母亲是因为太爱我、太怕失去我而彻底地失 去了我对她的爱。同样
的道理,我因为太想得到她的爱而未能如愿,所以将爱化成了刻骨的仇恨。
一切都是暂时的,在死亡到来的前一刻,一切都有可能改...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79569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翻译家王永年去世(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4 13:33:38 2012, 美东)
向王先生致敬!
通过他的翻译读到了聂鲁达、博尔赫斯。
翻译家王永年去世享年85岁
2012年07月24日13:20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弘
21日凌晨三点,翻译家王永年先生在北京宣武医院走完了他85岁的人生之旅,记者
从其女儿王绛处获悉,王永年追悼会将于25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举行。
一生勤奋,译作等身
王绛称,父亲去世主要是因为患了肠梗阻,医生说也不能排除肠里面长肿瘤的可能
性。父亲在住院之前已经骨折,身体不是很好,自己近八个月来一直在身边照顾他。在
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因为身体比较虚弱,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王绛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说,父亲生前和《洛丽塔》译者、翻译家主万关
系较好,主万先生生前,自己曾多次去他家拜访。在照顾父亲的这八个月里,父亲多次
讲到自己的生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5 钟立风我贴过一首在路旁,跟贴一下。
这么多,我慢慢听,多谢。下次可以并在一起做list,贴起来省力一些。list在虾米网
页上可以做:
http://www.xiami.com/widget/imulti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再贴个民谣:钟立风《在路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9 15:27:57 2010, 美东)
好像也是浙江人?曾在浙江歌舞团。后面的介绍挺好玩的,2001年在青海牧羊……
钟立峰
在路旁
我又看见你穿梭在人群里
点上一个烟 我看不清了你的脸
这是个冬季 雪花在天上飞
你是否在寻找失落已久的爱情
在路旁 孩子们在打雪仗
在路旁 姑娘们在等情郎
在路旁 老人们在晒太阳
在路旁 有人没完没了地歌唱
在路旁 一朵鲜花正在开放
在路旁 鸟儿展开它的翅膀
在路旁 欢乐的号角已吹响
在路旁 有人没完没了地歌唱
春夏秋冬 你说最喜欢冬季
在飘着雪花的夜里 你和他相遇
于是你把 爱情种在雪地理
到了春天来的时候 却不见了踪影
在路旁 孩子们在打雪仗
在路旁 姑娘们在等情郎
在路旁 老人们在晒太阳
在路旁...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6 找到以前的帖子了,钟立风曾是浙江歌舞团的,后来去北京,后来去青海牧羊……
http://74.53.4.74/article/LeisureTime/119235_3.html
钟立风&博尔赫斯
校园经典名曲《再见了,最爱的人》原作者,麦田音乐最纯粹的民谣诗人
钟立风,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最具文艺气质的民谣歌手,博尔赫斯乐队主唱。他说,
音乐是他的白天,文字是他的夜晚。是文字与音乐完成了他的呼吸。字吸,歌呼。出版
专辑:《在路旁》(2006年太合麦田)《疯狂的果实》钟立风Borges(博尔赫斯)乐队
《她为我编织毛衣》(私房歌)文字集:《像艳遇一样忧伤》
小档案
姓名:钟立风
生日:2月16日
星座:水瓶
性格:质朴简洁、敏感害羞。对一只眼神凄凉的流浪狗抱有无比的同情,对一个横穿广
场的女子的背影持有甜美的想象……
喜爱的音乐家:巴赫
喜爱的歌手:汤姆 维茨、陈升
喜爱的作家:博尔赫斯、卡夫卡、格非
喜爱的导演: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布努艾尔……
喜爱的影片:乡村牧师日记……
喜爱的地方:家、草原
喜爱的生活方式:平淡、宁静
喜爱的乐器:手风琴、小提琴
对未来的期待:自由的唱歌、朴素的生...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7 (献给bos——bos对Eco的热情促我瞎写一气,请多点指……)
上周路过历史系墙壁,抬头发现一页广告纸:Umberto Eco来访意大利语系——天哪意
大利人那么低调,一点风声都没听到,若非撞墙差点漏掉!次日忍痛牺牲一堂荀况子,
去听做讲座的艾柯子——我最早读的他的书倒不是那本大名鼎鼎的畅销小说《玫瑰之名
》(Il Nome della Rosa, 1980),而是他一本正经驳斥“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
特”的主观自由阐释论的《阐释与过度阐释》(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 1992)。当时觉得这位学者端方正直;后来再读充满阴谋诡计凶
杀温情的《玫瑰之名》,又觉得这位学者作家亦正亦邪,机智调皮。比David Lodge悠
长,比Malcolm Bradbury喜气。顺便提一提,1986年的同名电影省略了小说的学院气,
突出通俗的侦探气;山顶孤独的修道院很有中世纪空气,扮演威廉修士的007演员Sean
Connery极帅气。
Eco也帅气——或者说具有磁铁般的魅力。别人介绍他时他专注地对视并做笔记;介绍
结束后他摊开垂在椅边的大手,那人...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28 穿越梦,穿越生死
在读《荣格自传》前,我对荣格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读完他的传记,我知道我又及时
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我感觉他与博尔赫斯有些像,都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但他
们又是如此的不同,博尔赫斯象一个历经苍桑的老人的背影,而荣格更象一个治学严谨
的人类医生,在他眼中,没有伤感,没有不正常,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出病因。但他不只
是一个医生,他还是一个博学之士,是一个人类学者,是一个满怀爱心的人。在他的自
传里,他自己的现实经历,他总是一笔带过,而对于那些给了他心灵震憾的事、人、经
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想说清楚。
荣格的早年曾多年从事精神病的研究和治疗,他说,每一个精神崩溃者的背后,都
一定有一段心酸的故事,他陷入崩溃之前,一定有事件将他心中所珍视的东西弄得粉碎
。
他一再地提到梦,这注定他会和弗洛依德相逢,但他不相信一切只是“性”那么简
单,这也注定了他和弗洛依德有一天会分道扬镳。
荣格好象和尼采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只是荣格上大学的时候,尼采可能已经疯了。
我很好奇,如果尼采早一点遇到荣格,荣格能不能把尼采的病治好。
关于他和尼采的不同他这样说:
“我确确实实存在着,我并不象尼采那样是一...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29 穿越梦,穿越生死
在读《荣格自传》前,我对荣格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读完他的传记,我知道我又及时
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我感觉他与博尔赫斯有些像,都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但他
们又是如此的不同,博尔赫斯象一个历经苍桑的老人的背影,而荣格更象一个治学严谨
的人类医生,在他眼中,没有伤感,没有不正常,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出病因。但他不只
是一个医生,他还是一个博学之士,是一个人类学者,是一个满怀爱心的人。在他的自
传里,他自己的现实经历,他总是一笔带过,而对于那些给了他心灵震憾的事、人、经
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想说清楚。
荣格的早年曾多年从事精神病的研究和治疗,他说,每一个精神崩溃者的背后,都
一定有一段心酸的故事,他陷入崩溃之前,一定有事件将他心中所珍视的东西弄得粉碎
。
他一再地提到梦,这注定他会和弗洛依德相逢,但他不相信一切只是“性”那么简
单,这也注定了他和弗洛依德有一天会分道扬镳。
荣格好象和尼采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只是荣格上大学的时候,尼采可能已经疯了。
我很好奇,如果尼采早一点遇到荣格,荣格能不能把尼采的病治好。
关于他和尼采的不同他这样说:
“我确确实实存在着,我并不象尼采那样是一...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1232 | 30 (2)
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在那之前的半年多里,醉不知不觉地迷上了希区柯 克和博尔赫斯。她废寝忘食地读他
们的作品,时常不知不觉地陷入思维的怪圈。醉否认自己陷入了思维的怪圈,她觉得所
谓的思维的怪圈恰恰是她的思维模式与两位 大师的思维模式有所重合的产物,她还以
此断定自己和希区柯克、博尔赫斯是同一种人,她认定两位大师是自己的神交。醉的这
种想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解除了她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无人与共的尴尬。
醉是学医的,是人体解剖学博士研究生,明年毕业。在 这过去的九年时间里,除了那
个胖子男闺蜜,醉没有特别要好的同学,也极少参与同学们组织的集体活动。她不愿意
与别人过多往来,即便是和她的导师在一起,除 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外,醉也几乎是
只听不说的。她固执地认为,她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她不想让自己的无趣影响了别人的
心情,也不想让别人的“有趣”扰了自己 的清净。这样的醉,学这样专业的醉,能够
与书为伴,能够与作家们成为神交,该是她不幸中的万幸吧?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醉喜欢希区柯克和博尔赫斯的书,喜欢到了如梦如 痴的地步。那一天是周六,醉从中
午开始读博尔赫斯的《迷宫》,当实在辨不清字迹...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1232 | 31 (2)
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在那之前的半年多里,醉不知不觉地迷上了希区柯 克和博尔赫斯。她废寝忘食地读他
们的作品,时常不知不觉地陷入思维的怪圈。醉否认自己陷入了思维的怪圈,她觉得所
谓的思维的怪圈恰恰是她的思维模式与两位 大师的思维模式有所重合的产物,她还以
此断定自己和希区柯克、博尔赫斯是同一种人,她认定两位大师是自己的神交。醉的这
种想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解除了她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无人与共的尴尬。
醉是学医的,是人体解剖学博士研究生,明年毕业。在 这过去的九年时间里,除了那
个胖子男闺蜜,醉没有特别要好的同学,也极少参与同学们组织的集体活动。她不愿意
与别人过多往来,即便是和她的导师在一起,除 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外,醉也几乎是
只听不说的。她固执地认为,她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她不想让自己的无趣影响了别人的
心情,也不想让别人的“有趣”扰了自己 的清净。这样的醉,学这样专业的醉,能够
与书为伴,能够与作家们成为神交,该是她不幸中的万幸吧?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醉喜欢希区柯克和博尔赫斯的书,喜欢到了如梦如 痴的地步。那一天是周六,醉从中
午开始读博尔赫斯的《迷宫》,当实在辨不清字迹...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2 作家格非日前带着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相遇》和《博尔赫斯的面孔》现身字里行间书店,与作家冯唐、阿乙共同就“相遇在文学的黄金时代”展开讨论。
谈到作家和现实的关系,冯唐说自己对当下的具体政治环境关心不太大,好的作家应该在一个更大尺度上来关照人性。
他认为,作家不该有太多的愤怒,“作家可以说他冷漠,他的热情应该用在理解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过程中人性是怎么样的,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拧巴。”
冯唐说:“作家可以无耻、贪财、好色,但是不能装傻。如果作家装傻,这一代人从这个作家拿到的经验就会被扭曲了,所以相对来说我对作家智商要求要更高一点,如果你用太简单的方法看待这个世界,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家是不合格的。”
今年是格非的五十知天命之年,《相遇》和《博尔赫斯的面孔》是其对30年写作生涯的回首和总结。《相遇》收录了格非二十余年来中短篇小说12篇,其中包括了《迷舟》、《青黄》等传诵一时的名篇。
《博尔赫斯的面孔》则是格非最新的散文集和评论集。文章的原型是他历年来在华东师大、清华等高校教授文学赏析课程的讲稿,又经过重新打磨而成,其中蕴含他近十年来读小说的心得。 |
|
t*****g 发帖数: 6101 | 33 北京时间今天(18日)凌晨,哥伦比亚著名作家、《百年孤独》作者、1982年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走了
,但马尔克斯的灵魂早已渗透到中国作家的语法里,并与卡夫卡、博尔赫斯和米兰
8226;昆德拉一起,扮演了中国作家集体精神导师的角色。多年以后,中国作家们回想
起这位曾经的老师,回想起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的时刻,会作何感想?莫言就说过
,他一直在和自己的这位老师“搏斗”。
“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去年,莫
言在访问浙江大学时说,“那之后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评委会介绍他时曾说,“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
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
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位马尔克斯曾经的“私塾弟子”看着满街悬挂着的“中国的马尔克斯——莫言”这样
的横幅时,也说出过自己的“不高兴”:“我就是中国的莫言,为什么要说我是中国的
马尔克斯,当年大家这么说...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9698 | 34 《纽约生活》4月8日~4月14日
本报讯
April 07, 2013 06:05 AM
【4月8日 星期一】
●「混合表演」节庆New Dance Alliance Presents the 27th Annual Performance
Mix Festival
时间:7pm
地点:The Flea Theater,曼哈坦White街41号
查询:http://newdancealliance.org/
门票:成人$15,学生及耆老$10。开幕式将有三名艺术家表演,包括T.L Cowan的短片
「I Disown You Right Back」,展现她主张的不同女性主义,另外有Oren Barnoy的「
Angels My House I Promise」,以及Melinda Ring的「X Music Study」。
●博尔赫斯作品研讨会Borges and Translation
时间:7pm
地点:美洲协会,曼哈坦公园大道680号
查询:http://www.as-coa.org/events/borges-and-translation
门票:非会员$10,会员免费。美洲协...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5317 | 35 我看到他说博尔赫斯有局限的。不过老实说,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比起来,我还是更喜
欢前者。感觉上,博尔赫斯更清晰,卡尔维诺有时候我跟不上。
你不待见自恋女作家这条,在这个版上说了没有100遍也好几十遍了吧?我实在接不上
话,可不可以不要每次都说。。。 |
|
s**a 发帖数: 8648 | 36 说到博尔赫斯,他的故事有不少还是想象力及其丰富的。读某个人的文章,要有性格的
契合,有时候还需要机缘。我倒不是要向你贩卖他。只是想跟你说说所谓抽象和生活化
的关系。博尔赫斯自己写过一个比较短的自传,他那时候找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很清闲,经常下午他就躲到地下室还是阁楼上面读书和写作。他说他的同事都很看不
惯他,因为他从来不参加他们的gossip。所以他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子的,完全是在头
脑里进行的,他是在阅读中世纪那些古籍和地图里面生活的。对于某些人来说,虽然也
要每天吃喝拉撒,但是心根本就是在他的直接社会圈子以外的。
我老婆也是极端不喜欢博尔赫斯,非常鄙视我喜欢他,认为他是精英主义的典型,我连
带着也被戴上了高帽子。但是她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读了百年孤独,喜欢得不得了。我
想起以前香港打图书广告说,你一定要读董桥,呵呵,言过其实了,你一定要读百年孤
独,说不定就改变了你对政治不关心的偏见。 |
|
p*********w 发帖数: 23432 | 37 林昭给我们的精神挑战(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zz
2004年三八前夕,我们以“再现妇女和其他边缘人群”为主题放映了纪录片独立
制片人胡杰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平原上的山歌》,还有《寻找林昭》。后来,广东美
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分别邀请胡杰去放映了这些作品。我听说林昭的老同学,一些
白发老人纷纷赶来,他们看完后拥着胡杰哭了。我想这是他们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青年
时代的影像,看到自己的追求、牺牲被后一代的人所承认和尊重,他们感到自己的生命
被肯定了。
我也是在这个片子中第一次看到那一代人的面容,因为实在是没有看到其他视觉
艺术家聚焦到这一代人和他们的时代。我们以为,那时除了欺骗和疯狂,一切都湮没了
。在影片中,他们的形象平凡而衰老,就像我自己的父母和我曾经见惯的旧时邻里。他
们已经老了,一个接一个默默离开人世。我父亲受过类似的迫害,他已经八十岁了,一
直没有人来说一声对不起,可能他一生也等不到这一天了。那一代人,年轻过、活过、
爱过,求索而幻灭。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年代,我们以为,抗争是不可能的,或者是
没有意义的;但是林昭的故事有了一个不同的结局,它所掀动的历史记忆因此改变了。
林昭是我们民...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8 自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及附近的农民工。18日,杭州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在微博上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一微博被转发了5000多次,光评论就达到1200多条。不少博友直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昨日《青年时报》)
近年来杭州不断发生豪车撞人事件,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让杭州的形象分丢掉不少,似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指的就是“天堂”之下这种令人心悸的“车来车往”。现在,向乞丐及农民工免费开放的杭州图书馆真正拉近了杭州与天堂的距离。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话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眼里,“天堂”应该是杭州图书馆的模样。
也许这样的赞美让杭州图书馆消受不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接受记者采访时惊讶地说:“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
然而,这不算新闻的公共责任在时下还显得稀少。笔者也时不时到省市图书馆,就没见到“犀利哥”模样的人在其中学习。许多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其实不完全免费,每年都要交费,即使想到阅览室免费看书报也不容易,得出示证件。我想,杭州图书馆的学习门...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9 2008年,中国作家莫言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被问及生活、工作在中国的中国作家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回答是:或许100年之后。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与媒体日渐发达,诺贝尔奖的符号意义,为舆论所津津乐道。无论在业界,还是在公众中,它和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事一道,为大家所翘首以盼。这,也日益演变为诺贝尔焦虑症。
“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鲁迅、胡适均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每年的这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总会在国内引起躁动。这个诞生于1901年、跨越111年的文学奖,并非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与中国作家发生关联。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事实上,每年获提名诺贝尔文...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0 在电影领域,周星驰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焦点人物,围绕着他的做人与做事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褒有贬,有夸他是天才,也有夸他是恶魔,到底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般人猜不透他,就像《食神》里的唐牛说的“我真的是猜不透你呀!”,就连他的签名都是古里古怪,像是毛毛虫。
可是和他合作过的人中,却有三个人对他了解甚深。第一个是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啊不,是多隆——又错了,其实是陈百祥。他曾说过:周星驰绝对是代表电影界的奇才,天才横溢,顶呱呱,一切完美,但不用做朋友,所以他不跟任何人交往,你有见过周星驰有朋友吗?
第二个是鬼才王晶,他和周星驰二人合作拍过好多让人笑到死的电影,但是后来反目成仇,再不往来。他对周星驰演技激赏无比,说他:一直都是第一,到今天也是演技变化很大,而且很细致,而且他真的演了第二个人出来。
同时也指出周星驰是个片场暴君:但他是暴君,主宰一切的人觉得足够,也不会停。
而最了解周星驰的人,冥冥中和周星驰最有缘,他就是陈国坤。众所周知周星驰痴迷李小龙,是李小龙的头号铁粉,而陈国坤长相酷似李小龙,可能也是这层缘分,所以他的周星驰的点评,最为深刻!
陈国坤说:他只有电影,他没有交情,他不... 阅读全帖 |
|
y**********g 发帖数: 2285 | 41 巴西首家中资汽车企业工厂奇瑞工厂落成 第一台车正式下线
近日,首家中资汽车企业工厂在巴西落成。28日,中国奇瑞巴西工厂落成暨新车下线庆
典仪式在巴西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举行,包括巴西联邦共和国副总统米歇尔•特
梅尔,巴西工贸部部长博尔赫斯,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巴西圣保罗州州长杰拉德
8226;阿尔克明,奇瑞集团副主席周必仁等中巴政商界、华人华侨、媒体等嘉宾1000余
人见证了第一家在巴本地建厂的中国车企的历史性时刻,也标志着奇瑞汽车即将实现在
巴西的本地化生产。
巴西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也是南美地区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经济中心,拥有巨大的市
场潜力。奇瑞汽车非常重视在巴西的市场,早在今年前就确立了海外市场从“走出去”
向“走进去”的战略转型,业务模式从传统贸易向营销发展的转变,通过生产属地化、
研发属地化、员工属地化等,提供更适应本地市场的产品。
在巴西刚刚落成的奇瑞厂房
典礼上,巴西副总统特梅尔对奇瑞巴西工厂的落成表示祝贺,赞扬了奇瑞公司的勇气。
他特别提到了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两国签订的50项合作协议。他认为,这
些合作充分表现了中国投资者对于巴西的信心。
...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292 | 42 转一个评余秀华的诗
秋叶,无证PPT达人,无证网络推广顾问,无证内…
如果不是这首突然就火了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还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农
妇,叼着烟,去喂兔子——如果要说她有什么和普通农妇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患过脑
瘫症,影响了她的运动机能,走路有点不顺,笑起来的时候面部表情也似乎不完全受自
己控制。
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她因诗而红,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脑瘫诗人”的娱乐点上
,而没有好好去对待她的诗歌。
余秀华的诗歌才华是惊人的——她具有简单几个文字就创造出意象的能力。
把她全部的诗歌放在一起,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在当地生活圈不被人理解,在私人生活诸
多遗憾,却通过诗歌找到了灵魂的人,一个在自己的诗歌天地里创造出完整自我灵魂得
到拯救的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点。
有人问余秀华的诗歌到底好不好?
我想跳过现在爆炒的她的几首诗,在她的博客直接找到2010年初发表的一篇《风从田野
上吹过》这首诗,。
大家不妨先看看全文。
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
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
走过田野,冬意弥深
风挂落了日子的一些颜色
酒杯倒塌,无人扶起
我醉... 阅读全帖 |
|
n**********r 发帖数: 4 | 43 当地时间29日晚,习近平的专机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是他四年之后再次
造访这座城市。习主席此访主要有两大活动:11月30日至次日将出席G20布宜诺斯艾利
斯峰会,12月2日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阿根廷与中国位于地球的两端,距离最为遥
远,习近平却用了“好知音”三个字来形容两国关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眼
》为您详解其中的奥秘。
1 习近平飞抵布宜诺斯艾利斯
当地时间29日傍晚19点40分许(北京时间30日早晨6点40分许),习主席的专机在经过
1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抵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埃塞伊萨国际机场。
打开百度App
△习近平专机在晚霞中抵达埃塞伊萨国际机场。(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这是习近平专机抵达时当地电视台的直播画面。(央视记者拍摄)
△习近平的专机抵达前几个小时,工作人员在中国代表团下榻酒店悬挂两国国旗。(央
视记者罗小光拍摄)
△下榻酒店附近正在做欢迎准备。(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从楼顶俯瞰街道两旁的欢迎群众。(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2 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提到了这些人和事
在抵达阿根廷之前,习近平在当地的《号角报》发表题为《开创中阿关系新时代》的署
...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6242 | 44 真子,虽然我一直对拉美文学理解不了
如同当年逼着自己读完百年孤独而毫无感触一样
我刚才努力的读完了博尔赫斯的这篇《永生》
问你两个问题:
1. 你是如何顿悟的,感觉作者写的永生指的是什么?
2. 根据万事互为补偿的理论,有一条推断理论价值不高,但在10世纪初叶或末叶促使
我们分布到世界各地。推断包含在这句话里:有一条赋予人们永生的河;某一地区应该
有一条能消除永生的河。河流的数目并不是无限的;永生的旅人走遍世界总有一天能喝
遍所有的河水。我们便决定去找那条河。
这个理论你是如何理解的?这理论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试图用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理论,但是好多知识记的不清楚
所以可能以下内容有错误。
根据泛函分析和拓扑空间的集合理论,
在人生所能经历的有限集合S里存在一条永生河A,某一地区存在消除永生河B,并且B为
A的补集。河流的总数为有限,因此集合S应该是一个闭集。
换句话说总有一部分人会得到永生。
可是人在死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永生,也就是说即使有人喝了永生的水,他也无从
知道。
于是他会继续尝试,直到有一天,喝了消除永生,最后正负抵消,他还是会死。
于是我得出的... 阅读全帖 |
|
d*2 发帖数: 2053 | 45 http://attachments.weiphone.com/temp10/5f/%E4%B8%AD%E5%9B%BD%E5
《中国,少了一味药》(一)写在前面
二零零九年末,我混进了江西上饶的一个传销团伙,在其中生活了二十三天。那是一个
未曾经历的世界,就像《西游记》中的盘丝洞和狮驼国,或者是爱丽丝穿过兔子洞到达
的那个古怪去处,每件事都很荒谬,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生于“文革”,长于中国
,自以为对人间荒谬略有所知,到了上饶才知道,原来我的经验不过是豹之一斑,荒谬
的年代从未真正终结,它就在我们身边。
在那黑暗的二十三天,我看到善良的好人被骗子愚弄,过着悲惨的生活;我看到人
们离乡背井,为一个谎言虚耗时光;看到被践踏的伦理和情感,每个人都在欺骗自己的
亲人;我看到病体孱弱的老人、营养不良的青年,他们经过了邪恶的教育,越发乖张和
贫穷,对社会抱着深深的敌意;我看到家破人亡的惨剧,也看到洗脑的严重后果。
我始终在问自己:为什么一个愚蠢的把戏竟能欺骗如此多的人?为什么传销者竟敢
明目张胆地行骗?为什么传销一打不绝、再打不绝、总打不绝,甚至连打击本身都成为
了行骗的借口?
最后我不得不承...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6 好像也是浙江人?曾在浙江歌舞团。后面的介绍挺好玩的,2001年在青海牧羊……
钟立峰
在路旁
我又看见你穿梭在人群里
点上一个烟 我看不清了你的脸
这是个冬季 雪花在天上飞
你是否在寻找失落已久的爱情
在路旁 孩子们在打雪仗
在路旁 姑娘们在等情郎
在路旁 老人们在晒太阳
在路旁 有人没完没了地歌唱
在路旁 一朵鲜花正在开放
在路旁 鸟儿展开它的翅膀
在路旁 欢乐的号角已吹响
在路旁 有人没完没了地歌唱
春夏秋冬 你说最喜欢冬季
在飘着雪花的夜里 你和他相遇
于是你把 爱情种在雪地理
到了春天来的时候 却不见了踪影
在路旁 孩子们在打雪仗
在路旁 姑娘们在等情郎
在路旁 老人们在晒太阳
在路旁 有人没完没了地歌唱
在路旁 一朵鲜花正在开放
在路旁 鸟儿展开它的翅膀
在路旁 欢乐的号角已吹响
在路旁 有人没完没了地歌唱
钟立风&博尔赫斯
校园经典名曲《再见了,最爱的人》原作者,麦田音乐最纯粹的民谣诗人
钟立风,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最具文艺气质的民谣歌手,博尔赫斯乐队主唱。他说,
音乐是他的白天,文字是他的夜晚。是文字与音乐完成了他的呼吸。字吸,歌呼。出版
专辑:《在路旁》(2006年太合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7 这个大森林还是草原小木屋,好像前一阵版上有人提过,但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好像
拍过电影?
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让sasa陪你聊,他好像也都喜欢,我记得他更喜欢卡尔维诺?或者
就是他说过博尔赫斯有缺陷,陷在自我的空间里面有局限。sasa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
好像是他最向往的境界是看尽繁花,心里却始终持有柏拉图的理想。大致如此;等我去
找找原文,或者让sasa自己来说。
最后,杜拉斯这个,坚决和你划清界限,哈哈,我是相当不待见自恋的女作家,虽然明
白她们很细腻很敏感在内心世界很深刻很美丽,可我就是拧不过来。自我局限,自我检
讨。
冒。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8 找到sasa的原话了:
发信人: sasa (上来透口气),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Re: 读书汇报12张炜《古船》《刺猬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4 10:57:53 2009, 美东)
我曾经看很多博尔赫斯的东西,现在不行了,就像我跟你说的,看多了他的套路比较明
显,毕竟一个人的内心的空间是不大的(这是自恋型作家),就是加上所有的书(博学
如博尔赫斯),还是不够大的。
只有现实才最丰富,但是又必须有一颗柏拉图的心来串这个现实,两者都具备的作家太
少。这是我现在的看法。 |
|
s***i 发帖数: 1443 | 49 铜球博尔赫斯和昆德拉
博尔赫斯的,如果是英文版,网上找过一些但是好像不全,英文还跟手里的实体书不太
一样 |
|
s***n 发帖数: 10693 | 50 http://www.douban.com/note/183032111/
张佳玮的日记
张佳玮的主页广播相册推荐喜欢二手活动发豆邮
喜欢哪部小说的开头第一句话
2011-11-08 14:00:11
在别地被人问起,“喜欢哪部小说的开头第一句话”。遂与对答。聊着聊着就说长了。
小说第一句话和开头第一段不同。开头第一段可以拉一长串话,可以迂回,可以细致,
可以故做平淡,可以绚丽回转。而第一句话,只有一句,你只来得及在一句里高密度极
饱满的包含一切——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在第一句就急弦浓味、喷薄而出的。哪怕是
第二句呢,可以让第一句缓一缓?——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开首第一句“振保的生
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后面铺开“蚊子血、
朱砂痣、饭粒、月光”等经典描述,但那终究不是第一句了。
倒不是厚今薄古,但小说开头第一句方面,实在是今胜于古。因为以前的小说,都还常
有一个”这故事是从某人那里听来的“之类的习惯,开头未必惊人。比如文艺复兴时还
有“某某可敬的先生提到了这个故事”的习俗,直至莫泊桑,还时不时有“某大叔跟我
说了这个故事,现在我写给你们看”,比较繁...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