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厌胜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q****u
发帖数: 1421
1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一)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得先从一场学术研讨会开始说起。话说公元2008年5月
31至6月1日,连续两天由某某大学和某某文教基金会,举办了第七届的“人间佛教薪火
相传学术研讨会”。在会中有人质疑某某法师认同大乘非佛说一事时,有位蓝姓教授是
如此回答的:“大乘非佛说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意思是说:大乘非佛说已经是学
术界普遍承认的主张。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大乘法真的不是佛所亲说的吗?果真如此的
话,那么请问:出家二众早晚课诵《金刚经》和《心经》,究竟是在诵些什么呢?为了
证实大乘经典确实是佛所亲说,不是后人所杜撰,这个单元,就让我们来为您作完整的
介绍。
有关大乘非佛说的诤论,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也就是在部派佛教后期,大
乘经典开始流行时,传统的各个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大乘佛教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
经典,都不是释迦世尊所亲说;对这些大乘经典的权威性,及法义内容有所质疑,于是
就有了大乘非佛说这样的主张出现。因此大乘非佛说的论点,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虽然大乘非佛说,从古一直延烧到近代,但历代以来,总是有证悟的菩萨据理力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7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知道说生命的实相是什么。生命的延续
它是断灭的吗?它是无因而有吗?所谓生命的延续就是,生命的延续就是生死生死,生
了死了是断灭吗?生它是无因而有吗?我们就是要来探讨这些问题,那就是我们说的“
佛教生命观”;“合乎科学的吗?”这个我们也会来看看说,它到底合不合乎科学。那
么从这里我们要知道说,到底有情他是只要缘和合就能出生吗?他只要这个父精母血就
能出生吗?我们知道说父精母血本身是物质,物质它就能出生有情吗?父精母血和合就
能单独出生有情吗?这个也是要去观察的啊,看待它的。那么各别的缘就能出生有情吗
?如果可以的话,那应当是父亲就能出生有情,母亲自己也能出生有情;因为能够出生
就会一直能够出生,不应该待缘。那么这些也是我们要来探讨说,是真的这样吗?这样
才叫说我们到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这里面,如果要探讨这个部分,我们来举一部经
文的意思来解说。
在《阿含经》里面 佛这么说:
【“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
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
】(《长阿含经》卷十...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在家中運用基督的教導(ZZ)
还有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zt)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zhdcjjqs.php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索达吉堪布 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缘 起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名藏汉僧俗,朝拜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清
凉圣境。
朝山期间,我与慈诚罗珠恭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等藏地流传甚广的佛学论著翻译成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
们费尽了周折,特别是对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们更是一窍不通。但上师之
命难越,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咬紧牙关坚持,翻阅了大量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
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所
结下的殊胜不解之缘。
五台山向来以自然风光神奇旖旎、名胜古刹鳞次栉比而著称。放眼四周,千山竞秀;俯
视谷底,万壑争流。既有云蒸霞蔚的东台,繁花似锦的南台,明月皎洁的西台,一览群
山的北台,巨石如星的中台,也有淙淙欢跃、南北穿流的清水河,更有集五台之殊胜为
一体的黛螺顶,以及堪称五台山标志的塔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15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的四谛现观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816
18
有些人就如插在浓汤里的一根搅屎棍,时不时要出来搅一搅,恶心了别人也臭了自己,
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情,她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平静的日子不到两个月,又爆发了世界大战,这回多了四个参战国。那天叔奶奶跟
小猪娘,大叔叔一早挑着二叔叔编织的竹篓子,兔兔织的毛线衣去集上卖,叔爷爷跟小
猪爹在池塘旁边的地里挖土。。。。。
平常炒菜是小猪娘炒的,小猪只好煮点稀饭再蒸一锅红薯当中餐。把刚煮好的稀饭
跟蒸红薯端进屋里放在桌子上,二叔叔坐在桌子边编竹篓,兔兔织毛线衣,小猪习惯性
捡了个最大的红薯放在兔兔面前。
这时厌厌这个吃饱了骂骂人,骂累了睡觉,睡醒了再端饭,第一个把碗里的菜扒掉
一大半再走的王母娘娘慢悠悠来了,先盛了小半碗稀饭,觉得太烫,又放下,在红薯锅
里翻了半天说,吊肚子公猪,你蒸的什么烂红薯,个个都是烂的。到现在小猪也想不明
白,厌厌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拧巴性格是如何长成的,吃豇豆时长的里面挑短的吃,短
的里面挑长的吃,她吃红薯也有讲究,只吃面相好看,圆润饱满的,被锄头挖过,或者
皮上长了斑点的都不要。。。。以前叔奶奶或者兔兔蒸红薯时,会尽力挑好一些的蒸,
小猪到底是小孩,本来就够累,哪顾及到厌...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9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0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2
本帖最后由 悦音海螺888 于 2015-6-3 09:46 编辑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一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往生法。我们所用的《
阿弥陀佛修法仪轨》中,除了一些前行和后行部分,还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
内容,这属于密宗的修法,此外还有每天都在念的“极乐愿文”。
《极乐愿文》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念的是乔美仁波切所著的《极乐愿文》。这个《
极乐愿文》是非常殊胜的,现在藏地每个寺院,每个修行人都在念。乔美仁波切是一位
非常殊胜、具德的上师,他的发心也非常清净,他所造的《极乐愿文》也有不共的加持
力。在藏地,大家都对《极乐愿文》有信心,我们也要对《极乐愿文》有具足的信心。
虽然它只是个愿文,但是包含了往生四因。显宗里主要讲的是往生四因,若是要往
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四个因(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具备了,就能够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若是这四个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四因主要是佛在
《阿弥陀经》里讲的。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4
第六品 安忍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安忍。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这一品尤为重要。性格不好,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
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对本品所
阐述的窍诀,我有过一定的体会:有时虽然有大圆满、大手印的对治烦恼窍诀,但在某
些情况下,运用本品中对治烦恼的窍诀却非常相应有力。你们有些人在听习前面几品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体会,...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5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6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2-27
作为能引导你解脱的上师,确实需要一些资格。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一定功德的上师,
你才可以依止,才可以观修。如果你找不到的话,那就找一位公认的大德,观修他的上
师瑜伽。这种观修胜过生圆次第,是最无上的修法。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倘若你没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仅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则只能成为佛教油子
的因。何为“不加改造”呢?法师给你讲无常的时候,你觉得对对对,下课后看器世界
、有情世界也都是无常的,这是一种勤作观修的无常观。而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
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
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
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前行广释3》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之所以密宗不直接观想本尊,而是首先在莲花座垫的日月轮上,观想一个种子字,再把
种子字观想为本尊手里的法器,然后法器发光,最后才变成本尊,是为了快速消除我们
从投胎、出生、成长直到死亡阶段的不清静现象,种子字是消除投胎时阿赖耶识上的习
气,然后每个环节都用不同的方法来快速抹掉、删除。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9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由的迷思》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
是有著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
;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
、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
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
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
、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
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
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著,就会
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造作诸业,种下未来苦果的因。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
。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4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5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6
第一章/佛法有什么好处?
【一】佛法会让我快乐吗?
快乐,是形容所有人类共同目标的一个概略名词。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快乐,然而「
快乐」的意义以及如何去达到它,却是众说纷纭。
全世界数十亿的人们都深信,快乐仰赖于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他们梦想要过着一如
好莱坞红人、名流般的日子,以及所有搭配其身份的派头,例如坐落于比佛利山的大豪
宅,或使用工业用的烘干机来烘干一条手帕。然而,在真实的状况中,只有一小部分的
寻梦者能将自己挤进洛杉矶。而且,就算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类似的理想场所,若是上
亿的人都过着这种奢华浪费的生活,光是对生态所造成的后果,就会是一场浩劫。届时
不仅是这些寻梦者,连同地球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再享有片刻的快乐了。
我有个澳洲学生道格拉斯(Douglas),他代表了另外一种版本的「快乐」。道格拉斯
靠着政府的失业求助福利维生而毫无感激,「出离心」与「厌离轮回」是他避免工作的
藉口。虽然他算是个佛弟子,但是深植的怠惰心以及缺乏个人的责任感,造成他纵然拥
有很多空闲时间,他也不修行。像这样不必工作,又靠着别人的善意过日子,似乎带给
他某种喜乐的感觉。但是像道格拉斯这种人的问题,在...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37
3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东方云梦潭 39
出来好几天了,搜了下发现还没有人发
东方云梦谭三九集
第一章 罗网密布.泥沼深陷
堂堂上魔三使,当年确实曾经威风过,但如今……完全成了令人失望的存在
,其实他们并非如此不堪,论个人武力,在魔门中算得上是第一流的高手,这些
年潜伏于黑暗中,也从没搁下功夫,苦心修练,没有半分懈怠,正因如此,所以
明明情报失误,跑出了一个不应在此的强敌,他们也敢现身出来,没有样衰地掉
头就跑。
不过,事态的演变完全超出他们预料,敌人实力远在预期之上,怎么也没料
到,多年不见,这人的武功练到这等境界,随手就杀掉他们当中的一人,事前全
无预兆,就连怎么出手都看不清楚,这点别说是情报中未曾提及,就是情报中白
纸黑字写了,他们也难以相信,不信当年那个不怎么样的小子,今天能够拥有这
样的实力。
最后,上魔三使仅有一人全身而退,那个小童模样的魔使未能幸免,被路飞
扬振臂一击,碎脑当场。
「本来应该连你也宰掉,但这么一来,未免让你家门主太过称心如意,我又
没收他的好处,为什么要替他把垃圾扫得那么干净?还是大家各扫门前雪吧。」
路飞扬道:「这两个年轻小子,是中土未来的希望,我不许你们...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法莲华经 简介
不清楚来历,却说“确有初果阿罗汉这个说法”?
佛法的最终目的是成佛,这个说法有来历吗?
阿罗汉与佛的区别,在阿含经里写得清清楚楚,可不是什么有没有救助大众的菩提心,
而是佛对四圣谛八正道是自觉自悟的,而阿罗汉声闻弟子是佛教导后才知道的。而且他
们所证的解脱是没有差别的。请看中阿含经145经里的一段:
梵志瞿默目揵连即问曰。阿难。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
脱。此三解脱有何差别。有何胜如。
尊者阿难答曰。目揵连。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
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
以及杂阿含经7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
.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解脱。
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
.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
差别。
比丘白佛。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
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八大误区
释传悟
佛法的智慧大海无疑是博大而精深,浩翰而无际,从而在对佛法的求证路上,也必然是
充满坎坷与勤苦的。当年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禅师求法,达摩禅师言:“诸佛无上
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
苦。”凡夫众生,欲求佛法,当精勤自励,依闻解起行,精进集积福德智慧资粮,方得
入佛智慧,故学佛当放下自我,舍离己意,把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实践中,切实行履,
如此方有成就之日。然则百丈高楼,从地而起,千里之遥,始于跬步。对于学佛修持,
初学入门,最忌因地谄曲,知见不正,这样自然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如《楞严经》云: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鉴之现今初学入门者,往往见未能求正,行未能踏实,而造
成诸多误区。现将其现象一一列之,以规来者。
一、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曾遇有这样的同修问我,为什么每天打坐两座,打了四十多座了,每天坚持诵《金刚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等也有几年了,还不能见到自己本来面目,真是越修越没有信
心了。我问他,如果要想见本来面目,那就得对身体,对心念,对情感,对名利要放得
下。回答是“虽然放不下,但我也是在很努力的修行啊。”听到这些回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24
4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六集
第一章
一股暗黑色的铁流涌入大雪覆盖的三川口。镶着蹄铁的马蹄溅开积雪,捧日
第六军骑兵潮水般驰骋而来。冲在最前方的是骁骑营的军士,他们卸去甲胄,轻
骑突进,在距离溪水还有五十步的位置便张开角弓,箭矢雨点般朝敌寇射去。
沿溪守御的雇佣兵分成两列,敖润带着数十名雇佣兵守在溪后,他挥舞长刀
劈开几枝箭矢,然后反手摘下铁弓,展臂挽成满月,瞄也不瞄便将最前面一名骑
手射下马来。佣兵们发出一片欢呼,弓手纷纷张弓搭箭,还有几名擅长甩石的汉
子则用皮绳兜起石块,在头顶甩了几个圈子,接着奋力甩出。
矢石交错,双方各有损伤,但骁骑营射来的箭矢无论数量还是力道都远远超
过佣兵,这一轮较量无疑是雪隼团吃了亏。
很快骁骑营距离溪水只剩下十几步,佣兵的暗器开始出手,第一轮的飞蝗石
和袖箭不约而同打向骁骑营的坐骑,尤其是马匹的眼睛。最前面六七匹战马嘶鸣
着栽倒在地,将马背上的骑手抛开。
第六军两千骑兵作为捧日军的精锐,奉命出击,却被对手引得大兜圈子,折
腾半日也没能好好打上一场,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这会儿与中军大军只隔着
两道溪流,一个冲锋就能将敌寇灭掉,士气高涨。面对射来的飞石、暗器,骁骑
营毫无惧...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2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44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Sat Nov 12 17:59:42 2011, 美东) 提到:
国内二十几个大小诗词论坛、贴吧、诗社等联合举办2011年年终诗词大赛,不知有人愿
意参加否?特点是对诗词的格律要求很严格。
要求如下:
2011年岁末网络二十六坛诗词联赛方案实施细则
为弘扬诗词文化,交流创作技艺,由半生缘论坛茶韵发起,5460论坛跑堂总策划,
二十六个网络论坛、诗社与诗词群决定联合举办2011年岁末网络诗坛诗词联赛,并一致
认同本届联赛重在参与、交流和提高。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定本联赛方案
实施细则。
一、联赛主题
1、主题:五个“一”;
A、一个字:“夜”;
B、一个词:“寂寞空虚冷”;
C、一句话:“是月(淳熙二年闰九月),辛弃疾诱赖文政杀之,茶寇平”;
D、一张图:
图片.jpg
E、一首歌:《那时候哥还小》;
2、要求:以上五个主题,参赛作者可以诗、词俱选或任选,数量不限。
(1)诗限平水韵五、七言绝句、律诗,接受排律。不接受古风,组诗...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第7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
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
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
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
,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
寺失火遭罪入狱,出狱后主临济祖庭黄檗寺,于溪旁结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
2),应洪州太守程师孟等人请,入主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直到圆寂并瘗
于黄龙山。
慧南是临济宗自五代以来,第一位影响巨大、法席鼎盛的弘法大师。早在他参学的
时候,即在泐潭怀澄门下为书记,分席接纳,远近知名。他开法同安,刚一到座开堂,
即有传云“石霜一派迸入江西也”,当时在泐潭寺的僧徒即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住归宗
寺时,他的佛法机锋已为时所重,远近参学日增。原石霜门下的僧人也往往随其倡法(
翠岩可真即为其首座),当时名士如程师孟、潘延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0:27:26 2013, 美东)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巧妙
地运用此法深刻剖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一】
释迦牟尼佛说诸法皆是因缘而起,而因缘境况则取决于发心(动机)。
所以,首先,我必须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
从我自己开始,作为这次课程的讲授者,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心。
身为这些教法的传递者,提供这些讯息的人
作为老师或是传播这些教法的媒介,我的发心,如果可能的话,应当是完全基于菩提心。
至少,应当是出于为了利益他人的善心。
作为老师,我不应当为了广纳门徒而阐述这...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忏罪
略说忏罪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今天为什么给大家作开示呢?因为这次来参加“金刚萨埵法会”的人比较多,大家正在
精进地忏悔,若不明白基本的忏悔方法、忏悔的必要,即使念了很多咒语,效果可能也
不太好。因此,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念修金刚萨埵。
一、忏悔的必要:
《地藏十轮经》中说,佛陀的教法中有两种人没有所犯的罪,一种人从来也不造恶业,
称为树立佛幢者;另一种人虽然造过恶业,但以惭愧心已经发露忏悔了,这叫摧毁魔幢
者,此二者均可以说是行持佛法的人,也叫做勇健得清净者。
上师如意宝再三地讲过,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好是从小就不造任何恶业,但这在末法时
代非常困难。在家人于皈依之前、皈依之后,身体上杀生、邪淫、偷盗,语言上说妄语
、...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50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以前看过的诗词故事: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