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参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o
发帖数: 1111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云何修止观门?谓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是止义;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是观义。初各别修
,渐次增长;至于成就,任运双行。(《大乘起信论》卷2)
首先谈到的,这里面谈到的“止观”这两个字,在这个学佛的过程中,止观始终是一个
很重要的,我们经常在许多的法门里面都会看到止观这两个字,所以藉这个机会,我们
可以好好地理解一下《大乘起信论》讲的止观,到底是讲什么?一般人觉得止观一定都
直接会想到修习禅定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四禅八定的状况;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一
句话:“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这个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念佛是在心里的忆念,
真正的参禅呢,也仍然是在心里面去参,而不在你如何盘腿打坐去修定,因为修定的这
件事情毕竟都还是在世间的诸法里面。
比方说,佛陀当年祂在出家寻道的时候,祂曾经跟过两位当时修学禅定的这个大师:一
个叫作阿罗逻伽蓝,另外一个叫作郁陀罗摩子。阿罗逻伽蓝他所修习所证的禅定,叫作
无所有处定;另外一位郁陀罗摩子所证的禅定境界,叫作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
跟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两个定,一般我们在说四禅八定的时候,那个是最高的两种的禅定
境界。佛陀在跟这两位师父在学禅定的时候,很快就证到...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如何参禅----虚云老和尚开示
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
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
。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
用功的入门方法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
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
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
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
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
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 阅读全帖
p******0
发帖数: 200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zz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
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
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
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
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
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
a**u
发帖数: 810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zz
☆─────────────────────────────────────☆
potato00 (土豆) 于 (Fri Sep 4 00:52:08 2009, 美东) 提到: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
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
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
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
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
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
z**n
发帖数: 2230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宣化上人开示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
,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
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
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
‘歇’字。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铄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
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 ‘万
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
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啰嗦;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
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浮沤一样,随起随
t*****r
发帖数: 39
8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ip.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六:参禅是上乘法,却并不是一种对机面很宽的法门
所谓对机,就是适合修行人的根器。佛之所以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也就是因为众生根
器因缘千差万别,即众生病有多种,佛用良药有万类,从来没有一种法门,可以代替所
有的法门而一枝独存通吃天下。但是各种法门之间,却也有适应面宽窄的不同,相比之
下,现在汉地最流行的净土法门,乃是接引面最广对机面最宽的法门,即所谓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这是因为依净土法门修出轮回的条件,相对于禅唯识等法门容易达到一些,
实际上,若论开宗以来已修出六道成功的总人数,还是以净宗为最多。

禅与净,是汉传佛法中最主干最得力的两大法宝。比喻来说,藏传金刚乘佛法,好比一
个大金字塔,而汉传佛法,好比一个土坡上耸立一高旗杆,二者高度完全一致。藏密若
按部就班地通学,可达佛法最高层次的部分,但是按次第修还是学习量很大的,据说北
京雍和宫的规定学制是三十三年,而且在这个学制下培养出了多少肉身菩萨,还不好说
。汉传佛法,若只修到可以往生西方净土的程度,就是登上...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9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
我闻诸佛出生处。本从微妙秘密印
密印即是诸佛心。散入众生妄想梦
梦想若破诸佛现。犹如寒空见日光
若破众生烦恼云。现仗如来密咒力
持咒即持诸佛心。我心原是秘密咒
三缘会合本不二。是故一念悉具足
但能日用常现前。如子得母不舍离
佛心既入持咒心。不用求佛自解脱
一 【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
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
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
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
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
觉。”
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须日有定课,久
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答郑崐岩中丞
二 【以上根自负而不下功夫实修——可怜愍者】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得一
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
有聪...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zz
你可能先要提高一下中文阅读能力.^_^ 原文如下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
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
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
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
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
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
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
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
自性光明,全体显露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当头棒喝
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止”的意思是“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指的是实证般若实相
的离一切世间戏论的境界;而“观”的意思“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指的是现前观察世
间万法皆由实相因第八识如来藏心出生,一切善恶业也都由如来藏记存的智慧现观。在
这里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里说的止,是心得决定、无所怀疑住于如理作意的第一义
谛智慧“明见”境界,而不会单纯的是四禅八定的定境修证。因为禅定的止与实证解脱
智慧无关,更与实证般若智慧无关,只是将觉知心制心一处、安住在定境中。纵使证得
四禅八定的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仍然还是世间中的定境,仍不脱世间戏论,所
以不是马鸣菩萨所说的能“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既然无法离开戏论,便仍在生死当中
尚未解脱。
马鸣菩萨在这里对于止观的开示,是佛法般若实证智慧上的心得决定、心不动摇的
止,显然对于许多将止观一味解释成静坐禅定、一念不生的说法,无疑的作了一个当头
棒喝般的破斥。因为这样狭隘的将止观解释成静坐求一念不生,事实上是对于佛法的内
涵并非真正的如实了解,其实是以定为禅,而又证不到禅定境界的错误行门。因为这样
既不能真正的证得“息灭一切戏论境界”第八识清净...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2631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作诗浑如参禅
哈哈,好大的一只题目,俺却不说斗大天大的事。起因很简单,昨儿俺开车,
一路念叨《踏歌》那几句,琢磨它好在哪里,突然想到了这个作诗参禅的譬喻。
关于悟啊境啊真空妙有,在这个题目底下已经说得不新鲜了,除了偶有实话,
也没见几句说得好的,多半卖弄出处罢了。俺也来依葫芦画个漏底的瓢。
俺只说两种作诗,一如打默照,一如参话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
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此种作法如李太白,如王摩诘,如唐人诗;
“既不知来处,又不知去处,便觉心头迷闷,正迷闷时亦非他物,只就这里看个
话头。”此种作法如宋诗。一照尽,尽收虚空;一看绝,绝处逢生。
其余亦有野狐禅、口头禅,或者索性另起炉灶,或念佛,或观想,也都是作诗
法。俺却要打住了,为啥哩,如今除了插科打诨偶一感慨,哪怕明白到九分九
但凡有一分不明白也都说不出口,究竟俺明白啥是作诗啥是参禅哩,不过临睡
前唧歪一嗓子催个眠。
各位不要骂俺,instead,赏俺个素包子。
z**n
发帖数: 2230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宣化上人开示
类似于禅宗的参话头?
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即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即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
普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
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但这不能靠想像揣测,或在心
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
,虚空粉碎,五蕴皆空。此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
要知道,参禅不同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
叫救命似的。参话头,是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
悟必要参。其实‘念佛佛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
念息万念的法门。
不可一日著魔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
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
f****2
发帖数: 31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志参禅的月溪法师
月溪禅师(1879~1965),俗姓吴,祖籍浙江钱塘,曾祖辈侨寓云南昆明,三传至师之
生父子庄公,娶妻陆氏,生子5人,师最幼。
师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童年体弱多病,6岁从汪维寅先生读书,好学不倦,12岁
读《兰亭序》,至“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句,慨然有解悟。问汪先生,如何方能不
死不生,汪告以:“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此事须向学佛人求教。”师乃问邑中
学佛者,学佛者告以:“肉体有生死,灵性则轮回六道。”并授以《四十二章经》、《
金刚经》。自是读书之余,兼习佛经。
及年长,到上海求学,曾遍参江浙名山梵刹,叩问诸大德,如何方能明心见性?凡所答
案,皆未圆满,有妙智和尚者,教以看“念佛是谁”话头,读《大智度论》。光绪二十
三年(1897年),师年19,决志出家,父母劝阻,不听,父母幼为订婚,亦坚不娶。即
于是岁,礼本境静安和尚剃染受具,法名月溪。
静安老和尚告之曰:“如你所修,在家亦可,何必出家?要修向上一著法门,才是出家
人本分大事。”乃教以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头,并授以《传灯录》、《五灯会
元》、《指月录》,师读之,有些知,有些不知,最喜临济语,而于如何用功,还是茫...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云老和尚谈参禅与念佛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
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把
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坛
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的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
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
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
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与密宗五派。这在老参饱
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
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个话头
。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著他的。为什
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浮云。
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我们修...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6
一休和尚“性爱日记”:云雨不断才是参禅成佛(图)
文章来源: 人民网 于 2012-10-08 21:22: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
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44582 次)
《聪明的一休》剧照(资料图)
本文摘自《日本人的色道》,郝祥满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6
在日本,贵族有贵族的风流,武士有武士的风流,而僧人也自有一番风流。日本民
族善于吸收外国文化,更善于取舍,对于佛教也是趋利避害。日本人既要享受做和尚的
好处,也要保存人欲,一个民族的禁欲文化主要来自其民族的原始宗教、民族的传统道
德,在日本既找不到禁欲的民族宗教,也没有形成禁欲的道德传统,因此,日本尽管引
进了印度和中国主张禁欲的佛教,但他们在守色戒方面并不能坚持很久。
自圣德太子公元600年遣使来中国求法,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之后,日本的贵族官
僚纷纷建寺出家,于是官场的污秽进入了这本来应该清静的世界,有时候佛教竟成为统
治人们、迷醉和欺骗人们的精神鸦片,寺院成为政治斗争的避难所。道镜事件之后,日
本朝廷为了摆脱寺院和僧侣对政治的控制,一边迁都平安,一边整顿佛教,解除了山林
修行之禁...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379
17
云游许久了,也该回去继续打坐了。何日再下山,看参禅的效果了。
再谈一下自己对A股的理解:股市一直走到2010年才会出现大熊市的迹象,那个时候本币
升值也快到头了,美国经济也逐渐回暖,中国的资本管制的开放也到了一定程度,热钱
在这三个因素的带动下将有步骤地流出,国家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短期目的基本完成,
机构资金也将逐步退场,熊市会在大家不知不觉中到来,到来的时候一定不会象现在这
样,网上到处充满熊市论。因为只有不制造恐慌气氛才能诱惑散户接筹码。但多数人没
有经历过以前的牛市,更没有经历过以前的熊市,所以06或者05年末进股市的,许多即
使赚了钱,其实并不一定清楚什么才是牛市,什么才是熊市。以为股票不涨就是熊市,
股票台阶式上涨才是牛市。牛市的形态多种多样,最关键的就是估值体系,只要市场一直
愿意以年度为单位维持高估值体系,就是牛市。所以如果从熊市刚走出来,必然会有单边
上涨的形态,走到后期,必然是靠下跌再上涨来维系高估值。关于牛熊之辩,说了很多
次了,但几乎没有人认同,也许是我自己错了。我们一年后且看市场上主要品种股票的
估值水平是否发生变化就一切明了了。
对于主板市场,08年继续关注几
n****m
发帖数: 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切要
示参禅切要(径山禅堂小参)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之)
禅门一宗。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棱伽四卷印心
。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应证。方见佛祖无二之道也。其参究工夫。亦从教出。
棱伽经云。静坐山林。上中下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此实世尊的示做工夫之诀法也。
又云。彼心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相。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
超度。此是如来的示悟心之妙旨也。又云。从上诸圣。转相传受。妄想无性。此又的示
秘密心印也。此黄面老子教人参究之切要处。
及达磨示二祖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此达磨最初示
人参究之要法也。传至黄梅求法嗣时。六祖刚道得本来无一物。便得衣钵。此相传心印
之的旨也。及六祖南还示道明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此是六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
是知从上佛祖。只是教人了悟自心。识得自己而已。向未有公案话头之说。及南岳
青原而下。诸祖随宜开示。多就疑处敲击。令人回头转脑便休。即有不会者。虽下钳锤
。也只任他时节因缘。至黄檗始教人看话头。直到大慧禅师。方才极力主张。教学人参
一则古
J******s
发帖数: 7538
19
can u explain what 参禅 is ?
thanks!

观才会成就。
d******r
发帖数: 5008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一句话,参禅的先决条件是放下一切条件,先。
和尚老矣, JJWW一大推, 误人子弟。
d**********6
发帖数: 23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不参禅,拿来动力勇气去放下一切? 如此金玉良言,被你看成糊涂啰嗦,真是个花入
个眼
c***h
发帖数: 226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发信人: Shixiang (), 信区: Wisdom
标 题: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 11:29:44 2018, 美东)
察世
一义
佛陀在世时说的都记录在阿含中,虽然四阿含也不是那么纯粹,被后人添加很多东西
但杂阿含修多罗、相应阿含修多罗还是很纯粹可靠的佛陀当时说的话。
如果阿含有互相抵触的,可以以杂阿含修多罗、相应阿含修多罗为准
马鸣的话不是很能信,他似乎是很浪漫热情的人
话说当年,”佛”的概念与后世不同,那时是一个敬称,别的教派也可以称佛、阿罗汉
之类
不是现在佛教那种类似上帝的角色。
因此,佛陀没说过要别人成佛。 说实在,”成佛”(变上帝一样大能者)是很荒谬的观
念。
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佛陀死后一百年,
你会很惊讶,不管任何派别(包含大众部),大家都很一致 :没有”成佛”的问题,因为
没有这回事
甚至大家连佛陀生前的事都很少提,更不用说佛陀的前世如何。
提前世已经是歪见了,更何况佛陀的前世如何如何,基本上是邪见了。
佛陀绝不可能说 : 那人前世如何如何,自己前世如何如何,于是今世如何如何。
不是没有,而是不会提这...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cpath兄已经把这段历史研究的这么透彻了啊。
是的,依法不依人,可是现实中还是很多人依人不依法。也是因缘所致吧。就像你下帖
提到的,人们都容易相信熟悉的东西。对熟悉,相似的东西,有亲近感,反之对不熟悉
,不相似的东西有排斥感,恐惧感,这是我执存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发信人: Shixiang (), 信区: Wisdom

: 标 题: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 11:29:44 2018, 美东)

: 察世

: 一义

: :

: 佛陀在世时说的都记录在阿含中,虽然四阿含也不是那么纯粹,被后人添加很多
东西

: 但杂阿含修多罗、相应阿含修多罗还是很纯粹可靠的佛陀当时说的话。

: 如果阿含有互相抵触的,可以以杂阿含修多罗、相应阿含修多罗为准

: 马鸣的话不是很能信,他似乎是很浪漫热情的人

n***e
发帖数: 146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苦海浮沉,觅参禅吃素有缘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2 16:40:38 2008)
没矛盾:
吃素是长 "养" 慈悲心, 不过你吃素并不代表你有去 "养"
慈悲心. 正如修行打坐是为了了三界惑而解脱, 但打坐者
不一定为了了三界惑.
净土带业往生从不要求吃素. 吃素对能否带业往生全没
帮助, 但吃素对能带业往生者的佛土品位有帮助.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6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
第一单元──为什么要参禅
意不颠倒不再糊涂
我们人生来糊涂,死去糊涂;睡也糊涂,醒了也糊涂。这样活著有何价值?那么是不是
不要做人呢?不是,但你要明白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有人说:‘我知道怎样死去;或
服药、或上吊、或投河,不就知道吗?’这叫自杀,不但不能解脱,反而增罪业。因此
,打坐要想办法,将来临终时如何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不贪财色名食睡﹚,意不颠倒
,如入禅定。或含笑而逝,或悠然而逝,或见弥陀佛手执金台来相迎,人对生死有把握
,预知时至,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乃至哪一时辰圆寂,知道这一生的事情办
好了。修行就是为这个!若不知道这最后一关,则糊涂一辈子。也不是说死了就完了,
要是这样,下一辈子仍然糊涂,再下一辈子仍是糊涂,如是者永远糊涂,多可怜啊!
我们打坐、学佛,就是想不糊涂,想真正明白本身的化学工厂,如何把这化学工厂建立
起来,研究真科学之所以然。你到外面去找科学,是舍本逐末。 你把本身明白了,才
得大智慧,学佛即是学大智慧。
生死自由来去自由
参禅的人,对于生死自己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
’,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空粉碎 大地沉落
要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议题是:禅宗就是禅定吗?
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多人却是误会了,以
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
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是透过参禅的方法,
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实
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世
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宗
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内
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
,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
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
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就是禅定吗?
禅宗就是禅定吗?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
多人却是误会了,以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
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
是透过参禅的方法,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
实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
世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
宗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
内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
藏,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
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
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
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B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5.html
61.终极任务
我们禅宗的戒显大师讲得非常好,众生内心都有佛性的,就好比是石头里面有玉、泥土
底下有水、矿里面有金,他们自己却不知道,他们衣珠外乞,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一尊
佛。在被人唤醒之前,他们只会做一个凡夫不断地被我执、法执包裹,千年万载流浪生
死,像乞丐一样颠沛流离,就像《妙法莲华经》里讲的小孩从父母那里逃出来,舍父逃
逝,逃出来以后,到处流浪受苦,这真是很冤枉的一件事情!所以佛做的工作,讲了义
经啊,如来禅啊,或者我们一切禅师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个垃圾壳都敲开,把众生
本有的佛性都显现出来,让他们都变成佛变成菩萨,都去做佛菩萨的工作,大规模大范
围地转迷成悟、转凡成圣,把一个个流浪生死的凡夫变成菩萨、变成禅师、变成承担佛
家业的大菩萨、大英雄。我们借用这个《MATRIX(黑客帝国)》电影里的表达,把任何
一个街上走的迷惑假人,都变成尼奥、变成莫尔非斯,在这个MATRIX里放大光明,把它
转化把它净化造就人间净土,禅师就应该做这种工作,他来锻炼,把众生内在佛性都锻
...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12
36
华克之大吃一惊。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叫化,一招便将一个五袋弟
子毙于掌下。忙道:“弟弟,千万不可随意杀人!都是帮中兄弟,还请手下留情。”蜀
人讲究“家门”一说,同姓便是家门。所以,当华克之听“华得来”跟自己一个姓,便
直接称呼湿儿为“弟弟”。虽然丐帮弟子群起反对华克之,但他心肠好,还是不愿帮中
兄弟受到伤害。
湿儿自然也不想出手便杀人。这次纯粹是因为低估了自己,同时又高估了对方。
自从胜了李开腹之后,湿儿便尝到了作为武林高手的甜头。就像学习差的孩子越来越不
爱学习,学习好的则越来越孜孜不倦。她下山之后每日练功不辍。哪怕是跟在毛驴后面
飞奔,亦抽出时间来练功。最多的一天竟把一统拳法练了二十来遍。一统拳法是内功与
练拳相融合的套路,多练一次,内力便有一分增长。虽然她下山不过数日,内力却又见
增长。湿儿当然知道自己内力增强了不少,但具体有多厉害,却并不清楚。
当日跟九袋弟子李开腹比武,湿儿用了一百来招方才胜出。她以为五加五等于十,五袋
弟子便有九袋弟子一半的武功。为了立威,刚才那一掌便用了十成功力。殊不知,丐帮
弟子之间武功差别极大。一袋弟子基本不会武功;二三袋也都没什么本事...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12
37
华克之大吃一惊。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叫化,一招便将一个五袋弟
子毙于掌下。忙道:“弟弟,千万不可随意杀人!都是帮中兄弟,还请手下留情。”蜀
人讲究“家门”一说,同姓便是家门。所以,当华克之听“华得来”跟自己一个姓,便
直接称呼湿儿为“弟弟”。虽然丐帮弟子群起反对华克之,但他心肠好,还是不愿帮中
兄弟受到伤害。
湿儿自然也不想出手便杀人。这次纯粹是因为低估了自己,同时又高估了对方。
自从胜了李开腹之后,湿儿便尝到了作为武林高手的甜头。就像学习差的孩子越来越不
爱学习,学习好的则越来越孜孜不倦。她下山之后每日练功不辍。哪怕是跟在毛驴后面
飞奔,亦抽出时间来练功。最多的一天竟把一统拳法练了二十来遍。一统拳法是内功与
练拳相融合的套路,多练一次,内力便有一分增长。虽然她下山不过数日,内力却又见
增长。湿儿当然知道自己内力增强了不少,但具体有多厉害,却并不清楚。
当日跟九袋弟子李开腹比武,湿儿用了一百来招方才胜出。她以为五加五等于十,五袋
弟子便有九袋弟子一半的武功。为了立威,刚才那一掌便用了十成功力。殊不知,丐帮
弟子之间武功差别极大。一袋弟子基本不会武功;二三袋也都没什么本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选录Zz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
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
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Ylsu (Yisu) 于 (Mon Apr 16 21:53:32 2012, 美东) 提到: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0
赞曰
巴山蜀水 人杰地灵 藏龙卧虎 辈出高僧
宗门巨匠 禅庄上人 童真入道 精进梵行
游历五国 历尽艰辛 万里参学 遍访高人
金刚岩洞 禅定苦行 略显神异 救度有情
十年浩劫 不动道心 高龄百岁 振兴佛门
劝人念佛 广种佛因 弘扬净土 接引众生
千首偈颂 一代名僧 安详坐化 肉身永存
童真入道 持戒梵行
一八九一年寒冬十月初七,四川省安岳县姚市镇白鹤林村李医生的夫人胡氏于中午时分
终于产下一个肉胞胎,接生婆打开肉胞,发现是一个合十而坐的男婴,她感叹地预言:
“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和尚”。他就是李海静。
李医生终于积攒了一点钱,举家迁到成都平原的邛崃县高桥镇开了一家中药铺行医。海
静读了六年私塾,并能帮助父亲抓中药。
十 二岁那年,有一个峨嵋山下来的和尚,他就是常与虚云老和尚交往的著名高僧性空
法师。他云游到李家药铺讨口水喝,小海静一见到他就十分亲切,热情地捧上一碗 热
茶,恭敬地供养给性空和尚。性空法师见他慧根深厚、聪明伶俐,心中十分欢喜。李医
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见到性空法师谈吐不凡,就热忱留宿供养三天。
性空法师恳切地向他的父母说:“这孩子佛根深厚,与佛有缘,我找他很多年了,就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
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
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
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
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
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
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
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
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2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宣化上人:坐禅的姿势
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
连着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圆满。今年希望
参加者,也要贯彻始终,不可半途而废,退出禅堂;否则,前功尽弃,浪费时间,一无
所得。
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
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
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华坐
”,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
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然后将呼吸调匀,不急不缓,使其自然。这时再参“念佛是
谁?”时间久了,就会起作用。
参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用功夫。母鸡虽在想鸡子,可是体不离蛋,专心致意
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钟,就跑出去,过了一个时候,又回来孵蛋,不到五分钟又跑了
,这种情形,永远孵不出...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4
☆─────────────────────────────────────☆
bdbd (kakali) 于 (Wed Feb 10 09:45:53 2010, 美东) 提到:
全麻伤大脑,而且有生命危险,这个搞一次出来,容光焕发。
想想michael jackson 如果随我修了道,就不至于死那么早啦!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Wed Feb 10 15:57:16 2010, 美东) 提到:
心经云:无眼耳口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明明都有的,为什么说无呢?
好像以前有个禅师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参禅的。
建议你看些佛教的基本知识,从容易理解的佛经入手。
如果直接看难懂的佛经,就要有点耐心,慢慢想。
☆─────────────────────────────────────☆
zoun (槑槑槑槑槑) 于 (Thu Feb 11 12:53:09 2010, 美东) 提到:
密宗上师亲传禅定初修!
在人间按:这篇文章是第三次发了,显然它对初学禅定的朋友...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与净土ZZ
禅宗与净土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zh5000.com)
【字体: 】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绪 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
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
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本见地及修行次第却有不同,故自隋唐以来,禅净
之诤断断如也。参禅者自标“即心是佛”,每每讥讽净众为“著相”念佛者,自谓“仗
佛加被”,每每讥诋参禅者为“浮泛”。宋永明延寿、天衣义怀出,始倡禅净双修,相
即相融,事理无碍,禅净之诤才告暂停。时至今日,或执禅毁净,或执净毁禅者仍大有
人在。那么,禅净二宗各有什么思想特点?二者能否调和融通呢?余谨依先圣之旨,再
释禅净之义,以一得之见求教于大方,以期抛砖引玉。
二、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1 、禅宗的思想特色  自迦叶灵山会上拈花悟旨以来,到达摩二十八传而至中国
,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慧能,自此一花五叶,各胜擅长。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既然皆有佛性,有佛性者就能成佛,可见佛之一切知见、德能
本自具足,现现成成,...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6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潜行密用
传圣法师来文:
【自宋以来,诸多学人不尚古德之道德操履,却每以己之聪慧,对古德之言对机锋
,以识心一一解会了,便以为得,便在人前逞口快,卖弄机关。竟把祖师机锋转语当作
实语会、当作道理会、当作是非会,于是乎便去分别解说,定决古德之语句有道理没道
理,这个高、那个低,此人已悟,彼人错会等,却不知尽是阴差而阳错矣。却不知祖师
意,非在言句里,唯在当人“神会”!故志公曰:欲要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
但,若心住于境,犹在文字言句中捕风捉影,又焉得“神会”乎?故知此事极难,若非
上根利器,夙具宿慧与久经锻炼者不能荷担。故自宋以来,诸大祖师观机而教人数十年
苦参公案者,非是无由也。绝不为人说破!亦不教人往了义教中会归,令人住于此理。
若住于此理者即成死汉,在宗门下毫无气息。】
有人问(法鼓山圣严法师):“洞山良价禅师在‘宝镜三昧’中提到‘潜行密用
,如愚如鲁’,是不是说一个人不张扬、不出头,默默的做事,就像是个愚鲁的人?在
现今社会中,这种人似乎不多了。”
(圣严法师)回答:“潜行密用的人,不让人发现他是众所认同的人物,也不在人
多的场合显示自己是个大修行人、是菩萨行者、是自利利他...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圣严法师- 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50
第7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
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
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
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
,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
寺失火遭罪入狱,出狱后主临济祖庭黄檗寺,于溪旁结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
2),应洪州太守程师孟等人请,入主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直到圆寂并瘗
于黄龙山。
慧南是临济宗自五代以来,第一位影响巨大、法席鼎盛的弘法大师。早在他参学的
时候,即在泐潭怀澄门下为书记,分席接纳,远近知名。他开法同安,刚一到座开堂,
即有传云“石霜一派迸入江西也”,当时在泐潭寺的僧徒即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住归宗
寺时,他的佛法机锋已为时所重,远近参学日增。原石霜门下的僧人也往往随其倡法(
翠岩可真即为其首座),当时名士如程师孟、潘延之...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