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 发帖数: 3964 | 1 我用moca十几年了。fios 旧router 很便宜十几二十块,接成bridge模式,moca设备间
220~230mbps,同router switch间1Gmbps,非常稳定。延时并不长,系统总ping不到
10ms,moca最多引入了1-2ms。缺点是每个moca终端耗电十几瓦要一个电源块。
有些特殊的优点。moca设备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工作频率不同,广域网端也可以桥接,这
样主router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局域网一侧有很多个工作频道,同频道的moca终端之间
互通,这样同一条线路上理论上可以建很多局域网。
逻辑上讲,同轴电缆是个bus,广域网和局域网调制在各自不同的频道,在同一个电缆
上跑。每个fios router改造的moca终端都有两个modem,对应一个广域网频道和一个局
域网频道。单卖的moca终端可能只能连一个。 |
|
o**o 发帖数: 3964 | 2 很多年都没有升级。因为230mbps internet和1Gbps switch足够用了。同轴电缆对外没
有干扰,带宽扩展的空间还很大。线路结构跟CAT5加终端switch没有本质不同,为什么
要再拉线交税呢? |
|
e*i 发帖数: 10288 | 3 估计你家里的fios是走同轴电缆进来的?不是ethernet?
用买来的router (MR424WR?)连上后,你上网激活服务没有? 必须上网激活
或者打电话激活的。
我自己用的就是ebay上买来的便宜MI424WR,大概只花了总共15块。然后改动
设置,将它设置为bridge mode,后面再用自己的路由。
ebay 买的东西不能用还有可能是坏的,或者是verizon黑名单上的?
MI424WR 的 A/C/D 不推荐,虽然我自己在用A,电源是5V3A的,5V 2A都不行,电流
太大,电源容易坏。我的二手的路由后来电源坏了,当时用一个5V 2.6A的 电源
顶了两天,后来把以前的电源锯开,发现输出端的滤波电容坏了,取下两个10V,1000u
的电解电容,换成手头的两个6.3v,1500u的电容,好像修好了,反正至少工作两个
多月了。:P |
|
g*****g 发帖数: 226 | 4 如果10M对我足够了,会选网口,如果我需要的10M满足不了,那只能选usb。
网口,速度一直在变快,从开始的同轴电缆到后来的10M,100M,1000M,以后也许光纤直
接连桌面更快。
仪器接口只要沾上通用的网口,软件基本不需怎么动。 |
|
L*****e 发帖数: 8347 | 5 zz
Netflix自制剧现在的播放方式是以季来算,每次准点放出整季的内容,比如《纸牌屋
》第二季13集是在今年的2月4日全球同时放出。每当到点时,人们纷纷打开观看,你可
以想象下,这时跑在美洲光纤、同轴电缆上的流量有六七成都是Netflix的。
然后部分电信运营商们受不了了,大家都看高清视频,网络基础设施撑不住啊,又要开
始新一轮的扩建。它们开始找Netflix商议:现在我们扩充基建,全都是因为你,你是
不是该为你们视频的流量付钱呀?
Netflix肯定不干。这个争论持续了很久,直到前天(3月20日),Netflix创始人兼CEO
里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发博文表态:
网络中立性是互联网建立以来就奉行的准则,运营商不该对经过自己网络上的流量区分
对待。很多运营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在Cablevision 的网络上观看Netflix 就非
常的流畅。但有部分运营商故意限制Netflix 服务,用户牵了10M以上的宽带,但看
Netflix 居然会卡顿、继续缓冲,它们要求我们为用户能流畅使用Netflix 的服务而付
费。Netflix 视频是用户主动选择观看的服... 阅读全帖 |
|
c*********8 发帖数: 369 | 6 这个领域以后要想成为牛人可真不容易,首先你得精通计算机编程,mablab和labview
肯定是必须的, 光学原理 仪器的搭建改装必须要精通,电学也要知道 比如说有的连
CCD的同轴电缆刚开始我基本上一无所知,有的是三个头有的是四个头有的是两个头,
为什么要用四个头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用两个头等等?总之,涉及这个领域,你需要
掌握很多内在的东西,以后想自己玩成本也很高,一个好点的two-photon 光源就得15-
20万刀, 一个高灵敏的EMCCD差不多3-5万刀,一个好点的显微镜构架就得8-12万刀,
仪器搭建好了,你的要找有意义的课题把,这样你就还得知道一些生物学的有意义的东
西!费了牛劲得出来的数据到底能解释说明什么?这都是你需要考虑的。当然如果你只
是想得到fancy的图片,自娱自乐,那就当我没说,这个只是需要采集图片,然后用特
定软件分析即可!并且这个就业从长远来看我并不看好,公司就那么几家,而且现在
zeiss做的越来越自动化,我用过各种型号的显微镜,目前感觉最好用的还是Zeiss 710
, 镜头 滤色片根本都不用换,全部自动化! 超高分辨的PALM现在已经商业化,上次... 阅读全帖 |
|
h*******a 发帖数: 184 | 7 按照你的要求,较好的方法是弄一根同轴电缆(或两根...)替代电线。当然价格就很高
了,不过你不是生产产品就做实验无所谓。先试试有没有效果,如果成功有时间上来分
享你的结果。 |
|
l******d 发帖数: 287 | 8 我们知道电阻都是正的,自然界没有负电阻。把电阻连到电源上,电流一定是从电源的
正极流到电阻,不会从电阻流到电源正极,即使加入电容或电感,相位差也不会超过90
度。
如果在电路中做一点小小的修改,就能得到一个“负”电阻。把电阻接到一个高频电源
上,电源和负载之间加一根导线做延迟线就行了。延迟线的作用是延迟电流的相位,当
延迟线长度是1/4或者3/4波长时,输出电流的相位和电压的相位相反,相位差达到180
度;当延迟线长度是2/4或者4/4波长时,输出电流的相位和电压的相位相同。这个实验
很容易检验,可以采用固定长度的延迟线,只需要连续调节频率,用示波器就能看到相
位的连续变化。
我们知道在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一定是相位相同的。不过这里的延迟线是单根导线,
它跟一般的传输线不一样,传输线是双股线或同轴电缆,它是依靠电缆内电感和分布电
容传递功率,可以用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但是没有单导线的方程,在教科书上找不到关
于单导线的描述。特斯拉在1897年做过单导线输电实验,根据特斯拉的描述,单导线是
依靠导线内电子密度波来传递电动势,到底是不是似乎还没有定论。
请教前辈,这个负电阻有什么用?研究它有...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121 | 9 用频谱仪测的时候, 一次RBW 500KHz, 一次600Khz. 结果看不出明显区别。 其他设备
并不报告测试参数~不过结果都类似啊,我直觉上觉得路由自己说的20dbm可能是掺了水
分的,但没证据。
嗯,我想,有时间的话,第一步先直接用SMA同轴电缆连接路由和频谱仪,看看SMA接口
上的实际输出功率是多少,先排除这个问题。
[dBm] [Watts] [Volts]rms [Volts]p [Volts]pp
20 0.100E+00 2.236 V 3.162 V 6.324 V |
|
b***i 发帖数: 3043 | 10 同轴电缆6000米长,1KHz信号要考虑传输线效应吗?
可以使用RG58/U的参数。 |
|
b***i 发帖数: 3043 | 11 问题如下:
一个20000ft的同轴电缆,芯层铜,电阻是60欧姆。
外面有两层介质,然后包层为电阻率为铜70倍的金属,其电阻为440欧姆。两层金属间
电容测得为0.6uF,电感1.2mH。
一端发射32kHz的正弦波,5V峰峰值。求电缆另一侧和离另一侧1/4波长处的波的幅度。
当然结果是损耗很大。实验结果为大约1.1V。
然后,这个电缆放在一个20000ft长的不锈钢管道中,包层外有1厘米厚的绝缘层,然后
和管道接触。(O )这个样子
不锈钢直流电阻可以1欧姆一下,很多地方和管道通过金属固定装置相接。管道直径大
约20厘米。里面是石油,也有10%的水,空气等。问,管道能否使管道另一边32kHz信号
的幅度得到提升。 |
|
b***i 发帖数: 3043 | 12 好的,多谢啊。我也装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做
一个同轴电缆,芯层为铜,准确说,#14AWG 19/0.36mm是Silver Plated Copper,也可
当成直径1.73mm铜,每公里直流电阻测得为9.51欧姆。
向外第二层:OD 2.82mm, 一种绝缘材料,
向外第三层:OD 4.63mm, 同种绝缘材料,有些空洞, 但是就算和第二层一样吧,低频
epislon为2.1,高频epsilon不知道,按一样算吧。
第四层:合金,OD 6.35mm, 电阻每公里74欧姆
两层金属层的电容是每公里130.6pF,电感大约每英尺0.06uH,这是不是可以用这些算
绝缘层的espilon?
然后,电缆长6000米左右。
问题1
在一端输入32kHz 的5V正弦波,另一端可以阻抗匹配,求电压幅度。
要求完全利用麦克斯韦方程来解,而不是用电路模型,因为可能有趋肤效应,导致电阻
会有变化。也可能没有趋肤效应。
问题2
电缆外层有绝缘层,厚度1厘米,然后靠近一个直径20厘米的不锈钢或者是合金的管道
中,(O ) 这个样子,电缆靠近管道的一边。管道的壁厚度当作2厘米。电缆外层和管
道在电缆两端是接触... 阅读全帖 |
|
b***i 发帖数: 3043 | 13 在电缆上加上信号,考虑趋附效应
众所周知,芯层的导体外层导电,那么外层导体是内层还是外层主导? |
|
b***i 发帖数: 3043 | 14 网上有人说是外层,有人说是两个层都有。
估算,不锈钢做包层的电缆在32k赫兹的时候,肤层厚度应该在0.24毫米左右。不锈钢
的趋肤效应比铜严重是因为磁导率接近100。电缆的实际外层导体厚度在1.2毫米,电阻
应该大3倍以上。但是实验的电压幅度和计算使用实际的电阻得到的电压幅度一样,没
有看到趋肤效应导致电阻增大。 |
|
B*****r 发帖数: 78 | 15 首先,能量是由能流形式传输的,就是坡印廷矢量s,对于同轴线来说,由于内外导体
电势差,导致有电场从电势高的抵达电势低的地方。这个电场强度的分布呈1/r的形式。
另外,磁场强度跟同轴线上的电流直接相关,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的分布也为
1/r的形式。
由于能流密度s的绝对值为电场叉乘磁场,那么s~1/r^2,整个的能量你需要对这个同轴
截面做积分,得到类似于(ln(a)-ln(b))的形式。(a为内径,b为外径) |
|
B*****r 发帖数: 78 | 16 趋肤效应的本质是电磁场在导体中传播的衰减特征长度,在导体中电磁波的指数项分两
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相位项,一个部分是强度项,趋肤效应就就是这个指数项中的实部
。形式为sqrt(2/(导电率*角频率)),频率越高,趋肤效应就越明显。 |
|
b***i 发帖数: 3043 | 17 突然想起来,如果电阻变大5倍,那么阻抗也变大,公式为
Z=sqrt((R+jWL)/jWC),那么,也会变大很多,衰减公式最后大概是exp(-0.45R/Z),那
么刚好可以抵消很大的电阻造成的损耗。
下周再继续做实验。现在已经根据电缆的阻抗构造了匹配的终端阻抗,一个电容加上电
阻。 |
|
b***i 发帖数: 3043 | 18 你有这个公式吗?就是
E(r)=?
H(theta)=? |
|
|
b***i 发帖数: 3043 | 20 我说的是有趋附效应的时候。看来到处都没有准确的公式,也许就是没有解析解。 |
|
c*****n 发帖数: 1877 | 21 这个60Mhz信号波长是5米,你已经6米的线了,必须考虑传输线效应了。
正确的做法:
1. 用同轴电缆接到信号发生仪上。50欧姆或者75欧姆取决于信号发生仪的源阻抗;
2. 用vector网络分析仪测试复阻抗。你这个用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在60MHz毫无意
义;
3. 用电感/电容/变压器把你的线圈匹配到50或者75欧姆。 |
|
r********n 发帖数: 149 | 22 最近,来自中国(Guo和Wan)和德国(Maier)的科学家发展了以一种以包覆二氧化钛
涂层的碳纳米管为负极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我们知道,从手提电脑,到新型的混合动力
汽车,都需要大量的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的基本要求也很多,比如质量要轻,价
格要便宜,同时也要求最好能够环境友好和储能多。
通常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大量锂离子进入负极(通常是石墨)。使用
锂离子电池时(放电),这些锂离子向正极移动,电子流过电路。但是,作为常用负极
材料的石墨,一般容量比较小,功率也比较低。所以寻找能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是制
造新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关键之一。
碳纳米管和二氧化钛曾经被尝试用做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但被发现不太实用。斯
图加特马普固体材料所的Maier教授就指出,二氧化钛本身并不太适合做为电极材料,尽
管它能和锂离子很好的结合,但是锂离子在二氧化钛晶格里的扩散极慢,1 mm的晶体需
要1年时间才能充满锂离子,但如果TiO2的材料尺寸缩小到10nm,这个时候放电时间就
缩小到毫秒。利用这种纳米尺度的特殊性质,Maier和来自中国的合作者在碳纳米管外
面涂了一层薄的TiO2 |
|
|
x*******2 发帖数: 5333 | 24 cyclability呢? 我记得cnt好像并没有显出很多的capacity之类优势 |
|
d*******l 发帖数: 2567 | 25 》》其电化学性能比单独的TiO2和CNT的性能都要好
哪位具体评论下?我现在登陆不上数据库
化钛
动力
。斯
,尽 |
|
r********n 发帖数: 149 | 26 Figure 3. Lithium-storage properties. The typical discharge−charge
profiles of CNT@TiO2, TiO2-free CNT, and CNT-free TiO2 sample under current
densities of (a) 50 and (b) 3000 mA g−1 between voltage limits of 1
8722;3 and 0.01−3 V. The inset in (a) shows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tial capacity plots. (c) Comparison of the rate performance of CNT@
TiO2, TiO2-free CNT, and CNT-free TiO2 sample between voltage limits of 0.01
−3 V. The specific storage capacities in CNT cor |
|
m***c 发帖数: 1403 | 27 useless, just watering
化钛
动力
。斯
,尽 |
|
r********n 发帖数: 149 | 28 个人觉得概念还可以,当然实际应用可能性不是太大,主要材料本身密度不会太大。 |
|
R****i 发帖数: 2387 | 29 做电池的同学要把自己的观念再往前发展一下。
如果是做nano battery的,可不是把纳米材料做在电池里那么回事,
而是一个on chip technology。
譬如说吧,上次看个做激光剑的discovery的视频,
里面的battery就是用光刻控制催化剂薄膜的形状,然后长碳纳米管的墙来做电池壳体。
再把电池原料填充到碳纳米管墙里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xODkyNzI0.html
大概17分26秒左右。 |
|
|
l*****l 发帖数: 85 | 31 Too much work has been done with the active material/carbon nanostructure
composite concept. What will be the new directions for battery development? |
|
R****i 发帖数: 2387 | 32 I dunno, maybe nano-polymer? |
|
r********n 发帖数: 149 | 33 3D battery, there has been a review in ChemRev |
|
m***c 发帖数: 1403 | 34 these are just fancy concepts. what industry really needs and really cares
is
still hardcore batteries, high energy density, high power density,
volumetrically, gravimetrically. it is never ever changed. |
|
r********n 发帖数: 149 | 35 agree!3Dbattery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体积或是质量),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