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吴语
首页 6 7 8 9 10 末页 (共10页)
q*****g
发帖数: 1568
1
来自主题: Jiangxi版 - 为什么江西有那么多种方言?
基本上中国从南到北70%的人讲官话的某个方言,不同的只有南方几个省
的方言而已。
一点基础的语言学知识(我很多年前学的,现在可能分类会稍微有点不同
):
按照国际通用的判别语言的方法,汉语实际上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个大
语族,它包括了八个次语族:
1. 官话 (北京方言)
2. 吴语 (上海方言)
3. 粤语 (广州方言)
4. 客家话 (梅州方言)
5. 湘语 (长沙方言)
6. 赣语 (南昌方言)
7. 闽南语 (厦门方言)
8. 闽北语 (福州方言)
另外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分类方法:
a) 闽南闽北画为一个语族
b) 赣语和客家语划为一个语族
c) 徽语从吴语中分出来单列
d) 广西平话单列
j****s
发帖数: 271
2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整理国故篇:本版ID列传
“弄”在普通话里是多音字,在吴语里不是。
吴语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古泥母来母不混,而
这个“弄”就是古来母字。如果上海话把
“弄”字读出n而不是l,就是错误的发音。
有人在这里用上海话,我看见错误之处就顺手
正正音,正正字,谈不上推广。你愿意继续洋
泾浜,把野鸡当成凤凰是你的自由,我乐意普
及正音正字是我的自由。period
t******u
发帖数: 449
3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沪语常见错别字 ZT
原作 by 上海闲话abc
上海话也可以写得很漂亮,只是需要侬留心眼。
上海话中不好写的字跟常写错的字
这些资料,最初是2002年在新浪论坛贴过,感谢“江爱伦”网友当时做的文字编辑工作
。2007重新整理。重申:欢迎转载我的帖子,但是未经本人同意,请不要擅自修改,以
免引出歧义。
0,导言
因为学校长期对吴语的封锁,普遍上吴人并不会写自己的母语,并且误认为吴语是不可
以写的。然而,事实上“推普”以前,江浙地区是名著的主要产地,尤其南宋时期的江
南才子,怎么可能使用“金元辽语”搞文学呢。
本篇对被大家认为不好写的上海话的字和不好用上海话读的字收集一下,这些字主要是
和普通话读音差异大的字。
1,写上海话的常见错别字
1,“人”被写作“拧、宁”。
我想大家勿至于勿晓得上海话“人”个读法吧。好像,也不是简单的用普通话注音,没
看到过“脏海宁”的写法。
2,“个”被写作“额”或者“饿”。
作用相当普通话用在形容词和副词后头的“的”跟“地”,“个”是该字的本字,但是
读音发生了演变。“个”本生勿是入声字,比如“个性”一词当中,读若“顾
t******u
发帖数: 449
4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沪语正音 - 继续ZT
4,吴语怎么读普通话“日”声母的字
普通话“日r”声母的字在上海人嘴里是读音最乱的一组。一些,在沪多年的客籍上海
人也常常读错。所以,这类字的读音常能反映,说话的人是不是正宗本地人。
普通话“日r”声母的字主要是古汉语的“日”声母字,在吴语中有白读,文读
。白读是指传统的本地读音,而受北方话影响形成的读音叫做文读。
白读声母(与法语、意大利语的gn相当),是介于前鼻音n和后鼻音ng之间的中鼻
音。比如,“热”读做同“聂”;“让”读做同“酿”。
文读应当是浊音,国际音标/z/,注意不同于普通话的“z/ts/”。
比如:“乳腐”音同“市扶”;“惹气”。家父曾经谆谆教诲鄙人:“小鬼
(音:举)头,读书魂灵入进点。”,其中“入”读音同“舌”。
普通话“r”声母的字,有不少是多音字。比如:“人”,白读为“”音同“宁
”,例如“男人”;文读为“”音同“神”,例:“人民 min>”。另外:譬如勿如,儒家,
t******u
发帖数: 449
5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沪语正音 - 继续ZT
5,读准吴语“疑”母字
古汉语“疑”声母是指后鼻音“”声母。明朝时候北方话中,这个声母还存在。现
代西北话中仍有该声母,比如:西安人把“我”读作(nge)。其它南方话中仍有该声
母。满清人入关后,华北一代方言中“ng”全部消失,所以这个声母也是北方人学南方
话的一个难点。比如:苏北籍移民发“ng”声母就有困难,常常将“我”读作“
”,“硬劲”读成“行劲”。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旧社会,被称作
“下只角”的低档社区中存在一种“ng”声母脱落,“n、l”不分的苏北腔上海话,这
种“下只角口音”在历史上曾经受到歧视。
吴语的“疑”母字,主要有以下这些常用字:
Ng:五ngr鱼ng。
Nga:牙Nga、外Ngar、捱Nga(辰光)、崖Nga、衙Nga ……
Nge:眼Ngeh、癌Nge、岩Nge、颜Nge、艾Nger、衔Nge(头)……
Ngeu:岸Ngeur。
Ngo:咬Ngoh、熬Ngo(勿牢)、傲Ngor(以及类似声旁的字)、翱Ngo ……
Ngau:瓦Ngauh。
Ngu:我Nguh、卧Ngur、误Ngur、吾Nguh、悟Ngur、饿N
j****s
发帖数: 271
6
这个是古音演变的结果
龚 在中古汉语里 是见母锺韵 反切拼法是 九容
你把上海话里 九 的声母 和 容 的韵母合在一起就是 龚 的发音cion
和 龚 同属 九容 音节的几个字则按照另一条演变途径读成了 kon
t******u
发帖数: 449
7
ciong是对个,现在文读kong也可以.
至于为啥会这么读,可以去看看论坛上人家个讨论.
http://www.sinolect.org/bbs/viewthread.php?tid=4862&highlight=%B9%A8
p********i
发帖数: 12365
8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合集] 沪语常见错别字 ZT
☆─────────────────────────────────────☆
Trunkslu (3L) 于 (Fri Apr 27 00:43:51 2007) 提到:
原作 by 上海闲话abc
上海话也可以写得很漂亮,只是需要侬留心眼。
上海话中不好写的字跟常写错的字
这些资料,最初是2002年在新浪论坛贴过,感谢“江爱伦”网友当时做的文字编辑工作
。2007重新整理。重申:欢迎转载我的帖子,但是未经本人同意,请不要擅自修改,以
免引出歧义。
0,导言
因为学校长期对吴语的封锁,普遍上吴人并不会写自己的母语,并且误认为吴语是不可
以写的。然而,事实上“推普”以前,江浙地区是名著的主要产地,尤其南宋时期的江
南才子,怎么可能使用“金元辽语”搞文学呢。
本篇对被大家认为不好写的上海话的字和不好用上海话读的字收集一下,这些字主要是
和普通话读音差异大的字。
1,写上海话的常见错别字
1,“人”被写作“拧、宁”。
我想大家勿至于勿晓得上海话“人”个读法吧。好像,也不是简单的用普通话注音,没
看到过“脏海宁”的写法。
2,“个”被写作“额
j****s
发帖数: 271
9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老朱这一世 zz
我比较保守的,认为汉字不是文读的专利,更不是普通话发音的专利
所以碰到文白异读,一般都写本字,最多注个音。
野 ya 讹化成 洋 yan 可能是连读过程中,后字的唇音粘连到前字造成的
ia和ya的区别,前者音高,是阴调,后者音低,阳调
“着”本是“著”的俗字,考虑到大陆简体字体系用着表穿衣,所以用“着”
不过不管哪个字,都不止一个音
“著”在“著作”里是 tsy,音同“主”
“着”在“着火”和 verb+着 中念 zah,音同“石”
在“着衣裳”里是 tsah,音同“扎”
另,普通话里“穿着打扮”和“着火”也是异读关系
渠 是大部分吴语甚至粤语第三人称的本源,广东的“佢”,苏州的
“俚”,嘉兴的“伊”(阴调),宁波的“其”,浙江大部的gi/ge等等都是
同源词。上海的 yi 是个阳调,和阴调字“伊”不符,表示“那里”
的i倒是应该用"伊"。有一种写法是用“侇”来表示上海的第三人称
考虑到整个吴语区的通用性,不妨用“渠”,发音末,就训读好来
wh
发帖数: 141625
10
另有几位兄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也列在此,盼有高人指点:
(一)鱿鱼丝——没给老鱿找到配对人物,毕生遗憾!素问帮记忙!素材如下:鱿鱼丝
性情温厚,不急不躁。吴语功力已臻化境,然不骄不矜,趁暑假之机,兢兢业业刻苦学
习天下至难的温州方言。除却吴语,鱿兄还不时显示莫测高深的地理、历史、宗教、八
卦等各方面的修为。比之鸠摩智?张三丰的师傅觉远?少林扫地僧?好像顶尖高手都是
和尚,但鱿鱼有老婆的,似乎老婆不喜海鲜;鱿鱼自己胃口老大,什么都吃,好像尤喜
海鲜(请版四校对——你好像说过鱿鱼及其太太各爱吃什么,我记不清了)。
(二)EM——灌水不力,性格不明。曾听版四与RO谓及英俊潇洒,天下第一风流——个
么是令狐冲?不过EM对女友好像不如冲哥对盈盈那般有制服力。依稀记得某日月姐说某
某菜好吃,EM口水,月姐说让你女朋友做给你吃。未几,EM苦着脸回来,说菜没吃到,
吃仔一记耳光!不过猜想冲哥和盈盈的婚后的日子,大概也是如此……
(三)Lesinge——人称猴兄,想是瘦长型。语言方面的悟性可比鱿鱼丝,尤通拉丁,
好像法德荷兰等语皆学过。有一回还讨论起越南语……灌水甚少。好像回国逍遥至今未
归?
G**U
发帖数: 5492
11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也说周立波
人口来源
1949年以前,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内曾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定居。其中上
层侨民(主要
来自英美两国,共有1万多人)主要居住在2个租界的西部以及越界筑路地段(今徐汇、
长宁、静安
区)。而各种各样的中下层侨民——日本人、澳葡、部分白俄难民、二战期间的犹太人
难民、以及在
公共租界担任巡捕的印度锡克人,都主要聚居在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区。很多躲避苏联红
军逃难到上海
的白俄难民在上海成功立足后,纷纷迁居法租界中部的霞飞路附近。法国虽然在上海开
辟了租界,然
而侨民数量始终稀少(即使在法租界侨民中也始终是少数),而且天主教神职人员占很
大比重。这些
外国人在1949年以后,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
1949年以前,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也常常采取族群聚居的形式。上海早期移民大多
来自周边江
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吴语区,特别是苏州、宁波等地。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籍商人
立刻涌入上
海,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迅速胜过广东籍买办,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商帮。1860年,
太平天国进
攻苏州时,苏州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移居上海的浪潮。来自吴语区的移民明显在上海居民
中占据优势地
位,并且占据了城市
S*******s
发帖数: 13043
12
好像祖籍在上海的也不是真正的上海人:
上海人中所说的“本地人”,是指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就已经定居上海地区的原住
居民。 有意思的是,由于口音有不同、居住地偏僻、经济地位较低等原因,历史上最
早到达上海的“本地人”,反而常常不被认同为是标准的“上海人”,而常被市区上海
人以“本地人”一词明确区分。这个概念类似于“土著人”,或者台湾的“原住民”或
者美国的“印第安人”。
上海开埠后,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世居于此的本地人,他们来自于中国各地,但是其中
来自江苏、浙江两省者占到80%以上,占据绝对优势。这些移民大致上又可以分为两大
部分:一部分来自浙江省和江苏南部的吴语区,其中一般又按照清代府属细分为宁波人
、绍兴人、苏州人等,他们构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体,其中尤以宁波籍为最多
;另一部分来自江苏北部的江淮官话区,被前者称为江北人,传统上大多聚居于市区北
部的闸北、杨浦、普陀等区。来自以上各地区的移民数量均为数甚多,各自约在数十万
至百万人以上不等。总体而言,来自吴语区移民经济社会地位高于江淮官话区移民,传
统上优越感较强,后者常感受到歧视。
来自其他各省的移民数量相对较少,其中较
d****i
发帖数: 4809
13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上海话的问题
请问版上的上海人,上海话“如果”怎么发音?还有一般连词“和”用哪个字?很多时
候听到的是“帮”这个词,似乎这个跟其他吴语很不一样,其他吴语大都是用“搭”这
个词,似乎“帮”这个词源自与苏北方言?
d****i
发帖数: 4809
14
转一片网上看到的,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其他吴语区的人到了上海会觉得上海话发音那
么怪了。
转自《吴语论坛》。原作:清籁山房主人
上海新新派的不完全特征
回沪第三年了,最近坐公交的机会比较多,天天泡在“新新派”的海洋里,认真偷听仔
细比对,我初步归纳了一些“新新派上海话”的特征,当然,多数是跟我本人所讲的“
新派上海话”相对而言的不同之处,至于尖团不分以及前后-aq不分,这些“新派”跟
“新新派”共享的要素,就不在其列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话的 “新新派”特征,
不完全跟年龄相关,但有一些选项则跟年龄紧密相关。以下列举出的特征里,有一部分
在中派和新派占优势时期是苏北腔或宁波腔的标签,但在新新派里猛然占据主导,比如
leqke,上海几乎所有30以下的人都用,甚至只用leqke不用leqhe,但是这并不表明他
们都是宁波裔。有趣的是,这些只用leqke的上海年轻人,家里的长辈却几乎都是只用
leqhe的。这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leqke,这个在中派和保
守新派的印象中非常刺耳难听的宁波腔特征词变成了年轻一代普遍接受的表达方式,年
轻人的叛逆性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叛逆是如
j****s
发帖数: 271
15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歧视”了。在我看来,如果仅仅把人群
划分成“我们”和“他们”,更亲近前者,同时对后者比较
淡漠却并不敌视的态度算不上“歧视”。当然“江浙人”群
体里肯定不免有歧视其他族群的人,但不能就此说有“江浙
人”的认同那么一定是因为歧视非江浙人。
自我认同是随处都存在的,只是认同的着力点不尽相同。
比如这个版面之前有些帖子问作为浙江人是不是有自豪感,
这就是一种省籍认同。一个浙江人为自己是浙江人而自豪
并不代表他歧视其他省籍的人。
江浙的合称中的江浙两字,与其理解成当代的江苏省和浙江
省,不如理解成宋代的江南东路和两浙路。虽然今天,江南
东路西南部的很多吴语区都丢失了,但其余地区的文化共性
仍然十分显著,那就是都属于说吴语的吴越文化。
t******u
发帖数: 449
1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Wu Chinese
这个图看来是多年以前的,丹阳金坛市区的吴语已经差不多沦陷了,现在吴语最北端在
常州一带。
r**********e
发帖数: 133
17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Wu Chinese
这个想法其实我很早在这里灌水的时候就有了。
当时我是建议把吴语各方言区的常用词汇列出来,把互相之间非常类似
的就列为标准吴语,从此以后就定下来并用书面的形式传播,因为没有
书面的形式语言的生命力大大地减弱;那些互相之间不一样的尽量寻求
平衡点(比如就用上海话)。当时我列了一个单子,JOJ帮助标出了绍兴
说法,但可惜没有更多的人参与。。。
d*****l
发帖数: 8441
18
问题是, 你那一刀在当代也不太好切呀. 你把镇江给全摘了, 总
得留着丹阳吧, 人家说的是地道的吴语啊. 即使能一刀切也不能
用杀猪刀, 得用解剖刀吧. 真要是解剖起来, 怕也是不那么容易
剖清楚. 即使是江北, 也有吴语区的呀.
这么说吧, 我所说的那个所谓"细看"其实是留有余地的说法而已,
怕的是影起不必要的纷争. 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 杭州人的心思
细腻程度还真的就比不上南京人(个人看法). 你不要光看表面上的
东西和语言的硬度而相信了那种所谓的"粗细"的判断. 跪在卞
......啊, 该死, 我没说啊. (要严格讲起来, 当然还是人以群分啦,
而非地分嘛)
这个问题用庶嫡之间名份之争或遗产之争来描述也是不恰当的.
问题本身确实是非常复杂的. 我的话其实也只说了一半, 仅仅涉
及吴地的北部边界的当今现状, 而没有涉及越. 越地的江南边界
也许也不是那么容易划分的. 要是深究起来吴越本身也难说就是
一体. 南面和西面的那一刀, 也是难切的. 另外, 很多听上去是
所谓狭义江南所独有的东西也许并非真的独有, 我说的也不是指
所谓的遗产啦.
s********e
发帖数: 182
1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中国最男人的方言是绍兴话;
绍兴话是吴语中最男人的说法倒是有得一说。。。。很硬,适合男人说。莲花落的发音
和唱法,不输秦腔的高昂凄凉。
苏南一代的吴语,明显适合女人说。这大概也是苏南人喜欢说自己是江南核心的原因,
认为这才是真正江南的秀美。。。
p**********n
发帖数: 1470
20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推广普通话造成的杯具
应该是浙南的吧, 温州?
浙北的话没有差这么远.
说道这个夏剑, hogi, 想到上次娇娇讨论远古江南文明的时候,
我说夏和越在远古是同音或者近音的, 在今天吴语北部还押韵.
后来有人指出在今天吴语南部地区发音更加近似. 看来是真的.
才女小麦, 你们怎么发这两个字?
f********l
发帖数: 1473
21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宁波人确实属于另类
宁波话拼音方案
http://www.nbning.com/ningbohuapinyinfangan/115.html
介绍的是吴语协会推荐(http://www.wu-chinese.com/)的通用吴语拼音方案下的宁波话(市六区)拼音方案。
j*j
发帖数: 5564
22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上联:七山一水二分田
你的下联提醒我通过言语人口比例来对一个
七山一水二分田
三吴六越一家客
横批:吾土吾民
(三成人口说吴地的吴语,六成说越地的吴语,一成说其他小语种,客家话,闽南语,
徽语)
j*j
发帖数: 5564
23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上联:七山一水二分田
感觉你看帖不仔细,误会我的意思了 :)
我说“三吴六越一家客”,不是说吴越是客人,而是说每十家浙江人中间,大致有三家
居住在吴地说吴语,有六家居住在越地说吴语,剩下一家是客家人或者是周边安徽福建
等地mingle进来的人口,说其他方言
我所谓的“吴人越人和客人”现在当然都是浙江本地人;我只不过从他们所说的方言
大致来分他们明清和近代的宗源。对于那之前的古代,这个说法毫无意义,因为那之前
民族迁移太多太复杂。
至于跟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那就更不搭界了。
a**********k
发帖数: 1953
24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征文】浙北童年杂忆
浙北童年杂忆
一。 飞龙在天,吴语如歌
夏天到了,母亲答应带我去她曾工作过的海盐千亩荡玩。童年的我
便每天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等到还有十天左右,读大学的智哥带来了好多玩具。 他家在海宁硖
石, 和我家是世交。临走时,我拉着他的手不肯放。他于是提议带
我去他家玩几天,一周后母亲再来硖石接我去千亩荡。
海宁古属吴越交界之地, 地方志说当年秦始皇南巡至此,登高观之,
见此地有一河自横贯东西的古道穿山南下后分流为两支,呈“天”字
型。始皇帝顾忌,发十万囚徒凿山腰成东西两山,冀破其天子气。自
此以后,海宁虽才子辈出,并无天子出现。 秦皇去世约两千年后,
清乾隆帝六下江南, 四次巡幸海宁。传说他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但毕竟是野史。当地人,包括金庸, 也不太相信这个传说, 如同犹
太人宁可相信真正的弥赛亚还未来临。
智哥家在西山麓一条弯弯的石板巷内, 旁边是一卖烧饼油条的店铺,
斜对面有一拱形石板桥。他有不少兄弟姐妹,都比我大许多。只有最小
的妹妹丽比我小一岁, 每天在家里楼上楼下蹦蹦跳跳,满屋子都是她
银铃般的话语和歌声。
海宁的吴侬软语,比当代最流行的...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1473
25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征文】浙北童年杂忆
可惜温州没有去过,温州话是不是与吴语相差很多。
我怎么觉得,杭州话与吴语也有相当的距离,食物也有北方味。是不是在南宋时,杭州
土著被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河南移民同化的缘故?本来的杭州应该不是今天这样不伦不类
的?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征文】浙北童年杂忆
杭州是方言岛,有北方话特征,受北宋南迁、南宋官话影响。不过依然属于吴语的一支
,沿袭至今,受周围影响远远大于南宋那段历史,吴语特征也远多于北方语言特征。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征文】浙北童年杂忆
嗯,是,杭州话在吴语当中是最靠近北方方言的。上次还有朋友说越剧最听得懂,因为
接近普通话。越剧的发音又是经过改良的吴语,我不知道是不是往普通话方向改,就觉
得很像杭州话。越剧照说发源于嵊县,我小时候住过嵊县,但已经忘了嵊县话了。
v***2
发帖数: 131
28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如果杭州人寻根 - 选择题
杭州话是带北音的吴语,属于太湖小片,而不是带吴音的北方话,因为杭州话动词及语
法结构,包括尖团音,都是吴语特正
j*j
发帖数: 5564
2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西湖对联
haha, 你不愧是做学问的人, 提的问题总是那么 tough
“塘栖”这个地名,在整个吴语区都是念做 tang xi的,但现在普通话开始冲击
吴语,而且塘栖一带的外地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关于“塘栖”的“栖”到底该怎么
发音,确实成了问题
我在对那个下联时,作了点research, 最后确认我们应该按塘栖人自己千百年来所采用
的发音,把这个地名念做 tang xi. (有时间的话,我觉得可以为此专门写个帖子 :)
h**e
发帖数: 9290
30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西溪成xixi,塘栖变塘棲
我看马来西亚华人的注音方式是跟吴语注音近似的
但是吴语标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何读
f********l
发帖数: 1473
31
有时候没事会去想:
战争会加剧异地的语言交流。吴越之间有着长期的战争。当吴赢了越,吴语就会自然影
响到越语;后来越国统治了吴国,吴国的人也自然会受到越语的熏陶。因此,以苏锡常
为代表的吴语和以杭嘉湖宁绍为代表(对不对?)的越语之间的相似性,自然是越来越多。
我还听说越王统治吴国之后,曾经把苏州的贵族们流放到宁波一带的,否则宁波话应该会是更硬?
东阳义乌金华兰溪永康一带,也许少受战争的波及(也是大幸!),也许是距离的关系,因此语言融合也相对独立于浙北之外?
f********l
发帖数: 1473
32
一样,也不一样。用语有许多是从宁波带去的,最典型的是“暴腌腌”,但是读音很多
有区别。最典型譬如“周明”,宁波话近“救命”,上海话近“走命”。但是,因为上
海的宁波人实在太多,很多老宁波在上海住了N年,就学会了一句上海话,那就是“
Cena!",其它张口就是宁波话。所以上海话也不得不跟随一些宁波话的发音,典型的就
是宁波的“波”字。按上海话一定读成“补”,但是实际上从宁波话,读成“博”。
上海话受两地影响最大,宁波话和苏州话。有人甚至粗粗的说,上海话其实是用苏州话
说的宁波话。这个可以说给北方人听,但是在吴语区,这样说就实在太粗糙了。上海话
发音其实还是基于上海土著本地话的,后来因为吴语区的移民大量的涌入,使得上海话
与原来的土著上海话渐行渐远了。
我去年在闵行的七宝和松江的九亭交界处住了半年,明显觉得那里的话比上海话要硬,
于是可以想象得到苏州话对上海话的影响。但是如果有人问上海话象不象苏州话,我的
回答是 NO!上海话是上海话,苏州话是苏州话,两回事。就像宁波话跟绍兴话的区别。
随着时间的进展,上海市中心的话,已经渐渐地辐射开来,徐家汇和闸北等地,早都已经
是地道上海话了。
wh
发帖数: 141625
33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水乡情节
蓝印布我也一直喜欢。上次sherryhz也贴过一个水乡+吴语歌,挺亲切的:
发信人: sherryhz (土拨熊),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周末听歌啦~ 贴一首吴语歌曲《外婆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4 22:43:22 2012, 美东)
应该是慈溪的方言
优酷的link: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0OTQxNDE2.html
j*j
发帖数: 5564
34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wh,请教一段越剧 (转载)
对,吴语里这些字声母都应该是d, 我觉得祝英台发成t主要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
估计这种现象在以后的越剧演员里会越来越多吧
当然,可能也跟小旦的角色有关;为了把角色表现得俏皮,唱腔吐字特意偏向于清脆;
但一不小心,就把老师灌输的吴语方言浊音忘了,唱成了清音t
wh
发帖数: 141625
35
对,就是乳。
monkey-jin的jin是什么?
混呛水我也觉得是chance。我贴过一个吴语字帖: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Zhejiang/31479691.html
很多不会写。再给你看以前一个吴语专家网友julius的个人说明档,可惜他不灌了。我
咋觉得黄芽菜和大白菜不一样啊?:
拼音系统:http://wu-chinese.com/romanization/
弄怂 /lonson/ v. 忽悠
孛相 /behshian/ v. 玩
囥 /khaun/ v. 藏(物)
畔 /boe/ v. 藏(人)
酾 /sa/ v. 斟(酒/茶)
隑 /ge/ v. 倚靠
戥 /ten/ v. (以手)掂(份量)
镦 /ten/ v. 阉割
烊 /yan/ v. 溶化、熔化
寻呴势 /zinheusy/ v. 找茬
拨/畀 /peh/ v... 阅读全帖
j*j
发帖数: 5564
3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记得语文课本是嘛模样的?
没办法,现在话语权在北中国,吴语的前途很渺茫。。。
粤语应该可以多撑几代,毕竟其内部相对于吴语来说,比较统一,另外它有相对独立的
文化圈子。这个圈子的歌曲,戏曲,电影等都还很坚挺
v**********m
发帖数: 5516
37
我基本能听懂从诸暨到上海,甚至宁波到黄岩,这片北部吴语区的日常对话。
看来南片吴语和官话的混杂程度低。
v**********m
发帖数: 5516
38
我基本能听懂从诸暨到上海,甚至宁波到黄岩,这片北部吴语区的日常对话。
看来南片吴语和官话的混杂程度低。
I***d
发帖数: 1023
39
我有個問題。象拉丁文這種語序可以隨便排列的語言算什麼呢﹖拉丁文因為有各種格﹐所
以svo, sov, vos, ovs......怎樣都行﹐一般不會影響到意思。象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就
要從它的來源﹐比如Indo-European old language來推﹖

VP
subject最初看作是在VP之外生成的,现在一般认为也是在VP内生成的,但是与V是specif


d*****u
发帖数: 17243
40
任何语言都有一种unmarked的形式,也就是最普通,没有附加语义的形式。
比如汉语其实也可以出现OSV, SOV等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是marked的。有强调等作用。
例如:
(1)张三打了李四。
(2)张三把李四打了。
(3)李四,张三打了。
这些句子的基本义是相同的,但不同语序会带来些许不同的隐含意义。在不同语境中起到
不同的作用。一般认为(1)是unmarked的。
拉丁语等语言其实也是如此,不同的语序反映出不同的信息。而且有的“理论上”成立的
语序在实际中是很少用的。
所以unmarked形式是最优先考虑的。不过有的语言语序变化带来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且
各种语序的确分布都很广。这时候谈语序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总之这只是一个不太严格
的说法,可以看成是统计规律。
(现时)语言学还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考虑历史现象,只重视当前母语人口的体验。
比如汉语的宾语提前标志“把”很可能是从动词演变来的(与主动词构成连动形式),
但这不符合当代中国人的体验,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它是一个宾语提前标志。





subject最初看作是在VP之外生成的,现在一般认为也是在VP内生成的,但是与V是
d*****u
发帖数: 17243
41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也顺便澄清一个认识。
自1968年生成语法诞生以后,语言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成语法学派甚至宣称
1968年以后语言学才正式成为科学。现在美国各大学的句法学(syntax)课程根本不研究
具体的“语法”(字词使用法则),而是在跨语言的普遍规律上做文章,并且将各种理论
都建立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之上。
在句法学课程上讲授的知识都是70-80年代以后的东西,有的甚至是最近几年才有的。
而且其内容更像是线性代数和逻辑学,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则几乎没有直接帮助。
音系学也是如此。
换言之,当代语言学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而过去的研究成果都退化成了“现象”,
只是语言科学的实证资料而已。







subject最初看作是在VP之外生成的,现在一般认为也是在VP内生成的,但是与V是specif

应该说这种语序是比较“奇怪”的。我们汉语以SVO为主,也会出现其他变化形式,但
I***d
发帖数: 1023
42
多谢你的解释。蛮有道理的。
对于语言学的发展,说实话我真是觉得陌生,说陌生是因为看起来不象“语言”学。呵呵











wh
发帖数: 141625
43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wh,请教一段越剧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wh,请教一段越剧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8 00:36:20 2012, 美东)
对,吴语里这些字声母都应该是d, 我觉得祝英台发成t主要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
估计这种现象在以后的越剧演员里会越来越多吧
当然,可能也跟小旦的角色有关;为了把角色表现得俏皮,唱腔吐字特意偏向于清脆;
但一不小心,就把老师灌输的吴语方言浊音忘了,唱成了清音t
发信人: flyingsoul (flyingsoul),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wh,请教一段越剧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8 04:10:42 2012, 美东)
有一段时间在国内工作,一个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越剧比赛。很佩服外地的越剧团,
咬字发音居然非常到位。反而是本地的,比如这一位唱祝的,有些就不太准,特别是“
塘”的发音,简直就是普通话。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wh,请教一段越剧 (转载)
发信站:...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9279
44
来自主题: _Hope版 - 漫步卢湾
嗯,就是吴语文化圈
温州勉强算吧,温州方言还是吴语
p****1
发帖数: 917
4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继续说说吃的,果子,馃子,菓子
“老底子”的消夜果儿
亦歌
岁末除夕即将来临,除了准备年夜饭所用的鸡鸭鱼肉之
外,守夜吃的瓜果蜜饯等零食自然是少不了的。这类零食在
杭州通消夜果儿,其历史可以远溯至宋朝。要说消夜果儿的
“夜”究竟怎么写,真正知道的恐怕不多,一般都认为是“
消闲果儿”,也有不少糖果铺干脆写成“消炎果儿”,造成
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杭州话已今非昔比。
杭州话本属吴方言,不幸的是在两宋之际“自累经兵火
之后,户口所存,十才二三。而西北人以驻跸之地,辐辏骈
集,数倍土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因为战乱,杭
州人口大减,而南迁来的北方人又大大超过了当地的杭州人,
时间一长,杭州方言必然要变音。当年晋室南渡后,相对来
说南迁人口较少,又因为了笼络当地人心,大宰相王导故意
“掉价”带头学说吴语,所以尽管晋室也在建康(南京)建
都达一百多年,但那一带的吴语至今依然呢喃。杭州却大不
一样,除了数倍于己的北方人的大量涌入,原京师的富商大
贾也纷纷随朝廷迁居杭州,这么一个巨大的贵族消费群体对
杭州方言的影响是迅速而直接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
当时的临安(杭州)人不但纷纷效仿京师饮食习俗,就连“
瑜石车子卖糖糜乳
wh
发帖数: 141625
46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梅节:《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2125
《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
——《金瓶梅词话校读记》序
梅节
内容提要 《金瓶梅传》是明隆度、万历年间流行于运河区新兴大众消费性说唱文体,
以评话为主,穿插演唱流行曲。艺人演出本传进文人圈子,经改编成为案头读本,传世
有崇祯本和竹坡本;艺人本传世有《金瓶梅词话》。词话本因讹误太多长期淹没。上世
纪三十年代发现后兴起研究和整理热潮。梦梅馆本是汇校本,反映金瓶梅新文本建设的
集体成果。
关键词 金瓶梅版本 词话本 崇祯本 梦梅馆校本
从1985年起手校订《金瓶梅词话》,至今近二十年,一共出过三个本子。在这之前,我
从事红楼梦业余研究,校点金瓶梅是应友人之请。朋友开的出版社生意淡薄,想出点赚
钱的书。着眼海内外华人市场,看中了金瓶梅,计划出一个不作删节、比较可读的本子
。我对金瓶梅认识无多,文化大革命中曾翻过上海中央书局的襟霞阁本。私心以为既然
海峡两岸学人已经出过好几个校本,抄抄拼拼,择善而从,不见得很难,便轻易答应下
来了。岂知着手做起来困难重重。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来整理...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2409
4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粤语保卫战
吴语区人民声援
k*****t
发帖数: 375
4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粤语保卫战,百姓暂时1比0领先
语言歧视?这个我没有。我发问了,看明天有没有人说有吧。
这里到现在,只有你说有。不知道别的说吴语的同胞会不会支持你。
k*****t
发帖数: 375
4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粤语保卫战,百姓暂时1比0领先
1. 因为你有自己的方言,我觉得很欣慰。因为我不是跟对方言一窍不通的人谈论方言
。而且说了那么久。
2. 粤语的行动导致了那个提议的失败。你说的没法消灭,是个结果,正是我说的1:0
的战果;
3. 如果下次这种无聊的提案提到吴语地区,我会过去声援。
h*****s
发帖数: 733
5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粤语保卫战,百姓暂时1比0领先
呵呵,你是在支持我的论点呢,还是反对我的论点呢。上海话已经开始消亡,吴语已经
是世界文化遗产,可惜。
首页 6 7 8 9 10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