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发帖数: 22064 | 1 http://guoxue.ifeng.com/a/20170101/50509090_0.shtml
2017年01月01日 13:18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柳理
习近平的2017新年贺词延续了既往的讲话风格:用典。不过这次所引之“新故相推,日
生不滞”,出处较为难找,藏于王夫之先生《尚书引义》卷三“太甲二”,原本是船山
先生举例论证人性之善恶,顺而推之,一家之和,一国之政,如果不洞察弊病之来历,
不革故以鼎新,则恶者日恶,沉疴日甚。
习近平发表2017新年贺词(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的2017新年贺词延续了既往的讲话风格:用典。不过这次所引之“新故相推,日
生不滞”,出处较为难找,藏于王夫之先生《尚书引义》卷三“太甲二”:
“形之恶也,倏而赘疣生焉;形之善也,俄而肌肤荣焉;非必初生之有成形也。气之恶
也,倏而疢疾生焉;气质善也,俄而荣卫畅焉;非必初生之有成气也。食溪水者瘿,数
饮酒者齇(酒糟鼻),风犯藏者喎(嘴歪),瘴入里者厉。治疡者肉已溃之创,理瘵(
痨病)者丰已羸之肌。形气者,亦受于天者也,非人之能自有也;而新故相推,日生不
滞如斯矣。然则饮食起居,见闻言动,所以斟酌饱满于健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古风悠悠: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五文)
陆真整理
一、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
我们研读历史,就要以史为鉴。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
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
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非常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中午
和晚上,他都必定三次前去问候他的父亲,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
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内心就会很着急。等父亲的身体稍微舒适,吃的比较正
常时,他才觉得宽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的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
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摘下来。时时刻刻都在照顾他
的父亲。由于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了,所谓“至诚感通”。试问周文王喝
的那杯汤药,跟一般人喝的汤药是否一样?不一样。因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结构都
发生了变化,孝心溶入烫药后,能使汤药喝下去就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位兄长,一位是泰伯,一位是
仲雍。他们三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眉县新出青铜器铭文中的单公问题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意外发现了27件铸刻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其中在《
逨盘》铭文中提到了在成王之前的第一代单公问题,即:“不显朕皇高且单公……夹召
文王武王”。按照《世本》和《路史》等著名史书的记载,第一代单公是周成王封自己
的少子“臻”于单地才开始的,可是《逨盘》铭文中分明是在说“单公”在“文王武王
”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怎么整合出土实物资料和史书记载之间的矛盾,这是个大问题。
其实,古籍记载中有关单氏族的由来问题,向来有二说:
一说以《世本》和《路史》为代表,主张“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为旬内侯,因氏焉
”。
一说以《通志·氏族略》为代表,主张“单氏,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
氏”。
而对单蔑和臻的关系,史籍则语焉不详。而根据此次出土的《逨盘》铭文的记载,成王
时期的单公为“朕皇高且公叔”。公叔是否就是周成王的少子臻呢?颇值得考虑。称号
为“叔”正好说明了他不是长子,为少子说提供了基础。根据《逨盘》铭文对成王时期
单公的说明中有“受大命”一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单公接受西周天子册命的象征。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主张《逨盘》铭文中...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453 | 4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的第四年,武王得了疾病,久而不愈。太公和召公说:我们为王占卜
吉凶吧。周公说:不是可以向我们的先王祷告吗?那么就依我为抵押,筑三个祭坛,祭
坛筑毕,周公执秉壁和圭,向武王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祷告。
史官记下了祝词。周公旦祝词说:你们的孙子姬发(周武王)得了重病,如果你们在天
上有帮我助我祭祀的职责,请以我姬旦代替姬发吧。我仁义有能、多才多艺,可以侍奉
鬼神。你们的孙子姬发不如我多才艺,不能侍奉鬼神。他是受命于天帝之廷,为天下百
姓敬重、子孙在人间有所托付,先祖有所归依的人。今天,我就依据元龟来占卜,如果
你们允许,我就拿壁和圭把我的命献给你们。如果不允,我就把壁和圭收起,不再请求
了。
以龟三卜,都为吉卦。周公说:武王没有危险了。周公回去后,史官把祝词放置在金滕
之匮中。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死后,为了防止诸侯背叛周朝,周公旦在周朝摄政。(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管叔和他的弟弟们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要威胁武王的孺子成王。周公在其封地鲁
生活了两年后,才抓住了散布流言的人。其后,周公又写了名为《鸱鸮》的诗来向周成
王表白自己的真诚。年幼的周成王也没有敢责备他,...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5 应该是说圣人有周成王的功绩: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君主。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平定三监
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
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
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
|
d******a 发帖数: 32122 | 6 近些年来,随着对于黄帝、炎帝史事的谈论,蚩尤亦被炒了起来,有些人以为“蚩尤是
苗族的先祖”。其实,这是汉代以来由孔安国等人对历史的附会造成的影响所致,假如
人们读一读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周书•尝麦解》、《史记解》、《尚书•
吕刑》、《山海经》、《归藏》,就会明白蚩尤并非苗族的先祖,而是黄帝、炎帝的叛
乱之臣。本文就此,依据历史事实略作一谈,以驳“三祖文化”的荒唐口号。
一、蚩尤属塞外“马背之族”
蚩尤,并非其原名,其原名极有可能是叫做“之尤”,至少,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
墓葬中出土的《黄帝经•十六经•正乱》中记载得就是“之尤”,而非“蚩
尤”。其文曰:“(黄帝)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遇之尤,因而擒之。”“蚩尤
”疑为后世依“之尤”之音而故意记成。因为“蚩”字的字义为“愚蠢”、“丑陋”、
“害人虫”,书“之尤”为“蚩尤”,具有明显的贬义。蚩尤的原居地是为草原,也就
是现在的塞北。其历史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蚩尤出生地在塞外草原
《归藏》载:“蚩尤出自羊水”,《路史》等书记载亦是如此。羊水,就是历史上
的“羊门水”、亦书作“阳门水”。“...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7 姜子牙的女儿嫁给了周武王, 生儿子周成王和唐叔虞。
周成王和晋国国君唐叔虞都是姜子牙的亲外孙。
周王朝的核心就是以姜周联姻为基础的三角: 周天子, 晋国, 齐国。
周公算不上是周王朝的核心, 所以只能辅佐周成王, 不敢取代成王就是怕姜齐的势力。 |
|
w********2 发帖数: 632 | 8 河南南部 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属于楚国的!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MI3)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
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
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
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
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
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
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
。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
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
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
,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9 发信人: layin(谎言), 信区: China
标题: 中国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的?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Oct 17 11:53:56 2017,GMT)
1963年8月,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在因暴雨冲刷崩塌的土崖壁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尊。
这件青铜尊上有122个铭文,翻译成今天白话文的意思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
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
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
,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这是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尊,被文物专家命名为“何尊”。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属于国
家一级文物。
再回答问题:
何尊铭文用“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记载周成王迁宅洛邑(洛阳)之事,(与古
书记载相吻);
这就是说;至少在3100年前,就有了中国之称,作为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原洛阳,意为
天下之中。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词组)记载。作为中国人,应该要记住! |
|
x**s 发帖数: 534 | 10 秦始皇奉行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霸道,极端重视以功利为取向的法治建设,这是秦
国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仅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实现扫灭六合、一统天下
战略预想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秦朝的法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因为秦朝的法治
,不讲人性,不讲仁义,不讲和谐,并无深厚的道德底蕴,也无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
必究,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又是秦国国祚短促、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如
此看来,秦朝的统治只能是独裁统治。独裁统治的最大特点是皇权大于国法,皇帝可以
随心所欲地践踏法制,而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大于法的必然后果是权必乱法,法
必阿贵,国必衰亡。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
了亡国的祸根。
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
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勤勉敬业为由,赦免了赵高,恢
复了他的官爵。秦始皇选将用臣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违反秦律者也是严惩不贷的
,但却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可见赵高是很善于伪装自己迎合权贵的。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病死于沙丘。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1 去墨西哥太玄幻。
但是古书的叙述有另外一个合理解释:
周武王死了以后,商朝余孽勾结东夷和淮夷造反了。类似秦始皇死后山东六国造反。
于是有了周公东征。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造反的头子是纣王之子武庚(也可能是怀王心那样的傀儡),一批殷商的贵族又煽动东
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造反。又有分封在东方的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联手。叛乱势
力遍及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周公带领王师,先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再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杀武庚、诛管叔
、放逐蔡叔,贬霍叔为庶人。(请注意,这个路线和后来章邯败义军,诛吴广的进军路
线也类似)。继之进兵东南,采用先弱后强的方针,先攻徐、淮等九夷。经连续作战,
攻灭熊、盈族17国。最后才挥师北上攻奄,迫使奄国投降。随之,蒲姑等国也相继降服
。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胜利结束。
再拷贝一点:
------------
周成王二年(约前1041年)年初,周军继续东进,直取朝歌。朝歌城内的殷人大为震惊
,武庚连忙组织军队抵抗。周军击溃武庚所部人马,武庚被杀(一说...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12 周公先死还是子牙先死? 子牙到周康王六年才死, 周公在周成王6年就还政了。
这个“摄政王”其实和耀帮的总书记一样的。
周成王可是子牙亲外孙, 有子牙在, 旦旦不敢抢王位的。 子牙死时, 周礼在姬周家
族内部已经生根了, 子牙放心走了。 |
|
l***y 发帖数: 1166 | 13 清华简又整理六篇战国竹书
昨天,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发布新的研究成果。当天,清华大
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宣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整理出六篇战国竹书,其中《
厚父》《封许之命》《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等五篇竹书均为
未见于传世文献的逸篇。这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为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提供宝贵的
研究资料。
在本次整理出的六篇战国竹书中,《厚父》和《封许之命》为《尚书》的逸篇。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对于历史文化研究有着
重要意义。《尚书》传说经孔子编纂,当时有百篇之多,但经过秦代焚书,到汉朝初年
,由秦国博士伏生传授流传下来的只有二十八篇,称为《今文尚书》。汉景帝末年,在
曲阜的孔家壁中发现的《尚书》,因以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尚书》,在汉朝逐
渐亡逸。到东晋时,梅赜奏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此前,清华简的研究已证明,梅
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造。
自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再也没有发现过《尚书》。直到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
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约2500枚,涉及我国传统文化... 阅读全帖 |
|
k*d 发帖数: 615 | 14 周始祖后稷姬弃的后裔:
大约今天姓周、姬、鲁、郑、毕、杨、蒋、柯、茅、管、蔡、吴、孙、白、万、燕、沈
、卫、方、柳、贺、孟、董、温、毛等近百个姓的主体,贾、何、潘、颜、曹、戴、郭
等十多个姓的大部分人,王、刘、胡等姓的一部分人,都是周始祖后稷姬弃的后裔。
多数姓氏从周文王出 (上帝拣选的王) - 文王传说有百子。
见 汉网
http://bbs.hanminzu.com/dispbbs.asp?boardID=136&ID=81568&page=1
王姓——周文王姬昌
杨姓——伯桥——唐叔虞——周武王姬发
周姓——周文王——周武王——周太王古公嬗父——后稷
吴姓——仲雍——周太王古公嬗父
孙姓——卫武公——周太王古公嬗父
何姓——唐叔虞——周成王——周太王
郭姓——周
文王姬昌——周太王古公嬗父——后稷
郑姓——周厉王——周武王——周太王古公嬗父
韩姓——晋穆侯——唐叔虞——周武王姬发
唐姓——唐叔虞——周成王——周武王姬发
冯姓——毕万——毕公高——周文王姬昌——后稷
于姓——邗叔——周武王姬发——后稷
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于曹,亦为曹氏
蒋氏,周公第三子所封之国也
蔡氏, |
|
c***s 发帖数: 70028 | 15 老板娘自称是屈原72代后裔
端午节将至,正是粽子热销之时。成都有名的“粽子一条街”——马鞍东路上,短短半条小街,两边均摆满了卖粽子的摊位,仔细数数,差不多有近30家。
为了促销,商家们都使出了各自的手段。昨日,一家粽子店打出“屈氏粽子”的招牌,老板娘还自称是屈原72代后裔。这让新老客户“眼前一亮”,围观者络绎不绝,大家都好奇:“真跟屈原有关系?”
声称:
老板娘自称是屈原后人
包粽子技术好回头客很多
面对围观的市民,“屈氏粽子”的老板娘屈慧君总会淡定地回答:“我是屈原的第72代后人,有家谱为证。”
陈阿姨是老主顾了,她说自己每年都到这里订购,也听店主屈慧君说起,祖先就是屈原,“卖粽子也算是祭奠祖先。”“我没有刻意用祖先做卖点,只是有食客问起跟屈原的关系时,我总要真实地回答。”屈慧君说,她在马鞍东路做二手房生意五六年了。每年端午,她便会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包粽子。“我包的粽子技术好、分量足、味道香,已经积累了很多回头客。”
屈慧君是重庆潼南县高楼山村人,家中有三兄妹,哥哥和她在成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亲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粽子祭奠屈原祖先,所以家中的兄弟姐妹都会包,她7岁时就会包粽子了,...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6 出土的青铜器
出土的青铜禁,是一种放酒樽的器座,类似于酒桌。
“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其族属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近日,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经专家考证,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确定,属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嘴头村。2012年,当地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报告文物部门。随后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使一个埋藏了众多珍贵青铜器的商末周初贵族墓葬群重见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铜器,包括了罕见的青铜器“禁”和“高领袋足鬲”,被认为是我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2013年8月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滨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石鼓山考古队,开展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
通过发掘,考古专家发现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该墓葬呈长方形,深8米、宽约4米,为竖穴土圹墓,口小底大,约16.26平方米,棺室周围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属于单人葬,头向朝着地势较高的方向,有东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为木质...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2296 | 17 华夏始祖是谁?如果有人这样问,很多人会说是炎帝或者黄帝,再往上追溯,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了。其实,还有一位真实的"老祖母",就是华胥氏。
华胥氏,是华夏之根、人类共祖。她是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列子·黄帝》、《新唐书》、《国语·郑语》、《山海经》等史籍均记载过华胥氏和由她执政的华胥国的事情。
华胥氏是远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史书记载,华胥氏出生在远古中原一个叫华阳的地方,所以她给自己取名华胥。据说她喜欢四处游玩,在雷泽湖边(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带)中无意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脚踩了一下,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竹书纪年·伏羲氏》有这样的记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生伏羲”。
华胥氏生下伏羲和女娲,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卷记载,正是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华胥文化就是华夏文明。
据专家考证,华胥距今约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生存,她带领部族民众不断游徙,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她... 阅读全帖 |
|
w***c 发帖数: 515 | 18 唐不是尧那时候的吗?
唐尧虞舜
你说的唐国,应该是周成王封他弟弟到唐地,后来又叫唐叔虞,那块地方叫唐国 |
|
j****c 发帖数: 19908 | 19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
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
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
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
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
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
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在位,行
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
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
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
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
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
,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 |
|
R*****d 发帖数: 1148 | 20 你弄错了一个基本概念。武庚的叛乱,从正史的角度来讲,根本就是一场前朝残余联合新朝在野权贵(“三监”)所掀起的一场内乱,并非夷人的侵犯(你自己其实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你原文里用了一个“叛”字),尽管叛军当中有不少淮夷加入,但其性质与雇佣军无异(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还率领着大批蛮人部队(“无当飞军”),董卓的凉州部队里也有大量羌人)。
其次,周人,以及此前的商人,对东夷的战争显然是以攻势为主,东夷,特别是莱夷淮夷等部落,占据着温暖肥沃的黄淮冲积平原,而这正是当时以小米为主要作物的农业民族,华夏人,所梦寐以求的土地。另外,正是因为东夷所居之地位于沿海平原,战略空间狭小(往东是大海,往南是大江),所以华夏人对其的征服相对来说就很容易,故此,华东的夷人,到了秦汉时期,基本上就彻底被华夏人同化了(“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
再看欧亚大草原上的“戎狄”,朝廷的大军来了,大家可以骑上马一跑了之,等到撤军以后再回来,而农业民族的步兵和车兵却无法在草原上长期驻扎,更不用提移民和同化了。我们这里讨论的主命题,是“天子守边”,重点在于“守”,而不在于“攻”。西北方向,正是周人需要“守”的方向。历朝历代...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2132 | 21 说法很勉强。
商纣王失败就在于军队主力在东方作战,而且斩首过亿,虽然夸张,可是仍然反映东夷
实力之强。而且周公东征,3年平叛后的二次封建的安排(齐鲁第一线,卫陈许第二线
),再明白不过的表明的当时对周朝的的最大挑战还是东方。就是这样到周穆王的时候
还是东夷还是大规模叛乱。
合新朝在野权贵(“三监”)所掀起的一场内乱,并非夷人的侵犯(你自己其实是明白
这一点的,所以你原文里用了一个“叛”字),尽管叛军当中有不少淮夷加入,但其性
质与雇佣军无异(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还率领着大批蛮人部队(“无当飞军”),董卓的
凉州部队里也有大量羌人)。
淮夷等部落,占据着温暖肥沃的黄淮冲积平原,而这正是当时以小米为主要作物的农业
民族,华夏人,所梦寐以求的土地。另外,正是因为东夷所居之地位于沿海平原,战略
空间狭小(往东是大海,往南是大江),所以华夏人对其的征服相对来说就很容易,故
此,华东的夷人,到了秦汉时期,基本上就彻底被华夏人同化了(“秦并六国,其淮、
泗夷皆散为民户”)。
军以后再回来,而农业民族的步兵和车兵却无法在草原上长期驻扎,更不用提移民和同
化了。我们这里讨论的主命题,是“天子守边”,重点在...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22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時設立三監(管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行八),次康叔封(行九)。武王封管、蔡而周公不預,以諸弟中周公最賢,武王引之助治國政,統籌大局,故不出封在外也。”
“其他如魯、燕、齊諸國,始封皆在成周之南。”
“今河南有魯山縣。詩閟宮:「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許、鄭密邇,亦在河南。「燕」字本作「郾」,今河南有郾縣,與召陵密邇,當是召公初封之地。齊爲周之外戚,國語:「齊、許、申、呂由大姜」,許、申、呂三國皆在今河南境,則齊之初封,亦應與三國近。或本即是呂,故太公稱呂望,丁公稱呂伋。後乃分封於齊。”
…………
“周公親自東征,殺管叔。定亂,乃重定封國。
一、魯:魯公子伯禽伐淮夷、徐戎,遂封於魯。
二、齊:封太公子丁公於齊。自有魯、齊之新封,周人勢力始越殷而東達海濱。
三、衛:封康叔於衛,得殷民七族。自此殷朝自盤庚以來歷八世十二君垂三百年之河北根據地,始拱手而讓之周人治下。
四、宋:封微子啓於宋。周人尚不能... 阅读全帖 |
|
y*d 发帖数: 2226 | 23 三监起兵,以勤王、清君侧为名,可知周公权势必大
周公东征,既平三监,则军政大权尽掌,更无旁人与争
近年发周公墓地,可见其制比天子
亦为一证
楼上兄台谓周公尝称王号,虽无实证,
而以周公之权势,或无王名,实有王权
成王若诚欲削其权势,则当远封周公
封而不就,以子代往,乃知周公之权未损
以余之见,齐鲁燕始封之时,天下初定。周国力未强,恐不能威服东夷
故而,初时分封多在关中、中原之地。而地狭国多,所封之地必小
三监之乱既定,周立国已稳,正可开疆辟土,威服四夷
故重封齐鲁燕于东夷,其邑当数倍于先时之地
三公有大功于东征,增益其邑,以为嘉奖,当在情理之中
或曰,比时东夷之地尚为蛮荒,其地随广,而不及中原富庶
却不知,周公、太公皆古今罕有之战略家
旁人获选中原而舍东夷
周公、太公则不然
东周之际,齐鲁燕皆为大国,可见先贤之深谋远虑矣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
時設立三監(管
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
(行八),次康叔
封(行九)...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4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147
易中天
主讲嘉宾: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国际关系学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时间:2011年5月23日(周一)晚19点-21点
地点: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礼堂
主持人:李蓬勃(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主任)
主持人: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易中天教授来我校做一次
学术讲座,现在有请易先生登场。本次讲座是文化与传播系特色专业建设中的系列讲座
之一。首先请文传系主任高红玲老师致欢迎词。
高红玲(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主任):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非常
荣幸的邀请来了大家热切期盼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老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文化与
传播系对易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说起易老师,恐怕没有同学不知晓,易老师在
“品读三国”中幽默的话语,在“汉代风云人物”中独特的视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今天易老师第一次来到我们学校,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亲耳聆听易老师论道
,是我们大家的荣幸。对于现... 阅读全帖 |
|
z***c 发帖数: 2959 | 25 《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刊登了一组七篇文章,都是关于清华简《保训》篇的。前四
篇正面释读和阐释《保训》,其中廖名春、陈慧的《清华简保训篇释读》反映了一年来
廖名春对《保训》文字的考释新成果。但是该文也存在阐释过度问题,例如将“自靧”
解释成周文王“自演”,即对临终遗命 “打腹稿”,让人难以置信。
连劭名《战国简保训与古代思想》、黄人二《战国简保训通解——兼谈其在中国经学史
上“道统说”的地位》、梁立勇《保训的“中”与“中庸”》对《保训》在中国思想史
的地位作了相当高的评价。
后面三篇是质疑《保训》真伪的文章,分别是姜广辉《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李存山《
试评清华简保训篇中的“阴阳”》、丁进《清华简保训献疑》。姜广辉这次又提出五点
,怀疑第二简残缺是作伪者有意为之;从写作学发展史角度指出《保训》不应该出现心
理活动描写;指出《保训》过分夸张“中”的地位,将由帝传中变成了得“中”即得“
帝”,思想史上前所未有;从汉语语法角度看,“日不足,惟宿不详”中“惟”字用在
句中,属于“仿古”用法;从历史史实角度看,文中过分宣扬“中”,与文王、武王行
事作风不相符。
李存山文章考察了“阴阳”一词的演... 阅读全帖 |
|
z***c 发帖数: 2959 | 26 《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刊登了一组七篇文章,都是关于清华简《保训》篇的。前四
篇正面释读和阐释《保训》,其中廖名春、陈慧的《清华简保训篇释读》反映了一年来
廖名春对《保训》文字的考释新成果。但是该文也存在阐释过度问题,例如将“自靧”
解释成周文王“自演”,即对临终遗命 “打腹稿”,让人难以置信。
连劭名《战国简保训与古代思想》、黄人二《战国简保训通解——兼谈其在中国经学史
上“道统说”的地位》、梁立勇《保训的“中”与“中庸”》对《保训》在中国思想史
的地位作了相当高的评价。
后面三篇是质疑《保训》真伪的文章,分别是姜广辉《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李存山《
试评清华简保训篇中的“阴阳”》、丁进《清华简保训献疑》。姜广辉这次又提出五点
,怀疑第二简残缺是作伪者有意为之;从写作学发展史角度指出《保训》不应该出现心
理活动描写;指出《保训》过分夸张“中”的地位,将由帝传中变成了得“中”即得“
帝”,思想史上前所未有;从汉语语法角度看,“日不足,惟宿不详”中“惟”字用在
句中,属于“仿古”用法;从历史史实角度看,文中过分宣扬“中”,与文王、武王行
事作风不相符。
李存山文章考察了“阴阳”一词的演...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27 酗酒也是商亡的一个因素,所以周公还作了一篇酒诰来告诫周成王。 |
|
|
h*i 发帖数: 3446 | 29 问题就是为什么他要改?
一个靠谱的原因可能是:他知道三皇五帝不是是东亚原住民的历史,作为一个东亚人,
他要开创自己的历史。
根据清华竹简,秦人来源于商(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8日11版):秦的祖先在商被灭前
“助纣为孽”,在周灭商后又反叛,其民被周成王从奄(在山东)迁徙到了邾(在甘肃
)。这些戍边的商奄之民就是秦人的来历。
如果“三皇五帝”神话系统是周人传来的,秦始皇自然要毁灭这个强加给中国得神话系
统(商根本就不知道夏,甲骨文里就没有夏)。所以他要焚书坑儒,要称始皇帝,算是
拨乱反正吧。自然这也是秦这么短命的原因之一,毕竟当时大部分贵族都是周封的,或
者就是周人。
与秦始皇类似的,可能就是毛了。看来为屁民着想的民族主义者的事业都会短命。 看
看毛的事业,也是短命得很。呵呵。 |
|
p***t 发帖数: 698 | 30 这个。。。总之要搞个论点,论述还要有考的。
春秋六大国,战国七大国,王系都是华夏(汉族)正朔。秦,赵,楚,均颛顼之后。晋
,周成王之后。三家分晋的其他两家韩,魏,也都是周后。就连相对文明开化晚的吴,
越,一是周太王之后,一是夏少康之后。从统治者“血统”上讲,纯“汉”。
这几大国,从“地域”上看,秦偏处西陲,和“戎狄”战。齐无疑于东夷战。楚与南蛮
。吴,越与粤打。晋为最腹地,也不免与赤翟白狄打。中国的上古史,乃至春秋战国,
就是一个“汉”民族疆域扩展的历史,消灭,征服,撵除,同化,臣服周边少数民族的
历史。无一国例外。这个过程的主体是“汉”民族。
你说秦楚都是蛮夷,甚至连晋也是半胡半夏。你是在说春秋无一大国为”汉“主,春秋
已无”汉“。你的华夏圈子就是河南商丘周围百里吧?脸红不?
宋,楚争霸的泓之战到你这里成了”各诸侯国,面对着诸胡夷的侵略而苦苦支撑。。。
的最后一次努力“。脑袋一拍,什么都敢说了。
另外,孔子的”复礼“,专指周礼,不要扯夏,商。
秦始皇焚书坑儒理由很现实,你骂他,他是个枭雄,又天天想“万世”,能不给你来个
斩草除根吗?叽叽歪歪地扯什么华夷之争。 |
|
r****p 发帖数: 1854 | 31 历史给孝文帝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当年他给几个兄弟包办婚姻的时候(王婆卖瓜一下
哈,背景见我的旧文《躺着也中枪-孝文帝的包办婚姻》) ,指责他们“婚多猥滥”,
“舅氏轻微,违典滞俗”。但是他自己却被冯太后包办了一门婚姻也就是宣武帝的生母
文昭皇后高氏, 却有一个更轻微更猥滥的哥哥高肇。
根据《魏书 外戚 高肇传》记载,高肇“自云本渤海脩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
高丽”。这件事情仔细想想就不怎么靠谱,人家都衣冠南渡或者避祸凉州偏偏你南辕北
辙。另外这里的高丽我觉得其实应该是高句丽,中国史书很多时候两者混淆不分,给了
棒子乱认祖宗的口实。“自云”两字真可谓传神的刻画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心态,一下
子就和北魏历代名臣高湖,高允,高道穆等成了渤海高氏的同族。高肇权力炙手可热的
时候,高氏子弟中没有fxxking defense的也依附于他。高允的孙子高绰对高肇巴结奉
承,被同僚封轨瞧不起。高绰背地里也痛心疾首的说,“吾平生自谓不失规矩,今日举
措,不如封生远矣。”
除了国舅的身份外,高肇的侄女高英是宣武帝的贵人后来也被立做皇后。如果按照广义
上外戚的定义是和皇族有姻亲关系的外姓,那么高肇自己还...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装神弄鬼),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金指环0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7 16:15:43 2012, 美东)
公元499年春夏之交,河南南阳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夜色中的北魏大军沿着沔水(1)扎寨延绵十数里,黄龙旗所环绕的中军大帐更是灯火
通明,皇帝元宏斜卧在大帐中央的床榻上。他虽然脸色苍白双手枯瘦,但是双目炯炯有
神,看似平和柔弱的目光却透露出一股坚毅。他将床榻四周所站立的众人来来回回的扫
视几遍后,最后定格在一个一身戎装的老年将军身上。
“广阳王辛苦了。你且说说,前方战事如何?”元宏虽然声音微弱,但依旧语气里透露
着似乎是能够洞察一切内心的威严。
这位戎装的老年将领便是广阳王元嘉,他浑身泥浆,花白的胡须上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
是雨水。元嘉连忙回奏道,“启奏陛下,老臣奉旨率军赶到均口截断齐军退路。果不出
陛下所料,陈显达等率残兵败将从这里突围。臣率军掩杀,齐军大溃,丢盔弃甲,投沔
水而死者无数…”
元宏打断了他的话,说:“且慢,广阳王说率军掩杀,难道说被陈显达等突...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33 九鼎,作为我国文明时代入口处的一块里程碑,已经遗失了2000多年。它们能否突然破
土而出呢?这是人们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高度发达,传下了许多稀
世之宝。然而就历史价值而言,却没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为“
问鼎”,建立政权称为“定鼎”,就是因为三代以来,九鼎一直被视为王权象征的缘故。
根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 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
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
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
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
层神秘色彩。
其实,透过神话因素,就不难看出它的政治价值。夏以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再以九
鼎象征九州,无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一统。此后,九鼎便成了三代
传国之宝。夏亡之后,鼎迁于商,商亡之后,鼎迁于周。周成王正式定鼎于郏鄏辱(今
河南洛阳境内),表明天命之所归。春秋时期,随着王室力量的衰落,强大的诸侯对九
鼎便产生了觊觎之心,而由楚国首先发难。公元前606 年,楚庄王...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34 在传统家族政治对抗模式下,子孙繁盛往往是取得政治胜利的保障。晋国曲沃一族
最终能取得胜利,其子孙的数量和质量应该要远远胜过翼城一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
的旁支子孙在夺取晋国江山的过程中自然是立下赫赫武功,并形成一大势力,统称桓庄
之族。到了晋武公好容易统一晋国,仅仅过了一年就去世,晋献公作为太子主继承君位
,面对的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叔叔爷爷,内部利益分配成为头等难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士蔿这个外姓之人出现在晋献公的视野之内。
士蔿为祁姓,他们家族在历史上和晋国算是有不解之缘。据说祖先就是陶唐氏尧的
子孙,到了商朝一直是唐国国君,末代君主名为唐叔虞。而周武王的次子由于手纹看起
来像个“虞”字(虞字太复杂,估计是手纹像“夨”字,虞夨通假替换),也被命名为
虞。周成王继位后,将弟弟叔虞封到唐国,也称唐叔虞,就是晋国的祖先。而原来祁姓
唐叔虞则被转封到宗周附近的杜国,称杜伯。杜伯的后人又称唐杜氏。前面提到杜伯曾
经得罪周宣王被杀,后来周宣王去世被时人称为是杜伯鬼魂的复仇。犬戎入侵,西国沦
陷,周王室东迁,秦国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灭掉了杜国,并改设杜县。杜国子孙自此没
了依凭,四处逃亡,其中一支就...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35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马海燕)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4日在北京发布第三批研究成
果。研究再次证实,《尚书》系后人伪本。
此次公布的整理报告共收入8篇文献,分别是《傅说之命》三篇、《周公之琴舞》、《
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文献均已失传2000
多年,将为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史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一手资料。
其中,《傅说之命》三篇尤为惹人关注,它就是《尚书》所提到的《说命》三篇,记述
的是商王武丁获得贤臣傅说,并让他努力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等情况。这三篇简文的内容
与东晋时期出现的《说命》篇完全不同,这种情况在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中就已出现
。此次新整理的文献再次证明,现存《十三经注疏》中《尚书》确系伪本。
此外,本辑整理报告所收的两篇佚诗《周公之琴舞》和《芮良夫毖》也让文学家颇感兴
趣。《周公之琴舞》为周公及周成王所作,是一组十分珍贵的乐诗,由十首颂诗构成,
堪与备受学者重视的《大武》乐章相比,其内容与周公还政、成王嗣位有关。这不仅是
佚诗的重大发现,也是佚乐的重大发现。
《芮良夫毖》的作者是周厉王时的大臣芮良夫,该篇简文由两首儆戒性质的“毖”诗组
成,...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6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669 | 37 古代有姓氏之分,栾氏,韩氏本是姬姓,赵氏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到满,且骓不熟悉,《国语》、《左传》好像都没有提到。屠岸就出过2,3个史书有载
的人物,到底有没有狄人的血统也不是很清楚。
推荐你们看一看天涯网,虎公的《晋国诸卿家族史》
zz
栾氏,为晋国公族,晋靖侯之后。栾枝是文公时代的重要辅臣,其孙栾书后来担任晋国
正卿十余年(前587-前572年),栾书之孙栾盈为范氏驱逐出晋国,前550年潜回晋国复
仇,事败后被灭族,退出晋国政坛。
韩氏为晋君同族,曲沃桓叔生子名万,封于韩地(在今山西省河津县),韩氏创立。韩
氏在惠公时期地位显赫,晋文公时期地位较低,但后来韩厥活跃晋国政坛近50年,最终
担任执政(前572-前566年),韩氏确立晋国大族地位;韩厥之子韩起执晋国之政长达
27年(前541-前514年),韩氏愈大。前453年与赵、魏两家攻灭智氏,最终三分晋国。
赵氏可谓是个古老的家族,根据《史记-赵世家》,赵氏与秦同祖,是传说中颛顼
帝(黄帝之孙,号高阳氏)的苗裔,据说颛顼的一个孙女叫女脩,女脩吞了一只燕子的
卵,因而怀孕(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野合的美化说法),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的...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13 | 38 汉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弟兄。二弟王曼的次子叫王莽。有些大臣吹王莽好
,汉成帝就封他为新都侯,后来又拜他为大司马,让他掌握朝廷大权。王莽用心搜罗天
下人才,远远近近一些知名之士都来投奔他。
汉成帝死后,新君即位,就是汉哀帝。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哀帝即位六年也
死了,王莽就立了一个只有九岁的汉平帝,让太皇太后王政君替他临朝,国家大事全由
王莽作主。
王莽掌了大权,他手下的人又请太皇太后加封他为安汉公。王莽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
还告了病假,躺在床上不肯起来。太皇太后又封王莽为太傅,尊为安汉公,加封两万八
千户。王莽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还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朝廷要粮要税还是逼得很紧,全国又骚动起来了。
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向太皇太后建议节约粮食和布帛。王莽自己
一家先吃起素来,还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一带头,有些
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房子来。这么一来,王莽的名声更大了。
第二年,汉平帝才十二岁,王莽就请太皇太后给汉平帝定亲。太皇太后选定了王莽的女
儿,准备明年给汉平帝完婚。王莽推让一番后,就同意了。王莽掌握...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13 | 39 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
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
。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
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
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
,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
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
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
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
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
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695 | 40 楚早期是华夏,后期非华夏,楚是炎黄子孙。
华夏不是黄帝时的概念,是周族和分封各族的称呼。首次出现于《尚书-武成》,而甲
骨文金文都没有出现过华夏。楚国在周成王的时候得到周朝分封为子爵建国,属于华夏
之一。但是后期自己称王,自己脱出了周朝范围,按照当时的看法,就不是华夏了。但
是楚国世系清楚,建国记载明确,是炎黄族后裔是没有疑问的,只是是不是黄帝直系很
难说,有可能只是部落里某个小头目,或者附庸炎黄的部落里的小人物。 |
|
D*****i 发帖数: 8922 | 41
两个月前同样是LZ挖同类的坑,我发了下面的贴。不见LZ回帖讲道理摆事实,倒是发现
他把主贴删掉尿遁了。
-----------------------
发信人: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夏商一体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0 12:09:46 2013, 美东)
考古在到山西南部的陶寺发现遗址,有城,有天文台,有小型铜器,有文字,时间下限
相当于尧舜时代。山西南部也是传说中夏人的活动区域。
甲骨文里没夏也不能说明太大问题,毕竟甲骨文里是占卜当时的事件,那时候夏作为政
权已经没了。但是,甲骨文里出现商打下山西南部后,建唐邑,考虑到尧又称为陶唐氏,
说这里原来是夏人地盘理由比较充足,至少比你说亥就是太康更有道理。另外有一个旁
证就是周成王把他弟弟封到山西南部(又被叫做夏墟),当时称唐国,后来改称晋国。
可见,山西南部在夏商周三代都与唐(夏之一部)有关。 |
|
d*******s 发帖数: 695 | 42 比如说“鬻熊”不是周文王的老师,而是由于祝融的后裔,周文王让他担任火师的职位
。后来周成王时的楚子熊译也是这个职位,说不定周朝火师这个职位楚国当了不少代。 |
|
n*******w 发帖数: 6708 | 43 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很穷,也很没有文化,
官商士绅,或许会过这一堆的节日, 但农村普通百姓,包括边远农村的佃农,雇农都
过的也就是 过年,端午,中秋
33,我印象里没怎么过过,77也是现在中国经济发达了,开始炒作推出自己的文化了才
有所谓中国情人节概念,至少30年前,我们那都知道7月初7牛郎织女相聚,但没有一个
把那天当个节日的, 99重阳节,王维的诗早就学过,日历上也标,但30年前我们那也
没听说专门过重阳节的, 至少我父母过重阳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或者任何和平日
不同,他们也不会专门提到今天是重阳节之类的
至于元宵节,我们那是和过年连在一起的,
btw, 这些节日的最初设定是什么时候?周礼?
谁安排的,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
|
a****t 发帖数: 7049 | 44
真能胡说八道。首先就没有华夏族,那是后世政治正确的说法,比今天的“中华民族”
还假。远古时只有夏族(汉藏语系者)和其他族,各不附属。
神话时代的炎帝、蚩尤(有说是同一人),才是楚国的统治阶层。炎帝不是和夏人站一
边的,也不是夏人。种种事迹例如养蚕说明是个江南文化圈或者被笼统归入江南文化圈
的某个族群,并且前于夏人占据中原,直到被夏人赶走。
“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
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其部落分布在商
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
楚之先祖。周文王曾拜季连后裔鬻熊为师,由于这层师徒关系,鬻熊曾孙熊绎被周朝二
代君主周成王封为子楚(楚国国君,爵位为子爵)。”
以上除去乱扣祖宗部分(比如人人都是黄帝的儿子似的)和望文生义部分(比如天火地
火这些),剩下的是对于楚先祖的称谓,可取:
这里的“熊”[gwjum]和“炎”[gwjam]都是音译。全称是个双音节词,各种写法都有:
“有熊”[gwja gwjum]、“鬻熊”[ljuk gwjum]、“祝融”[t... 阅读全帖 |
|
p******o 发帖数: 9007 | 45 竹书纪年跟史记以及儒家的经典很多政治观点是背道而驰的,甚至对周公辅佐周成王这
样的“史实”都有截然不同甚至“大逆不道”的叙述,实在看不出来竹书纪年会恪守所
谓周朝官方伪造的历史。
另外楚辞当中也有对夏商周三代的描述,楚国一直藐视周天子的权威,难道也要屈从周
朝的伪造历史? |
|
p******o 发帖数: 9007 | 46 既然竹书纪年不恪守周朝的官方历史,尤其是周公辅佐周成王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为
啥它要拘泥于所谓周朝伪造的夏朝历史?
竹书纪年和儒家经典以致史记是相对独立的史料,为何没有独立的证据价值?
楚国一直藐视周王朝,甚至还让一个西周王在征伐中死掉,如果能揭批周王朝伪造历史
,岂不是更有力地打击周? |
|
d******a 发帖数: 32122 | 47 学者考证:秦始皇陵宋代已被盗 随葬品系重做
2010年02月23日 10:55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39条
本文来源:作者赐稿 作者:李宝柱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
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其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
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
类共同的财富。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为探测秦皇陵地宫,国家“863计划”为之
列项。在北京召开的秦始皇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技术成果验收会上,秦始皇陵考古队
队长段清波介绍,“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其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
。”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
,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
个...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48 请你算算周昭王离周武王有多远。 周武王周成王时的楚国能干的了他们吗? |
|
g******t 发帖数: 18158 | 49
你文献看不懂,背景不了解,动啥脑子呢?你学的是理科并不会使你的脑子自动变聪明
啊。你看看专业人士刘正(中国人民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怎么说就行了,有李学勤或
者李伯谦他们的回应贴出来看看,你自己对刘正教授的质疑就不必了,估计不会有人看
也不会有人反驳你对他的质疑
访问刘正教授谈眉县青铜器的研究价值
我:请您谈谈单氏族和青铜器和西周史的关系。
刘:这27件青铜器铭文,有铸有刻,极为清晰。其内容又是围绕着西周王朝中的单氏族
而来。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
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
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
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先说这八位“公”,
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两位“
伯”的名字一直是个历史谜案。因为《左传》等先秦史书中只说是“单伯”,没有提到
具体的名字。但是,在以前出土的《单伯钟》和《单伯鬲》铭文中明确说明了一位单伯
叫“单(伯)昊生”,一位单伯叫...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6:54 2016, 美东)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852922/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我信佛十年,去年终于不信了。
到今天,我和佛教分手一年了。
回首十一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今年虚岁34了,张三丰道长的
《称骨歌》里说:“三十三岁始知人生”(我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推算的)。作为一个
理性主义者,我不大相信命理。但我却在虚岁33岁(去年)开始反省自己,反思人生,
可能冥冥中有安排吧。现在我的同学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我常
对他们说我信佛十年的历史,告诫他们别信佛,别让孩子们接触佛教,因为佛教没正能
量。
我就像《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中了七星海棠的剧毒之后,再也百毒不侵了。我中
佛教的毒中了十年,如今醒悟过来,算是有些生活的智慧了。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