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 发帖数: 53185 | 1 统一了就不打大仗了,周边哪个国家吃多了惹大唐啊。 |
|
C********a 发帖数: 367 | 2 打了不少仗呢
跟吐蕃几乎是一直打到唐朝被灭
还有天宝年跟南诏打
都是周边国家惹唐朝
连朝鲜都经常骚扰一下儿 |
|
w******r 发帖数: 3156 | 3 武后时期没啥大的胜绩,倒是好几个大败仗,和契丹人的。这婆娘整人No.1, 打仗方面
比她老公可差太远了。一堆名将都被她给整死了,程务挺,黑齿常之,泉献诚,等等等
。剩下的都是些二流货色。委以重任的更是她娘家那帮烂泥糊不上墙的货。 |
|
|
w******r 发帖数: 3156 | 5 你这历史知识也太有限了。统一什么时候?高宗,武后,玄宗时期和吐蕃一直在打,而
且打的很激烈。这期间唐还跟后突厥,契丹,南诏,阿拉伯人打过。 |
|
w******r 发帖数: 3156 | 6 王孝杰就属于我说的tier 2的名将,第一流的都被整死了,就显出他来了。最后是和契
丹人打的时候坠马而死吧。 |
|
n*****n 发帖数: 5277 | 7 玄宗以后安史之乱兵连祸结,大唐忙于内战无力干预国际事务了。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
据的局面形成,一方面中央军实力下降,另一方面藩镇势大,小的边境冲突藩镇自己就
可以handle了 |
|
|
n*****n 发帖数: 5277 | 9 安史之乱765年结束,安西都护府790年就被吐蕃攻陷了 |
|
C********a 发帖数: 367 | 10 王孝杰当年跟李敬玄一块儿去打吐蕃是被俘虏过的
战斗力很渣的 |
|
D***e 发帖数: 48486 | 11 以前这里讨论过,忘了哪里评选中国历代名将100,他赫然在列 |
|
|
|
|
x*******e 发帖数: 1517 | 15 高仙芝在哈萨克斯坦输给了大食名将阿布.穆斯林,从此汉族彻底退出了中亚舞台,中亚
开始了上千年的阿拉伯化.
扼腕叹息啊. |
|
n*******w 发帖数: 6708 | 16 要是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估计唐朝还会打回去的
可惜安史之乱来了 |
|
|
G*****0 发帖数: 1667 | 18 年龄不饶人啊,当年平定韦后之乱,斩太平,重整朝纲,英明神武的唐玄宗也被安禄山
这个湖人摆了一刀啊。你能保证一个快70的人每天还和青年人一样斗志昂扬,像康熙都
已经知天命了,很多时候都得过且过了。乾隆也是很英明的人,后期还不是被和珅架空了 |
|
p******o 发帖数: 9007 | 19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崛起
就在雍正积极讨好乃父、营求储位的同时,康熙末期的清朝政坛上正在悄然崛起一
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又名胤祯。关于
胤禵的名字问题清史研究界历来有争议,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认为胤禵本名胤禵,更名
胤祯,复称胤禵(指雍正上台后又给他改回胤禵)。而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则认为胤禵
原名胤祯、改名胤禵。胤禵的崭露头角是在一废太子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斥
责皇...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0 用临死时候没有见马齐来反驳“病重时”见马齐
这个“温相”智商有问题
-----------
朝鲜人所作的《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记载了康熙病重时召见大学士马齐说:
“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段
话里面错漏更多,康熙临死之际召见的皇子、大臣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马齐,雍正自己
就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可见并没有马齐。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1 历史上李白和郭子仪的确关系不错
李白救过未成名的郭子仪,安史之乱后,李白因为曾经进过 永王李麟幕府,郭子仪担
保救下他
郭子儀原是隴西節度使哥舒翰麾下的一名偏將。有一次,在視察軍糧時,其部屬失火把
糧米燒燬了。該罪依軍法規定:應罪及其主,並就地正法。
當時李白被唐玄宗賜為“閒散逍遙學士”,他所到之處文武官員不得怠慢,且酒錢等花
費均由當地官吏支付。有一回,他在遊山玩水時,見一夥軍夫押著一輛囚車經過,李白
見那囚車裡的漢子儀容甚偉、相貎堂堂,心想:「這個人儀表堂堂,定是英雄豪傑。目
前天下正值多事之秋,此人應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經攔下囚車和郭子儀交談後,知
道確實是大將之材,於是飛書奏請皇上聖裁:“請聖上留有用之才,為國效力。”不久
,聖旨下來,准學士李白所奏:“赦郭子儀之罪,許其日後將功贖罪,唯燒燬軍糧的部
屬,應依法處斬。”郭子儀大難不死,留下有用之身,日後為唐朝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
勞。 |
|
K**********i 发帖数: 22099 | 22 经常看历史版一群人感叹宋、明甚至民国的“文明水平高”,甚至还有“宋的文官制度
很民主”这种可笑的说法(话说,宋就研究出民主制度了?)。
言外之意就是瞧不起同时代的辽金西夏蒙古满洲共产的“没文化”,得了天下又so
what。其实这皆是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的完美体现:“我们家历史上——比你们文明多了
!”“文明人被不文明人打了”。
他们举的例子都很具体、个例:北宋都城人口150万,比世界绝大多数首都都大;北宋
文官可以骂皇帝、不容易被推出去砍了什么的。民国出了钱钟书之类的。
这些都是个例,而文明之间的较量,是靠整体力量,而不是靠一个一个孤立的例子。如
果你去现在的北京,看一个还不错的本地人的生活之富足,你一定会觉得中国之强大应
该举世无匹,但事实上呢?
要看到北宋都城的繁华,可能代价是类似于今天北京茶馆吸血全国的结果;北宋文人的
尊崇和安逸,代价是武人地位的极端低下(刺字、被监督),以及普通阶层的辛劳(众
多起义不假吧?)。文人的穷奢极欲和盛世,历史上会记录下“文明”的一笔,但下面
一般也会接着悲惨的故事,因为这种“文明”的虚伪,早晚会被揭穿。
西晋的贵族穷奢极欲,于是接着就是五胡乱华;唐玄...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23 是唐朝政府给取的名字。
据说是唐玄宗亲自定的。一个诗人皇帝,取名也很有诗意。
以前叫倭(wa)。这是汉语音读。倭国wagoku。
自己原本的名字叫yamato,以前曾经写作“邪马台”也是汉字音读。后来日本自己写作
“大和”,也念yamato,这是训读。
倭这个字很难看,日本有人自己写为“和国”,这里和还是音读,念wa。和=倭。这个
“和“与“大和”不一样。前者是音读,后者是训读,也就是只用来表达意思。发音和
汉语无关了。
日本使者对唐朝政府说倭国很难听,能不能给一个好一些的名字,比如扶桑。
唐朝说扶桑是神话,给定了”日本“为名。发音是汉语音读,霓虹,或者尼邦。
在古代”日本“有时用汉语音读,有时用本土训读yamato。
后来,大和(yamato)逐渐成了民族之名,而国名则是”日本“,完全汉语读音,没有
用本土的训读yamato。 |
|
n*******w 发帖数: 6708 | 24 上古福建未开发,《山海经》说“闽在海中”。对中原而言,古闽远在遐荒,僻处海
隅,“人迹不到,车道不通,天所以隔外内也”。晋末“永嘉之乱”,衣冠士民南渡入
闽,文风始张。晚唐有宋,学者益盛,文风更炽,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已同江浙
“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从此有了“海滨邹鲁”的美称,名
宦清官辈出。但忠奸相伴,不可讳言,也出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巨贪巨奸。
旧时看《水浒》,看《金瓶梅》,有一个奸贼让人扼腕愤慨,这就是蔡京。在《水浒》
里,蔡京阿谀奉承,谄上欺下;花石纲、生辰纲,无恶不作、怨声载道。在《金瓶梅》
中,西门庆是靠巴结蔡京升了官,欺男霸女,荒淫无耻。这是小说家言或不足为据。后
读史翻阅历代笔记杂书,涉猎了一些蔡京的史实,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逐渐清晰起
来。
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人
,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即状元),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
府。崇宁元年 (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
相,共达十七年之久。位极人臣,权倾天下,却无复廉耻,大售其奸。
...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256 | 25 我以前发过的一篇。
曹操欺负汉献帝,儿子得了汉家天下,没过几代,就轮到他的子孙被司马欺负,被得了
天下。唐太宗杀兄弟逼父亲得了天下,后来太子承乾依葫芦画瓢,只是被发现得早没成
事,这给唐太宗很沉痛的打击。唐玄宗发动兵变逼父亲做了太上皇,结果后来也被儿子
遥尊为太上皇。北宋被灭时宗室受辱于女真,金国被灭时宗室受辱于蒙古,而且还都是
在同一个叫青城的地方,当时就有人写诗说这事儿,”百年兴废又青城“。 |
|
w*s 发帖数: 7227 | 26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18592 | 27 2014年01月08日08:42来源:人民网
上官婉儿墓志上的982个字,记载了不少史书上未曾有的内容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殒千余年后,去年9月,其墓现身西咸新区空港新
城,备受关注。而完好的墓志,982个字的志文,究竟给我们还原怎样一个真实的上官
婉儿,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昨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披露或者颠覆了
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记者采访多位唐史研究专
家和考古专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
,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
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记者发现,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
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就罗列有10多个。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
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五品官。后提到的婕妤、昭容、昭
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ji
é...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9503 | 28 万一跟唐玄宗一样,被太子遥尊为太上皇了,崇祯估计受不了这个气。 |
|
w**********i 发帖数: 847 | 29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楼中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完全对不
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统治年间,治下户口...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47 | 30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47 | 31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2 中世纪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转贴)
伊斯兰教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传入印度,当时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印度西部的信德地区,
并以此为基地向印度内陆渗透。但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印度是从突厥人开始的。公元11
世纪,突厥人(此时早已接受伊斯兰教)入侵北印度,当时北印度已经长期分裂,小国
林立,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耗尽了国力,也使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突厥人挑选了一个
恰到好处的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灭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
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其
政策远比当初的阿拉伯人激进。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只要交纳人
丁税就可保留信仰,阿拉伯人在宗教宽容方面远比基督教国家做的好;但突厥人在印度
的行为却截然不同,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
接受“先知的宗教”。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印度教经过调整和反抗后
,与穆斯林征服者实现了妥协,并继续生存发展;而佛教却因为种种内外原因,最终在
印度消亡。伊斯兰教可以说是踩着佛教的尸体进入印度的。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向中亚...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33 强力反弹 有限扩张
——话说中国民族的强势生存之二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
,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
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
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总结中国
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
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
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
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
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
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
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
。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34 你这就是胡扯了。儿童读物,尤其是被视为经典的,重要的儿童读物,说明了这个文
明看重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拿这个弟子规和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比较,能发现起其深刻
的中华文明的刻痕。
比如中华文化在德才的选择中,以德为上,以才为下。司马光很著名的德才论:是故
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以忠厚胜
敏捷善言,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偏离过。从汉朝汲黯(?)劝诫汉武帝
不要因为敏捷善言选用官吏,到唐代宋璟不甩唐玄宗的心腹,到清朝曾国藩的内修,可
以说自始至终。整个儒家文化,一直在赞美推崇这个标准。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看重事功胜于道德,所以他们的传奇里充满了科学狂人政治狂人
军事狂人艺术狂人。。。这种才能过人,道德放在一边的例子。而且这种人的怪癖异行
,在传说中都化为美谈。中国文化里除了魏晋出过一些怪人,其他时间这种怪人寥寥可
数。而且这些魏晋怪人,中国文化看重的也是他们内在的疏朗自由旷达的情怀,根本不
是他们的才能 ----- 中国文化重个人内在修养,不重外在事功,到了偏执的程度,这
和西方文化真是完全不同。这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缓慢的一个理由。西方人是你...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35 有什么优势?相对于谁?
突厥有文字,留下一些石碑。有一块石碑,一面是唐玄宗题的,另几面是突厥文。 |
|
z**********e 发帖数: 22064 | 36 大唐贞观九年,宰相房玄龄走出长安城外,准备主持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而皇帝
李世民也在皇宫内翘首以待,满怀兴奋。因为他们刚刚得知,一位大德,即将携带着真
经进入长安。
慢着,玄奘不是要到贞观十九年才回来吗?没错,此时的玄奘,还在印度的那烂陀
寺进修,忙于写毕业论文。这位进入长安的大德,不是玄奘;他带的真经也不是佛经,
而是圣经。
此人叫阿罗本,来自叙利亚。他隶属于基督教中的聂斯托利派。这个教派创始人叫
聂斯托利,因为教义与主流解释不符,被开革出教。他一气之下远走中东,创立了亚叙
教会,在中东传教。到了阿罗本这一代,他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丝绸之路的尽头,希望
让上帝的荣光降临在那一片广袤的东方土地上。
阿罗本向李世民进献了圣经和圣像,讲述了上帝创造天地、人类原罪、耶稣降世等
故事。李世民听没听懂,不知道,不过他态度不错,准许阿罗本留在长安翻译经典。三
年以后,阿罗本将一部分圣经译成了中文。李世民看过以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便下
诏正式准许传教,并在义宁坊划出一片地来,兴建了一座教堂—这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
座教堂,距离耶稣出世已经过去了六百三十八年—称为波斯寺,后又改名叫大秦寺,除
了阿罗本以...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384 | 37 看李二以后,就剩下半个唐玄宗,其他皇帝也很烂啊。各种内乱外乱不断。整体来说,
是不是比明朝都不如? 一般人提前起明朝就想到奇葩的几个皇帝和大太监,想起唐朝
就是牛逼的唐太宗,是不是都分别选择性忽略了朱元璋和朱棣,和唐太宗以后的一溜搓
皇帝? |
|
k**o 发帖数: 15334 | 38 武后折腾主要是上层内部折腾,治国方面提拔上来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官员
(后来在唐玄宗朝都是名臣重臣)。唯一的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就是
徐敬业那次,平的很快。 |
|
a******e 发帖数: 1036 | 39 我们就是揍你们中国人就够了。 哈哈哈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
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3]。由於發起反
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
寶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靖康之耻,是指中國北宋1127年間,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當時北宋首都汴京,擄走北
宋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的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的重
大戰爭及災難。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因而得名。
甲申国难,是指公元1644年,明朝、清朝军队互相交战引发的一系列事變。因1644年為
甲申年,故稱為“甲申之變”,又因这年百姓多有死傷,故又称“甲申国难”。李自成
大順軍在1644年入主燕京,崇禎皇帝自盡,明朝滅亡,全国各地不少汉人亦与崇祯皇帝
一起自杀。不久滿清軍隊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引领下進入山海關,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正式入主中原。 |
|
m***n 发帖数: 12188 | 40 在提笔之初,请容我颠覆颠覆阁下的三观:比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更早的,是一
个唐代的中国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在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拘摩罗王和玄奘法师的
一番对话如下:
拘摩罗王:‘自何国来,将何所欲?’
玄奘法师:“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日,去斯远近?”
玄奘法师:‘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这段对话,翻译成现代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拘摩罗王:“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师:“我从大唐国来,是来求佛经的。”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远的路程?”
玄奘法师:“往东北方向走几万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大唐。”
玄奘法师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事实:古印度将大唐国称呼为“至那”、“支
那”、“脂那”。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当时的唐朝,是日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于是,从唐朝开始,一些日本僧人就开始在文献中,称呼大唐国为“支那”—
—注意:那时的日本,仰...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1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统计过,从人口数目看,古代突厥的最大多数在中国,严格点,
在河南。也就是说,只看血统,说不定河南人比后来的土耳其,维吾尔族,都更有资格称
自己是突厥人。
楼主提到的是唐太宗时期,唐朝第一次大规模收编突厥。被收编的只是东突厥一部分,
西突厥跑了,从此和中国历史没有多少关系了。
唐朝后面还有多次收编和内迁突厥。
那时草原还有突厥,薛延陀是北突厥。后来也被唐朝灭了,然后把投降的人口迁徙到内
地,主要在河南。然后回纥才能入主蒙古高原。
《中国历史大辞典》里面的条目:
六胡州: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在灵州,夏州南设鲁,丽,含,塞,依,契,六州,处突
厥降户,其中部分为被突厥征服掠夺为奴隶的西域昭武九姓民。(这些昭武九姓是西域
的白种人,当时已经很多被突厥抓为奴隶了,唐朝把他们统统解放出来。)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合并为匡,长二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漠西面的察
汗淖一带。)。神龙三年(707年),在盐州白池县(今天的内蒙古鄂克托旗北大池)以
北设置兰池都督府管辖。分六州为六县以隶。(也就是又恢复六个州,但是降级为县了
)。
唐玄宗开元8年,安慕容、康待宾、...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1275 | 42 唐: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秦王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军傅洛阳城,堑而守之。王
世充粮且尽,人相食,至以水汩泥去砾,取浮土糅屑为饼。民病肿股弱,相藉倚道上。
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饿死。御史大夫郑颐丐为浮屠,世充恶其言,杀之。(《新
唐书卷85 王世充传》)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一月,鄠尉游文芝告發代州都督劉蘭成谋反,一月戊申,
兰成坐腰斩。右武候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肝食之。上(唐太宗)闻而让之曰:兰成谋
反,国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为忠孝,则太子诸王先食之矣,岂至卿耶?行恭惭而拜
谢。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洛阳),留太子
监国。”“五月,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
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资治通鉴》)
武則天時期,杭州臨安縣尉薛震好吃人肉,“有債主及奴詣臨安,于客舍,遂飲之醉。
殺而臠之,以水銀和煎,并骨消盡。后又欲食其婦,婦覺而遁。縣令詰得其情,申州,
錄事奏,奉敕杖殺之。”(《朝野僉載》)
武則天時期,“周岭南首陳元光設客,令一袍褲行酒。光怒,令曳出,遂殺之。須臾...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1275 | 43 唐: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秦王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军傅洛阳城,堑而守之。王
世充粮且尽,人相食,至以水汩泥去砾,取浮土糅屑为饼。民病肿股弱,相藉倚道上。
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饿死。御史大夫郑颐丐为浮屠,世充恶其言,杀之。(《新
唐书卷85 王世充传》)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一月,鄠尉游文芝告發代州都督劉蘭成谋反,一月戊申,
兰成坐腰斩。右武候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肝食之。上(唐太宗)闻而让之曰:兰成谋
反,国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为忠孝,则太子诸王先食之矣,岂至卿耶?行恭惭而拜
谢。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洛阳),留太子
监国。”“五月,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
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资治通鉴》)
武則天時期,杭州臨安縣尉薛震好吃人肉,“有債主及奴詣臨安,于客舍,遂飲之醉。
殺而臠之,以水銀和煎,并骨消盡。后又欲食其婦,婦覺而遁。縣令詰得其情,申州,
錄事奏,奉敕杖殺之。”(《朝野僉載》)
武則天時期,“周岭南首陳元光設客,令一袍褲行酒。光怒,令曳出,遂殺之。須臾... 阅读全帖 |
|
i*****y 发帖数: 3449 | 44 再看历史书,两个人共患难,感情很深厚。如果没有韦氏,中宗怎么都撑不下来。韦家
被中宗牵连死了好多人, 韦皇后可能和武三思等人有过私通行为,但是应该是中宗默
许的,唐代皇室那么混乱的,一点作风问题该算不了什么,况且武家的实力还需要笼络
。武三思被李重俊杀了以后,中宗还把重俊的头颅祭奠武三思。中宗其实是韦家最大的
靠山,中宗活着,别人还不好说什么,中宗一死,韦皇后就完了,如果韦皇后想谋害中
宗,事先知情,不会在中宗死了以后还密不发丧,看上去毫无准备的样子。韦皇后其实
象江青,志大才疏,把人都得罪光了。 最后被别人抓住了机会一网打尽,所谓谋杀皇
帝不过是为了证明唐玄宗发动政变的正当性,毛死的时候,许世友还闹说要抓医生,毛
主席是被江青谋害的,中国的史书都是经过粉饰。 |
|
l****h 发帖数: 1189 | 45 我觉得楼主说的有道理, 我也这么想。
事实可能被唐玄宗篡改了。 |
|
w**p 发帖数: 4080 | 46 女人有时候不一定有逻辑的。
也许是中宗和韦后闹翻了,要废掉她或者不让她掌权。。
唐玄宗没有必要污蔑韦后杀中宗。他是李家正统。没几年前武后刚被逼退位,大唐不会
允许第二个女人干政。就算中宗正常死亡,玄宗也有正当理由政变。 |
|
i*****y 发帖数: 3449 | 47 问题是当时立的是十六岁的李重茂,韦后只是临朝称制。父死子继,轮不到侄子唐玄宗
.睿宗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也不是玄宗,他不是嫡长子 |
|
x********n 发帖数: 398 | 48 以今天的眼光看,嫁给李白这样的男人做妻子,实在是女人的极大不幸。他以追求理想
为借口,经年累月在外面结交朋友,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家里有田地,他不管不顾,
做甩手掌柜;不但如此,他还生性风流,到处寻欢作乐。李白一生,除了做成诗人,可
以说是一事无成。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
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
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
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
、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都是“女婚男嫁”——李白做的是上门女婿
,俗话所说的“倒插门”。
四段婚姻生活,李白当然是得到过不少快乐的,但是,烦恼也实在不少。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二十七岁,婚姻的对象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
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
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杀了人,为抵罪遭到贬
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簪...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339 | 49 武媚娘,即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太宗贞观十六
年,即公元642年,李世民听闻武则天精通文史且容貌妩媚,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
才人”,赐名“媚娘”。这一年武则天才14岁。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
崩,武媚娘被送去感业寺为尼。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
三年后,也就是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遇见武则天,两
人想起往事相拥而泣,于是武则天被召进宫闱拜为“昭仪”。从此武则天一步步升为了
皇后、天后、皇太后、圣母神皇、大周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死后又回归到则
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武则天从一个小姑娘到登极成为一代女皇帝,除了她
的聪明才智外,她还有一件最重要的武器,那就是“美貌”。那么,这位被唐太宗李世
民赐名“媚娘”的武则天究竟有多漂亮呢?
据说,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留存有一尊
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雕凿的是武则天身作比丘尼装的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
老者难状其美。流传如今的有唐代画家张萱的《武后行从图》,明代刻本《历代帝后像
》中也有武则天的容止图...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780 | 50 不同的历史时期,“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
让人奇怪且费解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究竟是怎么评选出来的。依现代人的
视角看,被选出来的“四大美女”里面,其他三人都与国家利益有关。西施做了“美女
间谍”,帮助勾践恢复越国;貂蝉施展“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一举剪除了
国贼;王昭君更伟大,和亲塞北,维护了边疆的和平稳定。
唯独这个杨玉环,却是单纯的“三围”美女,身体很丰满,灵魂很骨感,所作所为
与国家利益根本沾不上边。因此我怀疑,之所以杨玉环入围“四大美女”之列,可能与
“傍上”唐明皇有莫大关系。
来得不光彩,走的也不会很明白。世事无常,杨玉环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会以悲
剧而告终。杨玉环能够进入唐明皇的视线,有一种“趁火打劫”的意味,带有很大的偶
然性。在没有见到唐明皇之前,杨玉环就已经是寿王瑁的妃子了,如果没有接下来的老
公公“扒灰事件”,杨玉环恐怕至死都不会名扬天下,更别说评为“四大美女”了。
历史不能重复但总有巧合,有时巧合的非常滑稽。想当年,唐明皇和宠爱的梅妃江
采萍“闹别捏”。皇家有时和民间也有相似之处,一闹别扭总是拿着男人的“性事”...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