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唯识宗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E******u
发帖数: 3920
1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5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宗和中观宗的主要区别
唯识宗和中观宗的主要区别
——摘自白衣士《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2976&extra=page%3D4
一起了解一下,还没来得及详细看,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大乘的两大根本宗系
(一)唯识宗
1)唯识宗的建立时间
唯识宗建立于公元四、五世纪间。
2)唯识宗的创建者
唯识宗的创建者为无著菩萨、世亲菩萨。
3)唯识宗的根本知见
唯识宗的根本知见为“境空识有”。
4)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
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包括:《解深密经》、《楞伽经》、《瑜珈师地论》、
《现观庄严论》、《金刚般若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
圣教论》、《十地经论》、《三十唯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
5)唯识宗的主要分支教派
唯识宗的分支教派主要包括:一分家、二分家、三分家、四分家。
一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
二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与"相分"。
三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相分"、"自证分"。
四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二)中观宗
1)中
a***n
发帖数: 199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8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0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法尊法师
--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
我国西藏佛教所传习的佛护、月称二大论师的中观宗八大问题是:
第一是中观宗"不许有阿赖耶",但是要安立业果不失坏、这是很难搞通的
一个问题。

第二是中观宗"不许一切法有自相(自性、自体等实体)",但是要安立一切
世俗因果作用,这更是中观宗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是"许有离心的外境",但不是实有自相的。

第四是在破立的时候,不许有'自续'的宗因,但用他许比量。这是和清辩
论师等有极大区别处,也是最难弄懂的一点。
第五是"不许自证分",而能建立我知我见等世俗知识。

第六是"许二乘圣者也须通达法无自性(法空)"方能得解脱,否则不能解脱
生死。
第七是"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
第八是"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道理"。

这八个问题中,有四个(一、二、四、五)是偏重于否定的。也就是别的宗派
或别的论师所承认的,而佛护和月称却认为是龙树菩萨不承认的。其余四个(三,
六、七、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1
林生茂居士口译
因此,佛所说的教法,也是相对应于众生。一开始,佛陀所说的是相对于外相的修持;
在外相的修持上,主要便是藉助于戒律 方面的 教授。至于主要的外相修持,也就是行
为上的修持方法。
尔后,佛陀则进一步的讲演了内相的修持。关于内相上的修持,则是进一步的开示相关
于诸佛的清净佛土、极乐净土等等。
是以,佛陀开示了∶倘若行善做好,来生就会投生到这般的清净净土当中,或,因为如
此的善行,所以会有很好的来生;再如,如果做不好、造恶业,来生就会堕至三恶道,
将会受至各种不圆满的各式痛苦等等。
到了最后,佛陀则开示∶一切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自心;因为外在的行为、
举止,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修心」才是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对「自心上的
观照」。
因此,佛陀在密相──密的修持上,最主要的就是开示密乘、金刚乘的各种修持法门。
同时也提及∶在修行当中,依止金刚乘的教法修持,能够非常迅速的证得修行的果位。
如果是依著显乘修持( 此处所讲的是经部如中观的见地),那么,证得果位的力量,以
及时间、速度,就较为缓慢,不似修持金刚乘的法门般快速。尽管在开示上,有著时间
快慢的区别,但是并不意味...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2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5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6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皇权纠葛与法相宗的短命

北寺传。
一书,可以看出明代寺僧仍有钻研法相宗者。
什么叫传承?能够被承认属于传承的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而不是什么人学学就算传承了。
唯识宗是有玄奘和窥基共同创立,公认的三祖分别是窥基,慧沼和智周,我在明知道这
几个人的前提下,为什么会说唯识宗仅仅传了一代?这是因为唯识宗自公元659年创立
,到最后一个公认的祖师智周于公元723年逝世,总共仅仅有60多年,这基本就是一代
人。而不是我们可能认为的四代人传播两三百年。
是一代两代,还是三代四代也好,无可否认的就是唯识宗仅仅兴盛了五六十年,就断掉
了传承。这在中国八大佛教宗派当中,确实是最短命的。而且根据历史,在这唯识宗兴
盛的五六十年当中,学习唯识宗的人,恐怕100人都不到。
为什么短命,为什么学的人这么少,我指出的原因就是唯识宗的名相太复杂,有很多太
玄的概念,普通人难以搞懂。而我说的这个其实也是学者所公认的唯识宗短命的重要原
因之一。
这一点,和玄奘中国第一名僧的地位不符合。是玄奘的一个遗憾。
关于唯识宗的传承问题,看看以下几篇文章也就清楚了,当中根本就明白智周弟子如理
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如理仅仅是智周的一个学生,根本不算大师级的人
a***n
发帖数: 199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2.htm
第二章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
第一节 时代背景、生平和著作
商羯罗(ZaGkara)是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不二论理论家。关于
他的传记保存下来的至少有11个,但都为传说、神话一类。其中最有名的是14世纪的吠
德耶罗耶(VidyAraNya)所作的《商羯罗世界的征服》,但也由于它是商羯罗以后数世
纪的作品,故难以让人相信。首先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就很难确定。1882年印度的波答迦
(K.B.Pathak)提出,商羯罗的生卒年代约为788~820年,此说法为学术界沿用。现代
日本学者中村元对此说法进行了再考证,他认为700~750年更为妥当些,他的意见获得
了雷诺(L.Renou)和英戈尔(D.H.H.Ingalls)的赞同。1
公元5~6世纪之间,匈奴人从中亚向印度入侵,曾一度造就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的
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在6世纪遭到了全面的崩溃。7世纪时戒日王又恢复了印度北方的
和平,但在他死后北印度又很快再次遭到政治上的分裂。而南印度在6世纪中叶以后大...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0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来自主题: Xibei版 - 呆呆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就不说了,维识与中观在如来藏上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你自己看吧。
http://hi.baidu.com/%C8%D9%B7%E7%CD%AC%D6%DB/blog/item/6624cfcf
唯识宗认为世界的现象都是由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依缘起而显现的
唯识宗认为,人除了有前六识以外,还有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七识执着阿赖耶识,是执着“我”的一种心理
第六识意识是依靠第七识生起的
正是第七识的存在,我们才会在意识里有我执,也正是通过第七识,所有的依缘升起的
种子都储存在第八识里,只要有相应的缘起了,这些种子就会显现出相应的现象。六道
之所以会出现就是这些种子遇到了相应的缘起才显现出来的
唯识宗的大概理论就是这样的
中观宗其实也同意唯识宗的部分观点
但中观宗认为,唯识宗的观点只适合在世俗谛(相对真理),因为第八识里的种子要显
现出相应的现象,必须要“依缘起”,有所依就属于世俗谛。而中观宗的观点是站在胜
义谛(绝对真理)
如果把唯识宗的观点引用到胜义谛里的话,那就是错误的了
所谓绝对真理,那就没有依缘起,那就不可能万法唯心所现了。
因此中观宗驳斥了唯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好修学哪一宗
最好修学哪一宗(上)?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
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
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
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
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
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
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
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
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
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wiki
成唯识论
【唯识传承】
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
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是:亲胜、火辨、德胜、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
友、胜子和智月。其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
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
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
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
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
【宗旨】
《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
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
就佛果。
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
唯识中道。
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
成唯识论述记》。
【五位百法】
世亲菩萨将据说是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4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五蕴

不是这样
你可能是看了唯识宗的东西
唯识宗结合 ”识不灭”及”本体论”,发展出阿赖耶识
它想解释死了以后又如何,万相又如何生成。
用阿赖耶识当底子,认为”业”来自阿赖耶识,遇缘则生行,
行又生业,业又储存回阿赖耶识。
人死了,还有阿赖耶识在(识不灭+本体),业就在里面,投胎时把业带来。
一直展转轮回,无穷无尽。
就这样,解释了万相生成
好像是这样。
唯识宗似乎把阿赖耶识当第一因。
但佛陀不讨论第一因,
不讨论人死了是不是还有个什么,(依唯识宗,还有个阿赖耶识)
不讲本体论,不谈死了是不是还有个”我”,这个”我”到底又是什么。
(依唯识宗,那个”我”就在阿赖耶识中)
为何不谈? 因为它无法被活着的人用简单的六根经验检验,会沦为空谈。
佛陀只谈如何修行,如何用摸得到,看得到的方式在现在活着的时候修行。
不谈死后会怎么样,死后有没有灵魂(阿赖耶识吗???),用什么方式轮回。
他认为对修行没有帮助。
可能各派都可以自己找个有兴趣的现象加以解释,例如对轮回。
但是都只是空谈,无法当下亲身实证,而且与灭断烦恼也无关。
我想可能佛陀也不知道。他没有把握的事,不会说,所以不谈呗。
其实我说的,
r****n
发帖数: 825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

1.你没有算阿毗达摩部分,阿毗达摩部分都是和唯识宗密切相关,而阿毗达摩部分就有
接近500卷,阿毗达摩的风格和唯识宗非常接近。唯识宗的很多思想也都是来自阿毗达摩
2.你不能算卷数,像般若经,一下就是600卷,但它并不是选择所译经典的重要部分。
玄奘翻译经典当中最重的就是唯识宗部分,尤其是瑜伽师地论。玄奘当时为了翻译这部
经,征集全国人才,翻译它也是玄奘去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玄奘取回来的各派经典,唯识宗显然是翻译最多也是最看重的,这个通过目录完全可
以看出来
S**U
发帖数: 702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藏传考格西,考五部论。其中的《入中论 第六菩提心现前地》就有中观破唯识。看得
懂这一段辩论,可以说大致理解中观、唯识要义。看不懂很正常。
《入中论 第六地》
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
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
此下三颂总出唯识宗。唯识宗云∶六地菩萨所圆满之般若,即是通达唯识真实性。唯识
真实性,即是离能取识无所取境,离所取境无能取心,三界生死唯识所变。
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
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如海本无波,然有生无量波涛功能,因风鼓动则生波涛。从含藏一切种子之阿赖耶识,
因业力风之鼓动,有前七识生起,亦犹如是。以无实所缘境,七识唯由自种子功能生,
非依境生,故名唯识。「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楞伽经」,俱如是说。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
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
依他起自性,实无异体能取所取,为现似能取所取所依之因。无外所取自能生起,体是
实有,为假所依故;非戏论境,非言说戏论所缘故。
无外境心有何喻?若答如梦当思择,
若时我说梦无心,尔时汝喻即非有。
初句此宗征问∶汝说无外境可有内心,此无境心,以何为喻?汝若答云∶如梦见...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
姚南强
神泰《理门述记》曾说:“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其实因明就
其教义背景,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中观相关,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
背景的陈那因明和汉传因明与主要以中观义为教旨的中观应成派和藏传因明二者在旨趣
上的区别。
一、 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汉传因明承续了陈那前期的因明著作与天主《入论》的“八门二益”框架,是以立破论
辩为内容的,知识论内容在其中只是论辩立破能否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已。陈那《理门论
》将其称之为“立具”,现量与以量是构成能立的资具,这是指逻辑推理和论辩立破中
,作为前提、根据的命题有一个是否可靠的论识论前提。因此,八门中尽管真现量、真
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占其一半,但从结构上却是为前四门真似立破服务的。在篇幅上
也体现了这样的定位,如天主《入论》二千一百多字中只有不到二百字是讲现、比量的
。窥基的《大疏》的八卷本,量论只在第八卷中约1/3。唐代诸疏中,专讲量论的,迄
今只见慧沼的《二量章》,学界还质题是伪作。而在法称因明中则不同,法称《释量论
》中把陈那《集量论》中的一个归敬颂专门扩展成为一个“成量品”,把因明化归内明
,把因明定...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1lvn5.html
-慈诚罗珠
佛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因为其中包含了哲学、天文、地理、科学等丰富的学科
知识。不仅如此,佛教也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此处要介绍的,就是佛教
三观当中的世界观。
世界观首先是一个知识,然后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将这些知识变成一种方式方法,
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还要利益更多的人、更多的生命
,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健康、愉快。本来,这也是佛教的目的与宗旨。
有些学佛或学其他宗教的人,总喜欢神神叨叨,讲神通、讲境界,这并不是佛教的初衷
。佛教虽不排斥神通,但也不追求神通。佛教最倡导的,是怎么样培养爱心,怎么样增
长智慧,怎么样学会奉献等等。
如今的每个人,尤其是很多企业家的压力都相当大。很多物质不能解决的精神层面的问
题,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达以后,很多有钱人却发现,金钱并不
是自己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万能。过去以为,有钱一定会很幸福,但实际上金钱不但不能
给我们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明:禅宗与密宗之流弊 Zz
这是肯定的, 除我前楼例举古时应承中观月称论师之不解不证 佛陀宣说之大乘唯识法,
当今台面上藏密喇嘛也是如此, 就如索达吉堪布所说 :
『藏密问答录:
由此观之,唯识宗的见解不可能高于中观,因《成唯识论》丶《唯识二十颂》等唯识
宗的主要论典,在最后抉择法界本性时,都承认心性的明清实有。这种成实的心性本体
若以胜义谛抉择,肯定不符合佛陀密意。……
汉地一代大师玄奘法师及其后继者窥基法师推介的中观理论着作并不多,除了《中论》
丶《十二门论》丶《百论》等论典以外,其余的中观论着很少被他们译评过,他们一生
着力弘扬的就是唯识宗的见解。随着近现代法相唯识学的重新崛起,唯识宗的观点再一
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唯识宗代表了显宗的最高见解,这种观点明显与佛
陀的究竟说法相违背。………
佛陀三转法轮时所开演的如来藏的诸功德,绝不等同于外道的常我见,也不等同于唯识
宗所抉择的心识实有。这种所谓的如来藏丶佛性实是超离意识的智慧境界,是远离了有
无戏论丶非分别心对境的大无为法;而执着于或常或断的所有宗派,包括不究竟的认为
心性明清实有的唯识宗,全都是分别心所能了达的境界。……….』
以上索达吉所說就...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3
(三)唯识宗的观点
唯识宗认为,如果不详细观察的话,外界的物质在表面上是存在的;要是深入地进行观
察,则外界物质的实有性就无法成立。为何无法成立呢?因为,如果用最简单的分解方
法来观察物质,就根本找不到物质终极的实有性,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基本粒
子,表面上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这也是佛教独有的论点之一,其他学说都还
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在唯识宗的微观世界里,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所有的物质经过观察后,都是内心的现
象。这种观点的某些部分,有点像贝克莱的“经验论”,但二者的差异之处也很多。然
而,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有一点像,便认定唯识宗就是唯心论。这好比牛羊头上都有角,
却不能因此而认为牛就是羊,羊就是牛一样。既然所有的教派都是人创立的,其间必定
会有某些共同点,但细微的共同点不足以认定此即彼,彼即此。
总之,唯识宗的微观世界,是一个非常内在的精神世界,外在的物质世界对他们而言并
不存在。
i******s
发帖数: 566
34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教的世界观 (zt)
(三)唯识宗的观点
唯识宗认为,如果不详细观察的话,外界的物质在表面上是存在的;要是深入地进行观
察,则外界物质的实有性就无法成立。为何无法成立呢?因为,如果用最简单的分解方
法来观察物质,就根本找不到物质终极的实有性,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基本粒
子,表面上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这也是佛教独有的论点之一,其他学说都还
没有到达这个境界。
在唯识宗的微观世界里,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所有的物质经过观察后,都是内心的现
象。这种观点的某些部分,有点像贝克莱的“经验论”,但二者的差异之处也很多。然
而,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有一点像,便认定唯识宗就是唯心论。这好比牛羊头上都有角,
却不能因此而认为牛就是羊,羊就是牛一样。既然所有的教派都是人创立的,其间必定
会有某些共同点,但细微的共同点不足以认定此即彼,彼即此。
总之,唯识宗的微观世界,是一个非常内在的精神世界,外在的物质世界对他们而言并
不存在。
a*****y
发帖数: 3318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摘要:
不可以用空取代缘起,依空解释一切。
“由X非以自性灭,故无Y亦能生” 的逻辑成立存在问题。
业到感果前不失坏,需要依赖其他条件这才是有为法,如果业本身就具备其不失坏的条
件(依据),业就有自性了。
如果从业灭无自性而说从彼亦能有果生,就像说“梦灭”本身让愚夫生贪而不说明主
要原因是他自己愚蠢一样;根本就是没有指明真正原因。
唯识宗论点中举出十个理由证明阿赖耶识非无,可以认为都是反对“不许有阿赖耶识”
的。
应成派中观师认为阿赖耶识不存在,因此宣称,佛明确说过阿赖耶识的经是不了义经。
这种解释只是维护自宗而已。
[关键字:缘起 性空 业灭 阿赖耶识 理证〕
[作者:Adhis!t!ha^na S/a^kya E-mail: b*****[email protected]
目次
一、前言
二、因为缘起,所以性空
三、业的维系
1、逻辑不成
2、业灭和业果的关系
3、喻不成
四、许阿赖耶识的理由
1、经论中的证据
2、不了义说分析
五、结论
=====
一、前言
如果记忆是人脑的功能...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666
40
来自主题: Joke版 - 拔魔后记第三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nodream (nodream), 信区: paladin
标 题: 拔魔后记第三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0 09:39:51 2016, 美东)

这是一篇胡思乱想的文章,请大家胡乱看之。

假如世上真有修仙成功者,当其飞升上天、至高无上时,接下来会做什么?《拔魔》里
的至强者昆沌为什么要选择居于十一世界的最底层?

先从一些不甚相关的事情说起吧。
近些年来,关于转基因食物的争论很激烈,甚至有人因此反目成仇。我学的是文科,对
其中的细节问题一头雾水,更不用说分辨孰是孰非,只是对其中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
争论过程中,反对转基因的一些人要求权威部门和生物学家证明转基因的绝对安全性,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极其简单也极其合理的要求,但却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
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个奇怪的说法——实质等同原则。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所谓实质等同原则的定义是这样的:若一种生物工程食物或食物
成分与其相应的传统食物或食物成分基本相同,则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想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耗费一点精力。
...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9872
4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拔魔后记第三篇

这是一篇胡思乱想的文章,请大家胡乱看之。

假如世上真有修仙成功者,当其飞升上天、至高无上时,接下来会做什么?《拔魔》里
的至强者昆沌为什么要选择居于十一世界的最底层?

先从一些不甚相关的事情说起吧。
近些年来,关于转基因食物的争论很激烈,甚至有人因此反目成仇。我学的是文科,对
其中的细节问题一头雾水,更不用说分辨孰是孰非,只是对其中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
争论过程中,反对转基因的一些人要求权威部门和生物学家证明转基因的绝对安全性,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极其简单也极其合理的要求,但却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
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个奇怪的说法——实质等同原则。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所谓实质等同原则的定义是这样的:若一种生物工程食物或食物
成分与其相应的传统食物或食物成分基本相同,则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想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耗费一点精力。
语言的“准确”与“易懂”就像是量子的速度与位置,一个准确,另一个就会模糊。追
求准确,就要加入诸多前提条件,对几乎每一个词的含义做出严格限定,结果一个简单
的问题变成了对一个领域的综述,没有一点专业知识,很难听懂;追求易懂,就要干净
利索,...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42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0cj9v.html
注:如果您在阅读此文后,有不同见解,也请不要用恶毒的言语加以攻击与毁谤,否则会犯谤法罪。
密宗概要(二)
三、细说密宗的正世俗谛——万法皆为佛的坛城
(一)论点
凡夫所看到的所有现象,都是心的显现,这与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是一样的,也与假相唯
识宗不承认外境是心,而认为外境与心的能力分不开,是心创造的一种幻象、幻觉的观
点也不矛盾。无论外境是心的现象也好,是心创造的幻象也好,反正离不开心,倘若心
不存在,外境就没有办法成立。
换言之,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不是外在的,而是我们眼识的感受;耳朵听到的所有
东西,都是耳识的感受;同样,鼻、舌、身所感觉到的香、味、触,都是我们自己的感
知,除了心的感知以外,外面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
这个问题,也是唯识宗和经部争论的焦点,唯识宗认为:除了我们的感知以外,不可能
存在什么外面的世界,就象梦境中的一切都不存在,都是我们的幻觉一样,现实生活同
样也是我们的感知,因为
r******j
发帖数: 780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小乘和自我修行
这个论坛是我见过关于大乘,小乘争论最厉害的地方.虽然我不敢说我是修行人,但是
还是有点话要说.
佛法修行最根本的依据可能还是要看修行结果吧.据说现代南传佛教有修成的阿罗汉,
而北传"一个都没有".因此有人扬南抑北.但是我不清楚,说这个话的人修行到了什
么程度呢?如果你自己都无法放弃那些争吵的习气,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断定谁修成了什
么什么果呢? 有人甚至说"历史上一个也没有",这种说法又有什么依据呢?如果不
是人云亦云,仅靠自己的修为,你如何评价历史上那些高僧大德?
有些人谈论佛教却不懂一点历史,比如说"辩输就自己斩首,这实在荒唐可笑",这是
不了解印度历史,早期佛教和外道辩论,不是截首就是截舌,这些都是外道主动提出来
的.还有"唯识宗传了一代就断了",他不知道在中国,唯识宗是到宋朝才失传的.但
是日本和韩国的唯识宗一直传流至今.即使教派有传承有中断,这并不表明该教派就是
假的,否则南传佛教在锡兰也中断过,直到18世纪才重新传入,难道就可以说南传佛
教就是假的么?再往大里说,佛陀的传承总有一日也会完全消散,那么我们也要放弃佛
教么?
关于大乘小乘修行谁优谁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比较的问题,是
a*******g
发帖数: 86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皇权纠葛与法相宗的短命
再普及唯识宗。
唯识宗(法相宗)简介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
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
称慈恩宗。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
,并糅译了《成唯识论》,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
等对该宗典籍竞作注疏,在理论上各有发挥。特别是窥基,直绍玄奘所传,融会贯通,
加以发扬,有“百部疏主”之称。窥基之后,慧沼、智周传承两代,各有阐扬。自智周
弟子如理支后,即逐渐衰微。
法相宗在日本亦有流传。唐永徽四年(653)日僧道昭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回国后以元
兴寺为中心传法,称南寺传。开元四年(716),日僧玄昉从智周学法,归国后以兴福
寺为中心传法,称北寺传。新罗智凤、智鸾、智雄亦从智周学法相而弘传于日本。法相
宗是日本奈良、平安时代最有影响的宗派之一,至今流传不绝。
此宗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律宗道宣专事四分律的宣扬,在理论上也吸收
了玄奘新译唯识学的观点,以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功能)思心所为戒体,称为心法
戒体论(戒弟
a*******g
发帖数: 86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
《大般若经》六百卷是唯识宗为主吗?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是唯识宗为主吗?
《药师经》不被大众广泛认可吗?《大般若经》不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吗?
我在解释大乘思想中六度的时候,就引用了《大般若经》,你没看见吗?
《瑜伽师地论》的名声岂只是勉强?
我只是业余学学大乘,都知道这些,何况专修的。
每次都是信口开河。还“上面的经典不是以唯识宗为主吗?”,真好意思说啊?
r****n
发帖数: 825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
玄奘翻译的经典,大部分是唯识宗的。
上面列的不是很清楚吗?
所译印度瑜伽行派(唯识)论著
瑜伽师地论(100卷)〖唐 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释(1卷)〖唐 玄奘译〗
成唯识论(10卷)〖唐 玄奘译〗
唯识三十论颂(1卷)〖唐 玄奘译〗
唯识二十论(1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本(3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10卷)〖世亲菩萨释 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10卷)〖无性菩萨释 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3卷)〖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颂(1卷)〖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20卷)〖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颂(1卷)〖唐 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7卷)〖唐 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16卷)〖唐 玄奘译〗
大乘成业论(1卷)〖唐 玄奘译〗
大乘五蕴论(1卷)〖唐 玄奘译〗
大乘百法明门论(1卷)〖唐 玄奘译〗“宝库”录校版本
王法正理论(1卷)〖陈 玄奘译〗
观所缘缘论(1卷)〖唐 玄奘译〗
因明正理门论本(1卷)〖唐 玄奘译〗
因明入正理论(1卷)〖唐 玄奘译〗
另外前面的解密深经也肯定是唯识宗的,还有所有的的阿毗达摩其实也是和唯识宗密切
相关的。不过这个算争议吧。

这个很荒
r****n
发帖数: 825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

都不能说非常接近,而是高度接近。二者都是一种精微的认识论,唯识宗被认为是最具
有科学特色的宗派,而阿毗达摩同样也是,二者都是对极精微世界的一种认识,也因此
都发明了大量的名相。
唯识宗和小乘阿毗达摩的区别,就是小乘阿毗达摩没有提出一个七识和八识,但是在一
些部派里面已经有了类似的一些概念,是唯识发展的基础,
玄奘取回的经典,也有部派佛教的经藏部分和律藏部分,可是玄奘为什么只翻译了阿毗
达摩,而放下了部派佛教的重要部分阿含经?
重要,就像玄奘翻译的经典里面也有心经,心经的地位比般若经要大多了,但这也都不
能影响唯识经典在玄奘翻译经典当中的比重。
如果玄奘不翻译一些除唯识宗以外的重要经典,那这个人就大有问题了。
我不知道70本是怎么算的,比如是不是把阿毗达摩那些小分类也给分别算了,比如是否
把一些咒语和戒本部分也算入了。
因为事情本来就很明显。看到玄奘翻译的经典目录,一眼就可以认出唯识经典的重要比
重,而且这本身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玄奘之所以去印度,就是因为对唯识经典的
疑问有关。所以他当然要翻译大量的唯识经典。然后再抽取其他各派的一些重要经典。
我们看看玄奘带回来的经典总分类就可以
r****n
发帖数: 8253
48

我前面说这个是指法门传承断掉的各种可能原因,不是专门针对唯识宗的。
唯识宗传承到了智周的时候就断掉了,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唯识名相太繁琐太复杂,学的人不多。
其他还有唯识的种姓思想和中国传统佛法的所有众生都能成佛冲突,另外唯识宗内部也
打架
b**d
发帖数: 7644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大乘,小乘和自我修行
☆─────────────────────────────────────☆
ratnaraj (洪炉点雪) 于 (Tue Jul 28 07:07:10 2009, 美东) 提到:
这个论坛是我见过关于大乘,小乘争论最厉害的地方.虽然我不敢说我是修行人,但是
还是有点话要说.
佛法修行最根本的依据可能还是要看修行结果吧.据说现代南传佛教有修成的阿罗汉,
而北传"一个都没有".因此有人扬南抑北.但是我不清楚,说这个话的人修行到了什
么程度呢?如果你自己都无法放弃那些争吵的习气,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断定谁修成了什
么什么果呢? 有人甚至说"历史上一个也没有",这种说法又有什么依据呢?如果不
是人云亦云,仅靠自己的修为,你如何评价历史上那些高僧大德?
有些人谈论佛教却不懂一点历史,比如说"辩输就自己斩首,这实在荒唐可笑",这是
不了解印度历史,早期佛教和外道辩论,不是截首就是截舌,这些都是外道主动提出来
的.还有"唯识宗传了一代就断了",他不知道在中国,唯识宗是到宋朝才失传的.但
是日本和韩国的唯识宗一直传流至今.即使教派有传承有中断,这并不表明该教派就是
假的,否则南传佛教在锡兰
a*****y
发帖数: 3318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