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 发帖数: 59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 】
发信人: HuangPuJiang (不爱呆在家), 信区: Seattle
标 题: 四十岁以下的华女,ABC嫁老外的比国内来的少得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11 11:18:15 2011, 美东)
比如在一个教会英文堂,INTER-RACIAL COUPLE一般都是国女配欧男。ABC女配欧男的,
还真没见着。在大学的UNDER-GRAD也是这样。
我观察这是90年代以后的现象。年纪大的受过教育的ABC女,是嫁老外的多。
我是一点都没贬低华女嫁老外的意思。我觉得这挺有意思。 |
|
H**********g 发帖数: 590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 】
发信人: HuangPuJiang (不爱呆在家), 信区: Seattle
标 题: 四十岁以下的华女,ABC嫁老外的比国内来的少得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11 11:18:15 2011, 美东)
比如在一个教会英文堂,INTER-RACIAL COUPLE一般都是国女配欧男。ABC女配欧男的,
还真没见着。在大学的UNDER-GRAD也是这样。
我观察这是90年代以后的现象。年纪大的受过教育的ABC女,是嫁老外的多。
我是一点都没贬低华女嫁老外的意思。我觉得这挺有意思。 |
|
SP 发帖数: 623 | 3 《隔世尋緣》上集在去年十月演出成功後,觀眾反應熱烈。下集繼續由周杰成和劉明康
編劇,周杰成導演。故事背景橫跨上世紀三十年代到現今二零零九年的紐約唐人街,寫
盡數代華人在紐約生活的辛酸血淚史。故事主人翁陳初、黃玉玲和黃玉珍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時,分別逃離中國來到美國紐約尋找新生活。陳初的刻苦耐勞和真誠忠厚的性格,
助他遇上貴人,及後建立當年曾在勿街享負盛名的一所酒樓。在苦澀的生活中,邂逅跟
丈夫同樣逃難來紐約的黃玉玲;而黃玉玲與黃玉珍在南京逃難時失散,玉珍僥倖被一美
國記者所救,並定居在紐約。兩姊妹無時無刻都互相惦念著,並設法尋找對方,更希望
在有生之年可以骨肉重叙。這三個人,在大時代,與其他中國人怎樣在異鄉過著他們
的艱苦生活?他或她,可能就是我們的寫照!
在《隔世尋緣》中,有描寫上世紀紐約唐人街的歷史和前人的生活,因此編劇、導演、
演員,甚至幕後工作人員都認真地重新認識和學習唐人街的歷史及文化,大家共同搜集
當時的歷史資料和圖片,更不時重遊舊地,懷緬過去,回溯歷史,真的寓排練於學習。
編劇之一的劉明康,曾在二零零四年擔任《廣東師爺》的副導演,今次更兼職海報及音
樂設計。而另一編劇兼導演 |
|
S****9 发帖数: 8108 | 4 四十年前新加坡是什么观念咱不知道,搁中国那正是连手拉手走路都引人侧目的年代,
更不要说被那啥了,天大的事啊,GF哭诉配不上是可能的。为了分手演这种双簧倒过于
奇特了。如果他GF跟他朋友互相有意,就正式跟他分手好了;不敢正式提出来,就是因
为不想承担毁婚挖墙脚的恶名,却敢走强暴别人未婚妻的路线,面子丢光了不说,连法
律都触犯了,不是更不划算吗。 |
|
t**z 发帖数: 147 | 5 (四十一)多余的话——后记
扬 子 江 夜 航
一轮明月坠江中,
万点银波勇向东。
江上航灯明与灭,
岸边山影淡和浓。
这是我1978年9月在汉口开往上海的轮船上所写的一首小诗。那天适逢中秋之夜,
我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看着光芒普照人间的一轮圆月。月光被螺旋桨搅成碎片,随着亿
万年来永不休止奔向大海的江波,义无反顾地向东逝去,我立马“诗兴大发”,这其实
是我当时迷茫心情的写照,现在将其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
刚刚大学毕业之时,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向了社会。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
被打入了社会的最底层,被人称之为“臭老九”。我们融入了工人阶级的队伍,觉得自
己无比的荣幸。谁知世事变化无人能够预料。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曾想
,今天我们再次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不过今天我们的身份已经不再是“臭老九”,而
是叫不响的“工人老大哥”了。当年那些不情不愿,留校当老师的人,有谁能够预测到
他们如今个个都成了既受人尊敬,钱又多得像擦屁股纸的“知识分子”呢!?当然这是
开句玩笑,我们的灵魂工程师可千万别见 |
|
h**y 发帖数: 1232 | 6 第四十七遇见
在动手打字之前,我读了几篇过去完成的”遇见“。读过之后,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比当初更加喜欢那些文字。我不是自恋,不是孤芳自赏。就算那些文字出自他人之手
,我也会由衷地喜欢。因为,我从那些文字中读出了墨香,读出了心香,读出了美,读
出了慈悲。我甚至有些遗憾,我竟将”神游“停了近一年的时间。可我又知道,过去那
一年的时间,别说无力”遇见你“,就是连我自己也无法遇见。
我差一点就把自己给弄丢了,差一点让自己湮没在世俗的迷雾里。好在我是一个热爱写
字的人,好在我知道只有能够作文的时候我才真正地活着,这让我及时地发现,我的生
命状态和生存状态不对了。
欢庆吧!尽可以忽略被种种疼痛塞得满胀的过程,只关注这个结果——我回来了!
还你半世才情,可得一生精神?
既要遵守“神游遇见你”的游戏规则——不主动暴露主角在过往生世中的身份,又要用
文字来再现与你的遇见,颇有些难度。那我就信马由缰,思绪跑到哪儿我就写到哪儿吧。
时常听人说,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如果能够重新活一回,他将如何如何。其实,这些“
如果”毫无意义。倘使时间果真倒流,倘使真地可以重新活一回,大多数人选择的人生
一如先前,极少有...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5789 | 7 据说在三、四十年代,花楼街及其周边地区均是风月场所,妓院一家挨着一家,于是这条
街便被人们称作了“花楼街”,一直沿用到现在。 |
|
f****o 发帖数: 8105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周晓辉:邓小平七十年前言论与当前变局走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7 07:20:37 2016, 美东)
在中国大陆,被当局禁止发行的书籍中有一本是《历史的先声》,其收录了十几篇中共
建政前、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高度赞扬美国民主的《新华日报》社论和毛的讲话,从
这些文章和讲话看,不少人会相信,毛等中共党人一定认为美国的民主正是中国人民需
要的,一定认为中国必然会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当时不少美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可惜
,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被欺骗了。毛赞扬美国不过是为了扩大自己影响的需要。
与毛一样,当时不少中共领导人也发表过类似言论,如邓小平。但与上述被禁止发行的
书籍略有不同的是,邓小平1941年4月写的涉及民主和反对“以党治国”的文章《党与
抗日民主政权》却被收入了《邓小平文选》,并公开发行,只不过普通老百姓甚少知晓。
文章首先称“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当年龟缩在延安的中共,为了得到老百姓的
支援,推行了“三三制”,...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411 | 9 剧名:
俱乐部里朋友推荐的,挺好看,现推荐给大家。
《零下三十八度》
主演:
主演
于和伟,王丽坤
内容简介:
零下三十八度》以上世纪四十年代东三省为背景,讲述于和伟、王丽坤饰演的电影放映
员年定邦和外科女医生常青这对
恩爱夫妻的抗战故事和纠结情感。剧中两人在生活和情感上互相扶持恩爱有加,但又彼
此隐瞒了自己真实身份:一个是
诈死隐居的国民党特工,一个是地下共产党,虽然有着相同的抗日目标,但家庭、爱情
还是在信仰面前碰撞出激烈的矛
盾和火花。
产地:
集数:
个人评分:
不错 |
|
o**a 发帖数: 472 | 10 疯了,全疯了。最要命的是只有你有明确证据时才能证明自己疯
了,而
一旦你有能力证明自己是疯子时, 正好说明你神志清醒不是疯子。
这是
“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代表之作,被认为是超出了战争范畴的
反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佳小说。小说的场景在一个远离战场的疯狂世界
,人
人都在玩着智力游戏,荒唐事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作战飞行次数可以
被任
意增加;一个大活人被宣布已经死了,而一个明明已死的人在官方的
名单
上却还活着;梅杰少校只有当自己不在屋子里的时候才允许部下进屋
去见
他等等。可这至高无上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是什么?
作者简介
约瑟夫·海勒被公认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生于1923年5
月1日
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俄裔犹太家庭,早年丧父,生活颇为艰
辛。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参加了美国空军,当了一名轰炸手。海勒
的文
学创作始于四十年代末。最初,他在杂志上发表过两篇短篇小说,即
《我
不再爱你》和《雪堡》,其中《雪堡》一篇被选入1949年最佳短篇集
。在
这一阶段,他在写作风格上一直模仿海明威。海勒的创作态度非常严
谨,
因此写作速度相当慢。《第二十二条军规》花了他七八年的 |
|
M******a 发帖数: 6723 | 11 周晓辉
在中国大陆,被当局禁止发行的书籍中有一本是《历史的先声》,其收录了十几篇中共
建政前、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高度赞扬美国民主的《新华日报》社论和毛的讲话,从
这些文章和讲话看,不少人会相信,毛等中共党人一定认为美国的民主正是中国人民需
要的,一定认为中国必然会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当时不少美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可惜
,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被欺骗了。毛赞扬美国不过是为了扩大自己影响的需要。
与毛一样,当时不少中共领导人也发表过类似言论,如邓小平。但与上述被禁止发行的
书籍略有不同的是,邓小平1941年4月写的涉及民主和反对“以党治国”的文章《党与
抗日民主政权》却被收入了《邓小平文选》,并公开发行,只不过普通老百姓甚少知晓。
文章首先称“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当年龟缩在延安的中共,为了得到老百姓的
支援,推行了“三三制”,其中一方面是在组织形式上,无论行政机关或民意机关,共
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少于三分之一,进步势力占三分之一,中间势力占三分之一。对
于中共如何取得政权中的优势地位,邓小平给出的答案是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而要得
到老百姓的拥护,就要实行民主政治。
随之,文章表示要反对“... 阅读全帖 |
|
m*********w 发帖数: 6004 | 12
台湾闽客族群85%有原住民血统
根据马偕医院输血医学研究室主任林妈利的「非原住民台湾人的基因结构」研究,在台
湾,虽然只有一点五%血统纯正的原住民,但其实有八十五%的闽南人、客家人有原住
民血统(包括高山族、平埔族,以及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岛屿族群)。
林妈利说,这项研究的结论就是,八十五%的台湾人带有台湾原住民的血缘,也就是由平
埔公、平埔嬷、唐山公、唐山嬷(唐山是指福建、广东)、高山公、高山嬷及少数外国基
因一起建构。 |
|
m*********w 发帖数: 6004 | 13
现在的台湾就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你可以思考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还没有进入联合国前的几十年,是不是一个国家?
如果不是,那你们今年该庆祝建国三十八年,而不是六十年。
但是很显然的,你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还没进入联合国前的几十年,已经是一个国家
那么,依这个逻辑,台湾早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是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
|
c******i 发帖数: 16 | 14 第三张纸仍像是出自那旧杂志,其中一半是花旗银行的广告,剩下的正文中夹着
两张小照片,其中一张是位美艳女子的特写,下面注明“昔日庄蝶“;另一张则
赫然是那张破碎的面孔,裂痕累累,鲜血淋漓!
“碎脸!“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欧阳倩又翻开那本《新金陵十二钗——
四十年代的中国女影星》只见书签之处,正是一篇题为〈依今葬花人笑痴——病
魔缠身的”萧湘妃子“庄蝶〉的传记。
欧泱倩问道:“快拿主意,先看哪一篇?“
叶馨说:“小报杂志。“
欧阳倩说了声“正合吾意“,两人从”独家号外“的开始看起。
独家号外:当年沪上影后,今日深院惊魂
内情揭秘,庄蝶严重精神病障,豪门鬼影憧憧
申江周刊 邹文
景
国难平复后一度以〈月光寒〉、〈蝴蝶梦〉享誉沪上的影后庄蝶两年前突然息影
,“下嫁“金融巨子萧氏,归隐江京,曾引起一片唏嘘。而近日来本刊获内情人
士消息,庄蝶的神智健康每况愈下,每每有出人意表的神异举止。
记者与上月末接连收到三封匿名电报,称 |
|
d*********r 发帖数: 813 | 15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3235
十问葛浩文(汉学家)
2005-09-09 舒晋瑜 中华读书报 点击: 403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为中国文学翻译到美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翻译过包括老
舍、巴金、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阿来、刘恒、
张洁、王朔,甚至还有春树等人的大量作品。
葛浩文,美国加州人,现任北美著名的圣母大学的“讲座教授”。汉语是约30年前
在台湾学的,但后来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住过,所以他说自己的普通话有点南腔北调。这
30年来,他一直迷恋着东北著名女作家萧红,写过她的传记,译了她的几本小说,说了
她半辈子的好话。
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说,葛浩文是“公
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由于葛浩文的英文、中文都出类拔萃,再加
上他又异常勤奋,所以他在将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方面成就十分惊人。本报记者几经周
折联系上了葛浩文,听他聊起翻译中的苦与乐。
读书报:您现在 |
|
c****u 发帖数: 8308 | 16 日本人现在提伪满还很激动,或者说很感兴趣,但中国人别被这些物质迷惑, 如果看
照片就感叹不已, 回到40年代离汉奸的距离可能就是一念之差。
基建再好,关东军撤退专列一到长春站看见机车驾驶员是中国人,一把拉出来直接毙在
站台上,再开车,这还是日本记者自己的回忆录写的。
现在想想,当年受多大诱惑和屈辱都不跟狗日的合作的中国人,包括满汉各族,都是真
正的英雄。 |
|
p******o 发帖数: 9007 | 17 不理你还等鼻子上眼了。整天卖弄你的矫情。
你去过上海几次啊?上海7,80年代啥样你见过没有啊? |
|
d******r 发帖数: 16947 | 18 上海50年代以前城市建设亚洲最好 这个一点问题没有
外滩上的建筑什么时候造的? |
|
p******o 发帖数: 9007 | 19 你不是说大部分吗?你给我们讲讲现在上海这几个区多大比例的建筑还是40年前的?
你也说上海是50年代前亚洲建筑最好的城市,出处是哪里? |
|
d****i 发帖数: 2048 | 20 7个孩子,还要怎么样?
而且那是1948年,战乱年代,物价飞涨的时候 |
|
|
o**********7 发帖数: 242 | 22 那些二三四十年代建造的房子是不是就只有推倒了?
这样想的话,六七八十年代的房子也好不到哪里啊。。。 |
|
g******t 发帖数: 18158 | 23 三四十年代物质匮乏,经济危机一来缺吃少穿,只好抢
现在产能过剩,衣食住行的资料极大丰富,只是找不到主顾买
去过那种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了,刻舟求剑没有意义 |
|
a*o 发帖数: 19981 | 24 而且时代不一样了,几个大国都是一堆蛋蛋,真打起来一起死。最多只能找个场地来场
代理战争。美国最近这些年打的仗全是赔钱货,继续打仗是脑子有屎。
: 三四十年代物质匮乏,经济危机一来缺吃少穿,只好抢
: 现在产能过剩,衣食住行的资料极大丰富,只是找不到主顾买
: 去过那种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了,刻舟求剑没有意义
|
|
b*****9 发帖数: 8922 | 25 哈哈,三四十年代的人也这么想的
五六十年代依然如此
文革时期显然还是
哈哈
你太自私了!哈哈 |
|
f****i 发帖数: 9419 | 26 能不真心建设么?这是侵略中国的大后方了都。没有侵占东北成功,日本人根本没能力
持续多线疯狂扩张。东北不收回纯粹就是资敌,丫的更可气的是,31年到37年,日本愣
是把东北工业搞得比黄金十年还好N多倍。 |
|
j*******n 发帖数: 10868 | 27 没啥好说的,四几年和七几年看起来也差不多,太祖朝黄金30年啊 |
|
n****l 发帖数: 3375 | 28 还没绝食团有骨气
六四广场上那些很多都是中国精英中的精英,真的为国家愿意死的 |
|
c*********l 发帖数: 3438 | 29 后来这个武教授在1957年文革批判中被自杀。当时工宣队造谣他强奸女助教。
回忆录: 批判大会由生物系主持,其中还有一位约三十多岁的女性。说是武的助教(或
助手),曾被其强奸。该女性中等身材,穿身男式蓝布制服,面容粗俗,像一农妇。说
话呜噜不清,要哭又无泪。她发言(或诉苦)完了,主持会议者让她从左方下去,她却胡
里胡涂仍由上台时方向下去了。下面便是生物系有组织有准备的发言。这些发言,主要
是揭发武兆发是大流氓、大坏蛋,是特务!又毫无任何学问,死了是活该。散会后,有
的人借骂武兆发便说:“妈的!武兆发还是美国留学的,又是国内外名人。怎么去强奸
一个像老母猪式的女人?怪哉!怪哉!” |
|
r**********n 发帖数: 5281 | 30 洛杉矶豪区san marino直到90年代初都是这样,你敢买那里的房子隔天起床就发现草坪
上被人浇了汽油。arcadia也是最近十年才开始有中文店铺招牌的,为这事白人居民没
少闹,直到房价上涨他们都cash out之后情况才好转。
傻逼川粉总是对白人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虽然与黑幕三有价值观冲突,但身为少
数族裔,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犯糊涂,一定要支持黑幕三这种猪队友对抗白人。 |
|
c*********l 发帖数: 3438 | 31 后来这个武教授在1957年文革批判中被自杀。当时工宣队造谣他强奸女助教。
回忆录: 批判大会由生物系主持,其中还有一位约三十多岁的女性。说是武的助教(或
助手),曾被其强奸。该女性中等身材,穿身男式蓝布制服,面容粗俗,像一农妇。说
话呜噜不清,要哭又无泪。她发言(或诉苦)完了,主持会议者让她从左方下去,她却胡
里胡涂仍由上台时方向下去了。下面便是生物系有组织有准备的发言。这些发言,主要
是揭发武兆发是大流氓、大坏蛋,是特务!又毫无任何学问,死了是活该。散会后,有
的人借骂武兆发便说:“妈的!武兆发还是美国留学的,又是国内外名人。怎么去强奸
一个像老母猪式的女人?怪哉!怪哉!” |
|
B*******a 发帖数: 452 | 32 我之所以喜欢上杨宝森先生的艺术,主要是因为啸师(指奚啸伯先生---编者)的指
引。这是四十年代的话。我曾经看了杨先生和王泉奎、周素英合演的一出<<大. 探. 二
>>,我感觉不甚清晰,啸师告我:"你还不太懂戏,对杨先生的东西应当好好琢磨琢磨。
你什么时候听出点意思来了,就进步了。"
以后,我果然认识到杨先生的了不起,再与啸师谈起,师问:"你觉得我与杨先生
的玩艺儿有什么同异?"我说:"杨先生太不灵动,没您的'过瘾' 。"啸师马上严正地纠
正我的说法:"既然对戏要进行研究,就不要只'钻'一门,而应当广泛比较研究,都要
吸收。你说他不过瘾,恰恰错了。应该说宝森的'过瘾'谭先生的'痛快' ,马先生的'潇
洒' ,我都不及,你可千万不要只是执着一家,应当都学。我始终没放弃向他们各位学
习,你更应该好好地去学。"
1957年前半年,杨奚二大家在东来顺的"一会"虽实现了,但未得畅谈,而再会的"
再" 字竟成了"诀"字。我记得啸师接到杨先生信后的喜悦之情,也记得即将赴约的兴奋
之况,也记得"一会"归来后,既有与诸友得会的愉快,又有希望在前,依然兴致勃勃。
不料又接到暂时不 |
|
B*******a 发帖数: 452 | 33 这个到处都有。上次liucarl贴的那个程砚秋一霎时的链接真是个好东西。从那个链接
我发现了两个巨好的网站。一个是“京剧老唱片”(http://oldrecords.xikao.com/),这里有几乎所用老一辈名家的唱片的录音全集,谭鑫培,四大名旦,余,杨,言,奚,马等的都有,可以免费下载,我都下到我的MP3上了。
还有一个是“梨园”(http://liyuan.xikao.com/),这里收的不是唱片,而是这些名家的现场录音,都是整场整出戏的录音,有些显得更加珍贵。比如这里有所有杨宝森演的文昭关录音,50,54,56,57,58。还有程砚秋的四十年代现场演出的录音。这个网站好像还有老的昆曲名家的演出录音,不过我没注意听。 |
|
f******t 发帖数: 2664 | 34 朱丽亚的公寓在Mount Venon,从二楼的房间里可以看到Peabody音乐学院门口的Lafayette雕塑和Washington纪念碑。这里离市中心的地区检察院步行只要20分钟,但完全没有市中心一带的巴尔的摩式“虚假繁荣”局面。房子全是旧的,几乎每个街口都有尖顶哥特式教堂,灰白色的外墙被烟熏成青灰色。朱丽亚每天下班都要经过Lafayette Street上的青石板铺成的路,并且听见音乐学院里传来的钢琴声。这是一片安静古老的社区。
朱丽亚租的房子建于二十年代,房子有两层,楼下是狭长宽敞的客厅和书房,书房里堆满了法律书籍,包括了鲁斯坦的大部分藏书。楼上是卧室。朱丽亚租下这个房子是因为它的院子。由于年代久远,院子靠近出口的木头门边上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怪兽滴水口,下面是一个月牙形的蓄水池。房子的主人是Peabody音乐学院教大提琴的一个教授,把院子建的像一个小型音乐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立在房子面前,枝叶遮掩的地方错落地摆放着十几个石桩一样的凳子。天气不太冷的时候,朱丽亚常常把这里当作书房,在这里写了很多起诉书的草稿,然后自言自语地对着观众席演讲。
冬天的时候,朱丽亚常常和鲁斯坦坐在客厅的 |
|
a****r 发帖数: 18 | 35 请你多看一些非鲁迅,非党教导的东西巴。两本短篇小说集加上阿Q正传能让鲁迅成为一
个当之无愧的文豪么?不要说什么鲁迅的杂文看过没有,我可以告诉你我看过十之八九。
三四十年代类似于鲁迅申报自由谈的专栏在当时中国有不下十几个,很多毫不比鲁迅逊色
。今天你只知道鲁迅杂文完全是党的功劳。不要说还有鲁迅书信,那些今天又收到申报稿
费几元,广平兄天冷添衣就罢了吧。
被洗了脑不是我们的错,被洗了脑还执着不弃才是悲剧。
学
迅
是
术
后
贯
不
认
想
个
着
了
也 |
|
l*********a 发帖数: 154 | 36 买真品《一支笔香烟》,每条只需23.99美元,全球最大的华人购物网站太酷网!一支笔
香烟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真品一支笔香烟 6条以上免邮费。全球5-7天送货上门,7*
24客服服务!一支笔香烟品牌诞生于四十年代初期,曾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一向以质
地优良、设计独特,为富商大家、社会名流所专用,在颐中公司的发展史上写下了重重
的一笔。 |
|
d*********r 发帖数: 813 | 37 More about 葛浩文教授
“葛浩文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夏志清《大时代——端
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序
葛浩文,英文名HowardGoldblatt(霍华德·戈德布赖特),1971年曾经获得旧金山州
立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73年获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他博士师从的导师是
柳亚子先生的公子——美籍华人柳无忌教授。葛浩文曾经担任过旧金山州立大学中文系
主任,科罗拉多州大学教授,现任圣母大学教授。迄今为止,葛浩文将中国内地文学作
品译为英文出版的有:萧红的《萧红小说选》(Selected Stories of Xiao Hong,
1982),《商市街》(Market Street,1986)、《呼兰河传》(Tales of Hulan
River,1988);端木蕻良的《红夜》(Red Night,1988);杨绛的《干校六记》(
Six Chapters from My Life Downunder,1984.9);张洁的《沉重的翅膀》(Heavy
Wings,1989.10);白先勇的《孽子》(Crystal Boys,1999);贾平凹的《 |
|
w********2 发帖数: 632 | 38 我们习惯性以为文献所叙述的历史传说,都在黄河流域发生,但仔细阅读,文献的
故事反而不能在黄河地带发生,而屈家岭、石家河文明面貌相当符合尧舜和夏王国的传
说和历史阶段,此乃屈原在描述其祖国楚的历史中的尧舜时代和夏王朝。考古研究成果
表明:天门石家河城势力大,应该就是夏王国的都城。到了距今3800年左右发生过国家
结构的演变:几个大城的神权中心变弱,包括石家河作中央的势力也衰落,而位处其东
邻并更靠近汉口和铜矿山的地区,出现更大的中央集权政体,这可能就是以盘龙城为代
表的政权。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天门石家河没落而武汉盘龙城升起,或许正是汤克夏故事
中所隐藏的“现实”,即盘龙城文化或为传世历史神话中所载汤商王朝的历史阶段。
汤商的核心位置在江汉地带,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影响力的北界到达郑州、洛阳,
所以二里头、郑偃也属该文化的脉络,后者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而非一般所认为的
“中央”。
盘龙城文化时期,西北地区,黄河上、中游文化的国家化程度最低,虽然有本地的
青铜文化,但因族群的流动率高或其它因素,直至殷商末期和西周时,其影响力和权威
才成为主流。东北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另一系青铜文明,以发展战争技术...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39 ☆─────────────────────────────────────☆
casact (尝尝也) 于 (Fri Jul 22 20:55:29 2011, 美东) 提到:
刘慈欣
《三体》终于能与科幻朋友们见面了,用连载的方式事先谁都没有想到,也是无奈之举
。之前就
题材问题与编辑们仔细商讨过,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没想到今年是文革三十周年这事
儿,单行
本一时出不了,也只能这样了。
其实这本书不是文革题材的,文革内容在其中只占不到十分之一,但却是一个漂荡在故
事中挥之
不去的精神幽灵。
本书虽不是《球状闪电》的续集,但可以看做那个故事所发生的世界在其后的延续,那
个物理学
家在故事中出现但已不重要,其他的人则永远消失了,林云真的死了,虽然我有时在想
,如果她
活下来,最后是不是这个主人公的样子?
这是一个暂名为《地球往事》的系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个更长的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有时候,比起生存还是死亡来
,忠诚与
背叛可能更是一个问题。
疯狂与偏执,最终将在人类文明的内部异化出怎样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将...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百般委曲难求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6 06:58:55 2012, 美东)
周启博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
他未能把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
有两批较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
,铸就友谊。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
而同被禁闭整肃的“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
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
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
年时潜心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
学术上当有可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 阅读全帖 |
|
d********y 发帖数: 6566 | 41
[导读]近一二十年,广州不是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
,政府的相对节制,以及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温和,包容,自由,平等,平民,是广
州的城市精神。
广州 只相信改变
从赵佗建城到“番鬼望波罗”
一座建城两千余年的南中国大都会,既古老又时尚。她的肩上,曾经背负着历史的光荣
与沉重,又不时装载进新的时尚和活力;很老,又很年轻;很传统,又很新潮;很驳杂
,又很纯真,这就是广州。
两千二百年前,一个名叫赵佗的龙川县令的营造,令这座城市有了雏形。之后的一千年
,在以北方为政治中心的好几个朝代,广州一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色,直到唐朝,广
州才迎来她最初的辉煌:因为这座城市建在珠江边——珠江是通向南中国海和世界所有
大洋的出口,于是广州成为中国一千年里对外国外洋最重要的贸易窗口、文化输出和输
入基地,唐玄宗特地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叫“市舶司”的管理商船贸易的机构。
南宋时,广州港已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
帝国,当时中国的铜钱,就像今天的美元一般通用,外国商人会随船带走大量中国铜钱
,所以朝廷驻广州的贸易官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上外国...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42 原编者注︰文革中曾参与“梁效”写作班子工作的周一良先生去年逝世,北京刊物《群
言》向家属征求回忆稿件,周先生之子周启博如期交稿而未获刊登。】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3373 | 43 有点长,但是很好看。
周启博:我的父亲周一良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他都认为人性和常识是自己未改造好的表现,“改造思想”成为他永远追求也
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4334 | 44 我在北京大学三十年(一)
作者:谢宁
(2014-12-17 10:26:30)
这是迄今为止,我在自己博客里转发的唯一一篇他人的作品,是我一个好朋友写的一篇
长文。这个好朋友在北大学习、工作、生活了三十三年,其中二十九年是在北大历任最
高领导人身边和北大学校党委核心机关任职,因此他对北大三十年来的成长历程、演进
步伐、发展脉络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对北大三十年历届领导人的所作所为、颠三倒四
、秽迹劣行洞察入微,铭记于心;对北大从一个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圣地最终蜕变成为
八卦新闻笑柄的堕落过程了如指掌,铁证如山。因此,由他来为北大和北大领导人立此
存照,言之凿凿,辩无可辩,堪称信史。
也许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来,值此乱世,北大还不失为一个象牙塔。但是北大人自己知
道——当然除了本文作者,大家都“皇帝的新装”——,燕园只有西门外两个石狮子是
干净的了。对今天北大的肮脏,九十年代初以来的历届北大领导人负有不可逃脱的罪责
。这些领导人在倒行逆施、祸校秧学的时候,肆无忌惮,利令智昏,全然不记得中国的
古话“人在做,天在看”。他们更全然不知道,他们的作恶一直在被一双锐利的眼睛一
滴不露地注视着、记录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5 编注:编撰此文乃源于,笔者之父亲对基督教有着相当的成见,笔者为尝试打破他的固
有执着而编撰,顺带为他引入一些新时代体系的洞见。其实,耶稣是否曾经学过佛,对
于大多数无论何种信仰者来说,在这关键时候,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此文真正精华的
部分,在于第三部分--基督教原始教义、佛教教义及新时代体系之精华交汇--这对于我
们很多人,或许是一次精简的提醒,对于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一次被带入门的契机。
耶稣十八年印度学佛及传道轶史之新证+旧证
提要:耶稣从12~30岁这18年岁月间,在福音书中只字未提,只是笼统地一句带过:“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那么这18年来耶稣到底去了
哪里呢?近几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学者经过艰辛考证,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抽丝剥茧
,终于理清了头绪--耶稣这18年来,辗转印度、尼泊尔、拉达克和西藏学习与传道,最
后回到故乡--极有可能,他是第一位把佛法带到中东(并与古犹太教融合而成为基督教
,一如西藏佛教与苯教之融合而得以发展)的圣者。
以下,我们分三个部分详述:
一. 耶稣十八年行踪之谜
1. 藏传佛教古经关于“伊萨圣者”的记录
2.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2583 | 46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
概述
这是一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书——这门学科还如此之新,其范围又如此之广,以至
于还无人完全
知晓如何确切地定义它,甚至还不知道它的边界何在。然而,这正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
在。如果说,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显得模糊不清,那便是因为这项研究正在试图解答的是一
切常规学科范
畴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苏联对东欧四十年的统治会在1989年的几个月之内轰
然坍塌?为什
么苏联自身也在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分崩离析?这些当然与名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的两个人有一
定的关系。但即使是这两个人自己,也像是被他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事件席卷裹挟而不能
自已。这是否
是因为有某种全球性的、超越个人能量的原因在起作用?
为什么股票市场会在1987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这一天之中猛跌五百多个百分点?很
多评论将之
归咎于股票生意的计算机化。但计算机的应用已有多年,有没有任何答案可以解释为什
么股票偏偏在
那个特殊的星期一狂跌不已?
根据化石标本的记载,古代物种和生态系统常常稳定地保持了几百万年,而后却在
地质期的某一
瞬间灭...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47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二期
〈之一〉
安長林 童瀟竹
編者按﹕雖然自蔣介石日記在美國開放閱讀以來,共產黨學者和國民黨學者猶如“趕集
”似地穿梭在大陸、台灣和美國各地,他們的閱讀研究成果,更能夠在大陸和台灣通行
無阻。但是,這篇文章,目前無論是在大陸和台灣都不能發表。本刊囿於這一實情,決
定自本期起予以連載,請海內外的讀者給予關注。
前 言
在海內外已經造成很大影響的“蔣介石日記”開放閱讀,已有三年。這實在不能算是太
短的時間了。
然而,三年來,我們雖然至今看不到“蔣介石日記”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和海外的原本出版物,但是,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幾乎只有,或絕大部分,都是被派
赴美國閱讀蔣介石日記的中共學者們的閱讀“成果”,並且炒作得十分地熱鬧。
當然,這些中共學者,不論是在六十年沒有言論出版自由的中國大陸,還是在海外,他
們都一律地被稱為“中國著名的和權威的歷史學者”,尤其是中共大陸媒體的廣泛介紹
和蓄意推崇,已經開放了三年的蔣介石日記的“解釋權和話語權”,也就幾乎、甚至是
又一次被這些“中共著名的和權威的學者”所一統。
如此,特別是中國大陸的普通學者和黎民百姓,也就只能聽到...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最後的侮辱 中共學者閱讀《蔣介石日記》成果點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0:02 2011, 美东)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二期
〈之一〉
安長林 童瀟竹
編者按﹕雖然自蔣介石日記在美國開放閱讀以來,共產黨學者和國民黨學者猶如“趕集
”似地穿梭在大陸、台灣和美國各地,他們的閱讀研究成果,更能夠在大陸和台灣通行
無阻。但是,這篇文章,目前無論是在大陸和台灣都不能發表。本刊囿於這一實情,決
定自本期起予以連載,請海內外的讀者給予關注。
前 言
在海內外已經造成很大影響的“蔣介石日記”開放閱讀,已有三年。這實在不能算是太
短的時間了。
然而,三年來,我們雖然至今看不到“蔣介石日記”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和海外的原本出版物,但是,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幾乎只有,或絕大部分,都是被派
赴美國閱讀蔣介石日記的中共學者們的閱讀“成果”,並且炒作得十分地熱鬧。
當然,這些中...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403 | 49 原创]草原沧桑话天狼
****************************************************************************
*****
2007年9月,我去蒙古国旅游一个月。这是我写的蒙古游记,但远超出传统游记的范围
。除了蒙古国特色风情之外,我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沿着蒙古历史的坎
坷进程,深入分析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对狼图腾观点的看法。全文共
13章,每天上载一章。
*************************************************************************
1. 西出长城
八月下旬,从北京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两星期内的车票全部售馨。我决定
改乘汽车,到达中蒙边境后,再转火车去乌兰巴托。每年六月到九月,是蒙古气候最好
的时候,这个黄金时间段,自然而然成为去蒙古旅行的旺季。
下午五点刚过,我来到了北京木樨园长途汽车站。六点三十分开往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
长途客车,停在车场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大客车下,有几个看上去是一家的人。年轻姑娘正在协...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评吴晗的《投枪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3 23:10:12 2015, 美东)
人民日报1966年04月29日第5版
史绍宾
一九五九年六、七月,吴晗在《海瑞骂皇帝》发表的同时,又把他四十年代写的杂文编
集成《投枪集》出版。
吴晗为什么选择庐山会议前夕抛出这批旧货并且命名为《投枪集》呢?他在《前言》里
说:“我们当年的确这样想过,这样说过,这样骂过,这样斗争过,这一段历史,是值
得回忆的,也还是值得年青的一代参考的。”在《海瑞骂皇帝》里,他颂扬海瑞那种敢
“骂”的勇敢精神;在这里,他又毛遂自荐,要人们“回忆”、“参考”他自己“骂过
”、“斗争过”的“光荣历史”,并且把这种“骂”的精神点化为自己的一杆“枪”,
然后宣称:“有枪总得使,怎么办?放不得,投它一下如何,管它三七二十一,要是投
中了,也会有点痛的,……”于是,他就把这本杂文,命名为《投枪集》。
我们要认真考察一下,吴晗在四十年代写的那些杂文究竟是...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