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G*******s
发帖数: 4956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佛教
第二章 伊斯兰教
第三章 基督教
第四章 谈谈宗教
诗 歌 释放释放
惟独耶稣
前 言
神的存在我们已简单地说过了,但也许有人说:“天地间确是有一位主宰。创造了万
物,也创造了人。不过,哪一位才是真神呢?你说耶稣是神,他说如来佛是神,各说不
一,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呢?”当然,我们说我们所信的是真神,其余的都是假神。正
如他们说我们所信的是假的一样。为此,我们就得看看各宗教所说的是怎样的,我们现
在不准备详细讨论,我们只作个简单扼要的介绍,好使我们能以分辨真假。不过,我们
不能乱说,他们是怎样,我们就说他们怎样。我们对神既要忠诚,我们也要如实地介绍
他们所信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世界的各宗教多得很,我们用不着一一细说,我只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世界性的宗教
来说。
第一章 佛教
佛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来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的生死
,传说不一,大抵说他生于主前557年,死于主前477年者较为普遍,近来有人说他约是
在主前563-483年。他的父亲净饭王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释迦族一个...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
是的业力和罪性有类似的地方,把轮回中的今生和来世截取出来也很类似基督教的说法
啊。今生下世不能解脱可轮回并没有终点,而且只要努力集聚功德就会往上走,释迦
牟尼佛也不是一世成就的,他也有过地狱道受苦的经历。
太阳银河系都是因缘聚合的,当然有坏灭的一天。可是我们的人身坏灭要快得多,所以
把握当下好好修行累积功德最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能解脱。
佛说箭喻经中就对弟子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的起源的问题是这样说的,假如一个人中箭
了,他是应该找医生拔箭疗伤呢,还是去探求谁射的箭,箭和弓的材料质地以及其他的
问题?至于人的起源阿含经中有述,不过佛法在这方面所述不多,因为过多的纠缠对解
脱用处不大。
因果律是自然规律,人的业力是来自对自身对世界的迷惑后的造作,然后感知随后的痛
苦,所以才要行善,要持戒,要修行。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
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这是我们一切凡夫所无法避免的三种缺陷。
(一)惑
什么是惑呢?顾名思义,惑就是迷惑、迷妄,就是无明、烦恼,它是我们流转生死、造
诸恶业的推动力。惑主...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
是的业力和罪性有类似的地方,把轮回中的今生和来世截取出来也很类似基督教的说法
啊。今生下世不能解脱可轮回并没有终点,而且只要努力集聚功德就会往上走,释迦
牟尼佛也不是一世成就的,他也有过地狱道受苦的经历。
太阳银河系都是因缘聚合的,当然有坏灭的一天。可是我们的人身坏灭要快得多,所以
把握当下好好修行累积功德最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能解脱。
佛说箭喻经中就对弟子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的起源的问题是这样说的,假如一个人中箭
了,他是应该找医生拔箭疗伤呢,还是去探求谁射的箭,箭和弓的材料质地以及其他的
问题?至于人的起源阿含经中有述,不过佛法在这方面所述不多,因为过多的纠缠对解
脱用处不大。
因果律是自然规律,人的业力是来自对自身对世界的迷惑后的造作,然后感知随后的痛
苦,所以才要行善,要持戒,要修行。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
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这是我们一切凡夫所无法避免的三种缺陷。
(一)惑
什么是惑呢?顾名思义,惑就是迷惑、迷妄,就是无明、烦恼,它是我们流转生死、造
诸恶业的推动力。惑主...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什么是佛教,佛教徒相信什么?
问题:什么是佛教,佛教徒相信什么?
回答: 就拥护者、地域分布以及社会文化影响而言,佛教是全球主要宗教之一。虽然
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东方”宗教,在西方世界也日渐流行。佛教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宗
教,但它与印度教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教导“业”(因果报应),虚无(世界的虚幻性
),轮回(再生的循环)。佛教相信生命的最终目的是“彻悟”。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00年左右生于印度皇族。据
传说,他生活奢侈,很少接触外界。他的父母不愿其受宗教影响,不让他吃苦。但不久
这庇护所就被打破了;他先后看到老人、病人和死尸;最后看见一个平和禁欲的和尚(
不要奢侈和舒适)。看到和尚的平和,释迦牟尼决定禁欲。他放弃了富足优裕的生活,
在苦行中求悟。他擅长于节制和苦思冥想。在同龄人中他是领导者。最终,他的努力达
到了顶峰。在“放纵”自己吃了一碗米饭后,他坐在一颗无花果树下(也叫菩提树)开
始冥思苦想;要么“大彻大悟”,要么死去。虽然吃尽苦受尽试探,第二天,他终于彻
悟。因此,他被叫做“觉者”或“佛”。 他开始把新悟到的东西教给已深受其影响的
和尚们,其中五个成为他最早的徒弟。
释迦牟尼...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来世观
基督教的天国
天国是在天上,圣经通常把天分成两部份来讲。从宇宙观的立场来看,天和地同为上帝
所造,「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一1)。天是上帝用来置太阳、月亮、诸星辰之处,「
于是上帝造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
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创一16-18)雨水是从天上落下,「天上的窗户也敞
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创七11、13,八3)接近地球,天的空间处,也是众
鸟飞翔活动之处。
再从基督教信仰的立场来看,天不仅单是存有日月星辰而已。天的最高部份,不能用肉
眼看到的最高属灵处,却有三一真神,众天使天军及诸圣徒在。「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
垂听,垂听而赦免。」(王上八30)「忽然有的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说……」(路二
13)「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太十八10)
天也被称为「天国」(Kindom of God),或「上帝的国」,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
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祂又警告尼
哥底母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三5)由此可见,天
国不是一个抽...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救赎观
【正文三:救赎观比较】
下面就来说说基督教用何方法救人离罪。以及佛教用何方法使人脱离无明、业力及轮回
之苦。
基督教的除罪法
基督教的除罪法,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人必须先有悔改的心愿。二、相信耶稣救人
的能力。
先从第一方面说:一个人如想脱恶,与上帝和好,必须先悔改重生。耶稣说:「人若不
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三3)悔改重生即是离开罪恶,这在心理与行动上有三
个过程。
1. 人必须先有罪恶的感觉,承认犯了罪。大卫在犯了杀、淫两大罪后,心中极为痛苦
不堪,他在诗篇第五十一篇 3、4 节中,坦白承认说:「我知道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
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人在犯罪后,如反而竭力否认,那便踏不进悔改之门
了。
2. 认罪后接着为罪忧,生出忧伤的心来。大卫为所犯罪恶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他悲
哀地呼吁上帝:「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一17)人在犯罪后,若
反而大喜乐,以为已达到了目的,那就无法重见上帝了。
3. 必须再进一步,热切羡慕由罪中得释放。大卫紧接着哀求上帝:「求你洗涤我,我
就比雪更白……求你涂抹我的一切罪孽。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8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仆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
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於
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
。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
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
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
初善,中善,後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
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
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
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
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
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
c*******e
发帖数: 3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为辜恩始报恩(序2)
也许是由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原理:凡高明必堕落。
也许是由于后人的需求和再造。
在释迦过后的五百年间,历史开了一个非常大的玩笑;首先在印度,他的人格被崇高

神化。
从此,一个和蔼可亲,充满人性智慧的眼神,成就了遍满虚空的佛眼和法眼。
从此,一个真修实证,充满圆融无碍的法门,成就了无量无尽的祈求和加持。
从此,一个民主和谐,充满真理乐趣的僧伽(团),成就了顶礼供养的赐福和迷信。
也许因为如来如是,后世的佛法远离三法印,更有点偏离释迦的身教。
说什么四谛和八正道乃至三十七道品,都敌不住大众部的造神运动。
本来是指月的修多罗,却披上了大乘神通的迷彩;造像,诵经乃至四句偈等,都能不
劳智慧,
不经修行,便成就永恒的祝福,佛国净土。
曾几何时,释迦一代开启的以智慧承担实相的佛法,又回到沙门教派的极乐世界,和
婆罗门教
派的神权时代。
这是原始教乘的堕落还是大乘教法的升华?
这是释迦牟尼的不幸,还是后继者的成功?
释迦在世说过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身中肉。
人们总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拆台的人总是搭台的人。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大乘教法给佛教带来生机,使得释迦的教化,光被远大;直到
和中国文化
的精华结合
b***m
发帖数: 2
10
华丁首先打压一下佛经,认为里面只有 10% 是佛的原意,
然后再来依经,不知道选的是那10% 还是那90 %。
被华丁选中的那几句,他们自己一定感到很荣幸,
不知道自己竟能排在 10% 内,而且还被华丁选出来,真是
受宠若惊。
不过华丁在依经的时候,可能忘记领会他本门师尊藐视
“现在的”佛经的精神。也没有去取来或录下当时佛所
讲的法给大家作证,甚是遗憾。
另外就我的所学再讨论一下大小乘问题。我看到成军主页
的大小乘说法已经被华丁污蔑了。因为这个问题是学佛
之人所必学的,我也刚刚听讲了。
所谓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必修,是指的小乘法所讲的
四谛十二缘起等,也是大乘修行人所必修的。就象许多
人学习知识是为充实自己(小乘),但是要当老师(大乘)
的话也要学习同样的知识才能教别人一样。
所以“小乘是大乘的基础”这句话在佛教里的含义是指:
大小乘修行人,都必须学习断除烦恼的方法并实际断除
之。这些断除烦恼之法是相共的。但是大乘修行人不但
要自己断除烦恼,还要帮助众生断除烦恼,最终证悟佛果,
这才是大乘人的归宿。
但是华丁把这个含义用法轮功一贯使用的“字面意思解释法”
把它解释成“非要修成罗汉,再修成
g**r
发帖数: 42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往生的原理
念佛往生的原理
http://www.chlotus.net/taixu/tx7-40.txt
太虚大师
──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讲──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
。如依何等因得
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
,由何等现熏何
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以心识分别思量的
。由这种因果通
常道理,所以造上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地狱;造中品五逆、十恶
业的,当堕饿鬼;
造下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畜生。行下品五戒、十善的,感阿修罗
报;行中品五戒、
十善的,生人道中;行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六欲天;行上品五戒、
十善而兼四禅、
八定的,可生色、无色界天。观四谛理,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
足、五根、五力、
七觉支、八圣道、可了生死而证声闻果。观十二缘起,从缘起流转门
入还灭门,由无
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而得解脱证缘觉果。行六度或十度而成佛果
。以上所说的造
三品十恶业因,感生三恶趣果,由造三品五戒、十善因,感生三善趣
果,由修出世三
乘学因,感得三乘圣者的果,这种由何等业因成何等报果,都是据可
思议
g**r
发帖数: 4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光明觉品第九
此品来意自有其十。一答前所依果问。二为广名号品。总别多端故。正广种种观察。是意
业故。三者即说十信之体性故。如下三会将说正位皆有偈赞。此其类也。四显实遍故。前
但佛名遍。此显身遍。四谛即实之权遍。此即权之实遍。五显验故。上二品言遍。众目未
睹。今光示遍相故。六显总遍故。前但名谛别遍。今此一会。即遍法界。一一皆悉同时同
处同众同说同遍故。七显圆遍故。前显差别。一切方能遍一切。今显无差别。一切即圆融
遍一切故。八与下经为其则故。谓下经结通云遍一切者。皆如此辨。以如来一乘圆教于须
弥山等一类世界。施化分齐皆若此故。九示前神通相故。上云现通。如何现耶。一会不动
遍法界故。十为理事俱无障碍。令舍执从法故。此意虽通。在文偏显。有上诸义故此品来
也。二释品名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先有身智二光。觉有知觉觉悟。又光有能照所照
。觉有能觉所觉。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法界。文殊演智光双照理事。令
众觉悟法之法相。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
m*********r
发帖数: 3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始给自己丢脸的WAICHI



==========
你现在除了会摆一些十分无聊的架子骂人且说不出理由以外,我还真没看出你会别的交流
方式。简易又低级的东西,可惜你只懂5%,对不懂的东西,你没有羞耻地加以否认,才是
真正的低级和无自知之明。
===========
你没仔细看不要信口胡诌!我的主要帖子都是一个整体的针对青海及其教法、传承的分析
,其中罗列了长期考察的证据。如果提到“问题”,里面涉及无数关于青海的具体问题!
你回头看看,里面有没有问题,一个问题值得回答,难道多个问题反而不值得回答?!!
你没有耐心和能力读完并理解,对陌生的说法完全采取抵抗、咒骂、侮辱和不给任何证据
的机械反击,这其实很清楚地反映出你所谓的修证还在把持不住,机械对抗外在异己的肤
浅层面,别看你一把年纪,其实你在心理上还很幼稚。
=================
1、你除了你那套自鸣得意的“心法”,对整个佛教三乘体系都没有太多了解。二千多年
以来佛教的全部主要内容--从原始佛教的三法印、四谛、四念处、五蕴十八界、八正道、
三十七道品、南传菩萨道,到大乘佛教的般若、中观、瑜伽、唯识,净土、天台、禅宗、
华严、法华,再到金刚乘的显密
m*********r
发帖数: 31
14

楞严说心性本觉.就是一个本来觉悟的心.而佛陀在阿含经中讲的是经过四谛修行,内观而
证无我.从未说过心本觉.且原始佛教的心的概念就是五蕴中的意.尽管也说性本清静客尘
所染,但从不说性本觉悟.

======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六入,六入缘触...
以"六根造业”代替“无明缘起”分明不明真正原由.











a*******g
发帖数: 867
15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
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
脱。
“若诸
S**U
发帖数: 7025
16
二麻子写的止观修法是基于如来藏的见解。如果要他说这个修法如何现观四圣谛,修成
如何对四谛无疑,他说得出嘛?
n****f
发帖数: 90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
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
要。举悟则信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
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
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
。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已无念心体惟佛独证。自
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
。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
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即念佛法界也。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
萨法界也。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界也。以无我心。观察四谛。即念
声闻法界也。或与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若与五
a*******g
发帖数: 867
18
2、受五戒,于佛、法、僧决定离疑惑,于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如实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
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
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何等为五恐怖怨对休息?若杀生因缘罪怨对恐怖生;若离杀生者,彼杀生罪怨对
因缘生恐怖休息。若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因缘生恐怖;彼若离偷盗、邪淫、
妄语、饮酒罪怨对者,因缘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对因缘生五恐怖休息。
“何等为三事决定,不生疑惑?谓于佛决定离于疑惑,于法、僧决定离疑惑,是名
三法决定离疑惑。
“何等名为圣道如实知见?谓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
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圣道如实知见。若于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于三法决定离疑惑、
于圣道如实知见,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a*******g
发帖数: 86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小 乘 佛 教 哲 学 研 究
成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与宗教、理论与实践不可离析,自古以来就是印度思想的一大特色。佛教也不例外
。作为一种哲学的宗教,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无不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和丰
富的辩证法;作为一种生活的宗教,佛教非常关心和重视一切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的现
实问题。佛教从不关心一切形而上的学问,任何与形而上学相关联的问题都不是佛教所
论证的哲学范畴。佛教不等于哲学,哲学也不足以概括佛教。佛教的"四谛"说、"缘起"
论、以及"无常、无我"的理论,不仅体现了佛教是一种信仰与理性奇异结合的哲学的宗
教,而且还说明了佛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生活的宗教。佛教不认为世界上有一个
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灵魂,也不认为经验世界的一切都是梵天创造的结果。佛教以"
缘起性空"的基本原理来阐释宇宙人生,提出了一种极富宗教个性的哲学命题--"诸行无
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从而成为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的重要理论标志,也是佛教
几千年来赖以巩固和发展其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沙门思潮与佛教的兴起
在佛陀生活的那个年代,即公元前六世纪前后,随着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兴衰更迭,
p*****n
发帖数: 1415
20
佛使比丘对于缘起思想的反省及其意义
吕凯文
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一、导言
佛使比丘(1906~1993)对于缘起思想的讨论,主要见于1971年出版的《十二因缘》一
书。(台湾的香光书乡出版社出版亦有其《生活中的缘起》集译本,以下略称《缘起》
)若就思想发展历程来看,此书亦是佛使比丘思想的主要分水岭。它一方面承继早期对
于巴利原典之无我、无执、内观和四谛思想的澄清与深化,另一方面对于稍后几年的晚
期社会伦理思想建构亦扮演着贯串与启示的角色。更甚者,本书在缘起思想的课题上,
对于五世纪以来一直主导上座部佛教思想的觉音(Boddhaghosa)论师之「三世两重因
果」缘起说提出质疑与批判。认为若承认其学说正统性,则将迫使佛教「去本体论」(
de-ontology)的「缘起无我」思想种下「本体化」或「梵我化」的迷思基因(myth
gene)。为此,佛使比丘提出「缘起不是三世轮回」的诠释进路,彻底将日益为人所迷
思化与形上思维化的佛教缘起无我思想,拉到日常生活当下「念」兹「在」兹的灭苦经
验。碍于篇幅有限,本文论述范围仅限于佛使比丘对于缘起思想的反省,并就其所彰显
的哲学意涵
p*****n
发帖数: 141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2
四圣谛2
因陀羅柱深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杂阿含经︾三九七(三九八)经:
佛告诉诸比丘說:﹁譬如小木棉球,被放置在十字路口,四方的风吹&#
63789;,就随风 飘向一方去。就像这样,若沙门、婆羅门对苦、集、灭
、道四圣谛不能如实知, 就可以知道这位沙门、婆羅门必会常依他人的
面色,别人說什么都不加以思惟就 跟从附和,
为什么会他人說这种好就跟随附合呢?就是因为他对四圣谛不能如
实知。
因此当他听了别人所說的话以后,就会随着他人的话盲目而行,这
就是此人 一向不修习四圣谛的智慧所致。
譬如忉利天帝释宫殿的柱子是用铜铁打造的,又 深入于地中,四面八方的狂风
如何的吹,都不能有所摇动的。就像这样,沙门、 婆羅门对于四圣谛如
实知,就知道这位沙门、婆羅门不会
p*****n
发帖数: 141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4
四圣谛4
以下是杂阿含说四圣谛的一小部份
(节录自大愿比丘著作 “四圣谛要义”)
==============================
日出明相起 苦集灭道迹 知見无间等 现观四圣谛
日月出世间 如來說谛理 大热地狱怖 勤学无间等
因陀羅柱深 !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无记莫論說 非宿命所作 檀越等诸事 非饶益莫诤
如如不離如 四圣谛悉持 佛法僧无疑 究竟離苦边
知断证修道 渐次无间等 譬如四 梯 顺次升殿堂
三转十二行 眼智明觉生 正念知当觉 知已知漏尽
身受百枪苦 长夜生死转 盲龜浮木孔 百分射甚难
八苦如实知 爱喜贪俱灭 无常变易法 诸受皆是苦
如如不離如 四圣谛悉持 佛法僧无疑 究竟離苦边
当今佛陀的弟子们,是否能真实的接受四圣谛、学习四圣谛呢?当时佛陀的弟子 又如
何?
看︽杂阿含经︾四一
a**u
发帖数: 810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四圣谛1
☆─────────────────────────────────────☆
pattern (放手 ) 于 (Fri Feb 20 11:21:20 2009) 提到:
四圣谛1
四圣谛(苦与苦的止息)是佛陀原始教法,杂阿含,里宣说的佛法的总纲,
佛陀的观念、理论(教义)、看待事情的角度、所教的修行方法、所证果位,都由四圣谛
(苦与苦的止息)而出。
可以说脱离了苦与苦的止息的观念、理论(教义)、看待事情的角度、所教的修行方法、
所证果位,
都不是杂阿含中的佛陀原始教法。
以下是杂阿含说四圣谛的一小部份,可看出四圣谛有多重要。
(节录自台湾 大愿比丘著作 “四圣谛要义”)
==============================
日出明相起 苦集灭道迹 知見无间等 现观四圣谛
日月出世间 如來說谛理 大热地狱怖 勤学无间等
因陀羅柱深 !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无记莫論說 非宿命所作 檀越等诸事 非饶益莫诤
如如不離
a*******g
发帖数: 86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智者大师论修禅的发心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
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
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
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
四为嫉妒胜他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修罗心。
五为畏恶道苦报。息诸不善业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人心。
六为善心安乐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六欲天心。
七为得势力自在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魔罗心。
八为得利智捷疾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外道心。
九为生梵天处故修禅。此属发色无色界心。
十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发心修禅。此属发二乘心。
就此十种行人。善恶虽殊。缚脱有异。既并无大悲正观。发心邪僻。皆堕二边。不趣中
道。若住此心。修行禅定。终不得与禅波罗蜜法门相应。
云何名菩萨发心之相。所谓发菩提心。
菩提心者。即是菩萨以中道正观。以诸法实相。怜愍一切。起大悲心。发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未解者令解。亦云烦恼无数誓愿断。
三未安者令安。亦云法门无尽誓愿知。
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
此之四法。即对四谛。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
a*******g
发帖数: 867
25
二、唯识的中心思想,从小乘到大乘
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
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呢就是由于烦恼、无明
,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
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把心分为生灭门、真如门,由生灭门流转生死,由真如
门回到解脱的境界,证得法身。这就是对于小乘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到了六七百年间,
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大乘般若。般若就是讲智慧,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
若三种。文字、观照、实相都离不开能观智,所观境,也离不开心。中国天台宗继承了
这个思想,即“一心三观”,一个心对诸法作三种观察,空、假、中,三谛圆融,都是
把般若思想进一步发挥,还是离不开心。龙树菩萨有首偈子:
诸佛出生处,
堕地狱未减,
成佛原未增,
应敬礼此心。
到了无著、世亲菩萨时代,就把大乘经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
经》、《胜鬘经》等等,进一步发扬,明确的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
p******0
发帖数: 200
26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
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
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
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
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 普告大众’
: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
,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
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想得到大的觉悟,‘无上妙觉’:没有比这个再高上的妙觉。‘吾今已说’:我现在
已经讲了,‘其修行法’:真正的修行法告诉你们了。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
见。
‘ 汝犹未识’:阿
n*****2
发帖数: 3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特殊的位次: 中品上生
观无量寿经经:
××××××××××××××××××××××××××××××××××××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齐,修行诸戒,不
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
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
,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
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
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
观经四帖疏(善导祖师)
次就中品上生位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八。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二从中品上生者。正明辨定其位。即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也。三从若有众生下至无众
过患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受法不同。即有其四。一明简机堪与不堪。二明受持小乘
斋戒等。三明小戒力微不消五逆之罪。四明虽持小戒等不得有犯。设有余愆。恒须改悔
必令清净。此即合上第二戒善之福也。然修戒时。或是终身。
n****f
发帖数: 905
28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皆不出乎因果之外
。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离于因果。现在之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
法·此实大谬。当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
·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大因·是修六度万
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不差毫厘。所以
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
亦是小乘乎·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本会是护国息灾法会·余以为但息刀兵水火之灾·尚非究竟·需并息生死烦恼之灾·乃
为彻底办法。吾人昧己法身·断佛慧命·可悲可痛·较之色身被祸·何止重百千万倍。
故必能护持法身慧命·断生死烦恼·方算尽息灾之能事。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是。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
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
本具佛性·见性成佛。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
a*******g
发帖数: 867
29
世尊当年说有苦集灭道,就是要教导我们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释尊成道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称为“三转法轮”。三转法轮为:
一、示相转:即“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
性。”
二、劝修转:即“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
修。”
三、作证转:即“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
修。”
若依世尊教诲修行,成道之后,则消灭了苦的根本。
这时再看苦,苦非实有,苦非常有,苦本来空。如果苦是实有,常有,不空,则苦无法
灭。
修行成就后,既知本来无苦,则集、灭、道,都是相对苦而言的。
既然苦如果没有了,当然集也没有了,灭也不用再灭了,道也不用再修了。
此是苦,我已知,不用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用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用更证
: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
因此,一般人是有苦集灭道,但是修行成就以后,自然就是无苦集灭道。
从根本上说,还是无苦集灭道。
a*******g
发帖数: 867
30
苦的根本就是集。
通过证灭、修道来消除。
灭苦之后就不再有苦,可称为解脱者、圣者。之前是未解脱者、凡夫。
你的问题大多属于佛教基本问题。自己多看佛经和解释,就能明白。
别人给你解释,你还要怀疑这个解释的正确性。
自己能看懂佛经,有体会和领悟,比别人告诉你要好。
看不懂文言文的话,可以参考一些佛经注释。
南传的版本,现在有白话版的。比较好理解。如《大念处经》(南传):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另外,四圣谛在北传《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以及《杂阿含经
》等原始经典中都讲到。如: 《长阿含经》卷八的〈众集经〉;《中阿含经》卷七的
〈分别圣谛经〉;《四谛经》等。参见:
http://www.qldzj.com.cn/html/a08xcahb.htm
r****r
发帖数: 75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看看汉地的黄教大师能海上师对《阿含经》的看法,
=================================
《增壹阿含经》学记
能海上师撰
《阿含经》是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主要内容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
四禅、生死轮回等根本乘佛教基本教义。我国汉地佛教,历代多尚大乘,故对属于根本
乘的《阿含经》较少研究。海公上师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经》大教无上无容,
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西藏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
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
倍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他说到
做到,言行一致。从一九六零年起,就先后深入细致地学习了《增壹阿含》和《杂阿含
》等,并根据当年在西藏得康萨仁波卿口授的教义,结合自己平时多年的学习心得,撰
写《学记》。一九六二年他完成了《增壹阿含学记》,以后又为《杂阿含》续写《学记
》。在《增壹阿含学记》序文中,他还把《阿含经》的精微义理,看作是佛法的“入门
之路”,认为“以此修行,决定能成就如来大觉之教也”。﹙以上引文均见《增壹
r******2
发帖数: 102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学什么

no!
no!
no!
no!
no!
no!
学佛陀教导的佛法。
以正见为纲,以戒律为根基,以止禅为助缘,以观禅为实践,时时彻知五蕴的无常,苦
,无我。如实知见,亲证四谛,导向寂静涅槃。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o RunSun

嗯。 没有找到。 我先给你个道歉吧。。对不起, runsun, 我说你先前说你没有骂人
是我看错了。以后我一定多加注意
你承认你自己错了就好, 道歉实际上是给自己的。 今天做不到没关系, 希望你以后要
努力去做到。要常以八正道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记住你自己的理想: 以正见为纲,以
戒律为根基,以止禅为助缘,以观禅为实践,时时彻知五蕴的无常,苦,无我。如实知
见,亲证四谛,导向寂静涅槃。
你也不是坏人。 你只是一个不能自控的人。 好在你还有解脱的理想, 相信你能做的
更好。 谢谢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知佛是等正觉者?
中部经二七、象迹喻小经
(Cf: 北传中阿含三0、象迹喻经)
佛说经由戒防护诸根、念、知、四禅、宿命智、有情生死(天眼)智、四谛智、漏尽智
,渐次知世尊是正等正等正觉,世尊说法是善说,僧团是善行道者。
世尊乃曰∶
「婆罗门!譬如捕象师往象林,于象林见延长广大之一大象迹,彼真善捕象师者不立即
作此结论『实是大象也。』何以故?婆罗门!于象林名矮小牡象有大足,然此实有可能为
彼等之足迹也。
彼更于象林追寻时见延长广大之象迹,又见高处有被大象剃折之痕迹,彼若真善捕象师
者,不立即作此结论『实是大牡象也。』何以故? 婆罗门!于象林名大突牙牝象有大足
,然此实有可能为彼等之迹也。
彼于象林追寻时见延长广大之象迹,又见高处有被象牙剃刮掀折之痕迹,彼若真善捕象
师者,不立即作此结论∶『实是大牡象也。』何以故?婆罗门!于象林名大长鼻牡象有大
足,此实有可能为彼等之迹也。
彼于象林追寻时见延长广大之象迹,又见高处有被象牙剃刮掀折,折枝痕迹。彼见牝象
于树下,或空旷处,漫步,或立,或坐,或卧,于是始达结论∶『实是大牡象者。』
婆罗门!如此,如来、应供、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天人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禅法与六祖禅法的对照
从经验上来说,分别“真常”体验和正觉的不同,
正觉是对四谛、缘起的绝对不动摇的信心,究竟正觉是贪瞠痴永灭。
“真常”对解脱的信心容有犹豫、动摇,不能达到贪瞠痴永灭。
不过这的确微细难辨。
杂阿含经中,舍利弗就提出∶比丘自认离欲解脱者,当以净相测试其心,是真的离欲解
脱吗?以免增上慢。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里,舍利弗首先提出的问题是∶所谓正见,一位圣弟子到底具足什么样的正见,他的见解才是正直,才能对法产生坚定的净信,且悟入正法?依《正见经》的解释,藉由十六项中任何一项的了知所获得的正见,可由出世间两方面的证悟来讨论。
最初的证悟
一是最初的证悟,由凡夫转变成须陀洹(预流∶预入圣道之流,成为圣者),这可从经文的定型句中∶「这样就是圣弟子拥有正见,见解正直,对法具足证信,达到正法。」看出。了解善不善根,了解食、苦、十二支缘起、漏,及其集、灭、道,即是达到预流的圣者阶位。
趋入预流果的必备条件,称为四预流支。经典里记载有两类四预流支,一是四证净(亦称不坏净)。不因不信及诸恶戒所破坏,能得四不坏净(对于三宝的净信及戒律的受持),入圣者之位。这是以信仰为主的随信行者所证悟(见观)。另一个属于如实道、以正见为先的预流支,此四预流支为∶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依理论而初步证悟(现观)的随法行者,理论性地理解四谛或缘起的道理。预入圣流要具备信与慧,以信为先或以慧为先,只是方便适应不同的根性,依这两类预流支修习,都可以成就最初证悟的须陀洹圣者。
达至最高的圣位
第二个出世间正见的
S******0
发帖数: 22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的悲哀 自 序
是你说的,成了阿罗汉就无法积累波罗蜜。
不是死胡同,是什么?
其实我基本认为印顺法师不懂四圣谛,除了照本宣科,一谛也不懂。
他天天口口声声原始佛法,四圣谛,但实际上可以完全不知道这四谛于意云何。
苦谛,不知道苦在哪里,所以才有所谓“人间”佛教。此间乐,不知哪里苦。
好像佛当年讲佛教,就是忽略了人间。只有他才想起来人间的事情。
集谛,歪曲佛法成为:“但烦恼的错觉,使众生在无生死中受生死,菩萨如实的证达,
虽不舍生死,也不像众生的受生死苦逼,所以也「非不舍」。生死既非舍非不舍,
既本来涅盘,离生死没有涅盘可证,所以也「即于涅盘」法,「非」有另一法可
「得」。”

这些东西根本就是凡夫边见掺杂在经典术语中,还口口声声中观。可笑。
灭谛,靠读书加想象,认定阿罗汉寂灭后就不能继续学习。直接污蔑佛陀当时教导
弟子成阿罗汉是误人子弟。公然打着佛教的旗号散布对解脱的恐惧。
道谛,既不知道灭谛是什么,又凭一己的想象妄断灭谛,如何可能知道通向灭谛的道路?
一个人连目的地在哪里都不知道,何谈知道通向目的地的道路。
正因为他这
b*****l
发帖数: 3821
38
法华经 常不轻菩萨品
"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
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
佛陀本身就是三乘说法很好的例子,
显然声闻乘是没有究竟佛慧的。
把声闻法当作唯一正法,
颇有点说佛陀自己是累世行外道的搞笑味道。
a*******g
发帖数: 86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经的七种版本
http://bbs.wxym.org/thread-184-1-1.html
七种版本心经
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1卷。为般若经类的
精要之作。在玄奘译出前有失译本《摩诃般若波罗密神咒》(旧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大
明咒经》)1卷,旧传鸠摩罗什译。现存异译本6种:①唐法月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
多心经》;②唐般若、利言等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③唐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④唐法成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⑤敦煌发现译本《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
蜜多心经》;⑥宋施护译《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其中玄奘译本、失译本和敦煌本
为“小本”,只有正文;其余为“广本”,有序、正、流通三分。玄奘所译为通常流行
本。全经260字,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皆空的佛教义理,而归于“无所
得”(不可得),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
,便于持诵,在中国内地和西藏均甚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
r*****d
发帖数: 922
40
(二)什么是佛法
1、不学佛的过失
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来世间只是追求权力、地位、财产、感情、家庭,人生几十
年很快就过了。假如人死如灯灭那还好,但关键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心识还要随业
力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完全可以成立。既然来世是无疑存在的,
大家若对它的苦乐不加关心,就实在太愚痴了。《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人无正智,
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
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
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
》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其实,佛法所讲的宇宙人生之真相,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我们“离苦、得乐”。
快乐分暂时和究竟两种,暂时的快乐只是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心里舒服,而究竟的快
乐,才能断除轮回的一切痛苦。人们要想获得这种快乐,就要明了“苦、集、灭、道”
四谛——认识痛苦,寻找苦因,以道谛断除苦因,现前灭谛智慧。它涵摄了佛法的所有
教义,只有通过这样修行,才能遣除轮回的各种黑暗。
因此,我们
h*********0
发帖数: 31
41
楞严经五十阴魔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C2.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分二)
D1.无问自说五阴魔境(分三)
E1.普告魔境当识 E2.会众顶礼钦承 E3.正以详陈魔事 E1.(分三)
F1.最后真慈不尽 F2.详标微细魔事 F3.敕令谛听许说
今F1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
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
”: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
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佛
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 “普告大众”:
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
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
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
S**U
发帖数: 7025
42

Agree.
蕴就没有了如来,那如来死后,就没有了如来了。你的观点与断灭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断灭是先有后无。如来(=神我,灵魂)在活著的时候就不存在,所以根本没有断灭问
题。原始佛法证果叫见(缘起,四谛)法,不是见我,不是见性。
原始佛法是无我论,不主张任何有常一,独存,主宰性质的我。
《阿姜曼尊者传》有些地方是如来藏。书是阿姜曼弟子写的,阿姜曼没审查过,还经过
两种语言翻译,是否代表阿姜曼自己的见解,难说。
本经就是一个例子∶佛陀弟子一样可能误解佛陀意思,主张邪见。
p*******y
发帖数: 782
43
那么现在我们简单把这个天台四教,略略地跟诸位作一个介绍,才
晓得我们应当如何用心。先讲‘藏教’。‘天台四教’是讲藏、
通、别、圆,我们先看这个藏教。藏教,这个‘藏’就是指的‘三
藏’,是从事上建立的名称,就是三藏经典,那么这是小乘,小乘
学者,依此而修的。小乘的三藏,‘经藏’就是‘四阿含’经,长
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它是这个四大类。这个四大
类,里面包括的分量,相当之多。那么现在泰国是小乘教,他们这
个藏经,经律论就是这个小乘三藏,跟我们中国大乘不一样。这
个‘律藏’是‘毗尼’,‘论藏’是‘阿毗昙’。我们中文藏经里
面,小乘的三藏,是相当完整。因为最近泰国经典藏经,跟我们比
较一下,他比我们多的东西,非常之有限,多的东西很有限。那么
可以说,我们所翻的百分之九十九这个中文本子里都有;他多,充
其量不过是百分之一,大概也就是如此而已,可能百分之一还不
到,所以我们中国这个小乘经相当完整。但是现在小乘经很少人去
看它,中国对于小乘法,的确没有放在眼睛里面。那么这个道理是
以中国的儒家、道家,实在是代替了小乘法。有儒家、道家的基
础,就可以直接读诵大乘了,不必要再学小乘,所以小乘
p*******y
发帖数: 78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 教 三 字 经
[明]吹万老人原著 [清]印光法师修订
据印光法师序言所述,《佛教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略叙如来降
生成道,
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
行”等事迹和法
理,世人通过诵习是文,可“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其
最终的意义“是
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这是一本佛学入门书,主要内容是以韵文
的形式,提挈
佛法的主要精神,辨析佛学的基本义理,介绍佛教的主要宗派等。
壹 佛教起缘
1 法界生起
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
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
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
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2 证道成佛
证者谁?释迦尊,大悲愿,示诞生。
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
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
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境开。
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
3 启教传道
启大教,说华严;刹尘海,现宝莲。
愍凡愚,不能听,隐尊特,显劣应。
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
证四果,出生灭。演方等,破法执。
第四时,谈般若,二乘转,教菩萨。
开显圆,法华会,学无学,得授记。
《涅盘经》,最后说,显真常,扶戒律。
l*****4
发帖数: 188
45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
。见不信者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今之信净土者
,皆因佛说而发起也。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
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莲池大师《云栖法汇》:
真心本自无念,念头生起即是乖违清净自性。然而众生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不
容易马上遣除。如今教导众生念佛,乃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种
。如今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修行捷径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门。因为佛有无量的功德
,现今只以阿弥陀佛四字名号足以该摄。由于阿弥陀佛即是全体一心,心性包容一切德
能,诸如涅槃的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等,百千万自性功德之名,
皆此阿弥陀佛一名摄无不尽。众生学佛也有无量...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6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
augustina (augustina) 于 (Wed Mar 10 18:32:20 2010, 美东) 提到:
不常来这个版,偶尔来一下常常撞见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骂人帖,觉得跟这个版的
主旨很不相符。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把所谓大小乘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好像两
千多年来,这两个乘都不曾发展变化过。我最近读了一些书,跟大家念叨念叨,也许会
有一些帮助。(本文中的“小乘”指的的是产生在大乘以前的主流佛教,仅仅为了方便
用此词指代。)
中国的佛教自称“大乘”,中文佛经中有很多对“小乘”的批判。但我们必须知道
这只是一面之词,如果我们把这一面之词当真理或事实,肯定有偏颇。比如说,很多人
以为“菩萨”是大乘才有的,其实在上座部的经典(也就是巴利文佛典)里,“菩萨”
一词出现了无数次。更有一部Buddhavamsa,“佛史”,讲述了释迦之前的24个过去佛,
在前世给作为“菩萨”的释迦受记(prediction)的故事。这听上去就有一点大乘的味
道了。再比如,大乘说小乘不懂得慈悲,只自己修行...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学佛学什么
☆─────────────────────────────────────☆
Yisu (yisnotme) 于 (Thu May 20 11:53:20 2010, 美东) 提到:
学佛的样子?
学佛的语言?
学佛的行为?
学佛的神通?
学佛的心行?
学佛的志向?
一切都离不开对佛的了解和认识。佛究竟是什么,每个修行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不了
解佛, 不认识佛, 则无从学起。 佛的意义恐怕不光是解脱自己, 更多的是造福他人
。 学佛的人是越学越高, 还是越学越低。 这恐怕是我们最先要值得探讨的, 在我们
学佛之前。
purity 前面有一个帖子,叫"爱是不保留"。 一句话就很好。 我们也来说说自己对
佛的理解吧。 brainstorm, 一句话就行, 先不要去评论别人的。
我先开个头。
佛是身最低, 志最高。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Thu May 20 12:01:08 2010, 美东) 提到:
呵呵,对头了,都是学佛的人,为何会学出各种样子,关键就在于他到底想要...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To RunSun
☆─────────────────────────────────────☆
Yisu (yisnotme) 于 (Fri May 28 09:27:20 2010, 美东) 提到:
Runsun, 你发的那些关于密勒日巴文字和标题,你想说明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
不净的, 这正说明了你还远没有到看到不净的文字不产生不净的联想的境界。 你是如
此,别人也是如此。 那你又为什么把不净的语言屡屡送给别人,还谎称自己并没有不
净的动机呢?
或是想说明密勒日巴其实是个恶人吗? 你昨天还说,恶行恶语要看动机。 你又是如
何知道他的动机呢?
你这两天的骂人贴, 我会全部删除, 也希望你能最后听我一句。 你如此修行, 绝无
成功的可能。 最幸运的结果可以成一个自了汉, 离佛离道太远了,太远了,太远了....
..。
☆─────────────────────────────────────☆
runsun02 (runsun) 于 (Fri May 28 21:40:20 2010, 北京) 提到:

说明密勒日巴是个淫棍邪徒。
什么叫不净的文字?我说的是空口造谣?...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50
☆─────────────────────────────────────☆
SeeU (See you) 于 (Tue Sep 7 02:21:17 2010, 美东) 提到:
相应部22.85经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汝者,[谓∶]友焰摩迦比丘!漏尽之阿罗汉身坏、命终为如何耶?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者,当如何答耶?」
「友!有如是问我者,[谓∶]……为如何耶?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答,
[谓∶]友!色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受、想、行、识是无常
,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作答。」
灭的只是无常,苦的五蕴,不是我。「我」是「常,乐」义,而五蕴是无常,苦,所以
五蕴本来就不是我。
☆─────────────────────────────────────☆
SeeU (See you) 于 (Tue Sep 7 02:29:52 2010, 美东) 提到:
相应部22.85经的破除(基于五蕴的)二十种身见,在龙树中论与月称入中论也说到了。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耶?」
「友!不也。」
「见如来是受…...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