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 发帖数: 208 | 1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 索达吉堪布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 索达吉堪布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
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
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
。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
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
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
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
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容,以此称密法之修行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至于二者的关系,佛陀在《文殊真实名经》中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5 “贫僧明年九十岁,已经老矣了!这《‘贫僧’有话要说》二十篇拙作,是在2015
年的春天,我一时有感,为佛光山、也为佛教做一点表态。”
星云大师在最新系列文章《“贫僧”有话要说》自序中如是说道。这篇序言,是在
星云大师今年3月底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口述完成的。
星云大师既是台湾佛光山开山法师,也是两岸佛教文化使者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
得道高僧。
星云大师著述甚丰,《“贫僧”有话要说》是其著述生涯中的最后一本书。该书20
篇系列文章由星云大师口述,弟子妙广记录,佛光山法堂书记室整理而成。
贫僧一生没有进过学校念书,不要说没有小学毕业,我连幼儿园的毕业证书都没有
,但这不表示贫僧没有读书学习。所谓“活到老,学不了”,贫僧到了这把高龄,因为
眼睛看不到,还要徒众轮流读书给我听。
回忆幼年,贫僧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也没有完整的家庭教育,但生性有一个“自我
教育”的性格。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觉”,觉察到自己需要学习做人,需要学
习做事,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所以,回想起幼年时期的我,应该是一个礼貌的孩子,跟随外婆,经常在各个佛堂
走动,好像在周遭的人事,也从来没有人责骂过我或嫌弃过... 阅读全帖 |
|
S******o 发帖数: 100 | 6 第一章 嘉德圣女剑
夕阳西坠,暮色沈沈。此时这一座特鲁瓦大城一片寂然,城中既无喧闹,亦无炊烟,黑
洞洞的城门紧闭不开,好不萧索。在城外三百余步开外,却扎起浩浩荡荡一大片营帐,
帐篷或白或灰,呼号之声此起彼伏,旌旗林立,俨然是一处大军驻屯的军营。在营盘正
中高高竖着一面大纛,大纛上绘着法兰西皇室的金边鸢尾花,旗面随着夜风微微翻卷,
分外醒目。
理查盯住那面大纛看了一阵,微微叹息一声,低下头来,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喃喃道
:“愿天父保佑。”此时他身处特鲁瓦城与城外军营之间的一片小树林中,距那座营盘
的外围栅栏不过二十余步,整个身子伏在一棵毛榉树下一动不动,蜷曲的双腿紧绷如铁。
待到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理查暗暗运起轻功,双腿猛弹,身子登时轻轻一纵,如电似
影,没有一丝声息,几下起落便来到栅栏之下。他更不停顿,将腰一拧,借着去势一记
旱地拔葱,跃到木栅之上,右手略扶,翻身跳入营中。这几下兔起鹘落,干净利索,尽
显名家风范。
理查甫一落地,不防一名士兵从帐中走出,两人恰好四目相视。那士兵见到眼前突然出
现一个黑衣男子,大吃一惊,开口欲喊。理查二话不说,欺身上前双掌一推,内力疾吐
。那士兵胸前“... 阅读全帖 |
|
v*******a 发帖数: 759 | 7 这一剑简单至极,没有任何变化余地,携滔滔原力一线垂落,恍若瀑布自九天以降。
一剑落下,宋子安攻来的剑光就消失大半。
东岳剑势去尽后再生变化,反挑横扫,余下凋零月芒就尽数破灭。
破掉宋子安的明月天心,千夜当即双手运剑,转守为攻,对着宋子安一阵狂劈乱斩
,这下简直就是胡砍,连基础剑式都看不出了。
然而千夜每记攻击,剑势都沉重无比,其威可断山,可覆海,甚至有月沉星坠之势!
高台上,鲁老双眼一亮,当即拍案大赞:“好剑法!”
安国公夫人在侍女奉来的清水中洗了洗手,竟也缓缓点头,道了声:“说得过去了
。”
这可是宋家老祖宗的评价!放在年轻一代子弟身上,能有一句‘说得过去’已是极
高赞誉,好几年都未必听得到一次。宋阀数百名本家子弟中,也就宋子承和宋子宁得过
类似夸奖。
一旁的大长老脸更加黑了,老祖宗这句极高的评价,显然不是给宋子安的。
此刻宋子安剑上不断绽出片片月华,虚空中妙像万千,显然已将明月天心练到了相
当造诣。无数月华连成一片,渐渐将他环绕起来,看上去就象身处在一轮巨大圆月之中。
了解这套秘技法门的人不由惊叹,这是天心将成之势,一旦圆融无缺,就会发出至
强一击。
千夜却是丝毫不受影响,他好像打... 阅读全帖 |
|
A******6 发帖数: 177 | 8 第二卷 凛冬之湖 第九十一章 同一个夜
当他在穿山越岭的那一边,她在长安城里安静地等待。
同是寒冬,寒意的浓淡却不相同,好在黑夜还是那样公平,遮住天弃山脉时也遮住
了长安城,深冬的临四十七巷里,老笔斋再次迎来了一个寻常的夜。
小小庭院里,桑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自己指尖那团洁白的光芒,微黑的小脸被照
耀的光明一片,柳叶眼愈发明亮,仿佛在想念某些东西。
老人微笑看着他,双手笼在袖中,身上那件棉袄比从前干净了很多,花白的头发也
被梳的很平滑,模样依旧普通,无法让人相信他就是西陵神殿的光明大神官。
前些天长安城里落了几场小雪,今夜雪止云散天地清朗,黑漆漆的夜穹上缀着千万
颗星辰,平静看着大地上的建筑以及建筑里的人们。
神辉渐渐在细细的指尖熄灭,桑桑抬头望向天上的星星,认真问道:“老师,神术
感知操控昊天神辉,昊天神辉就是阳光,那为什么星光也可以?”
老人把手从棉袄袖筒里取出来,准备讲解数句昊天真义。
桑桑没有注意到他的动作,眯着柳叶眼看着夜星,蹩着眉尖继续说道:“难道说天
上的这些星星就是无数颗太阳?只不过它们离我们太远,所以看着小一些暗一些,修行
神术时感受到的气息才会比白天要淡很多?”
老...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171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原文由 venusfire 所发表 】
很多人关心我的NY之行,可惜最近华丁这个...这个麻烦,干扰我说真正关心的话.
下面是我答一位网友的信的部分,说明了我的体会
WAICH的确给我印象非常深,甚至说是折服了我,我已经开始吃素,并修他讲的观.
在和WAICHI的4个日夜里,我们做的也就是谈,他折服我,仅仅是用谈,而最后才用
一种不能称为神通的神通--但有的确表现他的大能,让我无法再怀疑.
他折服我,无非是因为佛法讲的圆融,非常圆融无碍,所有经典经他一讲,都很明明白白,
你知道我对于语言的漏洞是非常敏感的,一般人要在语言上从我这过去,不是那么容易.
至少他让我在佛法知见上,完全不觉得矛盾.这个因素站我服他的60%--所以我是理入的.
而不是因为他声称什么能力,和声称什么见十方佛.
其次是他是一个不错的人,为了我们5天5夜没有睡,他夫人给我们做饭带孩子(2个),
他夫人也练.一个骗子是无法欺骗自己的夫人的.他的生意也因此而耽搁.我们在他家
吃饭,4天3人,谁也没给钱.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是一个"好人",这是我信
他的另外15 |
|
s*******w 发帖数: 2257 | 10 王石:男人的精彩要从50岁开始 父母不是知识分子
来源: 中国企业家 于 2015-01-08 11:44:34
第一次见到王石是2004年春天,我在北大站着听了他的一个讲座。
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慕名而来的不仅是北大的学生。提问变成了竞赛,甚至两个人急
切地同时提问,场面有点失控。2003年登顶珠峰,让知名企业家王石变成了一个偶像式
的人物。
王石讲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体印象这个人踌躇满志,还有点狂。在回答某个问
题时,他说了一句“男人的精彩要从50岁开始”。顿时,全场掌声雷动,还有尖叫,所
有的人似乎都被他催眠了。
在 我所有听过的讲座中,这是最难忘的之一。王石那时的状态,总让我想起《庄子·
逍遥游》的开头:“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王石那时的状态接近
“怒而飞”,那种洒脱的性情、自由的意志,似乎有一种能让现实低头的魔 力。在场
的人都被他感染了,我的心里也掠过一阵清风,哦,原来人可以这样快意、自由地活着。
第 一次正式采访王石是2009年3月,四川绵竹遵道镇。他在那儿视察汶川大地震...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905 | 11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二语。上句说事。下句说理。事是即理之事。谓生即不生。
非直以生为生也。理是即事之理。谓不去而去。非直以不去为不去也。两句作一句看。
则事理圆融。所谓合之则双美也。若两句作两句看。则事理分张。所谓离之则两伤也。
若不合此两句作一句。便当演此两句作四句。谓生则决定生。生而无生。去则实不去。
不去而去。虽为四句。义亦无增。合为一句。义亦无减。总一事理圆融耳。与其执去则
实不去之理。不如执生则决定生之事为得。何也。以执事昧理。犹不虚入品之功。若执
理废事。便不免落空之诮。以事有偕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以有生为生。则堕常
见。以不去为不去。则堕断见。断常虽同一邪见。而断见之过患深重。故不若执事之为
得。然总不如圆会二句为佳耳。
彻悟大师 |
|
n****f 发帖数: 905 | 12 修习一切法门。贵乎明宗得旨。今人但知万法唯心。不知心唯万法。但知心外无佛。不
知佛外无心。但知无量为一。不知一为无量。但知转山河大地归自己。不知转自己归山
河大地。然既不知心唯万法。岂真知万法唯心哉。既不知佛外无心。岂真知心外无佛哉
。所谓一个圆球。劈作两半。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也。是故念佛者。必以唯佛唯土
为宗。若唯佛唯土之宗不明。则真唯心义不成。果透真唯心义。则唯佛唯土之宗自成。
既成此宗。则一句所念之佛。所生之土。全体大用。横遍竖穷。独体全真。包罗无外。
所念既尔。能念亦然。是谓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念念绝待。念
念圆融。以绝待故。全超一切法门。无与等者。以圆融故。全收一切法门。无出其外者
。此之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繁兴大用。举必全真。一句阿弥陀佛。须恁么信。恁么
念。方是不思议中不思议也。
彻悟大师 |
|
r****n 发帖数: 8253 | 13
~~~~~~~~~~~~~~~~~~~~~
~~~~~~~~~~~~~
大乘的圆融,能够把什么都给圆融了。 |
|
n****f 发帖数: 905 | 14 般若净土两门大义
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
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
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
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即古所谓万象参天。观之而
无色。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愈有愈空。愈空愈有者矣。夫缘起性空。既在同时。任
运便有双泯双存之面目。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
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
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从本源心性。流出种种般若净土法门。而种种般
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昔有人问
云栖大师云。参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师答云。若然是两物。用得融通著噫。旨哉
言乎。夫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本非两物。用融通作么。然则般若净土两门
。既唯一本源心性。不唯分无可分。亦且合无可合。分合尚著不得。况可更论其相成相
碍也哉。
彻悟大师 |
|
n****f 发帖数: 905 | 15 般若净土两门大义
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
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
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
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即古所谓万象参天。观之而
无色。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愈有愈空。愈空愈有者矣。夫缘起性空。既在同时。任
运便有双泯双存之面目。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
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
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从本源心性。流出种种般若净土法门。而种种般
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昔有人问
云栖大师云。参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师答云。若然是两物。用得融通著噫。旨哉
言乎。夫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本非两物。用融通作么。然则般若净土两门
。既唯一本源心性。不唯分无可分。亦且合无可合。分合尚著不得。况可更论其相成相
碍也哉。
彻悟大师 |
|
b*******n 发帖数: 1267 | 16 九张机(禅偈)
禅词
本帖最后由 清一子 于 2010-3-29 08:00 编辑
九张机
戒
一张机,本自灵灿有威仪,戒中训戒无实义。何曾分别,境风起灭,性相总如一。
定
二张机,说禅打坐费心机,只需对境心不起。心如明镜,不留不送,真定在随时。
慧
三张机,思闻求道是愚痴,骑驴找驴无真智。精勤戒定,人间文字,烧埋亦真知。
信
四张机,抱着死话不违移,以为便是如来义。虚空粉碎,见得实相,真信必真疑。
愿
五张机,修行莫叹力不足,真愿必具大悲力。心留此地,嘴说彼岸,大愿不自欺。
行
六张机,修行盲目怎的归,真信切原才实际。盯着心灯,更无旁骛,方能路不歧。
随缘
七张机,理虽圆融事难及,随缘二字不容易。贤人过苛,俗人太堕,圣者却如一。
皈依
八张机,终究自在看物齐,圆融理事知实义。虽千人挽,亦吾往矣,弥陀引余归。
悟迷
九张机,亦无解悟亦无迷,圣凡颠倒世间戏。狂客说禅,痴人说道,醒梦有消息。
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其实很不想参与这里的对话,虽说佛法能够圆融基督教也不是不可能,可是自身的修为没
到一定的层次就去搞什么二教圆融,很可能先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一无所成.
就算是修佛法,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南传,汉传还是藏传,选定一个好好修自己的也是
最保险的,管那么多别人的做什么.
我们这个层次,修佛修的是清静心,不是赛辩才,越辩心越乱.说法度别人,可能都还早了点,这一点不只是对别人说,也是说我自己.
个人认为,基督很可能是菩萨,离佛的境界还是有差距的.不说别的,世界的真相,揭示了几分?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天台智顗认为大乘经都是佛说,当然不会互相矛盾。
现代有人不如此认为。大乘的经与部派的论性质相同,彼此之间观点不一定相同。
对佛经流传的历史事实理解不同,解释大乘经当然可以不同。
还有就是中国传统对差异很不comfortable, 对差异喜欢用圆融去解决。天台智顗走的
就是圆融路线。印度论师辨异是非常精细的,中国人能接受的很少。依你的看法,如何
看待印度大乘论师辨了不了义? |
|
h*********0 发帖数: 31 | 19 《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缘起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因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
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
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
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
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
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
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
其在信位,则以《净行品》,为以因地心,上契果觉之弘誓大愿。虽进而登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深位,犹复以此一百四十一愿,而为进修之据。是知此一
品经,关系甚大,不徒为入佛之初基,洵可谓成佛之大本。而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果
能心心念念,常诵此文,常发此愿,便可三业顿获清净,念念上契佛心,临终直登上品
,与《普贤行愿品》功德,交光互映,无或差池。故宋初省常 |
|
p*******y 发帖数: 782 | 20 而我们这一次讲演,一定是落实在我们现前的生活上。佛说经,无论是大乘、小乘,无
论是长经或是短经(从分量上来说),每部经都具足「教、理、行、果」。言说、文字
,这是教,是教学。教里面含著有理论、含著有道理,这些道理都是帮助我们生活,帮
助我们达到幸福美满。那就是你要去做,这里面有方法,你要去做;你做了之后,你一
定得到好处。这个好处就是我们讲的幸福美满,你得到好处那叫果,那个好处就是果,
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这些疑难,消除一切灾难,这一点都不假。一部经具足教理
行果,一品经也具足,乃至一字一句无不具足。佛经的殊胜,佛经的微妙,古人叹为不
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习,清凉也教给我们四个方法∶信、解、行、证。
教,我们要相信;理,我们要明白;行,我们要真干;果,我们要亲证。教理行果既然
是交叉圆融遍满,我们信解行证也是交叉圆融而遍满,这在《华严经》里面特别显示这
种形式,值得我们认真努力去学习。
这部经的内容,根据古大德可以说是共同的研学心得,根据他们的报告,清凉将本
经分为四分,四分就是四个大段,分科判教,全经分作四大段。第一段「举果劝乐生信
分」。这个「分」是部分,这一部分,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Mon Sep 27 10:53:53 2010, 美东) 提到:
而我们这一次讲演,一定是落实在我们现前的生活上。佛说经,无论是大乘、小乘,无
论是长经或是短经(从分量上来说),每部经都具足「教、理、行、果」。言说、文字
,这是教,是教学。教里面含著有理论、含著有道理,这些道理都是帮助我们生活,帮
助我们达到幸福美满。那就是你要去做,这里面有方法,你要去做;你做了之后,你一
定得到好处。这个好处就是我们讲的幸福美满,你得到好处那叫果,那个好处就是果,
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这些疑难,消除一切灾难,这一点都不假。一部经具足教理
行果,一品经也具足,乃至一字一句无不具足。佛经的殊胜,佛经的微妙,古人叹为不
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习,清凉也教给我们四个方法∶信、解、行、证。
教,我们要相信;理,我们要明白;行,我们要真干;果,我们要亲证。教理行果既然
是交叉圆融遍满,我们信解行证也是交叉圆融而遍满,这在《华严经》里面特别显示这
种形式,值得...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2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23 俗眼观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
作者:航 鹰
关于对出家人的称谓:我注意到所有报导证严法师的文章都以“他”字冠称。佛门只有
“弟子”、“师父”、“师兄师弟”的称呼,而没有“女弟子”、“师姑”、“师姐师
妹”一说。从现象上看去所有的尼姑都归于男性称谓,似乎失去了“女权”,有“大男
子主义”之嫌。天主教还保留了修女的性别地位,佛教怎么就以一个“他”字概之呢?
我的慧根有限,悟性浮浅,暗自揣摩从佛学的“四大皆空”(尤其是“色空”)观念出
发,“他”字也只是一种代称,这一代称对僧人和尼姑都是平等的,并无把女性归属于
男性之意。即使对于和尚来说,“他”也不是像俗家一样用来标明其性别的。既然是“
四大皆空”,出家人不管原来的俗身是男是女,入了佛门便都是无性别的了。依我个人
理解,这应该是出家人与俗家人的最大区别。
我和证严法师同席用斋
我因职业之便出席过各种宴会,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招待。然而,令我终生难忘的却
是几顿素斋——和证严法师同席用的斋饭。自从有幸食过佛门雅餐之后,我的整个人生
态度都改变了。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证严法师允许我这个俗人同桌用斋是一种特殊礼遇,还以为
因我是来自内地北方的远客,... 阅读全帖 |
|
T*********s 发帖数: 17839 | 24 (注:现在暗涌一种说法,说基督教天主教儒释道都是一家,印光大师对此早予以
破斥!)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修持,只一五教大同四
字,即可知其底里。
外道皆仗幻术以欺世欺人,一班有眼无珠者,见其神通广大,遂以身命皈依。若真
知道理之人,当远之不暇,尚欣羡而怀疑欲皈依乎。此即楞严经想阴十魔之流类。乡愚
以能见神见鬼为希奇,而不知其为彼之邪术以惑人也。汝于彼魔子,尚欲问其前生,则
汝已被彼吸动。黄冠云者,亦魔妄说耳。汝既由黄冠中来,何以从初即不喜彼修炼之事
。汝须知妖魔鬼怪,都有神通(是妖通,非真神通)。愚人见其有神通,遂谓是菩萨,
则入彼魔□网中矣。既是真有神通,何以从之学者,发如此之狂。而况彼之所说,与所
立之名词,通非佛法中所有者。
彼谓彼是真佛法,乃一切外道公共之骗人根据,说此话,即可知其是魔。佛所说法
门无量,法法皆真,善知识,随己所知所得者提倡,只云逗机与否。若曰,我之法真,
别的通皆非真,其人不问而知其为魔。汝实心中无主,幸彼等现出败相,尚心疑不决。
使彼学者不出败相,汝能不拜彼为师,而欲得彼之神通妙道乎。某师既学圆融...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5
麻子是圆融的高手,这个我清楚,那他套东西,就是啥都圆融,典型的汉传特色。这种
作风,又特迎合某些人的需求。 |
|
a*****y 发帖数: 33185 | 26 法界缘起
目录
简介
解释
意义和影响
编辑本段简介
fajie yuanqi 法界缘起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命题和基本教义。又名无
尽缘起和性起缘起。“法”即事物,“界”是性义,“法界”即是“法性”。此命题的
意思是,一切事物都由法界生起。
解释
隋代慧远《大乘义章》认为,佛教基本理论苦集灭道四谛中,苦集为法界缘起所会
聚,灭道为法界缘起的发用。华严宗二祖智俨首倡法界缘起说,认为一部《华严经》就
在于说明法界缘起。华严宗三祖法藏继承和发展智俨的法界缘起思想,用缘起因分和性
海果分来阐明世间和出世间的实相。缘起因分其相状为无尽圆融,认为宇宙万物,通通
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万物为因,一物为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
重重无尽。性海果分是不可言说的诸佛境界。由此有“无尽缘起”之名。法界缘起还认
为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由先天的法性所生起。法性就是“一心”,就是“一心
” 的本性、本质,也称为“善心”、“如来藏” 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世间和出
世间的一切现象,均由“清净心”随缘生起。离开“一心”,更无别物,于是有性起缘
起之名。诸佛的境界也是出于“法性”,出...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7 中国人最喜欢圆融,不辨是非的时候,就开始圆融了。
是非都分不清怎么可能谈德的事呢?
另一方面,
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值得尊重,尊重到你必须给他们真实的东西。 |
|
a*****y 发帖数: 33185 | 28 马:佛教说,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体察、透过内省了解其基本特质,并经由思证驾御它的
能力,无不显示有个意识连续统超越大脑物理结构之上。
但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的是,经验境界无非是相对真理的一部分。心理事件、推求的
思维、希望和猜疑、或者使我们做出明确决定的冲动和推论,都是无明与妄见的一部分
。我们迷失在误以为是实相的思潮中。在这些虚妄之上,唯一无可否认的知识是,跳脱
各种概念、意象所呈现的净觉。净觉的本初天真乃是直接体验的最高点,无以名状,不
可思议,不管你怎么看待净觉的连续统,它都是无可辩驳的。在心的究竟本性之前,概
念无能为力。心性涵摄所有概念,如火焚鸟翎,不留丝毫灰烬。
郑:佛教既相信净觉,是否认为人类处在智慧生命的顶峰,还是如我所料的一般,
认为还有演化程度更高的生命?
马:是的,的确有,佛陀就是个例子。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其他世界不涵摄比我们更
进化的生命。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个人灵性发展的差异相当大,远超乎智慧差异。佛的
智能和对心性与苦乐机制的理解,远比尚未净化意识连续统的人更为敏锐。
郑:这么说来,某一特别意识的洞察力和对世界的理解力,取决于意识的演化程度
喽?但不知演化是否有层次分别...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9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0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2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r******4 发帖数: 178 | 33 ========================
我奇怪为什么没人多往后指上一指,至少统一一下这所谓三系,加上一句:
真心,有用而无体,-- 以用的特性,反推为名“真心”。--这是真常。
因无体而不可得 ,而性空。--这是中观。
真心之用有2,一是决定,二是觉知。 所谓识,就是心之用,也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用
的两招”说要有光(决定),于是就有了光, 看了是好的(觉知),于是事情就这样
了。
这就是真心之用--起心动念- 阿赖耶识--最初的出手。 -- 这是唯识。
但,其实就是这么点事:有用无体,秒明真心,寻不可得--说全了不好么?
=================
建议mark本帖子,上文所说的,可以证明如来藏思想是具有多么强的圆融能力,也可以
证明它偏离佛法有多么远。
这个venusifire的如来藏观点,是强化版本的,这个强化版,连基督教上帝创造世界也
给圆融了。
一个初学佛法者,是显然不懂这上面的一些错误的。
我也建议那些学习佛法的人,用这篇内容来检验自己的佛法认知,如果你找不到这里面
的严重错误,那么你其实正见就完全没有建立起来。
这类见解,就是佛陀所说的毁灭正法的“像法”...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4 印度论师辩论,都是敬重于法,显扬圣教,催邪显正,目的是以正法利益众生,不为显
示己能,自矜骄傲。这一点值得学习。
汉传圆融式的大家都对,只能使对法与非法的理解模糊不清。佛陀难道是靠胡涂正觉的
吗?维摩诘经都主张「能善分别诸法相」。
焚烧可兰经的案子看来要上诉到最高法院,目前要以此为例,言之过早。
宗教对话是好事,但不代表宗教间的差别就会消失,只能增进彼次间的理解,知道异同
在哪。佛教的问题是各种互相冲突的观点都声称是佛法,问题就来了。中国祖师的处理
法子是圆融,宣称一切都是妙方便。不过随著不同佛教传承的传播,这个法子不一定行
得通。如果大乘宣称自己是另一个宗教,与佛陀关系不大,不挂佛陀的招牌,声闻与大
乘就不必争论了。偏偏大乘要摆出自己才了义,是佛教正统的态度,原始佛法怎么可能
接受? |
|
b*****f 发帖数: 341 | 35 这个心量大小用词可能不当。我想强调是发心不同。如果你是因为想救水里的人而学游
泳,和因为想救自己而学游泳,可以类比成心量大小。这个没有诋毁成分。千万不要误
解。
小乘发心度自己,如果一直修下去而不去度众生,那么见思烦恼断掉了,但是微细的无
明烦恼一定要通过度众生,因为很多众生刚强难化,在帮他们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
而事实上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度一切众生就是断自己的一切烦恼,这才是圆融之处。但
是小乘圣人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的是我自己,执着大小乘,妄加比较。
佛法是圆满的,不会只有这个好,另一个不好。华严境界展现的就是一个百花齐放,悉
皆第一的世界,如果就一朵花,那不是佛法,如果有很多花,但是有第一第二,也不圆
满。同样,如果大乘第一小乘第二,或是反之,都不圆融,除非是方便说法。
欢迎探讨。 |
|
c***h 发帖数: 2262 | 36 发心上,算是为了自己。
若说是修行上,互相鼓励,互相借镜,互相拉拔,这当然很好。应该没有哪一乘哪一派
会说不好
你是说净土宗当初”发心”是为了自己解脱,不是”发心”为了不认识的路人甲、乙、
丙、丁,
只是自己解脱后,会回过头帮别人?
这净土宗还算务实。
你只挑净土宗这一部份,而且用这个角度来说,免强ok。
为何说”免强”呢? 争议不只发心,还有连带的方法
因为佛法讲究的是活着现观、现见、当下就得利,现在修,活着就可得利解脱,无须死
后到西方净土再来修。
假设净土宗强调死后才如何如何…..活着就为了死后到西方净土,那就有些争议了。
不过,你没提这事,那就当不是吧。
虽然这说法曲折隐蔽,可也是对的,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ok
不过这与 ”发心” 不同,有何关系?
喔,法友,这一段才是争议。 我认为小乘圣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小乘发心度自己,如果一直修下去而不去度众生,那么见思烦恼断掉了,但是微细的无
明烦恼一定要通过度众生,因为很多众生刚强难化,在帮他们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
而事实上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度一切众生就是断自己的一切烦恼,这才是圆融之处。但
是小乘圣人会不明白这...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37 没太看懂,这个和bdbd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附会,美之曰「无往而不圆融」。喜功\则不择手段,淫猥也可,卑劣也可,美之曰「
无事而非方便」。圆融方便,昔尝深信不疑,且以此为佛教独得之秘也。七七军兴,避
难来巴之缙云山。间与师友谈
吾闻而思之,深觉不特梁氏之为然,宋明理学之出佛归儒,亦未尝不缘此一念也。佛教
之遍十方界,尽未来际,度一切有情,心量广大,非不善也。然不假以本末先后之辨,
任重致远之行,而竞为「三 |
|
f*******8 发帖数: 3612 | 38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39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0 ☆─────────────────────────────────────☆
bdbd (kakali) 于 (Sat Jul 2 15:31:21 2011, 美东) 提到:
好奇。。。。。继续修行? 谁爱打仗,谁打? 念经请菩萨? I do not know......
☆─────────────────────────────────────☆
leonana (leonany) 于 (Sat Jul 2 17:09:24 2011, 美东) 提到:
非佛教徒, 消灭日本鬼子,顺便消灭日本
☆─────────────────────────────────────☆
SeeU (See you) 于 (Sat Jul 2 19:33:17 2011, 美东) 提到:
印顺法师
『印度之佛教』自序─编述之缘起、方针与目的─
佛教之末流,病莫急于「好大喜功\」。好大则不切实际,偏激者夸诞,拟想者附会,美之曰「无往而不圆融」。喜功\则不择手段,淫猥也可,卑劣也可,美之曰「无事而非方便」。圆融方便,昔尝深信不疑,且以此为佛教独得之秘也。七七军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1 ☆─────────────────────────────────────☆
runsun (runsun) 于 (Fri Jul 8 16:07:1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09517-4-1.html
岭云关雪:
大乘你看不上眼,南传你也瞧不上。跟善观一样,自己拉虎皮作大旗当山大王那是你们
的自由。我学某派那也是我的自由
------------------------------------
如觉:
你又错了,我一向很尊重南传,并且对其他人从来都是推荐应该跟随南传系统学习佛法
,而从来不推荐,也反对跟随我这样的人学习。
我确实不认可南传的某些观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南传的尊重,我甚至经常站出来
捍卫南传,这里很多人也应该知道。
当然,我绝对不是南传的,我只是我。
至于大乘,我尊重龙树甚至世亲,认为他们是佛教的思想家,但是,我极度鄙视伪经以
及那些愚痴迷信,喜欢圆融的大乘人。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2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7 02:22:44 2011, 美东) 提到:
bdbd的最近表现,让我不得不想起一个问题。
这个人在当初反对waichi的时候,是否也涉及到类似的这种造谣胡扯的行为,通过造谣
来侮辱那时的waichi。
有,确实是有,而且比较夸张明显。当时有很多人侮辱waichi,通过不实的东西侮辱他。
可是那时候我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指出她的错误,指出她在造谣,而只是当她最近在攻击
我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我当时忽略了,虽然心中也不认可这样的行为,但是我还是没有直接站出来指出那是错
误的。甚至某些时候觉得waichi如此被骂,也算罪有应得。
哪怕是骗子,是恶魔,也不应该编造不实的东西去侮辱他,那我们自己就和他一样了。
这类行为,只会让waichi偷笑,让那些信waichi的人,更加信waichi。
我当时没有足够的警觉这个问题,没有行动,没有真正去重视,这实在是大大的错误。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3 写这帖的人,应该印顺法师的书没有全读过,或是读了其实不懂,一知半解就开始胡言
乱语一大堆。错误太多了,随手举些吧!
* 作者的一个基本错误,是认为大乘就是如来藏思想。这是立场问题。以此来批评印顺
法师,并不恰当。作者难道成佛了,可以肯定修如来藏能成佛嘛?
* 印顺法师对汉传佛教爱之深、责之切,批评的主要是如来藏思想给汉传佛教带来的弊
病,并提出佛法经论中说的正道。对八宗中的三论宗、唯识宗,法师有称许的地方。当
胡适主张坛经是神会伪造,不能代表慧能思想的时候,只有印顺法师能以学术方式作有
力的反驳,写了「中国禅宗史」。如果印顺法师认为中国禅宗一无可取,何必费时费力
写这本大书?
* 大乘是否佛说?印顺法师写过「大乘是佛说」,自己看吧!
* 佛经的结集,原始佛教经典是很清楚的,学术界研究后认为是历史事实。而大乘经的
传出,更像是传说, 在信仰者也许可以全盘接受,而印顺法师写『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
与开展』,是从考据的角度来说明这件事,对理性的现代人会更有说服力。各有对象,
作者凭什么说印顺法师的作法就是错的?作者其实碰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圆融」就
不见了。所谓对机说法的原则,作者真的相信嘛...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上)
林建德
既然「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
那么它是否禁得起考验?究竟有那些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是否如恒毓所质疑的「充满了错误的内容」?
前言
印顺法师的思想近来在台湾与大陆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半年多前,笔者在「现代禅」
网站看到恒毓先生所写《印顺法师的悲哀》一书,一路读来,有关他对印顺法师的批评
几乎全然难以同意,于是以此文表达个人的看法。
恒毓之所以用「印顺法师的悲哀」作为书名 (1),是认为印顺法师的佛法思想充满谬误
与邪见,所以在书中做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印顺法师的思维过于简单,与无比深刻、
严谨的佛法思维很不相称……印顺法师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违背佛法的论断和对佛法
的种种曲解……」又说∶「印顺法师的著作只是充满了各种知识性的言论,很少有佛法
的智慧,而其所表述的知识又往往是正确与谬误不相上下。」及「我们所揭示的印顺法
师的理论、逻辑和知识性错误就至少有十二个方面。而这,其实在我所发现的印顺法师
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中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还有大量的问题,我真的不忍心写出来……」
这种种的描述多少让人心惊胆跳,学佛者将「因盲目阅读印顺法师的著作而落入...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5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46 根登曲佩著 白玛旺杰译
所有宗派,包括佛教与非佛教,都在极力地寻求一种与世不同的思想。但是,
被认为宗派最高形式的中观应成派,其思想就怎么会接近世间一般的思潮呢?所谓「绝
对,从绝对意义上是真实的;而相对,在相对意义上是真实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即
是:「石坚硬,水潮湿」。但是,根据「坚硬」与「潮湿」彼此相融不违的观点,石头
在水中,可以保持干燥;水在石头上面,也经常可以保持潮湿。此即「相互不违」之原
则。但是,如果我们按照这种原则的话,充斥于我们思想中的「愚昧无知」,与人所具
有的佛性智慧,平等无二,永远在一起的了。而中观应成派的基本逻辑,则认为眼睛所
看到的事物之外形,与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是两个不同的现象;鼻子所嗅到的气,与舌
头所尝到的味儿,也是两个不同的现象;最后,连我们心中的每一个想法,也是前后自
相矛盾。在所有意识之外,似乎另外有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但是,只因为在眼耳,以
及其它意识活动之间,没有相互的影响,就把概念知识奉为衡量真理之标准的话。我们
就没有必要分辨虱子、耗子,猫、狗,以及人类之间的思想区别。因为,他们的感受与
思想,从各自相对的意义来讲,都...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7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48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9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50 济群法师问:
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而密
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和禅宗
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索达吉堪布答:
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
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
求。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
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