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坚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t*n
发帖数: 14458
1
公元660年,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旧唐书作左骁
卫大将军),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昆夷道行军总管,率陆海军部队十万伐百济。并以新
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军5万,以成合击之势。
从隋至唐,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用兵不断。一方面,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武帝灭朝鲜设立四郡,直至西晋,对朝鲜半岛北部都有直
接统治。中原大乱,当地土人造反,中国才失去了这块地盘。所以征伐朝鲜半岛一个目
的是为了收复汉晋旧地。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东北方向对河北粮仓的威胁。
从隋朝开始,盘踞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野心膨胀,不但把日后牛叉轰轰
的契丹人打得天天向天朝哭诉,而且屡屡犯边。隋文帝曾经以30万军出征高丽,但是陆
军行至辽东遭受瘟疫,而且后勤不继,海军则碰上大风浪,船多倾覆,还没怎么打就损
失惨重,被迫退兵。隋炀帝的百万大军伐高丽更是大杯具。
唐太宗也曾经亲征高丽,但是没有成功-当然他比前两位聪明得多,只出动数万兵力,
人员损失非常小,而且摸清了对方的底细。贞观23年,海军建设基本完成,再征高丽的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预定在第二...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
杨奎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有关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经过
中共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共产国际和苏联究竟给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哪
些具体的帮助,这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从已经发现的各种文献记载看,过去
流传的关于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抗战以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已经不再信任中共,不再
援助中共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决定撤出江西
中央苏区之日起,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军事及情报机关内部,就迅速开始提出和酝酿着一
个用于直接援助中国红军的跨国界的行动计划了。这个计划最后尽管因种种原因而未能
完全实现,但它的存在及其实施经过,足以说明苏联和共产国际至少这时并没有放弃大
力援助中共革命的想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中共中央自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成立
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以后,就不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意坚持独立自主,一
切自力更生了。中国和苏联有着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几乎任何稍有头脑的政治家都
能够看出,苏联强大军事力...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
决战高丽半岛——记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发言者:志愿军英魂
发表时间:2005年10月19日 10时39分40秒
一、引言
高 丽半岛乃不祥之半岛,自古以来,战火不绝,并且跟中原天朝密不可分。或为对手
,或为盟友。或鲜血结冤仇,或热血凝友谊。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莫衷一是,尤 其
是公元1950年6月,半岛又大动干戈,重烧漫天战火。起因乃金—李两王为争夺三千里
江山之皇冠,展开殊死搏斗。本来别人兄弟相争,不关我华夏什事,但 由于复杂之国
际政治原因,使我刚夺得天下之雄师劲旅未来得及休整,便再次卷进战争旋涡。结果在
冰天雪地、崇山峻岭间鏖战三年,数百万志愿大军,总减员达百 万余人(1)。且毫无
战争成果,战线仍回到金—李二王相争之起点。以至我当今朝野,为此争执不休。
有说此战显我天朝神威,扬我民族志气,洗却百年耻辱,又护卫我华夏疆域,打得好!
有说此战夸大危机,欺骗民众,实则受他人唆使,做马前走卒金牌打手,除捞点军火装
备,倒是劳民伤财,夺我军元气,导致闭关锁国,外交孤立,误了发展之大好时机。打
得糟!
前一种观点在闭关锁国之时,民众得不到真实资讯,故皆信之。后一种观点源自改革开
放之后,真...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4
北京怎么也算是坚城阿,比拉着一堆人跑路抢多了,而且李自成也不是没有援兵
m******r
发帖数: 4351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有执行力的人也缺
看看明末, 坚城大炮主义算是一个不错的idea,但是结果执行成什么样子了
孙元化想全面引入西洋火器, 推广西式科技理念,但结果执行成什么样子了
m******r
发帖数: 435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有执行力的人也缺
看看明末, 坚城大炮主义算是一个不错的idea,但是结果执行成什么样子了
孙元化想全面引入西洋火器, 推广西式科技理念,但结果执行成什么样子了
c*********2
发帖数: 3402
7
幼河:谈谈明朝奸相严嵩
送交者: 幼河2012年04月13日00:06:38于[史地人物]
网上查到有关明朝奸相的野史,读起来有意思。摘编来自《大明朝的另类史》,题为“
八十多岁乞讨饿死的明朝宰相严嵩”。不过故事还是有将近一万二千字。这要让吃惯了
“快餐”的读者们读真有点勉为其难。好吧,咱就在费点劲,把这个摘编的文章再进行
缩编。
****************************************************************
严嵩于嘉靖二十年为相,二十多年来,最大的过恶如下:其一,信用及其无能的亲信;
其二,清除异已;其三,贪污纳贿,在朝内结党营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侵袭明境,严嵩向兵尚书丁汝夔授计说:“地近京
师,如果兵败难以掩盖,一定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敌交战,他们饱掠后自会离去。”可
见,严嵩作为相爷,在军国大事上确实没什么远计和魄力。丁尚书傻不拉叽,惟严相国
所指,传令诸将勿战。本来明朝大多数军将饮食终日,皆怯于战斗,有了兵部长官的命
令,都大松一口气,互相戒嘱传言:“丁尚书讲不要与敌交战。”这下可苦坏了百姓。
他们饱受蒙古...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8

来来,打脸的来了
+++++++++++++++++++++++++++++++++++++++++++++++++++++++++++++++
《近代史研究》(京)1994年06期第140~166页
【作者简介】曾景忠,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编审
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
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
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
多,对徐州会战之役整体研究少;从中国一方统帅指导指挥的角度看,研究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者较多,研究中国军队统帅蒋介石指示督导者甚少。本文拟对蒋介石
在徐州会战中的战略战役指导试作探讨,期对徐州会战之研究有所补充。
  一、蒋介石指示战略方针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随着日军越过黄河,济南、泰安失守,中日军队将在
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形势已经出现。
1938年初,军事委员会确定的国军指导方针为:
“国军主...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017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布列斯托要塞的影评
顺便去看了下1941-42以及1944年的两次克里米亚战役
第一次曼斯坦因的围点打援真漂亮
要是没打掉刻赤半岛登陆的红军援兵
后来强啃坚城肯定啃不下来
苏联红军这边战斗意志真顽强
援兵被打掉了 还守了250多天
第二次挺没劲的
5天德军17集团军就垮了
两次战役都很奇怪的是
防守方居然都没有重兵防守皮里柯普地峡
或者在地峡两头埋下重兵
诱敌深入以后关门打狗?
c*****1
发帖数: 324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首都保卫战
☆─────────────────────────────────────☆
taishici (TSC) 于 (Fri May 18 15:37:47 2012, 美东) 提到:
古今中外,首都保卫战中有几个国君和常公一样不自己守城,敌人未到就跑的?
商朝歌:帝辛战败自杀
周宗周:厉王战死
秦咸阳:子婴战败投降
明北京:崇祯战败自杀
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
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坚守成功
1920年波兰华沙保卫战:波兰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死守成功
1945年柏林战役:希特勒兵败自杀
☆─────────────────────────────────────☆
Ranma (ranma 1/2) 于 (Fri May 18 15:39:31 2012, 美东) 提到:
延安算首都不?

☆─────────────────────────────────────☆
taishici (TSC) 于 (Fri May 18 15:43:41 2012, 美东) 提到:
老毛走了吗?他一直带中央在陕北游记。另外,他也早就安排好了刘少奇和...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1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Wed Jun 29 22:11:21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看了无知的人转东西,俺正好有兴趣就顺便说说这个争议中的曹操徐州屠城吧。
俺先把讨论的史料都转过来,然后再分析。
三国志武帝本纪:
1、(初平)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
贼及於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
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
,太祖还军定陶。
(谦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
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2、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
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裴松之注: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
太守应劭送家诣兗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
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596
12
摘一段看看,好像说的有些道理, 尤其说陈寿的那段.
细说三国》二七、诸葛亮德为人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之中,最能受到当代与后世的人崇敬的,是诸葛亮。孙权与蜀汉
结盟,盟书中没有提到后主,也设有提到他孙权自己,却明明白白标出了“诸葛丞相”
四个字。赞扬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被诸葛亮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司马懿,一生不曾在别人手中吃过败仗,应该是对诸葛
亮“恨之入骨”了。这位司马懿却在蜀汉军队撤退以后,视察了一番诸葛亮的营垒布置
,忍不住说出“天下奇才”四个字,表露了内心对诺葛亮的佩服。
诸葛亮不仅有才,更重要的是他有德。刘备在临死的时候,一面对诸葛亮亲口说:
“君才十倍曹丕”;一面写给后主与鲁王、梁王等几个儿子,说“能叫人佩服的不是才
,而是德。……你们应该以(诸葛)丞相为师”。字里行间,刘备向儿子们称许了诸葛亮
的道德足以服人。
刘备左右的两员虎将,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关羽、张飞,膂力与诸葛亮不成比例,
在年龄上也比诸葛亮多出了一大截,而且关羽也念过《左氏春秋》之类的书,张飞写字
也写得出够资格刻在石头上作为碑铭的雄浑的字;这两人虽然在刘备开始对诸葛亮礼遇
之时,有点儿不以为然,过不了...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3
一、郑成功于公元1646年(明隆武2年,监国元年,清顺治3年)12月起兵南澳,誓师抗
清,迄1683年(明永历37年,清康熙22年)6月,刘国轩兵败澎湖、8月郑克塽在台降清
止,均奉永历正朔,延续明室香火,与清廷对峙达36年又8个多月之久。
二、1659年,郑成功乘清军进攻西南地区李定国,无暇他顾之际,大举出师,挥军北上
,先克瓜洲,复下镇江,直薄南京城下,声威大振。 惟在诸般不当战略作为影响下,
最后仍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南明亦自此再无规复之力。
三、郑军攻克瓜、镇两地之后,立即挥军直薄南京,此一决策衡诸当时情势,应属至当
。 后矫情于义师之名,未能尽诸般手段以求速胜。 复因连番奏捷,骄心顿起,斗志松
懈。 诸将疏于防务,忽视战场经营、地形掌握。 战事初起亦未考量天时因素,终于遭
致全军溃败。
四、南京一役郑成功麾下高级将佐战殁者达十余人,各军全覆者十五镇,战士折损十之
六七,不得已退守金、厦,在兵力悬殊状况下,自保尚且不足,再无能力北上抗清。
而清廷为澈底消除明郑余部,颁布「迁界令」,此一迁界政策对台湾的郑军影响并不如
预期,但由于渔舟商船禁止出海,田园荒芜不得耕种,却使得沿海居民...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4
http://book.cnxianzai.com/books/2719/269456.html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
作者:张嵚 分类:史学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唐朝一共存在了289年,在这289年里,唐朝从来不缺少对手,但只有一个对手,从建
立到最终灭亡,和唐王朝周旋到始终,那就是屹立在青藏 高原的强大帝国——吐蕃帝
国。

唐朝和吐蕃的关系,今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文成公主进藏。这场唐蕃两家的盛事,
确实一度为双方带来了和平,但是这个和平,却是暂时的。
吐蕃在公元7世纪时,由杰出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然后,开始了他们在
中国西南大地的霸业。和唐王朝一样,他们是一个处于上升 期的政权,在唐太宗平定
东突厥战争期间,吐蕃也在不断地北进,发动了对青海吐谷浑的战争,吐谷浑最后的灭
亡,也是唐朝和吐蕃双方夹击的结 果。在获得了青海高原之后,吐蕃的领土已经和大
唐直接接壤。到了公元638年,唐朝和吐蕃的第一次接触,是以战争开始的:击败吐谷
浑的松赞 干布顺势东进,打到了唐朝四川松州,唐军初战失利,但很快唐朝就命名将
侯君集统军反击,凭借坚城击退了吐蕃的进攻。在这次... 阅读全帖
d*********2
发帖数: 48111
15
北京城还是很难攻下的, 本身就是天子戍边的堡垒。
后金的实力也不比瓦剌强大多少。
就是后来李闯, 也是大明朝自己腐朽透顶人心散了, 不要真心守还是守的住, 内有
坚城外有重兵, 就算衰, 算人头也有个个数。
朱隶想的美好, 自己子孙不争气也没办法, 还守边, 望一眼敌军就尿了。
c*****1
发帖数: 3240
16
☆─────────────────────────────────────☆
northsnow (北雪飘) 于 (Sun Dec 2 10:59:10 2012, 美东) 提到:
下令杀岳飞的并非秦桧
《帝国政界往事》提出观点,认为下令杀岳飞的其实是高宗赵构。岳飞统帅全国五分之
三的兵力后,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高宗当时不悦:“握重兵于外,
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
,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
此外,《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赵构的地位,才
是他被杀的原因。
其实古人早怀疑是高宗下令。《宋史纪事本末》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岳飞在北伐中能否再下一城的疑问
与岳飞共同在第四次北伐中出兵的宋朝将领尚有吴玠和韩世忠,但二者与金朝的战斗陷
入胶状。
岳飞虽在朱仙镇一役取得胜利,但再深入金朝腹地会犯上孤军深入﹑孤立无援的兵家大
忌,而金朝的抵抗亦会有所加强。
故岳飞北伐能否顺利直捣黄龙是个疑问。
满江红一词作者的争议
岳飞孙子岳珂...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尼拔真是个猛将兄啊 (转载)
你觉得西庇阿会理他吗?其他罗马人又不是孬种,守个坚城还是难度不大的。
这个战争的凶险性很多时候不是死亡人数能看出来的,哪边一崩盘基本就是全被屠的局
势,坎尼会战迦太基的伤亡主要也就是在前几个小时中军被突的时候,等合围以后估计
也死不了多少人就杀了罗马好几万。

吧。
n********t
发帖数: 1843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尼拔真是个猛将兄啊 (转载)
当时情况是这样。
迦太基本土原来有4万野战军,但是兵非精兵将非良将。被西庇阿用纵火+突袭干掉大部
。残兵跑回迦太基城,加上城内驻军大概2万人。西庇阿剩下的军队也是2万多人。
当时,西庇阿在迦太基城东北面,而马西尼亚带着骑兵跑回努米比亚稳定局势去了,大
致在迦太基西南。汉尼拔的部队在意大利。迦太基人的耐受性没有罗马人强,召回汉尼
拔。
这时候精彩的来了:你是西庇阿,你怎么办?
一般人就想到2招,1 抢攻迦太基城,或者主动迎击汉尼拔,争取先吃掉一个 2 靠海岸
退却,等待罗马援军。 但 1 本身很难做到,反而容易被迦太基人两面夹击。 2 必然
导致汉尼拔部队进驻迦太基城,拥有补血能力的汉尼拔几乎无法战胜。
西庇阿当时选择越过了迦太基城,往迦太基城西南方向深入腹地,一路往西南走。
我们回过头看,这样做好处有3个,1 不需要顿兵坚城 2 西庇阿每往西南一步,就和强
行军的马西尼亚骑兵步靠近了一步 3 迦太基的元老院本质上是大奴隶主/大庄园主。他
们无法忍受汉尼拔在他们的领地上烧杀抢掠,必然全力push汉尼拔出城决战。
到了最后决战的时刻,战场已经离迦太基城很远了。所以西庇阿很容易的就把他的战术... 阅读全帖
j***j
发帖数: 9831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西边拿得王保保
摘至百度和吴晗《朱元璋传》。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905.htm
【洪武初年岭北和林战役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突然问大家:
“天下奇男子谁也?”众人都回答说:“常遇春是也。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
奇男子也。”太祖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
子也。”这一著名典故见《明史·扩廓帖木儿传》。姚福《清溪暇笔》载,在太祖夸赞
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后,“其后民间凡遇有微劳自矜者则诮之曰“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
耶”至今遂成谚语。”当时如果有人作了一点小事就很骄傲的话,可以用“尝西边拿得
王保保来耶”这一谚语来讽刺。(意思是,这点事算什么,有本事到西边把王保保抓来

王保保(?-1375年),胡名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元朝末年将领。本姓
王,小字保保。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人。其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元朝末年将领察
罕帖木儿的姐姐,察罕帖木儿之甥,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兵起后,从察
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元惠宗妥欢贴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
严格说王保保是个汉人与...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 李容发-落而刚
李秀成 李容发

李秀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一〕。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出生〔二〕在一个贫雇农
业家庭。父亲叫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他和弟弟李明成。他们自己没有田地,也租不半
点田地,只得给地主做雇工,和去垦山种植。虽然长年牛马一般的苦作,却还是饥寒交
迫。秀成便是在这样穷苦的家庭裹生长的。
像秀成这样的一个贫雇农儿子,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只因为他的舅父是个村塾教师
,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但家中却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读到十岁,家中太
苦了,只得把他叫回来帮助父母觅食,不让他读下去。后来还是靠舅父的力,把他保送
到各个村塾去做帮工使他得些工钱回来补助父母,自己又得在村塾一边做帮工,一边自
学。那时候,村塾里面的学童,都是地主、富农的儿子。秀成在那里做帮工,就必须伺
候他们。大家都是儿童,人家是人上人,自己却是人下人,生活给他了一条阶级的鸿沟
。也给他深深地刻下了阶级的仇恨。而他要保持得住这份工作,还要低三下四去取得他
们的欢喜。在秀成一生里面,有一个突出的性格,人们称它为「外柔内刚」〔一〕。什
么叫做「外柔内刚」?柔是委婉从顺,刚是坚强果断。「外柔」是外形,只是达到目的
底...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21
斩使生是非
西汉的前半期几乎是在狼烟四起、连绵不绝的铁血战火中一路冲杀过来的。到汉元
帝即位(公元前49年)时,刘家祖辈们已经差不多把能打的仗全都打完了,卫青、霍去
病、赵充国等将星璀璨、驰骋疆场的时代逐渐远去。“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
鸣”,汉家“王霸道杂用”的大政方针不再吃香,儒家学说中津津乐道的治国主张,如
减刑宽政、不与民争利等宽松政策开始实行。
在内无叛乱、外无边患的一片四海升平中,突然响起一声惊雷:大汉朝廷派到西域
护送匈奴质子驹于利的卫司马谷吉等人完成任务后,被质子的父亲郅支单于给杀了!消
息一出,震动朝野!郅支不是说也要内附降汉么?怎敢杀我大汉王朝的大臣?
缘由,还得从匈奴那边说起。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在历经汉军屡次重创后元气
大伤,内外交困,流年不利。公元前60年又爆发了“五单于相攻”,冒顿单于的后代子
孙们相互攻击,打得不可开交,“死者以万数,畜产大耗什八九,人民饥饿,相燔烧以
求食,因大乖乱(《汉书·宣帝纪》)”。六年后,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强大战,
两败俱伤。双方为了取得战略优势,先后向曾经是死敌的汉朝遣使朝献,甚至“遣子入
侍...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22
读后感之一:终于弄明白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来历。
之二:陈汤太冒险了,做这个事情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
之三:汉胡四万联军攻城之际受到一万骑兵的突袭,竟然能够
岿然不动,而且攻破坚城。军事素质那是相当的高啊。
h******x
发帖数: 10156
23
斩使生是非
西汉的前半期几乎是在狼烟四起、连绵不绝的铁血战火中一路冲杀过来的。到汉元
帝即位(公元前49年)时,刘家祖辈们已经差不多把能打的仗全都打完了,卫青、霍去
病、赵充国等将星璀璨、驰骋疆场的时代逐渐远去。“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
鸣”,汉家“王霸道杂用”的大政方针不再吃香,儒家学说中津津乐道的治国主张,如
减刑宽政、不与民争利等宽松政策开始实行。
在内无叛乱、外无边患的一片四海升平中,突然响起一声惊雷:大汉朝廷派到西域
护送匈奴质子驹于利的卫司马谷吉等人完成任务后,被质子的父亲郅支单于给杀了!消
息一出,震动朝野!郅支不是说也要内附降汉么?怎敢杀我大汉王朝的大臣?
缘由,还得从匈奴那边说起。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在历经汉军屡次重创后元气
大伤,内外交困,流年不利。公元前60年又爆发了“五单于相攻”,冒顿单于的后代子
孙们相互攻击,打得不可开交,“死者以万数,畜产大耗什八九,人民饥饿,相燔烧以
求食,因大乖乱(《汉书·宣帝纪》)”。六年后,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强大战,
两败俱伤。双方为了取得战略优势,先后向曾经是死敌的汉朝遣使朝献,甚至“遣子入
侍...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24
读后感之一:终于弄明白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来历。
之二:陈汤太冒险了,做这个事情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
之三:汉胡四万联军攻城之际受到一万骑兵的突袭,竟然能够
岿然不动,而且攻破坚城。军事素质那是相当的高啊。
b**********u
发帖数: 2817
25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城邦到帝国 - 29
罗马军队在Allia的大败让罗马人震惊不已。不过这份震惊也不光是罗马方面,高卢人
那边对突如其来的胜利一时半会也没回过味来。他们可能出于谨慎没有追击,只是在原
地打扫战场,清理罗马人留下来的战利品,然后就是干干砍掉尸体的脑袋然后堆成一堆
这种无聊的事情。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同时看到周围没有任何敌人可疑的活动,高卢人这
才出发继续向罗马进发。高卢人的缓慢帮了罗马很大的忙。当罗马战败的消息传到罗马
城里,罗马城一片混乱,人们对形势感到非常悲观。这里要说明一点,虽然罗马最早的
城墙,也就是被称为Servian Wall (图一)的城墙,传说是罗马王政时期倒数第二位
王Servius Tullius修建,但现代历史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在Battle of Allia时期的罗马
并没有坚固的用石头修筑的城墙(图二)。不然如同Battle of Cannae之后,罗马虽然
丧失主力,但据守坚城仍然毫无问题。像Senones这次缺乏后勤支持和攻城器械的状况
,攻城或是围困都不太可能。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此时的罗马没有一个以石质城墙为核
心的城防体系。在一片混乱中,罗马的行政体系还是起了作用,在他们的组织下一些...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7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Sun Nov 18 18:04:08 2012, 美东) 提到: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写到苏定方一千破八万吐蕃军,当时就很疑惑,西域人一向以彪悍
出名,区区一千人如何打败八万人呢?而且唐朝方面完全无记录,可能吗?
这两天有个机会网上找了找,除了几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提到吐蕃这些文献外,根本无人
提及。这样的惊天发现难道竟然只有一、二人知晓?于是翻了翻历史资料,发现自从文
成公主于640年和亲到吐蕃后,直到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二、三十多年基本无战事。
而苏定方生于592年,死于667年,终年76岁。纵使大唐与吐蕃在660-670年有几个不为
人知的大仗,苏定方已经是七十岁了,能一千破八万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
不探寻一下苏定方的一些英雄事迹。
苏定方本是隋朝末期诸侯窦建德的干将, 李家父子打败窦建德之后,他回家隐居。直
到唐太宗登基,苏定方才得启用。公元627年突厥首领颉利跟他弟弟内斗(颉利娶了隋
朝公主,自视为隋朝继承人),苏定方随着名将李靖出...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28
感觉跟利比亚一样,本扎西和利波里相距几百公里,中间是沙漠,现代技术了才好统一
,古代要穿越沙漠,就是坚城不出,远征军的后勤没法整,城外也没啥可以抢的农田。
R***a
发帖数: 4189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穆斯林没有占领印度?
十字军攻进君士坦丁堡那次没siege, 没破坏城防。
君士坦丁堡最后陷落是坚城最后被慢慢打破的。
所以两者没有直接因果联系。
当然基督教集团当时窝里斗的昏天黑地的,压根就没啥计划联合起来援救,
西欧那些人仇视君士坦丁堡的宗教集团比仇视穆斯林还厉害,等到君士坦丁堡
陷落了,穆斯林从西班牙和巴尔干半岛两个地方侵蚀欧洲,后悔也来不及了
m******r
发帖数: 4351
30
这个堡垒政策没成功,要怪明朝自己啊.
你做一个项目,不能一会上马,一会下马,自己人来回拆台,导致项目没做成,然后说
这个项目不成立,没这个道理。杀了岳飞,然后说岳飞的北伐当初就是错误的,同一个
道理。像高第不但尽弃孙承宗四年修的城堡不说,还丢弃了粮草十余万石,什么项目也
禁不住这么来回折腾啊.
修锦州大凌河,如果没用,后金完全可以在旁边看笑话,该绕道绕道,该抢劫抢劫。事
实上就是皇太极三番五次来争夺,每次旷日持久,自己也损失不小,结果只是干掉了明
朝的一个堡垒而已。这反倒说明,这个堡垒的修筑是有很大军事意义的,后金决不肯让
明军在此立住脚。
至于长山和锦州之战的结果,也是明朝内部救援的执行出了问题,如果袁崇焕还在,不
至于出如此纰漏。看看袁崇焕当年在宁锦之战怎么做的,他先放弃大凌河。守更稳固的
锦州。而且根本就不去援救锦州,自己坚守宁远,小部骚扰,大军持重等待时机出援,
保持压力。所谓如发援兵,正堕其计,失恃坚城,恐遭包围。结果后金攻锦州不克,士
气严重受挫,最后袁部和满桂合作,解围成功。此战后袁崇焕因为不去援救锦州,被弹
劾,最后丢了官.
然后作为对比,看孙承宗怎么做的.孙守刚筑成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31
☆─────────────────────────────────────☆
sniperxp (鱿鱼~ 最爱干红,可惜没有柠檬) 于 (Wed May 8 19:48:10 2013, 美东) 提到:
简直就是秦桧第二啊
☆─────────────────────────────────────☆
daye520 (哈哈) 于 (Wed May 8 21:22:14 2013, 美东) 提到:
窃明最大的贡献就是解释了袁崇焕的动机。不是投降鞑子而是养贼自重。

☆─────────────────────────────────────☆
Roethlisberg (Big Ben) 于 (Wed May 8 22:13:34 2013, 美东) 提到:
三桂就没这个觉悟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May 8 23:57:11 2013, 美东) 提到:
武夫出身没见识
☆─────────────────────────────...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6213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意思的三国志11玩法
不明白,如果只有骑兵,攻城还是很麻烦很耗时的,坚城之下难有闪电之击;如果带有
攻城部队,那速度就根本快不起来了,和步兵一样。
R***a
发帖数: 41892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京城好像实际上很难防守
前面说了,再来外城太大了,不好防守,
不如寇来的时候全体城外居民退入内城,依靠坚城更有效率。
外城在城南,遇到强虏的几率低,有道普通城墙能防强盗就成了
q*d
发帖数: 2217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京城好像实际上很难防守
邓艾出了江油之后,
必须占领涪城,然后就进入成都平原了.
你这一出来就是一坚城北京,得耗死在哪了.
k**o
发帖数: 1533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密水平不行啊
最近看杨玄感之乱,李密出的上中下三策,都是瞎扯淡啊。
上策:取北京+山海关。真tm扯淡啊,杨玄感一万军队,横跨千里敌占区,
到北京,能打下来吗?就算打下了北京,还能接着打下山海关?
中策:取潼关,取长安,固守关中待变。这也是扯淡啊,就算你走狗屎运
取了潼关,还能再打下有数万守军的坚城长安?实际上很可能连潼关也打
不下来。
下策:取洛阳。这个稍微靠谱一点,不过也是扯淡。洛阳也是守军数万,
根本拿不下里。杨玄感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实际也是没能拿下洛阳。
李密水平可见一斑。就这后来还自我感觉良好,藐视天下英雄。
K**********i
发帖数: 22099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史可法
连低级的垃圾野蛮民族也打不过,坚城一天破,这是什么文明人?
l****s
发帖数: 113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于肺鼠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yk8.html
肉眼看不见的历史 - 城头缘何换王旗
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
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
多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
幼时接触这段历史,是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一遍
又一遍读那本小册子。这篇成于抗战末期的名文,形成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
,以至几年后大军进北京之前,毛泽东也据此告诫就要夺取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定要吸
取李自成的教训。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644年春天的北京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
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可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还算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北面,满清皇太
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
完好无缺。唯一的燃眉之急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偏偏就躲不过去?
...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508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wenyuan (who+am+I),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伐清_第五十三节 惨痛(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7 07:47:08 2013, 美东)
根据李自成和吴三桂的誓约,李自成不但立刻将太子还给了他,而且还答应让出北京城
,让吴三桂去辅佐明朝的太子,“自誓以后,各守本有之疆土,不相侵越,所有大顺已
得之北京,准与五月初一交还大明世守。”而誓约的最后一句则是:“如果北兵侵扰袭
掠,合力击之,休戚相共。如违此誓,天地亟之。”
“归还北京,做摄政王,闯王开出的条件真是很不错啊。”如果不是有前世的经验,邓
名估计大部分听到这个条件恐怕都会心动,毕竟当时清军还没有在关内成功立足过,如
果吴三桂不献山海关的话,估计还是不能;而吴三桂凭借这样的功劳,很有可能成为曹
操一样的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巩焴没有讲,但邓名觉得李自成开出这个条件的
时候,肯定会认为至少能安抚吴三桂一段时间,但却没有想到吴三桂毫不犹豫地倒向满
清了,放弃了独立权,掌握朝政的机会、以及再造朝廷的功勋,剃发投降了多尔衮... 阅读全帖
L*********2
发帖数: 10195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我觉得没那么悬。满清野战对付明军精锐,能打赢1:2-3可能,再多难说。明军基本没
有和满清布阵野战的信心,靠的都是火器,营垒,坚城。
普通众贼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如果普通贼人,官军1;10都能打。但是要是贼的精锐
,官军少一倍未必可以啃得动。山海关,三桂同学应该是明军的最强部队,李闯兵力大
概2-3:1,三龟好悬就顶不住了,才跑出去到多尔衮那里剃头了。我大清最后选择在关
键时刻一击致命。
L*********2
发帖数: 10195
40
不要说没有火器以前。就是有火器以后,骑兵也一直是象坦克一样的突击力量,作用一
直很关键。拿破仑最出色的就是运用炮骑突击的战术。直到rifle射程增加,19世纪中
期,骑兵作为突击力量的作战方式才开始结束。
宋,明的步兵野战都无法战胜外族骑兵。明朝打赢满清骑兵的战事,靠的都是坚城重炮
k**o
发帖数: 15334
41
他要是不跑,可能还失败不了。至少不会被日军一天攻破十几万部队驻守
的坚城。
k**o
发帖数: 15334
42
嗯,最恶心的是当官的事先把别人的船都毁了,骗大家说要与南京共存亡。
自己却留个小艇,一开战就跑了。
当兵的也不怎样,一天就被劣势数量的日军攻破坚城。然后不去体面地投降,
反而军装一脱混到老百姓里装良民,妄图让老百姓掩护着,蒙混过关逃跑。
军民混杂,无法辨认,也是日军屠城的一个原因之一。
s**i
发帖数: 4448
43
直接统御军队。跨级以文御武。军队武力大了,怕武人生变。上下难以一心。
崇祯杀袁崇焕,最大原因就是不信任。他如果直接对军队有控制,不至于这样有不安全
感。人没有安全感,就疑忌深重,内耗太大。
反观开国君主,基本都是军队直接统帅,而且以小博大,会拼命整合力量,所以逼着有
容人之量。
努尔哈赤皇太极所以兢兢业业,集团内部求富贵,有进无退,失败就是死路一条,所以
努力做到上下一心。
崇祯如果不杀崇焕,给他时间继续大力加强关宁骑兵,壮大袁军。过几年就有有规模,
有战争考验机动野战兵力,就可以不再是固守坚城的战略。
袁军在宁锦大捷一战就已经敢于出城列阵,依托后方火器和后金兵对战了。虽然还不是
完全野战,至少是一个大的进步。
京师保卫战,也算半野战了。
其实后金地狭人稀,耗不过大明的。
大明亡的真是挺他妈的冤的。内部稍微清明点就不至于。
g***j
发帖数: 4086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当兵的根本就不服宋太宗
铁血的
你看宋太祖的时候:
公元969年3月,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此为第二次伐北汉。北汉所恃者,一为城坚,二为
辽援,宋军以汾、晋水灌城,北汉依旧守御顽强。4月,辽两路出兵来援,一路自石岭
关、一路向定州。宋将何继筠、韩重赟受宋太祖所授方略,将两路辽军杀退,且斩获良
多。宋军以辽人首级示太原城,城中为之“气夺”,但恃有坚城,仍未放弃守御。宋军
强攻不下,石汉卿、王廷义等将战死,而宋将赵廷翰率诸班卫士向太祖叩头表示要誓死
拿下太原,太祖道:“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我宁不
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众将感泣。
你再看宋太宗的时候:
979年5月,北汉刘继元已降,赵光义在没有准备好与辽全面开战的情况下(如破太原尚
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欲以新胜之师收复幽蓟,当时众将都不支持(他们以
大军云集,粮储不及为请),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
的意,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赵光义却兵来将挡,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
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当时扈从六军,有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
结的,赵光义大怒,要按军法处置...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4448
45
斯大林格勒绝对是德国的巨大战略失误。曼施坦因这么说,朱可夫崔可夫也都这么看。
首先德军南方集团分了AB两部分,没有捏拳头。两个目标,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哪个
主要一直不定。连德军高级将领都一直不确定。分头行动,扩大战线,中间广大地区没
有兵力来防守,最后只能用仆从国的不可靠的军队勉强形成战线保护侧翼。
顿兵斯大林格勒坚城之下,德军装甲集团机动突击优势丧失,巷战被消耗。南北是鱼腩
非德军。苏军集结大的预备军力南北突破包保卢斯饺子,德军事先都没有察觉。
要不是曼施坦因高水平发挥,搞了哈尔科夫反击,德国整个南部集团都要被苏军包圆了。
HQ
发帖数: 1920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三大战役看国军基本问题
1。野战不行。这个很要命,有坚城有良好的防御工事尚可一战,离开这些只要人数差
距不大必输,而且很容易全军覆没。
2。攻坚不行。
典型的塔山,徐东这些地方,攻下来一个,情况就会大有不同。
3。守不住。
锦州,济南,甚至曹八集,一个都守不住,而且崩溃的很快。就算是黃百韜的7兵团,
其实也只是坚持了10天左右。
4。很容易被包围,而且被包围就没救。
7兵团,12兵团,廖耀湘兵团都被包围得太容易了八。
其实我更不明白的是后来的杜聿铭集团,他带着2,13,16三个兵团,怎么就被华野10
个纵队就轻易的包围了呢?
攻不动,守不住,稍微活动就崩溃,一旦包围就没救。
这怎么打得赢呢?
塔山,徐东的阻击战中,国军不缺少弹药吧,可是就是没有解决问题。
HQ
发帖数: 19201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三大战役看国军基本问题
我说的是几个需要突破的局部战场
典型的比如说塔山的阵地上,肯定国军火力绝对优势阿
塔山和锦州这两个阵地对比
国军为什么就攻不下无险可守的塔山,却守不住坚城锦州呢?
p**l
发帖数: 616
48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
一般来说认为塔山阻击战是一个奇迹,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军11师还有海空军的海陆
空立体化攻击,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
审视这场阻击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国军攻下塔山那才是一个奇迹。1948年秋季,四野
发动了解放全东北的大战役,就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关门,关闭锦州这扇
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这个计划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四野攻击锦州的部队顿兵坚城之
下,那么国军从海上,从华北,从沈阳大举出动的援军就有可能夹击在锦州周围地区的
解放军四野部队,造成被动形势。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
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
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他利
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
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
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可是卫立煌阻止不了华北援军,华北国
军成了锦州城里国军眼...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土木堡之变的幕后: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6 00:31:04 2014, 美东)
明军六师出征,由于严重“缺粮”,不得不回军,行至土木堡,得知怀来等城池全部失
守,归路全部被断,不得不在土木堡就地扎营,而就在此时,也先的瓦剌兵马源源赶到
,把明军包围在土木堡。
土木堡并非是一个军事据点,其地原名“统幕”,讹称为“土墓”、“土幕”、“
土木”,不仅未有城墙护池,荒地无水草,明军掘地两丈多深也挖不出水来(这一段记
载有问题,怀来县明代中叶景泰年间的一些资料。其中有涉及地下水的当时怀来县,地
下水位比现代高得多。一般最深两丈,就算六米吧,就有地下水渗出)。士兵缺粮还可
以忍受,没水才是最要命的事情。土木堡南面十五里处有一条河,却早已经被阿剌知院
军首先占据。明军水源被断,军心大乱。
八月十五这天,中秋月圆,数十万明军被围,又饥又渴,精神几乎崩溃。也先很有
军事才能,他分出一支军...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50
也不是啦,皇太极是能打过明军,但是皇太极的确是太慎重了点,又碰到千古名将吴三
桂,攻陷山海关的确不容易。
但是我想说的是,凭借地利、凭借坚城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