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垂垂老矣
1 2 3 4 5 末页 (共9页)
x*******u
发帖数: 107
1
叶浩垂垂老矣,洪志可有过否?(图)
前一段时间去美国旅游,看到一些人在路边练法轮功,猛然发现其中有两个人特别
熟,仔细一看,竟然是老同学叶映红的父母叶浩叔叔和蒋雪梅阿姨。
记得80年刚上高中时叶映红就是我同学,后来又一起考上清华大学。那会去她家玩
,见过叶叔叔和蒋阿姨。蒋阿姨个子不高但显得特别干练。一晃30多年不见,这次突然
在街上看到他们,差点没认出来。叶叔叔显得老了很多,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那么
干练的蒋阿姨,不但老态龙钟,而且背驼的特别厉害,快成罗锅了,原来美好的形象荡
然无存(见下图)。我听其他同学说起过叶映红家的事,叶叔叔和蒋阿姨都练上了法轮
功,叶叔叔甚至还是法轮功里的头面人物。按照法轮功的说法,修炼之后身体细胞会被
高能量物质代替,修成奶白体,细胞不会消亡,人也不会自然衰老,甚至青春长驻。可
是看到叶叔叔、蒋阿姨苍老、驼背的样子,真不知道法轮功所谓的“青春常驻”在哪!
他们这般的晚景凄凉,李洪志又在哪里呢?可是即使这样了他们却还对李洪志深信不疑
,我更不禁替他们深深地感到难过。
为避免再次见面的尴尬,我只好悄悄拍下了他们的照片,默
默离开。但是,真心希望身在在异... 阅读全帖
y****q
发帖数: 867
2
来自主题: Talk版 - 李洪志垂垂老矣
看了李洪志在2015年10月16日美国西部法会上的讲法,感觉到自诩为宇宙主佛的李
“师父”已经垂垂老矣,不可再作“师父”打算。
前言不搭后语,思维已老。一连看了李“师父”的“新经文”三遍,都没有看出什
么门道来。常言说“剩饭炒三次,狗都不吃”,所以再看,就确实无什味道了。转而一
想,看不下去的原因不是自己的原因,实在是这个经文不知所云。你看,“甚至于不管
我们有的学员有没有执着,它挑选一个人,觉的对这一个地区的人有考验,对别人的心
性提高、信念有考验,它会把这个修炼人弄死,让这个大法弟子早走。”这是什么意思
?真让人搞不明白。当然,从这些经文里,明眼的人都知道,李师父思维错乱,已经到
了词不达意的程度。
“论语”解答乏力,“正念”不足。时下,李“师父”的“论语”已成了一个“热
门话题”,包括他自己,也将他的“论语”当成“杰作”到处卖弄,通过新“论语”将
自己神化。而在他“讲法”与弟子们的互动过程中,他对其“论语”价值的解答就显得
有点无可奈何之意。当弟子问他“请问旧的《论语》可以作为普通经文对待吗?”他的
回答是“不要吧。旧的《论语》是没有问题的……哇,这么大的法,小小的地球算不了
什... 阅读全帖
g***i
发帖数: 885
3
来自主题: Talk版 - 李洪志垂垂老矣
“师父”已经垂垂老矣
y****q
发帖数: 867
4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三退”保平安,然并卵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7月22日中国政府依法取缔法轮功组织以来,因练法轮功死
亡人数有1600多人。(《“法轮功”海外出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2日第三版)。
为了稳固人心惶惶的法轮功内部,为了欺骗到更多的人加入法轮功,为了继续给自
己造势立威,李洪志于2005年抛出“三退”保平安一说,以保平安为饵,辅之大量造假
的“三退”数据。但“三退”保平安就如同“消业祛病”、“圆满”一般,并没有什么
卵用!
“三退”保平安,大法弟子仍不断离世
为了使“三退”显得顺应天命,顺应时代,激发大法弟子们参与“三退”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李洪志给予“三退”一个美丽的注脚:“三退”是“讲真相”的重要手段。
大家都知道,李洪志说过,弟子要“圆满”,必须要做好“学法”,“发正念”,“讲
真相”三件事。“只要三件事都在做的大法弟子,一定是圆满的,只是层次不同”(《
洛杉矶市法会讲法》)。想想看,只要“三退”,既能“讲真相”,又能更近“圆满”
,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当然,劝服弟子们“三退”,光是给棒棒糖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也要有相对应的巴掌给予震慑。于是,李洪志就在《向世间转法轮》中讲到,“人不
退出,那就...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67
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猎命师传奇 十七 (上)
本作品的手打版本仅供个人学习欣赏之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
改本作品,基
于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本人不承担连带责任之类的。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本作品。喜
欢本作品的
请购买正版书籍支持作者。
书名:猎命师传奇 十七
版本:最终完整版
作者:九把刀
首发群:九把岛(71398915)十八把岛(86689625)
扫图:幼齿忆
手打(以手打顺序排名):MSGAME(0),CIGAR(?),危笑(0),乌拉拉(0),汉
堡好人
(0),推倒(0),自由古晶(0), Me and you(0),夜月·雨 (47S的1),盆栽
(0),
饺子(0),牧牧(时0时1),千眼万雨(0),幼齿忆(1)
校对(没有任何原因的排名):潇湘肥雁(M),马尾控(0),浪痕(0),汉堡好人
(0),Me
and you(0)
鸣谢:手打组的所有人
九把岛群(71398915)十八把岛(86689625),第一时间手打刀大未来所有新作,群论
坛更新刀
大BLOG,不定时群活动送蝉堡。内含各种大叔,女王,伪娘,幼齿,基,百合,攻,受
,鬼畜。欢
迎爱聊天的刀友加入。PS.主群不收人,副群活跃者有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12088
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胡锦涛不复廿年前顶盔持枪之勇
今上自登大宝,暮气横秋,垂垂老矣。
权力让人软弱啊。
d********a
发帖数: 9567
7
谨以此文缅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和第4师的抗日官兵
自序
不曾想我能活到现在——岁月悠悠,已届望百之年。当年打日本鬼子时,常想的是“为
国捐躯”,是“死节从来岂顾勋”,是“古来征战几人回”。亲历14年抗战,目睹惨痛
牺牲;又历经“反右”和“文革”劫难,竟能幸存,天佑我乎?遥想当年19岁的东北抗
日义勇军战士——被称为“小山东”的我,如今真是垂垂老矣!然而所幸老而未朽:思
维未见迟钝;尚能读书看报,尚能不杖而行。故能回首往昔、追忆所历所思;虽年深岁
久,然大略可寻;其时将士戎马拼杀、浴血抗日,尤难忘怀!谨记录之,以缅怀,以慰
藉。或许拙文还可以作为大历史中一段历史的小小佐证。
到东北
“闯关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农历9月13日(10月22日),我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南坦坡村
。我家历代务农,父亲兄妹五人。家里种有几亩薄地,平常年景,尚可糊口;一遇荒年
或兵荒马乱,生计顿失。那年代国家内忧外患,灾害频繁;军阀各霸一方,混战不休,
兵灾匪祸,百姓苦不堪言,而山东尤甚。许多山东人被迫背井离乡,到东北去谋生,所
谓“闯关东”也。我的二叔和四叔先后离家去了东北吉林省桦甸县。韩家还有亲戚去
M*****n
发帖数: 16729
8
美日欧的资本主义垂垂老矣
中国这个壮小伙给他们输血,还得坚持称自己火力壮,不怕睡凉炕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外交部官员谈第二大经济体:坚持发展中国家属性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16:5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外交部政策司参赞、文稿办主任朱宏海
17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属性,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不由某一国家或者国家
集团决定,而是由事情的是非曲直、中国的实际能力等共同决定。
视频:商务部称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来源:北京电视台《新闻晚高峰》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广泛报道今年中国将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
内外对此作出各种解读,国外有报道认为中国已不是发展中国家。外交部17日广邀专家
学者举办专题会议,讨论当前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
对于国际社会有声音认为中国已是发达国家、呼吁甚至施压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的声音,朱宏海表示,中国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中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不由某
一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决定。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则表示,中国的属性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发展中
j**n
发帖数: 13789
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泽东再受捧的玄机/张华
苹果日报

近年,在传媒舆论及意识形态的控制,对干部培训、考核,甚至社会管理等,北
京当局都有重返毛泽东时代的趋势。重庆市早就推行唱红歌、学毛语录;中共中央组织
部近日也下令全国四万多名司局级干部,必须到井冈山接受再培训,内容包括重走毛(
泽东)朱(德)红军当年的挑粮小路;还有毛孙毛新宇竟成全军最年轻将军。这些「返
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博讯 boxun.com)

对于毛泽东,北京当局的态度一度很反覆。毛泽东去世后五年,被请下神坛,再被
摔倒在地,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党内外批毛之声不断升温,并以毛妻江青被判刑
达到高峰。但毛指定接班人华国锋愿意落台后,邓小平下令停止批毛,并以毛的功过「
七三开」作结。显然,批毛只是邓小平扫清夺权障碍的手段,目的达到后就要停止,否
则必会查到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辅助毛泽东制造灾难的恶行。
此后,毛泽东一直被当权者晾在一边,既不捧,也不批,反倒民间不时有「怀念毛
泽东时代」声音,特别是贫富悬殊、贪污腐败、治安不靖、人心败坏、下岗问题越来越
严重时,很多人都拿毛泽东时代作对照,借古讽今,但当局不为所动,很少宣传...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10
建国 60 周年了,听说正忙着阅兵准备,我已经老了,腿脚不灵了,可能去不了天安门
城 楼了。以前,我不分管宣传报道这一块,但我知道,为了 60 年大庆,会有很多大规
模的宣传,主要为了宣传国家的成就和进步,这是 60 年来的老办法了,一直没有变过。
前些天,中央党校一位年轻的教授到我这里来聊天,他很年轻,很有思想的。他总说他
是改革 的一代,而我这样的老头子是革命的一代。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很活跃,给我出的
难题不少,有些看法好像冒犯了我们党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可是和他们谈得多了,我就
越相信,他 们还是真诚的,没有乱来的意思。有时候,我觉得被他们的问题冒犯了,
这可能说明我本人还不如这些年轻人真诚,我只是经常告诉他们,年轻人要多知道一些
历史。
前些天,他又来了,说要向我请教历史。问题还不是他提的,而是他教的那个地厅级干
部班的学员提的,他说他回答不出来,就把问题提给了我。那些学员干部在讨论时提出
的问 题是:建国都 60 年了,我们国家的哪些东西没有变?为什么没有变?会不会变?
他的意思我明白,60 年大庆的宣传报道天天向老百姓说发生了什么样什么样的变化,
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想一下,一个国...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11
温家宝正正点出中国处境 听后默默流泪
总理温家宝上电台与听众网友对话,有人问:「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还
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温总理作了篇幅不少的回应,稍不留神,以为是哪一个维权人
士被网警封杀的一番说话。要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温总理说:「第一是要保障每一
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自由和权利。」说得多么动听啊!
温爷爷没理由不知道「结石宝宝之父」赵连海的事情吧!他为吃了毒奶粉的孩子讨回公
道,却莫须有被控寻衅滋事,判刑入狱,然后千方百计被剥夺上诉权利,又突然解除对
律师的委托,被宣告申请保外就医。整个过程,充满着中国特色法治的荒谬。
赵连海是否已经「保外就医」,到截稿时仍是真相不明,究竟他已经释放了,回家了,
还是「释放」了,但却被当局带到适当的地方「就医」,变相软禁,还是根本未释放,
仍在监狱服刑,一切仍像谜一样不明不白。请问,这算是哪门子的自由和权利啊?
温总理又说:「第二,就是无论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
个人都完全平等,特别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这就更笑话了。
几千年来,刑不上士大夫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自古皆然,于今尤烈。在社会底层,
...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zz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作者:梁由之 提交日期:2005-10-08 11:10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一.从何说起
现在的报纸很多。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委实没有多少看头。我已经很少看报了
。想起曾经象追星族一样追着读过多年的两份报纸,恍如隔世。
我指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周末>>。
老读者应该都还记得<<体坛周报>>在上届世界杯前后卑劣下作进退失据的丑陋表现
。让人倒足了胃口。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这份报纸。
至于<<南方周末>>,情形则更为复杂一些。自从空降一个新主编后,每况愈下,一
蹶不振,终至惨不忍睹。有心的读者仔细看看前期它煞费苦心为顾雏军预作的无罪辩护
和对长虹管理层曲线收购化公为私的回护,再看看该报科龙和长虹的广告,就知道南周
与资本早已沆瀣一气,甚至已然不顾起码的体面。可叹的是,一些痴心的朋友还在盼望
它能起死回生呢。
我曾买过南周十余年,一期不拉。后来是积习难除,偶尔买买。现在已是意兴索然
,割袍断义。偶然在图书馆翻翻,常常也只是一声叹息。它完了。
唐人诗云:露重飞难...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寒山
1973年,在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周恩来郑重宣布“国家要独立,民族要
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段话后来又被包括进中美联合公
报,反映了北京的立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中共最重要的国际口号。
今天,要是有一家中国报刊不要说是在头版刊出这条口号,哪怕在内页发表文章阐发这
个口号的内涵,也一定会遭到被和谐的命运。这只要看一看以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为主
题的大学生演讲比赛都被和谐得无影无踪就可以知道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以世界革命为己任的中共开始对“革命”,“解放”和“独立”这些
字眼开始感到了恐惧,越来越和独裁者和压迫者们站在了一起。最明显的事例是上个世
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前苏联东欧人民起来革命,推翻一党专制的独裁政权,争取本
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中共的宣传机器把这个历史性的巨变归咎于西方的分化和煽动,对
像征著封闭和压制的柏林墙的倒塌痛心疾首,把顺应历史潮流的戈尔巴乔夫说成是叛徒。
从那时起,对于很多被国际社会视为独裁甚至是种族清洗的独裁政权,中共都不但提供
援助和庇护,而且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时投反对票或者不得已而弃权,总之是
拒绝...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69
14
发表时间: 2011-11-23 00:00   作者: 西域顽石
78岁前红色高棉领导人、中共的老朋友乔森潘出庭受审(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红色高棉”在毛支持下夺取政权
红色高棉又称赤柬,前身为柬埔寨劳动党,于1960年9月30日在金边火车站的一间破旧
房屋里,由上世纪50年代初从法国留学回柬埔寨的波尔布特、农谢、英萨利等留法派,
为摆脱越南共产党对柬埔寨的控制而创建的,后改名为柬埔寨共产党。该党是一共产主
义组织,奉行极左政策。
1975年4月,被称为“红色高棉”的柬埔寨共产党在毛的支持下,取得当时柬埔寨政权
。在其后4年统治期间,红色高棉领导人实施所谓“从肉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极端政
策,并进行党内政治大清洗,造成数以万计的柬埔寨人因劳役、迫害、饥荒等而非正常
死亡,成为20世纪中最血腥暴力的人为灾难之一。
乔森潘是红色高棉前最高领导人波尔布特最亲密的助手,是红色高棉第五号人物。有中
国血统的乔森潘1931年出生于柬埔寨东南部的柴桢省,上世纪五十年代留学法国,期间
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并担任高棉学生会主席。1959年回国后在一所大学任职。六十年代
中后期加入红色高棉,成为其领导...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608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lqqcathy (Cathy),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中组部老干部崔年: 我对政治改革的十三点看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 22:39:23 2012, 美东)
前缀
10月6日下午,我按手机短信的通知参加了名为《人民的胜利——庆祝粉碎“四人帮”
三十五周年座谈会》。“通知”告诉我,这个会是“受叶帅后人委托,由胡耀邦史料信
息网主办”的。会开的挺好。这么些年了,难得还有人记得在三十五年前,中国还发生
过这么一件惊天动地、人心大快的大事件!难得还能在它的纪念日的时候,开会座谈一
下(当然,纪念这个伟大事件,对叶帅的后人们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1949年以后,
在中国大陆上发生的“政治事件”多若繁星,但是,象粉碎“四人帮”这样真正令全中
国人民都发自内心的拥护、庆祝、高呼万岁的真的是寥寥无几!粉碎“四人帮”,在当
年被评价为使“中国人民获得了第二次解放”;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个事件更是使后来
的一切变化都成为可能的黄钟大吕!对于我个人来说,粉碎“四人帮”也算是“挽救”
了我...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金雁:许诺与变形 (四)
许诺与变形之四:“红色共和国”的覆灭
在对待波罗的海水兵的问题上。众所周知,十月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士兵,而士兵中最“
亲布尔什维克”的骨干力量是水兵。根据传统的说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那一炮
,就是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水兵打出的。1918年布尔什维克在立宪会议选举中只得了24
%左右的全国选票,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军队的支持:赞成布尔什维克的选票在
北方战线是61%,在西方战线是67%,波罗的海舰队是57.5%,彼得格勒卫戍部队是79.2%
,莫斯科卫戍部队是79.5%。当时为了争取农村的选票,列宁还特意指示给水兵们放假
,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布尔什维克做宣传。
由于波罗的海水兵几乎全部参加革命,在临时政府时期,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
彼得格勒以西芬兰湾中的岛屿要塞喀琅施塔得军港就已经被布尔什维克控制,以至于当
时盛称喀琅施塔得全岛成了一个“不向统治当局屈服的红色共和国”。后来喀琅施塔得
又有了“十月革命的最坚定的堡垒”、“革命的先锋”、“俄国革命的莫大骄傲”等声
誉。
但是在革命仅仅三年以后,这些革命精英就成了《联共(布)党史》所谓的“与白卫军
分子和外国武装干涉者相勾结的...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09
17
新一年開始,世界更平安,還是更多災難?從政治和安全角度,全球可能更趨穩定,或
者說危機爆發點減少,可控性增高。但從經濟角度,歐元區的金融危機和美國奧巴馬政
府走向社會主義,都導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新一年,可謂喜憂參半。
政治和安全的系數增高,主要體現在∶過去一年來,推翻卡扎菲獨裁統治后走向民主的
利比亞局勢穩定;結束穆巴拉克強人政治后的埃及也基本走向選票制度。敘利亞人民雖
然仍在浴血奮戰,但阿薩德政權的壽命屈指可數,明顯不會熬過這新的一年。
中東的這種民主變化,導致恐怖主義勢力更加衰弱,因失去專制政權的支持,就等于斷
了后援。中東現主要剩下三個極端勢力∶伊朗政權,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
真主黨六年前被以色列沉重軍事打擊后,再也沒敢有大動作;哈馬斯不久前在以色列調
兵遣將要進攻的情況下告饒,才免遭真主黨那種被重創的命運。以色列此舉再次證明,
對付暴徒們,只有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實力。
中東的大國沙特阿拉伯雖然沒有發生埃及那種重大變化,但它一向跟美國保持親密關系
,所以不會輕易惹事生非。最后只剩下伊朗的毛拉政權,更顯得勢單力薄。新年過后不
久,以色列就將全國大選,如果不出意外,...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636
18
美国三名姐妹因故失散73年后,本月在纽约州团圆。谈起往事,垂垂老矣的三人都不胜
唏嘘。
80岁的比林斯(Joan Billings)、78岁的莫特拉罗(Shirley Mortellaro)与77岁的
基威尔(Mary Kidwell)在打听彼此下落数十年后,本月终于团圆。
1940年,三名姐妹的父亲在多伦多加拿大空军任职。每次父亲一出门,母亲就把她
们放在卧室,要她们好好待着,然后自己就跑出去。有一天她们看到母亲与男朋友在一
起,告诉父亲,父母激烈争吵后,母亲便收拾包袱,带着最小的女儿一走了之。
三姐妹后来分居三地,老大与老二都住在纽约州西部。老大比林斯住在艾伯塔恩(
Albion),老二住在彭布罗克(Pembroke),老三基威尔最后落脚在俄亥俄州的哥伦布(
Columbus)。
三姐妹后来各自有了家庭,大姐与二姐多年来却都不放弃寻找小妹。小妹也一直在
找两个姐姐。
三周前,二姐莫特拉罗接到帮忙找人的孙子女友之母从佛罗里达州打来的电话,“
她说,‘我找到她了’”。
基威尔9月10日搭乘巴士来到巴达维亚(Batavia),尽管分开多年,三姐妹还是一眼
就认出彼此。
基威尔坐在二姐的客...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636
19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瑞典学院将宣布本年度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曾押中莫言获诺奖的英国博彩公司曾于早前公布赔率名单,日本作家
村上春树高居榜首,他能否夺奖成为本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看点。
此外,除去村上春树,3位美国作家也进入赔率榜前十,亦为本年诺奖得主的热门
人选。
村上春树赔率居首 连续五年无缘诺奖
近几年,村上春树几乎次次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每次失之交臂,被称为
“最悲壮的入围者”。不过他此前曾说,诺贝尔文学奖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
我的心意”。
但关于村上春树能否获诺奖的猜测却一直未曾停歇。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8日
下午发博文力挺村上春树,希望其获奖。李敬泽将村上春树称之为“这个时代的卡夫卡
”,认为他的小说富于想象力地表达人们心中难以言喻的情绪,是全球化时代人的生存
境遇的感伤寓言,阴郁但带着商品的气息。
村上春树作品的繁体中文版本主要译者赖明珠也认为其应该得奖,她在接受华西都
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村上春树的作品在文学的诸多方面开创新局,并且善于在平凡无
奇的日常生活中,令大家发现许多值得注意的小地方,不少人因为他重新回到...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不甘心 传周永康供出“终极大老虎”(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2 12:15:13 2015, 美东)
周永康
自中共当局宣布将在天津起诉周永康后,海内外媒体不断披露其案件审查内幕。香港媒
体近日曝光周永康在公诉前审查过程的一些内幕细节,他不仅供出了“终极大老虎”,
还声称不指望江泽民出面保护自己。
周永康被曝供出江泽民
据香港《动向》杂志今年4月号报导披露了周永康接受审查的某些内幕细节。当被问及
与薄熙来的“非组织政治活动”时,周永康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怒声斥责薄熙来
是懦夫。
在中共检方工作人员谈及原天津公安局局长武长顺将出庭作证时,周永康高声说:“他
不配。”
此外,周永康还亲口声称,他不会指望江泽民插手干预,并保护自己免于被查处。此举
不像是在为江泽民辩护开脱,而是表达对江泽民痛恨不已的情绪。
报导还披露,2014年3月,中共前总理温家宝密友、香港知名人士吴康民曾在香港《明
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周永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夏业良就是个婊子养的 (无内容) - 你觉得呢
夏业良这样的反共疯子,为何能进的了国家机关和著名学府?
2013年被解聘的原北京大学副教授夏业良昨天成了中国互联网上的“大笑话”。在一段
拍摄于国外的视频中,夏说了一番匪夷所思的话,让人们又惊诧,又忍不住笑喷。他煞
有介事地主张,中情局应拿出一笔钱严格训练200至500人,就像“海豹突击队”那样,
需要时候空投到中南海,两个小时内完成突袭,并且占领广播电视台等。他还呼吁搞政
治暗杀,策动军队和警察哗变。
据海外网站报道,夏是纽约城市大学斯坦顿道岛学院参加一个流亡异见人士闭门圆
桌会议时发此狂言的。视频显示,夏说这些话时,他对面的一些人多次忍不住大笑。看
来即使在海外最激进的华人流亡者圈子里,夏的说法也被看成是荒腔走板的疯话。
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名认识夏的学者表示,他们对夏2014年移居美国后“变成这样”
非常吃惊。2013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因为夏完成不了教学考核而对他实施解聘,在此之
前,他多次教学评估全院倒数第一或者位居末流。当时不少西方媒体报道了此事,将那
次解聘视为对夏的“政治打压”,国内互联网上也有一些人对夏表示同情。而据本报了
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曾经网上流传了诸多看似荒诞,却又真实存在的笑话:
你去某单位办事情,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你明明就站在面前,你必须开具证明自
己还活着;也有人公布要申请一个企业营业执照,从头到尾需要盖上百个章......
这些事情如此荒诞,却实实在在存在着,为什么?
因为它有生存的肥沃土壤:我们都太聪明!
聪明到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丝丝入扣地彼此防备着,明明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
要你走漫长的流程,盖无数个章,签无数个名,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天衣无缝,一旦
出了事,可以完美地来个金蝉脱壳,我们才能够放下心,晚上才能够安眠。
《红楼梦》中盖棺定论第一号聪明人物王熙凤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其实,这是对很多太过于精明人的准确概括。
一个老人在大街上摔倒,有人去扶了。老人昧着良心反咬一口,得了不少利益。
有利可图,就有人争相效仿。
于是,再有老人在大街上跌倒了,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
一个人垂垂老矣,最终孤独地死在大街上,死在万千人的瞩目之下。
一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为何会如此凄冷?
你本来好好排队,等地铁上班,然后总有聪明人在门打开的一瞬间蜂拥而上。
老老实实排队的你轻则没有了座位...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5
第五章 深入虎穴从不挂牌的“中央情报部”
国民党突然发动皖南事变,再次提醒中共必须预防突然袭击。为了预先掌握敌情,中共
中央决定成立毛泽东亲任局长的中央调查研究局,全面负责对敌我友的调查研究工作。
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的军政战
略情报机关。以往都是一个机构兼管情报和保卫工作,现在第一次成立专门负责战略情
报工作的机构。这标志中共情报工作的重大战略转变,开始由“防”转“攻”。
新成立的中央情报部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行调查情报工作的统一的军政战略情报机
关。中央情报部是在原中央社会部的基础上,与军委总参谋部的一部分合并而成的,仍
由中央调查研究局领导。1942年5月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军委任务加重
,又把中情部中的军事部门大多分回军委总部工作。
中情部与中社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主要任务是军政战略情报的获取与研究,也保留
较小的机构指导各根据地的保卫工作,指导情报工作用中情部的名义,指导保卫工作用
中社部的名义。
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兼任中情部部长,副部长3人: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总参谋长
叶剑英、中社部副部长李克农。部长康...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599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uxian (南刀北猫东奇西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菌斑四杰有被芝加哥四少代替出局的危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5 11:02:15 2015, 美东)
斑四杰: 南刀(shaver) 北猫 (破猫) 东奇(李奇微)西虎(虎肉教授)
现在硕果仅存的只有一个 垂垂老矣的 剃须刀, 尚能饭否?
芝加哥四少: 男护,大傻,弃婴,卡雅克 来势很猛啊
j***h
发帖数: 4412
25
来自主题: Donation版 - 笑蜀:对不起孩子的中国人
对不起孩子的中国人 2008年9月17日 《珠江晚报》
作者:笑蜀,南方周末评论员
中国人对下一代的爱,在世界上是数得着的。多少人一辈子含辛茹苦,做牛做马,就是
为了把孩子供出来。有人说,这爱也不那么纯粹,养儿防老嘛,既然没有西方那样的福
利体系,当然只好自己救自己,拼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投资啦。这话不能说全错,但
如果把这当作惟一因来解释中国人对下一代的爱,则又过于绝对。至少对我个人不适用
,我相信自己垂垂老矣之时,经济上大致是可以自立的,不至于过多依赖孩子。但纵然
如此,孩子仍是我最大的牵挂,我对孩子的投入,仍可以说高于我对一切的投入,不仅
竭尽全力,甚至往往超出自己的能力。
像我这样做长辈的,其实不在少数。护犊天性人皆有之,但为孩子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者
不绝于途,中国这种悲壮的景观则是世界历史上不多见的。这固然很感人,不过意义却
也很有限。可能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中国人,恰恰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对不起孩子的一群
人。
汶川大地震中,死亡最多的是孩子。最苦不能苦孩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口号,但就在这
个口号最流行的年代,一栋栋豆腐渣校舍拔地而起,最终成了无数孩子的坟茔。
大头婴据说只是个案,
i***s
发帖数: 39120
26
1953年,27岁的休夫纳典当了自己的家具并向朋友借款,筹集了1万美元,创办了以女性裸体为主、谈性、谈爱、谈生活品位的男性杂志《花花公子》。
当时,整个美国都在为《花花公子》激动。即使几十年后,美国媒体还在赞颂休夫纳“重新定义了民主与单身,重新阐释了两性关系”。
第一期的《花花公子》印了7万册。5年之后,虽然有来自教会和“反黄”运动的抵制,《花花公子》的发行量已近100万份,每年创收420万美元。
休夫纳自己曾吹嘘“文明社会的三大发明是火、轮子和《花花公子》杂志”,自诩“自由的先驱”,男性在他身上看到梦想,女性看到希望。
如同沃特?迪士尼为了延展自己的电影王国而构想出迪士尼乐园,休夫纳创办了花花公子俱乐部,使自己的杂志《花花公子》所描绘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得以上演。俱乐部为男人们提供了一个迈进花花世界的机会:挤满快乐单身汉的舞台、精心调制的鸡尾酒,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些兔女郎――那些翘着双臂、屁股上撅着个毛绒绒尾巴的兔女郎。
近日,休夫纳接受《名利场》杂志专访,讲述了兔女郎的诞生过程。
读者来信催生兔女郎
开办俱乐部的想法源于《花花公子》上的一篇文章。
1959年,《花花公子》杂志刊登了介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7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在大陆有国母之称的孙中山第二任妻子宋庆龄,曾经有段异国姐弟恋曲?旅美文化评论人殷惠敏透露,当事人是美国出版家法兰克.泰勒(Frank E. Taylor)。这名美国人出示一纸宋庆龄的亲笔「拒婚信」给旅美作家张北海过目,证实两人确实发生过一段异国恋情。
殷惠敏在最新一期《亚洲周刊》上发表《建国百年与宋庆龄的美国情人》文章,直指孙夫人三十三岁年轻守寡,此后感情世界似乎一片空白。
殷惠敏提到,她会得知这段情史,缘于张北海曾向她透露,一九八一年宋庆龄过世时,一名垂垂老矣的美国人与他一同在纽约参加华侨的孙夫人追悼会,两人熟识后,这名老人在酒馆向张吐露,一九四○年代,当时三十岁不到的他曾访问中国,见到当时已四十多岁、寡居多年的孙夫人,情不自禁坠入情网。并向张北海出示孙夫人婉拒他求婚的一封亲笔信。
美国人名叫法兰克.泰勒。张北海看了那封用墨水笔写的信,字迹娟秀、造句典雅,信纸泛黄。相隔四十年时空,一页隐秘的历史呈现在眼前。
宋庆龄在信中感谢他的表白,但强调自己无法与他去美国。她必须留在中国,许多事都需要她去做。殷惠敏当时问张北海:「确实缠绵炙热?」张回答:「确实。」
殷惠敏遂开始留...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665
28
国际影星章子怡
北京时间2月27日,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举行,红毯上,人们看见了默多克的妻子、《雪花与秘扇》的制片人邓文迪,当天和她同行的是李冰冰,而不是当年的好友章子怡。
于是有人说,章子怡过气了,她已经不再是好莱坞的宠儿了,她的光芒被压过去了,她的位置也被取代了。
“别误会,你以为我在改变心在徘徊;别误会,我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完美。”零点乐队的老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没看到的那部分,或许才是真相。
别误会 红地毯早已不是主秀场
闪亮是秀给外人看的,奥斯卡的红毯需要光芒,章子怡也曾在那个舞台上绽放过独属于她的光芒,作为一个一直以来对自己有着清晰认识的中国女演员,她知道自己应该在何时走上哪个秀场。初去好莱坞的时候,她在红毯上摆过Pose,用奢华的时尚和清丽的外表吸引世界的目光;而对于如今的章子怡来说,那些早已不是她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
不仅仅是章子怡,好莱坞还有很多大腕儿都是如此,约翰尼?德普、凯特?布兰切特、苏菲?玛索……除非是有作品或是被邀请作为颁奖嘉宾,除此之外,你什么时候在红毯上看见过他们?把红毯留给真正需要的人们,他们在红毯上宣传作品、他们在红毯上...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9
200万张腐旧卡片的信息 逐一“搬”进电脑里
从浦口石佛寺到鼓楼南京市档案馆,短短20多公里旅途,是对民国户籍卡的命运救赎。
南京市档案馆,三楼拐角。南京市档案局档案管理处副处长胡刚打开那扇不起眼的小铁门。
钥匙转动的声音响起,门内豁然开朗,10余个高大的金属柜整齐排列。柜面有很多小抽屉,随意抽出一个,那些边缘毛糙、颜色泛黄、手感古旧的户籍卡已在眼前。
“6年前,这些宝贝刚刚运来,还是装在那种民国时的木箱里,上面的积尘都能写字。”胡刚笑着说。
将岁月回溯60多年,那时的民国“首都警察厅”该算是这些户籍卡的故乡吧。解放后,它们被南京市公安局接收,很快就被新的人口户籍档案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历经流离后终被封存入浦口石佛寺仓库深处,无人问津,郁郁而湮。
2006年底,就是胡刚口中的6年前,得到信息的南京市档案馆接管了这批户籍卡。装车、上路、搬卸……从浦口石佛寺到鼓楼南京市档案馆,短短20多公里的旅途,却是对已垂垂老矣的卡片的救赎。等待它们的,是生命涅槃。
用去近5年时间,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们把这近200万张的腐旧卡片除尘、消毒、编号,珍藏进了眼下这座光线充足、温湿恒定的高科技库房。只字...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0
针对华裔女学生蓝可儿离奇陈尸塞西尔(Cecil)酒店顶楼水塔的诡异命案,有精神科医师表示,从目前媒体报导的影像画面看来,蓝可儿在案发前可能已经呈现「精神耗弱」状态;至于这起离奇命案究竟有没有破案可能,国内犯罪学者则认为,「难度很高」。
拥有英国雪菲尔大学精神科博士学位的精神科医师李光辉表示,「人不管是吸毒、嗑药还是喝酒,都可能产生精神耗弱的现象,所以会做一些很奇怪的动做,但现在检验报告也还没出来,我们也不能说她是不是有嗑药或喝酒,这个必须要透过抽血检验来确认;但从她(指蓝可儿)做的这些不寻常的举动,撇开那些怪力学说,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她是精神耗弱。」
李光辉医师强调,「精神耗弱有可能是来自于生理因素,像吸毒、嗑药、饮酒,也可能来自于心理心素,像幻听、妄想症、恐慌症、躁郁症;譬如说她有可能因为幻听听到有一个人告诉她去上面找一个宝物,然后她就上去了,结果就失足跌落溺死了。」
对于蓝可儿生前一串的怪异举动,李光辉医师认为,「像她在电梯中一直不断按了很多楼层,很可能就是因为手脚不协调,也可能是因为错觉让她一直按;在验尸报告还没出来之前,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因素,现在连自杀或是他...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1
张学良晚年曾私下里讲过:“赵四是对我最好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张学良(前排右一)在纽约贝夫人家
张学良的晚年情缘
《张学良人格图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作家王充闾再现张学良传奇人生的系列散文新著。不同于一般的史学著述,该书以文学手法,选取独特视角,以哲学思维解析人性,重现张学良的生命轨迹,关注张学良的精神世界,展示了更为深刻的历史真实。
张学良在纽约的“女朋友”
1991年3月10日,汉卿先生身着灰色西装,头戴法兰西便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墨镜,在夫人赵一荻女士陪伴下,仪态从容、步履稳健地步入了台北桃园中正机场。他们要从这里乘坐华航飞机,前往美国探亲。这是他第三次出国了。第一次,东渡日本观操,那年他刚满二十岁,自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第二次是1933年,抗战失利,引咎辞职,怀着痛苦、沉重的心情前往欧洲考察。
此行何为?他向台湾当局讲的唯一理由,就是去看望子女。不过,汉公私下里曾对几位友人说过,要去纽约会朋友,会的是女朋友。这番话,宛如一块大石头投入水中,立刻激起了轩然大波。汉公在美国还有女朋友?简直是天方夜谭!莫不是又在开玩笑吧?
于是,人们进行猜测:显然不是已经解...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2
毕福剑事件前后,央视出现人员流动高峰:曾执导过三届春晚的导演哈文提出辞职;接着,网曝张泉灵已提出辞职,她将于完成抗战阅兵报道后离开;紧接着,央视主播李小萌也被证实已提交离职报告。同期还有主持人杨柳、开心辞典制片人郑蔚等去向已定。
有人说,“毕福剑不扭曲才是病态”
外界普遍认为央视出现离职潮,尽管当事人自己说这是正常的流动现象。有人反问:“一个正常人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里,他能呆多久?”
面对央视这一现象,前央视制作人王青雷曾发文表示: “在这样的体制中,我倒觉得扭曲的人是健康的,因为尽管倍感无力,但还知道应该的方向和不变的追求;相反,不扭曲的人才是病态的,因为对于体制的依赖己经让他麻木到逆来顺受,甚至沾沾自喜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扶揺直上。”
原文标题为《告别央视,留给这个时代的一些“真话”》
2013年11月27曰,我办完了所有的手续,走出了中央电视台的东门,离开了这个我工作了十年的地方。这是今年入冬以来,北京降温最冷的一天,我唯一能感受到的暧意却是在办离职手续寸,一位已经退休的老职工的一句话:“十年,把青春都留给中央电视台了,他们不让你干了?“没有想到,十年的岁月,最后感动我的竟是...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33
据报道,纽约州老妇人,96岁的皮尔斯 (Lena Pierce)1933年产下一名女婴后,但这名女婴不久后就被政府接走。
在盼了82年之后,上周五,皮尔斯终于和自己已经82岁的女儿团聚了。
在纽约上州的宾汉顿(Binghamton)机场,两名已经垂垂老矣的妇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场面感人。
来自纽约上州Utica的皮尔斯,在14岁时产下一名女婴。
皮尔斯为女儿起名伊娃·梅 (Eva May),她照顾女儿近六个月后,纽约州政府前来带走了伊娃,理由是皮尔斯太年轻,不适任母亲。
伊娃后来被领养,在长岛长大。她的名字改为贝蒂.莫瑞 (Betty Morrell),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莫瑞20多岁时养父母去世,她开始寻找亲生父母,没想到一找就是50多年。皮尔斯则两度结婚,育有七名子女。在孙女和网络的协助下,莫瑞终于找到自己的生母。
皮尔斯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这太不可置信了!我一直以来都在担心我被送走的那个女儿,我想知道她在哪里,过得好不好。”莫瑞则说:“我从小就有想象中的姐姐和哥哥,我给他们取了名字,并在晚上和他们说话。现在我再也不是一个人了,我有了妈妈,也有了兄弟姐妹。”
i***s
发帖数: 39120
34
那简直是我人生的巅峰岁月!我知道,即使我以后赚了无数的钱,得到无数的荣誉,但当我垂垂老矣,要进入坟墓的时候,我会带着微笑回忆起的将不是这些钱和荣誉,而是搭车游历55国的岁月。”本组除署名外供图:肖伟
我叫肖伟,曾是山东枣庄高考状元,拿着助学贷款读完清华,留学欧洲,而这些都不会让我引以为豪,我宁愿是一个游牧家——搭便车,做沙发客,借宿在陌生人家,敢爱敢梦敢冒险,一分钱没有都敢周游世界。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穷游客,我有自己完整的旅行哲学。
旅行的目的不仅是看看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去玩,我的旅行是一个游牧家的旅行,更是通过旅行,让世界变得更好,传播爱与和平,是一个游牧家写在路上的自传体叙事诗。我善于讲故事,也喜欢将这些奇妙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而这些故事是我靠搭便车游历55国的亲身经历……
在土耳其,我用英语问去Konya的高速在哪,被问路的大妈一脸茫然,指了指一个方向,我见她提着两篮子蔬菜,就帮着提了一篮,走了一会才知道,那个方向是她的家,于是我被热情邀请吃了一顿土耳其午餐。虽然他们一句英语都不会,但微笑和善意是不需要语言来传递的。
我见过很多的奇观,北极光、火山喷发、棉花堡,还有卡帕多奇亚。早晨...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5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之前在那的学生,应该都认识一位老人,他佝偻着背,身高1米5,每天穿着一双增高鞋,总喜欢在嘴里叼一个烟斗。
他叫Robert Morin,是这里的一名图书管理员。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Robert的一生基本上都在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图书馆度过。
1963年,Robert从新罕布什尔大学毕业,之后,又在西蒙斯学院拿到了图书馆学的硕士学位。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一毕业,他就回到母校新罕布什尔大学当起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然而他这一当,就是50年,这期间,他没有结婚,没有生子,他唯一的陪伴就是大学图书馆里的那些书本、DVD。
在外人看来,他的工作单调又乏味,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把新到的媒体资料输入数据库,给每个DVD写上简短的内容描述,将CD的isbn编码号输入系统,将一叠叠活页乐谱分类归档...
年复一年做着相同的事情,而他却乐此不疲,因为这是他最喜欢呆的地方,有他最喜欢的那些学生。图书馆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这样一干就是半个世纪,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到垂垂老矣的老者,他孤身一人穿行在家里到图书馆这永远不变的两点一线中。
一有空,他就开始看电影,看书,一...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6
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当选了中国中科院院士。在这个关键时刻,为美国服务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杨振宁先生终于回归祖国,为我泱泱天|朝又添华章。在这理当全民庆祝,万众膜拜的荣耀时刻,草民们该激动得热泪盈眶才是啊,怎么网上却是一片嘲笑和咒骂呢?这话风明显跑调走样。连一向洞察天下牛逼轰轰的坏球时报也懵了,说“一些人持续攻击杨振宁,这太奇怪了”,叼盘侠胡|锡|进嘟嚷说:我想不通!
其实在与翁帆结婚以前,杨振宁一直是中国的香馍馍,官方青睐,民间追捧,中国第一个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啊,光芒万丈亮瞎我眼。但自从2004年82老翁娶了28小妹,杨老先生在民间一下就成了臭鸡蛋。
第一股反杨势力可称为“伦理派”。杨振宁与翁帆携手,被民间舆论称为“不伦之恋”。不难理解,80多岁的老头子娶了个孙女辈的小妞,这在两性关系上一向保守的中国很难受人待见。那阵子是说什么难听的都有。好在杨老先生受了多年美国教育,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个人性福问题上十分坚定,心理承受能力很强。众人骂了一阵感觉无趣,也只好咂咂嘴了事。但众多“伦理派”从此再也看不上这个大科学家了。诺奖算个屁,国人大凡总是道德第一的。
另一股反杨势力,可称为“爱国派”。“...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7
十八岁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裸出镜的女星,以烂演技颠倒众生的美貌驰骋好莱坞;
但她可能其实去错了行——设计飞机导航系统,申请国家专利——“胸大无脑”在她这行不通;
没有她的扩频通讯技术,我们赖以生存的手机,互联网还有wifi都用不成了。
她是好莱坞影星,也是是“扩频之母”和“手机之母”。她是海蒂拉玛。
海蒂拉玛其实是她的艺名。原名海德维希·爱娃·玛丽亚·基斯勒,1914年生在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里。
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是钢琴家,物质与精神,一个都不差。
从小学习诗歌与芭蕾让她爱上了表演,放弃了通信工程专业,追随著名戏剧导演马克思·莱因哈特来到了柏林。
故事就从柏林城开始。
1933年,为了获得更多的认同,她在《神魂颠倒》片场脱下内衣,一跃入池,成为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镜的明星。她在电影中裸奔在草原上的镜头至今还让人为之心动不已。在20世纪30年代,这样的尺度已令人咋舌。
电影上映后,毁誉参半。有人将她视为欧洲美艳性感的象征,也有人认为她不过是媚俗低下的一代艳星。电影被很多国家禁播,但是她却一脱成名。
这样的美貌和曼妙的身材,为之倾倒并且愿意“收藏”她的人络绎不绝。众多收藏家中,海蒂拉玛最终选...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8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onews(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11岁男孩患怪病 样貌如60岁秃顶老人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Sep 8 11:20:51 2017,GMT)
印度中央邦的沙雷什·巴米特(Shreyash Barmate)患有一种怪病,身体老化速度超过普通人8倍。所以,如今他虽然只有11岁,身体看起来却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患这种疾病的人平均寿命为14岁,但是,剩余生命并不长的他却还在追求梦想,做一个音乐人,扬名天下。
他患的是早衰症,皮肤皱巴巴、脸上满是皱纹,状如垂垂老矣的人。而且,已经秃顶,让人难以将其与一个11岁的孩子划等号。该病的患病几率为2000万分之一,平均寿命为14岁,多会死于心脏病、动脉硬化等老年病。
虽然早衰症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甚至,可能生命长度不超过3年,但是,他对生活非常积极。他说:“我玩乐器,我唱歌,我骑自行车,我开车,甚至,我还会去游泳。““我知道我有早衰症,但这不是我的错,我会积极面对。这并不影响我追逐梦想,去成为一名歌手。“
他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但他们都没有早衰症,他们都很正常。...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4793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忆苦饭
这个没有王小波的有趣
体验生活
我靠写作为生。有人对我说:像你这样写是不行的啊,你没有生活!起初,我以为他想
说我是个死人,感到很气愤。忽而想到,“生活”两字还有另一种用法。有些作家常到
边远艰苦的地方去住上一段,这种出行被叫作“体验生活”——从字面上看,好像是死
人在乍尸,实际上不是的。这是为了对艰苦的生活有点了解,写出更好的作品,这是很
好的作法。人家说的生活,是后面一种用法,不是说我要死,想到了这一点,我又回嗔
作喜。我虽在贫困地区插过队,但不认为体验得够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进一步的
体验。但我总觉得,这叫作“体验艰苦生活”比较好。省略了中间两个字,就隐含着这
样的意思:生活就是要经常吃点苦头——有专门从负面理解生活的嫌疑。和我同龄的人
都有过忆苦思甜的经历:听忆苦报告、吃忆苦饭,等等。这件事和体验生活不是一回事
,但意思有点相近。众所周知,旧社会穷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吃糠咽菜——菜不是
蔬菜,而是野菜——所谓忆苦饭,就是旧社会穷人饭食的模仿品。
我要说的忆苦饭是在云南插队时吃到的——为了配合某种形势,各队起码要吃
一顿忆苦饭,上面就是这样布置的。我当时是个病号,不下大田,...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叶志江:亡命天涯-2
◇ 雾都重庆
红军逃离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时,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我和姚永宁则
称自己的逃亡是“南下串联”。
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中央发出通知支持全国大串联,学生凭学生证乘车、吃饭和
住宿都不要钱。这一通知不仅对我几天前逃出北京一事作了“背书”,而且为我的“百
日大逃亡”埋了单。
人还真有走运的时候。为此,我不得不为“大串联”一事美言几句。
据统计,一九六六年全国在校大学生约为五十三万人,中专生为四十七万人,中学
生为一千两百五十万人。
这一千三百多万名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应当有过大串联的经验。
让这些青年学生在全国满地乱跑无疑是毛泽东在文革中最浪漫的一次大手笔,不管
当时和后人对它如何评说,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应当是深远的。
对这一千三百多万名学生而言,那真是大开眼界的日子,祖国的壮丽河山,人间疾
苦,以至于文革真相尽收眼底。
这满地乱跑的学生中必定有日后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有志之士,他们已成就为
今日的文学大师、理论权威、财经专家,乃至真命天子和朝廷重臣。青年时代的这一经
历无疑在他们的人生经验中留下过痕迹。
重庆,我少年时代梦魂牵绕的地方。不记得是在哪一本书中读过的一...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1169
41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
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
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
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1。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共
同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
度,其中有些文章对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
料,「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其基本结论在1979年后仍旧维持了下来,若干论断确实
有疑点。本文的看法是:历史研究强调客观公正,研究者对当年涉案人员亲属的材料要
有分析和鉴别;对林彪事件需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尤其应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
素,以及这个事件所反映的50年代后国家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一 林彪出山是完全被逼的吗?
文革之初,毛选中林彪做他的「接班人」是和废黜刘少奇同步进行的。刘少奇原是毛的
接班梯队的第一号人选,1970年12月18日,毛对斯诺(Edgar Snow)说,在1965年1月
制定〈二十三条〉时...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6727
42
当时德国还在上升期,比江河日下的大清强太多了。一个朝气蓬勃,一个垂垂老矣
v*****s
发帖数: 20290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虢国史漫谈(转载)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4028
45
没用的。明朝末年已经是一个疾病缠身垂垂老矣的将死之人。灭了李自成还会不断出
现张自成牛自成。没有整个社会权力/资源/财富的重新分配,明朝毫无中兴可能。
M******8
发帖数: 10589
46
一位拒绝明太祖征辟的“少数民族”真隐士
1379年(明洪武12年)秋冬之际,悄然隐居在江西进贤某乡村中的伯颜子中,忽然
受到来自县衙门的传唤。找上门来的本县衙役身后,还紧随着一名受当日主政江西全省
的南昌布政使沈立本派遣、专程前来找寻他的公差。临行前,沈立本曾叮嘱公差说:“
倘若带不回伯颜子中,你也不要再来见我”。所以那人不敢怠慢,从县城一路跟到北山
脚下的子中居所。
乍看起来,这还真像是一件大好事。原来太祖皇帝朱元璋新近君临天下,亟需能帮
他治理国家的各色人才,所以下诏“搜求博学老成之士”。诏书递到江西,沈立本便决
意把这个在元朝曾“四领乡荐”(即四次通过省级“乡试”、获得进京参加全国性“会
试”的功名)的色目书生列入他的举荐名单。村里人围在伯颜子中三间简陋的竹屋外面
交头接耳,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这个“晨饘暮粥”、穷困孤独的老头,如今总算熬出
了一个模样来!
但是,面对“上面来人”软言细语、却又斩钉截铁的邀约,伯颜子中的心里充满了
懊伤。他懊悔自己选错了隐身埋名的地方。他本不是汉人,祖上来自西域,是作为由蒙
古人调发到中原汉地的远征军而被集体迁徙到华北的。自从蒙古征服南宋疆土以来,...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7
文章来源: 多维历史 于 2014-11-05 07:13: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3312 次)
4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历史求真”专题页面
1976年9月9日,中共领袖毛泽东逝世。毛泽东如何熬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逝世前后
,中共高层发生过怎样密不可宣的政治斗争?华国锋、江青、汪东兴等人对毛泽东的死
作何反应?《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作者李志绥在书中的序言部分,对毛泽东逝世之
前的历史有详细记述。在李志绥看来,在中南海旁观二十七年后,早就了悟了人生变换
莫测的道理。做了毛泽东二十二年的专任医生,历经毛的病危和死亡,李志绥知道他自
己永远不会安全。以下为书中相关章节全文摘录。
1984年初夏,李志绥与妻子吴慎娴在中南海南船坞合影留念
自序
一九六零年中国青年杂志社通过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向我征求稿件。田在中南海南楼
的宿舍,和我贴邻。他平时知道我喜欢作点杂记,其中个别篇章,他还看过,这是他劝
我选一、二篇刊登出去。
自从一九五四年,我被任命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以后,空下来我将平日的所见所闻记录
下来,一者为了消磨时间,二者...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8
列宁承认:允许选举,我们全都会被赶下台
苏联粮食专政:调动精锐部队对付农民
作者:金雁
按:就这样,1920年以来,先后是工人、军队,更不用说农民,第一次明确无误地反对
布尔什维克。列宁承认,此时如果“允许苏维埃自由选举,可以肯定,他们全都会被赶
下台”。布尔什维克原来以为,在1917年支持过他们的工人阶级肯定会毫不动摇地继续
支持他们对付农民,但是事实使他们懂得,只有“专政”才能拯救革命,确切地说,才
能拯救他们自己。
“红色共和国”的覆灭
在对待波罗的海水兵的问题上。众所周知,十月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士兵,而士兵中最“
亲布尔什维克”的骨干力量是水兵。根据传统的说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那一炮
,就是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水兵打出的。1918年布尔什维克在立宪会议选举中只得了24
%左右的全国选票,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军队的支持:赞成布尔什维克的选票在
北方战线是61%,在西方战线是67%,波罗的海舰队是57.5%,彼得格勒卫戍部队是79.2%
,莫斯科卫戍部队是79.5%。当时为了争取农村的选票,列宁还特意指示给水兵们放假
,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布尔什维克做宣传。
由于波罗的海水...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9
牺牲胡耀邦赵紫阳 透视邓小平“祭坛”哲学
大中小2015-03-18 22:22:51
多维历史
与偏爱神坛的中共“伟大领袖、导师、统帅、舵手”毛泽东不同,邓小平偏爱“祭坛”
。所有与邓发生亲密关系的人和事,都或迟或早要被供上祭坛,成为他政治目标——实
现四化的牺牲品。《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在书中指出,“邓小平不跟他任命的人发
展私人关系,即使对提拔到高层的人也是如此。”六四事件前供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
学者吴稼祥撰文《<邓小平时代>:为中国强大甘愿受难的人》,剖析了邓小平与众不同
的执政心理,他认为“前半生都被党内激进派整的他(邓小平),80岁后开始激进:
1986年急切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激起同年学潮;1987年急切提出全面价格改革,导致物
价飞涨……胡为前者埋单,赵为后者背锅。邓小平不是神,他是一个想通过自我牺牲来
完成自我救赎,通过自我救赎,来救赎他的党和他的国家的悲剧英雄。”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的历史
地位作了重新评价
有两个原因,促使我答应邀请,谈谈我读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感想:第一,我是中
国大陆最早的邓小平思...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蒙勇鹏:束星北,一头雄狮的悲鸣(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1 10:09:20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0096
(接前文)
六、炼狱中的转机
转机是在李政道访问中国大陆之后。
先是杨振宁开拓了破冰之旅。杨振宁是在1971年夏天第一个撬开封闭了二十多年的中美
往来大门的。在中国,杨振宁所到之处受到的待遇,令他始料不及。当他一下飞机,接
待人员就问他有什么事需要办理,他便开了一个长长的要求会见的人名单,上面有他的
亲人、朋友、老师等,结果名单上的人他几乎全都见到了。他还被获准到有关科研院所
和有关大学访问。周恩来还专门设宴招待了他。作陪的有钱伟长、华罗庚、钱学森、吴
有训、竺可桢、周培源等中国科学家和傅作义、杜聿明、郭沫若等人。因为杨振宁的访
问,很多人跟着沾了光。两弹专家邓稼先得到“解放和自由”。
紧随其后,大批著名的华裔外籍科学家陆续不断地回来了。
李政道是在1972年10月回... 阅读全帖
1 2 3 4 5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