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小保方晴子身败名裂,不仅丢掉了工作(从原单位辞职),还于2015年11月2日被早稻
田大学取消其以前获得的博士学位。此外,受到牵连的小保方晴子的导师笹井芳树自杀
。尽管受到这些重创,但小保方晴子一直坚持,STAP细胞具有真实性,STAP细胞制备方
法的论文是正确的,其自杀的导师笹井芳树也在遗书中嘱咐小保方晴子“一定要再现
STAP细胞啊”……
现在,尽管小保方晴子还没有再现STAP细胞,但瑞士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似乎在支持小
保方晴子此前的研究结果。对于细胞重新编程产生诱导的多能干细胞,相当多的研究人
员认为,物理和化学的多种方法都可以影响和促成这类干细胞的形成。挤压这种简单(
实则并不简单)的方式同样可以影响和促成干细胞的生成。
瑞士的研究人员采用物理挤压的方法把成体细胞诱导为干细胞,这种突破显然比小保方
晴子此前的酸处理和挤压方式更简单,结果也更惊人。结果的突破源于认知的突破。过
去研究人员对干细胞的传统培育方法是利用细胞培养皿或细胞培养瓶等二维方法来进行
。但是,机体的细胞是在三维环境中生存的。因此,瑞士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方法来
模拟三维环境的细胞培养,这就是一种特殊的凝胶。把正... 阅读全帖 |
|
m*********D 发帖数: 1727 | 2 呵呵,今天收到通知,送Nature子刊的文章终于接受了。
这次很不顺。从试验设计开始老板就认为CRISPR/HDR成功率低不让作,到我说服他就好
几个月过去了。设计时把我几十年的分子生物学和tissue culture经验,能想到的可能
改进成功率的方式都加进去了。几个月后,终于作完了第一轮,还差点就没拿到我要的
东西。在显微镜下找得头昏眼花,没结果,给老板打个招呼正准备放弃呢,扔细胞培养
皿的那一瞬间,突然想到举起来对着日光灯肉眼看了一下,一个克隆就在培养皿的最边
沿--最后证明这个克隆是一个基因的两个copy都按我设计的突变了。。。。
这一年来,又是衣原体污染(实验室的host cell line本身就污染了!),又是克隆不
纯,搞得好头疼。最后稿子送出去了,作science这边的reviewer对突变子有兴趣,对
方法没兴趣,意见一堆;作方法的reviewer对突变子本身没兴趣,对方法上所有改进作
用的思路都感兴趣,但对我们没有和其它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很失望,觉得作为方法的文
章发表有欠缺。。。
老板说:你也好多年没发第一作者的文章了(上次发是2008年,JBC,还好被Facult... 阅读全帖 |
|
m*********D 发帖数: 1727 | 3 呵呵,今天收到通知,送Nature子刊的文章终于接受了。
这次很不顺。从试验设计开始老板就认为CRISPR/HDR成功率低不让作,到我说服他就好
几个月过去了。设计时把我几十年的分子生物学和tissue culture经验,能想到的可能
改进成功率的方式都加进去了。几个月后,终于作完了第一轮,还差点就没拿到我要的
东西。在显微镜下找得头昏眼花,没结果,给老板打个招呼正准备放弃呢,扔细胞培养
皿的那一瞬间,突然想到举起来对着日光灯肉眼看了一下,一个克隆就在培养皿的最边
沿--最后证明这个克隆是一个基因的两个copy都按我设计的突变了。。。。
这一年来,又是衣原体污染(实验室的host cell line本身就污染了!),又是克隆不
纯,搞得好头疼。最后稿子送出去了,作science这边的reviewer对突变子有兴趣,对
方法没兴趣,意见一堆;作方法的reviewer对突变子本身没兴趣,对方法上所有改进作
用的思路都感兴趣,但对我们没有和其它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很失望,觉得作为方法的文
章发表有欠缺。。。
老板说:你也好多年没发第一作者的文章了(上次发是2008年,JBC,还好被Facult... 阅读全帖 |
|
c****l 发帖数: 53 | 4 最近和几个学生物的朋友聊天,他们是在读PhD或者PhD刚毕业不久, 各自都在弄自己的
公司. 有中国有美国的, 我听了之后还蛮惊讶的, 因为我自己印象中生物不像计算机那
么容易创业. 后来我仔细想想, 其实关键是大家有没有创业这个想法. 如果你有这个想
法, 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 就会琢磨怎么把这个技术或产品卖出去,卖给谁这些问题.
机会只给有准备有想法的人.
相比较而言, 我周围也有很多学生物的朋友, 每天就是想着怎么发CNS, 我有时候劝他
们, 要不要考虑把自己的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公司, 他们一般都是很干脆的说, 做得太基
础了, 没法转化. 这个我很同意, 有些东西表面看起来确实很难转化, 但我觉得至少要
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有没有这个可能, 而不是想都不想就觉得没戏. 另外很多东西也可能
只是炒概念, 比如我PhD是做microbiome的, 现在microbiome相关的创业公司也是层出
不穷, 但是能有几个公司技术目前能真正用到临床. 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 刚开始就是
个概念. 我想很多做生物的朋友, 你们研究的东西, 不比microbiome差吧? 你们做
presentat...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来源:
BBC
作者: 克劳迪亚·哈蒙德
多年前当我刚刚在电台入职不久,我接到了一个采访任务,我必须去采访一个专门治疗
口臭的诊所。在那里,我要先接受口臭测试,然后再采访医生。
在去诊所的路上,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是否有同事们不愿告诉我什么不好的事情?幸
好我检查后一切正常。但是,口臭仍然是一个容易被传言所误导,而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言1:聚拢双手朝手心哈气,再闻手心的气味,你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有口臭。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和说话不同,这时口腔后部的气味不会留在手心上。因此你闻手
心气味的时候不会闻到你舌头后部的气味,而这里正是大部分口臭气味的来源。
医生可以通过闻嗅以下三种气味判断患者是否有口臭。第一,患者在距离医生鼻子5厘
米处呼吸时的气味;第二,刮过患者舌头上表面的勺子的气味,第三,在臼齿间刮过的
无蜡牙线,或者在370摄氏度恒温箱中保存了5分钟的,培养了病人唾液培养皿的气味。
现在已经出现了探测特定气体的小型传感器,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传感器无法探测多种气
体。另外,可以使用一种能将复杂的混合气体分离的方法——气体层析法来空气中硫的
含量,但是这种方法要用到一般诊所所不具备的专业设备... 阅读全帖 |
|
l******0 发帖数: 150 | 6 在微生物面前,人类还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小孩子!
细菌在几十亿年之前就已经在地球上面生存,几十亿年的进化让细菌在地球上大获成功
,如今,细菌无处不在,空气、水、土壤、动植物身上都有细菌的身影!
细菌在地球上持续攻占了山川河流、植物、低等生物、甚至恐龙、哺乳动物,最后攻占
了人类的肚子!
是的,人类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和细菌携手一辈子!(见本公众号原创文章Nature
!胎儿到底有没有细菌?)
别以为人类了不起,若是没有细菌在你肚子里面玩耍,你要想愉快地生活那是绝对不可
能的!如今的微生物研究可以揭示一定的道理:你需要伺候好你肚子里面的细菌,否则
它们要是闹腾起来,你的整个身体运转恐怕会出问题!
▲艺术家设计的一种模拟细菌培养皿中绘画艺术(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这里,是不是以为颠覆了你的想象?这是一个细菌统治的世界!
▶噬菌体的进攻◀
然而,好就好在这个地球有一个所有的物种都逃不过的自然规律,那就是:相生相杀!
这正是我们中国的古话说的:一物降一物。
这正是生态平衡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维持生态平衡,你细菌若是强大到无人能敌
,强大到肆掠地球,无法无天,那还得了?因... 阅读全帖 |
|
k***i 发帖数: 662 | 7 我觉得那是因为
1、他们为了找NSF拉钱;
2、单元操作已经有一套可以参考的模板,对常规反应,总能找到办法扩大生产。如果发现新的反应,总能找到办法放大,所以化工自己的田已经种得差不多了,有人就去抢别人的田了。(这么说绝不代表化工的课题已经研究透了,因为每一种新的化学反应出来,总有相应的放大值得研究。)
但是回顾历史,化工的影响,还是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体现。只能在实验室里搞的东西,不是化工关注的重心。当合成氨从实验室走到工厂,就意味着炸药和化肥绝不再是少数人小打小闹的东西了;当青霉素从生物学家的培养皿里变成大规模生产的时候,人类的寿命普遍得到提高就不再是梦想。当单个炼油厂能年产数百万吨汽柴油以及乙烯丙烯,整个国家有几十个这样的炼油厂,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了现代化工产品的社会(否则哪怕连塑料袋也消费不起)。显然,在实验室里得到一点点合成氨、培养一点点青霉素、提炼一点点汽柴油,绝不是难事。但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么?
只要涉及大规模生产就必须考虑化工本身的核心问题:
三传一反外加单元操作。这里涉及这样几个尺度概念:
1、Length scale: from atomic/nanometer to |
|
c****n 发帖数: 21367 | 8 我一直承认抗生素是成就啊,呵呵。但是长期来看,就是用人体当培养皿,养更牛
的细菌(干扰素对应养病毒),你说是也不是?:) 用一个“饮鸩止渴”不为过吧?
当我说到西医的问题的时候,总是努力做到有道理有根据,如果说得不对,你可以
反驳。我很乐意接受。你说到中医的时候,似乎要不就是“易经”“五行八卦”,
要不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进步过”,能不能适当反省一下,是不是了解得太少
或者偏听偏信了呢?我就没看到过你说出点中医的道道来,跟用日本汉字词语
批评中国汉语不标准似的,完全不知所云。
另外,那个系统论的观点,我可不是跟你才这么说。我做硕士课题的时候,就和
Sydney Brenner面对面的说过,他也认同这个观点,并指出生物科学的研究能力,
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接近揭示系统规律的水平,很多实验只不过是在低水平上重复。
也正是和他谈过以后,我决定把博士阶段的研究和生物医学都绝缘,只远远看着就好。
我想,一个认真的人如果要决定放弃中医,甚至反对中医,抱着敌视的态度,最起码
也要严肃的做过一些研究再说。最最不济,数学上搞得清楚对复杂系统,系统论和
还原论的区别。这可是比生物,医学都成熟无数倍的数学 |
|
c****n 发帖数: 21367 | 9
首先你没仔细看我前面写的文章。系统理论指出,一个复杂系统输入的“有效成分”很
有可能
是复杂组合,甚至抽象组合(没有对应的物理存在)就好比一个矩阵的eigenvector不
一定
是空间的简单基一样。提“药物的有效成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反科学的。为了更好的
解释,
我前面文章还举了例子。
其次,200年救命当然救,西药救急没问题,但是副作用必须要看200年。没有其他办法。
统计知识告诉我们,confidence interval下限是被number of trials bound的,
更何况是对未知系统的拟合,维数都未知。这是科学,就跟爱因斯坦说所有静质量不为
0的
物体不能超光速一样,没办法。像现在这样,认为抗生素是解决细菌感染的最佳手段,
激素干扰素是针对病毒感染的唯一手段,这个理念就是错误的。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
实践。
导致如今的滥用,导致病菌和病毒的进化加快几百倍。用人体当培养皿养更难对付的病
毒和
细菌,同时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副作用。不能从本质上理解西药为什么副作用大,为什么
现代
trials检测不了其副作用(尤其是大量利益诱惑下的假实验,故意设计好的试验),就
不可能纠 |
|
c****n 发帖数: 21367 | 10 没什么戏,西医要是对真菌有脾气的话,多少肺部感染的病人不会死啊
(肺部真菌感染是重症病人的主要致死并发症之一)
如果是皮肤癣菌病,解决问题,目前中医西医都是要去掉一层皮,
看感染深度了。到了真皮就比较惨,到了皮下就更惨。之所以涂药
没什么用是因为皮肤褶皱很难被药品完全浸润,而且真菌的生命力
及环境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如果是在实验室培养皿里面的真菌,要
完全搞死还是很容易的。
中药的泡脚肯定比西药的涂抹要科学。前者是真为了治病,后者是
为了卖钱。卖汤药病人用起来也不爽,更没有一管管涂了还会复发的来钱快。
说根治,要看情况,肯定是要用泡的方式的,也肯定要脱皮的。
中药里面大部分其实是为了让皮肤受损少一点,恢复快一点。
西医其实比较厚道的医生都会给你开双氧水或者冰醋酸(杀死
患病皮肤组织,没有君臣辅佐,肯定比较疼,也全靠自己恢复),
在涂过类似于扶他林之类的东西还不好以后继续开类似药品的不是
庸医就是要赚钱的。
要花
(袜 |
|
o******e 发帖数: 1761 | 11 我们研究中医复古没啥关系,而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式以及理论架构的问题。 如
果解决问题方式不对,科技再牛X,也得不到我们要的效果。
而西医内科(不是外科)和制药就是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都承认抗生素是伟大的医
疗成就。但是长期来看,就是用人体当培养皿,养更牛的细菌(干扰素对应养病毒),
这种思路,用一个“饮鸩止渴”不为过吧?
很多人说到中医的时候,似乎要不就是“易经”“五行八卦”,要不就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进步过”,这些人能不能适当反省一下,是不是了解得太少或者偏听偏信了
呢?如果用日本汉字词语批评中国汉语不标准又有几个人会当真呢?
从数学来看系统论是system theory。不是“系统规律”,而是一门历史有快两百年了
的数学分支。现代生物是1920年才第一次引用系统理论研究和解释环境现象,西医有
system medicine 都是1960年以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晚? 其实这不是排斥不排斥
的问题,学生物的数学差,看不懂有什么办法,那就只好自己瞎摸,吃亏还不自知。
我们说人体是复杂系统,什么叫做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复杂系统要能从简单
规律一点点堆积起 |
|
b**********t 发帖数: 353 | 12 2.4.物种间的生存竞争
前面已经说过,宇宙不是为人类而设计的,每一个物种都是进化中的获胜者,这种斗争
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上世纪医学上最大的进步,也许是有史以来医学上最大的进步,是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
物的发现、发展和应用。自1901年艾立希(Paul Ehrlish)用有机砷治疗梅毒以来,直
到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细菌不能在培养皿上青霉菌菌落的附近生长以后
,逐渐开创了现代的抗生素时代。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最有效的抗生素大都
来源于霉菌?抗生素是多种霉菌与细菌之间互相竞争、攻击对方的化学武器。它们是亿
万年的尝试和失败的选择过程中塑造出来利用了它对细菌的杀伤却对霉菌无害的特点。
但是,由于细菌数量极大,变异的基数大造成了变异的速度快,少数细菌可能产生耐药
性,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得到大量繁殖,从而改变了与霉菌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因此
,两个对立的物种通常维持在一种平衡之中。
但是这种平衡是在针尖上的,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因为目前达到双方共赢的
状态而停止,这意味着对立双方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一方应变能力的微笑改变,必
定要以另一方付出损失为 |
|
z*****n 发帖数: 633 | 13 自从用自组织理论角度来看待人体后,对于中医和皇帝内经描述的许多概念和推断都好
理解了许多。应该说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下忽然都明白了。这里其实也没有什么
神秘的东西。下面就举几个例子简单说说。
1。精气神三宝
中医讲精气神三宝,如何理解?如何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来理解?
精我们好理解,物质基础,气和神对一般人来说概念比较模糊些,争论也比较多,歧见
也比较多。比如有人将气理解成气体,或者单纯的体液,物质化了,而有人又描述成某
种神秘能量在经络中流动,留给他人无限的猜想。神,有人简单理解成精神状态,或者
迷信化成灵魂之类,这个神可以飞天入地什么的也就都来了。
那么从自组织理论怎么看呢?
我们说一个自组织系统 X,这个X既然能被称为自组织系统,他必须有几个条件才能成
立。哪几个条件?
第一,要有物质基础。
没有物质基础,比如真空,显然无法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以物质是必要的。这
物质基础就是精。
第二,要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简单两个例子:死人是自己站不住的,活人可以站得很稳,所以必须有人体内部力量支
撑住才能不倒塌。死人最终是要腐烂散去,活人却可以天天自然保鲜。由此可见自组织
系统需要有一...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optip (土翁),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从整型医生到诺贝尔奖-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7 00:04:30 2012, 美东)
引言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诺奖已经有几天了,虽然两年前在听完他的讲座后
我兴致很高地写了两篇文章,这些天我却没有多少动力再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介绍他的
工作。
我一直对中国现在还盛行的规划性科研,应用导向型科研耿耿于怀。这些所谓的重大项
目在立项的当初对目标/前景写得宏大无比,之后却通常草草收场。如果那些重大项目
真的能实现立项当初的用意,那诺贝尔奖早就在中国遍地开花了。广大科研人员都觉得
这种运行模式是一个笑话,饶毅、施一公等大牛也重炮轰击,但是分钱游戏还在进行着
。而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并不了解科研的自身规律,总是一再地问做基础
研究有什么用。
Shinya Yamanaka的成功是典型的小实验室自由探索的成功。他的成功再一次提示,有
相当多的科学突破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中国有大批优质的小实验室得到稳...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771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andyzzdlee (麦地之一看二慢三通过), 信区: Biology
标 题: western提蛋白的困惑:多次离心vortex会不会降解蛋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0 23:38:17 2010, 美东)
最近一次做western,用NEPER kit提取胞浆里的ERK和p38蛋白。因为用划伤组织做刺激
,脱落不少细胞,我就把medium离心得到这些脱落的细胞。同时在培养皿里加冰PBS,
在冰PBS里刮下剩余的细胞放进脱落的细胞里再次离心。然后用kit里CER lysis buffer
裂解(已加入inhibitor cocktail)。
裂解的时候我vortex两次,每次15sec。NEPER protocol要求vortext一次,15sec即可。
结果照片洗出来什么都没有,连EGF刺激的positive control都没出来。
以前只用过一次NEPER,erk出来band,而且结果可信。不同点在于没有收集脱落的细胞。
所以我考虑是不是多次离心、vortex是蛋白降解,也可能是收集脱落细 |
|
L*****r 发帖数: 722 | 16
嗯,这个 prioritize things 的思路很有启发,谢了。
肿瘤科研的诱惑,关键是临床应用的前景太可观了。我十年前开始做肿瘤基因 target
therapy 时候在培养皿里的东西,现在已经在病人身上见到奇效了,真是无与伦比的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相形之下,别的专科,象内分泌啦、肾啦、
ICU啦,基础科研的应用方面都有点阴死阳活的。活到这份上,总是有点对投入产出比
值的要求了,对纯为释放喜新厌旧恶习的长凳研究,已经不方便再投入那么多兴趣。以
老刀那么热的玩枪粉丝,估计对加样枪也不大感冒的。 |
|
r*********s 发帖数: 1027 | 17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4 05:33:03 2011, 美东)
(讲到细菌,就不能不提巴斯德(Louis Pasteur)。巴斯德好像是小说中的主角,主角
光环全开,指哪儿打哪儿。)
巴斯德于1822年生于法国(清道光二年)。父亲是个制革工人。早年理想是做个化学家
,不过念书成绩一般般。他的博士课题是研究酒石酸。当时人们发现酒石酸有两种形态
,一种可以产生偏振光,一种对通过的光线完全没有影响,所有的化学家都很困惑。当
巴斯德研究无偏振现象的酒石酸晶体时,他发现里面其实含有两种晶体。尽管差别非常
细微,还是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用一把小镊子把两种晶体分开,分别溶解于水中,发现
一种能让光线右偏,另一种让光线左偏。就这样,巴斯德25岁时,开创了立体化学。他
立即成为著名的化学家,27岁得到正教授,同年结婚。
35岁时,巴斯德从化学转而研究微生物。当时学术界的一个重大争议是活力论,争论生
命是否能自发产生。1839年,施旺(Theo...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40 | 18 1.stem cell会衰老吗?
2.stem cell会随着所属生命体年龄的增大而衰老吗?
培养皿中的stem cell分裂为两个daughter cells,
其中一个daughter cell会比另一个更衰老吗?(大肠杆菌就有这种现象) |
|
f*****g 发帖数: 237 | 19 想请教两个问题:
1我做了一个纳米药物运送载体,是用liposome包裹siRNA,然后外面连上抗体,用了
TEM观察,直径在60-80nm,现在想用 AFM看一下他在溶液状态下的情况,联系了AFM的
技术员,他讲他没有做过液相成像,叫我自己想办法,我现在能把这个东西固定在长满
细胞的培养皿上,请问您是否有类似的经验,能否讲讲一些具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2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用AFM看蛋白和受体的结合位点,我已经把这种蛋白和受
体都纯化了,不知道用AFM怎么去实现这个事情?
谢谢您的回复。 |
|
r********n 发帖数: 149 | 20 设想一下,将一滴水滴在纳米薄膜上会发生什么?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很
小的水滴置于纳米薄膜上时,毛细张力的作用会导致薄膜上产生星暴状的褶皱。这项实
验和所得结果虽然十分简单,但却为研究纳米薄膜的力学性质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在
此基础上,科学家要测定纳米薄膜材料的弹性和厚度再也不用大费周章。相关论文发表
在8月3日的《科学》杂志上。
领导该项研究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Thomas
Russell。他的小组对“漂浮”于皮氏培养皿中的纳米聚合物薄膜进行了研究,并用普
通显微镜观测到了上述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超薄的纳米膜而言,毛细作用产
生的褶皱的数量和长度这两个特征量与纳米薄膜的弹性模量和厚度存在着比例关系。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中一些纳米薄膜材料上的褶皱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这一
松弛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让科学家对聚合物链高度精确的几何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的研究结果将许多学科和实际应用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比如微电子学和纳米电子学
,以及化妆品行业和涂层材料(如纳米衣料)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科学家理解和优
化 |
|
a*******y 发帖数: 400 | 21 我是弱,坦白承认了。但我觉得统计、运筹和离散是数学里最简单的几个方向,所以我
才往这些方向转- -
人没必要拔高自己的学科,做的是什么东西,什么难度,大家行业相近,转来转去的人
多了,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另外,我也不觉得生物很难,我背景复杂,养过3年培养皿,编过2年c++,学过4年数学
,目前在读统计。我想我肯定比某些没怎么接触过这些方面的人有发言权的多。理论数
学肯定最难。 |
|
A********e 发帖数: 117 | 22 光控大脑(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斯坦福大学的一群学生通过植入老鼠脑部的光缆和海藻基因控制了它的行动,这个惊人
的实验背后凝聚着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最终这一技术可以被用于拯救帕金森等脑病
患者,甚至帮助实现人与机器真正结合的梦想。
2007年夏,一队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将一只老鼠放进了一个塑料盆。老鼠好奇地嗅着
盆底。它似乎不介意自己的头骨被刺穿插入了光缆,也不介意自己的运动皮层已经被改
写。一名学生打开开关,镶嵌入老鼠脑部的光缆发出蓝光。老鼠立刻开始以反时针方向
在塑料盆中绕着圈跑,似乎想要赢得鼠科动物奥运会。蓝光关闭,老鼠立刻停了下来,
用两条后腿站立,看着学生们,似乎在问,“我刚才为什么要那么干?”学生们欢呼雀
跃,似乎刚目睹了最重要的一幕。因为,这确实是他们所见过的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显
示了一束光线能够精确地控制脑活动。这只老鼠并没有因此失忆,也没有发生癫痫,更
没有死去。它乖乖地以反时针方向绕圈跑。
“精确”是这里的关键词。药物和植入的点击也可以影响脑,但它们很不精确:药
物会不加辨别地影响很多种神经元。电极启动它周围的每个神经细胞。对于研究者这并
非理想的效果,因...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117 | 23 光控大脑(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斯坦福大学的一群学生通过植入老鼠脑部的光缆和海藻基因控制了它的行动,这个惊人
的实验背后凝聚着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最终这一技术可以被用于拯救帕金森等脑病
患者,甚至帮助实现人与机器真正结合的梦想。
2007年夏,一队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将一只老鼠放进了一个塑料盆。老鼠好奇地嗅着
盆底。它似乎不介意自己的头骨被刺穿插入了光缆,也不介意自己的运动皮层已经被改
写。一名学生打开开关,镶嵌入老鼠脑部的光缆发出蓝光。老鼠立刻开始以反时针方向
在塑料盆中绕着圈跑,似乎想要赢得鼠科动物奥运会。蓝光关闭,老鼠立刻停了下来,
用两条后腿站立,看着学生们,似乎在问,“我刚才为什么要那么干?”学生们欢呼雀
跃,似乎刚目睹了最重要的一幕。因为,这确实是他们所见过的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显
示了一束光线能够精确地控制脑活动。这只老鼠并没有因此失忆,也没有发生癫痫,更
没有死去。它乖乖地以反时针方向绕圈跑。
“精确”是这里的关键词。药物和植入的点击也可以影响脑,但它们很不精确:药
物会不加辨别地影响很多种神经元。电极启动它周围的每个神经细胞。对于研究者这并
非理想的效果,因... 阅读全帖 |
|
b**z 发帖数: 1351 | 24 汉语 http://www.hanbio.net/xueshu/item/123
英文 http://www.nature.com/news/neuroscience-method-man-1.13077
Karl Deisseroth一次又一次地用他发明的新技术在脑科学(brain science)发展
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
Karl Deisseroth在2004年有了第一个完全属于他的实验室,后来他发现那间实验
室的前主人竟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我搬进实验室的
时候,朱棣文的名字还挂在实验室的门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in California)的神经科学家Deisseroth回忆说。沾名人
的光总是有好处的,后来有一位化学系的学生Feng Zhang拜访朱棣文时,
Deisseroth居然用尽花言巧语把他给留了下来,“虽然Zhang没听说过我,可是我
让他对我的课题产生了兴趣。” Deisseroth得意地说道。
Deisseroth现在可是科学界的大牛之一了。有两项意义重大的技术都与
De...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40 | 25 1.stem cell会衰老吗?
2.stem cell会随着所属生命体年龄的增大而衰老吗?
培养皿中的stem cell分裂为两个daughter cells,
其中一个daughter cell会比另一个更衰老吗?(大肠杆菌就有这种现象) |
|
a***a 发帖数: 12425 | 26 我哪里有,你认错了吧。我倒是想新培养马甲呢,结果还在培养皿中,还没得空正式启
动呢,现用来不及了,唉。 |
|
r********3 发帖数: 19 | 27 00年入学农大西区,在那里留下了我7年的青春。已经不记得圆明园的路是什么时候修
好的,也已经不记得美廉美是什么时候开张的,甚至不记得学校的新食堂是什么时候建
好的。也许有的人花了9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充实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但是我可以回忆的7
年都留在那里了,不知应该是庆幸还是遗憾。还记得离开农大的时候刚好是《同一首歌
》在农大东区演出的后,直到现在我听到周华健的《朋友》,我还是会想起良哥在台上
一展歌喉的样子,还是会想起台下学生沸腾欢呼的样子。
离开了,我还是会想念11号楼的女生宿舍,想念食堂的炒饭,想念植保楼后面的鸡蛋灌
饼和奶茶,想念晚上植保楼里面静悄悄的感觉,想念曾经无比厌恶的培养皿,想念实验
室的兄弟姐妹和老师。 |
|
|
l*******r 发帖数: 39279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culty 讨论区 】
发信人: blackradish (萝卜), 信区: Faculty
标 题: Re: 一些白女faculty的共同特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4 17:03:28 2016, 美东)
哈哈哈,这虽然肯定不是所有白女faculty的共性,但绝对是%相当大的一群,是西方(
包括欧洲)主流bitch文化里培养出来的,和是不是faculty无关。
同时这类女的也是很多男教授的刚需,相辅相成,才能有气候。
极端的一个,面试蹬着紧身裤+马靴,整个talk跪舔老板,老板的头像被插在培养皿里3
次,虽然在我看research做的就是一坨,但最后照样被个top 10医学院收编 |
|
s*******e 发帖数: 873 | 30 我们第一年参加,没有参展,就是去看个热闹。哇,没想到那么多的孩子参展。大家p
oster都搞像模像样的,实验目的,过程,结果,还有讨论都写的清清楚楚, 还
有孩子干脆就用电脑在做demo。
好些孩子的project真是impressive。有个四年级的女生,自己用培养皿养细菌
,而且细菌的大概分类,也都清楚了,这才10岁的孩子啊。很多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
特别自信,真让人羡慕。
学校还请了当地salmon hatchery的人过来,给孩子讲salmon的
洄游,产卵,还现场解剖了一尾鱼给大家看。highschool的大孩子也被请过
来,给小家伙们讲他们的science project。最有意思就是两个学生物
的父母带了一堆各种各样动物的骨骼和好些活的蜘蛛,蝎子给大家看,小孩子们哪一个
乐。 |
|
t********r 发帖数: 4908 | 31 ☆─────────────────────────────────────☆
stoneblue (flawless) 于 (Thu Mar 25 14:22:01 2010, 美东) 提到:
我们第一年参加,没有参展,就是去看个热闹。哇,没想到那么多的孩子参展。大家p
oster都搞像模像样的,实验目的,过程,结果,还有讨论都写的清清楚楚, 还
有孩子干脆就用电脑在做demo。
好些孩子的project真是impressive。有个四年级的女生,自己用培养皿养细菌
,而且细菌的大概分类,也都清楚了,这才10岁的孩子啊。很多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
特别自信,真让人羡慕。
学校还请了当地salmon hatchery的人过来,给孩子讲salmon的
洄游,产卵,还现场解剖了一尾鱼给大家看。highschool的大孩子也被请过
来,给小家伙们讲他们的science project。最有意思就是两个学生物
的父母带了一堆各种各样动物的骨骼和好些活的蜘蛛,蝎子给大家看,小孩子们哪一个
乐。
☆─────────────────────────────────────☆
Enjoy... 阅读全帖 |
|
|
s***a 发帖数: 6258 | 33 来自主题: _FantaSoccer版 - lol 我们大学时候有老师皮肤被王水伤过
我好像也溅过浓硫酸在脸上。消毒培养皿的。问题是好像那个浓硫酸沿用了多少年,至
少没毁容,跟长痘一样留了个小痂,后来就散了。哈哈。 |
|
h**r 发帖数: 427 | 34 《卫报》头版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技术,据说可以解决世界粮食短缺
的问题。一块块肉可以使用一种组织工程技术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培育,而不用
屠宰动物。该技术的原理是单个细胞增加成组织,然后将此过程运用到食品生
产中。
在马里兰州的农业科学家说,从理论上说,一个单个细胞能够满足全世界肉类
需求。美国宇航局的试验已经取得进展。人工培育肉类的想法已经有70多年的
历史。
这种肉你们有兴趣吃么,反正我是没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