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士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s
发帖数: 665
1
明星跑堂会现状释疑。
张绍刚(资料图)
“富豪饭局”,总是让人生出利益交换之类的桃色遐想。实际上有没有刺激众人荷尔蒙及肾上腺素的种种刺激情节?本刊记者走访了多名圈中经纪人、演出商、相关公关中介公司,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明星出席富豪的婚宴寿宴百日宴确是常事,属于你出钱我捧场的跑堂会行为,古已有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之前曾无数次登上娱乐版面的“富豪饭局”新闻最近被再度热议:两周前香港某周刊爆出有明星高价参加富豪饭局,港星吴孟达甚至接受采访,亲自坐实许多明星出席富豪婚宴寿宴;不多时,赵雅芝却发声明称网络流传她出席富豪饭局为造谣毁谤,遂使这一话题呈现了一正一反、迷离难辨的局面。之所以这一陈旧话题能够焕发新生,大抵因为语焉不详的“富豪饭局”,总是让人生出利益交换之类的桃色遐想。实际上有没有刺激众人荷尔蒙及肾上腺素的种种刺激情节?本刊记者走访了多名圈中经纪人、演出商、相关公关中介公司,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明星出席富豪的婚宴寿宴百日宴确是常事,属于你出钱我捧场的跑堂会行为,古已有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下面,我们就来为你剥开明星跑堂会的皮,下次再见类似新闻,你就可以直接无视了。 采写...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olsnowww (foolsn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4 16:13:51 2012, 美东)
张千帆:宪政转型与人格再造的中国使命
2011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整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正陷于难以自拔的官僚腐败
和社会危机。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统治,但是皇权
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的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发、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
劫,宪政命运多舛。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相对安宁,让中国摆脱了大饥
荒和“大革命”的威胁,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庭之中,但是专制权力结构并没有发
生本质变化。
辛亥革命百年之后,民权不张,公权必然无限膨胀,巧取豪夺、强征滥拆甚至草菅人命
之事屡屡出现。改革三十年,中央放松管制,人民获得了劳动致富的机会,改善了自己
的生活,但是也为各级官员腐败创造了大量资源和机会;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各级官员
和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攫取与瓜分,人民收入的增长跟不...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据1936年5月4日《天津日报》所载《成都通讯》的一则惊悚消息:……死尸的肉每斤卖五百文,活人肉每斤卖一千二百文!
(1930年代四川饥荒旧照 资料图)
1936年,四川靖化县长于竹君疯了,他是被吓疯的!
他每天都在断“人吃人”的惨案,当这些惨不忍睹、悖逆人伦的桩桩血案,最终竟演变为生活常态时,在一个阴风怒号的凄厉夜晚,饱读诗书、倾心教化的于竹君终于精神崩溃了!
地里的玉米烧成一片大火
造成这人间惨剧的元凶,是从1930年起开始蔓延、至1936年进入高潮的川甘大饥荒。仅就四川地区而言,除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人口约3700余万。
有人说,1927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日军侵华这十年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而真实的情况却与“黄金十年”的美誉截然相反。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更有人大胆推断,民国时代,累计饿死的人口突破两亿大关!而爆发于 1936-1937年,导致3700万人受灾的川甘大饥荒,仅是民国灾荒岁月的一个凄惨片段而已。
1936年,四川旱灾进入高潮,土地龟裂,沟渠干涸,炎炎烈日下,连耐旱的玉米也叶卷...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3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来归纳一下明朝灭亡的原因
你这是说明亡还是说顺亡?
明之亡不在腐败。明绝不是中国王朝中最腐败的。清就比明腐败。明之亡,亡在土地兼
并。说实话,靠贪污腐败把老百姓搞穷,这个很难,虽然讲故事好听感染人。真正要搞
穷老百姓,一定要靠合法手段,在农业社会就是土地兼并。
顺之亡,不在得罪了什么士绅,而在自己没有培养一套接管国家的政府机构和人才。没
听说那个新王朝的政权是建立在旧王朝降官上面的。顺亡就亡在没有自己的根据地。说
他们是流寇,真是一针见血。
南明亡在内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这个说南明实在是太恰当了。要不
连赵构那样的都能划江而治。而且当时的金可不象八旗那样只有20万人马。

潮。
b**e
发帖数: 1476
5
中国传统儒家的经济基础随着土地改革已经消失
思想基础随着传统士绅的被打倒以及党政权机器的深入基层也已经消失
唯一握有权力的就是我党官僚了
而如何把官僚权力限制在一个合理范围,文革给不出答案。
j****c
发帖数: 19908
6
国民党多少还是延续了过去士绅的架子的,而且比较小资
p****t
发帖数: 11416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觉的洪承畴真是叛臣no1啊
天灾不过是加速,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光知道从农民身上搞钱,而不去收工商税
藩王士绅都不纳粮,哪怕没有天灾,等猪家那帮废物再生两三窝,大明朝一样得亡

了。
t****u
发帖数: 8614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假设我们都同意人大是走过场举手机器,政协就是鼓掌花瓶。如果不同意这两条,那么
也不要争论什么了,我老直接认输就行了。
最高领导人的产生:
宋朝:帝制嘛,广义上讲也就是父死子继,
红朝:现在是隔代指定。
哪个更稳定,这个由很多政治学家们论述过,我老就不用多说了。
中央政治制度:
宋朝:
设政事堂,多相制。宰相有独立行政权,基本上的体制是政事堂议政决定政策,然后上
报皇帝,皇帝用印,宰相副署,诏行天下。注意皇帝的诏令无宰相副署是无效的。基本
上是宰相掌握行政权,皇帝监督。有宋一代,如果皇帝不同意宰相的意见,那么宰相通
常只能辞职,基本上这类情况极少发生。
红朝:
政治局常委开会决定国家政策,无人监督,类似大清的八王共制。政治局的每个决定在
任何时刻都是英明的。就算事后发现有问题,通常的说法那是表明事后的纠正更英明。
政治局老大们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地方制度:
宋朝:异地为官,所有地方官员均由中央委派。国家行政力到县一级,乡村基本靠士绅
自治。地方上州县两级,路(相当于省)一级大部分时候不设独立行政机构(也有例外
,比如比较重要的地方,边疆一代,还是设有主管一路的安抚使),但设置中央垂直
v*****s
发帖数: 20290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31─1934年死亡率
我也这么觉得。
不过那篇文章也没你说得那么傻,人家是挑一个完整的村子,村子实在太大的,至少要
挑一条完整的街
道,不允许调查员在中间人为选择。但是这个调查员是当地推举的士绅,有多靠谱就很
难说了。
l***i
发帖数: 956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市面上历史书的常见大错误
本来大波无故封我我不想在这里发言了,但看到那个大坑就不得不说几句。
一些ID有很多常识性错误,估计都是看市面上畅销书看的,或是看了某个学者的著作
就以为真相在握了。
清,篡改历史,压制汉人,都是证据确凿的,但文化落后却不好说,清代确实是集中国
学问之大成的时期,名家辈出,像考据训诂的进展和发达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说是
前面几个朝代加起来也比不上的,清诗宗宋,比明高了一个档次。而金石,术数,医药
等方面的研究整理也是值得称道的。以上的细节都可以google。
清代皇帝权力大是封建社会空前的,但历史愈发展,皇帝权力越大,后来的朝代的皇帝
专权总是比前面大,这也就反面证明了明朝并不是所谓的什么民主萌芽。明朝国初时朱
元璋就废了宰相,各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朝臣可以当庭脱了裤子打板子,皇帝权力无限
大。有人不知看了啥老jw张居正,实在不知道,张居正的权和太监的权都是皇帝给的
,本质上都是皇帝的,想收回去就收回去了,只要皇帝本人不是太弱智。
明之弊主要是对大地主完全失去控制,国家财政负担全被转嫁到农民身上,士绅官宦势
力太大,江南尤甚,只是江南多丘陵,语言也不同,没法组织大的起义。明代读书人陷
入...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11
是啊, 有些人连字面意思都读不出来,更不可能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士绅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一定程度上反而是抑制了土地兼并。 不过明末的土地兼并并不是王朝灭亡主
因, 明朝土地兼并最厉害的江南地区反而没啥叛乱。
T*****n
发帖数: 1881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反奉 48
锦州停留
郭松龄出关以后,鉴于敌方已经任命张学良重组部队对抗之,所以不再使用张学良名义
发布命令,部队也按照冯玉祥的提议改称东北国民军,以便政治上和冯玉祥国民军取得
一致。他12月5日才进驻锦州,而进驻锦州以后,他的反奉大军又在京奉路沿线停留了
相当一段时间,整顿全军。有不少人都怪郭松龄这次顿军整兵的时间太长了,应该一鼓
作气拿下沈阳,殊不知郭松龄有他的苦衷,后勤和士气问题对他构成了极大的困扰。
首要的问题是军需。他仓促起事,所以军需就不足。他交办鲁穆庭的几件事,最重要的
一件就是筹办子弹、棉大衣和款项。款项除了他个人的出资和冯玉祥资助的二十万元外
,几乎没有,只得沿途“征用”“派发”。凑巧,滦州会议次日,边业银行(张作霖的
私人银行,代行部分奉天官银号的业务)天津总行往奉天解款,车上有二百万元奉票(
奉票和大洋的兑换率当时是1.5比1,郭反奉后大大跌落,因为郭松龄有整顿甚至废止奉
票的言论)和三十万元的大洋和银锭。火车路过滦州时郭部即将该款项扣押,银元和银
锭后来郭部都花了个精光,用来给部队发饷了。奉票交给了鲁穆庭去处理。鲁穆庭带着
这几箱子花花绿绿的钞票到了天津的时候,边业银行总行...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反奉 61
郭松龄夫妇遇害
郭松龄出逃的时候没有穿军装,身着灰布面料的皮袍,戴貂皮帽子,穿马裤,韩淑秀穿
青布面的皮袍,两个人各披一条俄国毛毯,这也是他们遇难前最后的穿着了。他们乘坐
一辆民间的四套马的大车,大车是刘伟让副官郭景珊找来的。跟随郭松龄一起逃跑的卫
队学员姜明文说,大车只有一辆,郭景珊的回忆也应该表明只有一辆;东军方面后来抓
获郭松龄的人则说有两辆,车上还驮载着几箱子钞票和郭松龄的行李。卫队只有一个连
的兵力,其实人数可能只有几十人,都是郭松龄带的学员组成的,装备有盒子枪和德国
冲锋枪,但是都很年轻,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这一次的反奉战争中也没有参加过实战
。卫队都是跑步跟随的,仅有的几匹马给了几位高级随员。这一行人出了新民县城的南
门,奔立山车站,打算坐车出逃到日本租借地大连。
这一行人走到一个村子边上时候,前面突然传来了枪声。他们刚开始以为是“联庄会”
为了防止溃兵而鸣枪示警呢。这里还要多扯一个闲篇,说说联庄会。联庄会啊,大刀会
啊,红枪会啊,是民国时代我国基层群众性自卫保安组织,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军队扰
民极其严重,地主士绅就将左近村庄联合起来,花钱雇人买枪,组织自保。就是在张作
...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969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缙绅文化和家乡父老ZZ
说到家乡父老,现在中国人都是字面的理解,但是当年项羽的无颜见江东父老,可不是
今天这样简单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社会,父老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中国的家乡父老实际上是特指乡间各个宗族的族长的,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是很强的宗法
社会,宗族中有自己的家法,中国的政府和皇帝也是承认这些私法的效力的,同时中国
能够统治这样大的帝国,本身也要利用宗法和家族进行基层管理,而由于有宗法存在,
古代法律中的罪责株连也就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各个宗族均要严格管理控制自己的子弟。
而作为族长,就需要有带领大家的能力,在历史上这些族长们形成了中国的缙绅阶层,
他们与中国的上层政治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这些人中很大比例就是告老还乡的官员以及
当朝官员的亲属,他们在做官时见过大世面,同时他们也培养和资助族人子弟成为未来
的官员,包括读书,也是组织子弟一起学习,经常是家族的祠堂平时就是家族子弟的学
习场所。对于贫寒读不起书又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还提供金钱上的帮助,相当于家族
奖学金了,当年的岳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才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过去的告老还乡制度,造成了从乡间到城市再到中央的一个重要
的人才和物资的循环,乡间的士子科...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5
村镇一级的宗族势力很强,但是一般来说也算到士绅里面。很多宗族族长都是潜势力很
大的人,这种情况即便如今也是如此。
r*****d
发帖数: 1924
16
王道士,湖北麻城人。一说是陕西人,可能有误。本名圆箓,又作圆禄。大约出生于清
道光三十年(1850),死于民国二十年(1931)农历四月十八日,八十多岁,可谓高寿
。从他后来的经历可以表明他大概出身于农家,家境也不会太好,小的时侯读过几年书
。以后家乡连年闹灾荒,据《麻城县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因为夏季闹干旱,庄
稼几无收成,米价飞涨,饿死人之事极为普遍。因此可见王道士的童年生活并不会太美
好,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斯坦因给他照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王道士身体矮小,也不结
实,正是他从小就营养不良的反映。后来他又因为天灾人祸而逃出家乡,来到西北的河
西走廊的酒泉一带。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退伍之后,或无家可归,或想到
自己的童年与逃难经历而不想回家,也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在那个年月象他这样的人
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最好的办法,在当地出家受戒为道土,师傅是
一个名为盛道的当地道士,给王道士给了个道号,叫法真。
出家当了道士,本该安静地过下去,可是后来他又不满足于现状,也是因为他自己
习惯了流浪生活,离开酒泉,向西云游,来到敦煌莫高窟,时间大约在清光绪二十三年
(...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时起义什么的哪里来的钱?
第一条很常见,新版三国演义里面都有提到周瑜当年投奔孙策,就是变卖家里几千亩田
地来投,而鲁肃当时在周瑜缺粮的时候送了他家里一般的存粮,周瑜就用这些粮食招了
3千新军。
史书里面所谓的某某在某地势力大,就是指当地的士绅地主愿意出钱出丁支持他打仗,
当年曹操起兵的原始资本就是他曹家和夏侯家的3千族人家丁,项羽大家也都知道了他
的8千江东子弟。中国古代是家族制,真正的大族一口气拉出来几千族人家丁也是可能
的,这也是为啥要夷三族,灭九族才能真正斩草除根,像我们这个年代很多人连远方堂
表兄弟见都没见过的,夷三族啥的就没有意义,反而殃及无辜了。
e********3
发帖数: 1857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天朝和明朝的开国很像啊
我早就说了老毛很像朱元璋了,都是500年一出的牛人。朱元璋的组织能力也是很变态
的,能把高级知识分子和士绅被杀光的南方四等贱民组织起来,把曾经纵横亚欧大陆的
蒙古骑兵打出屎来,虽然那个时候的蒙古骑兵退化了,但是我相信哪怕成吉思汗时期的
蒙古骑兵重生,在朱元璋手下的明军手上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S*******C
发帖数: 7325
19
☆─────────────────────────────────────☆
lacri (lacri) 于 (Mon Oct 4 10:30:50 2010, 美东) 提到:
本来大波无故封我我不想在这里发言了,但看到那个大坑就不得不说几句。
一些ID有很多常识性错误,估计都是看市面上畅销书看的,或是看了某个学者的著作
就以为真相在握了。
清,篡改历史,压制汉人,都是证据确凿的,但文化落后却不好说,清代确实是集中国
学问之大成的时期,名家辈出,像考据训诂的进展和发达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说是
前面几个朝代加起来也比不上的,清诗宗宋,比明高了一个档次。而金石,术数,医药
等方面的研究整理也是值得称道的。以上的细节都可以google。
清代皇帝权力大是封建社会空前的,但历史愈发展,皇帝权力越大,后来的朝代的皇帝
专权总是比前面大,这也就反面证明了明朝并不是所谓的什么民主萌芽。明朝国初时朱
元璋就废了宰相,各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朝臣可以当庭脱了裤子打板子,皇帝权力无限
大。有人不知看了啥老jw张居正,实在不知道,张居正的权和太监的权都是皇帝给的
,本质上都是皇帝的,想收回去就收... 阅读全帖
v**n
发帖数: 135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剃发逸事
你要说明朝举措不当,这当然对,要不它也不会亡。守着江南的财富收不上来,可以说
是士绅阶级的短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历史有时候很残酷,很讽刺。
这些都不是给满清辩护的理由吧。李闯当皇帝也可以啊。总之不要有那么多惨剧就好。
满清的事迹摆在那儿了,血迹斑斑吧。汉人自己搞,至少少一层民族压迫。
m****5
发帖数: 1131
21
红7军军长龚楚回忆:红军连地主家婴儿都杀
据龚楚回忆:“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
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榨净尽,才加 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
豪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 ……”。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叛变
”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人数比较少,而且叛
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时期内叛变)。到
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下,
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团级以上军官(均有名有姓
)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独立第四团的
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叛变;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的师长、
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的投降将领
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赣军区司令员...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2
发表时间: 2011-05-19 03:40
据龚楚回忆:“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
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榨净尽,才加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豪
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叛变
”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人数比较少,而且叛
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时期内叛变)。到
“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
下,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团级以上军官(均有名
有姓)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独立第四
团的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叛变;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的师
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的投降
将领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赣军区司... 阅读全帖
n******o
发帖数: 36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地主表现在好也没用
党对地主富农及其子女政策的变迁
作者:冯建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消灭地主富农剥削阶级,以及这一剥削阶级被消灭后如何
对待这一阶级的人和他们的子女,不仅是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而且是涉及上千万人命
运的社会问题。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调整社会关系方面作出重大
努力,果断地为地主、富农分子摘掉政治帽子,其子女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
和分配工作上,与工农子女一视同仁。这一举措,不仅成为我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毛泽东主席说:地主阶级的人,现在是生产力,将来是朋友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主、富农,占乡村人口不到10%,却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
以残酷地剥削农民,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阶级的人们的命运不仅和封
建的土地制度紧紧连在一起,还和国民党与共产党政治斗争的潮起潮落密切相关。据经
济学家陈翰笙30年代对无锡6个区235名乡镇长的调查,78.3%为地主,13.6%为富农;104个
村长中,91.3%为地主,7.7%为富农。据...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GLOW=255,RED,2]“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北平沦陷后,吴佩孚
在北平居所留影。[/GLOW]
□李洁(青岛)
“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
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
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
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
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董必武
中国近代史上不乏书生领军大获成功的例子,清朝的曾国藩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
,无疑,民国初年的吴佩孚也算其一。
北洋军人多不读书,所以,吴的秀才出身就成了很让人羡慕的履历。吴佩孚成为威
风八面的“孚威上将军”后,军政界多当面以“玉帅”、“吴二哥”恭维之,背后却全
起哄叫他“吴秀才”,他也欣然默认了。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显然也看重这个北洋军人的
文化背景,干脆称吴为“学者军阀”。
南北战争中的吴佩孚
民国初期,“吴佩孚”这三个字是无法擦掉的,报章上隔三岔五地就会出现这个名
字。
想当年,吴佩孚是何等威风!...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25
☆─────────────────────────────────────☆
guohua (PPP) 于 (Mon Mar 14 17:56:04 2011, 美东) 提到:
比如刘邦, 刘备
貌似他们都没什么财务支持
怎么养兵打仗的呢?
史书里有这方面的记载么?
☆─────────────────────────────────────☆
machineo21 (archangel) 于 (Tue Mar 15 12:27:47 2011, 美东) 提到:
余臆之,財源有四:
一曰籠絡士族,如劉玄德攬法孝直而入蜀、魏晉之重用門閥。又如魯子敬:“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
二曰屯田,如曹孟德之定都許昌而興屯田。
三曰鹽、鐵、冶銅,或委之大賈、或置有司以專其利。
四曰征賦、劫掠、賞賜。所得或用以擴軍精兵,或用以收買反間、許人以封地食邑,又复收其利于戰,循環以往,兵員財貨源源無匱竭也。《史記 陳丞相世家》載陳平請行反間以疑項王,“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黃金...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26
逻辑,同学,逻辑
那么多人骂轮子,不等于他们不反感共党
满清发布剃发令之前比明朝更得民心那就是事实。很多地方都不战而降,因为
老百姓和士绅都以为无非是普通的改朝换代。
c***h
发帖数: 1862
27
土改中被逼叛变的战斗英雄陈怀初
陈怀初,原名陈子君,四川人。为了参加抗日战争,于一九三八年到达武汉,加入共产
党,随后被送往延安抗大受训,开始编到抗大四大队,后又到五大队,不久转到三大队
,最后转到一大队,抗大二分校成立后,到二分校学习。
一九三九年四月份,他从抗大毕业,分配到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任特务连付指导员后是
指导员。百团大战在蔚县桃花堡战斗中,陈指挥作战有方,特务连立了功受到了表扬。
一 九四二年,陈调到平北龙崇赤联合县任县大队付政委。日本投降后在解放张家口时
,吴广义成立察北骑兵师,辖三个团,陈任骑兵一团政委兼团长,参加解放战争。 45
年10月,围攻卓资山战役,陈怀初率部作战勇敢,率领骑兵猛打猛冲,对消灭胡宗南部
67军两个团战斗起到不小作用,这个战斗是晋绥军区非常引以为荣的 胜仗,战斗结束
后,贺龙首长接见了战斗英雄,其中包括陈怀初。
苏蒙抗日联军撤出多伦,冀热察司令员郭天民命我军进占多伦。陈怀初率一团星夜奔袭
,首先进点了察北军事要地多伦,对于违背协议的美国侦察军用飞机及人员,在多伦机
场进行了扣留。保证了军调处在同国民党为多伦这个战略要地的谈判中的主动权。
陈率察北骑...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8
当时的共产党很坏
在山西给地主(其实是开明士绅)鼻子穿孔套绳子,逼着他的在共产党做官的禽兽儿子
在前边牵着
w********9
发帖数: 8613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江南后来状元多的问题。
刚查到这个。族群、政治或地域人脉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而且有依据。
“随着战争的平息和军功的减少,众多的满族旗人家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功名成
为其入仕的主要途径,如嵩申家族。《清代科举家族》通过对八旗科举家族的履历和其
他史料的分析,考证了江苏、浙江省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由清初约35%下降到了清末的
约15%,这主要是因为八旗科举家族在清末的崛起对汉族科举家族形成了冲击。朝廷重
用满族科举家族的倾向也在逐步加强,满族军机大臣中科举出身者不少,如雍正时期的
大学士鄂尔泰、乾隆帝重用的大学士阿桂皆为举人出身,而嘉庆帝时的军机大臣那彦成
,道光帝时的耆英、穆彰阿皆为进士出身。”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16377378_d.html
评张杰《清代科举家族》
陈小锦
2007-05-17 20:05:41
《清代科举家族》,张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
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
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世族和士族有啥区别
所谓诸葛亮是士族, 那也就是明清的士族概念了。就是士绅一体纳粮的士了。
C********g
发帖数: 9656
31
吴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4 9:30:00
长期以来,学术界将漕运置于经济的范畴,从经济制度或赋税财政的层面展开研究。然
而,漕运尤其是清代漕运,政治
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漕运指令自朝廷下达之后,即对地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
地方社会构起种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因此,对于漕运在地方社会运行的考察,完全应该纳入国家事务的范畴,如此才能使我
们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漕运的本质及
其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清代漕运成为朝廷在地方持续最久、最具规模的活动。作为一项国家事务,清代漕运具
有鲜明的特征与属性,这些特征
与属性决定了清代漕粮征运在地方社会运作中的基本走向及其社会意义。
清代漕运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清代,漕运的政治意义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漕粮被称为“天庾正供”、“朝廷血
脉”(光绪《户部漕运全书》卷1
《兑运额数》),这种意义在朝廷的反复强化之下,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共识
,正如一些官员所言:“京师满汉
军民所仰给者,东南数百万漕粮也”(光绪《户部漕运全书》卷1《兑运额数》);“
国之大事,惟兵与漕”(林起龙:
《请宽粮船盘诘疏》,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46《户政》...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捻子 捻乱
捻子 捻乱
也称捻军,老佛爷称捻乱。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让他剿捻。他打了败仗让李鸿章收
拾残局。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在北方也剿过捻。苗沛霖在安徽自立门户也是防捻。
当时两淮一带频年水灾收成不好,清廷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疯狂加税;为了应付二次鸦片
战争在淮北征召青壮年农民当兵,签了北京条约后又将他们遣散,连安家费都不给,当
地农民衣食无着,实在活不下去了。淮北民风强悍,民间素来有聚众打粮吃大户的规矩
,叫做捻子,即聚而不散的意思。居则为民,聚则为捻,农忙则散处村落与平常无异,
每逢灾年无食就自备器械骡马,在有威望的人带领下四出打粮。捻子们就这样在清廷的
逼迫下被迫起事求活成为捻军。
咸丰五年秋,各路捻子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会盟,力量最大的捻子首领张乐行被推为大汉盟
主。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总黄旗主由张乐行自
兼,总白旗主龚得树,总红旗主侯士维,总蓝旗主韩老万,总黑旗主苏天福。总旗下有大旗
﹑小旗。每一旗主都有一个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结合起来的领导集团。然而捻军虽
有军事经验,但素来散漫,毫无组织纪律性,因为受不了约束而不愿意和太平天国竭诚
合作;各旗间互不...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33
杨奎松 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及两党力量对比的演变
标签: 三味书屋 文化 讲座 杂谈
主讲人 分类: 已整理讲座内容
未经作者与三味书屋同意,所发文章不得擅自转载。谢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b51180100etiw.html
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及两党力量对比的演变
杨奎松
(2008年6月21日)
西安事变是影响国共关系走向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尽管国共两党(以下简称两党)关系
经受了西安事变的考验,但他们的转变仍需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认为,两党的力量及优
劣的转换取决于八年抗战。在这里,我着重就八年抗战期间两党力量的变化做以简单地
描述。
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1936年之前,两党的力量对比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取得
绝对地优势,而共产党则处于一个严重失意的状态。到1936年11月,红军虽然已经到达
陕北,实际上已被压缩在甘北地区(甘肃北部),并一分而二,一部分称西路军,处于
黄河以东、甘肃西部地区,部队员额两万一千余人,在1937年初基本全军覆没;另一部
分处于黄河以东的甘北地区,员额近五万,当时的损失也很大,伤病员很多,同时还面
临...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末中央财政靠什么
大清经济上并没垮,主要是载沣当摄政王后用无能的满人替换掉了朝廷和地方的汉人官
员,致使本来拥护立宪的汉人士绅彻底倒向革命党了
k******k
发帖数: 680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武昌起义成功的关键
东南互保那是汉族官僚集团的行动
1911各省独立是立宪派士绅主导的
中间11年,情势变化很大
s*****V
发帖数: 21731
36
5月 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改建为皖东津浦路东区党委,中共六合县委受其领导。
本月 中共路东区党委书记刘顺元、路东联防司令杨梅生、副司令罗占云等在曹辰
力陪同下,赴竹镇、马集、东旺庙、四合、八百、横梁等地,多次邀集各地开明士绅、
知明人士进行座谈,动员各阶层人士团结抗日,历时11天。
8月 路东各县军事科统一改为县总队。
9月 六合八百、樊集一带建直属二区,六合东沟一带建直属三区,东旺庙、四合
和天长县城南一带建直属四区。
http://www.luobinghui.com/Article/xwzx/zj/200503/1340.html
原来县委设在竹镇,就只能管辖竹镇,实际上六合县的各个地区都有TG的建制机关,日
伪能有效管辖这种地方么?
s****7
发帖数: 2507
37
我们和当地人平安相处,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进他们售出的物品(尽管这些物品
我们也不需要),你就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甚至满足你过分的要求。他们都知道我们
是日本人,而且正在战争状态,但是没有人向当地政府或者警察报告我们的活动,我们
很安全……
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成果得到维持,我们又发展了许多亲日分子,发给他们电筒和信
号枪。约定暗号,规定他们联络时问,在登陆的前几夜,金山卫一带海岸线,到处都可
以看到电筒的光柱和信号弹,像夏日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这种景象,连漂泊在海上的帝
国军队都能清晰地看见,这是一个海军陆战队士兵亲自告诉我的。(转引自《国共抗战-
肃奸记》)
二是武汉会战。
南京失陷后,武汉已成为国民政府实际上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为阻止日军沿
平汉线南下,攻占武汉,国军在郑州东北郊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洪峰突发,夺路东去
,淮河流域尽成泽国,日军运动极其困难,其进攻路线只能沿长江西上,别无它途。长
江的江防顿成万众瞩目的焦点。马当,便是长江下游南京到武汉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在
此,中国海军设人工暗礁30处,沉船30艘,布雷1600余个。无疑指望这一带江面能成为
阻挡倭寇西进的滑铁卢。
然...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民心可用个鬼,湖南拒绝北伐军入境。两广士绅要求迎陈炯明回广州主政。
f*******5
发帖数: 1815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大炮入粤时做过保证:
孙中山进广州之前,先对陈炯明承诺,“粤事由陈君主持,中山回粤不过回复前日
被逐之颜面。”结果,到广州不久,孙中山就宣布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
统。醉心于地方自治的陈炯明,遇上了最顽强也最偏执的职业革命家,崇尚改良的士绅
,遇上了暴力革命的鼻祖,安于一方的广东百姓又开始被折腾。
t****u
发帖数: 861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民心可用个鬼,湖南拒绝北伐军入境。两广士绅要求迎陈炯明回广州主政。
f*******5
发帖数: 181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瞎聊几句大炮和陈炯明
大炮入粤时做过保证:
孙中山进广州之前,先对陈炯明承诺,“粤事由陈君主持,中山回粤不过回复前日
被逐之颜面。”结果,到广州不久,孙中山就宣布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
统。醉心于地方自治的陈炯明,遇上了最顽强也最偏执的职业革命家,崇尚改良的士绅
,遇上了暴力革命的鼻祖,安于一方的广东百姓又开始被折腾。
c*********2
发帖数: 3402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家往事——对话周启博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797
口述者:周启博 采访者:丁东 邢小群
时间:2011年9月26日 地点:昌平香堂村
周启博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80年代负笈美国,后定居纽约,从事工程技术,兼研
文史。今年夏天他回来探亲,得以畅叙,并请他回顾了周家往事。
建德周家,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家族。自第一代周馥出任封
疆大吏,推动口岸开放通商,第二代周学海、周学铭皆为光绪年进士,周学熙为近代工
业先驱、教育先驱和民国财政总长,第三代周叔弢为实业家、收藏家,周叔迦为佛学家
,周明达为数学家,第四代更出了周一良、周珏良、周艮良、周杲良、周以良、周治良
、周景良、周震良、周煦良、周炜良等学者专家,蔚为大观。
兹将和周启博先生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与同好分享:
周家先辈
丁东:周家五代人名人辈出,覆盖官、产、学,是近代中国大转折时期的一个缩影。
周启博:周家是社会变迁弄潮儿里边成功的一个家庭。从头说起的话,周馥是发家
的第一代,官做到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起步比较高。但他本人是农村教私塾出身,...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43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3月19日15:41:31 于 [教育学术]
这份试题是否真为台湾高一学生的历史试题?我并无把握。但真假姑且不论,它跳
出了中国大陆中学历史课灌输的那套“八股”;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
;它虽比较简单,但涵盖了中国现代、当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内容,考的就是学生对
基本常识的了解。下一代是否能及格呢?
老高按:明镜历史网(http://www.mingjinglishi.com/)转载了台湾一所高中高一学生的历史试题,虽然标以来自“天涯社区”,但我相信也是转载,原发来源则难考,是否真为台湾高一学生的历史试题?我也并无把握。——例如,第二题为何说中共在某地成立政府,管理“一万五千平方英里”的土地?难道台湾到现在还用英制度量衡?
其中还有一些“中共某一领导人”“×××事件”之类的说法,也启人疑窦:难道
台湾的高中还会避讳“敏感词”不成?不过,或许,这并不是台湾高中原文的避讳,而
是转载者为在中国大陆网站上转载时不惹麻烦,做了点文字处理?
还有其它一些疑点。总而言之,真伪问题有待进一步证实。
既然不辨真假,为什么我在这里转载这份试题?因为我觉得,真假姑...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4
红7军军长回忆:真实的红军,连婴儿都杀!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
“叛变”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 人数比 较少
,而且叛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1934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 反围剿
的失败,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 时期内叛
变)。到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 望破灭的双
重打击下,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 团级以上军官
(均有名有姓)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
独立第4团的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 叛变;湘鄂赣军区红16
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
的投降将领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 赣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湘赣省委
书记兼湘赣军区政委陈洪时、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曾洪易、闽赣军区政
治部主任彭祐、新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等等。 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龚楚。以前,由
于...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969
45
一、所谓不实之词。
据一些读物披露,不实之词有如下内容:刘文彩庄园里根本没有水牢;某些展品是赝品
;刘文彩不是最富的;某些事情不是他干的……甚至还用上了“栽赃”二字。这些“不
实”部分都可能找出具体的例子来。不过,这些“不实”都只涉及了具体事物,并没有
人敢于出头说刘文彩的总体恶行是不实。
有一点须弄清楚,那就是,对此人的“不实”部分是与事实有出入,还是罗织罪名栽赃
陷害?弄清了这一基本的东西才好说话。若是前者,定性就没错,要求更准确一些即可
,用不着大做文章;若是后者,就应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光做文章还不行。看来,
那案是不好翻的,为刘文彩说好话的人其实自己都没想清楚要干什么。也就是说,对刘
文彩的批判与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受迫害,对刘文彩揭发批判的某些失实与罗织罪名害
良善,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再说具体的“失实”,是“失”的什么“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杀人嫌疑犯是否杀
了人,这是定罪的前提,至于把受害者张三误认为是李四,把捅了一刀误认为是两刀,
这种失实并不能成为减轻杀人犯罪行的依据。
经调查没有水牢,是否能证明刘文彩没有杀其他人?刘文彩的土地没有达到第一位的数
字,是否...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46
尹隆河大战:清朝最诡异的决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7 19:45:36 2012, 美东)
1866年(清同治五年)10月21日,新捻军为打破曾国藩“以静制动,重点防河”的平捻
计划,联络各路反清义军,实施经略根本的决策。于河南中牟兵分两路,梁王张宗禹率
领所部(西捻军)西入陕西,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等率部(东捻军)东向山东,前
往运河以东地区,以便筹粮扩军。至12月2日,历经数十战,无法攻破清军的运河防线
,只得转趋河南。12月3日攻打归德府不成,旋即南下,一路转战,突破曾国藩原设的
贾鲁河——沙河防线,12月22日到达湖北麻城地区做修整补充。这时,东捻军的战略企
图是以主力循荆州、宜昌挺进四川,以一部屯驻湖北为声援,另一部攻占豫、陕交界之
荆子关,联络西捻军,然后以图川蜀之地为根基,可北出汉中、东向湖湘、西入云贵,
逐步扩展力量,重建太平天国;若各部皆不得手,则入荆子关以趋陕西,结合西捻军和
回民军在陕西建立基地。
清廷鉴于曾国藩劳师无功,已于12月7日将曾撤回两江总督原任,另委李鸿章为钦差大
臣,节制湘淮军,专办剿捻军务。李鸿章上任轶始,仍遵照曾国...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6937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林肯与美国奴隶制度(2)
这就是选票的力量,同时也是为了战争胜利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的典范。当年如果先总裁
能宣布取消士绅土地合法性,雇工自动获得所劳动的土地生产资料,估计老毛的下场比
李自成还不如。

I am naturally anti-slavery.这是林肯在1864年,内战的第三年,写下的句子。很难
说林肯对奴隶制度的反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林肯出生于蓄奴的Kentuc........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56
w****j
发帖数: 558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明朝败亡的原因
不错。
士绅一体纳粮这事情得等到雍正了。所以也不奇怪清朝皇帝里面雍正挨的骂恐怕是最多
了,如果溥仪不算的话。本来是优待读书人的政策,到明清其实已成弊政了。国家税收
不上来,对灾害和外部侵略这些不可控的随机事件的反应能力就很差了。
a****a
发帖数: 5763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明朝败亡的原因
跟抗倭有毛关系
穷人占有10%的土地缴纳80%以上的赋税,还是农业经济,稍微有点天灾不完才鬼呢
明朝完蛋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士绅太优待了,被操了
s********n
发帖数: 1540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定国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